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问题

作者&投稿:德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问题~

简论中国古代“礼”“法”关系


一、 中国古代的“礼”与“法”
观点1:“礼”与“法”的现代诠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中国古代的“礼”与“法”的现代诠释是我们讨论中国古代“礼”“法”关系的基础.所谓中国古代的“礼”与“法”的现代诠释其实质就是用现代的西方的“法”的 “理论体系”或者说“话语体系”去界定中国古代“礼”与“法”的性质.在我们现代人的“法”的观点中,中国古代的“礼”与“法”到底是什么?
然而,由于在中西文化的语言体系中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语意表达,因而这项工作本身是十分困难的,甚至明显的十分不“科学”.这种困难在中西法律文化交流的开始就存在,例如严复就明确地提出过:“西方‘法’字,于中文有理、礼、法、制四者之异译”.
观点2:“礼”是一种行为规范的体系,它融宗教规范、道德规范、伦理规范、行政规范、法律规范于一体.
中国古代的“礼”的范畴远大于今天的“法”,它的内容包罗万象,广泛地调整着人们的行为与社会生活.“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因而,我们今天说礼是自然法、神权法、习惯法、民法、宪法等等都有一定道理.但“礼”就是“礼”.
观点3:在中国的古代,礼是今天的“法”体系的核心内容,但今天的“法”体系又不仅仅包括礼,而且律、令、格、式、例、敕以及民间的家族村落法也属于今天的“法”的体系.
观点4:中国古代的“法”是与“礼”并存,且主要是在“礼乐崩坏”之后建立的另一种行为规范体系.其核心内容是“刑”与“政”,即“刑律”与“政令”. 譬如,古文中的“法”字,本身就取“灋”型,对此,《说文》解释到:,“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古代的“法”与今天的“法”的定义有更多的相似性,但古代的“法”更多是今天的“法制”,而“法理”部分则要到“礼”“义”中去寻找.

二、 先秦时期的“礼”“法”之争
观点1:(礼法之争的历史背景)“法”“刑”作为一种独立于“礼”的行为规范很早就存在,刑起于兵,《尚书》中的“誓”“诰”“五刑”都是“法”的原型.但法的真正兴起,作为一个系统是在“礼乐崩坏”之后,传统的“礼”已经无法调整社会生活,尤其是社会政治生活,思想家们走向了两条完全不同的救世之路:法家抛弃“ 过时”的礼乐秩序,企求“重建”“刑”“政”的秩序体系,而儒家试图对“礼”进行革新,在礼的范围内“复古”社会秩序.
观点2:(礼法之争的政治焦点)“礼”的重要特点是“别”“分”,维护“宗法”体系中传统血缘政治贵族的等级特权.“法”“律”的重要特征是普遍适应性,《说文》解释道:“律,均布也”.即“壹刑”,刑无等级.“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忠臣孝子有过.必以其数断.守法守职之吏有不行王法者,罪死不赦,刑及三族.周官之人,知而讦之上者,自免于罪,无贵贱,尸袭其官长之官爵田禄.”其 “变法”的重要政治取向是剥夺贵族的特权,建立君主集权的“郡县制”.
观点3:(礼法之争的价值焦点)“礼”之规范体系以“德”为基础,以“教化”“修身”为手段,以“和谐”“中庸”“平衡”为目的,以“仁爱”为规范的价值追求.而“法”之规范体系以“政”为基础,以“刑杀”为手段,以“耕战”“富国强兵”为目的,以“功利”为价值取向.

三、中国古代的“礼”“法”合流
观点1:“礼法”合流的目的是为“法”提供一个“仁爱”的“善、良”标准,以“礼”之“德”为“法”的基础,为法条的合理性提供“礼”的依据.
观点2:“礼法”的影响是相互的,其结果不仅改造了“法”,而且改造了“礼”.“礼”的特权不仅仅赋予皇室贵族,而且赋予官僚贵族,又同时受到君主集权的极大限制.
观点3:“礼”的“差等”性与“法”的“普适”性的矛盾与冲突一直存在,贵族特权在法律中的体现在魏晋时走向高峰,不仅是“八议”“请”“减” 等刑罚制度的确立,而且“九品中正制”将“家世”作为首要的任官标准.而到唐朝礼法结合几近完美,但“科举制”的推行证明了政治家对“礼”的特权开始进行反思,但最终没有严格执行,唐朝因而也没有罢脱“藩镇割据”进而灭亡的悲惨命运.而宋朝的“王安石变法”、明朝的“重典治吏”都可以发现“礼法”之间的这种矛盾的踪影.

四、现实意义与思考
今天我们又面临着一个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传统的“礼法”再一次“崩坏”,“法”再一次脱离传统的“礼”的轨迹在“变法”的旗帜下开始独立运动和发展.但这一次不再仅仅以“功利”和“富国强兵”为目的,而包含有更多的诸如“自由”“平等”“民主”等西方法律价值内涵.然而,西方的价值观我们能够真正“移植” 并“接轨”吗?传统的“仁爱”体系就真的会一去不复返吗?

第一场胜仗是平型关大捷
最高军事指挥是国民党
平型关大捷与平型关战役
创造了抗战初期中国军队以少胜多的模范战例。八路军平型关首战大捷,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仗,也是在抗日战场上中国军队第一次主动向日军发动攻击并取得全胜的战斗。
斋郎村战役
1935年4月21日,红军挺进师进驻斋郎村,在斋郎村与敌军展开了一次“以少胜多”的红军著名战役,斋郎村的主战场——大放牛场,现位于庆元县。
岱崮保卫战
1943年,八路军鲁中军区11团8连93名指战员,为捍卫民族尊严,在这里与20倍于己的日伪军血战18天,创造了八路军战史上以少胜多的又一模范战例。1943年11月9日,日寇纠集了1万余兵力开始对鲁中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岱崮山区处于敌人进犯沂蒙腹地的咽喉地位,为粉碎日军的扫荡企图,鲁中军区决定留下少量部队在内线坚持斗争,牵制日军主力,掩护我主力部队转至外线作战。鲁中军区11团8连93名指战员奉命驻守南北岱崮。
平汉战役:我军以少胜多
百团大战等等!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请采纳或点赞支持,给我更多助人的动力!
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手机提问者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唐玄宗(李隆基), 生于垂拱元年(685年), 卒于宝应元年(762年), 死后被谥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故自唐朝后期起, 人多称其为“孝明皇帝”、“明皇”、“唐明皇”等. 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孙, 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嫡孙, 唐睿宗李旦的三儿子.

李隆基幼时聪明伶俐, 很得祖母武则天的喜爱, 一岁半即被封为楚王. 5岁时, 武则天废唐睿宗, 自立为皇帝, 改国号大周. 9岁时, 母亲窦氏即被武则天秘密处死. 神龙元年(705年), 张柬之、桓彦范等大臣乘武则天身患重病之时, 发动政变, 迫使武则天将皇位传于唐中宗.

唐中宗即位之后, 立韦后为皇后. 韦后野心勃勃, 她总想和武则天一样, 尝尝做皇帝的滋味. 而中宗为愚暗之主, 政权渐渐掌握在韦后之手. 可韦后并没有多少才能, 她和女儿安乐公主以及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等人相互勾结、狼狈为奸, 朝政腐败不堪.

中宗景龙二年(708年), 李隆基出任潞州(今山西长治)别驾, 积极网罗人才, 为以后发动政变做准备. 不久, 罢潞州别驾, 返回京城, 他更是厚结禁军首领, 暗地里结交各种有识之士, 培养亲信党羽, 等待发动政变的时机.

景龙四年(710年), 韦后毒死中宗后, 立时年16岁的李重茂为帝, 自己则临朝称制, 掌握实权. 李隆基乘此机会, 发动政变, 处死韦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 迫使李重茂退位, 拥立父亲李旦复位, 李隆基因功封为皇太子.

唐睿宗李旦得以复位, 妹妹太平公主也出了不少力. 由于她善弄权术, 议政处事能力甚至超过睿宗, 故而逐渐掌握朝政, 当时的7位宰相, 有4位是其心腹同党. 为了更好地巩固自己的权势, 太平公主阴谋废除太子李隆基, 另立一位软弱无能、老实听话的人为太子. 她在李隆基身边安插了不少耳目, 要他们暗中监视李隆基的行动, 随时向她汇报. 李隆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太平公主都了如指掌. 她还在睿宗李旦面前搬弄是非, 挑拨他们父子关系, 没有主见的睿宗不由得有些怀疑太子. 这时又有人上言, 说五日内有急兵入宫, 睿宗召集大臣商议此事时, 张说指出:“这一定是有人要离间陛下与太子的关系, 如果陛下令太子监国, 则君臣分定, 谣言自然不攻自破. ”睿宗觉得此言有理, 遂于景云二年(711年)2月2日, 命太子监国, 由太子李隆基代行皇帝的某些职权.

延和元年(712年), 天空出现彗星, 太平公主指使亲信向睿宗说:“从天象的变化看, 皇太子要当天子了. ”这本来是挑拨睿宗与太子的关系, 可事与愿违, 弄假成真. 睿宗立即决定让位传德, 把皇位传给了李隆基.

李隆基即位之后, 太平公主的势力有增无减, 他们甚至准备发兵攻打皇宫, 处死玄宗. 面对如此危急的情况, 玄宗立即决定抢先动手, 先发制人. 先天二年(713年)7月3日, 玄宗指挥将士先后处死太平公主的党羽, 赐公主自杀, 这样就完全除去了心腹之患. 事后, 睿宗也完全交出权力, 29岁的唐玄宗开始亲政. 12月1日, 大赦天下, 改元“开元”.

为了巩固皇权, 不再发生祸变, 唐玄宗采纳姚崇的建议, 将政变功臣贬为州郡任刺史, 诸王也令出刺外州;同时整顿禁军, 处死其首领王毛仲, 组建北门四军, 并设立由宦官高力士亲自指挥的飞龙禁军, 保证了皇帝的安全. 开元年间, 唐玄宗励精图治, 政治清明, 经济繁荣, 社会稳定, 百姓安居乐业, 取得了唐朝继贞观之治之后的又一大治时期——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的取得, 与唐玄宗在以下几方面的努力密不可分.

裁汰冗官, 整顿吏治. 针对当时官僚众多、国库开支庞大的现实, 唐玄宗裁减冗官, 十去其九;对于闲散衙门, 也进行精减, 从而提高了办事效率. 在此基础上, 唐玄宗比较重视选拔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 他所任用的几位宰相, 如姚崇、宋�、韩休、张九龄等人, 皆为当时杰出的人才. 对于地方官吏的选拔, 唐玄宗也非常重视, 开元四年(716年), 他对吏部选用的县令亲自加以复试, 黜退40多名不合格者, 并追究吏部选人不当的责任, 这就促进了吏治建设.

唐玄宗勇于纳谏, 知错即改. 玄宗曾派人到江南一带捕捉水鸟, 有人上谏, 认为这样做妨碍农作, “道路观者, 岂不以陛下贱人贵鸟也”�唐玄宗看到如此尖锐的言辞, 不仅不怪罪, 反而予以奖励, 并立即停止捕捉水鸟. 韩休的直言敢谏更是独树一帜, 以至于唐玄宗每次稍有过失, 就担心被韩休知道后提意见. 有一次玄宗对镜闷闷不乐, 有人挑拨道:“韩休时常提意见, 陛下您因而心情不好, 人也消瘦了许多, 何不将韩休贬逐呢?”唐玄宗叹道:“吾貌虽瘦, 天下必肥. 吾用韩休, 为社稷耳, 非为身也. ”开元年间, 唐玄宗还采纳宰相宋王景的建议, 恢复贞观年间曾实行过的谏官议政制度, 鼓励他们直言进谏, 无所回避. 这样不仅使下情得以上达, 而且防止和纠正了唐玄宗的不少过错.

唐玄宗抑制奢靡, 提倡节俭. 开元二年(714年), 为了向大臣们表示决心, 唐玄宗下令将内宫贮藏的一些珠玉锦绣等堆在殿庭前焚毁, 规定后妃以下不得服珠玉锦绣, 全国上下不得采取珠玉、刻镂器玩、织造锦绣珠绳, 违者决杖一百. 他还将皇宫里用不着的宫女遣送回家, 禁止贵族骄奢纵欲, 反对厚葬, 在他的倡导之下, 奢靡之风基本得到抑制, 淳朴之风逐渐形成.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为了增加劳动力, 开元二年(714年), 唐玄宗下令淘汰天下僧尼, 强制还俗1万多人. 唐玄宗还重视兴修水利, 完善关中平原的灌溉系统, 拆毁影响水道的水硝, 老百姓大获其利. 开元三年、四年, 山东、河南等地连年发生蝗灾, 玄宗听从姚崇的建议, 督促州县全力捕杀蝗虫, 因而减轻了虫害. 他还在河东道、关内道、河南道等地大兴屯田, 垦田面积达500万亩, 解决了军队粮食供应的问题. 由于当时均田制逐渐被破坏, 土地兼并和逃亡现象严重, 开元九年(721年), 唐玄宗派宇文融为劝农使到各地检括逃户和籍外田, 经过几年的努力, 共括出客户80余万, 田亦称是, 这样便大大地增加了国家所控制的编户数目, 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 同时也增加了国家财税的收入.

开元盛世, 社会物质文化高度繁荣, 杜甫《忆昔》诗里赞颂道:“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百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 远行不劳吉日出……”可是, 好景不长, 从开元后期开始, 唐玄宗由明转昏, 渐渐不能采纳大臣的谏诤, 生活上奢靡日增, 再也不提什么节俭了. 天宝四年(745年), 唐玄宗纳杨玉环为贵妃之后, 更是专以声色自娱. 为了满足杨贵妃的奢欲, 当时供贵妃院役使的织绣工达700人, 雕刻熔造工又数百人. 不仅对贵妃如此, 唐玄宗还对贵妃的姐妹兄弟及其他贵宠之家赏赐无度, 这样便耗费了国家大量财物.

唐玄宗后期用人不当, 将国政相继交给李林甫、杨国忠等人. 李林甫口蜜腹剑、妒贤嫉能, 凡是有才能的官员, 他都要设法除去, 以防将来超过自己. 李林甫死后, 杨国忠任宰相. 杨国忠是杨贵妃的本家哥哥, 做起坏事来比李林甫的胆子更大. 在昏君和奸相的长期统治下, 国家政治黑暗、经济萧条, 唐王朝面临着深刻的危机.

天宝十四年(755年), 身兼平卢(治营州, 今辽宁锦州市西北)、范阳(治幽州, 今北京)、河东(治太原府, 今山西太原)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 在经过多年的准备后, 率军于范阳发动叛乱. 他们以奉密旨讨伐奸相杨国忠为名, 挥师南下, 很快攻下潼关, 占领唐朝首都长安. 唐玄宗仓皇出逃, 到马嵬驿(今陕西平西), 随行将士哗变, 杀杨国忠, 迫使玄宗缢死杨贵妃. 唐玄宗最后逃到成都避难, 太子李亨逃到朔方(治灵州, 今宁夏灵武西南)即帝位, 是为肃宗. 唐玄宗退居太上皇.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 唐军相继收复长安与洛阳之后, 唐玄宗从成都回到长安. 上元元年(760年), 在唐肃宗的支持下, 李辅国率兵幽禁太上皇唐玄宗于西内甘露殿. 宝兴元年(762年)四月初五, 唐玄宗在愧疚与愧恨中去世, 享年78岁.

唐玄宗 李隆基 (712-756)
唐代的中兴君主,睿宗的第三子。因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明皇。英武有才略,开元时期文治武功鼎盛,世称为「开元之治」。天宝后,宠爱杨杨玉环,封为贵妃,杨玉环父兄均骤贵,势倾天下。及安禄山反,玄宗出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谓杨国忠通于胡人,而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乃令杀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玄宗避难奔蜀,后肃宗即位于灵武,尊为太上皇。在位四十三年。玄宗喜爱歌舞音乐,曾于梨园教歌舞,所以后世尊其为伶人之祖师爷。死后庙号玄宗。

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

开元(公元713—74年)为唐玄宗统治前期的
年号,这段时期唐王朝国势强盛,在各方面达到
了空前的盛世景况,史称“开元盛世”。
为了增强国力,加大财政收入,唐玄宗先从
经济方面人手改革。首先,打击豪门士族,争夺
土地劳力;第二,改革食实封制度,以增加政府
财政收人,减轻人民负担;第三,玄宗打击佛教
势力,淘汰僧尼;第四,发展农业。
在外交方面,玄宗实行和解的民族政策,改
善了民族关系,使国家得到进一步统一。同时,
开元年间和睦的民族关系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
展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由于唐玄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治经济措
施,加上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唐王朝在各方面
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繁荣
促进了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在“开元盛世”期间,
唐代人口增长到五千二百九十余万人。唐代的商
业亦十分发达,国内交通四通八达,城市更为繁
华,对外贸易不断增长,波斯、大食商人纷至沓
来,长安、洛阳、广州等大都市商贾云集,各种
肤色、不同语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装来来往
往,十分热闹。中国封建社会达到了全盛的阶段

唐玄宗
[开元盛世]

开元(公元713—74年)为唐玄宗统治前期的
年号,这段时期唐王朝国势强盛,在各方面达到
了空前的盛世景况,史称“开元盛世”。
为了增强国力,加大财政收入,唐玄宗先从
经济方面人手改革。首先,打击豪门士族,争夺
土地劳力;第二,改革食实封制度,以增加政府
财政收人,减轻人民负担;第三,玄宗打击佛教
势力,淘汰僧尼;第四,发展农业。
在外交方面,玄宗实行和解的民族政策,改
善了民族关系,使国家得到进一步统一。同时,
开元年间和睦的民族关系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
展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由于唐玄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治经济措
施,加上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唐王朝在各方面
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繁荣
促进了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在“开元盛世”期间,
唐代人口增长到五千二百九十余万人。唐代的商
业亦十分发达,国内交通四通八达,城市更为繁
华,对外贸易不断增长,波斯、大食商人纷至沓
来,长安、洛阳、广州等大都市商贾云集,各种
肤色、不同语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装来来往
往,十分热闹。中国封建社会达到了全盛的阶段。

开元(公元713—74年)为唐玄宗统治前期的
年号,这段时期唐王朝国势强盛,在各方面达到
了空前的盛世景况,史称“开元盛世”。
为了增强国力,加大财政收入,唐玄宗先从
经济方面人手改革。首先,打击豪门士族,争夺
土地劳力;第二,改革食实封制度,以增加政府
财政收人,减轻人民负担;第三,玄宗打击佛教
势力,淘汰僧尼;第四,发展农业。
在外交方面,玄宗实行和解的民族政策,改
善了民族关系,使国家得到进一步统一。同时,
开元年间和睦的民族关系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
展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由于唐玄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治经济措
施,加上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唐王朝在各方面
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繁荣
促进了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在“开元盛世”期间,
唐代人口增长到五千二百九十余万人。唐代的商
业亦十分发达,国内交通四通八达,城市更为繁
华,对外贸易不断增长,波斯、大食商人纷至沓
来,长安、洛阳、广州等大都市商贾云集,各种
肤色、不同语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装来来往
往,十分热闹。中国封建社会达到了全盛的阶段。

唐玄宗:李隆基(唐明皇)


历史问题
南宋时浙东学派中以吕祖谦为首的金华学派提倡经世致用,主张治经史以致用,反对当时的理学家奢谈心性命理的空疏之学。但金华学派对朱陆理学的争执却采取了调和折衷的态度。而薛季宣、陈傅良、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和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把经世致用之学与功利之学结合起来,对理学的空谈,作了猛烈...

如何运用史料研究历史问题?
运用史料研究历史应注意问题如下:1、史料的可靠性:史料的可靠性是历史研究的基础。需要对史料的来源、真实性、完整性等进行评估。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注意偏见和谎言的存在,以免出现错误的结论。2、史料的相关性:史料的相关性是指史料与研究问题之间的联系。需要明确史料与研究问题的相关性,以免陷入无...

历史问题?
一商君虽死,秦法未变 原因:1 商鞅的变法让秦国强大起来 2 军功授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二孔子教育思想 1 有教无类 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2 因材施教 根据不同人的天赋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有助于不同学生的发展 3 学思并重 学习和思想一样重要,有助于学生提高思想水平 三“大一统”就是...

提几个历史问题。
1.目的:救亡图存。改变政体,学习西方的先进政治体系,建立君主立宪制。不一样!洋务运动是洋务派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主张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前提是不改变政治制度。而维新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的一场救亡图存的运动,其根本目的...

历史问题
了空前的盛世景况,史称“开元盛世”。 为了增强国力,加大财政收入,唐玄宗先从 经济方面人手改革。首先,打击豪门士族,争夺 土地劳力;第二,改革食实封制度,以增加政府 财政收人,减轻人民负担;第三,玄宗打击佛教 势力,淘汰僧尼;第四,发展农业。 在外交方面,玄宗实行和解的民族政策,改 善了民族关系,使国家得到进一步...

一般政治历史问题是什么
不知道汝是说那些方面的问题,政治历史问题那肯定是过去发生的政治问题,历史,是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常常在新闻上听说的历史问题好像是指到现在还没解决的一些问题,成为历史遗留的问题或过去还未解决需要现在或以后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 取消?这个词我看有点不准确,我到觉得用能不能解决较合适,不知...

历史题目如何分析?
对任何历史问题的分析,都必须以理论为根据,否则就无法保证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必须系统地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注重运用理论分析历史问题。 只有坚持运用史学理论分析问题,史学理论水平、分析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平时要选择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试题,进行史论结论合训练。有目的、经常性的练习,必然会...

做历史大题的步骤方法
4、“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从所学知识出发探索历史问题的答案,既不用教材的内容作答,也不用照搬材料原句,用自己的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在语言表达上要准确,语言简洁,层次分明书写工整。答题有四忌 1、忌照抄材料做无用功;2、忌照搬教材文不对题,即置材料于不顾一味...

历史问题历史问题~~
1038年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元年 党项首领元昊称帝,是为西夏景宗李元昊,建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1039年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二年 西夏定朝仪,建蕃学(党项学) 1041年宋仁宗庆历元年 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四年 西夏军攻宋,败宋军于好水川 1042年宋仁宗庆历二年 辽重熙十一年 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五年 宋向契丹岁贡增银、...

史学界里有争议的史学问题有哪些?
如雍正继位之谜,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真迹究竟在何处,永乐大典失落部分现在何方等。

颍东区15613143082: 历史问题 -
聊饺氨肽: (1)清政府(2)太平天国对华尔洋枪队的誓死抵抗.太平军曾三次进攻上海,与淮军、洋枪队进行了多次激烈战斗(3)狼狈为奸,中国的封建地主阶级为了个人一时的私利,致国家利益于不顾,与洋人串通一气,榨...

颍东区15613143082: 初中教材历史问题集锦!! -
聊饺氨肽: 1.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 2.大运河的开通对促进南北方经济、政治的交流和沟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历史上对于维护中国的南北统一、经济的发展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3.政治方面:日本派“谴唐使”来华,学习唐朝先进的政治制度、发达的科学文化,回国后改造自己的国家,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文化方面:中国和尚鉴真东渡日本,把唐朝的佛教传到了那里,使佛教在日本得以扎根、传播,对日本的古代乃至现代文化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4.74年.田中角荣. 5.彻底的反思、真诚的道歉,从政治制度文化教育等等一切方面面向未来,保证永远不重蹈覆辙.

颍东区15613143082: 一些历史问题 -
聊饺氨肽: 汉武帝具有着明确的人才规划,他在重用卫青时就着手锻炼霍去病,“不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不断更新和提高人才的战略思维和整体素质.同时,汉武帝还注重引进外部人才,正是原匈奴小王赵信给汉朝骑军带来了先进的战术.足见其...

颍东区15613143082: 有关历史的问题,请各位帮忙!【急】
聊饺氨肽: 各位代表: 大家好!本次反种族大会的召开具有重大意义.今天我谨代表非洲人民在此发言.新航路开辟以来,欧洲殖民者逐渐踏进了非洲的土地,但是他们的到来并没有给非洲带来福音,相反,是无穷的灾难和痛苦的回忆.他们对非洲进行了...

颍东区15613143082: 有关历史问题 -
聊饺氨肽: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颍东区15613143082: 通过以上历史问题的探究,你有什么认识? -
聊饺氨肽:[答案] 历史问题,主要是其历史事件对人民或者是后代后人有什么很大的影响.分析历史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经济影响、文化影响(思想)、政治影响这三大类.一定要均衡三方面的因素、成因、效果.生活的改善、思维的开阔、国力的强盛、人民的信仰、...

颍东区15613143082: 有关历史的问题
聊饺氨肽: 可以结合从古猿进化为先民社会来理解这个论断.可知古猿在当时他们的生活劳做中通过慢慢地进化,逐渐可以站立起来,直立行走.使得它们的上肢解放出来,这就为从上肢进化为手提供了前提,在又一个漫长的生活劳作之后,双手进化完成...

颍东区15613143082: 历史问题. -
聊饺氨肽: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2.动荡的社会环境和剧烈的社会变革..迫使人们去思索3.战争的需要和政治上的要求.养士蔚然成风..形成宽松的环境和优越的地位4.私学兴起和讲学之风.(敢于发表见解)5.夏商周的文化成果奠定基础6.民族融合的加强7.思想家个人经历和性格各有不同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