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其余五国为何作壁上观?最后遭殃的还是自己

作者&投稿:祢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长平之战可以说是秦国和赵国对赌国运之战,谁能获胜就有一统六国的可能。最后秦国战胜了赵国,还坑杀赵国45万大军,此后再也没有一个诸侯国能和秦国正面抗争。为什么长平之战开打后,其余五国都选择作壁上观而不帮助赵国呢?当然秦国也不傻,秦昭襄王肯定会在和赵国开打以前,派出使者想方设法劝阻其他诸侯国不要插手。但天下局势已经到了如此明朗的地步,秦国只要胜出最后遭殃的还是他们自己。
公元前262年-前260年的长平之战是战国后期的一场关键之战,秦国虽然惨胜,但是此战过后秦国大势已成,六国再无可与秦国抗衡者,秦国统一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不过有点奇怪的是,秦国商鞅变法后迅速崛起,其强悍的军事实力令关东六国恐惧不安,于是六国合纵对抗秦国成为常态,在长平之战前六国曾进行过三次合纵攻秦之战,双方互有胜负,特别是前296年的第二次合纵攻秦之战,联军以齐国名将匡章为主帅大败秦军攻入函谷关,狠狠的教训过秦国一次。
可是此次的长平之战从冯亭献上党开始到白起坑杀四十余万赵军结束,历时近三年,齐、楚、魏、韩、燕五国始终按兵不动,不要说出兵,甚至赵国向齐国借粮都被拒绝,那么六国几次合纵攻秦,为何长平之战却作壁上观,任由赵国孤军奋战?我们就此来分析一下其中原因。
第一,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五国乐见其成。历史进入战国后,除了韩国和燕国国力弱小之外,其余魏、齐、秦、楚、赵五国都曾强势一时:最先的霸主是魏国,魏国衰退后,齐秦楚三国争霸;楚国衰退后齐秦两强鼎立;五国伐齐后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赵国军事实力大幅提升,成为唯一在军事上可以抗衡秦国的强国。
长平之战前,赵国曾两次在和秦国硬碰硬的大战中击败近乎无敌的秦军:一次是公元前269年的阏与之战中赵奢大败秦军;另外一次是稍后的几之战中廉颇再一次大败秦军,赵国两次大胜,其强悍的军事实力令各国刮目相看。
对于其余五国而言,秦国可怕,但是赵国也令人不可小觑,好不容易两强有巅峰对决的大战,不管谁胜谁负,总归有一国会因此元气大伤,而且胜的一方也绝不好过,所以五国乐得坐山观虎斗,正是这种心态使得五国对援助赵国持消极态度。
第二,秦国是纵横捭阖的高手,赵国外交上败于秦国之手。在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离间计临阵换帅,以赵括替换下廉颇之前,因为赵国初战不利,所以赵国朝野上下有两种意见:一种是主张和秦国议和,另外一种是主张游说魏国和楚国结盟共抗秦国,结果议和之举占据了上风。
秦国对赵国来使高规格接待,这给列国造成了一个错觉认为双方大战打不起来,迟早会谈判解决,原本在犹豫之间最可能援助赵国的魏、楚两国也因此偃旗息鼓。
另外一方面,秦国在外交上频频出手,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比如原本三晋(韩赵魏)在很多时候都是共同进退的,但是韩国已经被秦国打怕了,至于魏国,秦国在保持军事震慑的同时,也不忘拉拢和诱惑魏国,特别是提出割让垣雍之地给魏国更是让魏国很难拒绝。
垣雍是韩魏交界之地,原属魏国后来归于韩国,秦国从韩国手中租得此地;垣雍对魏国的战略意义非同一般,因为垣雍地势高,所以如果引荥泽之水水淹魏国都城大梁那是轻而易举之事;秦国提出如果魏国不和赵国结盟,则秦国可以割让垣雍之地给魏国,也正因为如此所以魏国虽然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但是仍然无法拒绝秦国的利诱,自然对和赵国结盟一事也就犹豫不决了。
赵国在外交上的失分是其孤军奋战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赵孝成王舍弃一些利益本来是有很大可能可以拉拢到魏国和楚国的,可惜却偏偏选择了和秦国议和,还被秦国借势成功,此消彼长之下赵国就这样被孤立了。
第三,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五国惧怕秦国兵锋,生恐战后遭到报复。长平之战前,秦国除了在赵国手中吃了点亏,面对其余五国却是战无不胜,尤其是名将白起几乎打得五国闻之胆颤(赵括也一样怕白起,赵王换上赵括前,赵括曾说如果是白起前来他没把握取胜,但是如果是别人他就可以战而胜之)。
韩国不必说了,被秦国打得一点脾气都没有,当时秦国大军就在韩国境内,国家已到了生死存亡之境,哪还有余力救援赵国!楚国呢?白起在鄢郢之战中攻破楚国都城郢和别都鄢,并焚毁楚国的宗庙和夷陵,淹杀楚国鄢城百姓数十万,楚国不得不迁都于陈,实力再一次一落千丈。
齐国在乐毅五国伐齐后虽然得以复国但实力早已一落千丈,而且赵国是伐齐的主力军,齐国因此也对赵国有颇多怨恨,就连赵国粮草不济向齐国借粮都被拒绝,齐国又岂会出兵救援赵国?至于燕国除了伐齐主动牵头雄起了一把,其余大多数时候从来都不是主角,既然其余四国都不出兵,燕国肯定不会当这个出头鸟。
所以六国虽然有过多次合作和几次合纵攻秦,恰恰却在最需要结盟的长平之战中其余五国选择了作壁上观,坐视赵国孤军奋战直至战败;其实当时秦国五六十万大军孤注一掷,只要魏国和楚国做出出兵的态势并陈兵于边界,秦国都不敢轻举妄动,只能是说各国的短视和当时的局势使得赵国最终只能独自面对秦国。


长平之战秦军损失惨重,当时列国怎么不参战呢?
长平之战是决定战国命运的一场大决战,以白起为统帅的秦军,战胜了以赵括为统帅的赵军。在这场战役中,白起将俘虏的四十万赵军俘虏全部坑杀,只留下二百四十个未成年的小兵放回去报信。但是,这场战役,秦军也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史书上记载,秦军也死亡过半。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何其他的五国没有...

长平之战后其他诸侯国为什么没有进攻秦国?当时楚国在干嘛?
换而言之,秦国是在重创了楚国这一对手后,才和赵国爆发长平之战的。如果楚国依然强盛,秦国也不敢贸然和赵国决战的。四 最后,总的来说,对于楚国,尤其是楚考烈王,没有在长平之战后趁机进攻秦国,也是其缺乏战略眼光的体现。当时,秦赵两国军事家最强,其他五国都有一种隔岸观火的心态,等着秦赵...

长平之战其他五国为什么不帮赵国打秦国?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最惨烈的歼灭战了,秦国和赵国的兵力总和超过100万,而赵国的45万军队最后更是全军覆没。秦国和赵国如果有一方先倒下,那统一基本上就是迟早的事情了,不过当时其他五国看到赵国快不行了为什么不进行支援呢?等秦国获胜这些效果根本无力对抗秦国的进攻,但是帮赵国又怕赵国最后成为这个秦国...

长平之战后,秦国元气大伤,为什么其他五国没有联合起来攻打秦国?_百度...
长平大战算是我国早期历史上比较出名的战役,秦国和赵国几乎出动所有兵力,双方打得难舍难分,最后两败俱伤,赵国也因为这场战争国库耗空,四十万军队全军覆没。秦国也是无力继续攻打赵国而退回本土,按理说秦国元气大伤,其他五国应该联合攻打才对,但是另外的五国却都坐以待毙,下面给大家说一下缘由。虽...

长平之战白起围赵括长达2个多月其他国为何不救援?
其他国家为什么要去救赵国呢?赵国还有什么力量去救赵括呢?《孙子兵法》中说: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长平之战中,秦赵双方数十万大军对垒,其它国家在没有足够好处的情况下,为什么要把自身置于险地呢?另外,我们也需要分析长平之战的背景。在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韩国,韩桓惠王战败向...

长平之战白起围赵括两个多月其他国为什么不救?
五国确实不想救赵,但这只是很小一部分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赵孝成王盲目议和,给五国造成了秦赵和解的假象,不敢盲目出兵。倘若赵孝成王能够派使者积极合纵,五国并非不肯出兵,毕竟唇亡齿寒,秦国攻下了赵国对东方五国都没有好处。一年之后的邯郸之难就能说明这个问题。长平之战惨烈收场,震惊了...

长平之战后,秦国国力虚弱,为何其他五国没有采取行动呢?
但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就秦国来说,也付出了20多万人伤亡的代价。在此基础上,在长平之战后,秦国可谓国力虚弱和元气大伤。不过,在这场大战之后,山东六国中的其他五国,却没有趁机采取行动,比如进攻秦国,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在长平之战后,赵国因为损失了45万的精锐士卒,自然无法再主动进攻...

秦赵长平之战,秦惨胜之后国力空前虚弱,为何五国没有伺机采取军事行动...
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间的战略决战。由于赵王的急于求胜,用纸上谈兵的赵括替换掉了稳扎据守的廉颇,被秦国名将人屠白起痛击弱点,分割包围歼灭,秦军大胜进占长平,坑杀赵军40万人。赵国从此一蹶不振,秦国也损失惨重。这档关口,为何其他五国没有伺机而动呢?长平之战根据历史的记载,秦国应该有大概...

秦赵长平之战,秦国惨胜之后国力空前虚弱,为何其他五国没有伺机采取军...
长平一战之后秦国虽伤亡惨重,但坑杀40万人的残忍手段也是让其他五国感到害怕,而且秦国依旧能组织军力去包围邯郸,所以秦国此时依旧有较强的军事力量。而战国末年,人才将领也多聚集在秦国,长平之战后,秦国已然保有绝对的人才优势,这也是其他五国永远比不过的地方素。而且五国间向来不和所以他们难以同盟。

长平之战中,秦国险胜而国力空虚,为何其他诸侯国没有趁机攻秦?_百度知 ...
齐国后期虽然逆风翻盘,成为能与相抗衡的诸侯国,但因为太过招摇,又灭了宋国试图独吞这块肥肉,而被其余诸侯国群起而攻之,燕国乐毅领五国之军攻打齐国,后来更是下了齐国的七十多座城池,差点将齐国给灭了,虽然后来齐国复国,但实力大打折扣,大部分时间龟缩在东边,根本不愿意参与诸侯国之间的战争。...

太和区18597167227: 本人对战国时的历史比较感兴趣 在此求解答 在长平之战时其余五国为什么没有动作呢? -
揣嘉芦丁: 要知道六国合纵对付秦国实质是在战国早中期到后期名存实亡.而且六国之间勾心斗角,联军不团结,各国首领见利忘义,上了秦国远交近攻的正所谓东邪西毒,齐国到后期已弱爆了,只希望与秦国平分天下,再说了,人家不敢得罪战国老大.魏国自从庞涓死后与赵国结怨太深,实力平平,巴不得人家早死.韩国最弱,朝秦暮楚,自然站在秦这边了.楚国这时出了个昏君,把屈原流放了,又听了秦国三寸不烂之舌张仪的话,坐山观虎斗.望你采纳

太和区18597167227: 长平之战为何其他国家不懂唇亡齿寒的道理?
揣嘉芦丁: 先了解一下当时的背景,秦赵长平之战的起因是因为争夺韩国的上党郡而起,秦国连伐韩国,韩国请降割让上党,而上党太守拒绝了韩王的诏命转而把上党送给赵国,所以韩国不可能会帮助赵国.而魏国因惧怕秦国不敢引火烧身,长平之战之后...

太和区18597167227: 长平之战时,其他五国为什么不援助赵国,唇亡齿寒的道理不 -
揣嘉芦丁: 此战,是秦、赵之间的战略决战.战争中,赵王在战争指导上,昧于秦强赵弱的基本形势,急于求胜,错误地坚持进攻战略.中秦国离间之计,弃用名将廉颇,而起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急于求胜,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白起针对赵括骄傲轻敌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获得战争的胜利.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歼灭战.

太和区18597167227: 长平之战的结局 -
揣嘉芦丁: 长平之战,前后耗时三年(近年来有一说为前期僵持对峙二年六个月,后期白热战六个月).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在这次战争中,秦军前后斩杀赵国士卒达45万,坑杀降卒40余万人.通过长平大战,秦国歼灭了赵国足够多的有生力量.赵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六国弱势以成,秦国统一天下的历史进程大大的提前了.

太和区18597167227: 如果长平之战之前,赵国能够与齐国魏国修好,胜算很大吧???? -
揣嘉芦丁: 那是必然的.在长平之战之后,秦国围困赵国都城邯郸的时候,魏国发生过一件很有名的事,信陵君窃符救赵.秦国因此被迫退兵.所以如果长平之战时,魏国就能大举发兵来助战的话,秦国没有那么大胜算的.一方面这一战秦军本身损失就很大,如果损失再大些,可能就会败.二是一旦魏国大军也来,那么总统帅可能会由赵括变成信陵君魏无忌,信陵君可是个猛人,虽然依然不是白起的对手,但是总不至于一败涂地.但遗憾的是,当时赵国和周边的关系一般.长平之战就是韩国坑他打的,魏国信陵君很愿意帮忙,但魏王胆小,一点也不想来.齐国更是记仇,当初乐毅伐齐赵国也去了.燕国和赵国有仇,楚国被打怕了.赵国孤立无援,也是没有办法.

太和区18597167227: 秦灭六国中,最难打的是哪个国家? -
揣嘉芦丁: 一般认为最难打的是楚国,因为耗费的精力和人力,物力都是最多的. 其次我觉得是燕国还有赵国吧,这两国都是有余部继续活动,是拖的时间比较长,最终灭亡的时间也比较晚. 下面我们来看下,具体是怎么样收了六国的? ..1、秦...

太和区18597167227: 本来长平一战,秦军已经消灭了赵军主力,为什么40年后才灭赵国? -
揣嘉芦丁: 其中一个原因是邯郸之战中秦国的惨败,从战争的进程来看,秦王在战争主观指导上的错误很突出.没有准确选择作战时机和作战目标,赵国此时无论对内对外,都做了充足的战前准备,对秦而言,敌人暂时没有弱点,内部也无矛盾,作战成功...

太和区18597167227: 如果长平之战其他五国帮赵国,能打败秦国吗? -
揣嘉芦丁: 长平之战可以说是决定战国最终走向的一战.长平之战之前,秦国已经在伊阙之战中干掉了魏韩联军20多万.随后白起又长驱直入杀入楚国郢都,迫使楚国国都东迁.势头正盛.而此时的东方六国,魏韩实力大减无暇顾及他国,楚国刚刚迁都,...

太和区18597167227: 赵国有将相保护,为什么最后还是被秦国打败了? -
揣嘉芦丁: 一、前284年齐国吞并宋国后妄自尊大,遭到列国一直反对,燕、赵、秦、魏、韩五国拜乐毅为将,大破齐国.齐国遭到五国伐齐的沉重打击虽然勉强复国但实力极大衰落,从此一蹶不振,赵国在东方挫败了最大的竞争对手齐国,同时赵武灵王...

太和区18597167227: 长平之战赵国高层做错了什么?
揣嘉芦丁: 对于赵国在长平之战的惨败,许多人把原因归结为赵国临阵换将,用所谓“纸上谈兵”的赵括替代廉颇.我认为这是不科学的,因为赵国之所以在长平之战中惨败,实际上是多方面综合原因导致的,撇开秦国因素不谈,仅从赵国本身分析,至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