出尔反尔的故事典故

作者&投稿:嬴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出尔反尔的故事典故:

出尔反尔(拼音:chū ěr fǎn ěr)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战国·孟轲《孟子·梁惠王下》。

战国时期,有一年邹国和鲁国发生了战争。由于邹国的人民对统治者不满,当邹国的官吏遭到鲁国军队的攻击时,邹国百姓并不相救。结果,邹国被打败,还被鲁国杀死了三十多名官吏。

邹穆公知道了这件事,非常不高兴。这时正好孟子来到邹国,邹穆公就问孟子:“在这次战争中,邹国的老百姓眼看着邹国的官吏们被杀却袖手旁观,真是可恨!要是把他们杀了吧,他们人又太多,杀不完;要是不杀吧,以后再有这种事情,更没有人去营救了。这种风气实在要不得。您说我该怎么办呢?”

孟子问道:“您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邹穆公说:“不知道。”孟子一针见血地指出:人民之所以见死不救,完全是这些官吏的责任。

他说:“在闹灾荒的时候,邹国的百姓们没法生活,年轻力壮的外出逃荒;年老体弱的就死在路上,尸体丢在山沟荒野之中。而您的粮仓里储满了粮食,衣食不缺。可您的属下对于百姓的生死,根本就漠不关心,并不把灾情告诉您,他们不但不赈济灾民,反而还加紧搜刮、残害百姓。百姓怎么能不恨这些官吏呢?他们遇到危险的时候,老百姓自然不会去救。

曾子曾经说过:‘要注意呀!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你的百姓一直无法报仇,这次刚好有了机会。所以说,您也不要怨恨那些百姓。如果您实行仁政,爱护百姓,那么百姓也会爱护您和您的官吏,并且在危险的时候肯牺牲自己的生命。”

邹穆公听了,恍然大悟,于是开始实行仁政,邹国也逐渐强大起来。

“出尔反尔”原指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如何对待你;在现代汉语中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出尔反尔成语解析及典故
6、这人出尔反尔,朝梁暮陈,不可不防。7、老方见小方出尔反尔,不讲信义,不禁怒形于色,拂袖而去。8、你们如此出尔反尔,我们谈不下去了。9、他老是搞这种出尔反尔的把戏,实在叫人生气。10、你放心,我说了算数,绝不会出尔反尔。11、他说话老是出尔反尔,谁愿意跟他做朋友?12、你才...

出尔反尔的典故意思及出处
出尔反尔(拼音:chū ěr fǎn ěr)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战国·孟轲《孟子·梁惠王下》。成语典故 战国时期,有一年邹国和鲁国发生了战争。由于邹国的人民对统治者不满,当邹国的官吏遭到鲁国军队的攻击时,邹国百姓并不相救。结果,邹国被打败,还被鲁国杀死了三十多名官吏。邹穆公知道了这件事...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的典故
1.楚汉相争是刘邦首先提出和议,结果签订和约后,又是刘邦单方面撒毁和约,违背承诺,派兵狙击项羽,大家都指斥他是出尔反尔,而这件事亦成为中国历史上,为所人所熟悉的出尔反尔事件。2.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不断,再加上天灾人祸,老百姓苦不堪言。有一年,邹国同鲁国打仗,邹被鲁打败,邹...

出尔反尔的故事典故
出尔反尔的故事典故如下:战国时期,有一次邹国和鲁国之间发生战争。由于邹国的人民对统治者不满,当邹国的官吏遭到鲁国军队的攻击时,人民群众并不相救。结果,邹国被打败,并被鲁国杀死了三十多名官吏。邹穆公非常气愤,对孟子说:“这次战争,我的官吏死了三十多人,而百姓却没有一个去援救的,这些百...

出尔反尔有什么典故?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出尔反尔的成语典故
甚至玩忽职守、任意欺压百姓,曾子就曾说过:‘当心啊,当心,你怎样对待人家,人家也就怎样回报你。’你怎么能怪你的百姓?做国君的假如能施行仁政,老百姓就自然会拥戴你,也会愿意为保护他们的官长出力,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后简化为“出尔反尔”,则是指做事反复无常,言行自相矛盾。

出尔反尔是谁的典故?
这段故事记载在《孟子》的《梁惠王》一文中。其中所提到的曾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他所说的“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原来的意思是:出于你的是怎样的态度,反回过来对待你的也是一定相同的态度。孟子引用这句话,意思是和这一致的。但是,在后来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这句话的意思...

出尔反尔的典故是谁出尔反尔指的是谁
1、出尔反尔,最早出自于战国·孟轲《孟子·梁惠王下》:“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2、人无信则不立,国无信则日渐衰微,诚信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时时处处传递着正能量。“诚”即“内诚于心”,强调的是诚实诚恳;信即“外信于人”,侧重于信用信任。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

出尔反尔的故事典故
“出尔反尔”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中国战国时期。据传,当时有一个叫做智伯的国君,他曾经邀请一个叫做孟尝君的智囊来帮助他处理政务。孟尝君在智伯的帮助下,成功地平定了一些叛乱和内部纷争,并且使智伯的国家变得更加强大和稳定。然而,后来智伯却出尔反尔,不仅没有给孟尝君应有的赏赐和地位,还...

历史中出尔反尔的例子
杯酒释兵权算不上出尔反尔的例子呀~个人认为你们老师的行为和以下我要说的这个故事比较像:春秋初期郑国有个国君叫姬掘突(史称郑武公),他不满意自己狭小的疆域,在阴谋诡计之下,把女儿嫁给邻近只一百公里的胡国(河南漯河)国君。几年之后姬掘突召集会议,讨论应该先向谁用兵,有个霉运当头的大臣...

烈山区18396796956: 出尔反尔的成语故事 -
菜饺抗栓: 现多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当初您这样对待他们,小的诸侯国之间也发生各种战事,他就找了一个人发泄,管钱粮的官员并不把这严重的灾情报告给您,在这七个大国之外,杀也杀不完:“这不难办,这要怪您自己,要警惕呀?” 孟子说话可是...

烈山区18396796956: 出尔反尔是古代成语故事, -
菜饺抗栓:[答案] 【释义】:“出尔反尔”这则成语的原意是你怎样对别人,别人也怎样对你.现用来形容一个人言行前后矛盾,反复无常.“尔”指你,“反”同返.【出处】: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梁惠王下》:曾子曰:“戒之...

烈山区18396796956: 出尔反尔是谁的典故? -
菜饺抗栓: 在我国战国时期,邹国和鲁国之间曾经进行过一次战争,(邹国和鲁国都在现在山东省境内,邹国的国都在邹县,鲁国的国都在曲阜.) 两国交战期间,邹国的老百姓对待战争的态度是,非但不支持自己的国家,还对自己国家的统治者心怀不满...

烈山区18396796956: 出尔反尔这个中华典故出自什么地方?
菜饺抗栓: 出尔反尔这个中华典故出自:原句为“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意指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孟子.梁惠王下》中记载,邹国与鲁国交战,邹穆公向孟子问道,为什么官吏 战死三十三人,老百姓却不救援?该不该杀掉他们r孟子回答:“在灾荒之年,百姓弃 尸于野逃荒在外,你的官吏怎么不管?粮仓里堆满粮食,库府里堆满财宝,官吏为什 么谁也不报告?上位的人不关心百姓疾苦,还要残害他们.孔子的弟子曾参说过,你 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待你.” 该典故解释为:现指说话、做事反复无常,不讲信用.

烈山区18396796956: “出尔反尔”这个词语最先出现在哪个朝代,是哪个人说的? -
菜饺抗栓: 战国·孟轲《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典故:1.楚汉相争是刘邦首先提出和议,结果签订和约后,又是刘邦单方面撒毁和约,违背承诺,派兵狙击项羽,大家都指斥他是出尔反尔,而这件事亦成为中国历史上,为所人所...

烈山区18396796956: 出尔反尔最早的意思是什么? -
菜饺抗栓:[答案] 出尔反尔 【释义】: “出尔反尔”这则成语的原意是你怎样对别人,别人也怎样对你.现用来形容一个人言行前后矛盾,反复无常.“尔”指你,“反”同返. 【出处】: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梁惠王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

烈山区18396796956: 战国时期成语故事故事哦,不能太简练也不能太长,要我能背的三则 -
菜饺抗栓:[答案] 爱毛反裘:比喻本末倒置,贪小失大 魏国国君魏文侯外出游玩,看见有个人反穿着皮袄而又背着柴草,就好奇地问他:“你... “你难道不知道,如果皮磨损破了,毛也就无处附依了吗?”成语“爱毛反裘”由此故事引申而来. 出尔反尔:比喻前后言...

烈山区18396796956: “出尔反尔”中第一个“尔”是什么意思? -
菜饺抗栓:[答案] 尔: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出 处 战国·孟...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九回) 著名的出尔反尔典故:楚汉相争是刘邦首先提出和议,结果签订和约后,又是刘...

烈山区18396796956: 言行不一,言必行,行必果?出尔反尔,病入膏肓各出自哪里,有没有什么典故 -
菜饺抗栓: 言必信,行必果. 信:说出的事一定可信,说了就一定守信用,一定办到.恪守信用. 果:光明正大,不色饶不目逃.该突然袭击的时候事先通告对手,平日不搞小动作.. 出自《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说出的事一...

烈山区18396796956: 历史上出尔反尔的人物 -
菜饺抗栓: 出尔反尔、说话不算话的人最容易失信于人,古往今来很多例子都证明了出尔反尔的人没有好下场. 三国时的吕布勇冠天下,但品性极差,出尔反尔,反复无常,最终难成大事,命殒白门楼.吕布之勇冠绝天下,如此之勇士却在乱世不能安身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