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讲讲曹操建立的魏朝是怎样被司马氏取代的?

作者&投稿:马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曹氏建立魏,后来怎么司马氏做了头头?~

曹操“挟天子令诸侯”的政策将汉天子架空,夺得号令大半天下的权力,作为一个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对曹操的能力最好的解释还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生于公元155年,生命延续了65年,在公元220年结束了争雄的人生,65岁的生命在三国时期是相当高寿的了。在曹操活着的时候,司马懿只是一个普通的官员,司马懿根本没有机会取而代之,也没有想到有朝一日可以成为魏国的最高权力者。 “三马同槽”的谶语始终让曹操对司马懿多少有着忌惮。曹操绝对是个理性主义者,对谶语的说法多少是觉得无稽之谈。但是作为一个决心并吞天下的英雄,曹操仍然害怕自己打下的 江山被外人篡夺。所以在曹操在世的时候,司马懿的官运并不顺畅。精明的司马懿没有让曹操找到借口,或许司马懿的能力、智慧、人望、权力都无法和曹操相比,但是他拥有曹操没有的年轻。在为曹操服务了11年之后,曹操终于带着未能一统天下的遗憾离开人世间。司马懿安全了。 曹操死后,其子曹丕继位,当上了魏国皇帝。曹丕继承了如此雄厚的家业,而且曹丕同样是个有才华有人望的人物,魏国的运转依然是以曹氏家族为核心,曹丕也比司马懿年轻。司马懿在这个时候,也根本无法看到能够取代曹魏的机会,这个时候他或许根本没有想到这点,仍然只想着忠心耿耿、安安全全地为曹魏政权服务,这个时候只是因为和曹丕的关系较好,没有了在曹操时期的谶语威胁。但是曹丕在登上皇位6年后就离开了人世。曹丕之子曹睿继位,然而天不佑曹魏,曹操、曹丕、曹睿的寿命和他们的能力一样是递减,曹睿在为13年,35岁就驾崩了。曹睿在位时期,司马懿被任命为大将军,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了。曹睿死后,曹芳继位,司马懿终于看到了机会。向曹操学习,掌握了曹魏的最高权力,架空曹氏的权力。高平陵政变,司马懿与曹氏家族的正式决裂了。 即使到了这个时候,司马懿未必就能完完整整地将曹魏取而代之,两年之后司马懿就离开人世,终年72岁,比曹操多活了7年。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以及孙子司马炎都是平凡之辈,根本不如曹氏家族以及曹氏宗亲夏侯家族之前的曹操曹丕曹仁夏侯渊夏侯惇等人,三国后期的人物无法与之前的第一代人物相比,但是时代总是属于活着的人的,比不上第一代英雄豪杰的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在活着的人之中却显得了相当杰出,司马炎以曹丕为学习榜样,在公元265年逼迫曹奂禅让地位,司马家族终于成为天下第一家。挟持曹氏家族的辛苦积累的成果,开始了对智力不足的刘禅领导下的蜀汉和民心尽失的暴君孙皓领导的吴国发动了致命打击,天下不归魏、不归蜀、不归吴,而是统一在晋手上。 三国争霸归于晋,这个奇怪的现象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纵观司马家族的仕途生涯,却发现这其中有值得玩味的地方。司马懿比不上曹操,但是有年轻,年轻就是优势。司马懿比不上曹丕曹睿的人望、权力和年轻,但是司马懿比他们健康。健康就是优势。即使司马懿死去,但是他的后代还是比曹氏家族的后代杰出一点点。司马炎不如曹奂年轻,这时司马懿比曹奂年长有人望,这时年轻不是优势了。 司马家族与曹氏家族的斗争,如同田忌赛马。曹氏家族的良马曹操曹丕甚至曹睿时期,司马家族隐忍不发,不和他们比赛,积蓄力量。时机到来时候,司马懿这只良马对曹芳这只中马,司马炎这只中马对付因为太年轻而成为劣马的曹奂,结果弃赛异一常,得胜两场,得到天下。

曹操“挟天子令诸侯”的政策将汉天子架空,夺得号令大半天下的权力,作为一个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对曹操的能力最好的解释还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生于公元155年,生命延续了65年,在公元220年结束了争雄的人生,65岁的生命在三国时期是相当高寿的了。在曹操活着的时候,司马懿只是一个普通的官员,司马懿根本没有机会取而代之,也没有想到有朝一日可以成为魏国的最高权力者。

“三马同槽”的谶语始终让曹操对司马懿多少有着忌惮。曹操绝对是个理性主义者,对谶语的说法多少是觉得无稽之谈。但是作为一个决心并吞天下的英雄,曹操仍然害怕自己打下的 江山被外人篡夺。所以在曹操在世的时候,司马懿的官运并不顺畅。精明的司马懿没有让曹操找到借口,或许司马懿的能力、智慧、人望、权力都无法和曹操相比,但是他拥有曹操没有的年轻。在为曹操服务了11年之后,曹操终于带着未能一统天下的遗憾离开人世间。司马懿安全了。

曹操死后,其子曹丕继位,当上了魏国皇帝。曹丕继承了如此雄厚的家业,而且曹丕同样是个有才华有人望的人物,魏国的运转依然是以曹氏家族为核心,曹丕也比司马懿年轻。司马懿在这个时候,也根本无法看到能够取代曹魏的机会,这个时候他或许根本没有想到这点,仍然只想着忠心耿耿、安安全全地为曹魏政权服务,这个时候只是因为和曹丕的关系较好,没有了在曹操时期的谶语威胁。但是曹丕在登上皇位6年后就离开了人世。曹丕之子曹睿继位,然而天不佑曹魏,曹操、曹丕、曹睿的寿命和他们的能力一样是递减,曹睿在为13年,35岁就驾崩了。曹睿在位时期,司马懿被任命为大将军,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了。曹睿死后,曹芳继位,司马懿终于看到了机会。向曹操学习,掌握了曹魏的最高权力,架空曹氏的权力。高平陵政变,司马懿与曹氏家族的正式决裂了。

即使到了这个时候,司马懿未必就能完完整整地将曹魏取而代之,两年之后司马懿就离开人世,终年72岁,比曹操多活了7年。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以及孙子司马炎都是平凡之辈,根本不如曹氏家族以及曹氏宗亲夏侯家族之前的曹操曹丕曹仁夏侯渊夏侯惇等人,三国后期的人物无法与之前的第一代人物相比,但是时代总是属于活着的人的,比不上第一代英雄豪杰的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在活着的人之中却显得了相当杰出,司马炎以曹丕为学习榜样,在公元265年逼迫曹奂禅让地位,司马家族终于成为天下第一家。挟持曹氏家族的辛苦积累的成果,开始了对智力不足的刘禅领导下的蜀汉和民心尽失的暴君孙皓领导的吴国发动了致命打击,天下不归魏、不归蜀、不归吴,而是统一在晋手上。

三国争霸归于晋,这个奇怪的现象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纵观司马家族的仕途生涯,却发现这其中有值得玩味的地方。司马懿比不上曹操,但是有年轻,年轻就是优势。司马懿比不上曹丕曹睿的人望、权力和年轻,但是司马懿比他们健康。健康就是优势。即使司马懿死去,但是他的后代还是比曹氏家族的后代杰出一点点。司马炎不如曹奂年轻,这时司马懿比曹奂年长有人望,这时年轻不是优势了。

司马家族与曹氏家族的斗争,如同田忌赛马。曹氏家族的良马曹操曹丕甚至曹睿时期,司马家族隐忍不发,不和他们比赛,积蓄力量。时机到来时候,司马懿这只良马对曹芳这只中马,司马炎这只中马对付因为太年轻而成为劣马的曹奂,结果弃赛异一常,得胜两场,得到天下。

曹操(155-220) 65岁
曹丕(187-226)39岁
曹睿(204-239)35岁
司马懿(179-251)72岁
司马炎(236-290)篡位时期265年,篡位时年龄29岁
曹奂(246-302)被篡位时年龄19岁

在曹丕所重视的世家名门中,他重用了一个日后跟曹家夺权的司马懿。司马懿在曹操时并没有受到重用,终曹操之世,他位不过军司马。曹丕为魏国王太子时,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大为曹丕所亲任,与陈群、吴质、朱铄号称“四友”。曹丕称帝,司马懿的地位渐渐重要起来,由尚书、督军、御史中丞起官至抚军将军,加给事中录尚书事。黄初五年,曹丕以尚书令陈群为镇军大将军,尚书仆射司马懿为抚军大将军。当时,军权主要仍在曹氏手中。论地位,曹真、曹休、陈群也略在司马懿之上。太和二年(228),曹休死。五年,曹真死。青龙四年(236),陈群死。司马懿的地位逐渐突出。这以后的对蜀战事,多由司马懿主持。景初二年(238),司马懿讨平割据辽东的公孙渊,更提高了他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地位。明帝死前,以曹爽为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与太尉司马懿并授诏辅少主。少主齐王曹芳即位时,年仅八岁,加曹爽侍中。按照当时的官制,大将军位在太尉之上。曹爽的谋士为他划策,由他出面,奏请皇帝转司马懿为太傅,“外以名号尊之,年欲令尚书奏事,先来由己,得制其轻重也”(《三国志·魏志·曹真传附子爽传》)。太傅是个闲散高官。推司马懿为太傅,表面上是提高了司马懿的官位,使在自己之上,实际上是夺了司马懿的权。景初三年(239)到齐王芳正始末(249)十年间,曹爽掌握军政大权。他以弟羲为中领军,弟训为武卫将军,以何宴为吏部尚书典选举,以邓飏、丁谧为尚书,毕规为司隶校尉,把宫廷卫宿、京师守卫、官吏选举等权,都掌握在自己人手中。从景初三年春明帝死到正始八年,司马懿装病家居,这几年里,司马懿虽然官居太傅闲散职位,但仍利用其政治威望,抓权不放。正始二年(241)吴出兵攻淮南、六安、樊、祖中。吴将朱然、孙伦五万人围樊城,诸葛瑾、步骘攻柤中。司马懿亲督诸军南征。吴兵退,追至三州口,大胜而还。司马懿奏穿广漕渠,引河水入汴,灌溉东南诸陂,开始在淮南北屯田。淮南北的屯田,是邓艾的建议。司马懿大力支持,使其得以施行。淮南北屯田和开广漕渠,便利了魏在东南的用兵。“每东南有事,大军兴众,泛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三国志·魏志·邓艾传》)。四年,吴诸葛恪欲园寿春(今安徽寿县),司马懿将兵入舒(今安徽舒城)防御。曹爽与司马懿之间的矛盾,也是逐渐发展的。明帝死时,宫廷中曾出现一次小的纠纷。明帝原拟以后事属燕王曹宇,以燕王宇为大将军,与夏侯献、曹爽、曹肇等共同辅助齐王芳。中书令刘放、中书监孙资,居中掌权日久曹献、曹肇心内不平。刘放、孙资害怕燕王曹宇等掌权后对自己不利,乘间向明帝诉说燕王不堪大任,并向明帝推荐曹爽和司马懿。结果,燕王宇免职,曹爽被任命为大将军,与司马懿共同辅左齐王芳。在这一宫廷纠纷中,曹爽与司马懿是站在一边的。最初,曹爽以司马懿“年德并高,恒父事之,不敢专行”(《三国志·魏志·曹真传附子爽传》)。何晏、邓柤等用事后,曹爽、司马懿间嫌隙渐生,曹爽作事,常常不再考虑司马懿的意见和劝告。正始八年五月,司马懿衡量了一下形势,认为还没到与曹爽较量的时机,遂以退为进,称疾家居,不与政事。九年冬,曹爽一党的李胜出任荆州刺史,去向司马懿辞行。司马懿装出病危的样子来接见他。他回去后告曹爽说:“司马公已是尸居余气,形神已离,没有什么可怕的了。”又说:“太傅病不可复,令人怆然!”曹爽信了李胜的话,对司马懿放松了防备。司马懿却阴养死士,俟机发动政变。正始十年(249)正月甲午,齐王芳谒高平陵。高平陵是明帝的陵墓,在洛阳南九十里。曹爽和他的弟弟中领军羲,武卫将军训等皆陪同前往。司马懿霍然而起,奏请皇太后,废爽兄弟。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为中护军,率兵屯司马门。司马懿自率兵列阵阙下。假司徒高柔节行大将军,入据曹爽营。以太仆王观行中领军,接管曹羲营。司马懿对高柔说:“君为周勃矣!”(《晋书·宣帝纪》)原来阴养的死士三千人,至是也一朝而集,成为政变的骨干。司马懿亲自率领太尉蒋济等,勒兵屯洛水浮桥,上奏曹爽兄弟罪状。曹爽得到司马懿的上奏,惶恐犹豫,不知所措。爽党司农桓范,原留在城内,听得司马懿发动政变,诳开城门投奔曹爽。他向曹爽建议,挟天子去许昌,招天下兵讨司马懿。曹爽犹豫不决,派侍中许允,尚书陈泰去司马懿处探风声,司马懿假意对他们说,曹爽是有过的,但不过免官而已。曹爽信以为真。桓范等援引古今,谏说百端,自夜达旦。曹爽不能听,投刀于地说:“司马公正欲夺吾权耳!吾得以侯还第,不失为富家翁。”(《晋书·宣帝纪》)曹爽将司马懿的奏疏送给齐王芳,请齐王芳免去自己的官,然后随齐王芳进城,被幽居在家中。几天以后,有人告发,黄门张当曾私以所选才人送曹爽、何晏等。张当供说,曹爽、何晏、邓柤、丁谧等阴谋反逆,拟于三月中发。于是收爽、羲、训、晏、飏等入狱,劾以大逆不道,皆伏诛,夷三族。曹爽一派人被杀后,齐王芳以司马懿为丞相,加九锡。司马懿虽固辞不受,但自此以后,魏之军政大权皆在司马氏掌握之中。在司马氏与曹氏的权力斗争中,正始十年春的这次政变是关键性的一个回合。这一回合决定了司马氏的胜利。但曹氏已统治了几十年,朝里朝外忠于曹魏的势力还是相当强大的。司马懿与曹爽斗争中,尽量抓曹爽的缺点,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受明帝托孤的元老忠臣。因此,他迷惑了一些人。在他与曹爽的斗争中,有些忠于曹氏的人也多站在司马氏一边。他们看到的是曹爽的缺点和司马懿的忠贞。司马氏要想取代曹魏的皇位,还须在整个统治阶级人心中培养出威望来,对于曹魏的忠臣还有待一批批清扫。正始以后,曹魏的统治,形式上还维持了十六、七年,就是这个原因。嘉平三年(251),太尉、征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王凌,以齐王芳暗弱,受制于司马懿,拟于许昌拥立楚王彪,与洛阳对抗。王凌的儿子王广不同意他的打算。王广认为:“今司马懿情虽难量,事未有逆,而擢用贤__能,广树胜己,修先朝之政令,副众心之所求。爽之所以为恶者,彼莫不必改,夙夜匪解,以恤民为先。父子兄弟,并握兵要,未易亡也。”(《三国志·魏志·王凌传》注引《汉晋春秋》)从王广的话里可以看到:这时司马懿虽然已经专权,但还没露出逆迹。司马懿得知王凌的谋划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出兵,迫使王凌自杀。王凌的计划没有出笼,就被司马懿扑灭了。王凌和同党皆夷三族,楚王彪被赐死。这一年,司马懿死,子司马师为抚军大将军、录尚书事,代司马懿主政。不久,进位大将军。嘉平六年(254),司马师杀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光禄大夫张缉。李丰在中书两年,齐王芳常常召见他。司马师问他皇帝同他说些什么,李丰不以实告。师怒,以刀镮打杀李丰。夏侯玄与曹爽是姑表兄弟,张缉是齐王芳皇后的父亲。三人都与曹魏的关系密切。这一年,司马师废了齐王芳,另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改元正元。正元二年(255),镇东将军母丘俭、扬州刺史文钦起兵于寿春,讨司马师。战败,毌丘俭被杀,夷三族;文钦南奔,降吴。司马师平毌丘俭后不久死去。他的弟弟司马昭代为大将军,录尚书事。甘露二年(257),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反。司马昭带着皇帝东征,围寿春。次年,寿春破,诸葛诞被杀。经过杀王凌、李丰、夏侯玄、毌丘俭、诸葛诞几个回合的斗争,忠于曹魏的内外势力大体被剪除已尽。高贵乡公曹髦是曹丕的孙子,东海王霖的儿子。他代替齐王芳即位时,只有十四岁。他作皇帝朝见群臣后,司马师问锺会:“上,何如主也?”锺会对曰:“才同陈恩,武类太祖。”陈思王指曹植,太祖是曹操。能才同曹植,武类曹操,可真不简单。但这时,满朝大臣大都是拥护司马氏的人了,宫内近臣和宫中卫士也多半是司马氏的人,曹魏大势已去。作了六年傀儡皇帝,曹髦实在忍不下去了,甘露五年(260)四月,曹髦决定与司马昭一拼。他召集近臣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尚书王经劝他不要鲁莽行事,称:“今权在其门,为日久矣,朝廷四方皆为之致死,不顾逆顺之理,非一日也。且宿卫空阙、兵甲寡弱,陛下何所资用?而一旦如此,无乃欲除疾而更深之邪!祸殆不测,宜见重详。”(《三国志·魏志·三少帝纪》注引《汉晋眷秋》)曹髦从怀里取出讨伐诏书用在地上说:“行之决矣。正使死,何所惧!况不必死耶。”在曹髦入宫禀告皇太后的时候,王沈、王业赶忙跑去告诉司马昭,要他早作准备。曹髦拔剑登车,率领殿中宿卫,官中奴隶数百人,鼓噪而出。头一阵遇着司马昭的弟弟屯骑校尉司马伷。司马仙的兵士看见是皇帝,个个心慌,一哄而散。第二阵遇到贾充,贾充的父亲贾逵,是曹魏的大臣,贾充却是司马氏的死党。贾充的部众看见了皇帝,也想跑。有个叫成济的问贾充:“事急矣,当云何?”贾充说:司马公“畜养汝等,正为今日。今日之事,无所问也。”成济得了贾充的话,心里有了底,赶上去一枪,把曹髦刺死于车下。曹髦死后,又立了个曹奂作皇帝,改元景元(260)。曹奂是曹操的孙子,燕王宇的儿子。这时,从朝廷到地方,忠于曹氏的势力大体已被剪除一尽了,司马氏所需的是对外立威,灭蜀灭吴也就提到日程上了。__景元三年(263)春,司马昭兵发三路进攻蜀国。在捷报频传的时刻,司马昭加紧废魏自立的准备工作。当年十月,他担任相国职务并晋位为晋公,接受“九锡”(古代帝王为尊崇礼遇有大功的臣下而赐予的车马、衣物、卫兵等物,共九项。在后世,受九锡已成为权臣篡位前的必要程序)。次年七月,司马昭胁迫魏帝晋升他为晋王,同时命令党羽荀彧、贾充、裴秀分别主持制定礼仪、法律和官制,并在封国之内开始设置百官,王室子孙爵命皆如帝者之仪。至此,司马氏代魏的条件已经完全成熟。咸熙二年(265)八月,正准备称帝的司马昭突然病死。于是,改朝换代的主角便改由晋王的世子司马炎扮演。虽然司马炎在司马昭的诸子中处于嫡长子的地位,但是他的世子权力却来之不易。这是因为司马昭更为喜爱学识渊博有才能的次子司马攸。司马昭将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为子,表示天下是景王(司马师)打下来的,将来的王位自然应该归属司马攸。司马炎极力拉拢、巴结父亲身边的要臣,通过他们为自己说好话、作手段,才终于在司马昭死前三个月正式被确立为世子。在此之前,司马炎曾在曹魏政府中担任过给事中、奉车都尉、中垒将军加散骑常侍、中护军、假节、中抚军等职务,初封爵为北平亭侯,后改封为新乡侯。在取得世子名位的同时,魏帝又授予他抚军大将军、开府、副贰相国等职。等到司马昭去世,司马炎遂继为相国和晋王,总揽全国军政大权。咸熙二年年底,曹奂屈从臣下的压力,同意禅让帝位于晋王。这年十二月(266 年1 月),司马炎在满朝文武的反复劝进之下,正式即皇帝位,更国号为晋,改元泰始。


谁能给我讲讲曹操建立的魏朝是怎样被司马氏取代的?
陈思王指曹植,太祖是曹操。能才同曹植,武类曹操,可真不简单。但这时,满朝大臣大都是拥护司马氏的人了,宫内近臣和宫中卫士也多半是司马氏的人,曹魏大势已去。作了六年傀儡皇帝,曹髦实在忍不下去了,甘露五年(260)四月,曹髦决定与司马昭一拼。他召集近臣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对他们说:“司马昭之...

三国中,曹操的政权,是怎样一步步成立的?
为了避免提前与强大的袁绍交手,曹操很快让皇帝修改了任命并将袁绍提拔为了和何进一样的全国最高的行政军事长官,此事终于告一段落。曹操在这一事件中获得的另一个好处却不是现实利益所能够衡量的,那就是政治号召力。因为迎接了皇帝,曹操本人很快成为了全国所有向往和平与安宁的人们心中的道德模范,“为曹...

三国演义中,曹操是怎么建立曹魏的?
《三国演义》中,曹操能偶建立曹魏,离不开自己的雄才大略,以及一众文臣武将的鼎力支持。曹操自身才能很高,加上他礼贤下士的作为,使得一大批有能力的人,都愿意来帮助他建立大业。文臣有荀彧、郭嘉、司马懿等,武将有典韦、许褚、张辽、徐晃等人。这么多的能人聚集到一起,才一起辅助曹操成就了大业...

谁能给我讲讲曹操建立的魏朝是怎样被司马氏取代的?
若说司马懿,其在历史中也算是一个枭雄,曹操之子曹丕继位后,由于其不理朝政,只顾玩乐,朝政渐渐的被司马懿所把持,最后,司马懿发动的政变,变成和曹操一样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可是他一直没有做皇帝,只是一味的把持朝政,就像清朝的多尔衮。后其死后,其子司马昭继续独揽大权,但是正所谓司马昭之心...

曹操建立曹魏,为何只传几代就迅速衰落?
首先第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曹操病故,曹丕提前上位,没有能够让曹操实现一统的愿望,而曹丕由于个人身体疾病,也希望能够在有生之年看到魏国一统,所以急于求成,曹丕的老师司马懿也是魏国伟大的军师,他在曹操还活的时候就为曹操出谋划策,让曹操养兵十年,等待着东吴和蜀国的联盟出现破裂的时候,将这二者...

曹操那年号称帝?
只有桥玄、何颙、李瓒和王俊认为曹操是非常之人,将来一定会安定天下。当时曹操还默默无闻,桥玄建议曹操去结交当时的名士许劭,以提高名望。于是曹操就去拜访许劭,许劭鄙视曹操的为人,不肯给他看相,曹操找到机会威胁许劭,许劭不得已,给曹操做出了“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评价(另说:“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有谁给解释下,为什么曹操建立的政权叫“魏”
因为曹操封的是魏王。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邑三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出入得称警跸,宗庙、祖、腊皆如汉制,国都邺城。王子皆为列侯。他名义上还为汉臣,实际上已是皇帝。七月,南匈奴单于呼厨泉来朝贺,...

为什么曹操能建立“霸王之业”,而袁绍没有?
楼主,我想告诉你曹操能成功,而袁绍却不能成功,是因为曹操善于用人,袁绍却不行!东汉末年的三国,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代表的魏、蜀、吴三家,为争夺全国的统治权,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生死大搏斗。“若建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三国的创立者,都知道人才对他们功业的极端重要。他们在争夺人才...

曹操简介?
曹操

曹操建立的魏国和东汉是什么关系
1, 曹魏作为一个势力是曹操所奠基,但是作为一个“国”并不是曹操所创。曹操的“魏王”和“武皇帝”都是曹丕追谥。三国演义里说曹操活着的时候就自称魏王,还为此和荀彧发生冲突,这个事情缺乏史料支持。所以曹魏作为一个国是曹丕所创,曹操只是奠基人。2, 曹丕称魏王后,曹魏便是东汉的一个诸侯国。

惠安县13660421486: 曹操建立的魏国最终被司马懿篡权到底是进步还是倒退 -
伯柿中风: 历史的进步与倒退,不与谁当皇帝和朝廷政府有关系,只和人民所创造的生产力积累和人们所掌握的科学技术逐渐提高有关.任何朝代的建立也必须按照人们的愿望而执政.否则就会被推翻.所以司马懿篡权最终还是进步的.历史永远不会倒退,只不过是朝廷影响社会进步的快慢问题而已.这才是历史的解读.

惠安县13660421486: 曹丕怎样创立魏国的? -
伯柿中风: 公元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禅让帝位,改汉为魏,仍然定都洛阳.自此东汉正式灭亡.

惠安县13660421486: 曹操建立了魏国凭哪位忠臣 -
伯柿中风: 首先声明下曹操没有建立魏国,是他儿子建立了.220年正月,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之后曹丕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统治. 应该是荀彧把. 在他年轻的时候就显露了非常高的才华,是被当时一个评论家被称为是...

惠安县13660421486: 曹操为什么能成功? -
伯柿中风: 曹操没有成功,他只是利用了东吴孙权和西蜀刘备的心理独霸一方而已.这时前三国时期的后话了,毕竟曹操最终老死也没有完成魏国的建立.而说到曹操出道的成功,主要还是在于他的奸.说他雄个人不太认同,曹操的奸已经过分体现了一个...

惠安县13660421486: 三国时期的魏朝为什么没有统一天下? -
伯柿中风: 曹操的路线是不依靠士族,并庶族夺得了半壁江山.但曹操死后,曹丕采用了陈群的九品中正制,依靠士族来夺取天下.因此,可以这样说,曹魏与士族的对抗中,选择了放弃.吴和蜀也是因十足而亡.蜀汉坚持,最先灭亡;曹魏放弃,随之灭亡;孙吴妥协,也不得不亡.士族路线是历史潮流,这正是晋朝得以统一三国的根本原因.没有人能够逆历史而为.

惠安县13660421486: 220年魏太祖曹操去世 太子曹丕即位 十月代汉称帝 建立大魏 史称曹魏 魏立国45年 265年司马炎废魏末代皇帝曹奂 建立大晋朝 改元泰始 魏灭亡 121年后 晋孝武帝在位时 北方鲜卑人拓跋珪复国自称代王 四月 改称魏王 改国号为大魏 在曹魏灭亡一百多年后又一个魏朝建立 而这个魏 -
伯柿中风: 用我个人的记忆,帮您捋捋: 周朝实施天子分封制.子弟、功臣及上代先贤后代被分封于各国.晋国较大一个诸侯国.后晋国三家分晋,是为赵、魏、韩. 东汉末年,各地割据.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嫁女于汉献帝.被封于魏王,加九锡.后...

惠安县13660421486: 你们知道曹朝是怎么灭亡的吗?而刘备又是怎样做的?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
伯柿中风: 曹操 魏国 是被司马氏给篡权 结束在司马昭手里 刘备什么怎么做啊 还不是靠诸葛亮啊

惠安县13660421486: 曹操这个历史人物、探究 -
伯柿中风: 曹操这个人是个很复杂的人,刚才我们已经讲到了他的方方面面,这还不是他性格的全部,是他性格的一部分.他既狡诈又老实,既温情又狠毒,既宽容又报复.如果你只看曹操的一个故事,只看曹操的...

惠安县13660421486: 魏朝是篡夺来的朝代吗? -
伯柿中风: 哪个魏朝???曹丕在曹操死后,胁迫汉献帝退位,建立魏朝.算是篡夺来的朝代还有一个是南北朝时期的,这倒不是

惠安县13660421486: 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
伯柿中风: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中,曹操失利,未能统一全国.赤壁之战后,曹操被迫退居北方,重新积蓄力量;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得到湖南、湖北大部分地区,后来又进占四川.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但任何一方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洛阳,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建立魏国.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国;222年,孙权称王,建立吴国.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