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翻译

作者&投稿:拔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文翻译,,~

【《阅微草堂笔记》译文】
北村有个名叫郑苏仙的人,一次做梦的时候进了冥王府,看见阎王爷正在登记刚抓到冥府的人。这时邻村的一位老妇人来到大殿之上,阎王马上笑容满面迎上前去,拱手相让,并奉上好茶,然后命令阎府的差役马上送老妇人转生到一户好人家去。郑苏仙感到大惑不解,便偷偷问冥府的差役:“她只是个农家村妇,有什么功德,能得到冥王的恭敬,还能有转生到那么好的人家这么好的待遇?”差役说:“这位老村妇一辈子没有损人利己的心。一旦有了利己的心,即使是贤士大夫也免不了有过有错而遭报应。因为凡是利己的人必然会损害别人的利益,一切冤怨都是这样造成的,甚至是遗臭万年,都是利己这一念带来的祸患。这位老村妇一生能抑制自己的私心,读书讲学的儒者在她面前都会自惭形秽。大王在她面前当然会倍加有礼!”郑苏仙是个有心计的人,听到此言心中一惊,恍然大悟。
郑苏仙又说,在老妇人来之前,有一个穿官服的人气昂昂的进了大殿,自称一生为官,所到之处只喝老百姓的一杯水,无愧任何鬼神。阎王爷这时微笑着说:“设立官制是为了治理国家、造福百姓。下到管理驿站、闸门的小官,都应该按着理法来权衡利弊。但是要说不要老百姓的钱就是好官,那么立个木偶在公堂上,它连水都不用喝一口,不是比你还廉洁吗?”这官听了又辩解道:“我虽然没有功劳,但也没有罪啊。”阎王爷又说:“你一生处处求得的是保全自己,有个案子,你为了避开嫌疑没敢说话,这不是有负于民吗?有个事情,你怕麻烦而没有上报朝廷,这不是有负于国吗?对为官者,三年要考察一次政绩,为什么?因为无功其实就是罪。”当官的大吃一惊,感到非常不安。阎王爷慢慢的回过头来笑着说:“其实只是怪你太盛气凌人罢了。平心而论,要是三四等的好官,转世还是会有冠带的。”于是催促差役马上安排他转生。
就这两件事来看,人的心里极其细微的念头,甚至是一闪而过的想法,鬼神都能够知道,而且看的也非常清楚,即使是贤德之人为私的一念,也免不了要受到责备。观察一下这些其实每天就发生在你的身边,相信吧,事实的的确确是这样的。
【原文】
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闫罗王方录囚。有邻村一媪至殿前,王改容拱手,赐以杯茗,命冥吏速送生善处。郑私叩冥吏曰:此农家老妇,有何功德?冥吏曰:是媪一生无利己损人心。夫利己之心,虽贤士大夫或不免,然利己者必损人,种种机械因是而生,种种冤愆因是而造,甚至贻臭万年,流毒四诲,皆此一念为害也。此一村妇而能自制其私心,读书讲学之儒对之多愧色矣。何怪王之加礼乎?郑素有心计,闻之惕然而寤。郑又言此媪未至以前,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王哂曰:设官以治民,下至驿丞闸官,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官又辩曰:某虽无功亦无罪。王曰:公一身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乎?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官大踧踖,锋棱顿减。王徐顾笑曰:怪公盛气耳,平心而论,要是三四等好官,来生尚不失冠带。促命即送转轮王。观此二事,知人心微暧,鬼神皆得而窥。虽贤者一念之私,亦不免于责备。相在尔室,其信然乎?
【《阅微草堂笔记》简介】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写成的笔记小说。原本有五种,即《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姑妄听之》四卷,《滦阳续录》六卷,自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至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陆续写成。《阅微草堂笔记》的内容与《聊斋志异》相似,是专门讲述鬼怪妖狐故事和善恶报应故事的文言体短篇小说集。但作者并不是为了谈鬼狐而谈鬼狐,而是通过鬼狐故事来劝善惩恶,宏扬儒家教化,申张善良美德。清人李慈铭在《越缦堂读书记》中说此书“虽事涉语怪、实其考古说理之书。”可知它具有相当高的文献价值和丰富的学理内容,乃至使人看作“考古说理”之书。

参考资料
阅微草堂笔记——原文+译文:http://doc.orz520.com/a/doc/2014/0621/2070006.html

其实我觉得已经蛮现代文了~~~~v

白话文太长了,简述一下就是某人推崇百六十六年之前的A君,赞其出自卑微鄙陋,但是见识卓越,虽当时大环境人人皆昏,但其人言论与当今人所推崇的思想,不谋而合。(在开篇举了几个例子比如卢梭同学,论证经典的言论历百世不衰,见其真金,而谄媚之言,则否)最后,说了说A君的大义大言,主要关乎平等博爱,又说了说群学之趣(意思我觉得大概可以归类余是反比文人相轻)。

查了查,原来好像A君是朝鲜人呐 该文莫非出自朝鲜王朝实录?

现在看韩剧都走火入魔了呀,附一下简介:

朴趾源(1737—1805),号燕岩,出身实学世家,1910年赠左赞成,谥“文度”。《朝鲜王朝实录》记载纯宗朝褒扬他“文章经济,卓越一世”,已是他逝世百年之后的事了。《热河日记》是燕岩1780年随赴清贺乾隆皇帝七十寿诞的使团到中国,国之后写就的,记载了作者热河、北京的见闻和笔谈杂录,成于1784年。

作为“北学”派的代表,燕岩对学习清朝,也并非“全盘清化”的调子,反而不少内容讲的是“华夷之辩”,如卷一的《渡江录》、卷二的《秋七月十五日记》、卷三的《行在杂录》等,以迎合本国的舆论《渡江录》开头的小序,题“后三庚子”:“曷三庚子?崇祯纪元后称之?清人入主中国,而先王之制度变而为胡……尊崇祯以存中国也。”只不过“将渡江,故讳之也。”这明是用《公羊传·隐公元年》的笔法,一看便知,当时莞尔(想《镜花缘》二十三回“讲迂谈腐儒嚼字”那一大段“酒价贱之,醋价贵之,因何贱之?为甚贵之”,似也合化自《公羊传》而来)。和其他的《燕行录》相似,这是尊周思明的一个体现。且此书也着意记载一些中国人的“华夷之辨”,卷二写到他与一王姓举人笔谈(江苏人王民皡,时年五十四,为人淳质),问何以中国汉族妇人尽缠小脚?看上去很别扭,生活上也不方便,“貌样不雅,行步不便,何故若是?”王举人云:“耻混鞑女……抵死不变也。”旋即抹去。这是朝鲜人愿意看到的话和动作。燕岩甚至刻意挑逗,想一窥普通汉人是否也是“思明”的,他又问道:明朝立国如何?王举人答以正大光明,紧接着说“本朝得国之正,无憾于天地”,燕岩也只好乱以他言。这种心态大约是不少有燕行经历的朝鲜文臣共有的。李宜显在雍正十年燕行,与一生员笔谈中,也故意问道我衣冠如何之类的话头,以期得到“吾等不幸而生斯世”之类的回答。又,道光二十九年,李遇骏燕行,与一汉人笔谈后也感慨,世变风移二百馀年,而闾巷之间犹有思汉之心。

不过,燕岩之讲“华夷之辨”,恐怕还是为提倡北学做挡箭牌,卷四《审势编》提到中国的“礼俗文物,四夷莫当,故无寸长可与颉伉中土,而独以一撮之髻自贤于天下”,乃是一大妄。那就是说,“华夷之辨”还是要讲,但讲有讲的方式,“未闻愤夷狄之猾夏,并与中华可尊之实而攘之也”;并不是排斥中国的好的器用、制度、办法,先学来中华的耕蚕陶冶以至通工惠商,坚兵利器,再说攘夷。也就是说,清廷自是清廷,士农工商、山河大地以至农艺器用,仍然是华夏,像陈寅恪说的“所践之土,乃禹贡九州相承之土;所茹之毛,非女真八部所种之毛。”既然如此,“正德、利用、厚生之具,固自如也。”这在当日的朝鲜,已是极有胆量且有分量的话了。 燕岩在中国与人笔谈及翻读中国书,也不时关注中国人的朝鲜印象,如遇到一个霍生,竟问他:“高丽是日本否?”又他“贵国皇上”年号、日本钱宽永通宝的宽永是否是朝鲜年号等,“贵国岂非中国对头的天子么?”凡此等等,都将朝鲜误认为日本,对朝鲜极无知,颇不值得他一辩。所以燕岩更多注意中国典籍之关于朝鲜者。他再三致意的,是历史上的“高丽公案”。所谓“高丽公案”,原是苏轼《东坡志林》中的一
条记载题目,后来便指苏东坡对高丽的憎恶。燕岩慨叹道:“吾东最不得志于东坡”,朝鲜自古立国规模、士大夫立身行己,追捧东坡的诗文,成为上千年的风气,甚至高丽时代名臣金富,而东坡本人却上疏请求禁止高丽入贡、禁止向高丽颁赐书籍,乃至怀疑“高丽丸子”是契丹、女真人的间谍。这不禁让此公替前朝高丽大叫冤枉,“当时士大夫不谅高丽之本心,反疑强邻之间谍,不亦冤乎!……愚谓此非高丽公案,乃高丽冤案!”

千年来中国人的朝鲜印象,竟然异世同术,燕岩乃不能不有所考察。卷一言道:“中国历代史传,故因袭旧纪。”此语颇的当,道出了中国人朝鲜印象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这也是中国典籍的一大不足,由此来看宋代史籍关于高丽世系的记载,从来就没正确过,可见全是因袭旧文;甚至连亲往高丽的徐兢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也是如此,后来马氏《通考》也如此,其迹甚为明显。虽然想来是“土风、国俗各有一代之制”,但是这个话我们还不敢一言以蔽之,而古人却看得明白。日来读到唐宋人对回鹘、西夏世系的记载,也颇为疏略,益信燕岩“为史者略外,故因袭旧纪”之语,也可见从周边看中国很有意义。

从燕岩在中国和王举人的笔谈可以看到,几乎是他向王举人请教,而王答小叩辄大
鸣。朴本人也说今人对科举时代读书人迂腐不解事的印象相左。燕岩在韩国被称为“文学巨匠”,实学派的代表之一,本书则被誊为“实学全书”。但我感觉所记繁荣拖沓,牵缠摇曳,若衡以宋代欧阳公的标准,难称上驷,不知东邦何以有如此高的评价?或许东国人学习汉文很不容易,所以即此或可便谓大成。卷四《避暑录》说:“我东因语入字……则语自语,书自书。”他首次见到中国小孩隔溪呼母“水深渡不得”,大惊,竟以为开口能诗。燕岩以华裔之别在此,故他对中土士人,也并无十分的自信。 说道韩国人的自信、民族自豪感,现在网络上常常可见中国年轻人痛骂韩国人篡改全似赵宋。又不遗余历史,言“孔子是韩国人”、“某某是韩国人”云云,在此书中竟也韩国人并非全部因为国族主义的膨胀而“篡改历史”:卷五提到朝鲜人所戴之笠,本自中国传入,而朝鲜“俗尚佛教,故闾阎多效中国僧服,至今千余年而不知变,反谓中国僧徒悦我东衣冠而效之。”看来这也是古已有之的传统了。不过燕岩本人对此还是很清醒的,不屑道“岂其然乎?”要说到“韩国人篡改历史”,恐怕不能光喊“无耻”“意淫”之类的话,也要看到其背后的原因,恐怕“篡改历史”是冷战后民族主义在东亚恶性膨胀所主导的“利禄之途”,符合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言论才可能有话语权,才会附带有更大的经济利益,我想这不但是韩国人、日本人“篡改历史”的原因,同样也是中国人面对历史的时候不得不反思的内容。

燕岩往矣,《热河日记》成书于1784年,当时朝鲜舆论斥为“稗官杂记”者有之、以其“文体卑下”者亦有之,当时统治者至认为此止它刊布。直到作者身故的百年之后,方才得以刊印,不过书序却没有把此书作为正德、利用、厚生的著作来看待,而以其为吞刀吞火,黄禅短人,珍禽异兽,佳花异树,竟与《穆天子传》一流。燕岩当日的苦心孤诣,被视为庄生晓梦般的天方夜谭,而与中国《海国图志》的命运异株同果,则是临文感慨,不能不为之长太息者已。



嘿~~`. 我要的是不是完完全全的现代文就是把每一句的意思给我现代文就可以了~~~
等了这么久就有一个人回答~~ 嘿~~..

我快要急死了~~~~...

各位大哥大姐帮我解释一下吗 ~~求求你们了


帮我翻译一下这篇文言文
范宣八岁时,在后园挖菜,不小心弄伤了手指,就大哭起来。有人问:“疼吗?”回答说:“不是因为疼,人的身体四肢头发肌肤,都是来自于父母,不该随意毁伤,因此才哭!”范宣为人廉洁简朴,豫章太守韩康伯送给他一百匹绢绸,他不接受;减去五十匹,仍不接受;就像这样一半一半递减,直到剩下一匹绢,...

范文正轻财好施文言文的翻译
1. 范文正公 轻财好施的 译文 译文: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人的人特别宽厚。他已经富贵了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但比较贫穷的人,他选出一个辈分高而且有贤能的人来管理他资金的进出,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细绢做...

文言文《爱民如子》翻译
《爱民如子》——出自唐代孙樵《孙樵集·县令挽纤》。原文:何易于,不详何所人及何以进。为益昌令。县距州四十里,剌史崔朴常乘春与宾属泛舟出益昌旁, 索民挽纤。易于身引舟。朴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耕且蚕,惟令不事,可任劳。”朴愧,与宾客疾驱去。译文:何易于,不知道是...

先是文言文怎么翻译
2. 语文文言文翻译 先是屡乞闲 不许 至是因疮乞金陵养疾 先前多次提出退隐闲居,没有得到允许,直到后来因生疮提出去金陵养病。该文选自《北轩笔记》元陈世隆撰。是书前有小传,不知何人所作,称世隆字彦高,钱塘人,宋末书贾陈思之从孙,顺帝至正中,馆嘉兴陶氏,没於兵。所著诗文皆不传,...

翻译文言文《冻儿》全文
他儿子哭道:“你冻我的儿子,我也要冻你的儿子。”艾子哭笑不得(走进文言文版:停止了责罚)。二、原文 艾子有孙,年十许,顽劣不学,每杖而不悛。其子但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责必涕泣以请。艾子曰:“吾为若教子不善!”杖之益峻。其子无奈。一日大雪,孙嬉雪于外,艾子见之,...

程门立雪的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翻译:杨时在洛阳求教于程颐。杨时那个时候大概已经四十岁了。一天他去拜见程颐时,恰巧程颐正在坐着打盹,杨时就和游酢恭敬的站在旁边,一直没有走开。等到程颐醒来的时候,门外的雪已经有...

文言文求翻译
谢谔,字昌国,临江军【宋淳化3年(992年),析清江、新淦、新喻3县置临江军。】新喻人。幼敏惠,日记千言,为文立成。【从小就是聪明敏锐有智慧的典型,上千字的文章一天就能背下来,要写什么文章也是随要随有】绍兴二十七年,中进士第【考上了进士】,调【调任】峡州夷陵县【峡州,原称“硖...

老马识途文言文单字翻译
1. 老马识途 文言文 翻译 原文 齐桓公伐山戎,道孤竹国,前阻水,浅深不可测。 夜黑迷失道,管仲曰:“老马善识途。”放老马于前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不难于师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

画龙点睛翻译文言文
1. 画龙点睛文言文翻译 原文: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译文: 张僧繇是梁朝著名的画师。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龙。不一会儿,两条栩栩如生...

周忱传文言文阅读翻译
1. 选自《明史.周忱传》文言文翻译 周忱字恂如,吉水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明年,成祖择其中二十八人,令进学文渊阁。忱自陈年少,乞预、帝嘉其有志,许之。寻擢刑部主事,进员外郎。宣德五年九月,帝以天下财赋多不理,而江南为甚,苏州一郡,积遗至八百万石,思得才力重臣往厘之。乃用大学士杨荣荐,迁忱...

阳春市18083005288: 古文翻译 - 搜狗百科
沙贤怡安:[答案] 古文翻译 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口渴了,想要喝水,到黄河、渭水去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了,夸父又向北去喝大湖里的水.他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丢弃的手杖,顿时化为一片桃林. 象征人们以各自不同的理解...

阳春市18083005288: 古文怎样翻译 -
沙贤怡安: 一、录 “录”,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抄录下来.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例句①:“元丰中...

阳春市18083005288: 古文翻译!!! -
沙贤怡安: 1.译文: 两个牧童走进山林里(恰好)走到一个狼窝前,窝里有两只小狼,(两个牧童)谋划着各抓一只.(他们又)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过了一会儿老狼回来了,它钻进狼窝一看,小狼不见了,(焦急万分)看样子相当...

阳春市18083005288: 古文翻译 -
沙贤怡安: 陶侃惜谷《晋书》 【原文】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译文】 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来,抽了一顿鞭子.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阳春市18083005288: 找几篇古文的翻译 -
沙贤怡安: 1.掩耳盗钟 原文: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也,遽掩其耳. 翻译:有人看到一个钟,想背着它逃之夭夭,但是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他想用锤子砸碎它,谁料一锤下去,钟鸣震耳,那个小偷...

阳春市18083005288: 古文翻译 ~急急急!! -
沙贤怡安: 守株待兔 (shou zhu dai tu ) 解 释: 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出 处 先秦·韩非的《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柱,折颈而死.” 用 法 连动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示 例 明...

阳春市18083005288: 古文怎么翻译? -
沙贤怡安: 古文翻译其实没什么技巧,如果要说有技巧,也还是有点规律可行的.1,别学古代汉语语法,那是骗人的,我们看到的古文语法理论是从西洋传来的,在西洋都不能自圆其说,来中国解释能通吗?比如古文有这样的倒装和那样的什么用法,告诉你古文几乎没有倒装也不存在什么狗屁倒灶的用法.2,多读,不是瞎读,找会读古文的人读给你听,这是几千年来学文章的必经之路,一天一篇.3,读古文把握一个原则,把古文读出口语的感觉.这就必须从虚字入手去学习,什么是虚字,之乎者也就是虚字,得每个都弄懂.4,遇到不懂的多琢磨上下文,还是不懂的就多问问.

阳春市18083005288: 古文翻译及解答 -
沙贤怡安: 1 徐霞客儿童时期在师塾中读书 随口就能朗诵 拿着笔就能写一篇文章 他又特别喜欢奇特的书 广泛的博览古到今的史籍和地志 山海图经和所有的潇洒非凡行为高端的事迹 每回私下游玩在经书所记载的地方 神情十分喜悦 曾经说过:“大丈夫应当面朝碧海 眼睛看到白色梧桐(指代自然),怎么能够再一个小角落困住自己了?” 2 .他很聪明,又有好奇心,喜欢读书,善于实践,有宏图大志 远大理想、 意志毅力 3 未来事业的成就的坚实的 基础是父母的关爱和引导,对霞客远大理想、意志毅力 科学知识增长

阳春市18083005288: 古文的翻译 -
沙贤怡安: 【原文】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①,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②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注释】 ①故:事故,指灾患病丧.②怍(...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