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甲午海战

作者&投稿:叱干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介绍一下甲午中日战争的始末~

中日甲午战争是1894年7月末~1895年4月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1894年(光绪二十年)爆发。按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Sino-Japanese War) 。丰岛海战是战争爆发的标志。大清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继《南京条约》后,又一个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又一次,把中华民族带入了灾难的深渊。详细请看 http://baike.baidu.com/view/25355.htm。

中日甲午战争的整个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 。这时在清廷内部,以光绪帝为首的主战派占上风。是年慈禧太后六十岁,她盼望从速结束战争,以免耽误她大办庆典,因此倾向和议,但迫于清议,一时尚不敢公然主和。在此阶段中,战争是在朝鲜半岛及海上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之战,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
  平壤之战发生于9月15日,是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当时驻守平壤的清军共三十五营,一万七千人;进攻平壤的日军有一万六千多人,双方兵力旗鼓相当。战斗在三个战场同时展开:其一为大同江南岸战场。晨三时,日军第九混成旅团在大岛义昌少将的指挥下,首先向大同江南岸清军发起进攻。太原镇总兵马玉崐督队英勇抗击,日军官兵死伤惨重,无力再战,大岛义昌负伤,只得下令退却,午后二时全部撤离战场。其二为玄武门外战场。玄武门为日军的主攻方向,因此集中了优势兵力,由立见尚文少将的第十旅团(又称朔宁支队)和佐藤正大佐的第十八联队(又称元山支队)担任主攻。高州镇总兵左宝贵登玄武门指挥,亲燃大炮轰敌,官兵感奋,英勇杀敌。激战中,左宝贵不幸中炮牺牲,其部下三位营官也先后阵亡,午后二时玄武门遂被日军攻陷。日军企图向城内推进,遭到清军阻击,只得退守玄武门。其三为城西南战场。晨七时,野津道贯中将亲率日本第五师团本队,从平壤西南用炮火掩护步兵冲锋,清军马队进行反击。至中午,野津道贯见难以得手,下令暂停攻击,退回驻地。此时对清军来说,战事尚有可为,但清军总统(总指挥)叶志超贪生怕死,于午后四时树白旗停止抵抗,并下令全军撤退。六天里,清军狂奔五百里,于21日渡鸭绿江回国。日军占领朝鲜全境。
  黄海海战发生于9月17日 ,是中日双方海军一次主力决战。发生于鸭绿江口大东沟(今辽宁东沟)附近海面。北洋舰队参加战斗军舰为10艘,日本海军投入战斗军舰则有12艘。中午开战后,北洋舰队重创日本比叡、赤城、西京丸诸舰。但北洋舰队中致远舰亦受重伤,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下令向敌先锋舰吉野猛冲,以求同归于尽,不幸中敌鱼雷,200余人牺牲。下午,北洋舰队10舰中 ,沉四、逃二、伤二,只余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依然奋勇搏战,并重创日本旗舰松岛。战至下午五时半,日本舰队撤离战场。
  平壤、黄海战后,日本方面广造舆论,大肆渲染胜利,更加刺激了其扩大侵略战争的野心。而在清朝方面,身负军事指挥重任的李鸿章则夸大失败,以进一步推行其消极避战方针,同时慈禧太后的主和也渐趋明朗化。
  第二阶段,从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在此阶段中,战争在辽东半岛进行,有鸭绿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
  鸭绿江防之战开始于10月24日,是清军抗击日军入侵中国国土的首次保卫战。当时部署在鸭绿江北岸的清军共八十二营,约两万八千人。清政府任命宋庆为诸军总统,节制各军。日军进攻部队是山县有朋大将统率的第一军,包括桂太郎中将的第三师团和野津道贯中将的第五师团,共三万人。双方兵力不相上下。但是,宋庆虽负节制诸军之名,各军实则不服调度,而且士气不振,将领多无抗敌决心。是日午前十一时,日军先于九连城上游的安平河口泅水过江成功。当夜,日军又在虎山附近的鸭绿江中流架起浮桥,清军竟未觉察。25日晨六时,日军越过浮桥,向虎山清军阵地发起进攻。清军守将马金叙、聂士成率部奋勇还击,因势单力孤,伤亡重大,被迫撤出阵地。日军遂占领虎山。其他清军各部闻虎山失陷,不战而逃。26日,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九连城和安东县(今丹东)。在不到三天内,清朝重兵近三万驻守的鸭绿江防线竟全线崩溃。
  金旅之战也开始于10月24日,至11月22日旅顺口陷落,这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的关键一战。日本第一军进攻鸭绿江清军防线的同一天,大山岩大将指挥的第二军两万五千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旅顺后路上的花园口登陆。日军的登陆活动历时十二天,清军竟坐视不问。11月6日,日军进占金州(今辽宁金县)。7日,日军分三路向大连湾进攻,发现清军早已溃散,不战而得大连湾。日军在大连湾休整十天后,开始向旅顺进逼。当时旅顺地区清军有七统领,道员龚照玙为前敌营务处总办,有“隐帅”之称,共辖三十三营,约一万三千人。18日,日军前锋进犯土城子,徐邦道指挥拱卫军奋勇抗御,将日军击退。是日,龚照玙竟置诸军于不顾,乘鱼雷艇逃往烟台。19日,黄仕林、赵怀业、卫汝成三统领也先后潜逃。21日,日军向旅顺口发起总攻。22日占领旅顺口并血洗全城。
  随着清军节节败退,在清廷内部,主和派已占上风,大肆进行投降活动。旅顺口失陷后,日本海军在渤海湾获得重要的根据地,从此北洋门户洞开,北洋舰队深藏威海卫港内,战局更加急转直下。
  第三阶段,从1894年11月22日到1895年4月17日。在此阶段中,战争在山东半岛和辽东两个战场进行,有威海卫之战和辽东之战。
  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的最后一战。其时,威海卫港内尚有北洋海军各种舰艇二十六艘。1895年1月20日,大山岩大将指挥的日本第二军,包括佐久间左马太中将的第二师团和黑木为桢中将的第六师团,共两万五千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荣成龙须岛登陆,23日全部登陆完毕。30日,日军集中兵力进攻威海卫南帮炮台。驻守南帮炮台的清军仅六营三千人。营官周家恩守卫摩天岭阵地,英勇抵御,壮烈牺牲。日军也死伤累累,其左翼司令官大寺安纯少将中弹毙命。由于敌我兵力众寡悬殊,南帮炮台终被日军攻占。2月3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威海陆地悉被敌人占据,“丁汝昌”坐镇指挥的刘公岛成为孤岛。连日来,日军水陆两路配合,先后向刘公岛和威海港内北洋舰队发动八次进攻,均被击退。在此期间,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曾致书丁汝昌劝降,遭丁汝昌拒绝。5日凌晨,旗舰定远中雷搁浅,仍做“水炮台”使用,继续搏战。10日,定远弹药告罄,刘步蟾下令将舰炸沉,以免资敌,并毅然自杀与舰共亡。11日,丁汝昌在洋员和威海营务处提调牛昶昞等主降将领的胁迫下,拒降自杀。洋员和牛昶昞等又推署镇远管带杨用霖,出面主持投降事宜。杨用霖拒不从命,自杀殉国。12日,由美籍洋员浩威起草投降书,伪托丁汝昌的名义,派广丙管带程壁光送至日本旗舰。14日牛昶昞与伊东佑亨签订《刘公岛降约》,规定将威海卫港内舰只、刘公岛炮台及岛上所有军械物资,悉数交给日军。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辽东之战持续的时间很长。自日军突破清军鸭绿江防线后,连占凤凰城、岫岩、海城等地。清政府调两江总督刘坤一为钦差大臣督办东征军务,授以指挥关内外军事的全权,并任命湖南巡抚吴大澄和宋庆为帮办,以期挽回颓势。从1895年1月17日,清军先后四次发动收复海城之战,皆遭挫败。2月28日,日军从海城分路进犯,3月4日攻占牛庄,7日不战而取营口,9日又攻陷田庄台。仅十天时间,清朝百余营六万多大军便从辽河东岸全线溃退。
  《马关条约》的签订
随着战争的失利,清政府进一步加紧了乞降活动。2月11日,决定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傅文及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在马关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包括《讲和条约》十一款,《另约》三款,《议订专条》三款,以及《停战展期专条》两款。
  该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同时它也成为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下一章会具体讲到)。

海战简述
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一场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此役北洋水师失利,自此退入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决定了甲午战争的中方的战败。
海战背景
1894年清朝海军分为北洋、南洋、福建和广东四支水师舰队。其中北洋水师实力最为强大,其他各支水师除广东水师的三艘小型巡洋舰滞留北洋参加了海战以外,因实力贫弱,在战争期间无所作为,坐视北洋水师的覆亡。
日本海军各支舰队于甲午战争爆发前夕统一整编为联合舰队,由伊东佑亨海军中将担任联合舰队司令。联合舰队的编队分为以下小队:本队第一小队、第二小队、第一游击队和第二游击队。
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在丰岛海域突然袭击北洋水师的济远和广甲两艘巡洋舰,即丰岛海战,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水师和联合舰队面临著相同的任务:护送援军、争夺朝鲜半岛附近海域的制海权。
北洋水师主要在威海至大同江口一线巡弋,8月10日,日本联合舰队迫近威海,清光绪皇帝责难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畏葸」,北洋大臣李鸿章不得不命丁汝昌赴黄海巡航以平息皇帝的愤怒和缓解舆论的压力。9月12日,北洋水师主力舰12艘由威海出发,赴鸭绿江口的大东沟,护送陆军登陆。
与北洋水师在战略上「保船制敌为要」不同,日本海军在战争之前就制定了以舰队决战夺取制海权的明确计划。当日本联合舰队护送援军登陆仁川的行动完成后,9月13日,联合舰队本队和第一游击队开赴鸭绿江口,搜寻向北洋水师主力决战。
海战经过
1894年9月15日北洋水师主力在丁汝昌率领下到达大连湾,护送陆军4,000人搭乘的5艘运兵船。
9月16日
北洋水师抵达鸭绿江口的大东沟。部分舰艇担任警戒,其馀10艘主力舰在口外12海里的大鹿岛东南下锚。
9月17日
8时,运兵船卸载完毕。9时,北洋水师舰队起航「巳时操」。
10时23分,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发现北洋水师。发出信号「东北方向发现三艘以上敌舰」。
10时30分,北洋水师镇远舰桅楼上的哨兵发现日本舰队。
12时05分,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在先,本队在后,呈单纵阵,接近北洋水师。
12时20分,北洋水师在行进中由双纵阵改为横阵,旗舰定远位于中央,其余各舰在其左、右依次展开,舰队呈楔形梯队。同时丁汝昌还发出命令:「各小队须协同行动;始终以舰首向敌;诸舰务于可能之范围内,随同旗舰运动之。」
鸭绿江口外海,大鹿岛海域,集中了两国几乎全部主力舰艇。
12时50分,双方舰队相距5300米,北洋水师旗舰定远首先开炮。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在距北洋水师5000米处即向左转弯,航向北洋水师右翼。联合舰队航向北洋水师右翼,冒险将舰队暴露于北洋水师阵前。
12时53分,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开始发炮还击。定远主桅中弹,信号索具被炮火所毁(一说因战船老朽发炮时震塌飞桥),在飞桥上督战的丁汝昌身负重伤。
从此时起,北洋水师各舰除随定远进退之外,已经失去了指挥。
13时左右,第一游击队炮击北洋水师右翼超勇、扬威两舰。
13时20分,北洋水师超勇、扬威起火。联合舰队本队航速较慢的比睿、扶桑、赤城成为北洋水师的打击目标。比睿、赤城受重伤。第一游击队左转,回救两舰。本队右转,形成夹击阵势。
14时20分,日舰西京丸中弹起火退出战场。北洋水师超勇沉没,扬威重伤驶离战场搁浅(有记载被济远撞沉于浅海)。
14时30分,北洋水师平远命中日舰松岛(法制的日本战舰松岛号,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是日本联合舰队的旗舰),也被其所伤并引起火灾,暂时退避。
15时04分,北洋水师旗舰定远中弹起火。
15时20分,第一游击队集中打击北洋水师突前的致远。致远(管带邓世昌)沉没。济远、广甲在致远沉没后,径直驶回旅顺(广甲在途中触礁搁浅,两天后被日舰击毁)。北洋水师已无法保持战斗队形。
15时30分,联合舰队旗舰松岛被击中,并引起堆积在甲板上的弹药爆炸。
16时10分,北洋水师靖远、来远受伤,退向大鹿岛。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发出了「各舰随意运动」信号。
17时左右,北洋水师靖远、来远经抢修恢复战斗力。靖远代替旗舰升起队旗,收拢各舰。
17时30分,北洋水师经远(管带林永升)沉没。联合舰队发出「停止战斗」的信号,脱离战斗。(海战结束)
海战结果
黄海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北洋水师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5艘军舰,来远受重伤,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伤,死伤官兵600余人。
黄海海战以后,北洋水师退回旅顺、威海,「避战保船」不再出战,日本海军掌握了黄海制海权。
双方战斗序列
联合舰队舰艇
第一游击队
巡洋舰:吉野(第一游击队司令坪井航三海军少将旗舰,舰长大佐河原要一)、浪速(舰长大佐东乡平八郎)、高千穗(舰长大佐野村贞)、秋津洲(舰长少佐上村彦之丞)
本队
巡洋舰:松岛(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海军中将旗舰,舰长大佐梶本知道)、严岛(舰长大佐横尾道昱)、桥立(舰长大佐日高壮之丞)、比睿(舰长少佐樱井规矩之左右)、千代田(舰长大佐内田正敏)
旧式铁甲舰:扶桑(舰长大佐新井有贯)
炮舰:赤城 ;武装商船(代用巡洋舰):西京丸(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的座舰)
北洋水师舰艇
铁甲舰:定远(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旗舰,管带右翼总兵刘步蟾)、镇远(管带左翼总兵林泰曾)
巡洋舰:来远(管带副将邱宝仁)、经远(管带副将林永升)、致远(管带副将邓世昌)、靖远(管带副将叶祖珪)、济远(管带副将方伯谦)、广甲(管带都司吴敬荣)、超勇(管带参将黄建勋)、扬威(管带参将林履中)、平远(管带都司李和)、广丙(管带都司程璧光)
炮舰:镇南、镇中
鱼雷艇:福龙、左队一、右队二、右队三
海战影响
黄海海战是海军发展到铁甲舰时代后的一次大规模海上舰队决战,颇受世界各国海军人士的重视。
北洋海军的两艘铁甲舰显示了防御能力的优势,厚装甲无一处被击穿。战舰依然是海军中不可替代的主力舰。安装重型火炮的相对小型战舰在海战中效用不高。
北洋海军在大口径火炮方面占优势,但射速较低。联合舰队各主力舰均装备了中口径速射炮,通过速射炮的密集炮火弥补了其大口径火炮的不足。对19世纪末海军的武备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此役后各国海军设计的战舰,均重视提高大口径火炮的射速,并强化中口径速射炮的火力。
海战双方都针对性选择了不同的阵型。联合舰队采用单纵阵有良好协调性。北洋海军各舰舰首向敌,因对准不同的军舰,出现阵形紊乱导致各自为战的局面。各国海军得出结论,海战中最重要的是阵型的整齐与协调;纵阵比横阵更适合发扬火力。
联合舰队在海战中机动性占有优势,第一游击队编队航速达到15海里,海战中进退自如,始终掌握著选择进攻目标与时机的主动权。
关于方伯谦的争论
黄海海战结束以后,8月24日,济远舰管带方伯谦被以「临阵退缩,致将船伍牵乱」的罪名斩首。
关于对方伯谦的评价,史界至今仍有争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方伯谦家乡福建省出现了为方伯谦翻案的热潮。值得注意的是,福建省以外研究北洋海军史和甲午战争史的学者却表现出谨慎的沉默,很多著名学者认为以现有的史料,尚不足以翻案。

百年前中国曾经有过一支亚洲第一、世界第七的现代化的舰队,但却惨败与日本,我从一名军事迷和历史迷的角度,去透析这段历史,也许对今天的我们同样有深刻的教训。

谈到甲午海战,不得不先谈李鸿章和他倡导的“洋务运动”,北洋海军正是李鸿章苦心经营数十载用数以亿计的白银所造就的,可以说是“洋务运动”的最大成就, “洋务运动”的原意是想“学夷之长,以制夷”,却因其本身的局限性以及清王朝的腐败与落后却最终是“不得而终”,也未能挽回清王朝的覆灭命运。但无论如何 “洋务运动”毕竟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改革开放,为中国培养不少人才是事实,称李鸿章为近代中国改革第一人也不为过,毕竟北洋海军总吨位列当时世界海军列强第七位,“镇远”、“定远”更被称为“亚洲第一舰”,而且是全部用英语操练的海军。

那么这支世界第七、亚洲第一的现代化海军何缘于惨败呢?说将领庸才?绝对不是,刘步詹、邓世昌等众多舰长都曾留学英国,都是中国第一批从英国驾舰回国的舰长,曾让欧洲各国重新认识了中国,专业水平绝对不低,且都有报国之心,顽强不屈,绝对是优秀的将才。说士兵不勇敢素质低?也不是,这点连对手也承认清水兵战斗勇敢尤胜日本,称炮火猛烈而准确。那么原因何在?还在于那位缔造北洋海军的李鸿章身上。 李鸿章本想“以夷制夷”,既利用洋人之间的矛盾来牵制洋人,幻想各国来调停中日之间冲突,“不战而屈人之兵”,可他万万不曾料到,列强虽有矛盾,但在侵略中国上却是一致的,列强的放纵,使日本更为嚣张,更胆大妄为。而且列强利用在中国的特权为日本提供各类情报,正是如此,战场的主动权落入了日本人之手,清军处处被动防御,这是其一。其二,为了讨好洋人,北洋海军的大量军需是自列强采购的,而此时由李鸿章创办的江南机械局却能够制造北洋海军所需的各种炮弹,但北洋海军所用的各种炮弹还是进口的,可这些进口炮弹却是美国投机分子的伪劣产品。据日史记载甲午海战中清军击中日舰的炮弹有近2/3没有爆炸,足以见这些炮弹的质量低劣。而且当时日海军次长乘座的“松岛丸”号被清鱼雷击中可就是没爆炸。正是这些伪劣产品最终导致了海战的失利。其三是维护经费不足。北洋海军的这样一支庞大的现代化海军开销巨大,出一次海要数十万量白银,一年正常开销也达几百万量,实在是大清王朝---这一没落的巨人所不能承担的。在开战前的数十年间,北洋海军已没有添在置过一艘新舰,而所役的各舰也没有很好的整修过。本李鸿章向英订购了两艘新式巡洋舰,却无力支付,眼睁睁看着被日本购回,而这两艘舰正是在甲午海战中重创清舰多艘的“吉野”和“秋津洲”号。好不容易弄了80万两白银想购置一批新式快炮和锅炉对老化的主力舰整修,却不曾想慈禧八十大寿,结果又成了慈禧后花园中的石舫。甲午海战中新式舰与旧式舰比较是占了上风,最终让清王朝自食恶果。

甲午海战北洋海军被击沉了6艘战舰,是北洋海军的一半实力,而日本方面却是无一舰沉没,从击沉率看北洋海军是惨败。但是日本所有的舰只均遭重创,像“吉野”甲板以上全部被摧毁,事实上是被炮弹给撞毁的,按常规“吉野”被命中如此数量的炮弹,早就沉了,你可以想象北洋水师炮击命中率有多高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日本没有一艘可用的战舰,以至于在辽东半岛登陆时竟没有一艘铁壳船,如果北洋水师能以“镇远”、“定远”两舰出击,不要说击沉全部其全部舰队,就是撞也能撞沉。只可惜李鸿章被吓破了胆,严令不准出战,结果是被困死港口,被自己的岸防重炮击沉。日本海军一直视“镇远”、“定远”两舰为眼中钉,许多战舰都是针对“镇远”、“定远”两舰改建的。甲午海战日海军没能击沉两舰,反而海军丧失了战斗力,从这层意义上讲,日本是失败的。甲午海战还有一个细节,就是日舰队先于北洋水师撤离了战场,因为“镇远”、“定远”两舰的越战越勇,加上北洋水师的鱼雷艇的虎视眈眈,逼迫日舰队不得不撤离。公正的讲其实甲午海战双方打了个平手。

甲午海战对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一场海战决定了一场战争的胜负,也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命运,中国从此走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日本却得以迅速的发展,成为战争策划地。而李鸿章也变为一个“卖国贼”,历史就是这样无情。曾经多少次的感叹,如果击中日舰的炮弹再有1/2发挥威力,如果那些鱼雷能有效的话,战争进程或许会改变,历史也会重写,然而历史却就是历史。可今天回想,既使在清王朝打赢了甲午海战,结果又会如何? 甲午海战输就输在清王朝的无能与腐败,一场战争绝不会改变清王朝的腐落,最多只是多一个沙俄。想到这些,我不由释怀。是的,没有强大国力的支持,就算有一支庞大的海军还不是形同虚设?就象一个飘落的种子,没有根就不会有结果,而这个根就是强大的中国。

回顾这百年前的战争对于现在的我们同样有着深刻的意义。国防不可能脱离于国家经济。特别是现代化的国防,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是绝对不行的。国防也不能超越国家的科技水平,因为技术支持的落后无意于釜底抽薪,再先进的武器没有高素质的人使用同样是废铁一堆。何况也没有人会把最先进的武器卖给你。

中国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已经使中国的经济和科技有了长足的发展,国防也有了质的飞跃。然而我们必需清醒地认识到同发达国家的距离还是很大的,我们还不能承受起一场战争的打击。然而环顾四周:台湾问题日趋严重,台独分子的气焰日益嚣张;日本仍旧野心不死;印度咄咄逼人;领海争端不断;更有美国的无端干涉……中国面临着战争的威胁比以前更甚!现在的中国更需要的是发展的时间,中国更需要和平和发展,因为中国已经晚起步了。中国还需要二十的时间来发展,以目前中国的发展,二十年后中国的经济实力可以达到欧洲发达国家的水平,甚至于美国。然而这不是说中国有与美国全面抗衡的实力,二十年的发展将会给中国带来更稳定的生存空间,相信那时台湾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也就是讲用实力换时间,再用时间去积累更强的实力。战争并不是唯一能解决的方式,或许经济是种更好的方式。日本利用经济这种武器达到了它用武力无法达到的目的,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更多重视。我非常的憎恨日本,认为大和民族是世界上最劣等的民族,但日本战后的发展使我不得不认真来审视和关注。我认为对中国威胁最大就是日本和印度(这里是综合历史、地域、人文等的结果)。然而现在的印度其实就是一个“大清”,一个国防超越其国家整体的落后国家,最终是会被自己养大的战争怪兽所拖跨的,但是我们必需警惕印度阿三的孤注一掷。日本最将是我们最大的对手。所以我们必需研究日本。我想对于我们来讲还是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人讲日本没有什么可学的,其实不然。日本的科学研究十分发达,日本政府每年投资二千万美元用于四个项目的研究,每个项目五年,也就是讲每年有二十个研究项目,这类项目都是基础性的、前瞻性的,现在我们许多熟知的技术多是日本研究人员二、三十年前开发出来的技术,然后用二、三十年来产业化。像现在最流行的“纳米”就是日本在八十年代最早提出的,连这个单词也是日本人造出的,而美国侧是在九十年代末再开始的,现在在纳米技术领域,日本都处于领先地位。正是凭借着这样的技术实力,日本能够获得快速发展,不断地推动高科技,带动了企业的发展。对于我们来讲现在最缺的就是基础研究,像纳米技术,美日等国都是在各个领域开展广泛的理论研究,如美国在纳米电子领域、日本在纳米技术的应用上化大力气;而我国只在纳米材料上作了点研究,不仅面太窄,而且功利色彩太浓,这样下去在这个共同起步的领域中我们又要落后了。但话又说回来,这样的基础研究是要化大量的资金的,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持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要发展,我们需要和平!我们需要时间!!!

中国不需要战争,但中国决不惧怕强加在头上的战争。今天我们拥有了一支强大的海军,更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百年屈辱已成为历史,世纪之梦----强盛的中华已经立于世界东方。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每一天更强大

1894年9月17日,即中日甲午战争平壤陷落的第三天,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上(今东港大鹿岛南面海域),震惊中外的中日甲午黄海大海战爆发了!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第一场大规模铁甲舰海战。这是一场空前惨烈的大海战,作为人类史上第一次完全由蒸汽动力军舰参加的大规模海战名留海战史册,成为人类海战历史的一次标志性战役,也是一场几乎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海战。
海战前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在大同江外海面,集中了12艘军舰,包括其全都精华,即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松岛、千代田、严岛、桥立等8艘五千马力以上的主力舰和巡洋舰。9月15日上午,北洋舰队的主力计军舰10艘,附属舰8艘,在丁汝昌率领下到达大连湾。16日凌晨1时,清军的十个营共四千人分乘五艘运兵船,向鸭绿江口的大东沟进发。16日中午,北洋舰队护航抵达大东沟,到次日早晨,运送之清军及武器、辎重,全部起卸上岸完毕。17日上午8时,旗舰定远上挂出龙旗开始返航。11时许,北洋舰队突然发现西南方向海面上有几簇黑烟,丁汝昌登上甲板了望,判定为日本舰队。于是立即命令各舰升火、装弹,准备战斗。11时半,吉野先发现北洋舰队,发出信号“东北方向发现三艘以上敌舰”。12时20分,日舰逐渐接近北洋舰队。中午12时50分,北洋舰队旗舰定远首先开炮。十秒钟后,镇远舰也发出炮弹,紧接着,北洋舰队各舰一齐发炮轰击。三分钟后,日本旗舰松岛也开始发炮还击。刹时间,双方各舰百炮一齐怒放,硝烟弥漫,海水沸腾。
其中,日本第一游击队平均航速达19.4节。另据英国海军年鉴统计,当时速射炮的发射速度是原后装炮的六倍,由此计算,日本舰队的火力实际上相当于北洋舰队的三倍。
战斗开始不久,北洋舰队旗舰“定远”舰由于下水12年,久已失修,舰桥被突然开火的大炮震塌,丁汝昌摔伤,信旗被毁。丁汝昌拒绝随从把自己投入内舱,坚持坐在甲板上督战。可是他只能鼓一舰士气,战斗刚开始,北洋舰队就失去了指挥。致远舰长邓世昌以为丁汝昌阵亡,当即升起提督旗来振奋全军。日舰炮火随即集中于致远,舰身和舱面多次中弹,损伤很重。日第一游击队4舰利用航速优势绕攻北洋舰队右翼“超勇”、“扬威”,二舰相继被击中起火,退出战斗。日舰“吉野”也被北洋舰队击中起火,但很快被扑灭。13时30分左右,北洋“超勇”舰沉没。
当日本第一游击队绕攻北洋舰队右翼时,本队也与北洋舰队主力交相攻击。日舰“比睿”、“赤城”、“扶桑”、“西京丸”被北洋舰队截击。“定远”、“来远”、“经远”重创“比睿”、“赤城”。“赤城”舰长坂元八郎太当场毙命。“西京丸”也受重伤。14时15分左右,日本舰队绕至北洋舰队背后,与第一游击队形成夹击之势。北洋舰队腹背受敌,队形更加混乱。在混战中,北洋舰队一直冲杀在前的“致远”舰受到日“吉野”、“高千穗”等的集中轰击,多处受伤,船身倾斜。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令第一游击队救援“赤城”、“比睿”。“吉野”冲在最前面,正遇上全身着火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下令撞沉“吉野”。“致远”舰向“吉野”号右舷高速撞去。日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拼命逃窜,并向“致远”舰连连发射鱼雷,“致远”舰躲过一条鱼雷后,不幸为另一条所中,全舰官兵共252名壮烈战死。
说到中日甲午海战,以前人们总是从政风、士气和战术上找原因。以前,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是在看了很多经过考证的文章后,我的想法发生了变化:海战,以技术制胜!

甲午海战的实质,就是一场中日之间的海上炮战,谁把对方轰趴下了,谁就胜利了。当时北洋海军,败就败在技术的缺陷上。

评价战舰的作战能力,一般从火力、机动性和防护这三方面综合考虑,对比甲午海战时的中日军舰,比较统一的结论有两点:

第一、日舰机动性占优

日本舰队平均最高航速比北洋水师快10%左右,主力战舰平均最高航速快30%左右。机动性好,就意味着有更多的战术选择。面对着比你快的对手,你的战术计划往往会落空,这就象富康和宝马飙车,没有胜利的可能。

第二、北洋水师防护能力占优

中国舰队的平均装甲厚度,大约超过日本舰队近一倍。在海战中,中国军舰被命中次数近10倍于日舰,依靠比较好的装甲防护才没有被彻底歼灭。

上述两点是看得见的,没有什么争议,分歧比较大的是火力。

日舰火炮射速高,单位时间内发射的炮弹是北洋水师的3倍以上;日舰小口径火炮占绝对优势;日舰中口径火炮和北洋水师相当;大口径火炮居劣势(日舰临时加装的320毫米炮根本打不中目标)。这是争议不大的。
关键在于命中率。以前认为普遍认为北洋水师开炮命中率太低,打中目标纯属偶然,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海战中,“定远”、“镇远”的8门305毫米大炮发射了217发炮弹(另说197发、187发),命中了11发,命中率达到了5%!据说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命中率是很惊人的,而且,这个命中率也和日本人相当。据考证,日舰在海战中发射大小炮弹近2.1万多发,估计命中了1000多发。因此,说北洋水师命中率低似乎没有根据;再考虑到中国炮手是在冒着日舰猛烈的快炮射击下操作,取得这样的命中率更值得敬佩。从305毫米炮弹的威力看(爆破弹近300公斤重,装药40公斤),命中11发也足以重创日本舰队了(参战12艘),例如,日舰“松岛”号被一发305毫米炮弹差点轰到海底。
因此,命中率不是北洋水师的关键问题,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北洋水师的炮弹。北洋水师在海战中发射的炮弹,以实心弹居多(铁疙瘩,不装药),击中日舰只能砸个大窟窿,没有爆破弹穿、爆、燃的综合毁伤效果。日舰被命中的11发305毫米大口径炮弹,其中的爆破弹可能就是只有命中“松岛”号的那一发!否则,日本舰队起码要有半数要沉到海底了。
为什么北洋水师没有携带更多的爆破弹?据考证,当时的舰队指挥官出海没带够炮弹,原因可能是昏庸无能,也可能是因为炮弹性能有问题。
爆破弹当时属于高技术装备,早期需要进口,受经费限制,数量少。后来好不容易实现国产化之后,性能不稳定,经常命中目标不炸,或刚出膛就炸,险险炸到自己。据说是引信的问题,自己造不出,进口引信之后与国产弹体结合不好。因此,指挥官就不愿意携带这些爆破弹。
据说,国产炮弹质量之差,还有更令人瞠目结舌的例子:有些炮弹的弹径竟然比炮膛内径略大,于是,在海战中一部分水手在操炮射击,另有水手在用钢矬挥汗如雨的锉那些不合格的炮弹,以使之能够塞进炮膛。
综合考虑中日之间的火力,事实上是日本方面射速占绝对优势、威力略占优势(中国炮弹能炸的少,日舰无法击穿厚甲),双方精度相当,因此,日本方面认为在海战中日方火力十倍于中方,也是有道理的。
如果还原真实的甲午海战,应该是这样的:日舰以速度优势拥有战术主动权,北洋水师只能被动应战;日舰平均每分钟向中国舰队发射70发炮弹;中国舰队开炮命中日舰之后,日舰很少发生爆炸。这就是技术上的差距,和战术、士气没关系。换成现在的人,在本舰平均一分钟被击中一发炮弹的情况下会是什么样?很多年来,我们在回顾甲午海战时,过多的关注了人的因素,忽视了技术上的原因。现在,确实到了还原历史真相的时候了。如果我们还不确立技术制胜的理念,还坚持精神胜利法,那么,打赢下一次中日海战依然有难度。
现在海战与甲午海战相比,本质上还是一样的,无非是装甲舰的巨炮对射换成了各种导弹的对射。在一场导弹对射中,技术的因素更是决定性的。
不要看导弹的数据指标多先进,一旦在电子对抗中失败,导弹打出了200发0中也是有可能的。埃及和以色列之间的导弹艇对射导弹,埃及方面就打出了40发0中的成绩;越南战争期间,在电子干扰条件下,萨姆-2也有180发击落一架敌机的记录。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由于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抗议和反对,致使李鸿章从仕途的顶峰跌落下来,先后失去了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宝座,只得闲居在北京东安门外的贤良寺内。然而,清王朝统治者慈禧和恭亲王奕盉念他过去的功劳,1896年2月,决定让他出访欧美,了解西方国家的政治和外交等情况,同时劝说西方列强同意“照镑加税”,提高列强向中国出口商品的关税。

  访俄签订《中俄密约》

  当时,沙皇俄国正在修筑横跨欧亚的西伯利亚大铁路。1896年5月,又恰逢沙皇尼古拉二世将要举行加冕典礼,各国均派特使致贺,清政府拟派布政使王之春前往。俄国驻华公使喀西尼嫌王之春“人微言轻,不足当此责”,向清政府提出抗议。于是,清政府改派李鸿章为“钦差头等大臣”赴俄。

  清廷改派李鸿章赴俄,一方面是屈从于俄国,另一方面,也是基于“联俄制日”的战略考虑。甲午战争之后,不断崛起的日本给中国造成威胁和大量的损失,清政府想利用日本和俄国在中国东北的矛盾,联合俄国来限制日本在中国的扩张。

  1896年2月28日,慈禧召见李鸿章,3月3日,李鸿章离京南下,3月14日抵沪。
  当时,英、法、德诸国纷纷邀请李鸿章首先前往访问,以便渔利。但是,俄国担心李鸿章首先出访法、德,有损中俄交涉,便由喀西尼出面,与李鸿章商定路程。
  3月28日,李鸿章带领随员,在俄、德、法、英、美5国驻华使馆人员的陪同下,乘坐法国邮船“爱纳斯脱西蒙”号从上海出发。随同访问的还有李经方、李经述、于式枚、罗丰禄等共45人。经过1个月的航行,于4月27日到达俄国港口城市敖德萨。4月30日,李鸿章一行乘坐的专列一到彼得堡,就和沙皇财政大臣维特举行会谈。5月3日,维特向李鸿章提出在中国境内“借地修路”问题,并把此举以俄国“支持中国的完整性”作为承诺来诱骗李鸿章。在俄方的诱骗和李鸿章的退让下,6月3日,李鸿章在《中俄密约》上签了字。这一条约的签订,使沙皇俄国不仅骗取了在中国东北修筑过境铁路的特权,而且为其以后侵人中国打开了方便之门。

  出使德国会见俾斯麦
  6月13日,李鸿章乘火车前往德国,下榻于柏林豪华的恺撒大旅馆。德国方面款待殷勤,甚至连李鸿章常吸之雪茄烟,常听之画眉鸟,也“陈于几而悬于笼”。寝室墙壁上,高悬照片镜框,左边是李鸿章,右边是德国前首相俾斯麦。6月14日他前往皇宫晋见了德皇威廉二世,呈递国书,并致颂词,对德国介入归还辽东、帮助中国训练军队、购械铸船表示感谢。15日,李鸿章应德皇之邀,到行宫参加国宴。随后德皇请他参观德国军队。

  李鸿章在德国连日考察,只感到德国君臣接待优厚,却不知这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阴谋。德国外交大臣马纱尔和李鸿章进行过两次政治性长谈,每次都达数小时。德国借口还辽有功,打着维护中国完整的旗号,大肆从中国攫取各种特权,以增强与列强争霸远东的地位和能力。李鸿章虽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抗争,但最终还是作出一些妥协。

  6月27日,李鸿章专门赶到汉堡附近拜访了俾斯麦。俾斯麦设家宴招待李鸿章。李鸿章笑对俾斯麦说,有人称自己为“东方的俾斯麦”,俾斯麦则笑着说,没有人称自己为“欧洲的李鸿章”。

  李鸿章访德期间,受到德国商界的青睐。他曾是德国军火器械的大主顾,德国商界盼望通过他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因而,商会宴请,工厂参观,款待殷勤。

  访问荷兰、比利时和法国7月5日李鸿章一行到达荷兰海牙。当晚他出席了荷兰政府为他举行的欢迎宴会和晚会,他品尝着西方风味佳肴,欣赏歌舞,飘飘欲仙,即席赋诗,表达内心的喜悦和对荷兰政府的感激之情。由于时间紧迫,李鸿章于7月8日离开荷兰到达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第二天,李鸿章就晋见了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并同比利时国王商谈了卢汉铁路(今京广铁路北段)的修筑问题。当时列强正在争夺卢汉铁路修筑权,俄国支持法、比承修。在比利时期间,李鸿章观看了比利时军队的军事演习,参观了军工厂,看到了“克革烈”枪炮公司的最新产品。他对比利时军队的武器装备表示惊叹。

  7月13日李鸿章到达法国巴黎。其时恰逢法国国庆前夕,第二天他就前往爱丽舍宫晋见法国总统富尔,应邀参观了法军为国庆而举行的军事表演,参加法国国庆活动。在访法期间,李鸿章与俄国的谈判还在继续,并同俄国政府代表罗启泰签订了《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章程》。李鸿章也同法国外交部长汉诺多就“照镑加税”(中方要求增加对西方列强关税的计量办法)一事进行了磋商,李鸿章代表清政府要求增加对法国出口给中国物品的关税。法国政府虽然答应,但提出更苛刻的条件,气得李鸿章批评汉诺多“迹近要挟,颇碍交情”,但对法国的要求也徒呼奈何。随后李鸿章参观了报社、学校、博物院和厂矿企业。8月2日李鸿章结束对法国的访问,然后乘坐法国政府派出的专轮渡过英吉利海峡,开始了对英国的访问。

  参观英国议院

  到达英国后,李鸿章晋见了维多利亚女王,拜访了英国前首相格莱斯顿,同英国首相兼外交大臣索尔兹伯里就“照镑加税”问题进行了会谈,但英国同样以答应中国的“照镑加税”为条件欲从中国攫取更大利益。
  李鸿章见事情不会出现转机,便开始考察西方政治制度。他先到英国下议院,坐在特设的座位上,旁听议员讨论国事,可惜当天参加会议的议员很少,“无甚可观”。随后,他来到上议院,观看了院中特设的“君主御座”,并同议员“略谈片刻”。

  在朴茨茅斯军港,李鸿章参观了英国海军舰队。英国每年举行一次海军大检阅。李鸿章到达时,检阅已结束,各舰陆续散归到各驻防地点,但停泊在朴茨茅斯军港的尚有47艘。李鸿章乘坐御舟,驶入舰队,绕过两周,直向朴茨茅斯进发。李鸿章惊叹:各舰“行列整肃,军容雄盛”。他感慨万端,叹道:“余在北洋,竭尽心思,糜尽财力,俨然自成一军。由今思之,岂直小巫见大巫之比哉?”

  李鸿章还先后参观了英国的造船厂、枪炮厂、钢铁厂、电报局、银行等,英国先进的科技和机械化生产,令他感叹不已,说:“天下不可端倪之物,尽在英伦!”李鸿章对英国政教也进行了一番考察,他说,对于欧洲政教,自己过去只是“心领而未由目击”,这次“则见所见而去,尤胜于闻所闻而来”。

  访问美国和加拿大8月22日李鸿章一行结束了在欧洲考察访问的最后一站英国,乘船横渡大西洋前往美国访问。经过6天的海上航行,于28日抵达纽约。为迎接李鸿章的到来,正在海滨度假的美国总统克利夫兰特地赶到纽约会见李鸿章。双方讨论了“照镑加税”问题。美国谈判代表更为狡猾,对李鸿章说:“各国如允,美无不从。”9月3日,李鸿章会见了美国基督教教会领袖,就美国来华传教士的活动和“孔子之道与耶稣之道”的异同等问题交换了意见。美国教会领袖大肆宣扬来华传教士在宗教、慈善事业和文化方面对中国所谓的“功德”,力图把侵略说成友谊,并感谢清廷和李鸿章保护在华美国传教士。李鸿章一面“谦逊不遑”,一面为美国来华传教士唱赞歌。美国教会领袖听了后“无不畅然意满”。

  离开纽约后,李鸿章到达费城,在那里参观了美国独立厅、自由钟,接着又到华盛顿,参观了美国国会和图书馆。9月5日,李鸿章一行离开华盛顿前往英属加拿大。路经美加边境时,他参观了尼亚加拉大瀑布,尽情观赏了这里的自然风光,然后前往多伦多。在多伦多稍事停留后,李鸿章一行来到加拿大西海岸城市温哥华。至此,李鸿章访问欧美的活动全部结束。9月14日,他及随行人员搭乘美国太平洋轮船公司的轮船回国。途经日本横滨时,他因“马关议约之恨,誓终身不履日地”,而没有从横滨登岸,转乘招商局的“广利”号轮船回到天津。

  环球访问得与失

  李鸿章这次出访欧美,从3月28日离开上海,到10月3日到达天津,历时190天。其间,经过四大洲,横渡三大洋,水陆行程9万多里,遍访欧美8个国家,尤其是访问了当时欧美五大强国,作为70多岁的高龄,实属不易,可以说他是清代大臣中第一个进行环球访问的人。在访问中,他考察了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化,深切地体察到中国和西方的差距,如实地向光绪皇帝和慈禧陈述了在欧美的所见所闻,希望中国能赶上西方列强,在思想上也产生了对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同情。另一方面,他肩负的外交任务,一是签订《中俄密约》,二是商讨“照镑加税”,后者被拒。由于他代表清政府和俄国签订了《中俄密约》,有损中国主权,造成严重后患。然而可悲的是,李鸿章回国后反而沾沾自喜地对黄遵宪说:“二十年无事,总可得也。”就在这一密约签订一年多之后,德、俄相互勾结,先后在中国租借了胶州湾、旅顺、大连,建立势力范围,其他西方列强也紧随其后,把中国拖到了被瓜分的边缘。同时,在历访其他国家时,李鸿章也在不同程度上出卖了国家的一些利益。

中日甲午战争的整个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 。这时在清廷内部,以光绪帝为首的主战派占上风。是年慈禧太后六十岁,她盼望从速结束战争,以免耽误她大办庆典,因此倾向和议,但迫于清议,一时尚不敢公然主和。在此阶段中,战争是在朝鲜半岛及海上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之战,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
平壤之战发生于9月15日,是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当时驻守平壤的清军共三十五营,一万七千人;进攻平壤的日军有一万六千多人,双方兵力旗鼓相当。战斗在三个战场同时展开:其一为大同江南岸战场。晨三时,日军第九混成旅团在大岛义昌少将的指挥下,首先向大同江南岸清军发起进攻。太原镇总兵马玉崐督队英勇抗击,日军官兵死伤惨重,无力再战,大岛义昌负伤,只得下令退却,午后二时全部撤离战场。其二为玄武门外战场。玄武门为日军的主攻方向,因此集中了优势兵力,由立见尚文少将的第十旅团(又称朔宁支队)和佐藤正大佐的第十八联队(又称元山支队)担任主攻。高州镇总兵左宝贵登玄武门指挥,亲燃大炮轰敌,官兵感奋,英勇杀敌。激战中,左宝贵不幸中炮牺牲,其部下三位营官也先后阵亡,午后二时玄武门遂被日军攻陷。日军企图向城内推进,遭到清军阻击,只得退守玄武门。其三为城西南战场。晨七时,野津道贯中将亲率日本第五师团本队,从平壤西南用炮火掩护步兵冲锋,清军马队进行反击。至中午,野津道贯见难以得手,下令暂停攻击,退回驻地。此时对清军来说,战事尚有可为,但清军总统(总指挥)叶志超贪生怕死,于午后四时树白旗停止抵抗,并下令全军撤退。六天里,清军狂奔五百里,于21日渡鸭绿江回国。日军占领朝鲜全境。
黄海海战发生于9月17日 ,是中日双方海军的一次主力决战。发生于鸭绿江口大东沟(今辽宁东沟)附近海面。北洋舰队参加战斗的军舰为10艘,日本海军投入战斗的军舰则有12艘。中午开战后,北洋舰队重创日本比睿、赤城、西京丸诸舰。但北洋舰队中致远舰亦受重伤,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下令向敌先锋舰吉野猛冲,以求同归于尽,不幸中敌鱼雷,200余人牺牲。下午,北洋舰队10舰中 ,沉四、逃二、伤二,只余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依然奋勇搏战,并重创日本旗舰松岛。战至下午五时半,日本舰队撤离战场。
平壤、黄海战后,日本方面广造舆论,大肆渲染胜利,更加刺激了其扩大侵略战争的野心。而在清朝方面,身负军事指挥重任的李鸿章则夸大失败,以进一步推行其消极避战方针,同时慈禧太后的主和也渐趋明朗化。
第二阶段,从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在此阶段中,战争在辽东半岛进行,有鸭绿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
鸭绿江防之战开始于10月24日,是清军抗击日军入侵中国国土的首次保卫战。当时部署在鸭绿江北岸的清军共八十二营,约两万八千人。清政府任命宋庆为诸军总统,节制各军。日军进攻部队是山县有朋大将统率的第一军,包括桂太郎中将的第三师团和野津道贯中将的第五师团,共三万人。双方兵力不相上下。但是,宋庆虽负节制诸军之名,各军实则不服调度,而且士气不振,将领多无抗敌决心。是日午前十一时,日军先于九连城上游的安平河口泅水过江成功。当夜,日军又在虎山附近的鸭绿江中流架起浮桥,清军竟未觉察。25日晨六时,日军越过浮桥,向虎山清军阵地发起进攻。清军守将马金叙、聂士成率部奋勇还击,因势单力孤,伤亡重大,被迫撤出阵地。日军遂占领虎山。其他清军各部闻虎山失陷,不战而逃。26日,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九连城和安东县(今丹东)。在不到三天内,清朝重兵近三万驻守的鸭绿江防线竟全线崩溃。
金旅之战也开始于10月24日,至11月22日旅顺口陷落,这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的关键一战。日本第一军进攻鸭绿江清军防线的同一天,大山岩大将指挥的第二军两万五千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旅顺后路上的花园口登陆。日军的登陆活动历时十二天,清军竟坐视不问。11月6日,日军进占金州(今辽宁金县)。7日,日军分三路向大连湾进攻,发现清军早已溃散,不战而得大连湾。日军在大连湾休整十天后,开始向旅顺进逼。当时旅顺地区清军有七统领,道员龚照玙为前敌营务处总办,有“隐帅”之称,共辖三十三营,约一万三千人。18日,日军前锋进犯土城子,徐邦道指挥拱卫军奋勇抗御,将日军击退。是日,龚照玙竟置诸军于不顾,乘鱼雷艇逃往烟台。19日,黄仕林、赵怀业、卫汝成三统领也先后潜逃。21日,日军向旅顺口发起总攻。22日占领旅顺口并血洗全城。
随着清军节节败退,在清廷内部,主和派已占上风,大肆进行投降活动。旅顺口失陷后,日本海军在渤海湾获得重要的根据地,从此北洋门户洞开,北洋舰队深藏威海卫港内,战局更加急转直下。
第三阶段,从1894年11月22日到1895年4月17日。在此阶段中,战争在山东半岛和辽东两个战场进行,有威海卫之战和辽东之战。
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的最后一战。其时,威海卫港内尚有北洋海军各种舰艇二十六艘。1895年1月20日,大山岩大将指挥的日本第二军,包括佐久间左马太中将的第二师团和黑木为桢中将的第六师团,共两万五千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荣成龙须岛登陆,23日全部登陆完毕。30日,日军集中兵力进攻威海卫南帮炮台。驻守南帮炮台的清军仅六营三千人。营官周家恩守卫摩天岭阵地,英勇抵御,壮烈牺牲。日军也死伤累累,其左翼司令官大寺安纯少将中弹毙命。由于敌我兵力众寡悬殊,南帮炮台终被日军攻占。2月3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威海陆地悉被敌人占据,丁汝昌坐镇指挥的刘公岛成为孤岛。连日来,日军水陆两路配合,先后向刘公岛和威海港内北洋舰队发动八次进攻,均被击退。在此期间,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曾致书丁汝昌劝降,遭丁汝昌拒绝。5日凌晨,旗舰定远中雷搁浅,仍做“水炮台”使用,继续搏战。10日,定远弹药告罄,刘步蟾下令将舰炸沉,以免资敌,并毅然自杀与舰共亡。11日,丁汝昌在洋员和威海营务处提调牛昶昞等主降将领的胁迫下,拒降自杀。洋员和牛昶昞等又推署镇远管带杨用霖,出面主持投降事宜。杨用霖拒不从命,自杀殉国。12日,由美籍洋员浩威起草投降书,伪托丁汝昌的名义,派广丙管带程壁光送至日本旗舰。14日牛昶昞与伊东佑亨签订《刘公岛降约》,规定将威海卫港内舰只、刘公岛炮台及岛上所有军械物资,悉数交给日军。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辽东之战持续的时间很长。自日军突破清军鸭绿江防线后,连占凤凰城、岫岩、海城等地。清政府调两江总督刘坤一为钦差大臣督办东征军务,授以指挥关内外军事的全权,并任命湖南巡抚吴大澄和宋庆为帮办,以期挽回颓势。从1895年1月17日,清军先后四次发动收复海城之战,皆遭挫败。2月28日,日军从海城分路进犯,3月4日攻占牛庄,7日不战而取营口,9日又攻陷田庄台。仅十天时间,清朝百余营六万多大军便从辽河东岸全线溃退。
《马关条约》的签订随着战争的失利,清政府进一步加紧了乞降活动。2月11日,决定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傅文及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在马关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包括《讲和条约》十一款,《另约》三款,《议订专条》三款,以及《停战展期专条》两款。
条约的主要内容为:①中国承认朝鲜“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实则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②中国将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③中国“赔偿”日本军费库平银二万万两;④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地为通商口岸,日本政府得派遣领事官在以上各口岸驻扎,日本轮船得驶入以上各口岸搭客装货;⑤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市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其产品免征一切杂税,享有在内地设栈存货的便利;⑥日本军队暂行占领威海卫,由中国政府每年付占领费库平银五十万两,在未经交清末次赔款之前日本不撤退占领军;⑦本约批准互换之后,两国将战俘尽数交还,中国政府不得处分战俘中的降敌分子,立即释放在押的为日本军队效劳的间谍分子,并一概赦免在战争中为日本军队服务的汉奸分子,免予追究。
该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同时它也成为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呃....这个行么??行的话给分哟....楼主

楼上都说了,
总结成一句话
甲午海战就是1894年7月末~1895年4月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的时候在海上打的一场战争。


甲午大海战
甲午大海战是一场发生在中日甲午战争期间的决定性战役。这场战争的主要冲突点是朝鲜半岛及其附属岛屿的控制权问题。战争期间,中国和日本的舰队在黄海海域进行了多次激烈的海战,其中最为著名和规模最为宏大的一次就是甲午大海战。这场战役不仅关乎双方海军的荣誉和实力,更是关乎两国国力和地位的较量。这场...

中日甲午战争的介绍与过程
甲午战争的背景源于19世纪末,中国和日本在朝鲜半岛的利益冲突。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朝出兵援助。清朝派遣大军进入朝鲜,日本则认为这是对其利益的威胁,于是也派兵进入朝鲜。双方在朝鲜半岛上的军事对峙最终升级为全面战争。战争初期,清朝军队在陆战和海战中都遭受了惨重的失败。日本...

甲午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
甲午战争签订了马关条约。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中日甲午战争介绍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

中日甲午战争的介绍与过程
4. 双方在朝鲜的军事对峙最终演变为全面战争,清朝军队在战争初期遭遇了严重失败。5. 在黄海海战中,清朝北洋水师几乎被完全消灭,加剧了清朝的困境。6. 日本军队占领旅顺后,发生了残忍的大屠杀。7. 威海卫战役成为战争的转折点,清朝军队在此战役中被日本包围并投降。8. 甲午战争的结局是日本胜利,...

致远鼓楫冲重围描述的是哪一场战役
致远鼓楫冲重围描述的是黄海大战。黄海大战介绍:黄海大战是指中日甲午海战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发生于1894年9月17日至9月19日,是中日甲午战争的海上主要战役之一。战争背景: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清朝与日本帝国之间的一场战争,争夺朝鲜半岛的统治权。黄海大战是战争期间两国海军主力舰队在黄海地区的一次决战...

甲午大黄海海战的资料
排水量7,000吨的定远与姊妹船镇远是中国海军历史上唯有的两艘铁甲舰,装甲厚12至14吋,主要武装为四门12吋口径的主炮。定远、镇远二舰不但是北洋水师的主力,服役时更是当时远东最大型的军舰。二舰为甲午战争初期的黄海海战内日军海军集中打击的对象,二舰中弹极多,但因其铁甲坚固而只受一般破损,俱...

黄海大战100字简单介绍
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一场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此役北洋水师失利,自此退入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决定了甲午战争的中方的战败。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的第二个主要战役。这个战役是在平壤激战的第三天,即1894年9月17...

甲午战争是在哪里发生的
下面就来说说甲午战争是哪一年。甲午战争是在哪里发生的日本侵略者的目标是朝鲜,所以甲午战争第一场战的地点是朝鲜半岛,在朝鲜半岛中发生的战役不光是包括陆地战役,还包括海上战役,在第一战场上的战役主要是黄海海战和平壤陆战。在第一战场中,日本侵略者取得了一定的胜利,而后又发起了另一轮的攻击,...

为什么说“甲午战争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_百度知 ...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

历史上的甲午战争
在纪念甲午战争一百二十周年的时候,回顾这段史实,我们可以注意到——作为甲午战争的第一仗,丰岛海战的战斗细节早已见诸于各类出版物。关注这段史实的读者们也早已熟悉了这段载入海军史的痛苦史实。然而,这场甲午战争的开端之战在史学界却长期留下了一个研究空白。这一战之中,日军的损失...

榆次区18167001282: 甲午战争(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 - 搜狗百科
田莲盐酸:[答案] 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一场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此役北洋水师失利,自此退入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决定了甲午战争的中方的战败.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

榆次区18167001282: 黄海海战(关于黄海海战的基本详情介绍)
田莲盐酸: 1、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2、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3、此役北洋水师失利,共损失5艘战舰,日本联合舰队多艘战舰重创,但未沉一舰.4、北洋舰队自此退入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对甲午战争的后期战局具有决定性影响.

榆次区18167001282: 几句话描写甲午战争 -
田莲盐酸:[答案]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到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按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

榆次区18167001282: 简述中日甲午战争的大致经过,结果及影响 -
田莲盐酸:[答案] 大致经过: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到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按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

榆次区18167001282: 清.甲午海战的主要经过是怎样的?
田莲盐酸: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到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

榆次区18167001282: 甲午之战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
田莲盐酸: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清光绪二十年八月十八日 ( 1894年9月17日)下午,在黄海大东沟海面上,巨浪翻滚,炮声震天,一场 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海战...

榆次区18167001282: 甲午战争简介谁有啊?谁有甲午战争的简介,注意,是简介啊,简介,要
田莲盐酸: 中日甲午战争是1894年7月末~1895年4月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1894年(光绪二十年)爆发.按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Sino-Japanese War) .丰岛海战是战争爆发的标志.大清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继《南京条约》后,又一个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又一次,把中华民族带入了灾难的深渊.

榆次区18167001282: 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战役有哪些(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战役有哪些民族英雄有?
田莲盐酸: 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 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北洋舰队自此退入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

榆次区18167001282: 甲午大海战的故事背景200字左右 -
田莲盐酸: 中日对赌国运的一场战斗,中方是日渐衰微的晚清帝国,日本则是如坂上之云不断前进的新兴列强.中国拼了老命,攒下了北洋水师.日本则是全国人民的梦想,天皇带头不吃肉东拼西凑买的铁甲舰.中国这边是能唬则唬,最好别开打老佛爷还得过个好生日呢,日本那边是“皇国兴费在此一战”(当时没升Z字旗,不过这是赌国运的第一战).这种背景下,你说我们有不输的道理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