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说说安史之乱的前因后果的详细过程????

作者&投稿:度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安史之乱的详细过程?~

安史之乱

指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叛乱。

安禄山(?—757),营州柳城(在今辽宁朝阳)人,杂胡。本姓康,从后父安延偃姓,改姓名为安禄山。安禄山善于逢迎,他结纳李林甫,讨好杨贵妃,称贵妃为义母,骗得唐玄宗宠信。他兼领平卢(治今辽宁朝阳)、河东(治今山西太原)、范阳(治今北京)三镇节度使,所部兵力达十五万之众。安禄山见唐朝政治腐败,内地兵力空虚,有可乘之机,于755年十一月,以讨杨国忠为名,从范阳起兵反唐。叛军很快席卷河北。“所过州县,望风瓦解,守令或开门出迎,或弃城窜匿,或为所擒戮,无敢拒之者。”十二月攻陷洛阳,756年正月称大燕皇帝,接着击溃潼关守军二十万,占领长安。

安禄山身体肥胖,大腹便便,下垂过膝,体重300斤。自起兵反唐以来视力衰退,又有疽病,因此性情极为暴躁,左右服侍,稍不遂心,动辄鞭打,甚至杀死。他称帝后,深居宫中,学唐玄宗的享乐,声色歌舞,骄奢淫逸,难得接见将领,凡事都通过幕僚严庄传话。严庄虽然受到重用,也难免挨打。小宦官李猪儿被打的次数更多。安禄山想立爱妾所生的幼子庆思做后嗣,严庄便和安庆绪勾结,指使李猪儿刺死了安禄山。757年正月,安庆绪即位。

史思明原是安禄山亲信,突厥族人。安禄山叛唐后,他南下攻占河北13郡,被安任命为范阳节度使,统兵8万人。安庆绪杀父安禄山称帝,他不服,降唐。不久再起兵反唐,759年正月杀死安庆绪,还归范阳,称大燕皇帝,出兵攻占洛阳。761年被儿子史朝义杀死。

安史之乱对人民是一场浩劫,给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皆为丘墟”(《资治通鉴》),“汝、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或有衣经者”(《旧唐书·回纥传》)。“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榛荆,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整个黄河流域,几乎一片荒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杜甫《无家别》),这诗句描画了由于战乱,广大人民无家可归的悲惨状况。

安史之乱是唐代于755年至763年所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由于发起叛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安史之乱的前因后果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身兼范阳、平卢和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伙同部将史思明起兵反唐,直到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才被平定,史称“安史之乱”。
一、安史之乱的原因
安史之乱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1、天宝年间,统治集团荒淫腐朽。唐玄宗十分昏庸。宠爱杨妃,奢侈无度;政事付于奸毒有数的李林甫、杨国忠、高力士之徒;又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杨贵妃得宠,李林甫等夺擅朝政,吏治败坏;杨国忠等“拓边”激功,国力耗虚。加之官僚地主竞相兼并土地,导致了阶级矛盾的尖税化,削弱了统治力量,使叛乱者有了可乘之机。
2、府兵制破坏之后,“外重内轻”之势已成。开、天之际,府兵之制破坏,募兵之制渐兴,募兵制逐步代替了府兵制。镇守京师者称“长从宿卫”(后称“彍骑”);戍守边疆者称“健儿”或“长征健儿”。为了防边“拓边”,“九节度”镇兵增至四十九万,多出“彍骑”数倍。这样,“外重内轻”之势成,为有野心的边将对抗唐中央创造了条件。
3、范阳、平卢、河南节度使安禄山率领兵最多,实力最强,野心很大。他几入长安,目击唐中央政治腐败,内地兵力空虚,乃谋作乱,夺取天下。于是在准备就绪之后,便以诛杨国忠为名发动了叛乱。
二、安史之乱的经过
755年冬,安禄山率兵十五万南下反叛,一路势如破竹,陷洛阳。756年,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史思明占河北十三郡。六月,陷唐都长安。玄宗奔蜀,肃宗继位。
757年,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杀死,安史集团分裂。郭子仪等收复长安、洛阳。759年,安庆绪被史思明杀死。史思明称大燕皇帝,再陷洛阳。
761年,史思明大败李光弼,西犯长安,途中被其子史朝义杀掉,叛军大衰。763年,李适、仆国怀恩等收复失地,史朝义穷蹙自杀。历时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结束。
三、安史之乱的影响
“安史之乱”历时八年,影响极为深远:
1、它使广大人民,特别是黄河中下游的人民遭受了一场空前浩劫,北方经济遭到了大破坏,损失四分之三以上;百姓穷困不堪;土地荒芜;水利失修,“千里萧条”。从此,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2、它使唐朝边防空虚。为了平叛,边防军不得不调往内地,吐蕃等少数民族乘机而入;安西四镇及陇右、河西走廊之地尽失。从此,唐朝不仅在西域的力量大为削弱,就连关中也不能确保无虑。
3、它打破了唐朝的统一。此后,不仅河北、山东、列镇相望,即腹心之地亦分裂于方镇。中央集权日益削弱,藩镇势力不断扩大,战乱频起,生灵涂炭。
总之,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从此,唐王朝逐渐衰微了。


安史之乱时期到底发生了什么导致人口锐减?
兵役就不多说了...安史之乱时,人民流散,户籍散佚不少,使「租庸调制」遭受严重破坏,国库岁入大减,因而另立名目,徵收其他税项,以资弥补,致影响民生,侧面造成及加重了原因2。LZ你说说...在这种时期能出现人口稳定的现象吗...话说近2000个字啊...LZ看在我这么辛苦的份上采纳了吧...参考资...

杜甫羌村三首全原文及赏析
两年前“安史之乱”爆发,杜甫从长安逃出,把自己的家小安排在鄜州(今陕西富县)城北一个农村里。这个村大约是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之地,当地羌族较多,故称“羌村”。 自玄宗逃往四川之后,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闻讯,即北上投奔肃宗,路上却为叛军所俘。在长安住了八个月后,于至德二年四月,杜甫不顾生命安危,由金光门...

安史之乱结束后,藩镇割据为何越来越严重?
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唐朝皇帝的削藩成果如何呢?结果令人目瞪口呆。在此后的几十年间,藩镇数量又继续增加到了五十余个,几乎整个唐朝都成了藩镇割据的天下。唐朝皇帝是疯了吗?为什么藩镇割据会越来越严重呢?下面我们就详细说说造成这种现象的前因后果。“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全国总...

有一人步安禄山后尘,最终死于亲生儿子手中,这个倒霉蛋是谁?
这个倒霉蛋是史思明,他最后也是死在自己亲生儿子手中,跟安禄山的结局一样。先来说说安史之乱,这场祸乱唐王朝的战争,历经七年多,因为叛军的领导先是安禄山、安庆绪,后来又是史思明、史朝义,所以被称为安史之乱。这场大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场战乱中有个很奇怪的点,就是两任领导均是...

求余秋雨《唐诗几男子》原文
“唐代诗坛有一股空前的大丈夫之气,连忧伤都是浩荡的,连曲折都是透彻的,连私情都是干爽的,连隐语都是靓丽的。”——这是所谓文笔?这是扯淡(法兰克福的哲学小册子《论扯淡》,对扯淡有精彩分析)。类似华而不实的语言,余文中比比皆是,严重败坏阅读胃口。本文描述安史之乱前后李白、杜甫、王维等诗人的人生际遇。

论述中国三次人口南迁
闽南话,闽北话,客家话,甚至南通话,基本上都是在这一历史时期形成的.安史之乱,这个我们就要先说说唐朝的兵役制度,唐初的兵役制度是府兵制,古代最基本的行政单位是州,府是军事单位,几个相临的州叫府,相当与现在的军区,但比军区要小, 府兵是指从府所辖的州中征集21~60岁的成年男子,每3到6年一次...

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有爱情吗?
她离开之后唐玄宗发了好几次脾气,还乱砸东西。这两次只要杨贵妃服软,就得到了原谅。看到这儿就觉得他们两个和民间的普通夫妇一样,两个人会闹别扭,其中一个人道个歉,两个人就和好了,之后夫妻更加恩爱。对比起其她犯错的妃子,唐玄宗对她确实不一样。安史之乱发生的时候,唐玄宗也是第一时间就...

历史上有哪些很尴尬的事实?
安史之乱爆发,李亨在北方自说自话称帝了,太上皇想抑制一下这个儿子,就封自己第八子永王李璘总管四道节度使,督都江南军事。 野心勃勃的李璘率兵沿江自江陵东下,宣称要从水路包抄安禄山,为了鼓舞士气搞好宣传舆论战,李璘把李白这位大诗人给请出了山。李白当时正在庐山隐居,欣赏着庐山瀑布,既然有皇室子弟请自己出马,...

谁能跟我说说李白的生平
到了幽燕之后,李白亲眼看到安禄山秣马厉兵,形势己很危急,自己却无能为力。安史之乱前两三年,李白漫游于宣城、当涂、南陵、秋浦一带,仍然衣食依人,经常赋诗投赠地方官,以求帮助。 在此次漫游期间,李白因夫人许氏病亡,又娶宗氏。家庭多变,国家多事,李白一面求仙学道,一面企图为国建功,对于国家安危,颇多关切,虽...

安史之乱的时候 李亨为什么敢夺取唐玄宗的皇位
安史之乱的造成是庙堂的诸多因素形成,有李林甫的专权,杨国忠的弄权,吏治派和文学派的党争,当然更有唐玄宗晚年的昏聩和自以为是的物产结果。三镇而席卷天下,在潼关之战中,哥舒翰率领的西北军事集团覆没,天下为之胆寒,而不日玄宗的逃亡更是标志着李唐的败退,是如此的灰头土脸,是如此的狼狈不堪...

双清区19237022817: 谁能告诉我安史之乱是怎么回事?
慈蓉三金: 安史之乱是755年至763年发生在唐朝的一次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集权的反叛.因叛乱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所以历史上称这次叛乱为“安史之乱”. 唐朝初年,为...

双清区19237022817: 安史之乱的原因 -
慈蓉三金: 安史之乱从755年至763年,历时八载,可谓是唐朝开国以来最大的危难,直接导致唐朝由盛转衰.八年后,乱虽平,可战乱带来的一切已然难以掩盖.加之安禄山,史思明旧部又潘镇割距,使唐皇帝难以中央集权,手握兵权,再也不复当初四...

双清区19237022817: 请详细说说“安史之乱”的由来、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等. -
慈蓉三金: http://baike.baidu.com/view/2795.htm

双清区19237022817: 安史之乱的全过程是怎样的? -
慈蓉三金: (一)范阳叛变—— 杨国忠与安禄山不和,安禄山恐杨国忠对己不利,遂以讨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叛变,安禄山一路南下,不足两月,已攻陷洛阳,自立为燕帝,国号燕. (二)肃宗即位—— 安禄山破潼关,活捉守将哥舒翰,直入长安.玄...

双清区19237022817: 安史之乱的根源是什么?
慈蓉三金: 安史之乱 根源:藩镇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难以控制. 措施:宋太祖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了许多统军大将的权力;采取更戍法,将将领定期换防,造成将领与士兵互不熟悉;成立禁军,将地方精壮士兵调入中央,弱化地方部队;将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将领只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地方设转运使,将地方财政的绝大部分调入中央,使地方财政无力反抗.

双清区19237022817: 是谁平定的安史之乱? -
慈蓉三金: 安史之乱的经过 (一)范阳叛变—— 杨国忠与安禄山不和,安禄山恐杨国忠对己不利,遂以讨杨国忠为藉口,在范阳叛变,安禄山一路南下,不足两月,已攻陷洛阳,自立为燕帝,国号燕. (二)肃宗即位—— 安禄山破潼关,活捉守将哥舒翰...

双清区19237022817: 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及叛的将军是谁? -
慈蓉三金: 是唐玄宗后期.天宝年间.安禄山,史思明反叛.史称“安史之乱”.平叛的将军是郭子仪.

双清区19237022817: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什么 -
慈蓉三金: 中央集权的式微,地方政权的离心力

双清区19237022817: 安史之乱典故是什么 -
慈蓉三金: 安史之乱发生在玄宗在位时的755-762年,历时八年,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重大转折.不知道你想要的是哪方面的典故,说来话就长了..建议百度百科一下,讲得很详细的说..安=安禄山 史=史思明 2人...

双清区19237022817: “安史之乱”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事?安史指的是谁?他们是什么样的人物? -
慈蓉三金: 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是我国历史一次重要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系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55~762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