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诗》古诗赏析

作者&投稿:寿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感怀诗(时沧州用兵)》作品介绍

  《感怀诗(时沧州用兵)》的作者是杜牧,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20卷第1首。这首五言古诗,因为所写的时间跨度很大,空间范围也广,尤其是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人和事更多,要恰到好处地把它们构筑在一首诗中,难度不小。作者在处理时,重点突出了安史乱后藩镇割据造成的灾难,不枝不蔓,显得措置有度,详略得当,而得心应手。

   《感怀诗(时沧州用兵)》原文

  感怀诗(时沧州用兵)

  作者:唐·杜牧

  高文会隋季,提剑徇天意。

  扶持万代人,步骤三皇地。

  圣云继之神,神仍用文治。

  德泽酌生灵,沉酣薰骨髓。

  旄头骑箕尾,风尘蓟门起。

  胡兵杀汉兵,尸满咸阳市。

  宣皇走豪杰,谈笑开中否。

  蟠联两河间,烬萌终不弭。

  号为精兵处,齐蔡燕赵魏。

  合环千里疆,争为一家事。

  逆子嫁虏孙,西邻聘东里。

  急热同手足,唱和如宫徵。

  法制自作为,礼文争僭拟。

  压阶螭斗角,画屋龙交尾。

  署纸日替名,分财赏称赐。

  刳隍(咸次)万寻,缭垣叠千雉。

  誓将付孱孙,血绝然方已。

  九庙仗神灵,四海为输委。

  如何七十年,汗赩含羞耻。

  韩彭不再生,英卫皆为鬼。

  凶门爪牙辈,穰穰如儿戏。

  累圣但日吁,阃外将谁寄。

  屯田数十万,堤防常慑惴。

  急征赴军须,厚赋资凶器。

  因隳画一法,且逐随时利。

  流品极蒙尨,网罗渐离弛。

  夷狄日开张,黎元愈憔悴。

  邈矣远太平,萧然尽烦费。

  至于贞元末,风流恣绮靡。

  艰极泰循来,元和圣天子。

  元和圣天子,英明汤武上。

  茅茨覆宫殿,封章绽帷帐。

  伍旅拔雄儿,梦卜庸真相。

  勃云走轰霆,河南一平荡。

  继于长庆初,燕赵终舁襁。

  携妻负子来,北阙争顿颡。

  故老抚儿孙,尔生今有望。

  茹鲠喉尚隘,负重力未壮。

  坐幄无奇兵,吞舟漏疏网。

  骨添蓟垣沙,血涨滹沱浪。

  只云徒有征,安能问无状。

  一日五诸侯,奔亡如鸟往。

  取之难梯天,失之易反掌。

  苍然太行路,翦翦还榛莽。

  关西贱男子,誓肉虏杯羹。

  请数系虏事,谁其为我听。

  荡荡乾坤大,曈曈日月明。

  叱起文武业,可以豁洪溟。

  安得封域内,长有扈苗征。

  七十里百里,彼亦何尝争。

  往往念所至,得醉愁苏醒。

  韬舌辱壮心,叫阍无助声。

  聊书感怀韵,焚之遗贾生。

   《感怀诗(时沧州用兵)》注释

  1、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四月,横海节度使李全略死,其子李同捷自为留后,文宗大和元年(827)五月,朝廷以李同捷为充海节度使,同捷拒不受命。八月,朝廷遂讨之。至大和三年四月,李同捷被斩,沧州平。据缪钺(杜牧年谱),此诗作于大和元年八月后。

  2、高文:高指唐高祖李渊;文即唐太宗李世民,其溢号为文皇帝。会:适逢。隋季:隋代末年。

  3、提剑:汉刘邦曾说:“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事见《史记·高祖本纪》。徇:顺从。

  4、步骤:步武,追随。《后汉书·曹褒传》注引《孝经钩命诀》有“三皇步,五帝骤,三王驰”语。三皇:指传说中的伏羲、神农、燧人。此句意谓唐高祖、太宗的功业可与三皇比美。

  5、沉酣:酒醉,谓德泽人民,使如醉醇酒般地薰入骨髓。

  6、旄头:昴七星又名旄头。古人认为旄头跳跃,则兵大起。箕、尾:二十八宿中星名。燕地为箕尾分野。此句指唐玄宗天宝末年安禄山起兵反叛于幽燕。

  7、蓟门:即蓟丘,在今北京德胜门外。

  8、胡兵:指安禄山叛军。

  9、咸阳:秦都,此指长安。

  10、宣皇:指唐肃宗,谥为“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走:奔走。此处为使动用法。

  11、否[pī]:《易》卦名,闭塞之意。开中否谓扭转危险的局面。

  12、蟠联:盘据联结。两河:河南、河北两道。

  13、烬萌:火的馀烬复萌。弭:止。

  14、齐蔡燕赵魏:春秋战国时五国名,此分别指淄青、彰义、卢龙、成德、魏博等五镇。

  15、宫徵(zhǐ):古代音乐五声中的两声。

  16、僭:越分。

  17、螭:传说中一种无角的龙。

  18、龙交尾:龙的尾巴互相缠结。螭头、交龙,为帝王宫殿、旗幡的文饰。

  19、署纸:在公文上署名。替:废弃。

  20、刳隍:挖掘城隍。

  21、(咸次):贪欲。寻:古代长度单位,一般以八尺为寻。

  22、雉:古代城墙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23、孱:弱小。

  24、血绝:子孙断绝。

  25、九庙:天子立九庙以祭祀祖先。

  26、赩:赤色。汗赩:指流汗脸红。

  27、韩彭:汉高祖时将领韩信、彭越。

  28、英卫:唐太宗时功臣英国公李勣,卫国公李靖。

  29、凶门:古代将军受命出征时,凿一凶门而出,以示必死之心。

  30、穰穰:众多。

  31、累圣:指唐玄宗后历代唐皇帝。

  32、阃外:门外。指统兵在外的将帅。

  33、慑:优虑,恐惧。

  34、凶器:古称兵为凶器。

  35、隳:毁坏。画一法:统一的制度。汉时,“萧何为法,讲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事见《汉书。曹参传》。

  36、流品:指官员的流品。蒙尨:杂乱。

  37、网罗:指法制。离弛:离散松懈。

  38、黎元:百姓。

  39、邈:远。

  40、萧然:骚扰不安。烦费:耗费。

  41、贞元:唐德宗年号。

  42、恣:放纵。绮靡:华丽奢侈。

  43、泰:《易}卦名,通顺的意思,与否相对。

  44、元和:唐宪宗年号。

  45、茅茨:用以盖屋顶的茅草芦苇等。相传尧住的是茅草覆盖的房子。

  46、封章:奏章的封套。绽:缝补。相传汉文帝宫殿集书囊以为帷帐。见《汉书·东方朔传》。

  47、伍旅:军队。

  48、庸:用。殷高宗梦得圣人,后寻得说,时说板筑于傅险,因以为姓,遂用为相。事见《史记·殷本纪》。周文王占卜,知将得辅佐,后得垂钓于渭水的姜尚,立为师。事见《史记·齐太公世家》:此指宪宗任用裴度等为相。

  49、轰霆:迅雷。

  50、河南:指淮西、淄青两节度,均在原河南道地。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十月,平定淮西吴元济;十四年二月,又诛杀淄青李师道。

  51、长庆:唐穆宗年号。

  52、燕赵:此指卢龙军与成德军所辖地。舁襁:舁,抬。襁,背负小儿的背带。此处指百姓背负着襁褓中的婴儿来归顺。《新唐书·穆宗纪》:元和十五年十月,成德军观察支使王承元以镇、赵、深、冀四州归于有司;长庆元年二月,刘总以卢龙军八州归于有司。

  53、顿颡:磕头。

  54、茹:吃。鲠:鱼骨。

  55、幄:帐幕。

  56、吞舟:指大鱼。《史记·酷吏列传》有“网漏于吞舟之鱼”语,此指反叛朝廷的藩镇。

  57、蓟垣:指卢龙军所在的蓟门一带。长庆元年(821)七月,卢龙军都知兵马使朱克融囚其节度使张弘靖反叛。见《新唐书·穆宗纪》。

  58、滹沱:即滹沱河。此句指长庆元年七月,成德军大将王庭凑杀节度使田弘正反叛。事见《新唐书·穆宗纪》。

  59、五诸侯:指唐魏博、横海、昭义、河东、义武五节度使。长庆元年(821)八月十四日,朝廷发上述五道兵讨王庭凑。事见《新唐书·穆宗纪》。

  60、剪剪:狭小貌。砂关西:潼关以西。杜牧为京兆万年人,时尚未入仕,故自称“关西贱男子”。

  61、豁:开。洪溟:大海。

  62、扈苗:古代有扈、有苗两个部族。夏禹曾征讨有苗,夏后启曾征伐有扈。

  63、传说商汤以七十里,周文王以百里之地而统一天下。见《孟子·公孙丑上》。

  64、韬:藏。韬舌:闭口不谈。

  65、阍:宫门。

  66、贾生:西汉贾谊。文帝时,上疏陈政事,以为天下事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见《汉书》本传。

   《感怀诗(时沧州用兵)》赏析

  此诗题下原注:“时沧州用兵。”公元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横海节度使(治沧州,今河北沧县)李全略死,其子李同捷反叛。公元827年(文宗大和元年)旧历八月开始讨伐李同捷,公元829年(大和三年)旧历四月始告平息。据缪钺先生考定,此诗作于战争刚刚开始的公元827年(大和元年),杜牧二十五岁。唐朝以“安史之乱”为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史乱后,唐朝中央势力减弱,强藩悍将遂拥兵自重,分庭抗争,战争连绵不断,搅得国无宁日,民不聊生。生当唐朝末世的杜牧,面对藩镇的祸害和国家的危乱,心中忧虑,他以一腔青年热血写下了这篇充满强烈感情色彩的佳作,鞭挞了藩镇的跋扈,揭露了朝廷的无能,绘出了唐王朝的一幅西山落日图,表达了自己空有雄心而报国无门的苦闷。这是他早年以政治为题材的一篇重要的抒情长诗,可与杜甫的《北征》、李商隐的《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媲美,向有“诗史”之称。

  全诗一百零六句,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从“高文会隋季”到“沉酣薰骨髓”)追忆了唐朝的建立和唐初的政治,表达了对盛世的无限缅怀。在短短八句中,诗人从武功和文治两个方面,对初唐盛世作了高度概括。武功方面,在隋末动荡之际,高祖李渊和太宗文皇帝李世民顺从“天意”,仗剑而起,一举平定天下,开创了唐代万世基业,他们真赶得上上古的“三皇”伏羲、神农和燧人。文治方面,太宗在高祖之后,以文治治理国家,“贞观之治”的德泽深入人心,好像美酒一样使人陶醉。这几句虽然十分概括,但却生动形象,一往情深。其中“提剑”二字极为有力,刻画出了高祖、太宗的雄武英姿。以三皇比高祖、太宗,在比喻中见出由衷的尊敬。作者先从开国着笔,从盛世遥遥写入。这一方面是在为全诗造成一个历史久远而又气势恢宏的开头,为下文的洋洋洒洒、恣意雄阔的铺叙伏笔蓄势;另一方面,也是通过对盛世的描写,为以下的衰世形成对比,预作衬托。起首雄健有力,独具匠心。

  第二段(从“旄头骑箕尾”到“剪剪还榛莽”)以极大篇幅,历述“安史之乱”以后七十余年间藩镇割据、朝廷衰弱、兵连祸结的历史。作者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叙述时大起大落,大开大合,历史的巨幅画面不断变幻,但又明接暗通,纹丝不乱;议论时激情充沛,血泪齐流,感情波澜显得奔腾激荡,但又深沉顿挫,低回无已。这充分显示了作者坚实的笔力和精妙的构思。这一大段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从“旄头骑箕尾”到“血绝然方已”,这一层紧接第一大段,来了一个有力的转折。盛世的武功文治,已成逝去,安史乱起,“胡兵杀汉兵,尸满咸阳市(此指京城长安)”,国运由此陵替。“宣皇”(即肃宗李亨)虽然平定了叛乱,一度中兴,但好景一度,接着就是无休无止的藩镇的祸乱,像灰烬熄而复燃,像草芽萌长不已。这些藩镇,他们盘据“两河”(指黄河南北),在军事上,自擅甲兵,“齐、燕、蔡、赵、魏”,各据一方;在外交上,互结姻亲,相为勾结,形成“合环千里”、“争为一家”之势,与朝廷对抗;在“法制”(此指制度、礼仪)上,刑赏自专,官爵自为,“僭拟”(臣僚擅用皇帝制度)天子礼仪,实际南面称孤。这一层开始六句叙“安史之乱”和肃宗中兴,气势抑后一扬,但只是淡淡一题,转而写藩镇的骄横,抑扬错落,详略得当。在写藩镇的二十句中,作者从各个方面历数他们的罪行,义正严辞,在满怀愤怒之中,包蕴着沉哀深痛。

  其次,从“九庙仗神灵”到“艰极泰循来,元和圣天子”,在上一层叙述之后稍稍宕开一笔,直抒感慨:上有祖宗(“九庙”,皇帝的宗庙)的神灵护佑,下有四方的财物供济,为什么七十年来含羞忍耻,真是辜负祖宗和百姓啊!这既是上一层历数藩镇罪行后感情的自然迸发,同时也是转到以下叙述朝廷情况的过渡。接着,作者即从唐朝将帅无能、皇帝束手无策、军事处于被动、政治制度被毁坏、百姓更为困苦等几个方面,写朝廷处于日薄西山、岌岌可危的处境,读来令人自生悲戚之感。这和上一层写藩镇的飞扬气势,恰成比照。两相比较,藩镇那样强势,朝廷如此软弱,国家的前途不能不令人分外忧虑。于是,作者再一次感慨:“邈矣远太平,萧然尽烦费”,意思是:那太平日子太遥远了,老百姓怕要长期遭受骚扰和苛烦的征敛啊!这两句与“如何七十年,汗赤色(音隙,大红色)含羞耻”暗中相接,加上“至于贞元末,风流(即风气)恣绮靡”二句,感叹的程度又有了加深,心情也更为沉郁。紧接着诗人的笔锋却突然一折:“艰极泰循来,元和圣天子。”意思是:到了唐宪宗元和年间,却否极泰来,国家居然有了新的转折。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这两句与第一层的“宣皇走豪杰,谈笑开中否”暗通关节,似乎在抑扬起伏中,完成了一个小的循环。

  再次,从“元和圣天子,英明汤武上”到“剪剪还榛莽”,这一层与上一层用顶针手法紧紧相连,极为自然,同时作者连呼“元和圣天子”的兴奋、踊跃之状,如在眼前,情绪高昂而热烈,这与叙述朝廷软弱时那种悲伤情绪,也形成强烈对照,不断翻卷起感情的波澜。作者热情地歌颂了这位一度压制藩镇叛乱的“圣天子”:他很节俭,用茅草盖屋,用群臣上奏章时的.封袋拼制帷帐(两句用典,暗以尧帝和汉文帝相比);他用人得当,从行伍中提拔将领,任用有才干的人为相。这样,终于平定了黄河以南的淮西节度使吴元济等人的叛乱,使局势一度好转。到了穆宗长庆年间,燕赵之地也终于归附,然而,这种兴奋不过是长夜中的电光的一闪,倏然即逝。藩镇割据,是唐朝末世的祸害,这暂时的部分平息,仍然挽救不了唐朝的危机局势。作者十分清醒地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接着又以十分忧伤的心情,叙述了穆宗以后藩镇的新的更大规模的叛乱。想不到平息叛乱难于上青天,而一旦失去却易如反掌,连太行山的道路也阻挡了,狭窄的路上长满了荆榛!在这些伤心惨目的描写中,随着国家局势的剧烈动荡,作者的激情也在大起大落,此时他从兴奋转入了低沉,诗歌以写景暂时收束,在一片苍凉冷落中,低回着无尽的怨愁。这里,“骨添蓟门沙”、“苍然太行路”,与此段开始的“风尘蓟门起”遥相呼照,使整段呈现回环往复之势,结构十分严谨。在夹叙夹议中,笔势汪洋恣肆,好似江河澎湃,奔流直下,充满着不可阻挡的雄伟气势。

  第三段(从“关西贱男子”到末尾),是面对满目疮痍,自述忧愤。第一、二段重在叙事,而这一段却重在抒怀,感情的起伏跌宕加快,忧恨也愈来愈深。作者首先表示要以削平藩镇为己任,匡济天下,恢复高祖、太宗开创的大唐盛世。但紧接着却一转,自己的平叛主张可没有人愿意接受。表现了呼告无门、知音不遇的苦衷。然而作者仍然忍不住陈述了自己的主张,表现了执着的追求,同时从激愤的语调中,也透露出作者对当前朝廷政治腐败、官僚苟且偷安的强烈不满。到最后六句,作者面对一败涂地的国家,忧、愤丛集的心情达到了顶点:“往往念所至,得醉愁苏醒。韬舌辱壮心,叫阍无助声。聊书感怀诗,焚之遗贾生。”作者在想有所为而无可作为的矛盾中,心情极度悲切和愤懑,一想到糜烂的国事,就只有举杯浇愁,用沉醉不醒来强压内心的不平。然而,如果闭口不谈国事,未免使壮心受到屈辱;如果去向皇上陈说,又苦于无人相助。只有把满腔愤恨写成这首诗,可没有人来看,也没有人理解。只好把它烧了,送给西汉时为国事而痛哭的贾谊吧。这六句“奔流却似九回肠”、层层转折,纡回盘曲,而又奔流而下,雄浑中含着苍桑,激昂中透着悲愤,豪荡中满怀伤感,把报国无路的痛苦表现得曲折而又深沉,为整首诗作了笔力万钧的结尾,同时也留下回味无尽的忧思,发人深省,这正是“感怀”的题意所在。

  这首五言古诗,因为所写的时间跨度很大,空间范围也广,尤其是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人和事更多,要恰到好处地把它们构筑在一首诗中,难度不小。作者在处理时,重点突出了安史乱后藩镇割据造成的灾难,不枝不蔓,显得措置有度,详略得当,而得心应手。同时,全诗以历史的进程为经,以感情的起伏为纬,经纬交织,熔叙事、抒情、写景和政论于一炉,水乳融合,把作者的激情包寓其中,显得气魄雄浑而又悲愤激切,读来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另外,古诗重散行,此诗也以散行为主,又插了不少对偶句,如“压阶螭斗角,画屋龙交尾”、“刳隍咸欠万寻,缭垣叠千雉”、“夷狄日开张,黎元愈憔悴”、“荡荡乾坤大,瞳瞳日月明”等,在自然流溢中,显得严谨整齐,也增加了语言的声情美。特别是从“茹鲠喉尚隘”到“失之易反掌”一节,除“一日五诸侯”二句外,全是对偶句,用来表现作者对局势稍好后藩镇更大规模的叛乱的难以言诉的忧愤心情,显得低回婉转,收到了一唱三叹的效果。

   《感怀诗(时沧州用兵)》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代表作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杜牧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其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系太和八年(834)32岁时所书。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 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感怀诗》古诗赏析
这六句“奔流却似九回肠”、层层转折,纡回盘曲,而又奔流而下,雄浑中含着苍桑,激昂中透着悲愤,豪荡中满怀伤感,把报国无路的痛苦表现得曲折而又深沉,为整首诗作了笔力万钧的结尾,同时也留下回味无尽的忧思,发人深省,这正是“感怀”的题意所在。 这首五言古诗,因为所写的时间跨度很大,空间范围也广,尤其是重大...

高中唐诗随便10首 解析
这是一首很好的咏物诗,借咏物寓抒情,满腔忠愤,溢于言表。 曲池荷 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注释】圆影:指月光。 【赏析】这首小诗是卢照邻晚期的作品,借咏荷以抒其情怀。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中说:“言外有抱才不遇,早年零落之感。”卢照邻志大位卑,一生坎坷多舛,...

如何鉴赏古诗词中的即事感怀诗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或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即事”诗题材广泛,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如怀亲、思乡、送友、酬赠、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皆可统称为“即事感怀诗”。往往是诗人兴之所至,妙手偶得...

杜牧的写作风格是什么?哪些诗句可以看出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杜牧的古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善于将叙事、议论、抒情三者融为一体,气格紧健,造句瘦劲,如《感怀诗》、《杜秋娘诗》、《张好好诗》、《李甘诗》、《郡斋独酌》、《雪中书怀》、《落中送冀处士东游》、《送沈处士赴苏州李中压招以诗赠行》、《池州...

杜牧的咏史怀古诗歌
《感怀诗一首》针对藩镇割据而发;《郡斋独酌》有感国家的内忧外患,抒发了自己报国的愿望;《河湟》诗对河西、陇右之地被吐蕃侵占久久不能恢复表示愤慨;《早雁》诗写因遭受回鹘侵扰而流亡的民生哀怨: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

诗经关于爱情的诗以及赏析
诗词赏析: 这是苏东坡的爱妾王朝云死后,有一天他梦见亡妾之后写的感怀诗。朴素真挚的深情,沉痛的生离死别,每读一次就更为其中的深情所感动。阴阳相隔,重逢只能期于梦中,苏东坡用了十年都舍弃不下的,是那种相濡以沫的亲情。他受不了的不是没有了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是失去了伴侣后孤单相吊的寂寞。“纵使相逢应...

急需15首古诗词,并且每篇都需要100字以上的点评,急!急!急!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一、二句,诗人置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中,心情难于平静。首句写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次句写自己的“老大”之态,暗寓乡情无限。三、四句虽写自己,却从儿童方面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诗的感情自然、...

古典诗词的鉴赏
===3 即事感怀诗===《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这首诗主要描述元稹与白居易的交谊情深。首句先写室内景物。夜深的时候,灯油已将燃尽,昏黄的火苗在作最后的挣扎。摇曳的灯影映在墙壁上,室内显得格外阴沉幽寂。此情此景是何等的凄惨悲凉!作者为...

杜牧的故事诗与诗故事是怎样的?
这是杜牧对这段历史的感怀之作。其三:落花犹似坠楼人。杜牧有感于美女绿珠在“金谷园”跳楼身亡之事,便作《金谷园》诗以纪念: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花落犹似坠楼人!绝妙的诗必有绝妙的修辞,“逐”字之用,“怨”字之设,是比拟修辞的妙笔;这历史的香尘和眼前的...

离别不舍的古诗词
诗歌鉴赏五步法:【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

太平区18083664339: 唐寅《感怀》诗,谁能给个解读? -
百楠爱芬: 首诗,语如白话,表现了作者愤世嫉俗, 桀骜不驯,狂傲孤世的生活态度.不炼丹,不坐禅,肚饿要吃饭,困倦时要睡 觉.一生中用笔作画写诗,行踪却总在花前柳边 写生.时光匆匆,镜子里看见容颜与春色一起老 去;油灯下夫妇与日月一...

太平区18083664339: 如何鉴赏古诗词中的即事感怀诗 -
百楠爱芬:[答案] 即事感怀诗,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诗缘情,任何题材的诗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感而创作的.只要心中有需要抒发的情,任何事物都可以触发诗人的创作欲望.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

太平区18083664339: 《江楼感怀》古诗原文及翻译 -
百楠爱芬: 作者:赵瑕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赏析 “思渺然”一词来自唐代赵瑕《江楼感怀》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江楼感怀》本意是描写乡愁,离愁.综合以上意思,全诗突出一个“愁”字.

太平区18083664339: 古诗<<感怀>>的内容(百家清笛音,话语向黄昏,怨恨何时论,空得月夜魂)是什么意思啊??? -
百楠爱芬: 说错了不要见怪,这不是古诗吧,倒像是新手的习作. 大概意思就是说黄昏时分,此时万籁俱寂,只有我悠远的笛声在人家上空飘荡.我的清越的笛声中饱含着满腹的怨恨和无处叙说的苦恼,只有悠悠的月色与我为伴.

太平区18083664339: 对陆游的《晚春感怀》的赏析 -
百楠爱芬: 宋·陆游《夜泊水村》【今译】一身用以报国,虽万死而不辞;双鬓已经斑白,再无法使它变成黑色.【赏析】诗句写出作者虽怀报国壮志而白发催人的悲愤.古今诗人感叹岁月不居、人生易老者颇多,但大都从个人遭际出发,境界不高.陆...

太平区18083664339: 于谦《立春日感怀》赏析 -
百楠爱芬: 寸丹心图报国 两行清泪为思亲------语出明代于谦《立春日感怀》诗. 我一颗赤心渴望着报效国家; 身在他乡,思念亲人又不禁使我双眼泪流成行. 二句诗写出了作者的感情波澜.丹心:赤诚的心. 背后的故事:明代于谦《立春日感怀》,意思...

太平区18083664339: 感怀的作品鉴赏 -
百楠爱芬: 诗的序言部分写李清照到丈夫赵明诚任知州的莱州探望.但却被赵明诚冷落一旁,而且夫妇俩平生爱好金石之物,在赵明诚的官邸中却一样也没看到.可以想像李清照心中的不满和失落.李清照无聊到随手翻案头上的《礼韵》,以翻到的字为韵...

太平区18083664339: 感怀(其十)方岳七言诗 -
百楠爱芬: 此诗是方岳仕途失意,退居乡里时所作.标题“感怀”,主要是诗人对过去仕途生活和如今田园生活的感怀.这首诗刻画了一个率性任情、超然物外、志在田园的诗人形象.首联“最为一策是无求”,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对前生仕途的总结,与人无求,与世无争,将自我超脱于尘世之外.颈联和尾联“草草园庐山北住”“莫因一片梧桐叶,瘦损能诗沈隐侯”借景抒情和用典,写出了诗人随意地在山北建一间草屋住下,不会因为一片梧桐叶落而感伤,身体如沈隐侯般消瘦依然能诗善文,享受田园生活.

太平区18083664339: 诗歌鉴赏题陆游的《醉中感怀》 -
百楠爱芬: 第1题:颈联写景,时间为秋天,地点为边界,描绘的是在一个秋天的夜晚,戍边的旌旗毫无生气地挂在旗杆上,显得特别的凄凉,惨淡,营造出了一种破败荒凉的画面,它在诗中起到了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上乘主人公的外在形象,下启...

太平区18083664339: 什么叫做感怀伤古诗 -
百楠爱芬: 《感怀诗》 【年代】晚唐 【作者】杜牧 【体裁】五言古诗作品原文 感怀诗 高文会隋季,提剑徇天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