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僖公七年》原文译文

作者&投稿:竺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原文】


  【经】七年春,齐人伐郑。夏,小邾子来朝。郑杀其大夫申侯。秋七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世子款、郑世子华盟于宁母。曹伯班卒。公子友如齐。冬葬曹昭公。


  【传】七年春,齐人伐郑。孔叔言于郑伯曰:「谚有之曰:『心则不竞,何惮于病。』既不能强,又不能弱,所以毙也。国危矣,请下齐以救国。」公曰:「吾知其所由来矣。姑少待我。」对曰:「朝不及夕,何以待君?」


  夏,郑杀申侯以说于齐,且用陈辕涛涂之谮也。


  初,申侯,申出也,有宠于楚文王。文王将死,与之璧,使行,曰,「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后之人将求多于女,女必不免。我死,女必速行。无适小国,将不女容焉。」既葬,出奔郑,又有宠于厉公。子文闻其死也,曰:「古人有言曰『知臣莫若君。』弗可改也已。」


  秋,盟于宁母,谋郑故也。


  管仲言于齐侯曰:「臣闻之,招携以礼,怀远以德,德礼不易,无人不怀。」齐侯修礼于诸侯,诸侯官受方物。


  郑伯使大子华听命于会,言于齐侯曰:「泄氏、孔氏、子人氏三族,实违君命。若君去之以为成。我以郑为内臣,君亦无所不利焉。」齐侯将许之。管仲曰:「君以礼与信属诸侯,而以*终之,无乃不可乎?子父不*之谓礼,守命共时之谓信。违此二者,*莫大焉。」公曰:「诸侯有讨于郑,未捷。今苟有衅。从之,不亦可乎?」对曰:「君若绥之以德,加之以训辞,而帅诸侯以讨郑,郑将覆亡之不暇,岂敢不惧?若总其罪人以临之,郑有辞矣,何惧?且夫合诸侯以崇德也,会而列*,何以示后嗣?夫诸侯之会,其德刑礼义,无国不记。记*之位,君盟替矣。作而不记,非盛德也。君其勿许,郑必受盟。夫子华既为大子而求介于大国,以弱其国,亦必不免。郑有叔詹、堵叔、师叔三良为政,未可间也。」齐侯辞焉。子华由是得罪于郑。


  冬,郑伯请盟于齐。


  闰月,惠王崩。襄王恶大叔带之难,惧不立,不发丧而告难于齐。


  【译文】


  七年春季,齐国人进攻郑国。孔叔对郑文公说:“俗语有这样的话:‘心志假若不坚强,怎么能又怕屈辱?’既然不能强硬,又不能软弱,因此只有死路一条。国家危险了,请您向齐国屈服以挽救国家。”郑文公说:“我知道他们是为什么来的了,姑且稍稍等我一下。”孔叔回答说:“情况危急,早晨到不了晚上,怎么等待君王呢?”


  夏季,郑文公杀死申侯以讨好齐国,同时也是由于陈国辕涛涂的诬陷。当初,因为申侯是申氏所生,受到楚文王的宠信。文王将要死的时候,把璧玉给他,让他走,说:“只有我了解你,你垄断财货而永不满足,从我这里取,从我这里求,我不加罪于你。后来的人将会向你索取大量财货,你必然不免于罪。我死,你一定要赶快走,不要到小国去,他们不会容纳你的。”安葬楚文王后,申侯逃到郑国,又受到厉公的宠信。子文听到他的死讯,说:“古人有这样的话说:‘了解臣子没有像国君那样清楚的。’这句话是不能改变的啊!”


  秋季,鲁僖公和齐桓公、宋桓公、陈国的世子款、郑国的世子华在宁母结盟,策划进攻郑国。


  管仲对齐桓公说:“臣听说:招抚有二心的国家,用礼;怀念疏远的国家,用德。凡事不违背德和礼,没有人不归附的。”齐桓公就以礼对待诸侯,诸侯的官员接受了齐国赏的土特产。


  郑文公派遣太子华接受会议的命令,对齐桓公说:“泄氏、孔氏、子人氏三族,违背您的命令。您如果除掉他们而和敝国讲和,我国作为您的内臣,这对您也没有什么不利。”齐桓公准备答应他。管仲说:“君王用礼和信会合诸侯,而用邪恶来结束,未免不行吧。儿子和父亲不相违背叫做礼,见机行事完成君命叫做信。违背这两点,没有比这再大的邪恶了。”齐桓公说:“诸侯进攻郑国,没有得胜;现在幸而有机可乘,利用这点,不也行吗?”管仲回答说:“君王如果用德来安抚,加上教训,他们不接受,然后率领诸侯讨伐郑国;郑国挽救危亡还来不及,哪敢不害怕?如果领着他的罪人以兵进攻郑国,郑国就有理了,还害怕什么?而且会合诸侯,这是为了尊崇德行。会合而让*邪之人列于国君,怎么能向后代交代?诸侯的会见,他们的德行、刑罚、礼仪、道义,没有一个国家不加以记载。如果记载了让邪恶的人居于君位,君王的盟约就要废弃了。事情做了而不能见于记载,这就不是崇高的道德。君王还是同意为好!郑国一定会接受盟约的。子华既然做了太子,而要求凭借大国来削弱他的国家,也一定不能免于祸患。郑国有叔詹、堵叔、师叔三个贤明的人执政,还不能去钻它的空子。”齐桓公于是向子华辞谢。子华因此得罪了郑国。


  冬季,郑文公派遣使者到齐国请求订立盟约。


  闰十二月,周惠王去世。襄王担心大叔王子带作乱,又害怕不能立为国君,所以不发布丧事的消息,却把将要发生内乱的事向齐国报告。


  扩展阅读:《左传》名言


  一、欲加其罪,其无辞乎。——《左传.僖公十年》


  释义:别人如果真心想陷害你,总会找到理由和借口,防不胜防。


  二、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释义:俭朴,是所有美德共有的品质;奢侈是所有恶行里面危害的。


  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释义:打仗就是靠军队的士气,第一次击鼓最能激起大家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会衰弱一点;第三次击鼓,大家的士气就已经发泄完了。


  四、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释义:比喻为官正直无私。选贤任能的时候,对于外人,不会因为是仇人就不举荐他;对于家人,也不会因为怕别人说闲话就不推荐。


  五、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释义:人非圣贤,哪个人敢说自己不会犯下过错呢?犯错并不可怕,关键是态度问题。如果能够知错就改,就比什么都好了。


  六、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释义:世事难料,人生无常。越是在顺利优越的环境下,越是要提高警惕,考虑可能会发生的危险,只要思想和行为上有所准备,就不会出现太大的过患了。


  七、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


  释义:形容位高权重者目光短浅,没有深谋远虑。


  八、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左传.阳公五年》


  释义:意思是执政的人不能以公徇私。不能因为个人功劳而奖励他,也不能因为个人私仇而惩罚他,要公事公办,公私分明。


  九、无德而禄,殃也。——《左传.闵公二年》


  释义:享受国家俸禄的人,就要有一定的道德品行,为人民作出榜样。如果没有道德修养,却拿着国家的俸禄,那就要大祸临头了。


  十、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释义:一旦放走了敌人,就可能给后面几代人留下隐患。





文言文《左传僖公七年》的题翻译:君以礼与信属诸侯,而以奸终之,无乃...
君王用礼和信会合诸侯,而用邪恶来结束,未免不行吧。秋季,鲁僖公和齐桓公、宋桓公、陈国的世子款、郑国的世子华在宁母结盟,策划进攻郑国。管仲对齐桓公说:“臣听说:招抚有二心的国家,用礼;怀念疏远的国家,用德。凡事不违背德和礼,没有人不归附的。”齐桓公就以礼对待诸侯,诸侯的官员接受...

予取予求予是什么意思
予:我。原指从我这里取,从我这里求(财物)。后指任意索取。[拼音] [yú qǔ yú qiú][出处] 《左传・僖公七年》:“唯我知女(汝),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问题七:赋予取予求你是什么意思 [ask for freely] 原指从我处取(见于《左传》僖公七年:“予...

任意索求成语是什么意思
没有这个成语或词语,意思相类似的成语是:予取予求;释义:予:我,原指从我这里取,从我这里求取财物,后指任意索取;出处:先秦时期左丘明《左传·僖公七年》: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用法:联合式;作谓语;不用作贬义;近义词:随心所欲。

予取予求的意思 词语予取予求的意思
1、予取予求,汉语成语,拼音是yú qǔ yú qiú,“予”指“我”。原指从我这里取,从我这里求(财物);后指任意索取。2、成语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七年》: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

公羊传:《襄公七年》原文译文
郑僖公凭原为什么写出名字呢?郑僖公受伤后就返回国都,还没有到达前一天住的地方就死了。郑僖公既然没有见到诸侯,那么说他到会是什么意思?这是为了表达郑禧公希望归附中原各诸侯国的意愿。陈哀公从诸侯会晤的地方逃了回去。扩展阅读:《公羊传》简介 《公羊传》亦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

公羊传:《定公七年》原文译文
《公羊传》亦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讫年代与《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其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经。《公羊传》与《春秋》起讫时间相同。相传其作者为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齐人公羊高。起初只是口说流传,西汉景...

予取予求是什么意思
【解释】:予:我。原指从我这里取,从我这里求(财物)。后指任意索取。【出自】:《左传・僖公七年》:唯我知女(汝),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近义词】:随心所欲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指任意索取 你的认可是我解答的动力,请采纳 问题六:予是什么意思? ”予“...

求<<左传 僖公 11年>>的全文翻译
◇僖公七年主 【经】七年春,齐人伐郑。夏,小邾子来朝。郑杀其大夫申侯。秋七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世子款、郑世子华盟于宁母。曹伯班卒。公子友如齐。冬葬曹昭公。斋 【传】七年春,齐人伐郑。孔叔言于郑伯曰:“谚有之曰:‘心则不竞,何惮于病。’既不能强,又不能弱,所以毙也。国危矣,请下...

神话传说
《国语·楚语》载:“有事不书,是史失其职守。”《左传》僖公七年称“夫诸侯之会,其德行礼仪,无国不记”。《礼记》也有“史载笔,大事书之于策,小事简牍而已”;“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等说法。《史记·秦本纪》还把秦文公十三年(前753)“初有史以记事,民多化之”作为一桩大事记载下来,以示...

三予能言文言文
[ask for freely] 原指从我处取(见于《左传》僖公七年:“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后代用来指任意索取,犹言随心所欲予 yǔ 基本字义 1. 给与:~以。赐~。赋~。给~。生杀~夺(亦作“生杀与夺”)。详细字义 〈动〉1. (指事。象两手相与之形。本义:授予;给予) 2. 同本义 ...

互助土族自治县18261231179: 求<<左传 僖公 11年>>的全文翻译 -
项雁康复: 说一下这篇文言文的题目,方便于查.这篇应该是经部—春秋左传.◇僖公七年主 【经】七年春,齐人伐郑.夏,小邾子来朝.郑杀其大夫申侯.秋七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世子款、郑世子华盟于宁母.曹伯班卒.公子友如齐.冬...

互助土族自治县18261231179: 携字是什么意思 -
项雁康复: 携 拼音:xī xí xié 繁体字:携 部首:扌,部外笔画:10,总笔画:13 ; 繁体部首:手,部外笔画:10,总笔画:14 五笔86:RWYE 五笔98:RWYB 仓颉:QOGS 四角号码:50027笔顺编号:1213241112153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43...

互助土族自治县18261231179: 赋予取予求你是什么意思 -
项雁康复: 给你了也可随时拿回来 像你存进ATM里的两万块钱

互助土族自治县18261231179: “欲取欲求”是什么意思 -
项雁康复: 出 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七年》:“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 指从我这里取求,现用来表示任意求取,取索无厌.也指随心所欲.

互助土族自治县18261231179: 予取予求什么意思? -
项雁康复: 予取予求[yú qǔ yú qiú] 【解释】:予:我.原指从我这里取,从我这里求(财物).后指任意索取.【出自】:《左传·僖公七年》:“唯我知女(汝),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指任意索取

互助土族自治县18261231179: “欲取欲求”是什么意思 -
项雁康复: 【成语】:予取予求【拼音】:yú qǔ yú qiú【解释】:予:我.原指从我这里取,从我这里求(财物).后指任意索取.【出自】:《左传·僖公七年》:“唯我知女(汝),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指任意索取【近义词】:随心所欲【构成】:并列式:予取+予求

互助土族自治县18261231179: 所予所取是什么意思? -
项雁康复: 与他人

互助土族自治县18261231179: 怀远是什么意思 -
项雁康复: 安抚边远的人.《左传·僖公七年》:“臣闻之,招携以礼,怀远以德.”《周书·武帝纪下》:“若其怀远以德,则尔难以德绥;处隣以义,则尔难以义服.” 宋 张孝祥 《六州歌头》词:“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清史稿·礼志九》:“至按历 蒙 藩,曲加恩意,尤为怀远宏略.”

互助土族自治县18261231179: 欲取欲求是什么意思 -
项雁康复: 中文名:予取予求 出处:《左传·僖公七年》成语解释 指从我这里取求,现用来表示任意求取,取索无厌.也指随心所欲.

互助土族自治县18261231179: 予取予求是什么意思.?
项雁康复:原指从我处取(见于《左传》僖公七年:“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后代用来指任意索取,犹言随心所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