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常用虚词有哪些?

作者&投稿:窄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汉语常见虚词有哪些?~

古汉语常用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一、副词:
1)时间副词:a表动作行为发生在过去的时间。“向、乡既、业、尝
b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正在实现的时间,有“方、正、适、会”等。
c表示动作行为将要进行的时间,有“行、将、且、垂”等。d表示动作行为的久暂,有“俄、暂、姑、常、雅、素”等
2)范围副词:
a表示总括:包括无遗或很少例外的副词,有“皆、尽、毕、悉、举、咸、具、凡、都、共、率”等。
b表示范围小或有限制或有例外的副词。有“但、特、只、直、止、第、独、徒、仅、唯”等。
3)程度副词。可分三类:
a表示程度高的:“最、至、极、绝、大、太、殊、特、尤、良、甚”
b表示程度不深、轻微的副词,有“少、稍、微、略、颇”等。
c表示程度在原有基础上的加深加重。有“加、更、愈、益、弥、兹(滋)”等。
4)情态副词。“俱、并、闲、微、窃、故、固、暂、遽、卒(猝)立、即、旋、稍、渐、益、数、亟、累、屡、仍、辄、每、复”
5)语气副词。分五小类:
a表示确认的语气。“乃、即、必、定、诚、信、果”。
b表示委婉的测度、商榷或论议语气。“其、盖、殆”
c表示出自意外的惊异语气,常用的有“曾”多与否定副词“不”连用,相当于“竟然”。
d表示祈使语气。“其”用在祈使句中,有希望、请求劝勉的意思。
e表示反诘的语气,常用的有“岂、其、庸、巨(讵)宁”等。
6)否定副词。“不、弗、毋、勿、未、非、微、否”
7)指代性的副词“相”和“见”。
8)谦敬副词。a表敬副词:“请、敬、谨、幸、惠、辱、猥、垂、蒙”等。b表谦副词。有:“敢、窃、忝、猥、伏”等。
二、介词
大约有“于(於、乎)、以、因、由、为、自、从、与、及”等十几个。
三、连词:与、而、且、以、则、虽、虽然、然、然而、然则、之。
四、语气词:
1、按照位置分:1)句首语气词有:“夫、盖、维、惟、唯”。2)句中语气词有:“盖、也、与”3)句尾语气词有:“也、矣、乎、哉、已、耳、焉、与、邪、夫、兮”等。
2、按照语气作用,可分为1)陈述语气词:“也、矣、已、耳、焉”2)疑问语气词有“乎、与、邪”3)感叹语气词有“哉、夫、兮”。

以上就是古代汉语的虚词。

古汉语常用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一、副词:1)时间副词:a表动作行为发生在过去的时间。“向、乡既、业、尝b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正在实现的时间,有“方、正、适、会”等。c表示动作行为将要进行的时间,有“行、将、且、垂”等。d表示动作行为的久暂,有“俄、暂、姑、常、雅、素”等2)范围副词:a表示总括:包括无遗或很少例外的副词,有“皆、尽、毕、悉、举、咸、具、凡、都、共、率”等。b表示范围小或有限制或有例外的副词。有“但、特、只、直、止、第、独、徒、仅、唯”等。3)程度副词。可分三类:a表示程度高的:“最、至、极、绝、大、太、殊、特、尤、良、甚”b表示程度不深、轻微的副词,有“少、稍、微、略、颇”等。c表示程度在原有基础上的加深加重。有“加、更、愈、益、弥、兹(滋)”等。4)情态副词。“俱、并、闲、微、窃、故、固、暂、遽、卒(猝)立、即、旋、稍、渐、益、数、亟、累、屡、仍、辄、每、复”5)语气副词。分五小类:a表示确认的语气。“乃、即、必、定、诚、信、果”。b表示委婉的测度、商榷或论议语气。“其、盖、殆”c表示出自意外的惊异语气,常用的有“曾”多与否定副词“不”连用,相当于“竟然”。d表示祈使语气。“其”用在祈使句中,有希望、请求劝勉的意思。e表示反诘的语气,常用的有“岂、其、庸、巨(讵)宁”等。6)否定副词。“不、弗、毋、勿、未、非、微、否”7)指代性的副词“相”和“见”。8)谦敬副词。a表敬副词:“请、敬、谨、幸、惠、辱、猥、垂、蒙”等。b表谦副词。有:“敢、窃、忝、猥、伏”等。二、介词大约有“于(於、乎)、以、因、由、为、自、从、与、及”等十几个。三、连词:与、而、且、以、则、虽、虽然、然、然而、然则、之。四、语气词:1、按照位置分:1)句首语气词有:“夫、盖、维、惟、唯”。2)句中语气词有:“盖、也、与”3)句尾语气词有:“也、矣、乎、哉、已、耳、焉、与、邪、夫、兮”等。2、按照语气作用,可分为1)陈述语气词:“也、矣、已、耳、焉”2)疑问语气词有“乎、与、邪”3)感叹语气词有“哉、夫、兮”。以上就是古代汉语的虚词。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
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宾语。)
(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
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
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
(四)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五)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1.用作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由于”,“趁着”“凭借”,“经过”“通过”。例如: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后汉书·张衡传》)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例如:
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
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① 给予,授予。
与斗卮酒
② 结交。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③ 和、同、跟。
竖子不足与谋
④ 参加。
蹇叔之子与师
⑤ 赞许。
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帮助。
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
⑥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后来写作“欤”


助词,主要有两种用法。一种是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如:
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指南录〉后序》)
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用花者取花初敷时,用实者成实时采。(《采草药》)
“者”的另一种用法是放在一个词或一组词后边,起提顿作用:先用“……者 ”提出要说明的事物,稍微停顿一下,然后说明或论断。如: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古之让天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五蠹》)
“者”有时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助作用,可不译。如: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者”有时放在数词后边,可译为“个”“样”之类。如: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赤壁之战》)


“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例如:
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在)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在……方面)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在……中)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向)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到)
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左忠毅公逸事》从、自)
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跟、同)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对、对于)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给)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如:
良曰:“长于臣。”(《鸿门宴》)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例如: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
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例如: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4.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一)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二)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职业上”《捕蛇者说》)


①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
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
有时用于反诘语气,可译为“呢”。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②代词。相当于“之”。如: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③疑问代词。怎么,哪里。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④疑问代词。什么。如: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
⑤于何,在哪里。如:且焉置土石?
⑥于此,在这里,在那里。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⑦形容词、副词词尾。……的样子。如:于我心有戚戚焉。


1.用作代词。
(一)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例如:
若毒之乎?(《捕蛇者说》你)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你的)
(二)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例如: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论语·宪问》)
2.用作连词。
(一)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例如: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二)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例如: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若”和“夫”“至”结合,组成“若夫”“至若”,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表示他转。例如:
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一、副词:
1)时间副词:a表动作行为发生在过去的时间。“向、乡既、业、尝
b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正在实现的时间,有“方、正、适、会”等。
c表示动作行为将要进行的时间,有“行、将、且、垂”等。d表示动作行为的久暂,有“俄、暂、姑、常、雅、素”等
2)范围副词:
a表示总括:包括无遗或很少例外的副词,有“皆、尽、毕、悉、举、咸、具、凡、都、共、率”等。
b表示范围小或有限制或有例外的副词。有“但、特、只、直、止、第、独、徒、仅、唯”等。
3)程度副词。可分三类:
a表示程度高的:“最、至、极、绝、大、太、殊、特、尤、良、甚”
b表示程度不深、轻微的副词,有“少、稍、微、略、颇”等。
c表示程度在原有基础上的加深加重。有“加、更、愈、益、弥、兹(滋)”等。
4)情态副词。“俱、并、闲、微、窃、故、固、暂、遽、卒(猝)立、即、旋、稍、渐、益、数、亟、累、屡、仍、辄、每、复”
5)语气副词。分五小类:
a表示确认的语气。“乃、即、必、定、诚、信、果”。
b表示委婉的测度、商榷或论议语气。“其、盖、殆”
c表示出自意外的惊异语气,常用的有“曾”多与否定副词“不”连用,相当于“竟然”。
d表示祈使语气。“其”用在祈使句中,有希望、请求劝勉的意思。
e表示反诘的语气,常用的有“岂、其、庸、巨(讵)宁”等。
6)否定副词。“不、弗、毋、勿、未、非、微、否”
7)指代性的副词“相”和“见”。
8)谦敬副词。a表敬副词:“请、敬、谨、幸、惠、辱、猥、垂、蒙”等。b表谦副词。有:“敢、窃、忝、猥、伏”等。
二、介词
大约有“于(於、乎)、以、因、由、为、自、从、与、及”等十几个。
三、连词:与、而、且、以、则、虽、虽然、然、然而、然则、之。
四、语气词:
1、按照位置分:1)句首语气词有:“夫、盖、维、惟、唯”。2)句中语气词有:“盖、也、与”3)句尾语气词有:“也、矣、乎、哉、已、耳、焉、与、邪、夫、兮”等。
2、按照语气作用,可分为1)陈述语气词:“也、矣、已、耳、焉”2)疑问语气词有“乎、与、邪”3)感叹语气词有“哉、夫、兮”。

以上就是古代汉语的虚词。

《2007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规定古汉语常用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好全啊
语文古汉语字典上有 语文知识手册上也有


虚词是指哪些词
虚词是指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四类。详细解释:虚词就是与”实词“相对的词。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有连接或附着各类实词的语法意义。根据能同哪些实词或短语发生关系,发生什么样的关系,可以把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六类。汉语是虚词特别丰富的语言,这是由汉语...

虚词都有哪些?
具体来说,副词如'观音罗宪啊半',主要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如'观音罗宪啊半快跑',表明动作的速度。介词如'从、在、关于',则是用来连接名词、代词或动词,形成如'从北京到上海'这样的结构,有时可与动词结合成动词短语,如'根据情况'。现代汉语中,虚词的分类简化为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四类...

实词和虚词是什么意思啊?
把语法功能作为主要依据,认为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的就是虚词。1、实词,是汉语词类中的一种,词语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一般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文言文18个虚词
文言文18个虚词有:之、乎、也、而、以、为、何、若、如、皆、乃、故、以及、为之、何以、复、其、岂。1、之:表示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2、乎:表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吗”、“呢”。3、也:表示肯定,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也”。4、而:表示递进、转折,...

汉语中全部虚词
在汉语中,虚词是一个独特的类别,它们不同于实词,具有特定的语法功能。首先,介词如“从”、“到”、“在”等,用于表达时间、空间、方向、方式等关系,如“从a到b”、“到公园”。其次,连词“和”、“而”、“虽然”等,连接词或句子,形成复句,如“他不仅聪明,而且勤奋”。助词则丰富多样,...

古代虚词有哪些
古代汉语中的虚词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代词、副词、语气词、介词和连词。代词有表示人称的“吾”、“我”、“余”等,可翻译为“我”或“你的”,如“吾每念,常痛於骨髓”;副词则细分为程度副词、范围副词等,如“极”、“甚”、“直”等,可表达程度或范围;语气词如“者”、“也”、“乎”...

现代汉语中有哪些虚词
虚词分为介词连词,助词(一)介词的用法 1、对、对于、关于 (1)“对、对于”用来介绍动作的对象及有关的人或物,大多可通用.“对”的意义更广泛,还有“向”、“对待”的意思.“对、对于”运用时常见的错误是主客体颠倒.(2)“关于”表关涉,“对于”指对象.“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只能位于主语...

现代汉语中有哪些虚词
现代汉语虚词虽然不是很多,但它在汉语中,使用的频率却是相当之高。据《现代汉语频率词典》的统计,虚词“的”和“了”,在汉语所有词的使用中,是使用最多的两个。这在汉语研究中,意见还不一致。总的来看,认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是实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助词、叹词是虚词,意见比较一致。对...

什么叫实词和虚词?
1、实词,是汉语词类中的一种,词语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一般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状态词、区别词。2、虚词泛指没有完整意义的词汇,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的词。具有必须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不能单独成句,不能...

虚词包括哪些
汉语的词类体系主要由实词和虚词构成,这两种词在语言表达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实词,是词汇的核心部分,它们包括:名词,用于标识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动词,表示动作、状态或变化;形容词,用来描述或修饰名词;区别词,用于区分同类事物的特性;数词,用于表示数量或顺序;量词,与名词结合,表示事物的...

衡阳县13631596214: 古汉语常见虚词有哪些? -
油项千红: 者、之、乃、而、乎. 一、者 1、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强~.老~.作~.读~.胜利~.未渡~.卖柑~.符合标准~. 2、用在某某工作、某某主义后面,表示从事某项工作...

衡阳县13631596214: 古代汉语常见虚词讲解总结 -
油项千红: 古代汉语的虚词 也包括副词、连词、助词、介词、叹词五大类.有的语法书将文言虚词分为语气词和关系词两大类.不管怎样分类,各类虚词的基本用法,古今大体相同.但除虚词外的其它文言虚词的用法,同现代汉语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其中...

衡阳县13631596214: 古文中常见的虚词有那些? -
油项千红: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虚词(一)汉语与其他语种相比最突出的两大特征就是语序十分严格、虚词特别重要!关于高考文言虚词文言虚词是指那些意义比较抽象,基本不能明确地表示意义,而只能组织实词使句子结构完整的词,它是构成文言...

衡阳县13631596214: 文言中常见的文言虚词,古今异义词有哪些? -
油项千红:[答案] 常用文言虚词(25个) (一)之 1. 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

衡阳县13631596214: 古汉语中虚词有哪些? -
油项千红: 而、 何、乎、乃、其、且、若 、所、为、 焉、也、以、因、 于、与、则、者、之一共有18个

衡阳县13631596214: 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都有哪些 -
油项千红: 虚词:(之,焉,以,也,奚,岂,而,何,欤,乎,则,于,曷,尔,哉,者) 经常出现的也就这几个...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代词”有争议.但总的来说还是包括在实词里.因为他不能单独的用来解释....

衡阳县13631596214: 古文中有哪些常见的虚词?
油项千红: 一、【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

衡阳县13631596214: 古汉语中虚词有多少个?
油项千红: 古汉语常用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衡阳县13631596214: 古代汉语中表示近指代词和远指代词的虚词有哪些? -
油项千红:[答案] 表示近指代词常见的有“此、是、斯、兹”在句中常作主语、宾语、定语或谓语;“之、若”常作定语,“然、尔”常作谓语,等等. 表示远指代词常见的有“彼、夫、其”.

衡阳县13631596214: 古汉语常见虚词有哪些?
油项千红: 还就是:善、矣、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