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如何理解蘧太守夸赞蘧公孙“你真可谓汝父之肖子”?

作者&投稿:富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理解蘧太守夸赞孙子“你真可谓汝父之肖子”?~

理解蘧太守夸赞孙子“你真可谓汝父之肖子”要结合上文来。“你真可谓汝父之肖子”的意思是孙子在志趣等方面与其父一样的儿子。
两位娄公子从第八回开始出场,拜别蘧太守后,乘小船回去,看到两岸景观,道:“我们几年京华尘土中,那得见这样优雅景致?宋人词说得好:‘算计只有归来是。’果然!果然!”从这话中,便可知他俩不是庸俗之辈,不是一心只求功名利禄之人。八回结尾也有“公子好客,结多少硕彦名儒;相府开筵,常聚些布衣韦带”,更觉此二人不一般。
但岂不闻‘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之说”,这表明两公子已从同情知己转向敬佩杨执中高深的学问。从救人而不望报谢,有德于人而忘之的品德来看,实属难能可贵。第一次去拜访杨执中,简装便服,叫了一只小船,谁都不知道两公子此番是去访贤求士。也正因为简装轻行,两公子差点挨了打。刘守备的运租米船 ,假借娄家相府之名,在河道里横行霸道,一伙如狼似虎的仆人,狗仗人势,手拿鞭子,打那挤河路的船,竟然打到了两公子坐的小船上,船家请三公子出来给他们认一认,三公子说:“你主人虽不是我本家,却也同在乡里,借个官衔灯笼何妨。但你们在河道里行凶打人,却使不得。你们说是我家,岂不要坏了我家的声名?你们起来。就回去见了你们主人,也不必说在河里遇着我的这番话,只是下次也不必如此。”这是何等的襟怀,何等的气度!
虽然后来发现他们交友不慎,被朋友欺骗,但只能说明他俩从小生活在相府中,社会经验不足、比较单纯。两公子出身名门望族,家财万贯,然而,却看不出半点尊贵与炫耀的迹象,他们平易近人、行侠仗义、为人和善、心胸宽广,无半点恃强凌弱、居高自傲,具翩翩学子风度,着实令人喜爱。

蘧公孙是《儒林外史》中间的一个典型人物,他是一位不热爱科举八股的真名士,因此太守会有这个说法

“你真可谓汝父之肖子”的意思是孙子在志趣等方面与其父一样的儿子,指的就是可以传承父业的靠谱的儿子。

不能继承祖先事业的,没有出息的子孙,又被称为“不肖子孙”。“不肖子孙”与“不孝子孙”是有一定区别的,“不孝”重在不孝顺,“不肖”重在不像。当然,如果父辈本就不靠谱,还是“不肖”的好,否则,也会遭人诟病的。

比如范文澜等人编著的《中国通史》中,说到唐肃宗李亨与唐代宗李豫父子时,就有“他(唐代宗)是唐肃宗的肖子,就是说,同样是个昏君。” 这样的“肖子”还是越少越好。

扩展资料:

《儒林外史》中,“蘧公孙”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他本名蘧来旬,字駪夫,浙江嘉兴人,因为祖父蘧祐做过南昌知府,所以被称为“蘧公孙”。小说中,他首次出场是在第八回《王观察穷途逢世好娄公子故里遇贫交》。

我们知道,《儒林外史》中很多人物形象都有原型,而一直以来人们对蘧公孙的人物原型似乎都没有探讨过。实际上,蘧公孙的人物原型就是吴敬梓的好友李本宣。



古代的人其实骂人最狠的一句话就是说不孝之子不孝之子,就是说特别不像他父亲的儿子,这个人他在夸奖公孙的时候说你可真的是特别像你父亲的儿子。

那个人比较成才。

如果理解成他在手快,你可以问问小周子。


如何理解蘧太守夸赞孙子“你真可谓汝父之肖子”?
理解蘧太守夸赞孙子“你真可谓汝父之肖子”要结合上文来。“你真可谓汝父之肖子”的意思是孙子在志趣等方面与其父一样的儿子。两位娄公子从第八回开始出场,拜别蘧太守后,乘小船回去,看到两岸景观,道:“我们几年京华尘土中,那得见这样优雅景致?宋人词说得好:‘算计只有归来是。’果然!果然!...

儒林外史中如何理解太守夸赞公孙你真可谓汝父之肖子?
蘧公孙是《儒林外史》中间的一个典型人物,他是一位不热爱科举八股的真名士,因此太守会有这个说法

10如何理解蘧太守夸赞蘧公孙“你真可谓汝父之肖子”?
“你真可谓汝父之肖子”的意思是孙子在志趣等方面与其父一样的儿子,指的就是可以传承父业的靠谱的儿子。不能继承祖先事业的,没有出息的子孙,又被称为“不肖子孙”。“不肖子孙”与“不孝子孙”是有一定区别的,“不孝”重在不孝顺,“不肖”重在不像。当然,如果父辈本就不靠谱,还是“不肖...

如何看待蘧太守激流勇退
对权力、地位和官场生态的清醒认识。1、蘧太守不慕荣华富贵,注重吟咏性情,虽身居显位,但久居官场却更看清了官场的本来面目,最终选择急流勇退。这种对权力、地位和官场生态的清醒认识。

作者通过哪些事情对蘧太守是赞扬的
求贤问业。求贤问业事件体现了蘧太守的优良品质,通过该事件对蘧太守进行赞扬。赞扬,动词,表示对一个人进行称赞;表扬;称扬。

时人对待蘧公孙是怎样的态度
你真可谓汝父之肖子,是一种夸赞。蘧公孙前期的性格特点是不谙世事视钱财如粪土,后期的性格特点是沽名钓誉。 蘧公孙生于太守之家,其父虽未取得功名,却是一位高洁之士,而作为南昌太守的祖父,官虽然当得不怎么样,却是难得的清官,蘧太守一心想的是长林丰草。蘧公孙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自然沾染了...

如何看待蘧太守激流勇退的行为
明哲保身,避免灾祸。蘧太守是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名来旬,字夫,是儒林县的地方官员,蘧太守激流勇退的行为是一种明哲保身、避免灾祸的做法。

《儒林外史》蘧太守为什么容许自己的孙子不进学?
但是蘧公孙很小的时候作诗就很出名了,所以应该还是饱读诗书的,只不过对应科考的八股文写的不好,鲁小姐叫他学文章考功名他也不学,把鲁小姐和老丈人气得够呛,直到后来遇到了马二,他的价值观才有了变化,再后来马二倾囊相救,对比他表叔娄氏兄弟结交的朋友,才让他放弃了做名士的念头。

蘧公孙人物形象分析结合故事是什么?
可惜蘧公子享年不永,回到嘉兴次年,三十八岁上便病故了,让蘧太守痛心得“胸怀冰冷”。几年后蘧公孙路遇因降叛穷途流落的王惠,将收账回来的二百两银子悉数赠与,蘧太守知道后不胜欢喜,并且不夸他是自己的好孙子,夸他“真可谓汝父之肖子”,蘧太守对这个儿子的钟爱、嘉许。蘧公孙人物原型李本宣 《...

儒林外史中的蘧公孙是一个怎样的人?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蘧太守算得上是个清官——大多数年代都比较稀有的物种。蘧太守在南昌为官数年,布衣蔬食,依旧是“儒生行径”,且不恋江湖,却常念故园“几亩薄产,可供饘粥;先人敝庐,可蔽风雨”,所以风尘劳攘时候,每怀长林丰草之思,任期未满便告病回乡。蘧公子景玉是有名的贤公子...

渝中区17041037037: 如何评价《儒林外史》中的娄氏二公子? -
崔思了哥: 娄氏二公子,他们心向功名,却不汲汲于此,行事大方端正,有德行操守,算是中流砥柱之才.

渝中区17041037037: 简述《陌上桑》中“罗敷夸夫”一段的作用 -
崔思了哥: 试题答案:12.罗敷集中夸赞自己丈夫的尊贵和美好,这显然是有明显的针对性.因为调戏她的是一位怀有特殊优越感的太守,罗敷说自己丈夫尊贵,则使其优越感变得可笑;又因为太守看中她的是美色,罗敷说自己丈夫美好,实际上是说太守的相貌并不能与自己相配.罗敷这段话句句夸夫,而客观上又句句奚落太守.由此可推论,这部分内容不是实指.(答案不一;合理即可)

渝中区17041037037: 《陌上桑》中罗敷的语言鉴赏 -
崔思了哥: 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貌美品端、机智活泼、亲切可爱的女性形象.一般来说,人们认识一个人,总是先识其外貌,然后再洞达其心灵.《陌上桑》塑造罗敷的形象也依循人们识辨人物的一般顺序,在写法上表现为由容貌而及品性.罗敷刚出现...

渝中区17041037037: 桃花源记习题.谈谈本文层层设疑的写法.(品味本文曲径通幽的意境) -
崔思了哥: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过不少以游仙为题材的作品,如曹植的《洛神赋》、郭璞的《游仙诗》等,多是假托游仙抒发作者的不平感和对现实的不满.《桃花源记》不是写作者本人“游仙”,但渔人的桃花源之行颇与“游仙”相类(唐王维《桃源行...

渝中区17041037037: 文言文阅读(共8分)阅读《醉翁亭记》,完成第12 - 14题.醉翁亭记欧阳修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 -
崔思了哥: 小题1:(1)情趣 (2)昏暗 (3)摆放,陈列 (4)遮盖 (共2分,共4小题,每小题0.5分) 小题1:(1)那草木繁茂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2)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共2分,共2小题,每小题1分) 小题1:答案示例一:赏山水之乐;感...

渝中区17041037037: 为什么说“说曹操曹操就到”?
崔思了哥: 说曹操,曹操到的典故 汉献帝在李催与郭汜火拼时曾一度脱离险境,然而李郭二人合... 且说曹操在讨伐董单之后,曾任东郡太守. 当时山东黄巾又起,他与济北相鲍信共同...

渝中区17041037037: 儒林外史遽太守在任时,衙门里常有三种声息,分别是什么?
崔思了哥: 蘧太守在任时,衙门里常有三种声息,分别是:吟诗声,下碁声,唱曲声

渝中区17041037037: 《桃花源记》中的重点句子翻译以及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崔思了哥: 1.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渝中区17041037037: 《醉翁亭记》中连用21个“也”字,它们分别有什么意思和作用? -
崔思了哥: 1、环滁皆山也(助词,表判断)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助词,表判断) 3、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助词,表判断) 4、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助词,表判断) 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助词,表...

渝中区17041037037: 〈东坡肉〉阅读答案 -
崔思了哥: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两度杭州为官,第一次是当通判(公元1069年),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西湖诗.公元1088年时,西湖久无整治日见颓败,官府花了大钱整治西湖却未见成效.时任太守竟欲废湖造田.危急时刻苏东坡再度到杭州任太守.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