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秦军损失惨重,当时列国怎么不参战呢?

作者&投稿:禄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长平之战时秦国损失惨重,楚国为何不趁机攻打呢?~

长平之战,是公元前262年到公元前260年,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最终赵军战败,秦国获胜占领了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人。
赵国经此一战后元气大伤。此战也成为了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加速了秦国统一天下的进程。
不过话说回来,长平之战中赵军虽然全军覆没,但秦军也没好到哪里去,死伤也已过半,即双方伤亡百万左右。那么问题来了,此时实力、地盘仅次于秦国的楚国为何没有趁火打劫呢?要知道此时的楚国要是倾其所有,就算打不残秦国,打个半死是绝对没问题的。
这个问题当时秦国其实也不是没有担心,在和赵国激战的同时,秦国重点防备了两个国家。一个是魏国,另一个就是楚国,在秦楚的边界线上,秦国自始至终都保持着相当的军事力量。
另外很搞笑的一点是,长平之战是因为韩国而起的。韩国是被秦国欺负的一方,可当赵国冲上去的时候,韩国转眼间就站到了秦国一边。秦国防备魏国和楚国,最重要的一步棋就是韩国对这两个国家的制约,这估计也正是楚国忌惮而不敢动手的原因之一。
此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外部因素,那就是除了秦国外,其他列国集体性地缺乏战略家。
如果说当时楚国出兵了,楚国势必也会承受巨大的代价,那它肯定也要考虑在自身实力受损的情况下,其他国家是否会趁火打劫呢?此时倘若有公孙衍或是苏秦这样的人物,哪怕其他列国不与楚国一起出兵,但至少可以让楚国没有后顾之忧。
可惜的是,当时列国没有一个像样的。齐国是整天就知道祈祷别国倒霉的国家;燕国是喜欢趁火打劫的主儿;魏国早就被吓破了胆;韩国为了苟活早已丢弃了尊严。
最后一点应该就是楚国内部的问题了。
他们的统治集团可以说是昏庸软弱的。一来缺乏战略眼光,有一种隔岸观火的心态,就等着秦、赵两国两败俱伤,没有意识到当时诸国互相制衡的重要性;二来楚国也确实被打怕了,从上至下都弥漫着对秦国的恐惧。
一直到长平之战后,楚国的重臣黄歇这才意识到秦国的可怕,从而推动了楚、魏联手支援邯郸,从而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邯郸保卫战”。
此战再次严重消耗了秦国的实力,造成了秦国军队近三十万人的伤亡。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秦国大气已成,统一天下是早晚的事儿,不过在这被耽搁了一下而已。

虽然长平之战对赵国是毁灭性打击,但是对于另外一个交战国秦国来说,损失也是非常大的,虽然没有具体统计,但是从其他文献资料可以知道,秦国大约伤亡30万人左右,导致国内空虚。战争从来没有绝对的胜利,即使战胜方都会付出极大的代价,而且战争中也没有常胜将军,强大如秦国,也是有很多战役是被其他国家压着打,损失惨重。

秦晋之间的㟓之战。“秦晋之好”这个成语大家应该都知道,但是秦国和晋国的关系却不是一直甜蜜期的,摩擦不断产生。当时秦穆公想要拿下郑国,打开他东出的路线。但是军队走到一半就被泄露了行踪,郑国早有准备,为了保存实力,秦军就回国了。但是晋国却将军队埋伏在㟓山这一带,趁着秦军没有防备,而且长时间跋涉之际,进行了突击。这场战役秦军损失惨重,可以说是全军覆灭,连主帅都被俘虏。

多国围攻秦国的麻隧之战。春秋战国时代,小国家不计其数,秦国虽然强大,但是双拳难敌四手。秦国就被晋国带领九个国家组成了联军进行围攻过,当a时秦国的兵力远远低于对方,最终也是结局也是大败,导致整个秦国进入休整期。后来晋国还组织了十三国联军围剿秦国,那次秦国差点灭国,被联军都进入了秦国境内,但是没有一鼓作气干掉秦国,给了秦国以喘息的机会。

从整个春秋战国来看,春秋时期的秦国一直是被晋国压制的,所以战役中胜利也是要付出惨重代价,后来三家分晋,才让秦国的最大威胁被消除。而秦国也进行变法改革,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使得整个秦军强大起来,而且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才最终达成统一的霸图。

长平之战是决定战国命运的一场大决战,以白起为统帅的秦军,战胜了以赵括为统帅的赵军。在这场战役中,白起将俘虏的四十万赵军俘虏全部坑杀,只留下二百四十个未成年的小兵放回去报信。但是,这场战役,秦军也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史书上记载,秦军也死亡过半。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何其他的五国没有坐收渔人之利,发动对秦军的攻伐呢?

一、秦国的国家战略和外交策略在战国中是最出色的。

这里面的原因,主要还是由战国的特点决定的。秦国之所以能够灭掉六国,除了秦国的国力是七国中最强大的原因外,最主要的原因,是秦国国家战略和外交策略要远高于其他六国。

秦国的国家战略就是统一天下,为此,秦国的十几代国君一直就朝着这一目标努力。长达上百年的时间里,秦国确定了“远交近攻”的策略,并毫不动摇的朝这个方向前进,这种力量是极其可怕的。反观其他六国,此起彼伏,互相征伐,可是哪个国家都没有长期的打算。就这样,秦国的势力越来越大,而六国的势力越来越小。

在外交上,六国的外交家也看出了天下的关键,于是以苏秦为首的外交家提出合纵,以六国之合力对抗秦国。而秦国则以张仪为代表的外交家提出连横,打散六国的联合,对六国各个击破。最终,还是连横战胜了合纵。这是因为连横以秦国为主,行动坚定灵活。而合纵则是六国联合,这些国家之间都有着利害关系,各怀鬼胎。一旦出现矛盾,就四分五裂。因此,在外交策略上,六国也落了下风。

二、长平之战中赵国的作为犯了战国的大忌。

具体到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里,赵国的所作所为犯了大忌。这场战役,在没有开始的时候,赵国就落了下风,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赵国接收上党,是不义的行为,完全打破了战国时的外交惯例,遭到了其他五国的一致反对。上党本身是韩国的领土,因为韩国的失败,被迫割让给秦国。但是,韩国上党守冯亭为了挑起赵国和秦国的争端,故意将上党献给了赵国。

从这一件事来说,赵国接收上党是完全违背外交惯例的。上党本身是韩国割让给秦国的领土,跟赵国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而赵国由于利欲混心,不顾秦国和韩国的外交协议,强行占有了它。这在战国时期是史无前例的事情。如果纵容这样的事情发生,会给各国将来带来极为恶劣的影响。因此,赵国便被各国孤立了起来,它根本就不可能得到任何国家的支持。

由于《史记》的作者的倾向性,我们对秦国扣押楚怀王,张仪欺诈楚国等不义之举都义愤填膺,可是,将心比心,赵国强占秦国的战利品不也是不义之举吗?公然违背战国的国际之间的惯例,还想得到其他国家的支持,这无异于痴人说梦。估计连韩国都不会站在赵国的一边。

三、秦国占据了外交的先机。

再加上,在这场战役前,秦国也做了周密的部署,针对其他五国,秦国分别做了外交工作。在这五国中,齐国遭受过六国联军的攻击,国力衰弱,对其他的国家心怀怨恨,不参与其他国家的纷争。韩国被秦国实力压制,唯秦国之命是从。燕国是实力最小的国家,又隔着赵国,也不参与。

剩下的就只有楚国和魏国。楚国是个大而虚弱的国家,它被白起打败,将国都东迁,惊魂未定,根本不敢和秦国为敌。最后剩下的魏国一个国家,在长平之战前,秦国已经连续给了它沉重的打击,它一个国家更是不敢对抗秦国。

这样,赵国在外交上已经无可救药,再加上秦国声张如果有国家帮助赵国,秦国就转移兵力去攻打它。在道义和实力面前,没有一个国家敢于去救赵国。

四、秦国当时还有余力。

在长平之战后,秦国的损失也很大,当时秦王和白起谈论说“秦国疲敝,国内空”。白起率领的军队也死亡过半,不敢虽然如此,秦军还是有余力的。当时白起兵分两路,就准备打下邯郸,灭了赵国。只是因为范雎的阻拦,才给了赵国苟延残喘的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其他的国家都各怀鬼胎,它们也是从自身的考虑出发,来决定国家下一步采取的行动。在长平之战胜利的震慑下,各国谁都不敢、也不愿意出头去挑战秦国。

在各国的战略里,一个强大的秦国是大家的威胁,而一个强大的赵国也并不是大家的福音。赵国也是一个极有侵略性的国家,它在胡服图强之后,对四周的国家进行了侵略。连岁月悠久的中山国都灭亡在它的手中。如果赵国战胜秦国,取代秦国的地位,对关东各国的威胁要比秦国还要大、还要直接。

因此,在其他国家的心中,最好是秦国和赵国两败俱伤,这才符合各国的利益。各国既不会插手秦赵的长平之战,但是也不会眼睁睁看着其中一方被另一方灭掉。所以,在秦军消灭赵军之后,秦王停止了白起的军事行动,各国也就不去参与进去,大家相安无事。

五、其他国家干涉秦赵战争的时机未到。

如果其他国家在这个时候对秦军采取军事行动,会面临着三个问题。一是道义上的问题。秦国是为了自己在上党的利益作战,名正言顺,有着正义的名分。其他国家参与名不正言不顺,在道义上理亏。

二是没有打败秦军的把握。秦军有名将白起率领,秦军虽然损失很大,但是得胜之军,士气高昂。在白起的军事生涯里,他多次以少胜多,魏、韩这些国家都被他以极为悬殊的兵力打败,可以说是对白起闻风丧胆。有白起在,其他任何国家自问都没有必胜的把握。


三是赵国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秦军还没有对赵国进行最后的攻击,这个时候出兵对秦国发起军事行动,实际上是替赵国去抵挡秦军的攻伐。白白损失自己的兵力,而让本来该受秦国攻打的赵国坐收渔人之利。在那个权谋玩得娴熟的时代,谁也不会去做这种出力不落好的事情。

所以说,在长平之战后,各国权衡利弊,终究还是认为参与秦赵之间的战争,时机不成熟,所以没有参与进去。

结语:

长平之战后,秦国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自身的损失也很大。当时其他各国没有参与进来,对秦国采取军事行动,主要有道义上、实力上和战略平衡等几方面的考虑。在当时,参与战争的时机并不成熟。

在一年后的邯郸之战中,这个时机成熟了。秦国的衰弱已经呈现在大家的眼前,秦军长期攻打邯郸不下,损失惨重,而白起又因病不能指挥作战,这一切都削弱了秦军的实力。再加上秦国要灭掉赵国,也给大家带来了直接的威胁。由于唇亡齿寒,迫使关东各国组成联军,一举打败了秦军,扭转了关东的形势。




长平之战应该怎么打才会减少秦军损失?
鄙人所知长平之战 应该像白起一样打才会减少秦军的损失,而具体来说:1、秦赵拉锯,逼敌决战 众所周知,赵国是堵在秦国东出路上的一个十分厉害的角色,所以秦国要想有成绩,就必须把强大的赵国击败,打残。可是强悍的赵国因为综合国力的对比,因为没有全社会的封建话变革,始终和秦国实力对比差着行...

长平之战,白起坑杀赵军42万,自损多少兵马?
不可战也。秦昭王不听,非要攻邯郸,十万军队折却五万没有攻下,秦军急征十万新兵,遣王龄带军二十六万再次攻赵(需要征新兵,可见长平之战秦军损失之巨),信陵君盗兵符率六国联军从后面猛攻秦军,秦军溃败,损兵十万,后又出现了一支秦军投降赵国的情况,可见秦国势力急剧下降之快。一前一后,...

历史上长平之战秦军伤亡多少
长平之战秦军参加的总人数应该和赵军差不多,也是四五十万人的样子,而秦军损失的人数白起在战后明确的说过,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也就是说秦军在长平战死的人应该在二十五万左右。

长平之战秦国的损失过半,而赵国士兵有40万是被坑杀的……
希望能打开一条血路突围,但都未能奏效。绝望之中,赵括孤注一掷,亲率赵军精锐部队强行突围,结果仍遭惨败,连他本人也丧身于秦军的箭镞之下。赵军失去主将,斗志全无,遂不复再作抵抗,40余万饥疲之师全部向秦军解甲投降长平之战结果,赵军固全军覆没,秦亦死亡过半,即双方死亡百万左右。

战国时期秦赵长平之战,赵军降卒被秦军坑杀40万为何值得怀疑呢?_百度...
长平之战中秦军投入多少兵力?记载不祥。但从常理推断,至少不会少于45万。加上后来用于阻援的10万,应该不少于55万。因为长平之战秦军要想吃掉人数达45万的庞大赵军,它投入的兵力应当远远超过50万。还有一个问题值得追问,此战中秦军损失多少?在长达三年的大战中,赵军战死5万(这个史书记载的...

长平之战,秦军为何能以弱胜强?
向粮道被切断,缺少粮食的赵军展开猛烈的肉搏战。赵军士兵缺少粮食,无法有效阻击秦军的肉搏。一部分突围的赵军遭到了秦军“奇兵”,也就是二号坑当中秦军多兵种混合作战兵团的猛烈阻击,无法突围。就这样,40万赵军在秦军步骑车的混合战术打击下付损失惨重,成就了秦军的赫赫战功。

战国著名长平之战,赵国20万大军缴械投降,为何一夜之间全被活埋?_百 ...
因为秦国自身伤亡巨大、消耗巨大,无力控制消化几十万赵国降卒。根据史料记载,长平之战秦赵双方参战兵力高达百万。秦兵共计60余万,赵军共计45万。最后的结果,赵军45万人全军覆没。秦兵死伤近20万。从这个伤亡数字看,长平之战是一场极为惨烈的超大规模大会战。第一,双方伤亡惨重。赵军有多少人投降...

长平之战对秦国有着哪些直接的影响呢?
长平之战,为秦国以后统一天下扫平了障碍,也为秦的灭亡埋下了。常言道,自古杀降,是为不祥。何况,秦国人坑杀的是同属华夏圈的赵人。所以主观上,秦国的杀降失去了道义人心。长平之战,秦国的损失也很惨重,人口和物资的巨大消耗,使得秦国短期内不能大力东出。但是秦国得大于失,为以后东出铺平了...

长平之战赵国损失45万精兵,为什么30年后才被秦国所灭呢?
白起得知此事后与范雎产生矛盾,对此在笔者看来,秦国将相之间的失和,无疑加剧了秦国内部的消耗。在这之后,秦昭襄王因为白起违抗命令,所以赐死了白起。而白起的自杀,无疑是秦国的一大损失。在一定程度上,这也减缓了秦国对于赵国以及其他诸侯国的进攻。另一方面,在长平之战后,秦国发动了邯郸之战。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歼灭秦国30万大军全歼匈奴10万骑兵?
得到喘息后的赵国在邯郸之战中击败了不听白起劝阻而征伐的秦军。赵国暂时免除了覆国的危险。长平之战后的赵国臣民对秦军恨之入骨,拼死抵抗秦军对邯郸的进攻,再加上诸侯联军的帮助!秦军最终被击退,赵国总算化险为夷!至于这段时间秦军损失了多少人不是很清楚,但是应该没有三十万那么多! 而赵国...

虎丘区19281749000: 秦昭襄王时代秦国为什么没有统一六国 -
樊梦怡维: 昭襄王46年长平之战,秦国虽然大胜,但是自己还是损失极为惨重.据史记记载,”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据战国策,秦“国虚民饥”.六国虽然不行了,但是秦自己也差不多了,需要一代人的时间休养生息. 另外长平之战后秦国好几次攻打邯郸,都失败了.所以并不是势如破竹的.

虎丘区19281749000: 长平之战被称为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这场战争究竟有多惨? -
樊梦怡维: 长平之战,可谓中国历史上发生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战役耗时最长并且牺牲人数最多的战役,战役主要发生秦国和赵国,耗时三年之久,是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最终赵国惨败,秦国获胜并占领了长平,此战共...

虎丘区19281749000: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歼灭秦国30万大军全歼匈奴10万骑兵? -
樊梦怡维: 长平之战算得上是历史上最为惨烈的战争之一,战国七雄之秦国和赵国强势对决,结果赵军损失四十五万大军,而秦军也损失二十万左右,这一场战打下来,死亡人数在六七十万左右,还是在人口并不多的春秋战国时期,可想而知,这场战争有...

虎丘区19281749000: 战国时期赵国为什么如此顽强?
樊梦怡维: 尽管秦军取得长平之战的胜利,但秦王开始并不打算乘胜进军,攻取赵国首都邯郸,灭掉赵国.为什么?三个原因:第一, 尽管仗打赢了,秦军士卒也死伤过半,士气低落,粮草消耗巨大,战线太长,后勤供应困难.第二,占领区民心背离,随...

虎丘区19281749000: 长平之战后,战国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
樊梦怡维: 使赵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于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虎丘区19281749000: 长平之战 的历史意义 -
樊梦怡维: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此场战争,发生于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秦赵两国,结果使赵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于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参战人数赵军45万人,秦...

虎丘区19281749000: "长平之战"给我们的思考是什么?如题,先谢谢啦!!!
樊梦怡维: 秦赵长平之战发生在我市境内,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就军事意义来讲,长平之战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乃至世界军事史上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典范.长平之战是秦赵两...

虎丘区19281749000: 长平之战:简介...要短的 -
樊梦怡维: 长平之战是中国战国时代的一场大规模野战.战役前后耗时3年,以秦军胜利,赵军失败而告终.是役秦军前后杀死赵国军人45万,被后人认为是战国形势的转折点.自此战后,其他的诸侯国均不再有对抗秦军的实力.秦统一中国的战争从而只...

虎丘区19281749000: 长平之战秦国为什么会输给赵国 -
樊梦怡维: 主要是输在国力上,所谓,天下甲兵非秦既赵,秦赵两国军力能力相当,但是秦经过商鞅改革以后的国力在战国来说是最强的.

虎丘区19281749000: 秦、赵两国的战役对秦国的影响 -
樊梦怡维: 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围歼之战——长平之战.秦军因为先前攻打韩国时,本要拿下韩国上党郡,但是上党郡守却投降了赵国,因此发动这一战.那么这一战给秦赵两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 长平一战以秦军获胜结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