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文言文句中的主谓宾定状补?

作者&投稿:令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怎么判断文言文句中的主谓宾定状补~

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二、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三、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
四、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
一、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句有三种情况:语气强烈的疑问句;语气强烈的感叹句;旧诗词为了韵律相合。


二、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有下面四种情况:
1.中心语+定语+者
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求可使报秦者人)
②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村中好事者少年)

2.中心语+之+定语 ,“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蚓无利爪牙,强筋骨)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高庙堂则忧其民,处远江湖则忧其君)

3.中心语+之(而)+定语+者,“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铿然有声石,所在皆是也)
②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此四者,天下
之穷民而无告者)

三、宾语前置(重点)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特定条件下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宾语前置。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欺余)
②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莫肯顾我)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①大王来何操? (大王来操何)
②沛公安在? (沛公在安)

3.用“之”“之为”或“是”将宾语前置,用这种宾语前置的格式时,还可以在宾语之前加上“唯(惟)”,构成“唯(惟)……是……”或“惟…之…”的格式,强调宾语的作用就更大。
①日居月诸,下土是冒。 (日居月诸,冒下土——日月曾经照临,阳光离去后露出了这片赤裸的土地)
②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 (忧群臣)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 (籍以何至此)
②全石以为底。 (以全石为底)

四、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句中一般作状语。介宾短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①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请奉命于孙将军求救)
②贫者语于富者曰…… (贫者于富者语曰)

第二种:用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也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在今译时,一般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①形似酒樽,饰以山龟鸟兽之形。 (以山龟鸟兽之形饰)
②具告以事。 (以事具告)

第三种:用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乎”通“于”。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乎”字结构或作状语,或作补语。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乎吾前生,其闻道也固乎吾先)
②名垂乎后世。 (乎后世名垂)

主语:这是句子声明的对象,这意味着句子说“谁”或“发生了什么”。

谓词:它的作用是指示主题的状态,本质,状态等。

对象:它是动作的对象和动作的接收者。

定语: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或代词的单词,短语或句子。

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的连词。

补语:谓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补充性的和补充性的。


扩展资料:
了解句子组成的提示:

主语谓语对象,固定形状补语,主枝和叶被清楚地划分。

属性必须在来宾和来宾面前。

状语有时在主面前,逗号很高兴。

或使用此提示:

主语谓语对象是主干,并且定语通常位于主语对象之前。

谓词焦急地看着,情况出现之前就打扮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主谓宾

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二、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三、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

四、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
一、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句有三种情况:语气强烈的疑问句;语气强烈的感叹句;旧诗词为了韵律相合。

二、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有下面四种情况:

1.中心语+定语+者

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求可使报秦者人)

②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村中好事者少年)

2.中心语+之+定语 ,“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蚓无利爪牙,强筋骨)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高庙堂则忧其民,处远江湖则忧其君)

3.中心语+之(而)+定语+者,“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铿然有声石,所在皆是也)

②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此四者,天下

之穷民而无告者)

三、宾语前置(重点)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特定条件下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宾语前置。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欺余)

②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莫肯顾我)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①大王来何操? (大王来操何)

②沛公安在? (沛公在安)

3.用“之”“之为”或“是”将宾语前置,用这种宾语前置的格式时,还可以在宾语之前加上“唯(惟)”,构成“唯(惟)……是……”或“惟…之…”的格式,强调宾语的作用就更大。

①日居月诸,下土是冒。 (日居月诸,冒下土——日月曾经照临,阳光离去后露出了这片赤裸的土地)

②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 (忧群臣)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 (籍以何至此)

②全石以为底。 (以全石为底)

四、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句中一般作状语。介宾短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①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请奉命于孙将军求救)

②贫者语于富者曰…… (贫者于富者语曰)

第二种:用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也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在今译时,一般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①形似酒樽,饰以山龟鸟兽之形。 (以山龟鸟兽之形饰)

②具告以事。 (以事具告)

第三种:用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乎”通“于”。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乎”字结构或作状语,或作补语。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乎吾前生,其闻道也固乎吾先)

②名垂乎后世。 (乎后世名垂)


文言文怎样判断句型,比如宾语前置之类的
1、判断句,“…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2、被动句、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2.“为”“为……所”表被动.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3、省略句...

怎么判断文言文句中的主谓宾定状补?
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二、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三、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四、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一、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句有三种情况:语气强烈的疑问句;语气强烈的感叹句;旧诗词为了韵律相合。二、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有下面四种...

语文文言句式的判断方法及判断的标志词(详细些,最好有例句)
(6)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

如何辨析文言文的判断句
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

文言文句式如何判断?
1. 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2.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3.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4...

文言文句式如何判断?
4、语义上主谓直接判断 二、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2.“为”“为……所”表被动。如:“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3.“受”“受...于”表被动。如:...

怎么判断文言文中的省略句,判断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宾语前置的?
(二).省略句的形式1.省略主语;主语的省略,在文言文中很常见。主要原因之一,是文言的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不独立做句子的主语。句子若是重复前边的词语又罗嗦,这样省略主语的句子自然就简洁多了。句子中是否省略了成分,要以上下文的意思或整个语言环境去推断。翻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把省略部分补出来。主语的省略,可分为...

怎样判别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
首先先理解文言文句子意思,然后再对句子的结构进行判断 比如:《三峡》中的“绝谳多生怪柏”则理解为:陡峭的崖壁上生长着许多形态各异的松柏 按句子成分划分 如下 “绝谳|多生|怪柏”

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及例句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例句: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四、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

文言文句式判断口诀是什么?
读得太少,没有积累。判断文言文句型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团风县15691132618: 怎么判断文言文句中的主谓宾定状补 -
宁阀思可: 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二、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三、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 四、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 一、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句有三种情况:语气强烈的疑问...

团风县15691132618: 文言文中的主谓宾定状补 如何区分 -
宁阀思可: 不好区分,因为文言文中有很多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团风县15691132618: 语文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 如何区分?? -
宁阀思可: 基本成分主谓宾,附加成分定状补:谓前为状谓后补,定语必居主宾前主语是句子叙述的主体,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谓语说明主语所发出的动作或具有的特征和状态.谓语由动词来...

团风县15691132618: 如何区分主谓宾和定补状 -
宁阀思可: 主语:1、定义:主语:主语是句子中的陈述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什么”.3、符号:双行线. 谓语:1、定义:用来说明陈述主语.2、特点:a、经...

团风县15691132618: 怎样分清文言文中的主谓宾 -
宁阀思可: 汉语语法成分在句中的次序比较固定,从古到今变化较小.如主语在谓语之前,宾语在动词之后,修饰语在被修饰语之前,古今都一致.但是,在先秦以前的上古汉语里也有少数特殊的词序,并且被历代文人所仿.最特殊的当是宾语在一定条件下要放在动词之前:1、凝问代词作宾语,如“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在现代汉语次序中应为“臣实不才又敢怨谁”;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如“邻国未吾亲也”,译为现代汉语应为“邻国未亲吾也”;3、强调宾语,并用代词复指一下,如“惟你是问”,译为现代汉语应为“唯问你”,其中“是”是复指的宾语“你”,强调“你”.

团风县15691132618: 语文中主谓定状补的分辨方法? -
宁阀思可: 主语是两条短线,谓语是一条短线,宾语是波浪线,定语是小括号(),状语是中括号[],补语是尖括号其中主谓宾是句子的主干,定状补是枝叶一般句子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句子结构为:状语.定语+主语中心语+状语+谓语中心语+补语+定语+宾语中心语.

团风县15691132618: 主谓宾定状补这些句子成分怎么分的啊!主 谓 宾 定 状 补这些成分怎么分辨的?还有很多文言文中都需要用到的文言现象例如什么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什... -
宁阀思可:[答案] 现代汉语里一般的句子成分有六种,即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1、主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例如:中国人民 志气高.2、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

团风县15691132618: 怎么判断一个句子的 主谓宾 定状补是什么 句子一定有补语 宾语 定语吗? 通俗易懂点 谢谢 -
宁阀思可: 谓语就是动词,比如"拥抱,拿起……",主语就是动词前边的人,宾语是动词后边的人,比如,我爱你,我是主语,爱是谓语动词,你是宾语.补语是补充用的比如"小明——一个可爱的孩子"破折号后面的就是补语.定语就是形容词,"美丽的,雄伟的,甜蜜的……"

团风县15691132618: 如何区别高中文言文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的句子?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定语后置怎么区分?其他都会了,就这个搞不清. -
宁阀思可:[答案] 建议去了解一下何谓主谓宾定状补,他们在一个句子中一般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在文言文中有时候一些特殊句式中打乱了他们的固定顺序,就形成了宾前置、状后置等句式.这种问题一说起来就是长篇大论,还是建议你耐心去找一些基础语法看一下...

团风县15691132618: 如何分清语文中的主谓宾定状补? -
宁阀思可: 汉语中一个完整的句子,其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如下:(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补语)由这个顺序可以看到,定语是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成分主要是主语和宾语)前对其进行修饰和限制的成分,状语是在谓语(包括动词和动词性短语及形容词和形容词性短语)前对其修饰和限制的成分.例:1定语:我的书 美丽的花(以上两个句子中“我”和“美丽”是定语.)2状语:狠狠地打 多么美丽(以上两个句子中“狠狠”和“多么”是状语)从形式上看,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用“的”字,状语和中心词之间用“地”字,这是标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