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史湘云于宝钗、黛玉更亲近谁?

作者&投稿:示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红楼梦中,史湘云于宝钗、黛玉更亲近谁?~

史湘云与宝钗更加亲近

林黛玉同薛宝钗的悲剧是婚姻同爱情的悲剧。

林黛玉是一个绝代的悲剧典型。她的悲剧决定于她的身世——极少受封建教育的有才华的贵族小姐,她所处的环境——寄人篱下和她的骄傲、敏感的性格。她有超人的文学天才和哲学头脑,这养成了她的骄傲、任性。她的骄傲不仅是对奴才,即便对家长、上层也没有丝毫的奴颜,这为她的悲剧结局种下了种子。她不知道当时的家长所需要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贤良女性,吟诗结社只能是贵族小姐生活的点缀,而她却在贾府成了一个锋芒毕露的争强好胜的出众者,同时在精神上也抵触了封建社会所给予妇女的规范,结果她就以自己脆弱的生命去尝试那时代的冷酷的摧残,担任了《红楼梦》悲剧的主角。

林黛玉是贾府的贵宾,但更是精神上孤独的飘零者。精神上的孤独,尤其是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她变得敏感起来,而这种敏感在更大程度上是贾府的当道者对她的歧视、冷漠和对她的个性残酷压抑造成的。我们常常可以听到林黛玉的悲吟:“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大观园对她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清幽的萧湘馆里,她过的是“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直到“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纱窗湿”的凄凉长夜。即使是在黛玉行将病逝时,贾府竟连一个问的人也没有,不怪紫娟说:“但这些人怎么竟这样狠毒冷淡。”她痛苦地乞求着:“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她那孤独的心灵多么需要真情的慰藉。薛宝钗对她的稍事关心,纯真的黛玉不禁感叹起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兄弟姐妹,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有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在过多的客套与亲戚的情面所结成的冰冷的世界里,哪怕只有一支烛光所发出的热力,也会使黛玉心动神摇起来。寒烟小院中,疏竹虚窗下,黛玉在枕上思潮翻卷,秋风秋雨牵动她那无尽无休的情思。宝钗送来了土仪,贾家团聚着赏月,却令黛玉眼前浮现着杏花春雨的江南,心头萦绕着父母早逝的痛苦。惟有当温柔的月亮把银色的流辉默默地洒在她周围的时候,她的眼睛亮了,心头升起如圣如神、带着灵光的希望。她全身心都融进了溶溶的月色当中,在这片光明纯洁的仙境里,她发现了在她身后亦步亦趋紧紧追赶着的俪影,使她如痴如醉了!

林黛玉的性格决定了她的爱情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悲剧性。她把全部的自我都沉浸在感情的深海中,她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和自由,敢于蔑视和冲破一切礼教和规范的束缚,在她的个性气质中隐含着某种叛逆性和民主意识。

是贾母亲手把她送进了爱河,让她一点点自由浮游起来的。但当贾母发现黛玉不够条件了时,便立即抽掉了一切可以前进的帆和桨,听凭她在激流中去挣扎(她用她那颤巍巍的手亲手摧折了这株并蒂莲,不仅剥夺了他们的肉体,也戕害了他们的精神生命)。忠诚的紫娟是那样聪明地试出了宝玉的真情。宝玉的一场病,不啻向家长们公开宣布了他们两人的关系。但贾母流着眼泪竟说了一句:“我当有什么要紧大事,原来是这句玩话。”十分得体的轻描淡写,改变了这次风波的主题。孟子曰:“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孟子 滕文公下》)自由恋爱是封建礼教所不能允许的,这一点贾母曾把它批得体无完肤。“而且女孩子家心病又是最要不得的,就是满腹文章,也是鬼不鬼,贼不贼的。”这是有关封建伦理道德的大问题,会扰乱社会秩序,归根到底会损害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这就注定了他的悲剧结局。黛玉吐了血,贾母反而心烦地责备她说:“我看那孩子太是个心细。”只有大夫给她的病做了科学诊断:“六脉皆弦,因平日郁结所致。”这是一个长期灵魂被伤害的证明。黛玉的一腔心事,因宝玉的定亲与否而入死出生。她是如此深情地执着追求自己的理想,但这希望渺茫得如天空的云,飘忽不定,变化无极。她获得了宝玉的爱情却失去了婚姻,“木石前盟”终于被当道者无情的击毁了。

尽管“金玉良缘”使薛宝钗获得了宝玉的婚姻,却没有得到宝玉的爱情,她仍是一个悲剧角色,镌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是引导她走向悲剧结局的恶魔。

宝钗是一个有才干的封建淑女,本身又受到封建主义的毒害和迫害。她给人的印象最深的是“冷”,这一点建立在封建正统思想相当浓厚,阶级意识比较自觉的基础上。“从这个少女的心底,却听不到一丝与那一社会互相摩擦的声音。”(蒋和森《红楼梦论稿》)黛玉的一生是做诗,她的一生是做人。她处处要求自己符合封建淑女的规范,很少感情冲动;她推崇程朱理学,对存天理、灭人欲是深信不疑。而“装愚守拙”又是她的处世哲学。她城府很深,在黛玉沉酣于意境的同时她却把握着现实,虽然有时能真诚的帮助别人,但更多的是冷酷与虚伪。对待同宝玉的关系黛玉是在恋爱而宝钗是在解决婚姻,她顺从地走在封建礼教为她安排的轨道上,她感受不到什么叫痛苦,什么叫压抑,她只有对封建道德的信仰和对这一信仰的迷恋追求。她对宝玉依恋黛玉没有妒意,甚至对自己移花接木的婚姻全未感到有丝毫的痛苦。她尽力做女儿的本分,达到了她理想的最高标准,所以她可以“冲喜”,可以嫁个一个并不爱自己的人。从入都待选到嫁给宝玉,已是一个理想破灭的悲剧;谁知宝玉又悬崖撒手,无情的现实给了她当头致命的一棒。但是举止风范、深明大义宝钗,思前想后,得出了结论:“宝玉原是一种奇异的人,夙世前因,自有一定,原无可怨天尤人。”说来可悲,封建伦理道德,可以让一个人顶礼膜拜、俯首贴耳到如此地步!她实在是被吃的,但她是拿出以身殉道的精神,服服帖帖泰然自若地面对着悲剧的结局。

二、寂寞的灵魂

以青春、才貌作为交换品、为贾府换了一张金制“护身符”的元春,她的一生就是一个悲剧。这是一个寂寞深闺里锁住的灵魂,她本可以如黛玉、宝钗一样自由地做人去无时无刻不在地方隔垣之耳和铄金之口,她最需要的是人世间的感情和生活。她所陪伴的“至孝纯仁、体天格物”的皇上虽然神龙见首不见尾,但我们从贾雨村的升迁上已可略窥其“圣聪”,所以当元春感情失去控制的时候,在呜咽难言中竟说出那皇宫内院原是“不得见人的去处”。伴君如伴虎,我们可以想见她一个人战战兢兢在钢丝上走着的情景。元春是极不自由的,她需要违心地做人,需要独自一个人默默地承担所有的痛苦,她是带着一颗孤寂、冰冷、颤栗的心和一肚子永远无法倾诉的话告别人间的。

三、可叹的群钗

贾探春是一个封建的正统派、卫道士,又是一个开明派、改革派。她是一个才华四溢的聪明女子,她的聪明重要地表现在对整个贾氏家族关系的认识上。她是贾府中的最清醒者,她的悲剧也就在于她是一个清醒者,她认识到了危机却无力挽救。理家的失败首先不是她和奴隶的冲突,而是和贾府整个统治阶级发生了冲突。“才自清明智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是对她的同情和惋惜。她的悲剧也在于她的庶出的地位,在她的内心深处有非常浓厚的等级观念。这是一个未出闺阁的年轻小姐,在等级森严的贾府,她十分清楚主子和奴仆的界限;在嫡正庶偏的严正观念中她选择了秩序上的母亲,却无法抛掉封建社会的血统论。这正像凤姐说的:“只可惜她命薄,没托身在太太的肚子里。”但是贾探春在老祖宗和王夫人的心目中并没有站多少位置,她的判词册子上画有风筝,她作的灯谜也是风筝,她一旦失去了和王夫人之间这条人工脐带,就像断线的风筝一样远飘而去了。“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她被嫁到异域去做一个海外王妃,我们不难想见,探春正在步元春的后尘,元春的悲剧也可能是探春的结局。

四、族权、夫权制度的牺牲品

“朱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同探春一样王熙凤的才也高于四大家族的男子,然而她的才却大都用来拆封建主义的台。她具有对金钱的疯狂占有欲,她对金钱的狂热已经到了迷信的地步,甚至为了金钱不惜残害人命。从法律角度看,她是一个血债累累的杀人狂;但从伦理学角度来看,她不失为一个贤良的女人。她是荣国府炙手可热的管家奶奶,也插手宁国府,她的手还伸到了社会上,伸到了长安节度使衙门,伸到了封建国家的最高机关都察院,伸到宫廷,伸到寺院,一时好不得意!并且她很得贾府的太上家长贾母和实力派王夫人的欢心,又有“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的娘家作靠山。但所有这一切,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她在这个封建大家庭中的儿媳妇和妻子的地位。对于她来说,管家奶奶的地位是不牢靠的,而作为年轻女子,她的儿媳妇和妻子的地位是雷打不动的,她的悲剧的根源就在于此。王熙凤的主要克星就是她的正经婆婆刑夫人和她的浪荡丈夫贾琏。刑夫人秉性刻薄,即使王熙凤还在管家奶奶的位置上时,刑夫人就多次使 “左性子”将她的军;贾琏对她毫无爱情可言,他东姘西宿,在背后咒她,为了尤二姐之死,早就欲置她于死地后快了。这两个克星,象征着族权与夫权,居高临下,以石击卵,王熙凤凭着她那万人不及的聪明和鬼一样的精灵,顽强地与之周旋,有时居然占些上风。王熙凤的判词是“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可以想见,一旦势败力竭,则有好戏够她唱的。

五、难道是因果报应

温柔、沉默的迎春在贾赦眼中,不过是具有交换价值的商品。她是作为一种物质的代价被急匆匆地拉去,填补她生身父亲那永远也填不满的深坑的。通过中山狼孙绍祖的谩骂讲出了这个少女牺牲的价值。孙绍祖指着迎春的脸说:“你别和我充夫人娘子!你老子使了我五千两银子,把你准折卖给我的,好不好,打你一顿,撵到下房里睡去。”贪财、好色、酗酒、赶势力的中山狼,对迎春作践凌辱到了极点,把她的尊严踏在脚下。一向温柔、沉默的迎春,从不和人结怨结仇,但厄运并没有放过了她这样一个荏弱的女子。对于贾赦来说,五百两银子可以买进嫣红,五千两银子可以卖出迎春。在婚姻是一种政治行为的封建社会里,“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决不是个人的意愿。”(《共产党宣言》)迎春一点也不想沉下深渊,但她连一根稻草也抓不着。贾母认为:“儿女之事,自有天意。”回到娘家的迎春,只能提出再“在园里住个三五天,死也甘心了”的可怜要求。

凤姐、贾琏种下的苦因恶果,苍穹在上,还未来得及加减乘除,就已经在人世间产生了反向。如今,他们那模样儿好得很的女儿,也要论身价银子去卖了。巧姐的遭遇让我们看到了封建贵族赖以维持正常秩序的伦理道德,正沦丧到贩卖自己的至亲骨肉,诗礼揖让的薄纱已被揭去,赤裸裸地露出了人欲的互相吞噬,巧姐的悲剧的深刻性正在这儿。

六、封建礼教的祭品

李纨是作者怀着悲悯的心情唱的一首挽歌,我们一接触到这一人物就会感到那清冷的色调。她是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指导下成长起来的,膏粱锦绣、秋日春花很难引起她思想上什么波动,即使感情上发生小小涟漪,她也会立即把它包裹起来,封闭它,窒息它,永远以镇定平衡的心境,去迎接命运对她的安排。身处竹篱茅舍,心如槁木死灰,她把人生的意义和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脉脉温情,使年幼的贾兰过早懂得了母亲的甘苦;一盏孤灯,母子相对,浓郁的凄凉情味布满空间。

史湘云走上了李纨走过和正在走的路。

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女,应该有个花团锦簇的前途。果然,那姑爷(卫若兰)长得很好,为人又和平,文才也好。我们能想见湘云婚后的幸福情景。但欢娱日短,好景不长,终于落了个“云散高唐,水涸湘江”的下场。这样一个行起酒令来揎拳掳袖的姑娘,竟落得和李纨一样的结局,永远洗尽铅华,在别人锦上添花的日子里,嚼着自己的苦果!“幸生来,英雄阔大宽宏量”的姑娘,猝然遭到狂风折柳般的丧故,便迅速地在她周围抽掉了所有的欢乐。青春、红颜、诗情画意,都和那逝去的丈夫一起埋葬了。

七、一个受尽砍伤的灵魂

秦可卿是个见人有说有笑,会行事的人,又是心细、心重、要强的人。凤姐曾狂妄地说:“普天下的人,我不笑话就罢了。”可她对秦可卿却倍加亲睐。秦可卿是个青云直上的人物,然而,他的青云直上,登上“蓉大奶奶”的宝座,不是借力于什么好风,而是借力于她自己的花容月貌。老父、弱弟、无钱无势是秦氏娘家的状况,因此“蓉大奶奶”的位置并不像“琏二奶奶”的位置那么牢靠,一进贾府,忧虑便像影子一样跟随着她。

“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使秦可卿博得贾府合家的疼爱与器重,也给她带来了最大的忧虑和不幸。她的不幸是她落入了禽兽不如的公公贾珍、浪荡公子贾蓉的包围圈中。她遇上了“父兄丈夫力不能救,左邻右舍也不帮忙”(鲁迅《我之节烈观》)的困境,她无时无刻不要为自己的处境担忧,她缺少横在她和贾珍之间可以保护自己的屏障。秦可卿不是个饱思淫欲的淫妇;她是个有心计、有手腕、有封建“治才”的女性。她的羞愤自缢,反映了她耻于聚you而又无法摆脱这一厄运的精神苦闷。她的悲剧结局是腐败罪恶的势力对她的肉体和精神的无休无止的迫害及蹂躏的结果。她那短短的一生,是从肉体到精神被虐杀的过程。

八、两个遁世者

大观园中妙玉和惜春过从甚密,妙玉是被迫遁世而惜春是自觉的。

妙玉是作为一个执着人生,虽入空门,但对尘世生活却有着强烈留恋与追求的形象出现的,命运把她抛到了大观园的栊翠庵,她的遁世既不是自觉地充当披着袈纱的帮凶或帮闲,也不是“看惯了春荣秋谢花折磨”、“生关死劫谁能躲”的“虚花悟”,是尘寰“定数”把她逼上了这条路。她“不合时宜”,为世不容。但欲遁不能,又非遁不可。名义上因出身高贵而为贾府“礼聘”入园,实际上她的地位只相当于詹光、胡斯采等的“女清客”。她的使用价值不是帮闲,而是作为省亲别墅中的摆设和点缀。作为出身名门而又执着人生的“红粉朱颜”,她的身心受着两道樊篱的桎梏:禅关与礼教——真是两道千年不坏的“铁门槛”!她陷入了茫茫的“苦海”,却找不到“慈航”。无穷无尽的空虚、苦闷、彷徨,无休无止地折磨着她,使她永远得不到解脱。“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其实不是批评她的“矫情”,而是批评她的遁世,批评她那行之不通的道路及那逼得她不得不遁世的社会。

妙玉所执着追求的,在此岸而非彼岸,槛内而非槛外,是尘世而非西方净土,是做人而非成佛,是宝黛们的蒙沌状态的“人的生活”。“芳情只自赏,雅趣向谁言”是她恋恋于尘世生活的内心独白,以“辜负了红粉朱颜春色阑”为恨事,是她“尘世未断”的主要内容,而与宝玉的微妙关系就是她追求的集中表现。她是情天孽海中的风流怨鬼,哪里是断了尘缘的空门禅僧。

惜春是和妙玉殊“道”而同“归”的的另一个遁世者的悲剧形象,她是自愿和青灯古佛作伴的。“勘破三春景不长”而“缁衣顿改昔时妆”,生活的冰水涤尽了人生的热情,使惜春越来越冷漠,她对现状悲观失望,幻想寻求解脱。她曾批评黛玉对世事瞧不破,“一点半点儿都要认真起来,天下事哪有多少真的呢?”她的话给人一种抹面而来的冷飕飕的寒意。她的逐渐发展起来的出家思想,实际上是贾府衰败过程的晴雨表。她从小没有母亲,父亲贾敬出家炼丹求仙,我们没有看见她同哥哥贾珍有什么交往,她好象一盆很少晒到阳光的花,人家没有给她温暖,她也不情愿向别人献上春意。她冷冷地观察周围,大观园中的一切善恶是非都对她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刺激。大姐元春回家来的情景,二姐受冻、挨饿、挨打的遭遇,三姐的远嫁,湘云的早寡,黛玉的早夭,一系列的抄家败亡愈发让她感到现实生活的可悲与可怕。她和尤氏说:“放我出了家,干干净净的一辈子。”如果不出家,就要出嫁,这是让惜春视为畏途,不寒而栗的结局。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逼得她逃出了铁槛之外,她想用坚硬冰冷的铁槛去挡住那生关死劫。善于作画的惜春,到哪里去找那“芳草萋萋鹦鹉洲”(催灏《黄鹤楼》)写入她的画幅!?她耳目所接,不过是北风呼啸,大地悲鸣,荒冢累累,衰草连天。惜春誓死争得的理想绿洲不过是“独卧青灯古佛旁”。

妙玉和惜春是贾府中既不想添柴,又不想烤火的消极无为之辈。妙玉的出嫁体现得更多的是宗教的虚伪与欺骗,惜春的出家更多的体现了社会的黑暗与衰败——显示了统治阶级的危机;惜春的精神状态体现得更多的是宗教对青年的戕害与麻醉,妙玉则更多地体现了宗教世界中“云空未必空”的现实——显示了宗教信仰的危机。

“金陵十二钗”的命运都以悲剧为结局,她们的悲剧意义在于对那个社会和制度的深刻揭示,此即《红楼梦》的伟大悲剧意义之所在!

一开始亲近薛宝钗,后来亲近林黛玉。
小说第二十回,写史湘云来贾府,吵着嚷着要贾宝玉陪她玩玩,一上来就遭到了林黛玉暗示她爱咬舌(即大舌头)的毛病,而史湘云也毫不客气的反唇相讥,说我自然比不上你,可你就挑不出薛宝钗姐姐的毛病来。
我们可不要小看这段交锋,其实是很尖锐的。林黛玉的话,其实重了。她无意中戳到了史湘云的痛处。史湘云当年之所以被贾母选中后又放弃,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史湘云有大舌头的毛病(见拙文《史湘云为何离开贾府?》)。这样被人家揭老底,任是再大气的女孩,也是要生气的。因此,史湘云把林黛玉的心病薛宝钗抬出来,也要气气林黛玉,并且预言林黛玉将来要嫁给林姐夫。请注意,贾宝玉当时就在身边,这言外之意就是,林黛玉嫁贾宝玉是没希望了,被薛宝钗比下去了。这样的反击,当然厉害,怪道气得林黛玉要打史湘云。

第二十二回写宝钗做生日,大家看到一个小旦长得像某一个人。第一看出来的人是凤姐,第二个看出来的人是宝钗,第三个是宝玉,而最后把这句话说出来的人,却是史湘云。古代戏子地位极低,这样说具有很严重的侮辱性。 而贾宝玉在次之前赶紧的给史湘云挤眉弄眼给暗示。这样一来,史湘云不干了,闹着要回家,林黛玉也不干了,说贾宝玉和史湘云成心嘲笑她。

我们不能孤立的来看待这件事情,而要把两件事情结合起来看。
先是林黛玉无意之中戳到了史湘云的痛处,而史湘云狠狠的拿薛宝钗出来报复了一把。而在看戏的时候,史湘云无意中又戳到了林黛玉的痛处。
我们知道,贾母之所以喜欢那个小旦,就是爱屋及乌,因为那个小旦的扮相像自己的外孙女林黛玉,因此格外爱怜。可是,戏子的地位其实是很低的,史湘云破口而出说那小旦像林黛玉,也就是无意中在说,贾母对林黛玉的喜爱其实是一种施舍式的喜爱,是一种怜悯的喜爱,是一种无关紧要的喜爱,并不是真正的喜爱。这就刺到了林黛玉的痛处。

而薛宝钗在史湘云眼中的评价
史湘云道:“他再不放人一点儿,专挑人的不好.你自己便比世人好,也不犯着见一个打趣一个.指出一个人来,你敢挑他,我就伏你。”黛玉忙问是谁.湘云道:“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好的.我算不如你,他怎么不及你呢。”
言下之意,宝姐姐在湘云眼里挑不出短处。

在开始态度中,湘云觉得黛玉有些刻薄。但对于宝钗,她是很依赖的,在没有父母兄弟的孤独中,她渴望有个像宝钗一样的亲姐姐。哪怕是没有父母也是值得的。为什么说没有父母也是值得呢,因为湘云正是因为没有父母,所以在襁褓中就寄人篱下,孜孜不倦的做着女工。在寄居史家的日子里,她的生活添了份忙碌。少了分疼爱。

但是在小说最后,湘云反而更亲近黛玉。宝琴的篇章,宣告金玉良缘梦想的正式破灭。而宝钗对湘云、甚至对贾母的态度,也为之一变。抄检大观园之时,宝钗寻借口搬了出去(竟然连宝玉都没有告诉)。直至八十回末,宝钗再未正式出现,消失在大观园故事中。

钗湘黛的关系,再次经历巨大的转折。

七十六回湘黛凹晶馆联诗,乃大观园群芳强弩之末的最后联欢。盛景不再,只留下两个寄人篱下的姑娘互相依傍、彼此宽慰。那史湘云竟然说出这样的话来——

“可恨宝姐姐,姊妹天天说亲道热,……到今日便弃了咱们,自己赏月去了。”

曾经连当着黛玉面笑话宝钗都不愿意的湘云,此刻为了宽慰黛玉竟能说出宝姐姐“可恨”这样的话来,虽非真的憎恨宝钗,其内心的酸楚与怨气也可想而知。抄检大观园之前,湘云是住在宝钗处的,湘云对宝钗的依赖信任之情,远胜亲姐妹。一旦宝钗要搬离大观园,湘云必然失落,而且处境也尴尬,既不舍,又不便跟去。如果宝钗真心实意疼爱湘云,必定有一番宽慰,一番告别。可是宝钗为撇清关系,迅速搬走,连宝玉都没有告诉,她会对湘云有怎样的告白呢?曹公故意不写,却借湘云口,一个“恨”字,一个“弃”字,写尽宝钗心冷无情。

联诗后丫鬟提醒湘云李纨处正等她睡觉,湘云因夜太深,便转往黛玉处安歇。到此时,才真是二人仍复如旧。尘埃落定,繁花逐水流。

  • 史湘云更亲近薛宝钗。

  • 史湘云,《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一,四大家族史家的千金,贾母的内侄孙女,贾府通称史大姑娘。她是作者按照《世说新语》魏晋风度标准塑造的一位具有中性美的女子形象。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身着男装,大说大笑;风流倜傥,不拘小节;诗思敏锐,才情超逸;说话“咬舌”,把“二哥哥”叫作“爱哥哥”。她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令人喜爱的豪放女性。但她毕竟是薄命司中的女儿,自幼父母双亡,没有过上贵族小姐娇生惯养的生活;好不容易嫁了个才貌仙郎,却暴病而亡,湘云立誓守寡,也就很苦。



史湘云其实是嫉妒黛玉的 因为黛玉和她都是父母双亡 但老太太更喜欢黛玉
再者薛宝钗比较会做人 比若说请湘云接风宴之类的- -
故更亲近宝钗

应该是黛玉,所谓同病相怜,但关于爱情,史湘云多少是有些嫉妒黛玉,但无伤大雅。

薛宝钗
史湘云经常有意无意的针对林黛玉,最典型的例子是说一个叫龄官的戏子像林黛玉,古代戏子地位极低,这样说具有很严重的侮辱性。


红楼梦中史湘云的真实的结局是什么
其二:在“四个人正难分难解”批曰:好!前三人,今忽四人,俱是书中正眼,不可少矣。 我们知道,宝玉、黛玉、宝钗三人是小说的主要角色(书中正眼是也),他们分别是现实生活中的曹雪芹、竺红玉、柳蕙兰在小说中的主要分身。但上述二段批文明确表明了史湘云也是“书中正眼”,那史湘云是否也有生活...

红楼梦中史湘云最后嫁给了谁?她的结局是怎样的?
史湘云可以说是一位人见人爱的姑娘,人长得漂亮性格也非常的不错。热爱生命积极向上,同时又非常的行侠仗义公正和平,为人豁达,带人也非常的和气。那么小伙伴们你们知道史湘云最后嫁给谁了吗?她的结局是怎样的?说到史湘云的结局,最后嫁给了谁这个问题,这就要看看红楼梦第80回之后了,同时这也是她...

楼梦第25回至第40回的内容概括!快点哦,本人急用! ! !
贾母王夫人商议给史湘云还席。李纨准备游园东西,刘姥姥上大观楼缀锦阁观看了一番。贾母拣大红菊花簪于头上,凤姐给刘姥姥插了一头菊花。 刘姥姥夸大观园竟比画儿还强十倍,贾母叫惜春画大观园。刘姥姥夸惜春能干。 贾母领刘姥姥先来潇湘馆,刘姥姥误认为是公子书房。来到蘅芜苑,贾母夸宝钗太老实,要为宝钗收拾房子...

红楼梦中哪位人物曾患上宝玉的伊始被贾母误认为宝玉?
红楼梦中哪位人物曾患上宝玉的伊始被贾母误认为宝玉答案是史湘云。。这段情节在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史湘云来了)宝钗一旁笑道:“姨妈不知道,他穿衣裳还更爱穿别人的。可记得?旧年三四月里,他在这里住着,把宝兄弟的袍子穿上,靴子也穿上,带子也系上,猛一...

很多红学者认为贾宝玉最后与史湘云在一起了,你怎么看?
红学界有一个由来已久且支持者众的观点,认为在已遗失的曹雪芹所作《红楼梦》原著中,理应是贾宝玉和史湘云结为夫妇,以呼应第31回回目的伏笔。当然还没有人能给出有力的佐证,这也使得“宝玉有没有和湘云结为夫妇”成为《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留给世人的一大谜团。宝玉湘云结合的观点初看起来有一定...

红楼梦中史湘云最后嫁给了谁?她的结局如何?
在贾府一直被尊成为史大姑娘,史小韵的父母早亡,后来是由叔叔婶婶抚养长大的,但是史湘云的叔叔婶婶对史小韵并不好。因为史湘云的性格是非常大大咧咧的,而且生性也很豁达,也一直受到贾母的喜欢,所以经常会来到贾府小住,和贾家的几位姑娘,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的关系都非常的好。在《红楼梦》当中...

在红楼梦中史湘云住哪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1] ,又名《石头记》《金玉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此书有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新版通行本前八十回据脂本汇校,后四十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史湘云父母双亡...

红楼梦中的十二金钗排名。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之史湘云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红楼梦》金陵...

红楼梦中史湘云的故事
薛宝钗评价史湘云:“说你没心,却又有心,虽然有心,到底嘴太直了。”薛宝琴穿贾母所赠斗篷,又有琥珀转述贾母不让薛宝钗委屈了宝琴的话,薛宝钗推宝琴:“你也不知是那里来的福气!你倒去罢,仔细我们委曲着你.我就不信我那些儿不如你。”宝钗一句戏话,史湘云却说:“宝姐姐,你这话虽是顽...

红楼梦中史湘云的性格特点
史湘云的旷达不是一种出世孤傲,而是一种入世的情趣。趁兴时大块吃肉,忘形时挥拳拇战,偶尔男儿装扮, 白日里佻达洒脱, 顾盼间神采飞扬,须眉也须自拙。在大观园中,史湘云的身世既富且贵,虽因家道中落、不复为富,却也不端着贵族的空架子。她既无视高低贵贱,又不拘于男女之别、 与人相交、...

宾川县13234113445: 红楼梦中,史湘云于宝钗、黛玉更亲近谁? -
玉进前列: 一开始亲近薛宝钗,后来亲近林黛玉. 小说第二十回,写史湘云来贾府,吵着嚷着要贾宝玉陪她玩玩,一上来就遭到了林黛玉暗示她爱咬舌(即大舌头)的毛病,而史湘云也毫不客气的反唇相讥,说我自然比不上你,可你就挑不出薛宝钗姐姐的...

宾川县13234113445: 揭秘:史湘云为什么疏远黛玉而选择亲近宝钗 -
玉进前列: 湘云和黛玉曾因为宝玉结下了梁子,为她们二人关系的疏远埋下了种子,因为宝玉,二人曾在宝钗生日看戏时闹过不快,也因为宝玉,二人又可以在闹不快之后一起看宝玉写的诗,一起去哄宝玉.那么湘云和宝钗的关系越来越亲密,是否和宝玉...

宾川县13234113445: 在《红楼梦》里,湘云和黛玉关系好还是和宝钗关系好? -
玉进前列: 刚开始是和宝钗关系好,她直爽的性格和黛玉使小性子的性格不是很搭,两人还闹过小性子,再加上宝钗会笼络人,帮湘云办菊花社这些事情,是很让湘云感激的,湘云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也是受了宝姐姐的影响,她和宝钗的关系是很近的. 但是到了后面,我觉得她和黛玉走得更近,在凹晶馆联诗的时候,她也开始抱怨宝姐姐,并且开导起黛玉来,也许她也开始理解黛玉了.

宾川县13234113445: 红楼梦中黛玉和哪个女子关系最好?宝钗和哪个女子关系最好?史湘云呢?? -
玉进前列: 除了紫鹃,黛玉和妙玉关系挺不错的,而且妙玉那么清高的人也只对黛玉假以辞色.宝钗是个八面玲珑的人,跟每个人关系都挺不错的,不过要说最好,应该还是跟史湘云把,还有跟袭人关系也挺不错的.

宾川县13234113445: 宝玉到底是喜欢黛玉、宝钗还是湘云? -
玉进前列: 湘云才是宝玉的真爱,宝玉对黛玉的感情其实是怜惜,湘云才是宝玉唯一的知音,证据列举若干,大意是湘云的笔名“枕霞旧友”隐一红字,而宝玉“爱红”,住的怡红院,而文中凡隐指红的都是说湘云……此话甚是偏颇,《红楼梦》中的红并...

宾川县13234113445: 关于黛玉和宝钗的关系 -
玉进前列: 黛玉和宝钗既是情敌有时朋友,两人都被对方的才华所吸引,尤其是在宝钗对黛玉说过西厢记等禁书的时候,黛玉几乎将宝钗当成知己,而实际上,由于同是寄居在贾府,宝钗很自然的就回去关心身世更为可怜的黛玉,当然,这也不能说没有讨...

宾川县13234113445: 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大家更喜欢哪一个 -
玉进前列: 真是困难,选了这个,得罪那个.还是选宝钗吧,人长得漂亮,心胸不狭窄,能和姑娘们、丫头们打成一片,对人友善,是个“乖乖女”.她不象林黛玉那么清高,目中无人,眼中容不得半点灰尘,任性,不象史湘云老爱说宝玉读书不用功,要他努力考上名次.不过史湘云和林黛玉也不错,我可没有说她们差透了!

宾川县13234113445: 《红楼梦》宝玉之病 -
玉进前列:宝玉的病是真的病了,是因为当时的压迫感,当时的社会迫使他做出这样的举动,是心病!是社会病,也可以说是为了黛玉而病,宝玉的玉当是自己藏起来了,当时家里的人都觉得宝钗才是最好的继承媳...

宾川县13234113445: 史湘云的性格特点 - 表现出史湘云的事情我想知道红楼梦里有哪些故事片段有表现出史湘云的
玉进前列: 史湘云是须眉最喜欢的几位红楼才媛之一,仅次于宝钗. 在红楼中,史湘云的性格天真憨直,旷达洒脱,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在这几件事情中就可表现出来; 1....

宾川县13234113445: 红楼梦林黛玉薛宝钗探春史湘云的人物评价 -
玉进前列: 林黛玉---专情薛宝钗--端方王熙凤---好强贾探春----干练 史湘云----豁达 花袭人----温柔贾宝玉---多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