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然堂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作者&投稿:布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豁然堂记》是明代文学家徐渭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描写“豁然堂”内外的景观及其带给人的感受,引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心若为私利所阻碍,就会变得像改建前的“豁然堂”一样晦暗,以至于外界的事物什么也看不见。是如何呢?本文是我整理的资料,仅供参考。
  豁然堂记文言文原文
  豁然堂记

  作者:徐渭

  越中山之大者,若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属,以十数,而小者至不可计。至于湖,则总之称鉴湖,而支流之别出者,益不可胜计矣。郡城隍祠,在卧龙山之臂,其西有堂,当湖山环会处。语其似,大约缭青萦白,髻峙带澄。而近俯雉堞,远问村落。其间林莽田隰之布错,人禽宫室之亏蔽,稻黍菱蒲莲芡之产,畊渔犁楫之具,纷披于坻洼;烟云雪月之变,倏忽于昏旦。数十百里间,巨丽纤华,无不毕集人衿带上。或至游舫冶尊,歌笑互答,若当时龟龄所称“莲女”“渔郎”者,时亦点缀其中。于是登斯堂,不问其人,即有外感中攻,抑郁无聊之事,每一流瞩,烦虑顿消。而官斯土者,每当宴集过客,亦往往寓庖于此。独规制无法,四蒙以辟,西面凿牖,仅容两躯。客主座必东,而既背湖山,起座一观,还则随失。是为坐斥旷明,而自取晦塞。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牖之,直辟其东一面,令客座东而西向,倚几以临即湖山,终席不去。而后向之所云诸景,若舍塞而就旷,却晦而即明。工既讫,拟其名,以为莫“豁然”宜。

  既名矣,复思其义曰:“嗟乎,人之心一耳。当其为私所障时,仅仅知我有七尺躯,即同室之亲,痛痒当前,而盲然若一无所见者,不犹向之湖山,虽近在目前,而蒙以辟者耶?及其所障既彻,即四海之疎,痛痒未必当吾前也,而灿然若无一而不婴于吾之见者,不犹今之湖山虽远在百里,而通以牖者耶?由此观之,其豁与不豁,一间耳。而私一己、公万物之几系焉。此名斯堂者与登斯堂者,不可不交相勉者也,而直为一湖山也哉?”既以名于是义,将以共于人也,次而为之记。

  ——选自中华书局排印本《徐渭集》

  〔明〕徐渭
  豁然堂记文言文翻译
  越地的山比较大的,象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类,有上十座,但小的就数不清了。至于湖,则总称之为鉴湖,而由大湖派生出去另外形成的小湖,就更加不可胜计了。郡里的城隍庙,在卧龙山的半山腰上,庙的西面有一座堂,正建在湖山环抱会合的地方。要说这景色象什么,大体上是青山白水相间、回旋缠绕,象女子的发髻那样高耸,象莹洁的长绢那样清澄。而低头近看可见城墙,远处可闻村落里的人声。其间树木、草地、田地、沼泽错杂分布,人群、鸟类、房屋相互遮蔽,大米、小米、菱、蒲、莲、芡等出产,耕地和捕鱼用的犁、桨等工具,散乱地遍布于高低或洼地里;忽而烟云迷濛,忽而皓月当空,从早到晚变化非常迅疾。在方圆近百里之间,无论巨大的壮伟场面或细微的美好景物,莫不汇集在人们的衣襟带上。有时来到游船上饮酒,游人的歌声与笑声此起彼落,就象当年诗人张志和所描写的“莲女”、“渔郎”,也时时点缀其间。此时登上这座堂,不论他是什么人,即使受到外来的 *** 或内心的煎熬,而感到压抑或无聊的事,只要一顾盼这大好景致,烦恼忧虑就会顷刻消散。而在这里当官的,每当宴请过往客人,也往往特聘厨师来此。只是这座堂修筑得毫无章法,四面都被遮蔽住,仅向西开了一扇小窗,里面只容得下两个人。客人坐在朝东的主座,就不得不背靠湖山,要观看景色就必须离座转身,等转回来景色就随之看不见了。这是由于放弃了空旷明亮,而自取晦暗闭塞的缘故。我非常不满这种状况,于是把西面和南面两堵墙全部开成视窗,而只保留一面东墙没有打通,又让客人改为座东而向西,他倚靠在酒桌上就面对着湖山,直到席终也不会消失。从此以后,刚才所说的那些景色,就全都舍弃了闭塞而达到了开阔,摆脱了晦暗而接近于明亮。工程完毕以后,打算为它起名,觉得没有比“豁然”更适宜的了。

  已经命名了,又反复思索它的含义,想道:“唉,人心其实和这堂一样啊。当它被私利所障碍时,只知道我自己的七尺身躯,即使是同居一室的亲人,他们的痛痒就发生在他眼前,却装作什么也看不见,不就象原先的湖山,虽然近在眼前,却被遮蔽了一样吗?等到所障碍他的东西去除以后,即使是四海之遥,痛痒不一定发生在我眼前,反而鲜明得好象无不萦绕在我眼前,不就象现在的湖山虽然远在百里以外,却透过窗户就能看到一样吗?由此看来,人心的豁达与不豁达,距离本是很近的啊!而只顾一己私利、与以天下万物为公的细微差别,全维系在这上面了。这是为这座堂起名的人和登上这座堂的人,不可不相互勉励的啊,难道只是为了湖山的胜景吗?”我既已为了这些用意而命名这座堂,本是准备公之于众人的,于是依次写下了这篇记。
  豁然堂记作品概况
  作品名称:豁然堂记

  创作年代:明代

  作者:徐渭

  作品体裁:散文

  作品出处:《徐文长全集》
  豁然堂记作品赏析
  记,是古代一种文体,一般指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某物或某事有所感受,然后记下来的一种文体。《豁然堂记》就是一篇和《岳阳楼记》一样的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的“记”。

  这篇“记”语言精美,意义深刻。作者先描述了“豁然堂”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周围的山水等人间风物,突出景致的优美,然后写“豁然堂”名字的由来、“豁然堂”改建前后堂内截然不同的景观及其给人的感受,点出了去晦塞而即况明的改建原则,最后由“豁然堂”所带来的人的视野的改变,自然地联络到“人心的豁达与不豁达”的关系。作者由事及理,借物说理,充分表现了对于事物的深刻观察力和独特体验。作品层次清晰,描绘景物细致入微,语言以短句为主,杂以长句,错落有致,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力。[1]
  豁然堂记作者简介
  徐渭***1521~1593***,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别号青藤、天池、田水月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我国明代晚期杰出的文学艺术家,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名画家之一。徐渭多才多艺,在书画、诗文、戏曲等领域均有很深造诣,且能独树一帜,给当世与后代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一改因袭模拟的旧习,喜用泼墨勾染,水墨淋漓,重写意慕生,不求形似求神似,以其特有的风格,开创了一代画风。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被公认为青藤画派的鼻祖。著有《徐文长全集》、《徐文长佚草》及杂剧《四声猿》,戏曲理论《南词叙录》等。


悠然亭记文言文
) 【小题】(“风流”此指流传下来值得称道的事迹) 【小题】(“在此与吴激战”误) 【小题】无 译文: 岘山面临汉水,看上去山势突出高大,(实际上)它是周围群山之中的小山。 然而它在荆州特别有名,这难道不是因为那里的人(才著名)吗?那些人是谁呢?是羊祜叔子、杜预元凯。当晋与吴用武力相争时,常常要倚仗...

墨君堂记文言文及翻译 墨君堂记的原文和翻译
《墨君堂记》翻译:大凡人们之间的称呼,地位尊贵的就称他为公,品行贤德的就称他为君,再往下的人就称为尔、汝了。有些公卿尽管地位尊贵,但天下人对他们只是表面敬畏,心里并不敬佩,因此当面称他们为君为公,背地里称他们为尔为汝大有人在。只有王子猷称竹为君,天下人都跟着称为君而没有异议...

沧浪亭记文言文翻译答案
【译文】: 沧浪亭记 我因为获罪而遭贬,乘船南游,在吴地旅行。 起初局促在屋子里。时值盛夏非常炎热,土房子都很狭小,不能呼气,想得到高爽空旷僻静的地方,来舒展心胸,不能办到。 一天路过学宫,向东看草、树郁郁葱葱,高高的码头宽阔的水面,不像城里。循着水边杂花修竹掩映的小径,向东走数百步,有一块荒地,方圆约...

响雪亭记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就亭记》译文:有适宜于游览观赏的地方,没有动用人力修整的烦难之事,二者常常很难兼备;在官舍中找到,离住处很近,就特别难。 临江土地本来不肥沃出产少,官署破败简陋,没有优美的山坡亭台楼阁。我到了临江就建了几间屋舍作为阁山草堂,意思是与阁皂山靠近。 然而没有什么地方可以登高远望,心里常常闷闷不乐...

醉白堂记文言文阅读
1. 帮忙翻译下文言文 醉白堂记 急 人家忠献公正想做一个普通人却得不到 处境困穷,不改变操守,道德人品比古人还高 死后,忠彦告诉我,我认为自己义不容辞,于是流着泪写了这篇记。 以上分别是那三句的翻译 全文翻译是: 已故魏国忠献公韩琦在自己府第池塘之上建造了一座厅堂,取名为“醉白”。选取白居易《池上...

《清白堂记》文言文翻译内容是什么?
《清白堂记》文言文翻译内容 有一天,我命令衙役清除杂草开辟成平地,(发现)中间有一口废弃的水井。于是立刻喊来工匠清理出井中的淤泥,观察这口井的好坏,(工匠)说:“是好泉啊。”于是就将进口关闭,使水中杂质沉淀。三天之后取水,看到这泉水清澈而白净,品尝井水,(味道)十分甘甜,水深有一丈...

有竹堂记晁补之翻译竹轩记文言文翻译
翻译:济南李文叔做太学正,在大路西边获得一堂,向官府交付房钱然后居住这里,整顿南边房子的地,在台阶旁边种下竹子,将堂命名为“有竹堂”。制作匾额立在房梁之间,在墙壁上又为它写了一篇记。每每中午从太学回来,就坐在堂中,扫地准备好笔砚,读书写字,写文章一天写了数百篇也不停止,像蚕茧抽丝...

留耕堂记文言文翻译
1. 留耕堂记是文言文吗 留耕堂记 叶适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余孩稚时,闻田野传诵,已识其趣;出游四方,所至闾巷无不道此相训切。今葛君自得遂取以名堂,盖其词意质而劝戒深,殆非文于言语者所能窥也。 凡人衣食、居处、嗜好之须,当身而足,则所留固狭矣。然而念迫于室家,莫之赢焉;爱牵于子...

文言文翻译于堂左洁一室
5. 醉书斋记古文及译文 醉书斋记·(清)郑日奎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1]。 设几二[2]: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 属[3]。竹床一[4],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尘尾诸 什物[5],亦杂置左右。 甫晨起[6],即科头[7]。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墨...

庐陵县学三忠祠堂记文言文
3. 求翻译 文言文 这两句话出自曾巩《瀛州兴造记》,以下是译文,后附《瀛州兴造记》全文及其详细注释和译文,均为原创,供你参考。 【原句】1、凡圮坏之屋,莫不缮理,复其故常。2、公开示便宜 使有攸处 遂行仓库 经营盖障。 【译文】1、(其余)凡是坍塌毁坏的房屋,没有不修缮的,都恢复旧貌(原先的样子)。

丹寨县15032283265: 《豁然堂记》的翻译 -
藏帝骨刺: 豁然堂记 〔明〕徐渭 【原文】 越中山之大者,若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属,以十数,而小者至不可计.至于湖,则总之称鉴湖,而支流之别出者,益不可胜计矣.郡城隍祠,在卧龙山之臂,其西有堂,当湖山环会处.语其似,大约缭青萦...

丹寨县15032283265: 英语翻译《豁然堂记》:“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牗之”和“工既讫,儗其名,以为莫"豁然"宜” -
藏帝骨刺:[答案] 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牗之:我非常不满这种状况,于是把西面和南面两堵墙全部开成窗口. 工既讫,儗其名,以为莫"豁然"宜:工程完毕以后,打算为它起名,觉得没有比“豁然”更适宜的了.

丹寨县150322832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豁然堂记 明?徐渭 越中山之大者,若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属,以十数,而小者至不可计.至于湖,则总之称鉴湖,... -
藏帝骨刺:[答案] 1.C(彻:通“撤”,撤除) 2.D(A前者是第三人称代词,它的,后者是指示代词,那.B前者为名词性结构,后者表处所.C前者“在”,后者“对”.D两者都为兼词.) 3.C 4.B(“客人和主人都必须朝东而...

丹寨县15032283265: 求 徐渭《 豁然堂记》 中“无不毕集人衿带上”详细解析 -
藏帝骨刺: 正如阁下所想,此句不是“莫不汇集在人们的衣襟带上”,而是“无不显现在人们的眼前”之意!要知道古人著文,多是引用隐喻代称的,直接以字面忖意,有时候是不妥当的.

丹寨县15032283265: 豁然堂记的主旨是什么
藏帝骨刺: 人心若为私利所阻碍,就会变得像改建前的“豁然堂”一样晦暗,以至于外界的事物什么也看不见.

丹寨县15032283265: 豁然堂记中: 人们登上豁然堂,心情会有什么变化?(用原文回答) -
藏帝骨刺: 即有外感中攻,抑郁无聊之事,每一流瞩,烦虑顿消.

丹寨县15032283265: 文言文沈括的(梦溪笔谈的暴雷)的翻译 -
藏帝骨刺:[答案] 【原文】 内侍李舜举家曾为暴雷所震.其堂之西室,雷火自窗间出,赫然出檐.人以为堂屋已焚,皆出避之.及雷止,其舍宛然... 【注释】 【内侍】在宫廷中执役的人员. 【黔】黑色.黔,音qián. 【扣】用金属缘饰器具的边口. 【刀室】刀鞘. 【流】这里指...

丹寨县15032283265: 养晦堂记译文曾国藩的全文翻译?谢谢!!
藏帝骨刺: 平凡的人有血气方刚的本性,那么高昂的志气使得想超过他人.厌恶身份低微就想升高,厌恶贫困就希望富裕,厌恶默默无闻就想赫赫有名.这是世人的人之常情.然而平...

丹寨县15032283265: 秀野堂记 译文 -
藏帝骨刺: 长洲顾侠君,筑堂于宅之北,闾丘坊之南.导以回廊,空以径,累石为山,望之平远也;捎沟为池,即之蕴沦也.登者免攀陟之劳,居者无尘壒①之患.晓则竹鸡鸣焉,昼则佛桑放焉.于是插架以储书,叉竿以立画,置酒以娱宾客,极朋友晜②...

丹寨县15032283265: 墨君堂记译文墨君堂记的译文谁有啊..
藏帝骨刺: 墨君堂记 苏轼 凡人相与号呼者,贵之则曰公,贤之则曰君,自其下则尔、汝之.虽公卿之贵,天下貌而心不服,则进而君、公,退而尔、汝者多矣.独王子猷谓竹君,天...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