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些实词辨析(不是文言文的噢)的例子,又好又多的加分噢

作者&投稿:雀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言虚词和实词如何划分?虚词又包含有哪些?(!!!!在文言文中不是在现代汉语中)~

【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的“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的很频繁,而且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主要常用的虚词有:之、其、于、以、而、则、乃、若、且、者、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曷、虽、虽然、然而、然则、也。矣、乎、哉、焉、耳等。

文言文中120个实词解析
A
爱 1)怜惜,爱惜。如: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2)舍不得,吝啬。如: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安 1)安定,安稳。如:可以为富安天下。 2)安适,安逸。如:死于安乐。 3)养,奉养。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4)疑问代词,可以译为“哪里”“怎么”“为什么”“何”等。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沛公安在
谙 熟悉,知晓 如:风景旧曾谙。
按 查看,查验,核查。如:按西域书 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案: 1)几案,桌案 如:因拔刀斫前案 2)通“按”,察看,考察。如:召有司案图。
媪 1)对老年妇女的尊称。如: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2)泛指妇女。
B
罢: 1)停止,结束。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2)通“疲”,疲劳,疲弱。如:率罢弊之卒
白: 禀告,告诉。如:便可白公姥。
颁: 1)分赐,分赏。如: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 2)通“斑”,花白。如: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傍 靠近,临近。如: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谤 1)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毁谤,诽谤。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暴 1)晒 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2)暴露。 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3)突然,猛然。 如:澭水暴益。
北 败退,败逃。如: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
备: 1)具备,完备。如: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齐全,周详,周到。如:吾所以待侯生者矣 3)副词,尽,皆。 如:险阻艰难,备尝之矣。
倍 通“背”,反背,背叛,背弃。如: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悖 1)违背,抵触。如:故新相反,前后相悖。 2)谬误,荒谬。如: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被 1)遭受,蒙受。如: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2)通“披”。如:将军身被坚执锐。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本 1)树的根。如:伐木不自其本 2)指农业,古代以农业为本。如:今背本而趋末。 3)推究,考察。如:抑本其成败之迹
崩: 古代帝王、王后死。如:一旦山陵崩。
比 1)并列,并 如: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等到。 如:比去,以手阖门。 3)齐等,同等。 如: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彼: 1)指示代词,那,那些,那里。如: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2)人称代词,他,他们。如: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俾: 使。如:俾入县庠。
鄙 1)边疆 如:蜀之鄙,有二僧 2)鄙陋,鄙俗,鄙琐 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自谦之词。如:敢竭鄙诚,恭疏短引。
币 泛指礼物。如: 千金重币也。


虚词就是助词、代词之类的。
初中文言文常见虚词的用法
(例句主要以四、五、六册为主)

(一)代词
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如: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③ 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如: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上枢密韩太尉书》)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如: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②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3.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如:①何陋之有?(《陋室铭》) ②宋何罪之有?(《公输》)③而城居者未知之也。(《满井游记》)
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如: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②北顾黄河之奔流。(《上枢密韩太尉书》)
(三)作动词,可译为“到”、“往”。如: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一)结构助词,译作“……的”“……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的原因”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如: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移山》)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③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④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二)语气助词,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如: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②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

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如:①扁鹊望桓候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②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③环而攻之而不胜。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如: ①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得西山宴游记》)②

到百度上或者其他搜索引擎上,输入“同义词辨析”等字样,应该就可以搜到海量的资料的。

我这里也有一些,可以给你一部分:
同音近义词辨析110组
A(17组)
001、哀号:悲哀的号哭。
哀嚎:悲哀的嚎叫。如“饿狼哀嚎”。
002、爱好:顾惜体面,喜欢打扮。
爱好:喜爱,对某种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
爱怜:怜爱。
爱恋:热爱而难以分离(多指男女之间)。
003、爱护、爱戴:
适应对象不同,前者上(长辈)对下辈,后者下(幼)辈对上(长辈)。
004、暧昧:含糊、不明朗,不光明磊落,不便告人。
暗昧:同“暧昧”。还可表示不聪明,愚昧。
005、安定:生活形势等平静正常,稳定。生活安定。
安宁:秩序正常,没有骚扰。边境安宁。
安谧:安宁,安静。主要指环境气氛。
安静:没有声音,安稳平静。
平静:着重指平稳,没有不安与动荡。常形容心情、表情、势态等。
清静:着重指不嘈杂、不杂乱。
006、安顿:安稳。使人或事物有着落,着重指安排妥当,使有确实的着落。
安放:使物件处于一定的位置,是具体的动作。
安置:使人或事物有着落。着重指使工作、生活等有适当的位置。多是处理人事工作的活动。
安排:着重于分清先后、主次、轻重缓急、有条有理地处理人和事。多指工作上的处理活动。
007、安静、宁静:
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如:1.请大家安静一下!2.上课铃响了,教室里渐渐安静下来。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
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如:清晨,公园里十分宁静。“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如:在那里,他过着十分宁静的生活。
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例如,“病人需要安静”一般不说“病人需要宁静”;而“游人散后,湖边十分宁静”却可以说“游人散后,湖边十分安静”,两句话意思上差异不大。
008、安全:着重指不受威胁。使用范围广,能用于国家、生产、交通、操作、人身、生命、财产等。
平安:着重指太平无事,使用范围较窄,多用于人身。
都指没有事故或危险。
009、安详:指神态平静、从容稳重。如“神态安详、面容安详、他安详地睡着了”。没有安祥的写法。“容止端详”的“详”也是“安详”,指容貌举止端庄安详。“祥”指吉利,如“祥云、祥端、发祥”。
慈祥:形容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如“慈祥的老人、心地慈祥、慈祥的微笑”。
祥和:气氛。如“过一个祥和的春节”。注意“安详、慈祥、祥和”的写法。
010、安置、安排:
前者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后者指有条理,有先后的处理。
“安置”着重指使工作、生活等有适当的位置。多是处理人事工作的活动。
“安顿”着重指安排妥当,使有确实的着落。
011、按部就班、按步就班:
按部就班是个成语。“部”有“安排、布置”的意思;“班”的“次序、层次”的意思。整体意义就是”按照所安排的布局和层次来写作。后人截取“按部”与“就班”,并将二者合在一起构成固定的四字格成语,用来指“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做事情有条理、有层次”,不单独用来写文章。这个成语不能写作“安步就班”。
“按步就班”是对成语“按部就班”的同音误用。究其原因,应是因为“步”与“部”读音相同。
012、按照:重在引进动作行为的凭借和根据。例:按照事实说话。
依照:重在强调以某事为根据完全照办。法律条文多使用“依照”。例:依照原样复制一件。
遵照:多用于介绍行为依据的重要原则、指示和精神。例:遵照上级的指示办事。
013、按照:通用于各种语体,不带尊敬色彩。
依照:多用于书面语体,更适用于国家法规、军政文告等,这时是强调依原样照办,不得走样。
遵照:多用于书面语。带尊敬色彩,表示遵从依照。
同为介词。介绍行为的根据。
014、黯然:指“阴暗的样子”,也用来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暗然:“暗”有“光线不足、黑暗”的意思。
岸然:指“严肃的样子”。
015、懊悔:着重指后悔,是心里恨自己不该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
懊恼:着重指烦恼,心里不痛快,是对别人或自己的言行感到烦恼。
形容词。因未满足心愿而悔恨、烦恼。
016、懊丧:着重指烦恼而丧气,心中郁闷。
沮丧:沮,气色败坏。着重指受挫折后灰心失望。
颓丧:颓,委靡不振。着重指情绪低落,意志消沉。
都是形容词。形容因做事或环境不利而失意,情绪低落,精神不振。
017、傲慢:着重指态度上轻慢,目中无人。也可用于褒义,表示自尊而不可侮。
高傲:着重指思想情绪上把自己看得过高。用于褒义时表示自豪而又高尚。
骄傲:泛指满足已有的成绩,自以为了不起。用于褒义时多表示自豪。也可以作名词。如:李白、杜甫和他们的诗,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都是形容词。自高自大或自豪自尊之意。
B
024、把持、操纵、控制
都有按自己的意图掌握住、支配。
把持:是贬义词,指公开独占权位。对象常是政权、权力、职位以及地区、单位等。
操纵:中性词。指掌管、使用机器等。引申指用不正当手段暗中支配、控制人或社会性的较重大的事物。
控制:中性词。只指不让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对象常是速度、数字、交通、生产以及思想、感情等。
025、把握、掌握:
都是动词。用自己能力,把某种事物抓住、控制住。对象可以是某些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
把握:对象多是具体事物。有时作“有”的宾语,表示对事情能做得到或做得好的信心、力量或根据,是名词。如:有把握。
掌握:比“把握”多一层意思,即不仅能把握住,而且能充分支配运用并控制。对象多指抽象事物,如政策、命运、方法、知识、技术、专业、语言、情况等。
019、把戏、伎俩:
把戏:指花招,蒙蔽人的手法。
伎俩:指不正当的手段(贬义重)。
020、颁布、公布:
都是动词。公开发布。对象多是宪法、纲领、法律、法令、条例等。
前者指公布(法令条例、大的正规性文件)。后者指(法令、文告、团体的通知)公开发布。
颁布:着重指向下颁发。颁布者一般是高级领导机关或成员。颁布的内容常是法令等。
公布:着重指向公众发布。公布者除了高级领导机关或成员外,还可以是一般机关单位、团体。公布的内容,除了法令等以外,还可以是方案、草案、名单、账目、成绩、结果、数字、事实等。
021、抱怨、报怨:
前者指自己不满情绪很大;后者指向别人报仇。
022、摈弃、摒弃:
二者都是动词,都含有“排除”的意思,多用于书面语。
摈弃:抛弃,多用于人和具体事物。如:1. 高压高温试验是为了使这种物质摈弃杂质。2. 你们的感情一直很好,他不会摈弃你的。
摒弃:表示舍弃、除去,多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较少用于人或具体事物。如:1.他终于摒弃杂念,专心致志地做起了实验。2.对一个事物的认识,要摒弃诸多假象,才能看到它的本质。
023、卑劣、恶劣:
卑劣:指性质严重,恶劣,多指行为。例如:台湾当局分裂祖国的卑劣行径,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
恶劣:指不道德,无耻,侧重心理描述。

026、办法、措施:
都是名词。处理事情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和步骤。
办法:是泛指,多用于口头语体。
措施:指针对某种情况而采取的办法。较多用于书面语体,特别是公文、政论语体。
27、包含、包涵:
都是动词。容纳在内,总括在一起。
包含:指“内里含有”。着眼于事物的内在关系。对象常是抽象的事物。包容含有。
包涵:原谅、宽恕。
28、包括、包罗:
包括:着重指“总括”。着眼在数量、范围上列举各部分或其中一部分。对象不限于抽象的事物。
包罗:着重指网罗很多或一切,着眼于广大的范围、众多的事物。
29、保持、维持:
都是动词。使事物继续存在下去,保住不变。
保持:着重指使持续不变,时间延续较长,对象是水土、水平、传统、荣誉、警惕、联系等。
维持:指有一定限度地或暂时维护,使不改变原样和现状。对象是秩序、现状、生活、生命、治安等。
30、保存、保留:
都是动词。存留下来,不使改变。有时可换用。如“李白的诗保存(留)下来的有九百多首”、“这座城市还保留(存)着一些古代建筑。”
保存:着重于“存”,跟“亡”(无)相对,使继续存在,不使失去。
保留:着重于“留”,跟“去”相对,不去掉,不使离开原体。保留还有两个意义:①暂时搁置,如“不同意见暂时~,下次再讨论”;②不公开拿出来,如“教师毫不~地教学生”。这跟“保存”有区别。
31、保护、保卫、捍卫:
都是动词。护卫着,看守住,使不受伤害。
保护:着重于“护”:妥善护卫、照顾,不使受损伤。手段不一定是用武力。对象多是人或某些事物。
保卫:着重于“卫”:尽力防守住,使得到安全,不受侵犯。手段多指用武力或强大的力量。对象多是重大的抽象的事物,或者是重要人物、众人。
捍卫:着重于“卫”:抵御各种外来势力,确保安全,比“保卫”语义重。色彩较庄重。对象不能是人。
32、保障、保证:
保障:(1)动词,确保。有时可换用,如“用生命保障(保证)了整个战斗的胜利”。(2)名词。起确保作用的事物。保障①作动词时,除了可以作于“确保”义以外,最常见的是用于“保护义。它的宾主不常是动词(形容词)及其短语,而常是名词及其短语,如“生命、成果、财产、民主、权利”等。②作名词时,有形象色彩,指象屏障一样的起保护作用的东西。
保证:①作动词时,除了用于“确保”义以外,还常用于“担保做到”义。它的宾语不常是名词(时间、质量)及其短语。②作名词时,指起担保作用的条件。
33、宝贵、珍贵:
都是形容词。极有价值,很贵重,象珍宝似的。可以形容某些抽象的和具体的事物,如时间、书籍、礼物、资料等。宝贵除了可以形容某些具体东西以外,最常见的是形象抽象事物,如生命、经验、意见、贡献、遗产、财富等。
珍贵:指宝贵、稀少、珍奇。可形容某些抽象的事物(如友谊等),常用来形容具体的东西,如纪念品、文物等。
34、饱满、丰满:
都是形容词。充实、充足、足够。
饱满:常用于形容人的精神、精力、感情、情绪充足。有时形容风力充足,如“风力饱满,船就象生了翅膀一样”。
丰满:常用于形容人体胖得匀称好看,有时形容鸟的羽毛齐全好看。
35、暴露、揭露:
都是动词。使隐藏着的事物显露出来。对象可以是矛盾、本质、问题、阴谋、弱点、缺点等。
暴露:多是无意地显露,有时是有意地揭露出来。可以用于自己、自身事物、目标等。
揭露:都指有意地揭出来。一般能用于自己、自身事物、目标等。
36、暴虐、残暴、残暴、残酷、残忍:
都是形容词。狠毒而凶恶。可以形容敌人及其本性、行为。
暴虐:着重指惨无人道,欺凌太甚。多形容敌人及其本性。
残暴:着重指凶狠、横暴。多形容敌人的行动及本性。
残酷:着重指冷酷无情。多形容敌人的行为。有时形容生活、环境、斗争、战争、战斗等,这时着重指环境恶劣、无情。
残忍:着重指心肠狠毒、忍心。多形容敌人的本性及行为。
37、抱怨、埋怨:
都是动词。因不满而责怪别人。
抱怨:责怪的程度较重。用于人时少用于自己对自己。
埋怨:责怪的程度较轻。除用于人外,可用于事物。
38、悲哀、悲伤、悲痛、沉痛、悲恸:
都是形容词。伤心,难过。“悲哀”、“悲伤”、“悲痛”常通用。
悲哀:侧重于内心的哀愁。
悲伤:侧重于心情不好受,产生伤感。
悲痛:侧重于表示悲伤而痛苦,有时比“悲哀”程度重,可以说“悲痛欲绝”。
沉痛:侧重于表示深沉的悲痛。有时还有“深刻,严重”的意思,如“沉痛的教训。”
悲恸:侧重于极度的悲哀,兼指痛哭,一般用于书面语。
39、卑鄙、卑劣:
都是言行恶劣,不道德。
卑鄙:比“卑劣”的程度轻,如卑鄙无耻。
卑劣:比“卑鄙”程度重,即卑鄙而恶劣。
40、奔波、奔忙、奔走:
都有不辞辛苦地到处急忙活动之意。
奔波:指忙忙碌碌地奔走,历尽波折。
奔忙:指奔走繁忙、操劳,也用于交通方面。
奔走:本指急走、快跑,后来多用于传告消息,常说成“奔走相告”。
41、本来、原来:
同为副词。拿先前的情况和现实的情况对比,表示语气的前后转变。
本来:更着重于强调原先的情况,多用于上半句,下半句有时有“可是”、“但是”与之呼应。
原来:更多的是强调对先前的真实情况有所发现或醒悟,多用于下半句,它时常是用真实情况对上半句加以说明或解释。
42、本义、本意:
本义:词的本来意义,与引申义、比喻义相对。
本意:心里本来的想法、目的。
43、本领、本事
同为名词。从事某种活动的技术、能力。经常换用,如“烧火煮饭的这点本领(本事)还有”。
本领:有时指需要经过特别学习才能掌握的、较高的、较难的或较复杂的技能。这时具有庄重色彩,多用于书面语体。
本事:指技能、能力。多用于口头语体。
44、本质、实质:
同为名词。最主要的性质。
本质:指事物或人的根本的、本来的属性。
实质:指实在的、内在的或实际的属性,跟“表面的或虚假的东西”对举。一般用于抽象事物。
45、鄙薄、鄙夷:
同为动词。轻视,看不起。
鄙薄:指以为轻薄、微不足道、看不起、嫌恶。
鄙夷:指以为平庸或浅陋,傲慢、轻蔑地看待,不屑一顾。
46、鄙弃、唾弃、厌弃:
同为动词。毫不可惜地舍弃。
鄙弃:指因看不起而抛弃。
唾弃:指象吐唾沫一样,毫不可惜地舍弃。
厌弃:指厌恶、嫌弃。
47、鄙视、藐视、蔑视、轻视:
同为动词。看不起。
鄙视:为鄙贱、低劣。
藐视:(也写作“渺视”)指视为藐小。
蔑视:指用轻蔑的态度小看,根本不放在眼里。
轻视:看不起,与“重视”相对。语义较轻。
48、比赛、竞赛:
同为动词。互相比上下,比高低,比胜负的活动。
比赛:常用于文艺、体育、娱乐等方面。可以带宾语。
竞赛:指竞争,力争优胜。常用于生产劳动、经济建设、军事等方面。不能带宾语。
49、必须、必需:
必须:副词,用在动词之前,表示“一定要”。作状语,后面可以跟上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形容词,也可以作于主语前面。
必需:动词,“一定要有”,可作谓语,如“阵地战也必需”,多作定语,如“必需的素质”。
50、庇护、袒护:
同为动词。偏向,掩护。
庇护:指包庇,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掩护。语义较重。
袒护:指偏袒、偏向,是出于私心或偏爱而无原则地保护、支持一方面。语义较轻。
51、毕竟、究竟:
同为副词。到底,说明事物的终究。用于非疑问句,表示强调或肯定。
毕竟:只用于非疑问句,表示强调或肯定语气。
究竟:用处较广,既可用于非疑问句。表示强调或肯定,这种句子里用“毕竟”居多,用“究竟”较少;表示追查和推求,又经常用于疑问句,表示追究。另外还可作名词。如“为了早知道个究竟,我们特地去调查。”
52、辩白、辩护、辩解:
同为动词。用语言分辨正误、真伪或是非等。
辩白(也写作“辨白”)在被误解或被指责等情况下分辨,使事实得以澄清。
辩护:以申辩来保护、维护其言行。
辩解:指分辩解释。
53、辩论、争论、争辩、争执:
同为动词。双方持有不同意见,各说各理,力争说服对方。有时可换用。如“太阳离我们最近的时刻,是早晚还是中午,对这个问题两个孩子正在辩论(争辩、争论或争执。)
辩论:郑重分辩是非、真伪等,更注重摆事实、讲道理。
争论:各持己见,互不相让。
争辩:兼指争论、辨论。还用以指辩解。
争执:比“争论”更强调各执一端,着重于互不相让。一般不带宾语。
54、辨正、辨证、辩证:
辨正:辨明是非,纠正谬误。如“辨正发音”,可写作“辩正”。
辨证:辨析考证,如“经学者多方辨证”。亦为中医术语,“辨证医治”。
辩证:哲学术语,如“辩证唯物主义”。亦同“辨证”第一义。
55、辨别、鉴别:
同为动词。分析比较,使易混的事物区别开来。
辨别:指分辨、区别。
鉴别:指通过审察而确定事物的性质或特征。
56、遍及、普及:
同为动词。普遍到达。
遍及:指普遍到各处,后面常带地点宾语。
普及:多指普遍推广,或使大众化,跟“提高”相对。可以带地点宾语(动宾之间常有“到”字)、事物宾语,也可以不带宾语、作主语、宾语及定语。
57、摈弃、抛弃、放弃:
同为动词。丢掉不要。
摈弃:指很坚决地排除、扔掉,语义较重。对象以抽象的事物居多,如思想、观点、文化遗产中的糟粕等。一般用于书面语体。
抛弃:坚决扔掉。语义较“摈弃”轻。对象除抽象的事物外,还常是具体事物和人。
放弃:不要,不再保留。对象常是抽象事物(如主张、权利、机会等)和具体事物(如阵地、财产等)。
58、补偿、补充、弥补:
同为动词。补上不足。宾语可以是“损失、不足”等。
补偿:指抵偿。是用价值或作用相当的东西抵偿损耗。
补充:指增补一部分,使充实。或补不足或补损失,或在主要部分之外再追加一些,使更完备。
弥补:指填满、填足、填补空缺。除了“损失、不足、亏损、缺欠”等词以外,还常跟“缺陷、缺点、弱点、空白、漏洞、过失、罪过、失败”等词搭配。
59、不但、不单:
不但:同为连词。不光、不仅。用在递进结构的前一个部分里;后一个部分里通常有连词“而且”、“并且”、“反而”,副词“也”、“还”、或“连”等相呼应。不但:通用于书面语体和口头语体。
不单:多用于口头语体。另外还有“不止”的意义,如“这不单是我一个人的意见。”“不但”不能这么用。
60、不管、不论、无论:
不管:都是连词。用于上一分句,表示任指各种条件;下一分句常有“都、总、全、就、也”等词与之呼应,表示结果不变,常通用,如“不管(不论、不管)大小,都要。”不管,用于口头语体居多。最适宜跟它搭配的是口语,后面不能用“如何、何、是否、与否”等文言成分,后面可跟上“名词A+不+名词A”“形容词A+(还是)+不+形容词A”,表示强调排除条件,“不论”、“无论”一般不能这么用。
不论:口头语体,书面语体都常用。“不论”和“无论”后面可以跟上“形容词A+还是+不+形容词A”,“还是”可换成“跟”、“与”。
无论:用于书面语体居多。它跟“如何”组成常见格式“~如何”。
61、不免、难免、未免:
同由于某原因而导致不如意的结果。常换用,如“脱离实际,难免(不免)要犯错误”。
不免:指免不了。后面只跟肯定形式。副词,一般作状语。
难免:指不容易避免,后面可以跟否定词,意思未变。形容词,除作状语以外,还可以作谓语(常放在“是……的”中间)。
未免:指人对过分的事情不以为然,委婉地给以否定的评价。如“这样说未免太简单了”。
62、部署、布置:
同为动词。指安排人力、任务、活动、事情等。
部署:一般指有规模地、全面地、原则地安排、配置。
布置:多指具体安排、配置。布置还指在某个场所摆设、陈列东西。
63、哺养、抚养:
哺养:喂养,使长大。
抚养:抚育、照料并教养。
64、不力、不利:
不力:不尽力。如“措施不力”。
不利:没好处,不顺利,如“出师不利”。
65、不至(于)、不致(于):
不至(不至于):不会达到某种程度,如“决不至于不知道”。
不致(不致于):不会引发某种后果,如“决不致犯错误”。
66、不止、不只:

不止:表示数量范围超出“不只”;常同“还有”、“甚至”等连用,表示递进关系。
67、别具一格、独树一帜:
前者,另外具有一种独特的风格或色彩,多用于艺术作品的构思或对问题的见解;后者,独自另立一面旗帜,来形容新路,自成一家。可指艺术创作,政治道路,也可指工农业产品不同一般。
2、包含:包容含有。
包涵:原谅、宽恕。
3、包含:里面含有。如:这段话包含几层意思。
包涵:请人原谅。如:请多包涵。

3、保证:担保(做到),名词或动词。作动词时后不能带名词性短语。如:保证完成任务。
保障:对已有事物加以保护使不受损害。如:保障公民合法权利。

3、报复:打击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如:打击报复。
抱负:远大志向。如:从小树立远大抱负。
14、报复、抱负:
报复:指对别人反击。
抱负:指远大的志向。

03、报道、报导:
这是一对等义词。都指:(1)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2)用书面或广播、电视形式发表的新闻稿。现在人们倾向于用“报道”。“报道”读bàodào,“报导”读bàodǎo。
04、暴发、爆发:
都是动词,都含有“突然、猛烈发作”的意思。
前者强调突然性,后者强调爆炸性,“爆发”的使用范围比“暴发”宽。
暴发:(1)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有贬义。(2)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
爆发:(1)指因爆炸而迅猛发生,多用于具体事物。(2)指像爆炸那样突然地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事变,再如力量、情绪等等。
“暴发户”“山洪暴发”不能用后者,“火山爆发”“爆发革命”以及“爆发力”等不能用前者。
都是动词。突然猛烈的发生。有时通用。如“我极力压住感情的爆发(暴发)”。
暴发使用范围较窄,常用于洪水,有时指以不正当的手段发财,与“户”字连用,或突然兴起。如山洪、流行病、雪崩。
爆发:本义是弹药爆炸。比喻“象弹药一样突然、迅猛地发生”。使用范围较广,由于爆炸而突发或发生重大事变。如战争、火山、革命、大笑。
3、暴发:突然猛烈的发生或以不正当的手段发财。如山洪、流行病、雪崩。
爆发:由于爆炸而突发或发生重大事变。如战争、火山、革命、大笑。


文言文解释实词的方法
6.读音辨析法 有些词的意义往往与读音有关,读音不同,解释也常常不一。 7.词性活用法 有些实词的用法比较灵活,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词性变化现象。因而,应根据句意灵活地理解词的意义。 8.假借相通法 有时,某个字在句中不论用本义还是引申义都讲不通,这就要借用另一个读音或字形相近的字的意义来解释,...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及训练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所考查的这几个实词确实是在古诗文中十分常见的,或曾在课文中见过,或在常见成语中使用,我们完全可以比照相关的句子去...“优待”之意,但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加以辨析解决:一是“遇”这个词本身不含“优”的意思,只是对待;二是联系原文段上下文来看,后半句“遇……尽礼”合...

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辨析02
第一 (7)其他为动词做名词,他没有活用 第二 (3)其他为动词做名词,他为形容词的使动

文言实词和虚词
虚词的用法比较固定,它们的意义往往与它们的词汇意义不完全相同,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对于理解文言文非常重要。通过对它们的辨析和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和思想内容。同时,对于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

中学语文词性
Ⅰ、分类: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Ⅱ、辨析: 1.)名与动、形的区别: A.名词不能重叠。(少数除外 如:人人、时时、处处、事事、家家、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里里外外...

文言文实词解释教案
6.读音辨析法 有些词的意义往往与读音有关,读音不同,解释也常常不一。 7.词性活用法 有些实词的用法比较灵活,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词性变化现象。因而,应根据句意灵活地理解词的意义。 8.假借相通法 有时,某个字在句中不论用本义还是引申义都讲不通,这就要借用另一个读音或字形相近的字的意义来解释,...

怎样提高实词辨析和成语辨析的准确率?
行测-选词填空-实词辨析-成语辨析:1.成语的准确含义 如“他的这篇论文,中心不突出,论据不恰当,简直是不刊之论”。这里,“不刊之论”的使用是错误的,关键在于对“刊”的理解上,如果按照现代汉语的意思理解,“刊”应该是“刊登”的意思,那么“不刊之论”的意思就是“不能够被刊登的言论...

推断文言文实词含义中考
1. 中考文言文:如何推断文言实词词义 准确推断文言实词词义,需要以大量的文言文和历史的知识为基础。通过...“优待”之意,但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加以辨析解决:一是“遇”这个词本身不含“优”的意思,只是对待;...有些句子中的实词义我们可以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 如“之”字称代内容就必须联系上下文才能对其所...

我想查找有关中考的词语辨析
“导致”与“引导”既不是同义词又不是同音词,而是另类。为了考查学生的分辨能力,有意用同音词或有相同的语素的词来干扰,考题的时间久了,用来辨析的词也越积越多了,因而有的复习资料书在此章节附有实词辨析表和虚词辨析表,这是很好的,然而有的书竟直接写同义(近义)实词辨析表和同义(近义...

多义词辨析方法
多义词在语言中常常与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双关等相联系,也可能是病句如表意不明的检验工具。在古文阅读中,多义词的考察不仅限于实词,还包括虚词。要准确辨析多义词,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首先,通过多音现象来判断,如例句(1)“他这个人不难求,太好说话了”中的“好”读上声,表示“易于...

龙港区17656395890: 怎么样区分状语后置?还有宾语后置??文言文的噢,取几个例子,谢谢大家了 -
游晓水飞: 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 ①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 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欺余) ②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夫晋,何厌之有? (有何厌) ③用"之"、"是"将宾语提前 ...

龙港区17656395890: 辨析文言实词“故”的意义是什么?
游晓水飞: 故 ① 原来.如: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赤壁怀古》 ② 旧、原样.如: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③ 特意.如: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 ④ 缘故、原因.如: 既克,公问其故. 《曹刿论战》 ⑤ 故意.如: 故久立与其客语.《信陵君窃符救赵》 ⑥ 交情.如: 君安与项伯有故. 《鸿门宴》 ⑦ 连词,因此.如: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 《鸿门宴》

龙港区17656395890: 速求:什么是虚词、什么又是实词、举个例子就是、语文的知识点
游晓水飞: 虚词 (一)副词 副词是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 表... 介词“和”前后的词语不是并列关系,不能互换位置.第二,介词“和”前面可以出...

龙港区17656395890: 怎样提高实词辨析和成语辨析的准确率? -
游晓水飞: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一般来自典故、寓言和古代诗文等.对于成语,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予以把握,一是正确理解成语的意义,二是正确地使用、运用成语.要想准确地使用成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行测-...

龙港区17656395890: 文言实词“比”越详细越好 加例句噢 -
游晓水飞:[答案] ①并列,挨靠在一起.《核舟记》:“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成语有“栉比鳞次”.[比邻]近邻.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②齐等,同等.《战国策•荆轲剌秦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③认为和…...

龙港区17656395890: 怎样掌握这些用法复杂的虚字呢?怎样掌握这些用法复杂的虚字呢?
游晓水飞: 可抓住六个方面去进行辨析. 第一,抓住语法特点以确定词性:词性是根据语法特点来确 定的.在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或词组)中,一个词会显示出不同 的语法特点....

龙港区17656395890: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
游晓水飞: 你的制胜宝典——语文答题技巧 一、进入考场,首先要做的是让自己冷静下来.具体做法是:首先,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不要着急,按时交卷就行了”. 二、开考铃声响前有5...

龙港区17656395890: 怎样轻松理解文言文实词? -
游晓水飞: 常用虚词例表 序号 名称 词性 语法意义及用法 实在意义 例句1 之 代词 第三人称 它(他、她)、们指示代词 这、那、这些、那些助词 结构助词 的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调整音节宾语前置的标志定语后置的标志动词 到、往、去 2 其 代词 ...

龙港区17656395890: 月迹 阅读答案 -
游晓水飞: 1、屋中盼月-镜中看月——院中望月——杯中“饮月”——河中寻月——眼瞳见月 2、款款地:是缓缓、慢慢地的意思,用拟人的手法,给月亮赋予了人的特性,也写出了月亮优美动人的姿态,表现了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龙港区17656395890: 如何初中语文近义词辨析选择题 -
游晓水飞:[答案] 近义词辨析是语文高考的内容之一,包括实词和虚词的辨析.如何准确辨析选择近义词?以下六种方法可供参考.一、看与前后词语是否搭配 有些实词在句中做谓语或宾语,辨析选择时,就要看该词与句中前后词语是否搭配. 例①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