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古汉语词

作者&投稿:郅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一些古汉语常用词~

第一部分 词法

考点分类 实词和虚词(代词,介词,语气助词等)

实词考点

1古今异意

词义扩大
比如: 将军起兵(江)东 ——长江 今 泛指 古专指长江。
是女子不好。——美
去(国)离乡之感——首都
词义缩小了
比如泛指变成专指了,例如 金石可镂——金子
比如义项减少了,例如 可怜体无比——可爱
比如程度减弱了,例如 南取汉中——攻取

词义转移
断其股——大腿
亡去不义——离开
牺牲玉帛——祭祀用的猪牛羊
烈士暮年——有抱负有操守的男子

感情色彩变化了
例如 当横行天下时……
爪牙….

2同形异意字

单音和复音词:不要把单音词误认为复音词,不要把复音词拆成单音字理解。

例如: 于是相如(前进).... 上前,向前进献
请指示王 指出,给...看
鼎足之(行成)矣 形势,形成

P.S.联绵词不能拆开来理解;专用词语不能拆开来理解;注意同义复词和偏意复词

3通假字
主要有声旁代替形声字,形声字代替声旁,同声旁互相代,音同或相近的字互相代替
4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第一种.名词+名词结构,往往是活用
刑人如恐不胜 动宾
陈胜王 主谓
独以钟名 介宾+动
见瓶水之冰 名词+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名词活用
日上日妍 名词状语+名作动

第二种.能愿动词+名词

莫我肯德

第三种.副词+遂、不、弗、已、则、悉+名词

神弗福也
悉甲而至
秦师遂车

第四种.所+名词作动词=名次性

置人所罾鱼腹中

第五种 动词或动词短语+而+名词

按剑而前
儿涕而去

第六种 名词+补语(往往是介宾)

型于寡妻
沛公军(省略了于,依然是介宾结构)坝上
道芷阳间行

第七种 名词+代词
汝幸而偶我

名词作状语
表比喻的时候,例如常以身翼蔽沛公
表态度的时候,吾得兄事之
表工具的时候,椎杀晋鄙
表方式的时候,事不目见耳闻

时间名词作状语
注意重叠式翻译(日削月减),介宾结构式翻译(岁征民间),表方位地点趋向名词作状语(大江东去)


形容词作动词

第一种 形容词+名词
严大国之威而修敬

第二种,副词(素、复、始、独)+形容词+名
始速祸焉

第三种,形容词+代词
臣之妻私臣
第五种,能愿动词+形容词
欲急臣
第六种,所+形容词
恐为操所先

形容词作名词
形容词在主语或者宾语的位置的时候,小学而大遗
其(之)+形 其贤不及孔子
数词+形容词作名词,百丑图

动词作名词
动词在主语或者宾语的位置
其+动词


数词作动词
数词在谓语的位置上,气象万千
能愿动词+数词,不能十步
数词+宾语 四海一









使动用法

现代汉语 主+谓+宾=====主+谓+宾



意动用法

现代汉语 主谓宾====主谓宾


为动用法,与以上相似,可以表目的,表对象……

一词多义解题技巧

1从词的本意推断引申意义
2从上下文意思来确定意义
3参照词语在句子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
4利用互文、对文来判断
5根据古汉语以单音为主的特点,拆解(妻子,地方……)
6辐射引申连锁法(遗,如果忘记了赠的义项,可以联想,遗失—又得到—赠送)
基本方法是:本词——构造——编造——构词



句法

判断句
基本形式是直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表示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强调形式,主语后加逗号
强调变化形式,者、也、耳
用动词为,副词乃即皆必非,连词则表示判断
用判断词,是


被动句

文言文被动很少用被,而是灵活使用介词助词表示

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逻辑主语,表示被动
用介词为,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用见,见..于..,受..于…
在动词前加被表示被动
没有表示被动的介词出现的被动句
意念被动


倒装句
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作宾语,之是唯做提宾标志,无标志,否定代词作宾语
介宾后置
定语后置
中心词+之获而+定语+者
中心词+数词定语
中心词+限制词+者 少年好事者

省略句
主语省略(承前蒙后省略,对话省略,交叉省略)
谓语省略(承前蒙后省略)
宾语省略(有代词充当,常常省略;当代词作兼语时候,常常省略;和与等的代词宾语可省略)
谓语省略(介词于等后面的名词或短语在句子中作补语或者状语的时候常常省略)


习惯句式(建议背诵)

表陈述
有所,无所 有(没有)什么的
有以 有什么用来
以为 把…看作
所以 ….的缘故,用来…的
有…者 有…的人
何….只有 有什么……
….之谓也 说的就是…啊!


表示疑问

如何,奈何,若何,何如,何若——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如….何,若…何——把…怎么办,对…怎么样
何所…,谁…者——…的人,是谁;…的事情,是什么
可得…乎——可以…吗?

表反问
何为,何…为,何以…为——做什么,要…干什么,要…做什么
宁….乎——难道(哪里)…吗?
何…之有?——有什么…呢?
无乃…乎,得无…乎,不亦…乎——恐怕…吧,莫非是,不是…吗?
况…乎——何况…呢
庸…乎——难道…吗?


表比较
孰与…——与…比,谁…
孰若,与其…孰若——那如,与其…那如

表因果
是以——因此


虚词
1分清虚实
2辨明词义
3注意兼词(之于句中,之乎句尾)
4注意虚词连用
5注意双音词(其实,无乃)


文言标点口诀

曰后往往加冒号,盖夫大多在句首,于而一般在中间,耶乎经常表疑问,矣耳后面加圈圈(句号),哉字后面加感叹,也者作用表停顿,或。或,看情况

做提技巧:1通读全文,理解词义
2先易后难,逐步展开
3根据句子情感,语气正确添加
4分清专有名词
5分清对话和转述
6注意修辞

翻译

原则:信达雅,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句句对应,轻易不加,加对无分,加错扣分

具体方法:
留专有名词
补不可或缺成分
删不需要的词,发语词等
换,古换今
调,轻易不换位置,除了倒装
选,一词多意仔细选
译,实词虚词活用词
固,注意固定格式(已经给出)
意,直译不能让人理解时候才用

吾乃、何以、然则、非唯、非复、岂非、何如、岂合、寡人、仕途。
俄而、俄顷、倏忽、须臾、无何、未几、业已、翌日、继已、当是时。
既而、逾时、已而、顷即、有顷、少顷、一时、日中、少选、湮没。
善哉、他往、漫浪、三军、瞅然、安能、自是、抚节、入室、孺子。
若何、几许、所以、所谓、无乃、奈何、也者、也哉、令尊、令堂。
也算对得起你了……

1.【名词】
  阆苑、瑶台:神话中的仙境。九重天:指宫廷。
  绮陌:纵横交错的道路。九衢:四通八达的道路。
  蓬瀛:指蓬莱仙境。蟠桃:神话中的仙桃。
  蛮笺;蜀笺。尺素、锦书、双鱼、鱼雁、鸿雁、鱼中素:都是书信别称。
  彩笺:诗笺。红笺、香笺:情书,或信笺的美称。花笺:精美的信笺、诗笺。
  锦字:代指书信。凤笺:珍美的信纸。
  结束:装束。行头:戏曲演员演出时用的服装道具乐器等。泛指服装、行装。方言。指体貌风度。
  青苹:青萍、浮萍。浮生:人生。劳生:辛劳的一生。
  荣瘁:荣辱、祸福、穷达。荣:荣耀,瘁:困病。
  萍踪:漂泊不定的生活。形容行踪不定,像浮萍般四处漂浮。
  尖新:新颖别致。斗尖新:比喻文人斗方风骚。
  斗时新:趁时新。斗豪奢:争比豪华。
  紫凤:紫色凤凰,喻指非凡的人品。韶光:美好的时光。
  关山:关塞山川。诗词中多用来代指路途遥远。边庭:边塞。
  云雨、行云、双鸳浦、雨迹云踪:暗喻男女聚合或男女合欢之意。
  朝云暮雨、雨暮云朝:男女合欢。怯雨羞云:羞于男女欢爱。
  金缕曲:金缕衣:指唐代盛行的曲调《金缕衣》或《金缕曲》。唐. 杜秋娘《金缕衣》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紫陌:多称去京城的道路。
  2.【季节时令词】
  元夜、上元:即元宵节。我国传统元宵节是指农历正月十五夜,它又称上元节、灯节。这是沿袭道教的陈规。夜在古语中又叫宵。汉文帝把正月十五这一天定为元宵节。
  上春:孟春、初春。
  上巳节:上巳【音四】,古代节日名,汉代以前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魏晋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不必取巳日。早在西周时期就已有此风俗。《诗经.郑风.溱洧》篇里有载。每到这一天,官民都要在东流水中洗涤,斋戒沐浴,祓除不详,名为修禊。这个节日不仅是春季卫生活动,也是青年男女相聚游春表达爱情的节日。
  禊饮:古俗于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三国魏后在三月三日】临水滨洗涤,清除污垢,消除不详,称为禊。然后取携带的饮食于野外宴饮,称为饮。
  寒食: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春秋时,介之推历经磨难辅佐晋公子重耳复国后,隐居介休绵山。重耳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母子隐迹焚身。晋文公为悼念他,下令在子推忌日(后为冬至后一百五日)禁火寒食,形成寒食节。
  玄鸟:燕子。宿燕:去年的燕子。
  社燕:指燕子春社来,春社去,故名社燕。
  春社、秋社:古人与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祭祀土神祈求秋季丰收,曰春社;又于立秋后第五个戊日酬祭土神,曰秋社。
  青律:古时以乐律与时令相配,青律为春天之乐律。
  迟日:春日。更阑:夜深。镇日、永日:整天的意思。
  落梅天:指五月。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日,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每月都有初五、十五、二十五三个带五的日子。初五是开头的一个五,故叫端五。午,属十二支,农历十一月为子月。五月恰逢午字,故五月有午月之称。五、午同间,五、五相重,所以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各地习俗不同,端午还有午日节、地腊节、天中节等名称,它的由来说法有,纪念屈原。传说”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汩罗而死,楚人哀之,每于此日以竹筒贮米祭之。第二,图腾说。端午节是古代吴越民族--一个龙图腾团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第三,夏至说。认为,端午节起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
  乞巧:民间将农历七月七日称为乞巧节。乞巧节有地方流行少女用七根线和七枚绣花针在月下穿针、绣花的习俗。在广州,每逢七夕,人们都会陈列瓜果及各色香花、化妆品,在月下拜祭织女。七夕乞巧,除穿针乞巧外,还有做乞巧果的习俗。乞巧果分花瓜和巧果。花瓜是雕刻各种花纹、花样的瓜果。巧果是七夕节的传统祭品和美点。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我国农历一年有十二个月,分为四季。七、八、九三个月是一年中的秋季。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古时候因人们把每季的三个十五日分别称为“孟”、“仲”、“季”。所以中秋也叫“仲秋”。
  重阳节:指农历九月九日。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
  长至、迎长:冬至日后,太阳北移,白昼渐长,宋人习惯称冬至为长至。又称迎长。
  宜冬:古代妇女每当立春、冬至来临,就在头饰上书写宜春或宜冬,表示吉祥如意之意。

在古代汉语中,文言词语“是”主要有虚、实两大类,代、助、动、形四小类用法:(1)作指示代词,与“此”同义,“这、这样、如此”之意:(2)作助词,一般用于倒装句中,使宾语前置,起强调作用,无实义;(3)作动词,与现代汉语中判断动词“是”相同;(4)作形容词,与“非”相对,“正确、对”之意,此义项有时活用为意动词,“认为……正确、对”之意。下面逐一阐述。
一、虚词类:
1、作指示代词,与“此”同义,“这、这样、如此”之意。这是文言词语“是”在古代书面语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用法,且这种用法一直保持到现在。请看下面的例子:
(1)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故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墨子·非攻(上)》)
“是何故也”与“此何故也”义同,“是”即“此”,作该句主语。
(2)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是”,指示代词,复指“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作主语。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同上)
“是”复指上句“非我也,岁也”这种说法,作主语。
(4)是时,上未立太子。(《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5)是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王羲之《兰亭集序》)
(6)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左传·宫之奇谏假道》)
“是”作指示代词,常与其他一些词合用,构成固定的习惯用语。如“是以”、“是故”、“于是”等等。
(7)太伯不从,是以不嗣。(同上句)
(8)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
(7)(8)两句中,“是以”“是故”均为“因此”“所以”之意。
(9)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捕蛇者说》)
(10)民之有口,犹士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国语·邵公谏弭谤》)
(11)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同上)
(12)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候。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贾谊《过秦论》)
“于是”的用法有二:“于”“是”各为一词,(9)中的“于是”表示“在(捕蛇)这件事上”,(10)中的“于是”表示“由此”“从此”之意;(11)(12)中的“于是”相当于现代汉语中表示承接的词。
2、作助词,用于动宾倒装结构中,起强调作用,无实义。这种用法还残存在现代汉语的几个词语中,如“惟利是图”“惟命是从”等。
(13)《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孟子·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
句中“是”是何用法?查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册第69页注:全句的意思是“击退戎、狄,制御荆、舒”,;是,助词。可见这是个倒装句,可“是”的用法,讲得不够清楚。再查万光治和徐安怀主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册第81页,注:戎狄必须打击,荆舒也应该严惩;是,助词,使宾语提前,加以强调。前者用主动语态译句,后者用被动语态译句,因而语序不同;把二者对“是”的注释结合起来看,“是”的用法就清楚了。
(14)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无乃……与”是古汉语中一种表示推测语气的固定格式,可译为“恐怕……吧”。“尔是过”即“过尔”,责备你们;是,助词,使宾语提前,加以强调。
(15)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宫之奇谏假道》)
“将虢是灭”即“将灭虢”的倒装。
(15)宫之奇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同上)
(16)诸君若有意,惟余马首是瞻可也。(《冯婉贞》)
“惟德是依”“惟德是辅”“惟余马首是瞻”分别是“惟依德”“惟辅德”“惟瞻余马首”的倒装,意思分别是“依据于有德者”“只是辅佐有德者”“只要大家看我的马头所向(听我的指挥)就行了”。
“是”的这种用法,与“之”在下列句子中的用法相似:
*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罪之有?
以上两句中的“之”,用于肯定反问句中,将动词宾语提前,有否定和加强语气的作用;“是”则基本用于肯定陈述句中。
二、实词类:
1、“是”作判断动词。
在古汉语中,常用“为”“乃”“则”等词语和判断句式来表示判断,用“是”表示判断则出现较晚,且主要见于一些民间文学作品及口语中。

古代汉语中,词格亦称为词牌,指填词用的曲调名。常用的词格有以下几种:

1、《念奴娇》,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个名叫念奴的歌伎。此调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为正体,双调一百字,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各十句四仄韵。另有双调一百字,前片九句四仄韵,后片十句四仄韵等十一种变体。

2、《虞美人》,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以李煜词《春花秋月何时了》为正体,李词为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另有五十六字两仄韵两平韵,五十八字五平韵,五十八字前段五句五平韵,后段五句两仄韵三平韵的变体。

虞美人

3、《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格)名。此调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另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 该词格以北宋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最有名。

4、《水调歌头》,又名“元会曲”“凯歌”等。唐朝大曲有《水调歌》,据《隋唐嘉话》,为隋炀帝凿汴河时所作。宋乐入“中吕调”,见《碧鸡漫志》卷四。凡大曲有“歌头”,此殆裁截其首段为之。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北宋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最著名

须臾,指片刻的时间。
潋滟,指水光粼粼的样子。


常用古汉语词
上春:孟春、初春。上巳节:上巳【音四】,古代节日名,汉代以前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魏晋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不必取巳日。早在西周时期就已有此风俗。《诗经.郑风.溱洧》篇里有载。每到这一天,官民都要在东流水中洗涤,斋戒沐浴,祓除不详,名为修禊。这个节日不仅是春季卫生活动,也是青年男女...

古代汉语常用词
古代汉语中,词格亦称为词牌,指填词用的曲调名。常用的词格有以下几种:1、《念奴娇》,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个名叫念奴的歌伎。此调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为正体,双调一百字,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各十句四仄韵。另有双调一百字,前片九...

古汉语的词类活用
⑤古代汉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例: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攻下;向东进军)《前赤壁赋》2、名词活用为使动词 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使死人复生,使白...

古汉语中的人称代词是哪些
1、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2、第二人称代词:“女(汝)”、“尔”、“若”、“而”、“乃”。3、第三人称代词:“其”、“厥”、“之”。“之”和“其”都不是典型的第三人称代词:一是“之”和“其”除称代以外,还可以称人或物。二是“之”和...

古汉语常见虚词有哪些?
盖、维、惟、唯”。2)句中语气词有:“盖、也、与”3)句尾语气词有:“也、矣、乎、哉、已、耳、焉、与、邪、夫、兮”等。2、按照语气作用,可分为1)陈述语气词:“也、矣、已、耳、焉”2)疑问语气词有“乎、与、邪”3)感叹语气词有“哉、夫、兮”。以上就是古代汉语的虚词。

古汉语中代表代词的词有哪些?
①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你的”“你”。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

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介词用法有哪些
古汉语常用介有“于”、“以”、“为”、“与”、“因”、“由”、“而”、“从”等。一、于 ①<介>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处所,可译为“在”、“到”、“从”等。②<介>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译文: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现象有哪几种
1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用箕畚。《愚公移山》13、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船:用船。《黔之驴》14、四面竹树环合 环:像环一样。《小石潭记》15、手自笔录 手:亲手。笔:用笔。《送东阳马生序》16、孔子东游 东:往东方。《两小儿辩日》17、其一犬坐于前 犬:像狗一样。《狼》18、...

古语词包括哪两类?
1、古汉语词汇中的单纯词,是只含有一个语素的词。一个语素可以是一个音节,也可以是多个音节。比如《愚公移山》中的“叩石垦壤”一句中,四个音节是四个语素,四个单纯词。又如《归去来兮辞》中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两句诗里的“暧暧”“依依”,两个单纯词中的两个音节分别是一个语素...

古汉语常用虚词有哪些?
“者”的另一种用法是放在一个词或一组词后边,起提顿作用:先用“……者 ”提出要说明的事物,稍微停顿一下,然后说明或论断。如: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古之让天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五蠹》)“者”有时放在时间词...

曲麻莱县19448908719: 关于几个古汉语的词 -
驹勤利多: 阁下,敬辞,称对方,从前书函中常用,今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 | 首相~.足下,对对方的敬称,如:愿足下更虑之.愚,自称用的谦词 ,如:愚以为营中之事.——诸葛亮《出师表》生,老师称弟子,或弟子自称,如: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曲麻莱县19448908719: 求古代的词语古代的词语.生僻的也可以,像耄耋、旖旎、葳蕤的这种. -
驹勤利多:[答案] 饕餮 魅 日晷 姽婳 傀儡 皲裂 龟裂 有一本字典叫《古汉语常用字典》,你可以去哪里找.

曲麻莱县19448908719: 古汉语常用词语用法举例 -
驹勤利多:[答案] 在古代汉语中,文言词语“是”主要有虚、实两大类,代、助、动、形四小类用法:(1)作指示代词,与“此”同义,“这、这样、如此”之意:(2)作助词,一般用于倒装句中,使宾语前置,起强调作用,无实义;(3)作动词,与现...

曲麻莱县19448908719: 常用古汉语字字表 -
驹勤利多:[答案] 之而不其以也者于人为有曰子所无则可王吾下君此然是乎一与公能大天矣自秦得如夫知言生中至何相日使今故国臣年将后死事我上山见时亦焉谓先行出十未必又二在道三欲若长文非皆太乃世来诸书已闻虽民士家心及从哉汝明食百复赵地足当归四师侯...

曲麻莱县19448908719: 常用古语名句 -
驹勤利多: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将欲取之,必先之.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曲麻莱县19448908719: 常见古文字词的意思
驹勤利多: 汝——你 予 ——我;给 夫——那;句首发语词;丈夫;成年男子的通称,人 奉——通“俸”侍奉;接受、奉行;供养 妻子——妻子和孩子 曰——说 睡——坐寐,即坐着打瞌睡 股——大腿 谤——指公开批评错误 爱——古代有两个常用义项,...

曲麻莱县19448908719: 古汉语常见虚词有哪些? -
驹勤利多: 者、之、乃、而、乎. 一、者 1、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强~.老~.作~.读~.胜利~.未渡~.卖柑~.符合标准~. 2、用在某某工作、某某主义后面,表示从事某项工作...

曲麻莱县19448908719: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
驹勤利多: 人教版高中五册第五单元“单元知识和训练”中《常用文言虚词用法(四)》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文言虚词的最后一课,无疑它应有复习巩固作用,内容宜疏而不漏,简而不缺.可课文写“焉”字时只说“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这就欠妥...

曲麻莱县19448908719: 古白话文常用词 -
驹勤利多: 应该同回应早晨.你好! 你好!2.你叫什么名字?你叫咩名(呀)?3.谢谢!唔该!多谢嗮!4.对不起/不好意思 对唔住/唔好意思.5.不好意思打扰你一下.唔好意思阻你一阵.6.你在干什么?你喺度做乜?7.你吃饭了没?你食咗饭未?...

曲麻莱县19448908719: 古文中常用的字词的意思,以及各种通假字 -
驹勤利多: 有难度啊!好多的说!建议你弄本《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和《古代汉语辞典》,自己研究一下!因为好多字词的意思都是多解的. 古代多为单音词,如:相顾.其实它是由 相 和 顾 两个词组成的. 相:相互;顾:看. 但这只是一般的解释.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