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白起围赵括两个多月其他国为什么不救?

作者&投稿:平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长平之战白起围赵括长达2个多月其他国为何不救援呢?~

长平之战处于胶着状态的时候,秦赵两国都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别说派人救援,连粮食都运不过去,别说派军队救援了。在赵军投降前,赵军已经饿了45天了,实际上不用派军队救援,赵军真正需要的是粮食。

赵括在接手了军队后,一改廉颇的守势,采取了主动进攻的方式。白起以丹河东岸长平城为依托,构筑起了长达18公里的防御工事,右翼一直延伸到了小仓河北岸。令外派两万多人断了赵军后路,另派5000骑兵阻断了留守赵军和被围赵军的联系。白起此举的目的就是全歼这伙被围困的赵军。
实际上阻断赵军退路和隔绝粮道的秦军并非仅仅是这三万人,在秦昭襄王听说,白起包围了赵军主力后,紧急前往河内郡,下令河内郡居民人人赐爵一级,同时下令悉发关中15岁以上的男丁奔赴战场,秦国已经举全国之力打这一仗。

赵国没有秦国国力强,还有一部分就在北边抵抗胡人。即便这个时候拉回来支援,也许已经无济于事,因为长平悉战虽然进行了两年多,但是赵括被围困也只有几个月的时间,虫北边啦过来支援,这边仗早打完了。
再说一下其他各国为什么处救赵军,这是赵王自己的问题。史书上说是赵孝成王看到情势对赵国不利,与娄昌和虞卿商议。娄昌认为要向秦国求和,而虞青认为向秦国求和是不可能的。应该带着金银财宝,向楚国,魏国求救。
赵孝成王采取了娄昌的建议,向秦国派出使者求和。秦国为了麻痹赵国和其他国家,非常隆重的接待了使臣,摆出了一副议和的姿态。其它各国一看,秦赵两国开始议和了,都不再出兵救援了。否则人家在议和,你带兵来助战是几个意思?

实际上,其它几个国家也是各怀鬼胎,都想着让秦赵两国两败俱伤,出兵救援的积极性都不高。长平之战的导火索是赵国接受了韩国的上党,上党事韩国的郡,但是秦国废了好大力气孤立了上党。韩国已经放弃了上党,但是上党太守冯亭却转身投靠了赵国。
所以韩国是不会出手救赵,否则韩国脸往哪放?楚国早被秦国打怕了,也不敢轻举妄动。魏国和秦赵两国都接壤,所以也乐得“坐山观虎斗”,不过它没控制好局势,做观众做的也很失败。其它像齐国,燕国都离得太远,自然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唇亡齿寒的道理,当时的人肯定是知道的,各国的君主,就更不必说了。但当现实逼近的时候,大家就不会那么清醒了,除非亲眼见到棺材,否则谁会知道接下来就是自己的末日呢?至于其他国家为何不去救援,原因有二:一是交通和通信限制,来不及救援;二是赵国没有发出请求。



秦灭六国,站在后世的角度来看,自然可以说六国的国君没有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可一旦身入局中,恐怕任何人的表现都很难比那些国君好。秦灭六国,那是大势,在这种大势的压迫之下,再加上秦国使的一些小诡计,就很容易让人迷失进去,从而忘掉唇亡齿寒的道理,或者觉得“唇亡”得还不够厉害。



长平之战,就是如此,秦军得胜之后,并没有趁势去攻下赵国,这就会给其他的国家留下“唇亡得不够”的印象。事后尚且如此,赵括被围困之时,情况就更是这般了,因为上党一地,本来就不是赵国的,这样的“唇亡”,其他的国家当然会比较容易接受。所以就算五国的国君明白这个道理,也是不会贸然发兵相救的。



而且以当时的交通和通信条件来看,就算想救,也来不及,等到援军赶到,赵括早就被打败了,这一点,当时身居高位之人,肯定都是看清楚了的。不仅如此,还有一个原因让其他国家没有理由出兵相救,那就是赵国没有发出请求,既然连救援都没有,其他的国家倘若出手,岂非违背了国际准则?

东方五国不救援赵国完全是因为赵孝成王决策失误,被秦国耍了一把,从而使赵国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以至于最后被白起坑杀四十万降卒。

这里说的决策失误并非是指赵国接受冯亭献上的上党郡十七座城池,上党对于秦赵的战略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赵国做为一个大国没有理由不接受它,尽管接受它就意味着与强秦可能会有一战。

而且赵孝成王接下来做出的决策也是正确的,让平原君赵胜去上党接受土地,让廉颇在长平驻守,迎接秦国可能会有的痛击。

当然秦国确实出兵了,派出了左庶长王龁,王龁很快攻下上党,然后进攻长平与廉颇对战。初战廉颇就打了败仗,这对于赵国来说确实是个打击,赵孝成王找来楼昌和虞卿召开紧急会议。

接下来赵孝成王做了一个错误的决策,直接导致赵国在长平之战中损失惨重。赵孝成王看到吃了败仗,决定亲赴现场与秦军对决,楼昌则主张派人去秦国议和。

虞卿认为盲目议和没有用,因为谈判的主动权掌握在秦国手中,况且这次秦国进攻赵国是不遗余力要攻破赵国。如果真想议和并取得胜利,就先派使者带着重金去魏国、楚国活动,这样秦国忌惮魏楚出兵,就会愿意和赵国进行议和。

但是赵孝成王并没有接受虞卿的建议,直接派出郑朱去秦国议和。秦国本来还害怕赵国合纵他国抗秦,看到赵国的议和使臣到了就放了心,并将该事件扩大化,当时,秦国初战胜利,诸侯国都派出使者去秦国庆贺。秦昭襄王和范雎就隆重接待郑朱,造成议和的假象。给各诸侯国传达了一种秦赵和解的讯息,各国不再关心长平战事,于是秦国再次进攻赵国,而赵国失去了合纵的机会。

秦国的数次进攻,廉颇基本没有打过胜仗,最后不得不坚壁不出,想拖垮长线作战的秦军,却不想拖垮了自己,原来赵国缺粮了,粮道又被秦军所阻,而秦军却有充足的粮草储备。

所以赵孝成王着急了,一次次催着廉颇应战,而廉颇却不肯应战。这个时候秦国的范雎使出反间计,无法冷静思考的赵孝成王撤下了廉颇,换上了准备速战速决的赵括。

而秦国同样想快点结束战争,于是秘密换上白起为将。其结果就是,赵括的军队被饿晕了,上了白起的当,赵括被杀,赵军投降,而白起坑杀四十万降卒。

有人可能会说,东方五国不肯救援赵国是因为:燕国是秦国的盟友,齐国记恨赵国,而韩魏楚则是忌惮秦国。

五国确实不想救赵,但这只是很小一部分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赵孝成王盲目议和,给五国造成了秦赵和解的假象,不敢盲目出兵。

倘若赵孝成王能够派使者积极合纵,五国并非不肯出兵,毕竟唇亡齿寒,秦国攻下了赵国对东方五国都没有好处。一年之后的邯郸之难就能说明这个问题。

长平之战惨烈收场,震惊了东方六国,白起欲直接攻进邯郸,好在赵国派出了苏代去游说范雎,给了赵国喘息的时间。

一年后,秦国复攻赵国,平原君积极寻找外援,最终魏国信陵君带八万之众和楚国春申君十万之师与平原君里应外合打败秦军。



因为其他国家不想救,他们认为秦国和赵国过于强大,不希望被连累,所以没有救。

其他国一来是想坐山观虎斗,让秦赵两国两败俱伤,好渔翁得利。二来是不想得罪秦国,害怕秦国事后报复,而自己又无力抵挡。


长平之战白起围赵括长达2个多月其他国为何不救援呢?
长平之战中,由于廉颇在长平坚持以防守为主,不肯出击与秦军正面交战,惹怒了赵孝成王。赵孝成王派赵括替换廉颇,统帅赵军与秦军交战。(长平之战)秦国得知赵国换帅的消息后,也立刻换帅,用白起代替王龁。白起到达长平后,立刻派一支2万5千人的队伍,冲到赵军的后方,断了赵军的归路。接着,又派出一...

长平之战白起将赵括围攻
原本赵国的主将是廉颇,不过赵王一意孤行,让赵括代替廉颇,结果自己的大军被白起包了饺子。 长平之战,白起总共包围赵军两个月,而且这之间赵国的大军并不是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多次的突围也给秦国带来了巨大损失,甚至动摇了秦国的元气,以至于秦国攻打完赵国以后不得不休养生息,这也导致后来赵国的再一次兴起。 那么疑惑...

长平之战,白起围赵括长达2个多月,为什么其他国家不救援呢?
长平之战,白起围赵括长达2个多月,为什么其他国家不救援呢,这是因为其他国家的救援力量本来就弱,带着粮草可能会有所顾忌。长平之战,因为廉颇坚持在长平防守,拒绝正面进攻与秦军交战,激怒了赵孝成王。赵孝成王派系赵括替换廉颇,主帅赵军与秦军交战,秦军得知赵军换帅,立即换帅,用白起换下王弼。白...

长平之战时,白起围困了赵军2个月,为何赵王和诸国不派兵救援呢?_百度...
赵括一死,赵军群龙无首,纷纷降了秦军,但白起见赵军反复无常,怕他们投降秦国后,又复叛给秦国制造麻烦,于是将他们尽皆杀害,只放过了240名年龄尚小的“童子军”。整个长平之战,白起围困了赵军2个月,为何这么长时间,赵王和其他诸国都没有出兵解救他们?首先,我们来看看赵王为何不出兵救赵括。...

长平之战白起围赵括长达2个多月其他国为何不救援呢?
赵括率领赵军主力被白起围困长达46天,这期间为何其余五国和赵国都不派兵救援呢?两个原因,一方面由于赵孝成王的错误决策,导致赵国陷入了“五国不救”的境地。另一方面,由于秦昭襄王的正确抉择,导致赵国有心救援却也无能为力。赵国初期作战不利,廉颇退守百里石长城一线,双方陷入对峙周赧王五十三年(...

赵括长平之战遭白起围困两个月,廉颇李牧为何都不去救他?
长平之战是赵国的生死存亡之战,为何白起围困赵括长达两个月时间,赵王不派廉颇和李牧率兵去救他们。这样他们可以里应外合,前后夹击秦军,既可以让秦军分心,又可以减轻赵括的压力,虽说不一定能够击败秦国,但是可以增加赵括突围的几率,赵括也不会出现全军覆没的情况。长平之战的起源是秦、赵两个争...

长平之战白起围赵括长达2个多月其他国为何不救援呢?
长平之战处于胶着状态的时候,秦赵两国都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别说派人救援,连粮食都运不过去,别说派军队救援了。在赵军投降前,赵军已经饿了45天了,实际上不用派军队救援,赵军真正需要的是粮食。赵括在接手了军队后,一改廉颇的守势,采取了主动进攻的方式。白起以丹河东岸长平城为依托,构筑起了...

长平之战白起围赵括两个多月其他国为什么不救?
而秦国同样想快点结束战争,于是秘密换上白起为将。其结果就是,赵括的军队被饿晕了,上了白起的当,赵括被杀,赵军投降,而白起坑杀四十万降卒。有人可能会说,东方五国不肯救援赵国是因为:燕国是秦国的盟友,齐国记恨赵国,而韩魏楚则是忌惮秦国。五国确实不想救赵,但这只是很小一部分的原因,最...

长平之战,白起围困赵括长达2个多月的时间,为什么其他国家不伸出援手...
长平之战时期,各个国家之间的力量已经接近定型,只要国家在进行较量的时候,出现战略上的失误,出现政治上的错误,那么从中脱颖而出的国家就很有可能成为接下来的唯一霸主,秦国和赵国就是有非常大可能成为统一天下的两股力量,秦国和赵国进行较量之时,人们最愿意提及的战争莫过于长平之战,在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时,赵括遭白起围困两个月,为何其他人都不去救他?
长平之战时,赵括之所以两个月面临孤立无援的局面,是由于敌强我弱、缺兵少粮、外无助力等多方面原因导致的。赵孝成王肯定很想救赵括啊,就算他对赵括打了败仗很不爽,但是赵国四十多万大军在那呢,实在是没办法,救不了。01、赵国真的一滴都没有了 前线最开始是由廉颇担任主帅,他带了20万大军,...

聂拉木县17578504721: 白起为秦朝统一灭了那几国 -
衅供小儿: 白起没有灭掉哪几国,但他极大的削弱了三晋,尤其是长平之战消灭了赵国40万人的部队,基本将赵国的精锐部队屠戮殆尽,使赵国完全丧失了战斗力.因为赵国是战国七雄中仅次于秦国的国家,所以...

聂拉木县17578504721: 长平之战时,其他五国为什么不援助赵国,唇亡齿寒的道理不 -
衅供小儿: 此战,是秦、赵之间的战略决战.战争中,赵王在战争指导上,昧于秦强赵弱的基本形势,急于求胜,错误地坚持进攻战略.中秦国离间之计,弃用名将廉颇,而起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急于求胜,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白起针对赵括骄傲轻敌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获得战争的胜利.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歼灭战.

聂拉木县17578504721: 围魏救赵和长平之战分别发生在哪些国家
衅供小儿: 长平之战是战国中期的赵国与秦国发生的一次大战,参战人数据史书记载达到一百万之多,最终以赵国全军覆没,秦国死伤也在十多万结束,秦国统兵大将是白起,赵国先是廉颇后换为赵括,战争在山西境内进行的. 围魏救赵是春秋时期的,是齐国,魏国,赵国之间的战争,魏国大举进攻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派兵攻打魏国的首都迫使魏军退兵回援,在行军途中被齐国打败.

聂拉木县17578504721: 长平之战中,赵国为何不用李牧呢? -
衅供小儿: 起首,固然李牧是和白起、王翦、廉颇并列的战国四台甫将,在领兵作战上,李牧彻底能够和白起等量齐观.不过,在长平之战发作时,李牧太年青,缺乏充足的资格的来带领数十万赵国雄师.凭据《战国策》、《史记》等史料的纪录,公元前...

聂拉木县17578504721: 秦国将领白起的介绍? -
衅供小儿: 白起------战功卓著,一代名将. 白起------杀害战俘四十万,遗臭万年.

聂拉木县17578504721: 长平之战赵国高层做错了什么?
衅供小儿: 对于赵国在长平之战的惨败,许多人把原因归结为赵国临阵换将,用所谓“纸上谈兵”的赵括替代廉颇.我认为这是不科学的,因为赵国之所以在长平之战中惨败,实际上是多方面综合原因导致的,撇开秦国因素不谈,仅从赵国本身分析,至少...

聂拉木县17578504721: 为什么说长平之战是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 -
衅供小儿: 赵括的军队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坚守了四十多天,将士叫苦连天,无心作战.赵括本想带兵突围,结果被秦军乱箭射死,赵军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纷纷投降.白起说:“赵国士兵反复无常,不如全部杀掉,以绝后患”.于是白起用...

聂拉木县17578504721: 秦始皇是怎样打败六国的?
衅供小儿: 秦始皇继承祖辈基业,而且发扬光大,在秦始皇手下,有一批很有才干的文臣武将,... 赵括一到长平,就改变了廉颇原定的战略,反守为攻,主动攻击. 白起装着败退,诱...

聂拉木县17578504721: 长平之战:简介...要短的 -
衅供小儿: 长平之战是中国战国时代的一场大规模野战.战役前后耗时3年,以秦军胜利,赵军失败而告终.是役秦军前后杀死赵国军人45万,被后人认为是战国形势的转折点.自此战后,其他的诸侯国均不再有对抗秦军的实力.秦统一中国的战争从而只...

聂拉木县17578504721: 长平之战为什么赵括成了赵军的统帅齐国必败无疑
衅供小儿: 因为秦国白起带了60万军队(这已经是当时秦国能动用的全部的军队,秦庄襄王还亲自到了前线给白起压阵)围追堵截,赵括被围的地方又地势狭窄,不适合大部队全面突围,白起还指挥军队挖战壕使得赵国的骑兵发挥不了作用,这只能说明赵括是个军事白痴,专门到白起给他选定的埋伏地点去中伏,中伏后开始的时候有粮时就该不惜一切出击,至少不会全军覆没,后来没粮了又往外冲,这是自寻死路,害的赵国一半多的军队全军覆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