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武官排列

作者&投稿:廖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宋朝武官的官衔排序,请给答案~

  宋代的武官官衔:
  武将,武阶官就相当于上校、上尉之类,而差遣则相当于军长、团长之类。研究宋代官制,就必须分清楚什么是阶官,什么差遣。
  宋朝的传统是“重阶不重品”,所以我们先介绍一下阶官。
  太尉 1 正二品

  通侍大夫 2 正五品

  正侍大夫 3 正五品

  宣正大夫 4 正五品

  履正大夫 5 正五品

  协忠大夫 6 正五品

  中侍大夫 7 正五品

  中亮大夫 8 从五品

  中卫大夫 9 从五品

  翊卫大夫 10 从五品

  亲卫大夫 11 从五品

  拱卫大夫 12 从六品

  左武大夫 13 从六品

  右武大夫 14 从六品

  以上为横行十三阶。

  武功大夫 15 正七品

  武德大夫 16 正七品

  武显大夫 17 正七品

  武节大夫 18 正七品

  武略大夫 19 正七品

  武经大夫 20 正七品

  武义大夫 21 正七品

  武翼大夫 22 正七品

  从武翼大夫至武功大夫为诸司正使


  正侍郎 23 从七品

  宣正郎 24 从七品

  履正郎 25 从七品

  协忠郎 26 从七品

  中侍郎 27 从七品

  中亮郎 28 从七品

  中卫郎 29 从七品

  翊卫郎 30 从七品

  亲卫郎 31 从七品

  拱卫郎 32 从七品

  左武郎 33 从七品

  右武郎 34 从七品

  从右武郎至中侍郎为横行副使,一般不作升迁之必经梯级。

  武功郎 35 从七品

  武德郎 36 从七品

  武显郎 37 从七品

  武节郎 38 从七品

  武略郎 39 从七品

  武经郎 40 从七品

  武义郎 41 从七品

  武翼郎 42 从七品

  从武翼郎至武功郎为诸司副使,能双转

  敦武郎 43 正八品

  修武郎 44 正八品

  从修武郎到敦武郎为大使臣

  从义郎 45 从八品

  秉节郎 46 从八品

  忠训郎 47 正九品

  忠翊郎 48 正九品

  成忠郎 49 正九品

  保义郎 50 正九品

  承节郎 51 从九品

  承信郎 52 正九品

  宋代的武官官衔:
  武将,武阶官就相当于上校、上尉之类,而差遣则相当于军长、团长之类。研究宋代官制,就必须分清楚什么是阶官,什么差遣。
  宋朝的传统是“重阶不重品”,所以我们先介绍一下阶官。
  太尉 1 正二品

  通侍大夫 2 正五品

  正侍大夫 3 正五品

  宣正大夫 4 正五品

  履正大夫 5 正五品

  协忠大夫 6 正五品

  中侍大夫 7 正五品

  中亮大夫 8 从五品

  中卫大夫 9 从五品

  翊卫大夫 10 从五品

  亲卫大夫 11 从五品

  拱卫大夫 12 从六品

  左武大夫 13 从六品

  右武大夫 14 从六品

  以上为横行十三阶。

  武功大夫 15 正七品

  武德大夫 16 正七品

  武显大夫 17 正七品

  武节大夫 18 正七品

  武略大夫 19 正七品

  武经大夫 20 正七品

  武义大夫 21 正七品

  武翼大夫 22 正七品

  从武翼大夫至武功大夫为诸司正使

  正侍郎 23 从七品

  宣正郎 24 从七品

  履正郎 25 从七品

  协忠郎 26 从七品

  中侍郎 27 从七品

  中亮郎 28 从七品

  中卫郎 29 从七品

  翊卫郎 30 从七品

  亲卫郎 31 从七品

  拱卫郎 32 从七品

  左武郎 33 从七品

  右武郎 34 从七品

  从右武郎至中侍郎为横行副使,一般不作升迁之必经梯级。

  武功郎 35 从七品

  武德郎 36 从七品

  武显郎 37 从七品

  武节郎 38 从七品

  武略郎 39 从七品

  武经郎 40 从七品

  武义郎 41 从七品

  武翼郎 42 从七品

  从武翼郎至武功郎为诸司副使,能双转

  敦武郎 43 正八品

  修武郎 44 正八品

  从修武郎到敦武郎为大使臣

  从义郎 45 从八品

  秉节郎 46 从八品

  忠训郎 47 正九品

  忠翊郎 48 正九品

  成忠郎 49 正九品

  保义郎 50 正九品

  承节郎 51 从九品

  承信郎 52 正九品

宋朝(960一1279)是在结束唐末五代割据纷争基础上重建的统一王朝,分北宋和南宋两个历史阶段。其军制奠定于北宋初年,南宋相 承,但又有差异。北宋开国后,赵匡胤为矫治前代将帅拥兵自重、割据分裂之弊,即进行军制改革。采取兵权集中于皇帝,臣僚分揽军 政,中央萃集精兵,更番戍守边城要地.抑制将权,以文治武,内外 相制,守内虚外等改革措施,对强化中央集权,开创宋代基业,起了 积极作用。但其后继者奉此为基本国策,遵从不变,则又导致了冗 兵坐食,战力积弱,国势日衰,致使两末百万兵将,在与辽、西夏、金 的抗衡中屡遭失败,最终为起于漠北的元朝所灭。
军事领导体制 宋朝军队的建立、调动和指挥大权由皇帝直接掌握。其下军权三分,“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宋史·职官二》)。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掌 管军政、军令,制定战略决策等事。正副长官为枢密使、枢密副使, 或称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一般由文官担任,依次宰相,却与 宰相对持文武二柄。南宋中期,规定宰相兼抠密位为定制。三衙, 即殿前都指挥使司(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马军 司)和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侍卫步军司),为中央军事指挥机关。各设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等武帅,分统全国禁军和厢军,其地位低于枢密院长官。率(帅)臣是禁军出师征战或戊时临时委任的统军大帅,官名为都部署(后改名都总管)、钤辖、都监等, 统领当地分屑三衙禁军,事毕则罢*后又子路或州、府设经略安抚 使、经略快、安抚使等职为率臣,兼管较大地区军民内政,由文臣任 正职,武将任副职。军事行动一般须奉命于皇帝、宰相和枢密院。枢 密院、三衙、率臣,职权分割,上下相维,使军权高度集中于皇帝。此 外,尚书省还没有兵部,主要掌管仪仗、武举、兵器、马政、地图等军 务事宜,兼学厢军、乡兵、土军、蔷兵、边境少数民族首领的官封与承袭等。

兵役制度 宋朝主要实行募兵 制。招募对象多为灾荒饥民,并实行灾 年招募饥民为兵的养兵制度。此外,还 鼓励营伍子弟接替父兄当兵,或以罪 犯充军,兵源缺乏时,也抓民为军。一 经应募,终身为伍。北宋规定,诸路募 兵由长吏或都监施行,以“兵样”或“木 挺”为标准,选壮健者充禁军,其短弱 者充厢军。新兵入伍,即在脸部或手臂 刺字,以标明军号,故招募又称招刺。 其家属可随住军营。宋军实行拣选制 度,每年春秋按上、中、下3等标准进 行训练考核,壮健有武技者,可由厢军 升禁军,武技出众者,优给赏物,可补 阙阶官。武技不及下等者,马军降为步军,又不及降为厢军。老弱者或陈低级别,或削除军籍,或降充“剩 员”和供军中杂役。禁军、厢军以及土军,一般60岁退役,其衣粮供 给减半。阵亡军士家眷有抚恤,伤残也有安置的规定。
武官制度 宋朝武官有阶官和军职之别。武阶官是表示官员 等级、确定品位和俸禄而无实际职掌的虚衔,如大尉、通侍大夫、忠训郎等,其升迁称“转官”或“转资”。军职为官员治卑的实职,如侍 卫马军都指挥使、都虞候、副兵马使、统制、统领、正将、部将等, 其升迁称“转阶级”。禁军、厢军的军官称渭:三衙长官至厢都指 挥使称都校,军都指挥使全都头称将校,军头币押官称节级。都校 升迁无定序,将校和节级升迁,通常3年一次。军职升迁的同时.阶 官也随之升理相应品位。节级内的升迁,多以军功、武技或分绩为 条件。
宋朝初级武官的来源,大部从有战功的军士巾提升;少数通过 武学培养和武举选任。武学学员来自末授职的使臣、荫补子弟、京官保荐的平民。学习诸家兵法、历代战例及骑射等武艺。武学、武 举3年一试,合格者按等第授官,武学不合格者,续学次年再试,三 试不合格者除其籍。
宋朝还在中央设十六卫官衔,如左右金吾卫的上将军、大将 军、将军等,称“环卫官”。无职权,无定额,多为武臣赠典,用以安置 升了官又被撤去实职的部校和将校。通常都校授上将军或大将军, 将校授将军,中郎将、即将。遇有战事,往往从环卫宵中选任都统 制、统制等主将。
军官的军俸,包括俸禄、职钱及各种名目的赠给、赏赐和补助。其俸禄按阶官等级领取料钱、月粮、春冬衣,职钱按差遣的实职每月领取钱、粮;赠给、赏赐相补助,有的固定不变,有的不定时、不定 量,但均按阶官或军职等第发给。
宋朝建有武官致仕制度。都校、将校一股年满70为致仕(退 休)期,或授环卫官致仕,或授宫观致仕,或带职致仕,皆升转一官。 俸禄多为半结,部分有战功的可领全俸。十将至押官,年65减充剩 员,70退役,其衣粮亦各得原来之半。

通信及后勤供应制度 宋朝军事通信,主要由设于全国要道 的急脚递或马递铺担任。凡有军令公文,递铺兵乘马接力传送, 规定日行四五百里,昼夜兼程,不得误期。传令的凭信有银牌、铜牌,木契,传信牌等。通常银牌为皇帝的凭信,铜牌为枢密院发兵凭倍,木契、传信牌为诸路主将发兵凭信。凭信须与传输的文件 相符才能发兵。为保守秘密,还有“字验”规定,即战前制定常规事 若干条,每条配一字作暗号,置于传信牌中,即使传信牌落入敌手, 也不致泄密。 宋军后勤供应,主要是粮食、兵器及战马。粮食实行定仓供应 制度,统一实施。兵器以冷兵器为主,火药兵器为辅,由首都及重要 州府设置的兵器工厂,按照军器监设计因式、规格、用料标准等统 一制作。造好的兵器送交兵部各库,遵枢密院命令发放。战马主要 从西北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购买,其次内监牧饲养。南宋时,因陕 西丧失,军马缺编较其。后勤运输主要是水运及陆路车运,战时则大量征调民夫和畜力运输。

武装力量体制和军队编制 宋朝武装力量主要由禁军、厢军、乡兵、蕃兵构成,此外,还有土军和弓手。 禁军是中央军。包括皇帝宿卫军和征战戊守部队,分别隶属三 衙。其任务是卫皇宫、守京师、备征战和屯戍边郡、要地。有步军印 马军两个兵种,水军和炮军附属于步军。其编制为厢、军、营(指挥)、都4级。厢辖10军,军辖 5营,营辖5都。每都100人 。各级统兵官分别为:厢 都指挥使;军都指挥使、军都虞 候,指挥使、副指挥使;都头(马 军称军使)、副部头(马军称副 兵马使)。指挥(营)是禁军基本 的建制单位,调动、屯戍和作 战,常以此计算兵力。为防止武 将叛乱,禁军在兵力部署上,大 致一半守京畿,一半戊诸郡,京 城与畿辅兵力亦大致平衡,以便内外相制。同时实行“更戊法”,畿辅与诸州禁军定期更换驻地, 以使兵不识将,将无专兵。
厢军属地方军。名为常备军,实是各州府和某些中央机构的杂 役兵。受州府和某些中央机关统管,总隶于侍卫马罕司、侍卫步车 司。主要任务是筑城、制作兵器、修路建桥、运粮垦荒以及官员的侍 卫、迎送等.一般无训练、作战任务。有步军和马军两个兵种,编制 分军、指挥、都3级,统兵官与禁军同。
乡兵也称民兵。是按户籍丁壮比例抽选或募集土人组成的地 方民众武装。平时不脱离生产,农闲集结训练。担负修城、运粮、捕 盗或协同禁军守边等任务。各地乡兵名目很多,编制亦不统一,或 按指挥、都,或按甲、队,或按都保、大保、保的序列编成,最多之时, 陕西、河北、河东谙路总数达42万余人。
蕃兵是北宋西北部边防军。由陕西、河东与西夏接壤地区的羌 人熟户部族军组成。诸部族首领被封军职.率部族军戍守边境。 其编制因族而异,或按部族、性、族,或按族、标、队,至神宗时才统 一采用指挥、都的编制。
土军和弓手属地方治安部队。由巡检相县尉统辖。土军为神宗时所设,隶属各地巡检司;原为吏役,轮差民丁充当,后改为雇募 民丁,隶属于各地县尉司。土军和弓手人数不多,通常采用都一级编制。
宋神宗时,为增强国防力量,曾推行王安石改革军制的新法, 主要有省兵法、将兵法、保甲法和保马法。省兵法,即简编并营,裁 汰老弱、冗兵。将兵法,即改变更戊制造成的兵将分离,使武将对所 部有统御川随和指挥作战之权。于全国诸路(四川除外)设置100 多个将,每将统兵数干,以禁军若干指挥为主,与蕃兵、乡兵等混合 编组而成;统兵官称正将、副将,置将统领的禁军称系将禁军;各地 不隶于将的称不系将禁军,地位次之。驻守京城的禁军又称在京禁军。不系将禁军与在京禁军均保留原有编制;系将禁军在京禁 将、部:队3级编记,一队50人。后又在将之上设军,以统制、统领 为正副长官。保甲法,是对乡兵制度的改革,即在全国按户2丁取 1充当保甲,5户为1小保,25户为1大保,定期习学武艺,夜间轮 流巡警。其中,凡是经严格训练的乡兵,成为禁军的辅助力量,少数 还被升为禁军。保甲法,即在推行保甲法的基础上,改牧监养马为 保甲养马,以扩大军马来源,增强军队战斗力。
南宋军队变化较大。初期,北方禁军主力大部溃散,重新编组 的中央军;称屯驻大兵,南方各地的系将和不系将禁军虽保留原番号和建制,但已不是主力,而降为与厢军相类的杂役兵。南方厢军 沿北宋旧制,专供杂役.不事征战。乡兵名目繁多,在与金、元抗伤 中发挥过一定作用。善兵因陕西的陷落,事实上已不存在。屯驻大 兵的番号几经更易,初为御营军、东京留守司军、陕西军3支大军, 后统改为行营护军,分前、后、左、右、中5支大军。绍兴十一年 (1141)又改为御前诸军,以示直属皇帝,并受枢密院管辖,不隶三 衙。至中期,先后在长江和川陕交界设置10支彻前诸军,其统兵官 为都统制和副都统制。三衙长官职权降低,与10都统制大致平级, 各统率1支大军,负责守卫首都临安(今杭州)和建康府(今南京), 事实上也是屯驻大兵。这13支屯驻大兵,均按军、将、部、队序列编成,其统兵官分别为统制、统领,正将、剔将、准备将,部将,队将等。 屯驻大兵的军士一般分效用和军兵两级,效用柯军兵内又分若干 等级,以示身分和待遇的差别。此外,各屯驻大兵有一定比例的“不 入队人”,包括火头、辎重兵等非战斗人员。
南宋中、后期,为加强对屯驻大兵的控制,进一步扩大由文臣 出任的制置使、宣抚使等官的统兵职能,使之逐渐取代、剥夺各都 统制的统兵和指挥权,并在13支大军外陆续创设各种番号的新军发展为主力,而原有的屯兵逐渐消弱。

看的时候请展开看,是一一对应的,折叠着看是错位的
政和新官 政和之前旧官 官品 阶次
太尉 政和新置,以太尉本秦之主兵官、遂定为武阶之首。 正二品 1

通侍大夫 内客省使 正五品 2
正侍大夫 延福宫使 正五品 3
宣正大夫 履正大夫 正五品 4
协忠大夫 并政和新置。 正五品 5
中侍大夫 景福殿使 正五品 6
中亮大夫 客省使 从五品 7
中卫大夫 引进使 从五品 8
翊卫大夫 从五品 9
亲卫大夫 从五品 10
中缺
拱卫大夫 并政和增置。 正六品 12
左武大夫 东上合门使 正六品 13
右武大夫 西上合门使 正六品 14
正侍郎 正七品 15
宣正郎 正七品 16
履正郎 正七品 17
协忠郎 正七品 18
中侍郎 并政和增置。 正七品 19
中亮郎 客省副使 正七品 20
中卫郎 引进副使 正七品 21
翊卫郎 正七品 22
中缺
拱卫郎 并政和增置。 从七品 24
左武郎 东上合门副使 从七品 25
右武郎 西上合门副使 从七品 26
武功大夫 皇城使 从七品 27
武德大夫 宫苑、左右骐骥、内藏库使 从七品 28
武显大夫 左藏库、东西作坊使 从七品 29
武节大夫 庄宅、六宅、文思使 从七品 30
武略大夫 内园、洛苑、如京、崇仪使 从七品 31
武经大夫 西京左藏库使 从七品 32
武义大夫 西京作坊、东西染院 礼宾使 从七品 33
武翼大夫 供备库使 从七品 34
武功郎 皇城副使 从七品 35
武德郎 宫苑、左右骐骥、内藏库副使 从七品 36
武德郎 左藏库、东西作坊副使 从七品 37
武节郎 庄宅、六宅、文思副使 从七品 38
武略郎 内园、洛苑、如京、崇仪副使 从七品 39
武经郎 西京左藏库副使 从七品 40
武义郎 西京作坊、东西染院、礼宾副使。 从七品 41
武郎翼 供备库副使 从七品 42
敦武郎 内殿承制 正八品 43
修武郎 内殿崇班 正八品 44
从义郎 东头供奉官 从八品 45
秉义郎 西头供奉官 从八品 46
忠训郎 左侍禁 正九品 47
忠翊郎 右侍禁 正九品 48
成忠郎 左班殿直 正九品 49
保义郎 右班殿直 正九品 50
承节郎 三班奉职 从九品 51
承信郎 三班借职 从九品 52
下班祗应 殿侍 无品
另外,看到这些东西,会有人会问,当一名武将,从阶官来说,升到正五品之后,上面好像就是太尉啊?一下子从正五品到从二品?其实,在这个中间, 还有从四品的诸卫将军,正四品的诸位大将军,从三品的诸卫上将军,正三品上护军这些环卫官。此外,还有:

节度使(从二品)、
节度使留后又名承宣使(正四品)
观察使(正五品)、
防御使(从五品)、
团练使(从五品)
刺史(从五品)
这些武将虚衔。而事实上,这些武将虚衔,作用比阶官还大,很多武将官职大小的比较,都是通过这些虚衔来比较的,大家可以理解成阶官的一种补充

以上说的都是比较复杂的。简单来说。
禁军殿前司都指挥使简称殿帅。
侍卫马军司都指挥使。简称马帅。
侍卫步军司都指挥使。简称步帅。
然后下面设立厢,长官为都指挥使。
下面是十个军,有都指挥使。
下面是五个营,指挥使。
然后是五个都,都头。
地方上还有厢军。实际负责人是地方官。一般最高是军,下面是营,然后是都。地方治安有的时候也是厢军负责。


韩国古代的两班贵族现在处境怎样
韩国实行两班治国,两班也就是古代的两班贵族。除了贱民出身的李明博外,历任总统都是两班出身,而总理一下的高级官员或贵族也大多出自两班。两班是古代高丽和朝鲜的贵族阶级。两班一词指上朝时,君王坐北向南,以君王为中心,文官排列在东边,武官排列在西边,即“文武两班”,之后,两班专指上朝会的官员...

请问古代的武官将军是怎么排的
请问古代的武官将军是怎么排的 从小到大怎么排?举个例子,比如:下士、上士、将军...的排列。... 从小到大怎么排?举个例子,比如:下士、上士、将军...的排列。 展开  我来答 5个回答 #热议# 武大靖在冬奥的表现,怎么评价最恰当?豪侠haoxia 2006-07-27 · TA获得超过11.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

三国时期,文官、武官和侯爵的各个职级是怎么排列的?
武官:大将军是全军最高统帅,执掌朝政的人都有大将军的封号。第二等的是:前将军、右将军、左将军、后将军、车骑将军。叫做“五子良将”。第三等的是:征西将军、征东将军、征北将军、征南将军,叫做“四征”。第四等的是:镇西将军、镇东将军、镇北将军、镇南将军,叫做“四镇”。其他的将军,...

古代官职大小排列如何排序的???
古代官职大小排列如下:1、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武)领侍卫内大臣。2、从一品: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右都御史;(武)将军,都统,提督。3、正二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

我国古代文,武官的大小官位是如何排列的?请说出具体名称,如丞相,骠骑...
廉访、西司 - 知府:太守、皇堂、五马 - 知州:牧、刺史 - 知县:令、令尹 武官部分:- 提督:军门、提台 - 总兵:总镇、镇台 - 副将:协镇、协台 - 游击:游击 - 都司:都司 - 守备:守备 - 千总:千总 - 把总:把总 - 副尉:副尉 以上是古代文武官的排列及部分官员的称呼。

都教头,提辖,教头和节级四种官职从高到底怎么排列?
但查宋史职官志,团练使为从五品,相当高的武职,根据宋史上记载的武官叙迁制度,从团练使到武将最高官职节度使不过相差5级(遥郡防御使、防御使、观察使、承宣使、节度使),月薪150贯,而当时县令不过从八品,月薪15贯。我们知道现在的体制县团是同级的,这是个矛盾的地方。但从水浒上的具体描写来看,团练使当作实差来...

古代历朝有哪些官职?[除了地方官]
本文仅侧重于宋、元、明、清特别是明、清两朝的(七品以上)官衔举要简介。为方便查检,所选介官衔均首字笔画的顺序排列。 三画【千总】明清两代正六品武官。 【大理寺卿】全国三大司法长官之一,正三品。掌管全国刑狱的最高长官。 【大学士、内阁大学士】“学士”是唐代掌管文学著作的官,如果由宰相兼管“学士...

宋朝武官排列
宋朝武官排列 从最高武官到地方武官,哪位高人能指点一下?... 从最高武官到地方武官,哪位高人能指点一下? 展开  我来答 3个回答 #热议# 普通体检能查出癌症吗?蜗牛得快跑 高赞答主 推荐于2016-12-01 · 生于平凡,活于不凡,死于安然 蜗牛得快跑 采纳数:8328 获赞数:440966 向TA提问 ...

我国历代王朝官级从高到低依次怎样排列?
官级?正一品 从一品 正二品 从二品 一直到 从九品。未如流。。。如果是官名 那就很多 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名

宋朝武将官职名称及品衔
东班和西班是因朝参时班位的排列方向而得名。诸司使、副使,到徽宗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改用新名,《宋史·职官志九》云:“政和二年,乃诏易以新名,正使为大夫,副使为郎。”东西班官员都是正七品。比诸司使更高的武阶是横班,或称为横行,也有正、副使之分。正使是内客省使、客省...

泸州市13648569650: 宋朝武官的官衔排序,请给答案 -
胥虽复方: 宋代的武官官衔: 武将,武阶官就相当于上校、上尉之类,而差遣则相当于军长、团长之类.研究宋代官制,就必须分清楚什么是阶官,什么差遣. 宋朝的传统是“重阶不重品”,所以我们先介绍一下阶官. 太尉 1 正二品 通侍大夫 2 正五...

泸州市13648569650: 宋代官员由大到小(职位名称)是什么?宋代那种一品二品三品等等那些官员的职位,皇宫里的,不要直接拉的答案!最好简洁些! -
胥虽复方:[答案] 太祖南征北战统一中国之后,许多投降的割据政权遗留的官职一时没法肃清,造成宋朝官职最多最繁琐,成为后代效仿的榜样,从此官员越来越多,百姓越来越苦. 宋国的干部从正一品到从九品,分为18个级别(本朝好像是25级),从杨家将,水浒...

泸州市13648569650: 古代武官官职从一品到九品是怎么排列的? -
胥虽复方: 给你个唐朝的:军职1 天下兵马大元帅(正一品)此职基本都是太子或亲王担任. 2 统兵大都督(正一品)3 天策上将(正一品) 4 镇国公(正一品)5 靖国公(正一品) 6 辅国公(正一品)7 护国公(正一品) 8 卫国公(正一品)9 骠骑大将...

泸州市13648569650: 宋朝武将排名 -
胥虽复方: 高宠(说宋演义第一) 陆文龙(说宋演义第二) 岳飞 杨再兴 岳云 狄青 王韶(收复熙河) 种世衡(老种经略) 种师道(小种经略)

泸州市13648569650: 古代官职由小到大排名?? -
胥虽复方: 清朝入关后,清朝官职有九品,每一品又分正和从.称为“九品十八阶”,九品以下是未入流.九品以上是官,九品以下是吏. 由小到大排名为: 1、从九品: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

泸州市13648569650: 古代军衔和文官制度? -
胥虽复方: 古代的军官品秩和现代军衔制度略有不同,就为楼主粗略统计下南北朝以前的武官吧,从高至低依次排列如下: 大将军 骠骑将军 车骑将军 卫将军 四征将军(即征东将军征西将军征南将军征北将军) 四镇将军(同上) 四安将军(同上) 四平将...

泸州市13648569650: 宋朝、唐朝的军爵大小. -
胥虽复方: 中国古代的军衔如下:唐朝:骠骑大将军、辅国大将军、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云麾将军、归德将军、忠武将军、壮武将军、宣威将军、明威将军、定远将军、宁远将军、游骑将军、游击将军、昭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