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梦”

作者&投稿:凌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一、充分利用课文内容来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小学语文课本中编排了很多爱国主义的题材,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祖国的伟大。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就通过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祖国的山河壮丽、物产丰富;在学习《赵州桥》时,就从历史的角度讲,使学生了解到赵州桥是世界上最早的石拱桥,感知祖国历史的悠久、文化的灿烂,增强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其爱国主义热情。小学语文的很多课文真实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不可侮,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不屈气节,向我们呈现出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如《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和《军神》等。语文课文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爱国的仁人志士,他们的爱国精神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更重要的是激励青少年学生不断努力学习。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课文,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很多篇语文教材反映了祖国今天的光明美好,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冷酷,如《刘家峡水电站》、《人民大会堂》、《大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教材中反映伟大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构成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教师必须从整体出发,处理每一篇具体课文,体现教材之间相互融合,体现爱国主义情感。
  二、用教师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高大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呈现在读者面前。例如:在《珍贵的教科书》中,有敌机袭来时,张指导员奋不顾身地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那一捆教科书的情景,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篇课文的题目为什么由过去的《一捆教科书》改为《珍贵的教科书》,这样改很有道理。这用鲜血换来的教科书,难道不是最珍贵的吗?教师有了这样的感受,教学中就好像在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对小学生来说,教师对事物所持的态度,往往是他们爱憎的标尺。如果老师自己无动于衷,学生绝不会如此心潮澎湃。在陶冶学生的情感方面,要特别注意结合描写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历史以及建国后新成就的教材,把自己的爱国心融进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应该成为每个学生的重要精神支柱。一个人有了爱国之心,他就会为祖国的贫穷落后而发愤图强,为祖国的繁荣兴盛而骄傲,就有可能由此而树立起对党对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教师的情感对儿童起着极其重要的示范作用。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更应以自己对祖国强烈的爱的火种去点燃孩子心灵中热爱祖国之情。
  三、不断弘扬古代灿烂的精神文化
  教材中的经典名句,诗词佳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这些经典名句、诗词佳作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内容必定包含宣扬伟大民族圣贤之辈留下的不朽传世之作。《古诗两首》之《春晓》、《村居》以及古诗两首之《所见》、《小池》。其中《春晓》中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诗是我国唐朝时代著名的大诗人孟浩然所作,表达诗人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村居》中“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诗文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另如课文《称象》,讲述三国时期曹操的儿子曹冲年仅7岁便能运用“阿基米德定律”解决了称笨重的大象体重的问题,教育学生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四、以课外阅读推动爱国主义教育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引导学生去读,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语文课是开放的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具有教育性、开放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如春游,热爱家乡活动,各种节日活动和演讲,并把活动后的感想以日记的形式记下来。有教师说:“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绝大多数学生写日记时都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便起到使人求真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的德育功能。写作活动也是进行语文德育的重要阵地,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作精神和能力。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结晶,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传 统化有着无比丰富的知识资源让我们在教学中去发现、开采、渗透。如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渗透一些浅显易懂的传统文化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尚品格的形成、鉴赏能力的 提高都有帮助,更能够培养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本文简要介绍了传统文化的概 念及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并结合教材内容及课堂教学实际,论述了小学语文 教学中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传播并积淀传统文化,以书法 教育为契机渗透传统文化观念等优化策略渗透传统文化。 关键词: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渗透;古诗文;书法 一、传统文化的概念及现状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 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 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 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 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 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 小学生正处于对新生事物感到好奇的生理年代,作为教者,灌输一定相对比较浅显易懂的传 统文化基本知识,对吸引学生听课和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有莫大的帮助。据调查,当前我们上 小学语文课时,对传统文化基础知识方面很少涉及,或者基本没有涉及过。从当前情况看, 我国小学对传统文化教育虽然已经开始重视,但由于小学生知识积累不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 理解薄弱,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识字、写字中渗透传统文化 在低年级识字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最合适宜。根据科学家研究,人的记忆力在1—13 岁最 强,1-13 岁是开发儿童记忆力的最好时期。而新课标对识字教学的要求是多认少写。只有 提前认读,扩大识字量才能更好地谈阅读理解和写作。传统文化中的启蒙教育经典如:《三 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是提前认读的最好教材。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把 传统经典制作成视频动画,让学生反复诵读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不仅学习到了生字,还 能够对所讲述的内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模仿的榜样。“会写字,写好字”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教 师把字写好了,学生才有好的榜样可以模仿。在小学阶段,很多学生的字和他们的学科教师 的字很相似。因此,教师在板书的时候,必须用规范工整的正楷字书写,并注意行列的安排, 力求做到美观的大方。 小学写字教学不仅要讲笔顺、间架章法,还要适当的引入书法教学,可以在高年级增设书法 课。用毛笔写字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在教学生写字时积极倡导“写好字,走好路, 做好人”的教学理念,不论是上书法欣赏课还是临摹课、练习课可以教学生重复一句歌词“最 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最爱做的事是报答咱妈妈,走 遍天涯心不改,永远爱中华。”让它这一丰厚文化底蕴和情感感染学生,使他们对书法艺术 产生浓浓的兴趣与向往之情后,再让学生由一笔一画做起,由“欣赏”到“临摹”,从“字” 法到“章”法。学生从中收获的不只是正确的书写姿势,也不只是端端正正、潇潇洒洒的一 幅幅书法作品,更重要的是在引导学生欣赏、临摹书法作品时注意挖掘其中的“文化”因素。 例如:字的结构方面,很多字由于结构的要求,产生了需要变化的偏旁部首,有的字需要注 意各部分的“大小”和“避让”,形成巧妙的顾盼与呼应之美,这正如做人需要有宽大的胸 怀和尊重他人的品格一样。使学生认识到学写字、写好字是弘扬祖国文化传统,从而对祖国 的文化更加热爱。 三、古诗文中学习感受传统文化 古诗文是典型的传统文化,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可见传统的 古诗文对学生作文的帮助有多大,好多古诗无论从语言、情节、韵味方面都对学生的审美、 鉴赏有帮助,如一年级上学期的古诗《村》“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村,八九 十枝花”这首极富诗情画意的传统古诗文化对学生的想像能力,数字概念是一个多么大的帮 助,同时好的古诗朗朗上口,韵味十足,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可以借此提高学 生的朗读能力。古诗词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渗透传统文化。 1、创设情境,激发热情 传统文化是厚重的,时代的变迁使有些诗词句的内涵显得深奥,学生不易接受,针对此种情 况,教师可以将故事文以故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例如:南宋诗人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 大作》一诗中写道:“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 来。”诗人点名自己虽然年迈力衰独处孤村,但并不悲哀绝望,还想着替国家出征防守边关, 表达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教师可以将自己塑造成陆游,讲述 自己做这首诗时内心所想及蕴含的情感。古诗词的语言学生有时难于理解,所以,教师可以 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语文的过程中,除了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育的和谐发展。 俗话说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这句话就点明了德的重要性。在应试教育中教育者只关注学生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德育教育,导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落后,出现一些社会问题,因此必须重视德育。所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就是除了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观念外,还要善于把握教材中德育的内容,选好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讲究德育时分寸的适度,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这样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育人典型,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德育教育:
一、正确把握好教材,找准德育切入点。
语文学科不仅是集工具、知识、能力、文学欣赏于一体,更重要的也是一门思想教育学科。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拓宽,它不仅是人的交际、思维、生活的工具,还是人认知世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工具,同时又有着强烈的人文因素,对学生人格的熏陶、情感的陶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篇篇文章,或是对真、善、美的颂扬,或是对假、丑、恶的鞭笞,或是作者高洁品性、高尚人格魅力的写照,或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的热情洋溢的赞美无一不是作者某种思想感情的渲泻,其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内容。这是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教书育人的有利条件。我们语文老师就应该充分把握好语文学科的这优越性,积极探索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用好语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加强德育渗透。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既不能空泛,枯燥地说教,也不能人为地拨高,因为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并不等同于政治课程中的思想教育。要避免在教学实践中走极端:不能光讲授语文知识,也不能一味强调思想教育。要寓教于情,寓教于理,做到有的放矢。如在教学《画杨桃》时,结合一个学生将杨桃画成五角星惹来同学们的哄笑,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这些学生终于知道了坐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杨桃,其形状是不相同的这一深刻的道理,让学生明白在做事做人中要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教学《古井》时让学生学习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示儿》时,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诗句,从而理解诗人陆游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道德观、生死观、荣辱观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让他们的人格逐渐完善,成熟起来,明白要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深刻道理。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做好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工作。
二、正确处理好德育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
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最基本的语文素养,还要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这是语文学科的性质与地位决定的,是社会、国家赋与的我们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花时不宜过多,要点到为止,不能影响语文教学。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出除了要正确把握好教材,找准德育切入点;还要认真研究教材,处理好德育与语文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语文教学毕竟语文素养的提高才是主旋律、主产品。德育仅仅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也绝不能少的衍生品。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才不至于喧宾夺主、流于形式。也就是说,教师在具体操作中,不能把德育看作归纳文章的主题的程式,轻描淡写地带过,也不能像分析文章一样,深入细致。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关键,引导学生分析文章最能感动自己、震撼自己的语言文字,从中加深体会,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塑造学生。通过突出文章中的闪光点,使学生发现其光辉,且深切地感悟到其道理的正确或精神的可贵,让他们把这些精神的种子撒播到自己的心田。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这一课时,教师除了要教学作者是如何选择材料来体现、突出中朝两国人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共产国际主义情谊的,,还要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知识的同时受到这方面的教育。
(一)、在教学作者背景中渗透德育教育
每篇文章的时代、作者背景都是不同的,让学生课前预习寻找关于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因为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还能让学生从中深切感受到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作者的高尚品格,从而情不自禁的受到感染,有助于进行道德教育
(二)、在解读课文时渗透德育教育
教材编排者选的这些课文都是有原因的,从各个角度进行选材,达到各种育人的目的。而教师就是在分析这些课文的过程中,根据其内容和特点,掌握适当时机,灵活地进行德育教育,从而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1、从学习古诗中渗透德育
诗歌自古就是传统和弘扬中华文化最形象的载体,诗歌更是千百年来塑造炎黄子孙人格气质最独特而有效的方式。学生通过学习古诗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诗文化,古诗语言简练精辟,每一首诗都融入了作者的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进而达到爱国教育的目的。通过读诗来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积累古诗,来沐浴学生的心灵。
2、反复诵读,悟出情感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现。指的是通过反复朗读,就能明白文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语文教材中有些意境优美、情感浓郁的文章特别适合用多读的方法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只有把课文读通、读熟了才能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人物的思想感情。读的方式很多种在把课文读熟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课文内容,更加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3、通过分析词句领会内涵
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载体。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章中重点的字词语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而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不仅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有效途径,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渠道。教师要很好的利用综合性学习活动,进行德育教育,使德育进一步延伸。比如在语文实践性作业设置时可以让学生做一个农民种花生、起花生以及花生生长过程中除草、打药的调查报告,简单的一个作业,由学生向家长咨询,然后自己做这个调查报告,让学生了解种花生的整个过程,从而了解到父母的辛苦,达到了一个很好的德育效果。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充分挖掘语文学科中的德育素材,灵活运用,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和谐自然的情感氛围中,让他们自己去体会人性的光辉。在小学教育中应该重视德育,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在社会上才更加有竞争力,更能适应社会的进步。
三、认真研究学生,深化德育效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他们的参与、互动。德育也如此。品德素质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宣教代替学生的德育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体验德育魅力。只有珍视、尊重学生独特的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的德育工作才能被学生接受,才能达到教育培养的目的。因为, 如今的孩子,要么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地位优越,深得父辈的宠爱,缺乏对他人的关爱、给予与奉献的精神、意志薄弱,承受不起挫折等;要么知识面广、生活经验丰富、叛逆心强、容易与教师唱反调这些,都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到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我们不认真分析、研究学生,区别对待,不能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开展德育工作,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不成功的,就没有达到培养人的目的。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祖国语言文字学习的同时进行的心灵净化的过程,它不比思想品德课那么直接,它是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之中的,是在对文章开展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去发现和感知的。它与教师的发现、挖掘、利用、引导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学生的学习、感悟、体验与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与新课程标准、教材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有着密切的关系。要真正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搞好德育工作,只有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编排体系,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点,捉摸透学生,着眼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活动中去,将品德培养与语文知识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材中刻化的一个个鲜明的形象,讲述的一件件具体的事例,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在语文素养提高的同时,思想道德素质也得到提高。


语文教什么与怎么教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界定。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语文界争议比较多,笔者不争论,本文不谈它是不是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既然语文课程标准已经对其定位,笔者按自己的理解进行阐释,本文谈的是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与落实“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什么是“工具...

如何在农村小学语文课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因此,语文老师必须了解学情,根据孩子特点,结合课文内容,选择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灵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润物无声般地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滋养。 1.运用多媒体创设课文情境,在氛围中感知价值观取向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创设情境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进行新课时,根据课文情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的阅读方法主要可以采用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疑问,从而提高语文阅读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

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运用哪些信息化手段
浅谈信息化教学如何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当中随着社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和互联网的逐步普及,小学生的阅读视野不断扩大,阅读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阅读多媒体化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文字文本阅读,这使小学生的阅读心理发生变化,即使在信息化时代,文字文本的阅读及阅读教学依然具有不可替代性,它肩负着承传和弘扬民族文化、塑造学...

谈谈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何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所以,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对学习对象的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本提供的至多只是一幅彩色的...

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怎样渗透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学会积累语言。” 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具有人文性。语言和思维、语言和思想是统一的。具体到语文教学中,就要使语文教学和人文精神的培养统一起来。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理解语言和表达语言的能力而且可以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想品德和陶冶情操。从这个意义上理解,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不仅表现在再...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一、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

谈谈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何作用
这较之教师的抽象讲解、有限的板书更容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很快地、效果显著地进入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之中。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教学,以合作的方式自主学习,获得新知识,达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学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教学新教法 东莞市长安东安学校任一丹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促进人的整体发展。而当今的语文教学都侧重于理解,即琐碎的分析文章,而造成目的的错位,要求的越位,语言学习的不到位。所以,从实际出发,应把学习语文的力度移位到运用这个环节中,从运用中促进...

【小学语文教学中力求高效的新思考】2018新时代小学语文的新思考
从教以来,我一直担任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我有一些自己微不足道的见解,或许算不上独特,但它却是我的鲜明感受。下面,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 一、长文短教求高效 在教学中,尤其是高年级的语文课文较长,课时又少。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怎样求得课堂教学的短时高效呢?经过和教师们的研讨,我们明确...

禹会区18789367105: 浅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
宿瑾贝科: 儿童的心田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得到行为的收获.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阅读教材的内容都富有思想性,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金色的种子.我们语文教师犹如一个播种者,一个耕耘者,应该在儿童的心田里及早地撒...

禹会区18789367105: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几点 -
宿瑾贝科: (1)诵读古诗文:《诗经》《论语》、唐诗、宋词等,要求学生对所选内容反复朗读,以至熟读成诵,牢记在心.这个诵读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是博闻强记、增强记忆力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民族精神熏...

禹会区18789367105: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
宿瑾贝科: 语文里面的很多国学经典其实就带有爱国主义性质,上课的时候认真准备讲解给学生,注重和她们的课堂互动就好啦 让学生有深刻的印象即可.

禹会区18789367105: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
宿瑾贝科: 渗透式的.就是在相关课文教学时,穿插相关民族文化. 专题式的.有意识的根据教学需要,开展专题式的民族文化教育. 活动式的.根据重大节日或者主题教育的需要,特别开展民族文化教育. 蜻蜓点水式的.在语文教学的细节中,有意识的穿插相关民族文化.和第一条比较相近,但是,涉及的文化,可能就是只言片语式的.但是,从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理念来看,不怕少,只怕不顾及.

禹会区18789367105: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宿瑾贝科: 语文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阵地.然而,小学教育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年龄小,尚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往往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如果在课堂上对他们进行空洞的言行说教

禹会区18789367105: 如何在小学教育教学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宿瑾贝科: 如何在小学教育教学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杨丽萍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也是贯穿于教育发展的一条红线.小学教育教学中应把...

禹会区18789367105: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
宿瑾贝科: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国家,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传统文化,北京的故宫、山东的泰山等已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更有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语文是民族文化...

禹会区18789367105: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
宿瑾贝科: 一、 汉字激趣 汉字是中华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是世界上唯一的方块文字.领略汉字之美,可以说是国学基础.作为语文教师,特别是小学启蒙教师,更有责任和义务引领学生走近中国汉字,让他们体会汉字的神奇与美丽.一个汉字就是一部...

禹会区18789367105: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浅谈 -
宿瑾贝科: 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德育教育:一、正确把握好教材要寓教于情,寓教于理,做到有的放矢.如在教学《画杨桃》时,结合一个

禹会区18789367105: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宿瑾贝科: 1.运用多媒体创设课文情境,在氛围中感知价值观取向2、课本剧改编,入情入境地体验人物品质3.在课文的“留白处”,寻求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长点 四、走出课堂,挖掘课外资源1挖掘本土资源,实地考察中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洗礼2.开发时事课程资源,参与活动中接受核心价值观的熏陶 谢谢,请采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