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式如何判断?

作者&投稿:轩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言文句式如何判断?~

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
一、判断句 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者”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4、语义上主谓直接判断
二、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
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为”“为……所”表被动。如:“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3.“受”“受......于”表被动。如:“受制于人。”
三、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
( 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
(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3.介宾短语后置 (状语后置):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
4.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
四、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省略主语。
(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2)承后省(也作蒙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5.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

文言句式

与词汇相比,文言语法变化不大,只是几种特殊句式的表示方法与现代汉语不同,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判断句式 被动句式 倒装句式 省略句式 疑问句式 否定句式

判断句式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

“......,......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

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被动句式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用“为”,“为......所.....。”表被动。如:“(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用“被”表被动。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倒装句式(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王—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

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说)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实际上是“汝之不惠甚矣!”

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及:“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等。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两个“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词前做状语。第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如:“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即“以事具告。”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就是“以事具告(之)。”还有一种民政部要注意,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句子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译为“在我的前面出生”,作状语,又可译为“生在我的前面”,作补语,一般来说仍作补语,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则一定要作状语。

省略句式

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文言文中的活力句更普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

省略主语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文言文中的第三称代词“之”、“其”不能作主语,也是文言文中主语多省略的原因之一。如:“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年矣,而乡邻之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有时一个复句或一段话中多处省略主语,这些主语并不一贯,即所指不是同一对象,在阅读和翻译时要注意。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的主语要补充出来。

省略谓语为主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为主要补充出来。

省略宾语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这句话就省略了动词谓语“拜”的宾语“之”又如:“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这句话中省略了介词“与”的宾语“之”。在文言文中,介词“以”、“为”、“与”的宾语"之"往承上文省略。在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要补充出来。

省略介词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如:“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张衡传》)句中省略了介词“于”。又如:“赐之彘肩。”(《鸿门宴》)句中省略了介词“以”。泽为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介词也要补充出来。

疑问句式

文言疑问句,一般都有疑问词,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何、曷、故、安、焉、孰等),疑问语气词(乎、诸、哉、欤、耶等)以及疑问副词(岂、独、其等)。有时也不用疑问词。

另外,还有些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

否定句式

文言否定句,所用否定词有否定副词(不、非、勿、毋、弗、否等),否定代词(莫)以及否定性动词(无)。

1、用“者”、“也”  表判断。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用副词“乃”“则”“即”“皆”  等表判断。

⑴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⑵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⑶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

之_然在墓者也。

⑷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3、主谓直接表判断

⑴荀卿,赵人。

⑵此亡秦之续耳。 

4、用否定词副词“非”表示判断

⑴予本非文人画士。

⑵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

思考:以上四种判断句的谓语有什么特点?

参考:以上判断句谓语都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此外还有一类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⑵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请问下列句子是什么句式?

⑴所以谴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⑵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参考:在因果复句中,表示原因的分句后面加“也”,是判断句,其谓语可以是动词或

动词性短语。




怎么判断文言文特殊句式
1. 文言文如何判断特殊句式 然后分清主谓 然后就能分清句式了答案补充 我写的有点多,你慢慢看,记住了这些考试基本上就差不多了,不过建议你还是问问老师把不明白的弄清楚,因为以后还是会用到的 文言文的句式主要有 判断,被动,倒装,省略 分不清主谓对学习句式是有障碍的,不过你可以先记住几个固定句式,记住之后...

文言文句式判断口诀是什么?
文言文句式判断口诀:于(与)焉何其若,因为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一、判断句,“…者,……者也、等形式。二、被动句、1.“见”“……见……于”“于”表被动。三、省略句、1.省略主语。2.省略谓语。3.省略宾语。4.省略介词宾语。 5.省略介词“于”。四、主谓倒置句、这种情况很少,...

求怎样判断文言文句式的类行??最好举例说明!
一.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采用副词“乃”“即...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其历史源远流长,应用广泛。然而,由于其语法和词汇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对文言文进行正确的断句是很多人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的一个难点。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文言文的句式结构。文言文的句子通常较短小,而且多用判断句和陈述...

文言文四大句式
文言文的四大句式是: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以及省略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

文言文判断词
2. 怎么判断文言文的里的词性和句式那词性 文言词性的判断方法:见以下链接blog.stnn.cc\/StBlogPageMain\/Efp_BlogLogKanx?cBlogLog=1000929943与词汇相比,文言语法变化不大,只是几种特殊句式的表示方法与现代汉语不同,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判断句式 被动句式 倒装句式 省略句式 疑问句式 否定句式 判断句式 文言文判断...

文言文句式八大类型与判断
与词汇相比,文言语法变化不大,只是几种特殊句式的表示方法与现代汉语不同,下面分别加以说明:判断句式 被动句式 倒装句式 省略句式 疑问句式 否定句式判断句式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文言文解答技巧!如何掌握特殊句式的类型和判断方法?
其实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读懂文言文的关键,除了掌握古今词义的差别外,还要熟悉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的类型并学会判断。就像英语的语法一样,知道了语法,才能正确翻译出句子的意思。那么,如何去掌握特殊句式的类型和判断方法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首先,我们要知道,对于文言文来说,一共有...

文言文的基础句式和怎么判断以及文言基础知识?
倒装句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如“甚矣,汝之不惠”。省略句则是省略了主语、宾语或谓语等成分的句子,如“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判断文言文的句式,需要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和语义关系来分析。首先需要确定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等成分,然后根据...

(高中语文) 文言文中的固定句式如何判断
高中文言文中的句式例解古代汉语中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几类。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状语后置的规律,固定句式要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 一般句式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

黄陵县19615359111: 急求,文言文各种句式判断方法! -
宰父鲍复方:[答案] 文言文四种常见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 一、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另一种是用“则”“皆”...

黄陵县19615359111: 语文文言文句式怎么判断,尤其是特殊句式 -
宰父鲍复方: 对“文言现象”死记硬背是最不可取的学习方法.所谓“文言文特殊句式”,都是现代人归纳出来的,原文的作者脑子里并没有这些名堂.因此,掌握文言现象不能靠“背公式”解决,必须通过具体“读文章”来形象记忆.就像告诉外国人“使...

黄陵县19615359111: 怎么区别文言文句式 -
宰父鲍复方: 倒装句式(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王—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

黄陵县19615359111: 文言文句式判断各种句式的判断方法 -
宰父鲍复方:[答案] 这个问题几句话说不清楚.恰好,最近我整理了一份材料,专门讲古文句式的,但愿对你有用.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下边...

黄陵县19615359111: 高中常考的文言文句式以及判断方法 -
宰父鲍复方: 文言文句式包括普通句式和特殊句式. 判断方法:通过固定结构和某些虚词及结合语境进行判断. 一,普通句式 1,选择句.译为"与其…不如″,"是…还是″,"不是…就是″ 非(不)…则(即) "…抑…″ "其…其″ "与其…熟若″ 2,疑问...

黄陵县19615359111: 怎样区分文言句式 -
宰父鲍复方: 记住文言句式的类型: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倒装句式、省略句式、疑问句式、否定句式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者,......也.”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被动句有: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二意念被动句.

黄陵县19615359111: 怎样判断文言句式? -
宰父鲍复方:[答案] 判断句式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

黄陵县19615359111: 怎样判断文言句式? -
宰父鲍复方: 判断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

黄陵县19615359111: 怎样判断文言文的句式,如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 -
宰父鲍复方:[答案] 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位于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黄陵县19615359111: 语文的文言句式怎么判断?例如宾语前置,判断句,等 -
宰父鲍复方:[答案] 一、判断句:1、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句一般都有判断动词“是”,而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动词.文言文中的判断句的表现形式,一般来说,有下面几种:一.“……,……也”的格式.如:①虢,虞之表也.(《左传·僖公五...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