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甲午海战真的是山东一省对日本一国的战争吗??

作者&投稿:束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甲午战争是指黄海海战吗??? 黄海海战对日本有什么利益吗???~

黄海海战是甲午战争中一次举足轻重的战役,它直接影响了双方的制海权,日军的胜利为日后的大量增兵,并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有一种观点认为,甲午战争是李鸿章“一个人对一个国家的战争”。这种观点看似有些道理,但作为历史研究的结论却不够全面。

甲午之战甫落幕,李鸿章便被单挑出来说事了,先是李的政敌们,追究其对战败所负主要责任,继而社会舆论一致谴责他“卖国求荣”,连李氏本人也不得不认倒霉,说自己“一生事业,扫地无余”。似乎这场战争就是他一个人打的。李鸿章去世后,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梁启超说得很到位。

李鸿章无疑是晚清朝中卓有才干的官员,他的见识“远过常人”,在多数国人浑浑噩噩之时,他就指出世界正在经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认为中国只有以变应变、以变求存;他还第一个警觉邻居日本将成为中国的主要对手和威胁。由于认识到了中国的落后和急需在和平环境中发展以求富强,面临列强环伺、民族危机四伏的境况,他的对策是“外须和戎,内须变法”。但是,清政府的政治体制已经腐朽,乏力回天。在这个意义上,李鸿章孤立无援、只能单打独斗。这也注定了他的悲剧人生。

具体到甲午一战,李鸿章备受指责的是“避战求和”、“消极防御”。当年的日本,和中国差不多同时起步学习西方,经营近30年,一个走在了前面,一个落在了后面,盖因前者“脱亚入欧”,义无反顾;后者则历史包袱太重,保守成为社会的主流。李鸿章之所以尽量避战,缘于他明白中日军力差距很大:两国只海军有得一比,陆军则日本为现代军队,中国为古代军队,二者根本不是对手。为高升号运兵船护航,李鸿章决定不出动北洋舰队主力,以免被日方抓把柄启战端,他选择租用英国轮船,思忖日本不至于犯惹英国。没想到,日本竟敢击沉高升号,证明他估计错了。大东沟海战,中日双方主力舰队各有损失,中方略大,但未分胜负。此后,李鸿章“保船制敌”,北洋舰队放弃出击,遂使日方掌控了制海权,得以放手运送陆军上岸,导致整个战争的失败。可见,李鸿章的“消极防御”确有错误。

待中日两军的陆上较量胜负已定,李鸿章赴马关议和,在日方“但有允与不允两句话而已”,否则进兵北京的威逼下,由慈禧拍板,李鸿章只得签下“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谈判中,他又遭日本暴徒暗杀。事后,他发誓此生绝不再来日本,转而考虑“联俄制日”之策,不料竟引狼入室,给家国带来祸害。直至庚子动乱,在朝廷催促下,他以78岁带病之躯与列强签下更加“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两个月后,他便一命呜呼。这样,李鸿章继续遭到世人责骂的命运也就盖棺论定了。

光阴荏苒,时代丕变。但是,李鸿章所谓“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并没有过时,今天我们回顾和审视120年前的甲午战争,更重要的是总结一个民族在大变局之中应如何应对,才能不被历史潮流所抛弃。

甲午战争始于1894年7月25日的丰岛海战,至8月1日清朝政府对日宣战和日本明治天皇发布宣战诏书,1895年4月17日以签署《马关条约》而告结束。战争持续近9个月,依据战场转换及双方作战态势变化,大致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编辑]

参见:丰岛海战、成欢之战、平壤之战及黄海海战

1894年黄海海战图
第一阶段,从1894年7月25日到9月17日。战争分陆战与海战双向进行,陆战主要是在朝鲜半岛上的平壤之战,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黄海海战是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此役北洋海军失利,自此退入威海卫,又执行李鸿章避战保船的命令,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对甲午战争的后期战局具有决定性影响。

陆面战斗在三个战场同时展开:大同江南岸战场、玄武门外战场、城西南战场。当时驻守平壤的清军九千五百余人,日军也有一万六千多人,双方战力相差甚远。日军第九混成旅团首先向大同江南岸清军发起进攻,太原镇总兵马玉昆奋勇抗击,日军无功而返。

日本联合舰队于黄海击溃清朝北洋水师(浮世绘画师小林清亲、井上吉次郎绘)

日军在攻击清军

日军攻克平壤清军

朝鲜人和大清士兵捕虏
同时农历八月十八日(阳历9月17日)海军联合舰队进入黄海鸭绿江出海口西“大东沟”合击北洋水师舰队,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的大规模现代钢铁军舰海战。售出军舰给清日双方的英国及当时各军事大国极为关注此场海战。

海战在中午时分开始,双方皆在11时15分和11时30分发现敌方。由于清舰是从朝鲜运兵回来,加上未装舷侧速射炮侧面火力贫弱而定远级的主炮都排在前方所以舰队以一字形排开,日舰则是寻战而来,由坪井航三率第一游击队的吉野等四艘快速巡洋舰为前锋,伊东祐亨带领的本队慢速六舰在后成一字阵。12时清军下令变阵,排成尖峰形。13时开始炮击:时间不足,舰队中央成凹陷形。面对清军铁甲舰攻势,日舰被迫后退。

此时日舰包抄清军右侧,由于日舰较快加上清军指挥不当,右侧舰队被歼灭;丁汝昌之座舰也被炮击,炮震力导致正在持双筒望远镜观看海面战局的丁汝昌从二楼高炸飞摔落甲板,左手臂骨摔断重伤(战后左手臂打石膏直到次年2月右手拔枪自裁)。

定远号舰长接手指挥,下令全部舰只集中重炮攻击日本旗舰松岛号,14时松岛号即中弹甚至是舰长室中弹,但因为炮弹火药不足没有爆炸(舰队司令伊东祐亨回忆)没有沉没,日舰后退,伊东中将司令且即更换座舰(当松岛号由友舰拉回日本时,全舰千疮百孔却未沉没,日军频呼:“不可思议!”)。

战斗中致远舰冲出队列试图撞击日舰浪速号,却伤势过重而沉没,管带邓世昌落水后拒绝救援,以身殉国(致远252人中245阵亡)。16时清军左侧舰艇中弹,背靠荒岛一边灭火一边攻击日舰。灭火成功,日舰在没有优势下撤退。另一方面日舰所有火炮皆无法击穿定远号等清军铁甲舰,清左侧舰队回救运送重炮弹予两舰,因此反而日舰多被重炮所伤。

伊东祐亨认为暂时无法击沉定、镇两舰,下令撤退。裴利曼特说:“日军不能全扫乎华军者,则以有巍巍铁甲舰两大艘也。”[6]靖远升旗召集各舰追击,17时30分日舰远去,清军下令停止追击;日方的说法是清军遁去,伊东的旗舰松岛号由于损坏严重,升起不再履行旗舰职务的旗号,日舰纷纷回护松岛,反失去全歼北洋水师的机会。

此大东沟海战清军伤亡600余人,经远管带林永升战死,经远沉没,致远管带、邓世昌与舰同沉殉国;日军伤亡亦达300余人,济远和广甲逃离战场,济远管带方伯谦因此被处决,虽是罪有应得,但广甲舰长吴敬荣由于隶属广东水师,仅以革职论处。

激战5小时后,北洋舰队损失巡洋舰5艘,包括经远、致远、超勇、扬威和广甲,受伤4艘,但成功完成护航运载清刘铭传淮军12营陆军登陆鸭绿江岸。日舰仅伤5艘,先行撤离战场。战后北洋舰队未敢主动出击,日本联合舰队达到了控制黄海制海权的目的。

9月15日,日军分三路总攻平壤,战斗至为激烈,高州镇总兵左宝贵中炮牺牲,随后玄武门失守,叶志超下令撤退,六日内狂泄五百余里,透露清陆军内部湘军、淮军严重对立;26日清军直抵鸭绿江以北的中国境内。朝鲜全境为日本所控。9月23日李上折要求提取从1888年起打着海军名义筹备,实际一直被中央扣在手里生息以建颐和园的260万两银,获得150万两紧急军费。[7]

第二阶段[编辑]

参见:九连城之战及旅顺口之战

第二阶段,从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战场位于辽东半岛,以陆战为主。9月25日,日军在鸭绿江上搭浮桥抢渡成功,向虎山清军阵地发起进攻。清军守将马金叙、聂士成被迫撤出阵地。日军攻陷虎山。其他清军各部不战而逃,山县有朋即将第一军司令部移于虎山。26日,日军占领了九连城和安东县(今丹东),同日日军在庄河花园口登陆,10月9日,攻占金州,10日陷大连湾,至此清军在鸭绿江防线全线崩溃。25日旅顺陷落。日军执行旅顺大屠杀。对城内进行4天3夜的抢劫、屠杀和强奸,大批平民死亡。李鸿章曾经提出“若水师至力不能支时,不如出海拼战,即战不胜,或能留铁舰等退往烟台。”但是受到丁汝昌的坚决反对从而使得北洋水师继续困守在港内。[8]

第三阶段[编辑]

参见:威海卫海战、营口之战及澎湖之役

威海卫陷落丁汝昌献降图(实为北洋水师管带萨镇冰献降)
第三阶段,从1894年11月22日到1895年4月17日,有威海卫之战和辽东之战。12月24日,镇远退入威海卫时触礁,经抢修才不至下沉,但已不可再出深海作战,管带林泰曾引咎自尽。1895年1月20日,日本第二军共两万五千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荣成龙须岛登陆。30日,日军集中兵力进攻威海卫南岸炮台。营官周家恩阵亡,炮台被日军攻占。2月3日日军攻陷威海卫城,刘公岛成为孤岛,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曾致书丁汝昌劝降。10日,定远号弹药告罄,刘步蟾下令将舰炸沉,随后刘步蟾生吞鸦片自杀。11日,丁汝昌自杀。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在英国籍海军军事顾问建议下,由最年轻管带、日后民国第一任海军总长萨镇冰向伊东中将献降,济远,广丙,镇中等10舰为日军所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随后萨镇冰驾驶康济舰并载着丁汝昌等六人灵柩离开刘公岛。北线日军在海军配合下,一路攻陷凤凰、海城、营口、田庄台,提督宋庆扬言再战不降,被制止。清廷求和心切,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

签署马关条约[编辑]

主条目:马关条约

1895年4月17日,清日签定《日清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结束。

有一种说法,甲午战争是日本和李鸿章一个人的战争。因为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按照西方国家的体制建立了新的国家模型,主要一点就是军队国家化,陆海军分别由陆军省、海军省管理,职业军官带领军队,陆军省、海军省受议会的投票进行调动,由内阁代表国家行使军队权力。这种体制基本和现在大部分西方国家一样。
而中国当时是清朝末年,朝廷的正规军八旗军、绿营兵都已经腐朽堕落,严重缺乏战斗力。清朝的主力国防军就是陆军是淮军,海军是北洋水师。淮军是李鸿章一手建立的私人部队,在镇压太平军时,李鸿章组建的以安徽同乡为基础的团练地主武装,后来经过朝廷改编为正式的军队,但是这样的军队只听李鸿章一人的,没有日军的国家意识,只有自己的升官发财、贪生怕死的意识,不过也有不畏生死的硬汉。甲午陆战中的左宝贵、叶志超、宋庆等人都是过去淮军的将领。
而北洋水师更是李鸿章一手组建的,几乎就是全部听李鸿章的,水师最高长官水师提督丁汝昌也李鸿章的铁杆手下。
李鸿章在那个时候,几乎是权倾朝野,管理了大量的经济、军事事务,让朝里很多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满洲宗亲们更是狠透了李鸿章。所以在甲午战争时期,大批官员看到中国战败反而高兴,因为可以搬到李鸿章,可以镇压李鸿章的势力。

不是.
主战场:黄海,朝鲜,山东沿海,辽东半岛.

参战兵力:日本全国, 大清北洋陆军,淮军,北洋海军

甲午海战中还有从南洋水师调过来的两艘军舰参战,但是力量太小了。基本上可以说是山东一省对抗日本全国。北洋水师当时的力量和日本联合舰队差不多,西方国家都以为中国会赢,结果日本逆天了。战略问题,不是山东一省的问题!

是大清国对日本国的战争,不是山东一省。


请问甲午海战真的是山东一省对日本一国的战争吗??
甲午战争始于1894年7月25日的丰岛海战,至8月1日清朝政府对日宣战和日本明治天皇发布宣战诏书,1895年4月17日以签署《马关条约》而告结束。战争持续近9个月,依据战场转换及双方作战态势变化,大致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编辑]参见:丰岛海战、成欢之战、平壤之战及黄海海战 1894年黄海海战图 第一阶段...

请问甲午海战真的是山东一省对日本一国的战争吗??
甲午战争起始于1894年7月25日的丰岛海战,至8月1日清朝政府对日本宣战以及日本明治天皇发布宣战诏书,至1895年4月17日以签署《马关条约》结束。这场战争持续了近九个月,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主要是朝鲜半岛平壤之战和黄海海战。在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遭遇日...

当年中日甲午海战是在什么地方打的
中日甲午海战应该指黄海海战,当年中日甲午海战是在黄海北部的大东沟海域打的。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9月,中日甲午战争中,中日两国海军主力在黄海东北部大东沟海域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海战,亦称大东沟海战。1894年8月1日,中日两国宣战。随着日本陆军在朝鲜节节北进,日本海军联合舰队也游弋于仁川至大...

中日甲午战争 在刘公岛发生的故事
1895年2月3日,日本舰队排成单列纵阵,在威海港口外进行挑衅。上午10时,日本舰队驶往港湾南口,首先对刘公岛上的东泓炮台发炮轰击。这时,南帮炮台上被清军破坏的7门大炮已被日军修好,并被日军用来向刘公岛上的东泓炮台进行轰击。北洋提督丁汝昌及广大将士并无惧意,拼死而战。双方炮战一天,日本军舰...

中日甲午海战是怎么进行的?
9月12~15日,北洋舰队主力在旅顺、大连、成山角一带海面巡逻。李鸿章的意图是以北洋大舰在海上吓退日舰,根本没有决战的打算。而日本联合舰队已驶入黄海,正在寻找北洋舰队的主力,企图一决雌雄。9月17日中午,在中国辽宁大东沟以南海面,北洋舰队再次遭到日本海军的袭击,发生中日黄海海战。这次海战后,...

甲午海战?
1894年中日之间的海战,以中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结束

介绍一下甲午海战
海战简述 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一场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此役北洋水师失利,自此退入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决定了甲午战争的中方的战败。海战背景 1894年清朝海军分为北洋、南洋、福建和广东四支水师舰队。其中北洋水师实力最为强大,其...

真实的甲午海战:邓世昌的“致远”舰沉没真相
史称“黄海海战”、“甲午海战”。战斗刚一打响,主帅丁汝昌就身负重伤,舰队失去统一指挥。危急时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挺身而出,担负起指挥舰队作战的重任。“致远”激战5小时后弹尽,在船体多处受伤的情况下,邓世昌驾舰全速撞向日本“吉野”舰,不幸被鱼雷击中,沉入海底,全舰官兵250余人壮烈殉国...

甲午海战的真相如何?
日军第5师团首先到达朝鲜,其先遣部队大岛旅团由汉城北上,9月攻占平壤;接着第3师团开到,两个师团编成第1军,在大军阀山县有朋指挥下击破鸭绿江附近的中国军队,向中国东北境内进犯。9月17日,中日在黄海海面进行了激烈的海战。中国海军的一些将领和广大士兵英勇地同日军作战。海战中,中国损失"致远"...

甲午海战是哪年发生的呢?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史称甲午战争。 战争起因及双方军事准备 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蓄谋已久。早在1868年(清同治七年),日本明治天皇登基伊始,便极力鼓吹军国主义,以实行对外扩张为基本国策,并将侵略矛头首先指向其近邻朝鲜和中国。明治政府抓紧改革军制,推行近代军事教育和训练,...

肃宁县13690587646: 请问甲午海战真的是山东一省对日本一国的战争吗??
储昭复方: 是大清国对日本国的战争,不是山东一省.

肃宁县13690587646: 甲午之战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
储昭复方: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清光绪二十年八月十八日 ( 1894年9月17日)下午,在黄海大东沟海面上,巨浪翻滚,炮声震天,一场 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海战...

肃宁县13690587646: 甲午战争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重大的事件? -
储昭复方: 第三阶段,从1894年11月22日到1895年4月17日.在此阶段中,战争在山东半岛和辽东两个战场进行,有威海卫之战和辽东之战. 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的最后一战.其时,威海卫港内尚有北洋海军各...

肃宁县13690587646: 甲午战争是发生在谁和谁之间的战争
储昭复方: 甲午战争是发生在日本和中国之间的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甲午战争以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肃宁县13690587646: 甲午战争中日军是怎样登陆的?
储昭复方: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当时日军首先在山东登陆,但对于具体位置 却说法不一 一说荣成登陆.甲午战争时期的荣成在今荣成县城崖头东北80多里的龙...

肃宁县13690587646: 甲午战争的开战原因?急,越详细越好,要贴切问题的
储昭复方: 1894~1895年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史称甲午战争. 战争起因及双方军事准备 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蓄谋已久.早...

肃宁县13690587646: 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
储昭复方: 背景是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了日本在远东地区的霸主地位,日本必须与中国和俄国进行战争,来确立自己的地位,在这种背景下日本与中国的甲午战争爆发了.

肃宁县13690587646: 中日甲午战争里的黄海海战,中国有多少军舰被击沉了?日本呢? -
储昭复方: 中方被击沉五艘:扬威、超勇、广甲、致远、经远.日方没有被击沉的军舰,有五艘军舰被重伤: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

肃宁县13690587646: 甲午大海战的故事背景200字左右 -
储昭复方: 中日对赌国运的一场战斗,中方是日渐衰微的晚清帝国,日本则是如坂上之云不断前进的新兴列强.中国拼了老命,攒下了北洋水师.日本则是全国人民的梦想,天皇带头不吃肉东拼西凑买的铁甲舰.中国这边是能唬则唬,最好别开打老佛爷还得过个好生日呢,日本那边是“皇国兴费在此一战”(当时没升Z字旗,不过这是赌国运的第一战).这种背景下,你说我们有不输的道理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