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湘云和黛玉都是孤女,为何湘云不像黛玉那样心窄?

作者&投稿:苍梧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黛玉和湘云皆孤女,为什么两人性格迥异?~

文/颜华
黛玉和湘云都是父母双亡的天涯孤女,也都生长在富贵之家,成长经历也颇为相似,可是为什么两个人的性格那么的不同呢?且听我慢慢分解。
黛玉是长大懂事后父母先后去世的,她亲见父母离世,对生离死别有着直接的体验,父母的音容笑貌已烙在她的心中,一旦触景生情,悲恸便油然而生。而湘云则是襁袍中没有了父母,心里根本没有父母的样子,自小由其叔叔养育,习惯了没有父母的日子,她虽也知道没有父母不好,到底没有生离死别的直接体验。
黛玉是寄居贾府,属于客居,用她自己的话说,“不是正经主子”,属于寄人篱下。而湘云却不同,她有自己的家,在以家族为基本生活单元的年代,湘云虽然父母双亡,但是她自幼儿跟着叔叔史鼎生活,叔叔的家便是她名正言顺的家,她到贾府来,属于串亲戚,所以,当她和宝玉黛玉产生矛盾时会说:“回家去,不在这里看人的脸子。”而黛玉则没有底气说这些话,她父母俱亡,林氏家族已经没有其他人了,她已没有家可回了。湘云在家的地位类似惜春,惜春自幼失去母亲,父亲贾敬不理家事,只一心和城外的道士胡羼,有等于无,她生活在荣府,由叔叔贾政、婶婶王夫人代为抚养一样,虽无父母,但是在家族中却是一位正经主子,谁也小看不得,而黛玉则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天涯孤女。
湘云因为有一个名正言顺的家,所以她在心理上比黛玉优越得多,她可以心无羁绊地与宝钗、探春等说说笑笑,也可以与袭人、平儿等吵吵闹闹。这都是因为她有一个名正言顺的家,虽然那个家对她来说并不完美,但是那毕竟是一个可以冠冕堂皇、名正言顺地称之为自己家的家。因此,她较黛玉少了客居自卑心理。湘云来贾府,属于走亲戚,她以有家的心态行人处事,不亢不卑,得到了贾母及贾府上下人等的喜欢。黛玉则不同,她是寄居在贾府的,她已没有家可回,所以,她步步留心,事事在意,不多说一句话,不多走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去。因此,无形中,黛玉给人留下了孤高自许、目下无尘的印象。
“一年三百六日,风霜刀剑严相逼”的生长环境,有的人以内敛来保护自己,有的人以张扬保护自己。黛玉属于前者,湘云属于后者。黛玉受到什么委屈,先就自己蜷缩起来独自伤感。她去找宝玉,睛雯没听清是她的声音,以为是别人,假借宝玉之名没给她开门,她便一个人站在花荫下伤感,正伤感时,正好听到宝玉和宝钗从里面出来,心里更加委屈。于是,便隐在花荫中等宝钗过去,自己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竟自回了潇湘馆,也没弄清是什么原因,便自己悲悲切切地哭将起来,直到二更多天才睡。黛玉敏感、内敛,故而常常是“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泪眼。”湘云则不同,在她的潜意识中,她来贾府是走亲戚的,好了便住,不好便回家,她有家可回,所以,亦无父母的她,总给人一种大大咧咧的感觉。
湘云心里不藏事,心直口快。宝钗生日,凤姐说一个唱戏的旦角扮像很像一个人,大家都不说,唯湘云张口便说像“林姐姐”,不管湘云有心还是无心,都是她的错。在那个年代,以人比戏子,是很不尊重人的事,她错在先,宝玉给她使眼色,她又怪宝玉心里只想着黛玉,又扬言要:“回家去,不在这儿看人的脸子。”事后,湘黛二人和好,大半取决于黛玉,黛玉不和湘云一样,黛玉宽容她。湘云像个小孩,行为处事易受人影响,见宝钗劝说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她也跟着宝钗劝宝玉要多去会会为官作宰的,为此,弄得宝玉撵她到“别的屋里”坐坐。好在湘云左耳进右耳出,不计较,本也糊涂。
最为重要的是,黛玉和湘云的境界大不相同。黛玉敏感,考虑的事多,想得也远,而湘云则不同,她很单纯,只看眼前,喜欢就事论事。月圆中秋夜,宝钗、黛玉、湘云原说好要佳节联诗对句的,可是宝钗却家去了,湘云想到的是宝钗说话不算数,大家约好了今夜来玩,宝钗却说话不算说,撂下她和黛玉自己家去了;而黛玉想的却是人生聚散无常,黛玉没有怪宝钗不来赴约,她想的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白云苍狗、天地苍茫。
黛玉湘云两个人赏月联句时,湘云一个石子打得宿鹤横飞,得了一句“寒塘渡鹤影”的即景妙句,黛玉举头望明月,对出一句“冷月葬花魂”的灵魂绝唱。黛玉的境界,非湘云可比。两人对句,风过池面,皱碧铺纹,令人神清气净,湘云想月夜泛舟,笑道:“这要是在我家里,我就立刻坐船了。”黛玉明知不能,便笑道:“正是古人常说的好,‘事若求全何所乐’,据我说,这也罢了,偏要坐船起来。”湘云笑道:“得陇望蜀,人之常情。可知那些老人家说的不错,说贫穷之家自以为富贵之家事事趁心,告诉他们说竟不能遂心,他们不肯信的,必得亲历其境,他方知觉了。就如咱们两个,虽父母不在,然却添在富贵之乡,只你我竟有许多不遂心的事。”黛玉笑道:“不便你我不能趁心,就连老太太、太太以至宝玉探丫头等人,无论事大事小,有理无理,其不能各遂其心者,同一理也,何况你我旅居之人?”一听两人的对话,我们就能知道,湘云是以乐观的心态、张扬的个性彰显其刚强,黛玉则是以其内敛的心性、柔和的气质保持其坚强。湘云看重的是小我,可爱可乐,黛玉看重的是大我,可敬可爱。
黛玉和湘云和都神仙一流的人品,黛玉内敛,凡事喜藏于心,湘云张扬,凡事喜露于形,一个高标纯洁,一个天真可爱,都有可圈可点可学可仿之处,虽然两人性格迥异,但是我都喜欢。
END
编辑:张鸣飞
作者简介:
颜华,原名李彦华,河南扶沟人,现在郑州。河南诗词学会会员、郑州作协理事、河南网络学会会员、河南经贸学院客座教授、郑州经贸学院客座教授。作品见于《青年导刊》、《河南日报》、《大河报》、《创新》、《上街文学》等报刊。出版作品有《红楼梦问》、《颜华诗选》。

一,幼年遭遇相同,性格却迥异。
史湘云和林黛玉都是幼年遭遇不幸。史湘云是父母双亡,林黛玉先后失去了父母。史湘云比林黛玉幸运的是史湘云在“襁褓之中父母违”,好处是她还没感受到亲情可贵,父母就死了
林黛玉不同。她记事后,先是死了弟弟,又死了母亲。这对于本身体弱敏感的人来说都是致命打击。她对自己孤零零寄人篱下有更深的体会和悲切。她的性格也和史湘云截然不同。这也是导致两人结局不同的主要原因。
二,林黛玉抢了史湘云的宠爱,却又被薛宝钗抢走。
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是史湘云一度非常不喜欢林黛玉,林黛玉也非常不喜欢薛宝钗。这个情况出现的时机都是在林黛玉和薛宝钗刚来的那几年。反过来林黛玉对史湘云很大度,薛宝钗对林黛玉也很大度。
史湘云在林黛玉来之前,是荣国府的贵客。贾母喜欢她,还将自己的丫头翠缕给了她。
史湘云是说林黛玉小性最多的人。林黛玉也是说“金玉良姻”最多的人。小性和金玉良姻从来不是问题。在有心人眼里就成了问题。所以史湘云和林黛玉都是被抢了糖的孩子。闹闹情绪,并不是她们本性不好。仔细想想就觉得曹雪芹写这些小女孩的心性把握的特别准确。
三,史湘云or林黛玉谁幸谁不幸?
史湘云这样从不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的女孩子是所有小姐妹中第一个订婚的。史家明显在压榨她最后一丝利用价值。原本就不受待见的女孩子,最后为家族出一点力,联姻做贡献,是最后的归宿。
林黛玉却与史湘云相反。史湘云不恋儿女私情。而林黛玉却正相反。她在贾家的境遇让她很不适应。与贾宝玉的情感就占据了她大多的心思。林黛玉的抑郁也大多因为贾宝玉的首鼠两端。
结果两个性格不同的女子,结局并不相同。史湘云野草一样的性格,无论遇到什么境遇,都会顽强活下去。而林黛玉的结局是一定的。泪尽而亡是她最终结果。至于到底因何而亡不在今日讨论的范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之前的文章。
中秋夜,史湘云和林黛玉的联诗是两个人境遇的一次明写。“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似隐似明的写法,每个人的领悟也许并不同…
综上,史湘云和林黛玉不同的性格,遭遇了不同的命运。我们也不好说史湘云顽强的活着和林黛玉香消玉殒谁更幸运。只是那个时代的她们,都是那样的身不由己。命运从来不曾被他们掌握。徒留一声叹息与读者!

你是个明白人,何必作此形像自苦。我也和你一样,我就不似你这样心窄。”第七十六回,中秋月圆夜,黛玉和湘云两个孤女相聚于凸碧堂。湘云见黛玉又开始“俯栏垂泪”,便说了这样一句话。



是啊,相同的境遇,却有着不同的心境。黛玉“心窄”,湘云却心宽——“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都是父母双亡的孤女,区别为什么这么大呢?

曹雪芹写人物,喜欢成双成对来写,目的就是用来对比。黛玉和湘云都是贾府的亲戚,都是父母双亡的孤女,都有过寄居在贾府的经历,都和宝玉有过一段青梅竹马的时光,但她们的性格特点却截然相反:黛玉“心窄”“小性”,湘云“阔大宽宏量”。一窄一阔,一小一大,对比相当强烈。

是什么造就了如此巨大的差异?归根结底,还是二人性格大不相同。

黛玉常在乐中念苦,湘云却爱苦中作乐。

成为孤女后的黛玉,得到了外祖母的宠爱,而且是超常规的宠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

这是物质上,还有精神上,黛玉也和宝玉一样,毫无成长压力:宝玉可以不上学,黛玉则“半年没见拿针线”,“老太太还怕她劳碌着了”。


总而言之,宝玉和黛玉是世间少有的一对“富贵闲人”,既享受着世人难及的富贵,又有着大把的闲暇时间来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

这真是神仙般的生活。

但是,这样乐到极致的生活,黛玉却常常感受到苦:

被晴雯拦在门外,她想到的是“无依无靠”寄居之苦。事实上,晴雯并非专门拦她,那天哪怕是贾母来了,她同样会拦。所以,根本就不存在因黛玉“无依无靠”就欺负她。

宝钗因“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黛玉便有“悒郁不忿”之苦。这是争强好胜之苦,因为“孤高自许”,总认为自己才应该是最好的那个。殊不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是世间的常态。

宝玉“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黛玉常有不安全之苦。她希望宝玉只同她玩,只替她解闷,但宝玉生来是个多情种子,见到漂亮女孩就挪不动脚,又怎么可能把全部精力只寄予黛玉一人?

当“木石”之姻越来越无望,黛玉想到的是“无父母作主”的苦。如果林如海夫妇在世,黛玉就能梦想成真吗?别说林如海看不上“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孝无双”的贾宝玉,就算勉强看上,他也绝不会允许黛玉做出私定终身这种有悖礼法的“奸邪淫盗”之事。

不难看出,黛玉所谓的苦,其实都是闲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吃得太饱过得太好而无事生非,自己作弄出来的苦。



这就是黛玉的主要问题:生活给了她十分的乐,她却偏要弄出一分苦来,并把这一分苦无限放大,然后沉浸在苦中不可自拔,正如湘云所说的“作此形像自苦”,自己作出一个苦的形像,且以此为苦

比起境遇,湘云远不如黛玉。

虽然父母双亡后,湘云依然是侯府千金,但从有限的细节依然可以看出来,婶婶待她,无错可挑,却并没有倾注多少疼爱。

史家节俭,不像贾府注重奢华。书中虽然没有提史家的月例银子是多少,但从湘云在诗社回请一顿都为难来看,实在是少得可怜。不但如此,史家“嫌费用大,竟不用那些针线上的人,差不多的东西都是她们娘儿们动手”,这本无可厚非,但湘云还是个孩子,却要“在家里做活做到三更天”,活得不如贾府的杂役。

这就和黛玉半年不拿针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何况湘云是那么活泼好动的人。可以想见,她在家里必须压制着自己活泼好动的天性,努力完成婶婶交给的工作。

这样的生活,不可谓不苦,但出现在贾府的湘云,总是那么快乐,从未在人前流露出一点苦来。即使和袭人亲如姐妹,袭人求她帮忙做针线活,她也没有因为“替别人做一点半点,她家的那些奶奶、太太们还不受用”而诉苦并拒绝。



这样的苦难,并没有磨灭湘云对生活的热爱,也没有磨灭她的灵性,所以她依然能写出与钗黛媲美的诗词来。

湘云并不是刻意要把一个美好的形象带给大家,而是她善于苦中作乐。如果生活是苦的,那么读书写诗就是难得的快乐。她珍惜这份快乐,也享受这份快乐,哪怕这份快乐多么来之不易。

这就是黛玉和湘云心境上的不同:一个乐中念苦,身在福中不知福;一个苦中作乐,生长在苦难的土壤,也要开出快乐的花来

黛玉在阴暗的角落固步自封,湘云向着阳光奔跑。

黛玉“孤高自许”,给自己划定一个圈子,并在这个圈子里固步自封。

孤高自许”,意即自认为最高明,无人可与之相比。这是一种很危险的心态,因为这种心态会把自己封闭起来,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听不到不同角度的想法,从而限制了成长。

最关键的是,黛玉给自己划定的是一个阴暗的圈子。在这个圈子里,忧愁多于喜乐,阴雨多于阳光。在这样的圈子里,想要快乐都难。除了宝玉,无人和她交流,而宝玉带给她的更是忧多乐少。



这就造成了黛玉的心越来越窄,“心窄”是因为心里的世界太窄,黛玉的世界里除了宝玉还是宝玉,怎能不窄呢?

湘云和黛玉不同,她的现实世界很狭窄,但她善于向着阳光奔跑,于是无限扩宽了精神世界

也就是说,黛玉的心门是关着的,自己不愿意走出来,也不愿意别人走进去,所以她的精神世界很窄小。湘云的心门是敞开的,她不但主动走出来,而且很容易接纳阳光的照射。

正因为如此,当阳光般的宝钗走近她们时,黛玉的态度是防备和抗拒,“只当他藏奸”。这是阴暗心理使然,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湘云的态度是大方接纳并产生了依赖,“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

对外界的不同态度,决定了黛玉和湘云不同的人生走向。固步自封的黛玉为宝玉流干了眼泪,向着阳光奔跑的湘云从宝钗身上学到了宽容与豁达,从而有机会遇见“才貌仙郎”,成就“地久天长”。



书外的很多读者深为黛玉惋惜:如果黛玉把眼光放远一点,见识更多一点,又怎会看上无能又无担当的宝玉?

世界很大,值得我们去看看,我们不要为人生设限。黛玉受限于“孤高自许”,所以心越来越窄,世界也越来越窄。湘云从未为自己的人生设限,哪里有阳光就向哪里奔跑,从而拥有了“阔大宽宏量”,以及更为广阔的世界。



《红楼梦》中,林黛玉和史湘云都是父母双亡的孤儿,可是林黛玉经常哭天抹泪的,史湘云却是一个乐天派,走到哪里都是一片欢声笑语。连她们自己也认为,黛玉心窄,湘云心大。

中秋节,万家团圆,贾府人欢聚一堂,林黛玉“俯栏垂泪”。湘云对黛玉说:“你是个明白人,何必作此形像自苦。我也和你一样,我就不似你这样心窄。”

都是孤儿,为何史湘云不像黛玉那样心窄?

 

第一、性格使然,碍于多愁善感,湘云英豪阔大宽宏量。

人的性格不一样,林黛玉在公共场合,爱说爱笑,可是独自相处的时候,总是多愁善感的,是忧郁型人格。

林黛玉看见落花,联想到人命,亦如花命,伤心落泪;看见别人姊妹团聚,她联想到自己没有姊妹兄弟,伤心落泪;看到家乡特产,她联想到家乡,思乡之情陡然升起,伤心落泪。

史湘云与林黛玉不一样,史湘云“生性豁达乐观,恣意潇洒。”她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

史湘云从来不将小事挂在心上。她是乐观派,不那么多愁善感。她生气了,不高兴了,就表现出来,就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她说黛玉像小戏子,宝玉向她摆手,她就不高兴了,气哼哼地和宝玉吵架,宝玉宝玉,骂黛玉小性能辖制宝玉。湘云有话都能痛痛快快地说出来,因此她很快乐,不憋屈。

第二、因为性格不同,所以对待同一件事的看法也不同。

一个人对幸福的感知,与性格息息相关。性格豁达的人,往往能苦中作乐。性格忧郁的人,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当然了黛玉与湘云的环境不同,湘云在史家是嫡长女,是主人,林黛玉在贾府是客居。这也造成了林黛玉敏感的性格,忧郁的情怀。史湘云则是光风霁月。

由于性格的不同,她们对待生活的看法和幸福的感受也不同。

 

例如:都是看到了柳絮纷飞,但是在她们心里的感受是不同的。同是写《柳絮词》林黛玉“飘泊亦如人命薄”,“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史湘云则是:“且住,且住!莫放春光别去。”

林黛玉是被动接受,自伤自怜。史湘云是积极主动,不放春光离开。

第三、命运的原因。林黛玉下凡是还泪,史湘云是陪同人员。

林黛玉的前世是绛珠仙草,被神瑛侍者用甘露浇灌后,成为绛珠仙子。绛珠仙子为了报答救命之恩,下凡用眼泪来偿还当年的甘露之惠。

 

因为这个原因,林黛玉从出生开始就要与眼泪为伴。如果黛玉像湘云那样心宽,就不会流泪了。黛玉的眼泪流尽了,她的使命才能完成。因此林黛玉必须心窄,时时处处地悲伤流泪。

史湘云只是陪同林黛玉还泪的人,她痛痛快快地来到人世走一遭,无论是幸还是不幸,都是一种历练。她没有自己的目的,只要黛玉眼泪流尽,她的使命也就完成了。因此湘云心宽,你哭,我陪着就是了!我是不会哭的!



主要和他们的成长环境和价值观有关,黛玉虽然成为了孤女,但是从小得到了外祖母的宠爱,而且是超常规的宠爱,她从小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就毫无压力,所以她总是喜欢乐中念苦、伤春悲秋,而湘云从小在艰苦的环境中长大,所以她总是以一颗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黛玉常在乐中苦,湘云却爱在苦中乐。黛玉成为孤儿后,受到祖母的宠爱,非同一般。“睡与住,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孙女,倒背如流”。这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黛玉和宝玉一样,没有成长的压力:宝玉可以翘课,黛玉却“半年不见针线”,“老太太怕她辛苦”。总而言之,宝玉和黛玉是世上少有的一对“富贵闲人”。他们不仅享受着世间可望而不可及的财富,还拥有充足的闲暇时间来满足自己的爱好。

是因为黛玉寄人篱下,但是湘云就是靠自己的努力吃饭,而且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奴才做成了主子。


请比较红楼梦中四个女儿,林黛玉,史湘云,惜春,李纨
史湘云是《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怀着诗情画意,浓墨重彩地塑造的一个具有中性美的女子形象。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身着男装,大说大笑;风流倜傥,不拘小节;诗思敏锐,才情超逸;说话“咬舌”,把“二哥哥”叫作“爱哥哥”。她是一个富有浪漫...

《红楼梦》中袭人和史湘云为什么讨厌林黛玉?
二、史湘云有些吃醋史湘云曾经劝过贾宝玉多学一点官场知识,也就是因为这句话导致了贾宝玉与史湘云发生争执,袭人在一边劝一边夸薛宝钗贬低林黛玉。而贾宝玉也说林妹妹才不会说这样的话,也就是这句话让史湘云伤心难过。史湘云和贾宝玉是真正的青梅竹马,从小在一块长大,在林黛玉没来之前史湘云和...

红楼梦中,史湘云于宝钗、黛玉更亲近谁?
但是在小说最后,湘云反而更亲近黛玉。宝琴的篇章,宣告金玉良缘梦想的正式破灭。而宝钗对湘云、甚至对贾母的态度,也为之一变。抄检大观园之时,宝钗寻借口搬了出去(竟然连宝玉都没有告诉)。直至八十回末,宝钗再未正式出现,消失在大观园故事中。钗湘黛的关系,再次经历巨大的转折。七十六回湘黛凹晶...

《红楼梦》中,宝玉与黛玉、宝钗、湘云的亲疏关系如何?谁更“亲密”?大...
两人在已佚的后三十回中应该还有生活在一起,甚至是结婚的戏份。我个人最喜欢湘云了,她是介于宝钗和黛玉中间的这种类型,但是性格又豪爽,直言不讳,诗词也精工,性格又比黛玉强,但是又没有宝钗圆滑得令读者生厌。再次,宝玉和宝钗的关系可谓有些疏远,宝钗确实喜欢宝玉,这种喜欢是含蓄的喜欢,是默默...

红楼梦里的三个孤女林黛玉史湘云和妙玉,谁会更可怜?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是学生们必读的经典著作。在书中,曹雪芹先生为我们描述了红楼梦四大家族贾、薛、史、王的兴衰史,描绘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性格直爽的史湘云、看破红尘的妙玉等等。《红楼梦》里的三个孤女林黛玉史湘云和妙玉,谁会更可怜呢?我觉得应该是非...

红楼梦十二钗判词中,直接点明了死亡的都有谁?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命运结局,由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五回以判词形式揭示。判词中虽未明确指出所有人的命运,但通过十二钗的判词,我们可以分析出其中直接点明死亡的几位钗子。黛玉、宝钗:判词中未直接点明黛玉和宝钗的死亡,但根据后文的解读,黛玉可能因泪尽夭亡,宝钗则可能在宝玉看破红尘后过上了...

《红楼梦》中的史湘云,为何是十二金钗里出糗最多的人?
总是,虽然湘云是金陵十二钗中出糗最多的姑娘,但是她也是给大家带来欢乐最多的姑娘。贾府的上上下下都喜欢她的到来,也都愿意跟她一块玩,湘云就好像是照进贾府的一缕阳光,她一出现,所以的乌云和黑暗都被移开了。作者:十一,欢迎关注:小说红楼,一起找寻红楼梦中有趣的人和事儿!

《红楼梦》书中是怎么描写史湘云的容貌?
五、史湘云,《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一,四大家族史家的千金,贾母的内侄孙女,贾府通称史大姑娘。她是作者按照《世说新语》魏晋风度标准塑造的一位具有中性美的女子形象。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身着男装,大说大笑;风流倜傥,不拘小节;诗思...

红楼梦中的十三钗分别是谁?
《红楼梦》中没有十三钗,只有十二钗,她们分别是:薛宝钗、林黛玉、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在《红楼梦》当中只有金陵十二钗,他们是小说里面最优秀的十二个女儿,书中的金陵是一个省同时也是十二钗的原籍所在地。在《红楼梦》第五回里面,完整的...

红楼梦的哪一回是宝玉和湘云闹别扭?
红楼梦第30回:宁府上下为贾敬贺寿。贾母要给宝钗做生日,凤姐和贾琏商量要比林黛玉高出一等。凤姐说贾母喜爱的龄官象一个人,宝钗笑而不说,宝玉不敢说,湘云说象黛玉。湘云、黛玉和宝玉为此事闹矛盾,宝玉心想目下两人尚未应酬妥协,将来犹欲何为。袭人劝宝玉“大家随和”,宝玉说自己是“赤条条来去...

监利县13271295930: 红楼梦中林黛玉与史湘云人物形象比较 选题意义 -
厍战感昌: 黛玉用诗词来宣泄自已的离情别绪.她所写的多是些哀伤的诗句,想到的往往是死、老、分散、衰败.笔者认为:正是由于身体上的先天虚弱,黛玉对事物的反应比较消极,什么事多从其反面来考虑,这也导致了黛玉在思维方式上极为消极和被...

监利县13271295930: 谈谈红楼梦中的五个人物,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贾宝玉,要是自己的看法哦 -
厍战感昌: 林黛玉是美的 象征,高洁的象征,是男人的精神知己.薛宝钗是俗世的高手,持家的好手,入世男人的好伴侣.史湘云是不幸的孤女,是男人的情妹妹,但姻缘不美满.王熙凤是个有才无德的掌权者,个人的贪欲和时代的没落葬送了她的性命.贾宝玉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是本阶级的叛逆者,寻求知音,可社会不让他的理想实现,是个悲情男人.

监利县13271295930: 红楼梦中湘云与黛玉的人物形象的特征
厍战感昌: 双亲俱无,所以被寄养 幼年时长期被寄养在贾家,和袭人、黛玉等结下了深厚的姐妹情谊,亦视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一起长大的“爱哥哥”宝玉如同亲兄长.长大后的湘云最渴盼的一件事就是到大观园做客,最怕的是史家来人接她回去.在这儿...

监利县13271295930: 红楼梦林黛玉薛宝钗探春史湘云的人物评价 -
厍战感昌: 林黛玉---专情薛宝钗--端方王熙凤---好强贾探春----干练 史湘云----豁达 花袭人----温柔贾宝玉---多情

监利县13271295930: 红楼梦中秦可卿、史湘云分别是怎样的人物? -
厍战感昌: 秦可卿是秦业从养生堂抱来的养女,小名可儿,官名兼美,后来嫁给贾蓉为妻.她妩媚有似宝钗,袅娜如黛玉.她虽在书中是稍瞬即逝,作者描写她也是用曲笔,以致人们对她的品行留下许多疑点.虽然是存活得最短的一个金钗,但是她仍有着...

监利县13271295930: 求红楼梦中史湘云的性格特征和人物结局 -
厍战感昌: 《红楼梦曲·乐中悲》: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 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 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 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 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 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 终久是云散高唐,...

监利县13271295930: 红楼梦常见考题 -
厍战感昌: 一、填空题1、《红楼梦》为长篇 体小说,共 回,作者是 代的 .被誉为封建社会的 .是一部浓缩的二十四史.2、《红楼梦》以 与 有爱情悲剧为中心,写当时具有代表性的 、 、 、 四大家族的兴衰来揭露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期...

监利县13271295930: 史湘云在<<红楼梦>>中的描写不多,却排在第五,仅仅是因为她是四大家族的么? -
厍战感昌: 史湘云是曹雪芹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用浓笔重彩着力塑造的一典型人物 之一,是《红楼梦》中唯一联系史候家族正面描写的人物,在《红楼梦》整个形 象体系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表现全书主题、深化悲剧的社会内容有重要的作 用. ...

监利县13271295930: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是《红楼梦》史湘云和林黛玉对的一副妙联.请结合人物的身世分析其“妙” -
厍战感昌: 林黛玉是绛珠草下凡还泪的,寄人篱下.“冷月葬花魂”即是主人公在最凄冷的月夜里孤独死去的悲凉结局的预示(1分).营造出悲凉的意境(1分),烘托出主人公凄凉的情感(1分).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体会句子含义和分析语句作用题,要结合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命运来理解和分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