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到底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嵇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的“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到底是什么意思~

??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对孔子的这句话,与对他的许多其它话一样,后人同样众说纷纭。
??
一说,就是要在父亲死后,要遵循父亲生前定了的规矩。对一国之君而言,也是要遵循先王制定的方针政治,按“既定方针办”。三年之内不改弦易张,就称得上是“孝”了。至于三年之后如何,就不管了。
??
一说,所谓“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就是要言行一致。要按照过去在父亲生前所表示的那样去行动。如是三年,才称得上“孝”。
??
例如,南怀谨就持第二种主张。他认为第二种主张讲不通。他在《论语别裁》中说:
??
“讲到这里,我们要向前辈的某些儒者、理学家、读书人告个罪了,他们的解释,又是错误的。他们说看一个人,他父母还在的时候看他的志向,父母死了的时候看他的行为,三年当中,没有改变他父母所走的路线,这个人就叫作孝子了。问题来了,假使父母行为不端,以窃盗为生,儿子不想当小偷,有反感,可是为了孝道,就不能不当三年小偷去。这样,问题不就来了?如果遇到坏人的话,明明知道错,可推说:“孔子说的呀!圣人说的呀!为了作孝子,也只好做错三年呀!”这叫圣人吗?照这样讲,我就叫它是老鼠生儿的孝道哲学。为什么呢?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通吗?不通!这些问题,都出在过去的误解。“
??
我倾向于第一种说法。要知道,孔子说的话,是有特殊的对象的。不是说给普通人听的,而是说给君子以上的人听的。
??
孔子的意思是说,父亲去了,也要按照父亲的做法去行事。一是要延续父亲以前的方针政策或者处事原则,国法或家规,二是要延续和照顾父亲以前的旧情。不能说父亲过去与王家友好,与李家敌视,换成儿子做主子了,反而与王家敌视,而与李家友好。
??
三年是个约数。就是说改变父之道,要有一过程,反正不能急转弯。但将父亲的旧情了啦,就可以改弦易张了。

在父亲死后,要遵循父亲生前定了的规矩。对一国之君而言,也是要遵循先王制定的方针政治,按“既定方针办”。三年之内不改弦易张,就称得上是“孝”了。至于三年之后如何,就不管了。

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原文】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论语里仁篇20: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而非盲目遵从。这种自我成长的过程,才是真正的孝道所在。所以,孔子的这句话教导我们,孝不仅体现在形式上,更在于内心深处的理解和实践。三年无改,是对父辈智慧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成长负责。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孝行应随着个人的理解和智慧而不断升华,从而达到更高的孝道境界。

子曰父在观其志这篇文言文的意思
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 学而.第一【原文】 1·11 子曰:“父在,观其(1)志;父没,观其行(2);三年(3)无改于父之道(4),可谓孝矣.” 【注释】 (1)其: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2)行:音xìng,指行为举止等.(3)三年...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翻译
2、“父没”就是当父母去世以后,这个时候儿女他必须要自立,因此能不能够继续保守父母的志向,就要观察他的行为。从他的行为里头,我们能够知道他的善恶,他是不是真正有孝心。如果他真有孝心,他也必定能做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也就是他会继承父亲的志向,继承祖辈的事业,甚至能够发扬光大。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句话的...
往常)的言行;三年都没有跟父亲的品行道义有变化,可以说是孝心了。感想:所谓的尽孝道,就是发扬父亲的遗志,言行举止都遵循父亲。一则是在赞许父亲的品行,发扬光大,二则是怀念父亲,记得父亲平常的言谈举止,记得关于父亲生活中的小细节,这就是真情流露。对父亲的怀念与敬仰就是最真切的孝心 ...

子曰:“父在观其行,父没观其志,三年无改父之道,可为孝矣。”是什么意 ...
父亲在的时候观察他的行为,父亲去世了观察他的志向,如果三年他没有改变他父亲的处事之道,可以称他为孝了。

孔子的“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到底是什么意思
是基于守孝三年的基础上说的,主要有两种说法:1.在父亲死后三年内依然遵循父亲生前定的规矩。2.言行一致,一直遵循在父亲生前所承诺的那样去行动。

孔子为什么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可谓孝矣"
——《仪礼·丧服》圣人缘情制礼,丧礼之制,亲亲之道,全因孟子所谓“不忍之心”。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是因为“子为父斩衰三年。”三年之丧,何也?曰:称情而立文,因以饰群,别亲疏贵贱之节,而弗可损益也。故曰:无易之道也。创钜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迟。三年者,称情而立文,所以为至痛...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出自哪里﹖
语出《论语•学而.第一》的第十一篇。【原文】 1·11 子曰:“父在,观其(1)志;父没,观其行(2);三年(3)无改于父之道(4),可谓孝矣。” 【注释】 (1)其: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 (2)行:音xìng,指行为举止等。 (3)三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只是...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是什么意思
子曰父在观其志没关系,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也,的意思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中实词...
实词+虚词,那就在解释每一个字咯。子:孔子 曰:说话 父:父亲 在:在世,活着 观:观察 其:他的,这里指儿子 志:志向,理想 没:去世 行:行为举止 三年:不一定指具体三年,可以说是长期 无改:没有改变 于:介词,可翻译为“对于或对”父之道:父亲坚持的为人准则 可谓:可以说 矣:...

花都区17848706894: 孔子的“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到底是什么意思? -
释贸康莱:[答案] ��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对孔子的这句话,与对他的许多其它话一样,后人同样众说纷纭.�� 一说,就是要在父亲死后,要遵循父亲生前定了的规矩.对一国之君而言,也是要遵循先王制定的方针政...

花都区17848706894: 孔子的“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到底是什么意思 -
释贸康莱: 孔子的“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意思是: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花都区17848706894: 《论语》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是什么意思?翻译!快!快! -
释贸康莱:[答案] 学而.第一 【原文】 1·11 子曰:“父在,观其(1)志;父没,观其行(2);三年(3)无改于父之道(4),可谓孝矣.” 【注释】 (1)其: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2)行:音xìng,指行为举止等.(3)三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

花都区17848706894:  翻译下面文言文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释贸康莱:[答案] 孔子说:“父亲在时世时看其志向,父亲死后看其行动,三年内不改父亲的规矩习惯,可算孝了.”

花都区17848706894: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出自《论语》哪一篇 -
释贸康莱:[答案] 学而.第一 【原文】 1·11 子曰:“父在,观其(1)志;父没,观其行(2);三年(3)无改于父之道(4),可谓孝矣.” 【注释】 (1)其: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 (2)行:音xìng,指行为举止等. (3)三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

花都区17848706894: 子曰:父在关其志,父没关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已. -
释贸康莱:[答案] 大哥!拜托你提问认真点好不好! 麻烦你提问,把字都打正确了好不好?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这才是正确的! 1)其: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 (2)行:音xìng,指行为举止等. (3)三年:...

花都区17848706894: 孔子为人谦恭有礼,他曾说 -
释贸康莱:[答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

花都区17848706894: 谁知道孔子名句? -
释贸康莱:[答案]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2、敏于事而慎于言 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5...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2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

花都区17848706894: 我要读论语学而的句子 -
释贸康莱:[答案] 学而篇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孔子说:“[看一个人,]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

花都区17848706894: 孔子对孝的解释有哪些? -
释贸康莱:[答案] 孔子认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也就是说,孝乃第一忠,是“仁”的根本所在.那么,什么是... 《论语·学而》记载: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父亲在时世时看其志向,父亲死...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