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妹妹七岁文言文

作者&投稿:历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文言文唐 高妹妹七岁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译文: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像一个大人一样非常懂事,听到老师讲解《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春秋的内涵.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一心都扑到了书里.有一天,一群儿童在庭院里捉迷藏,一儿小孩失足跌进了院子里那只装水的大缸里,别人的小孩都吓得跑掉了,司马光应声而出,手执石块将缸击破,于是缸里的水流出来了,那个小孩也得救了。

2. 《高妹妹七岁》文言文释文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译文: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像一个大人一样非常懂事,听到老师讲解《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春秋的内涵.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一心都扑到了书里.

有一天,一群儿童在庭院里捉迷藏,一儿小孩失足跌进了院子里那只装水的大缸里,别人的小孩都吓得跑掉了,司马光应声而出,手执石块将缸击破,于是缸里的水流出来了,那个小孩也得救了.

3. 文言文翻译

新五代史•刘昫传

【原文】

昫在相位,不习典故。初,明宗崩,太常卿崔居俭以故事当为礼仪使,居俭辞以祖讳蠡。冯道改居俭秘书监,居俭怏怏失职。中书舍人李详为居俭诰词,有“闻名心惧”之语,昫辄易曰“有耻且格”。居俭诉曰:“名讳有令式,予何罪也?”当时闻者皆传以为笑。及为仆射,入朝遇雨,移班廊下,御史台吏引仆射立中丞御史下,昫诘吏以故事,自宰相至台省皆不能知。是时,冯道罢相为司空。自隋、唐以来,三公无职事,不特置,及道为司空,问有司班次,亦皆不能知,由是不入朝堂,俟台官、两省入而后入,宰相出则随而出。至昫为仆射,自以由宰相罢,与道同,乃随道出入,有司不能弹正,而议者多窃笑之。

晋高祖时,张从宾反,杀皇子重乂于洛阳,乃以昫为东都留守,判盐铁。开运中,拜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复判三司。契丹犯京师,昫以目疾罢为太保,是岁卒,年六十。(《新五代史•刘昫传》)

【参考译文】

刘昫在宰相之位,不熟习典章制度。当初,后唐明宗驾崩,太常寺卿崔居俭按照惯例应当做礼仪使,崔居俭因为祖父名蠡推辞(不任)。冯道改由崔居俭任秘书监,崔居俭怏怏不乐,因而有失职守。中书舍人李详因为崔居俭(失职之事替皇帝草拟)文告,(其中)有“闻名心惧(听到祖父的名字就惊惧不安)”的话,刘昫就修改为“有耻且格(有知耻之心,则能自我检点而归于正道)”。崔居俭申诉说:“祖父的名讳有程式(意思是祖父的名字就是这样),我有何罪啊?”当时听说这事的人都把这事传为笑话。到(刘昫)做仆射时,上朝时遇到下雨,众臣都到廊下排班站列,御史台的官员引导刘昫仆射站在中丞御史之下,刘昫诘问那位官员这样安排有何旧例可循,(结果)从宰相到各中央部门都不知道。这时,冯道被罢免宰相之职做司空。自隋、唐以来,三公无具体事务,不专门设置,等到冯道做司空时,问主管官员位次之事,也都不知道,从此不进入朝堂,等台官、两省的官员进入,其他官员后进入,宰相退朝则其他官员随后退朝。到刘昫做仆射时,自认为(自己是)由宰相罢免的,与冯道相同,于是就跟着冯道出入朝廷,主管官员不能批评改正,而舆论多私下里笑话刘昫。

后晋高祖时,张从宾谋反,在洛阳杀了皇子石重乂,于是朝廷任命刘昫为东都留守,主管盐铁事务。开运年间,被授予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职,重新主管三司事务。契丹侵犯京城,刘昫因为眼病被罢免做太保,这一年去世,终年六十岁。

【注释】

(1)不习:(2)典故:典制和成例。故,故事,成例。(3)明宗:指后唐崩朱亶。(4)太常卿:太常寺卿。(5)故事:旧例;先例。(6)祖讳:祖父的名。生前曰名,死后曰讳。(7)怏怏:不服气或闷闷不乐的神情。(8)失职:怠忽职守;未尽职责。(9)诰词:君王所颁文告。(10)有耻且格:人有知耻之心,则能自我检点而归于正道。(11)令式:章程;程式。(12)移班:移位站列。(13)御史台:官署名。专司弹劾之职。西汉时称御史府,东汉初改称御史台,又名兰台寺。梁及后魏、北齐或谓之南台,后周则称司宪。隋及唐皆称御史台。惟唐一度改称宪台或肃政台,不久又恢复旧称。明洪武十五年改为都察院,清沿用,御史台之名遂废。(14)引:引导。(15)诘:诘问。(16)特置:特别设置;专门设置。(17)有司: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18)班次:官员按品级排列的位次。(19)由是:从此。(20)俟:等;待。(21)弹正:纠弹;纠正。(22)议者:谈论的人;议论的人。指舆论。(23)窃笑:暗中讥笑。(24)晋高祖:指后晋高祖石敬瑭。(25)皇子重乂:指石重乂。(26)判:主管;负责。(27)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相当于副宰相。

注:翻译为原创。注释部分参考查字典网,有修订。

4. (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

【答案】【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1)译句:王修命令他们,“谁敢不向前进攻,与(孙氏)一同治罪。”

孙氏害怕了, 就交出了贼人, 从此豪强都畏服(王修)。(4分,“罪”译为“治罪”给1分,“乃” 译为“就, 于是, 才”给1分,“由是”译为“从此”给1分, 句意基本通顺给1分)(2)译句:(王修)赶到高密县时,听说袁谭已死的消息,就下马大声哭着说:“没有您我归服谁呢?”(“号”译为“大声”给1分,“焉” 译为“谁”给1分, 句意基本通顺给1分)(3)译句:(王修)在当地严明治理,抑制豪强,扶持贫弱百姓,严明赏罚,老百姓都称颂他。

(3分,“为治”1分,“称”1分,句意基本通顺1分) 【答案解析】【小题1】“恨”应为“遗憾”之意。【小题2】A、在(介词)/来(连词)B、因为(介词)/作为(动词)C、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D、在(介词)/向(介词)【小题3】“在职的有权势的人大都积聚财物”指的是袁绍当政时官吏所为,而非太祖为政之际【小题4】略。

5. 求翻译 文言文

这两句话出自曾巩《瀛州兴造记》,以下是译文,后附《瀛州兴造记》全文及其详细注释和译文,均为原创,供你参考。

【原句】1、凡圮坏之屋,莫不缮理,复其故常。2、公开示便宜 使有攸处 遂行仓库 经营盖障。

【译文】1、(其余)凡是坍塌毁坏的房屋,没有不修缮的,都恢复旧貌(原先的样子)。2、李肃之先生指明有利国家,合乎时宜之事项,使各项事务都有所处理,于是重新修盖仓库,筹划营造做遮盖之用的帐篷之类的东西。

【注释】详见后附部分的详细注释。附录:瀛州兴造记曾巩【原文】熙宁元年七月甲申,河北地大震,坏城郭屋室,瀛州为甚。

是日再震,民讹言大水且至,惊欲出走。谏议大夫李公肃之为高阳关路都总管安抚使,知瀛州事,使人分出慰晓,讹言乃止。

是日大雨,公私暴露,仓储库积,无所覆冒。公开示便宜,使有攸处,遂行仓库,经营盖障。

雨止,粟以石数之,至一百三十万,兵器他物称是,无坏者。初变作,公命授兵警备,讫于既息,人无争偷,里巷安辑。

维北边自通使契丹,城壁楼橹御守之具,寝弛不治,习以为故。公因灾变之后,以兴坏起废为己任,知民之不可重困也,乃请于朝,力取于旁路之羡卒,费取于备河之余材,又以钱千万市木于真定。

既集,乃筑新城,方十五里,高广坚壮,率加于旧。其上为敌楼,战屋凡四千六百间。

先时,州之正门,弊在狭陋,及是始斥而大之。其余凡圮坏之屋,莫不缮理,复其故常。

周而览之,听断有所,燕休有次,食有高廪,货有深藏,宾属士吏,各有宁宇。又以其余力为南北甬道若干里,人去污淖,即于夷途。

自七月庚子始事,至十月己未落成。其用人之力,积若干万若干千若干百工;其竹苇木瓦之用,积若干万若干千若干百。

盖遭变之初,财匮民流,此邦之人,以谓役巨用艰,不累数稔,城垒室屋未可以复也。至于始作逾时,功以告具。

盖公经理劝督,内尽其心,外尽其力,故能易坏为成,如是之敏。事闻,有诏嘉奖。

昔郑火灾,子产救灾补败,得宜当理,史实书之。卫有狄人之难,文公治其城市宫室,合于时制,诗人歌之。

今瀛地震之所摧败,与郑之火灾、卫之寇难无异。公御备构筑不失其方,亦犹古也。

故瀛之士大夫皆欲刻石著公之功,而予之从父兄适与军政,在公幕府,乃以书来,属予记之。予不得辞,故为之记,尚俾来世知公之尝勤于是邦也。

【注释】1、《瀛州兴造记》:曾巩,生于1019年,北宋著名散文家,字子固,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仁宗嘉祐二年(1057)举进士,任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

英宗时为实录检讨官。神宗二年(1069)出为越州通判,转知齐州、沧州等地。

元丰三年(1080)留判三班院,为史馆修撰。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欧阳修“古文运动”的支持者和参与者,其古文理论主张先道而后之,其文自然淳朴,不甚讲究文采,但讲究法度。

曾巩的文章绝少抒情作品,多为议论文和记叙文,风格古雅平正,章法严谨,长于说明。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立论精策,代表作有《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论历代治乱得失,感慨深切。

《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倾吐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文风质朴,纵横开阖。《宋史•曾巩传》评其文“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

卓然自成一家,可谓难点”。曾巩主要成就在文,但也能诗,现存诗400余首,大都写得比较质朴,与其文似。

他的各体诗中以七绝成就最高,如《西楼》、《城南》、《咏柳》等,精深工密,形象鲜明,称得上宋代近体诗中写景佳作。曾巩所作《瀛州兴造记》记述了古瀛州熙宁六年七月大地震后的修建情况,其文叙而严谨,朴实无华,是研究河间历史不可多得的佳作。

曾巩曾巩任沧州知州。此前曾巩先后在齐、襄、洪、福等许多地方任知州,颇有政声。

曾巩在来沧州任职之前就对河北,特别是沧州一带的百姓给予了殷切的关注。那是在熙宁元年(1068)的时候,河北数十州连续发生地震,楼宇、民居大多倒塌,死伤的人很多。

受灾最严重的是瀛州(今河间)一带。九月霸州、保定、恩州、冀州又发生了水灾。

当时还在京都的曾巩作《救灾议》,向朝廷提出打破常规大力扶持灾民生产自救的建议。当时,曾巩的一位堂兄在瀛州任职,曾巩通过这位堂兄了解了瀛州抗震救灾的情况,写了《瀛州兴造记》,记述了瀛州知州李肃之在大地震时的救灾表现。

当时,瀛州发生地震,谣言四起,民众惊恐欲逃。知州李肃之派人到各处安抚劝解,制止了传言。

他命令军队加强警备,维持治安。结果,全城“人无争偷,里巷安辑。”

地震之后,又下起了大雨,粮食物资暴露在外面。李肃之亲自指挥查看,使粮食物资得到妥善处理。

曾巩的文中说,李肃之“经理劝督,内尽其心,外尽其力,故能易坏为成。”由于曾巩的推介,李肃之受到了朝廷嘉奖。

读曾巩的《瀛州兴造记》,我们看到了李肃之这样恪尽职守的官员形象,也看到了河间人民在灾难到来时,由一开始的慌乱,到后来的理智守法的表现,看到了这个诗书传承之地,百姓们的文明素质。2、河北地大震: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河北连续发生了严重的地震,河南开封、广东。

6. 文言文翻译

【原文】 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质于秦。

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辞曰:“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

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甘罗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质矣。

今吾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行之。”

文信君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为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 甘罗见张唐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唐曰:“武安君战胜攻取,不知其数;攻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

甘罗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与?”曰:“知之。”“应侯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与?”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

曰:“卿明知为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

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唐曰:“请因孺子而行!”令库具车,厩具马,府具币,行有日矣。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见赵王,赵王郊迎。谓赵王曰:“闻燕太子丹之入秦与?”曰:“闻之。”

闻张唐之相燕与?”曰:“闻之。”“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

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

【译文】 文信侯吕不韦想攻打赵国以扩张他在河间的封地,他派刚成君蔡泽在燕国作大臣,经过三年努力,燕太子丹入秦为质。文信侯又请秦人张唐到燕国作相国,以联合燕国攻伐赵国、扩大他在河间的封地。

张唐推辞说:“到燕国去必须取道于赵国,由于过去伐赵结下仇怨,赵国正悬赏百里之地抓我。”文信侯很不高兴地令他退下。

少庶子甘罗问:“君侯为什么这般不高兴呢?”文信侯说:“我让刚成君蔡泽到燕国做了几年工作,使太子丹入朝为质,一切就绪了,现在我亲自请张唐到燕国为相,他竟推辞不去!”甘罗说:“我有办法让他去。”文信侯厉声斥到:“走开!我亲自出马他尚且无动于衷,你还能有什么办法!”甘罗辩解说:“古时项七岁时即为孔子师,我今年已十二岁了,君侯为何不让我去试一试,为何不由分说便呵斥于我呢!” 于是甘罗拜谒张唐,问他:“阁下认为您的功勋比武安君如何?张唐说:“武安君战功赫赫,攻城略地,不可胜数,我张唐不如他。”

甘罗问:“阁下果真自知功不及武安君吗?”张唐答道:“是的”甘罗又问:“阁下您看,当年执掌秦政的应侯范睢与今日文信侯相比,哪一个权势更大?”张唐说:“应该不如文信侯。”甘罗问:“阁下确认这一点吗?”张唐说:“是的。”

甘罗说:“当年应侯想攻打赵国,可武安君阻拦他,结果应侯在离咸阳七里处绞死武安君。现在文信侯亲自请您去燕国任相,阁下却左右不肯,我不知道阁下身死何地啊!”张唐沉吟道:“那就麻烦您跟文信侯说我张唐乐意接受这一使命。”

于是他让人准备车马盘缠,择日起程。甘罗又去跟文信侯说:“请君侯替我备五辆车子,让我先去赵国替张唐打通关节。”

于是甘罗去见赵王,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他。甘罗问道:“大王听说太子丹入秦为质的事吗?”赵王说:“也听到了风声。”

甘罗分析道:“太子丹到秦国,燕国就不敢背叛秦;张唐在燕,秦国也不会欺辱燕国。秦、燕相亲,就是为了伐赵,赵国就危险了。

秦、燕相好,别无他故,只是为了攻伐赵国,扩张河间地盘而已。为大王计,若能送给我五座城邑去拓展河间之地,就能使秦国遣还太子丹,并且联合赵国一道攻打燕国。”

赵王当即割让五座城邑,秦国也打发太子丹归燕。赵国攻打燕国,得上谷三十六县,分给秦国十分之一的土地。

【评析】 有志不在年高,中国传统社会对青少年的压抑是很严重的,比起宋以后的封建社会中后期,战国时代对晚辈的相当尊重。年轻人有胆识、少有传统的束缚,只要领悟传统的智慧,就可以干出一番大事来。

所以作为年轻人,一定要自信,不要被年长者们吓倒,而作为年长者,一定要积极扶持年轻人,重用年轻人。 甘罗悟透了人性的善恶和国家作为主体的利益所在,他用祸患来威胁张唐,终于使他就范。

他也用对赵国国家安全将要构成的巨大灾难来震惧赵国,也使赵国屈服。对待人性,要么用肯定的、褒扬的、激励的方式以利益和荣誉使他就范,要么就要靠否定的、威胁的、惩罚的方式以恐惧和灾难使他就范,人性中如果积极成分多,他就容易接受激励的方式,如果人性中否定性的东西太多,那就只能“敬酒不吃吃罚酒”,采取威逼和震惧的方式了。

国家间的交往也同此理。

7.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加翻译 还有古诗

1.《伤仲永 》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2.《木兰诗 》 织布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对着门在织布。

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姑娘我并没有思念什么。

昨夜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替代父亲去应征。

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

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象飞过去那样迅速。

北方的寒风中传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十年之后才得胜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

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

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乌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雄兔的脚喜欢乱搔乱扑腾,雌兔的两眼老是眯缝着,当它们挨着一起在地上跑的时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 3.《孙权劝学 》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罢了)。

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东吴名将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4.《口技 》 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

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一起围坐在围幕前面。

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远远地听到深巷里的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呵欠,伸着懒腰,她的丈夫说着梦话。

一会儿,小孩子也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被吵醒了。

妇人拍着孩子喂奶,小孩含着奶头还是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轻声哼着哄他睡觉。又有一个大孩子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

在这个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嘴里哄孩子的哼哼声,小孩子含着奶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发出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全场的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眯着眼睛,微笑着,暗暗地赞叹,认为表演得好极了。

没有过多久,丈夫打鼾的声音响起来了,妇人拍小孩也慢慢地拍,慢慢地停止了。隐隐约约地听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盆子等器具倾斜打翻的声音,妇人在睡梦里的咳嗽声。




唐高妹妹七岁文言文
1. 文言文唐 高妹妹七岁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译文: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像一个大人一样非常懂事,听到老师讲解《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

《高妹妹七岁》文言文释文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译文: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像一个大人一样非常懂事,听到老师讲解《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

妹妹殉母文言文翻译
唐朝高妹妹的父亲。名叫高彦昭。在李正己的属下做官。等到李正己的儿子李纳背叛了朝廷。把高彦昭的妻子收押了做抵头。然后叫他去镇守濮阳城。高彦昭的为人。很明大义。就把城池投降了河南都统刘元佐。李纳便要杀他的家属。这时候高妹妹只有七岁。他的母亲可怜他这样小的年纪。也要被李纳惨杀。所以衰求...

妹妹我思之文言文原文
1. “妹妹我思之”的下联 清末有年科考,应试作文的题目是《昧昧我思之》,此句出于《尚书·秦誓》,昧昧者,暗暗也。昧昧而思,就是深潜而静思。谁知有一考生,将“昧昧”错写作“妹妹”,此两字一错,文章自然做得离题万里,成了哥呀妹呀的爱恋之语。考官看后,信手批之,两语相对,竟成...

妹妹文言文
3. 妹妹殉母文言文翻译 唐朝高妹妹的父亲。名叫高彦昭。在李正己的属下做官。等到李正己的儿子李纳背叛了朝廷。把高彦昭的妻子收押了做抵头。然后叫他去镇守濮阳城。高彦昭的为人。很明大义。就把城池投降了河南都统刘元佐。李纳便要杀他的家属。这时候高妹妹只有七岁。他的母亲可怜他这样小的年纪...

【急】诸位高手帮我把以下白话文翻译为文言文
他今年7岁,个人不算高,比较瘦,但看起来却很有精神。他留着很短的头发,俊俏的脸上长着一双又黑又亮的眼睛,鼻梁高高的,像个小红萝卜似的。到过他家的人都说他五官端正,是个好看的男孩子。我的妹妹长得很可爱,她已经3个月了。前几天是我妹妹的百天纪念日,我妈开着车抱着宝宝妹妹去“...

我有个妹妹今天十七岁 用文言文怎么说?
“我”文言词语可以用“余”。“有个妹妹”文言词语可以意译为“之妹”。“今天”文言词语可以用“现”。“十七岁”,十六岁在文言文中称之为“二八”,十七岁用文言词语可以说“二八又一”。“我有个妹妹今天十七岁”用文言文可以这样说:余之妹现二八又一也。

高中含弱冠的文言文
5、《已亥杂诗》【清 】龚自珍 弱冠寻方数岁华,玲珑万玉嫭交加。 难忘细雨红泥寺,湿透春裘倚此花。 4. 高中文言文常用的谦辞敬辞,注意是文言文的 1.用“鄙”字:在与别人说话时,说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往往在某些词前加上一个“鄙”,以表达说话人的谦虚。 如:鄙人(称自己)、鄙意(称自己的意见)、...

初中文言文我的第一场戏
妹妹周星霞一同判给了母亲凌宝儿,我才七岁:“其实?那几年里,或许是难得吃上一回鱼肉,手一滑。无数的观众也在这一刻,是在七岁那年,唯一的观众。小孩子嘛,狠狠地抽了我十几下,怎么偏偏吃饭这么顽皮呢。 我挂着两行泪水满面微笑,作者为什么说是“一场戏”,妈,哪有不顽皮的呢。母亲把鸡腿捡了起来,我把几块...

高中文言文《林殊传》译文
林燮的妹妹才名远播,入宫做了宸妃,生了皇长子,其子被封为祁王。林燮的义妹入宫随侍宸妃,(后来)做了静妃,生了孝武皇帝。林殊自幼聪慧,三岁就能作诗,七岁时侍奉皇上打猎,左右开弓,满朝文武感叹佩服。十三岁随父亲出征,之后四年间,没有一次失败。十四岁时,率领赤羽军,袭击北燕,杀敌三千...

井陉县1825734613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大命① (清)唐甄 岁饥,唐子之妻曰:“食无粟矣,如之何?”唐子曰:“以粞.②”他日,不能具粞,曰:“三... -
在影三七:[答案] 1.C2.D3.C4.B5.(1)七成的糠和三成的碎米掺在一起却仍然不够吃,你用什么办法活下去呢?(2)你为什么不用慰问我的态度去慰问天下人呢?(3)(舜和禹)是害怕不公平而使天下倾覆啊! 1. 分 析: “甘”字意动.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

井陉县18257346137: 文言文《李贺作诗》李贺作诗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每旦... -
在影三七:[答案] 1援:挥,提 旦:早上 从:动词,跟从 及:等到 2a 自己 从此 b都是好象的意思 c都是不的意思

井陉县18257346137: 文言文阅读题,石琚,字子美,定州人.琚生七岁,沉厚好学 -
在影三七: 【译文】 石琚以年老多病为由坚决要辞去官职,皇上说:“我了解你年龄大了,我仍然希望能为了我的缘故留职,等一二年,我会思考这个问题的.”皇上对丞相说:“我身为天子,从不敢独断专行,每件事情都要询问你们,你们认为可以做就...

井陉县18257346137: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萧瑀,字时文,后梁明帝子也.瑀爱经术,善属文.性鲠急,鄙远浮华.晋王为太子,授右千军.即帝位,拜内史侍郎,... -
在影三七:[答案] 小题:C、(基,建立,开始)小题:D(A、介词,把/连词.B、表希望语气的副词/代词,他.C、副词,就/表假设的连词.D、代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所字结构.)小题:A(③体现他不爱财⑥体现他气度小)小题:C、(文中并...

井陉县1825734613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父岳,后唐太常卿.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岳时退居洛中,语家人曰:“吾儿风... -
在影三七:[答案] 14.A 15.)D 16.D 17. (1)我呵道而过的原因,是想向人暗示您不是时候不会登楼啊. (2)从前接受下来,这是不想拒绝我;现在过了一年还不启封...

井陉县18257346137: 文言文:唐秘监贺知章有高名,.节选自《开天传信记》 -
在影三七:[答案] 唐秘监贺知章有高名,告老归吴中,明皇嘉重之,每事加异.知章将行,泣涕辞,上问 何所欲,曰:“臣有男,未有定名,幸陛下赐之,归为乡里之荣.”上曰:“为道之要,莫 若于信,孚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卿之子必信顺之人也,宜名之曰孚.”...

井陉县1825734613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宣德初,授御史.奏... -
在影三七:[答案] 1.A 2.C 3.D 4.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 5.(1)顾佐任都御使,对下属很严厉,只有对于谦客气,认为他的才能胜过自己. (2)于谦在景泰帝朝受重用,死时没有...

井陉县1825734613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 7 题.   高宗则天顺圣皇后武氏,并州文水人.文德皇后崩.久之,太宗闻其美,召为才人,方十四.母杨,恸泣与诀,后... -
在影三七:[答案] 4.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题思路】“韪”在此处应解释为“是,对”.5.C【... 见了大宗之后,被赐号“武媚”.太宗去世后,她和其他侍妾、宫女都做了尼姑.唐高宗做太子的时候,武则天入宫侍奉,...

井陉县18257346137: 《选自唐才子传·李贺阅读答案附译文》古诗原文及翻译
在影三七: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贺,字长吉,郑王之孙也.七岁能辞章,名动京邑.韩愈、皇甫湜览其作,奇之而未信,曰:“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是今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