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的国子学都进行了哪些改革?

作者&投稿:边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元代国子学的沿革情况事怎么样的?~

南宋时期,古代太学在元代又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元世祖统一全国以后,在采行汉法的同时,也积极采取措施,推动本民族文化教育,其教育的长足发展,在蒙古族乃至古代教育史上放出异彩。元代教育首先在机构设置上与以往不同。元代设汉文国子学、蒙古国子学、回族国子学。

元代国子学的设立相对于“太学”而言,除了是朝廷传授经义的昀高学府外,更多地承担了朝廷教育管理的职能;但同时,国子监与太学也可互称,经常用太学来指代国子监。因此,元代的国子学也就是元代的太学。

元代教育首先在机构设置上与以往不同。元代设汉文国子学、蒙古国子学、回族国子学。

国子学或国子监,都是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都具备了两种功能,一是朝廷管理机关的功能;二是朝廷最高学府的功能。所不同的是,“国子学”是传授知识,指向教育和最高学府的功能;“国子监”是督查监管,指向朝廷教育管理的功能。事实上,元代国子学的设立相对于“太学”而言,除了是朝廷传授经义的最高学府外,更多地承担了朝廷教育管理的职能;但同时,国子监与太学也可互称,经常用太学来指代国子监。因此,元代的国子学也就是元代的太学。

1269年,元世祖设立了汉文国子学。汉文国子学以汉语授课,传授儒学文化,生员先学《孝经》、《小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后学《诗》、《书》、《礼记》、《周礼》、《春秋》、《易》。

汉文国子学配备的老师分为蒙古司业,以及蒙古博士、助教、教授、学正、学录、典给、典书等职。汉文国子学最初学员定额为200人,后来增加至300人,其中蒙古学员占一半以上。

此外,至元代初期还设置了汉文国子监,选七品以上朝官子孙为国子监生员,随朝三品以上官员可以举荐俊秀的平民子弟入学,成为陪堂生伴读。因此汉文国子监是蒙古族生员学习汉族文化一个主要场所。

当时,著名学者许衡、冯志等人被延请到国子学执教。汉文国子监学的师儒们为了搞好教学,对生员们实行了升斋等第制、私试规矩制和黜罚科条制,调动了生员的学习积极性。

1271年元世祖在京设立蒙古国子学。蒙古国子学中的教师与汉文国子学大同小异。蒙古国子学生员数量最多曾达400多人,其中有一定比例的庶民子弟。

蒙古国子学以蒙古族生员居多,但也选取朝中汉人、色目人、南人百官的子弟入学。蒙古国子学主要用蒙语授课,以蒙古语译写的《通鉴节要》为主要教材,学习结束后,出题考试,成绩优异者,量授官职。

另外,元代朝廷还在上都即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的西夏都城设立了国子分学,其授课时间与皇帝巡幸上都的时间基本一致,其余时间都在大都上课。元代蒙古国子学也是生员学习汉族文化的一个主要场所。当时的师儒们为了搞好教学,对生员们实行了诸多有效的管理办法,为元代朝廷输送了许多合格的官吏。

1277年,元代朝廷还设立了蒙古国子监,蒙古国子学归其所管。监内设祭酒、司业、监丞、令史、知印等职。蒙古国子监既是管理机构,也是教学机构,它和蒙古国子学一道,为朝廷培养了众多的蒙古族人才。

元代的蒙古国子国子监呈现了发展的态势。不仅师儒之职完备,而且生员的数量最高曾经达400多人、生员当中,庶民子弟也占一定的比例。它和蒙古国子学一道为元代朝廷培养了众多的蒙古族人。

元帝国时期,在扩张过程中与西域多有接触。元代,任用和吸引了一批西域人,其中最著名的有天文学家波斯人哈鲁丁。1289年4月,元代尚书省的臣员进言说:亦思替非文字宜施于用。今翰林院益福的哈鲁丁能通其字学。乞授以学士之职,凡公卿大夫与夫富民之子,皆依汉人入学之制,日肄习之。

翰林院益福的哈鲁丁所掌者为教习亦思替非文字。亦思替非文字是古代伊朗人所创造的一种特有的文字符号系统及计算方法,用以书写国王及朝廷有关财务税收,清算单据,税务文书等。阿拉伯哈利发帝国兴起后继续用这种文字以管理和书写有关财务税收事项,是一种具有保密性又便于统计数目的文字。

亦思替非文字不是一般的波斯文或阿拉伯文,而是一种专门学问,其中有较为精密的数学统计方法。翰林院益福的哈鲁丁掌握这种学问,也可算是“绝学”了。

朝廷采纳了尚书省的这个意见议,在1289年8月设置了回回国子学。元仁宗执政时期,朝廷又设置回回国子监。回回国子监管辖回回国子学。

在回回国子学中,教师们用正规的办法训练通晓亦思替非文、波斯文和阿拉伯文的翻译人才。元代朝廷让相当一部分蒙古族儿童在回回国子学就读,目的是培养诸官衙口的翻译人才。

元代建立的回回国子学是一所外国语学校,与元代朝廷的对外贸易有关。这是蒙古族教育史,乃至古代教育史上最早建立的一所外国语学校。我国至今使用的阿拉伯数字,就是在元代时期来华穆斯林带来的。




元代的国子学都进行了哪些改革?
蒙古国子学以蒙古族生员居多,但也选取朝中汉人、色目人、南人百官的子弟入学。蒙古国子学主要用蒙语授课,以蒙古语译写的《通鉴节要》为主要教材,学习结束后,出题考试,成绩优异者,量授官职。另外,元代朝廷还在上都即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的西夏都城设立了国子分学,其授课时间...

国子监中的学习内容是什么?
明国子监学习《四书》、《五经》,兼习《性理大全》以及律令、书数等,此外,国子监对教职员的职务、待遇及对监生的管理、待遇等方面,都有十分明确的规定。国子学限五品官以上贵族子弟方可入学。但国子学在西晋并不景气,尤其是西晋末年以后,时兴时废。元代又设有汉文国子学。所学课程有《孝经》、...

蒙古国子学是怎样发展的?
蒙古国子学开始于1271年正月,元世祖忽必烈下诏立京师蒙古国子学,教习诸生,在随朝的蒙古、汉人及怯薛军官员中选子弟俊秀者入学。待生员习见成效,出题试问,观其所对精通者,量授官职。元成宗时,开始增生员的膳食津贴,元武宗时,又定伴读员40人,以在籍生员学问优长者补之。元代还在今内蒙古自...

国子监的历史沿革
金代的国子学于海陵王天德三年(1151年)始创,规定词赋、经义学生百人,限宗室、外戚亲属及诸功臣三品以上官吏的兄弟或子孙入学。另外在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年)设有女真国子学,限金人子弟优秀者入学。 元代分设国子监管辖国子学。蒙古国子监管辖蒙古国子学,蒙古国子学于元世祖至元八年(1272年)创立,入学资格限于随...

宋朝国子学为何会转变为太学?
首先宋朝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于是需要跟多的官员来保证宋朝政治体制的运转。而国子学培养人才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宋朝的人才需求,于是就渐渐向太学转变。宋朝的教育体制改革贯穿这整个朝代的运转,开始的时候宋朝的最高教育学府名字叫国子学。无数学子从这里走出去,为宋朝的官僚体制添砖加瓦。可以...

国子学是哪个朝代的 国子学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国子学是哪个朝代的 国子学是什么时候建立的1、国子学设立时间:晋武帝咸宁二年。2、国子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晋武帝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始设,与太学并立。机构设置为博士五人,正五品上。3、掌教三品以上及国公子孙、从二品以上曾孙为生者助教五人,从六品上。掌佐博士分...

国子学创设于哪个朝代
古代中央官学之一,为国立儒学最高学府。西晋武帝时始置,隶太常,设国子祭酒、博士各一人,助教十五人,以儒家经典教授生徒。东晋沿置。南朝宋泰始六年(470)废学,改置总明观。南齐建元四年(482)复置,寻废。永明三年(485)复立,同时省总明观。梁沿置,隶太常卿,兼领太学。陈亦置。北魏先立太学...

国子监的历史沿革
金代的国子学于海陵王天德三年(1151年)始创,规定词赋、经义学生百人,限宗室、外戚亲属及诸功臣三品以上官吏的兄弟或子孙入学。另外在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年)设有女真国子学,限金人子弟优秀者入学。元代分设国子监管辖国子学。蒙古国子监管辖蒙古国子学,蒙古国子学于元世祖至元八年(1272年)创立,入学资格限于随...

国子学创设于哪个朝代
国子学创设于魏晋南北朝。国子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晋武帝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始设,与太学并立。机构设置为博士五人,正五品上。明朝时期行使双京制,在南京和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学,即国子监。设在南京的国子监被称为“南监”或“南雍”,而设在北京的国子监则被称为“...

国子学是哪个朝代的
国子学是隋朝的。国子学是中国古代隋朝时期的中央官学,类似于现代的大学。详细解释如下:国子学是隋朝的教育机构。这一机构在隋朝的官僚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负责培养高层次的人才。隋朝时期,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国子学作为中央官学,更是备受关注。国子学在隋朝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标志着...

新县17181895278: 元代科举做法与前代有何不同? -
范软安普: 元代的科举基本沿袭宋代,用“经义”、“经疑”为题述文.科举分为地方的乡试,和在京师进行的会试及殿试.元代科举只考一科,但分成左右榜.右榜供蒙古人、色目人应考;乡试时只考两场,要求相对较简单.左榜供汉人、南人应考,乡试时考三场,要求相对较严格.乡试、会试考获名单俱按种族分配. 元朝自仁宗至顺帝时灭亡止,科举停办两次,共举办过十六次,取进士1,139人,国子学录取284人,总计1,423 人.但元科举所选人材通常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元中产生的影响也不大.

新县17181895278: 元朝 儒学有什么发展么 -
范软安普: 朱元璋都说,元朝法律比较宽松,元朝还是没有那么恐怖的,其实元朝统一八十年就灭国了,也是非常的短命,从元朝统一之后,儒家思想就完全嫁接了,汉朝,儒教一下子就达到鼎盛,参考西汉宣帝之后,汉朝灭国时间,大体相当.参考清朝乾隆时期儒学复兴,之后火烧圆明园时间大体相当,唯一的区别就是英国太远.

新县17181895278: 元朝的科举体制有没有进行改革?发展得怎么样? -
范软安普: 元朝第一届科举会试和殿试,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内城)举行,各省进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只有135人,从中获录取的进士只有56人,均不足原订的数额.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是在两年前正式下诏恢复科举考试,并于去年8月在各省举行乡试开...

新县17181895278: 国子监在元教育体系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
范软安普: 国子监在元教育体系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国子学或国子监,是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其具备了两种功能,一是国家管理机关的功能,二是国家最高学府的功能.国子学的设立相对于“太学”而言,除了是国家传授经义的最高学府外,更多的承担了国家教育管理的职能;但同时,国子监与太学也可互称,经常用太学来指代国子监.“国子监”出现后,“学”与“监”不同的含义说明了二者在承担两种功能上的不同分工,“学”是传授知识,指向教育和最高学府的功能;“监”是督查监管,指向国家教育管理的功能.

新县17181895278: 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过程及其影响是什么 -
范软安普: 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由来:西周时期,大夫以上的爵位和官职是世袭的,大夫以下的低级职务才是挑选士来担任的.西周的士是贵族的最低层,是军队的骨干,是武士的通称.选士的基本方法是乡里来荐举,就是所谓的乡举里选.被乡里荐举出...

新县17181895278: 科举制度的演变? -
范软安普: 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 唐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完备 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 明朝: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 清代 -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灭亡国古代科举制度 科举是中国古代...

新县17181895278: 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完善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
范软安普: 创立: 隋文帝即位后,废除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发展: 贞观时(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开元年间(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 影响: 一.起了抑制门阀的作用. 二.扩大了官吏来源. 三.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四.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新县17181895278: 概括元朝文化的新表现 -
范软安普: 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碰撞,曾经激起过无数绚丽的火花,为中华文化绵延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不仅在中华文化史上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