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贞观是如何将吴兆骞救出宁古塔的?

作者&投稿:睢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顾贞观 托 容若救吴兆骞这事~

  顺治十四年(1657年)吴兆骞中举人,就在以为仕途即将开始的时候,一场意想不到灾难迎面而来,“南闱科场案”发于当年11月,江南主考官方遒等取中的举人方章钺,系少詹事方拱乾第五子,与方章钺联宗有素,天下士子哗然,朝廷更有火上加油者,次年十一月定案,正负主考官方遒,钱开宗及十八房考官具正法。吴兆骞为仇人诬陷卷入其中。翌年,兆骞赴京接受检查和复试。在复试中,他交白卷,被革除举人名。顺治皇帝亲自定案,兆骞家产籍没入官,父母兄弟妻子一并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关于他交白卷有两纵说法,清史稿说他:因为当时殿试气氛紧张,所有的殿试举子都戴上枷锁,夹棍绳索也都准备好的,吴兆骞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没把文章写完。还有一种说法说他负气交了白卷,这两种说法后种说法多出于清人笔记,而前种说法一般都是史料的记载,不管是那种说法对于吴兆骞的定案是:“审无情弊”。就这样一个审无情弊的案子,吴兆骞依然被责四十板,家产籍没入官,父母兄弟妻子并流宁古塔。在这次株连甚广的科举案中,满人用杀戮的方式立威。早管不得什么冤枉二字了!吴兆骞的师友吴伟业写下那段感人心魄的《悲歌赠吴季子》:“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生男聪明慎莫喜,仓颉夜哭良有以。受患只从读书始,君不见,吴季子!”他的至交好友顾贞观更是在他送行的时后许下诺言,必定全力营救。

  宁古塔的生活对于一个生活在江南,一个富裕家庭里走出来的吴兆骞不能不说是很大的考验。为了这件案子吴家已一贫如洗了,生活是异常的艰辛。他冬季只能用斧子敲凿冰块,粗粮为食。还好得到狱中好友方拱乾一家的关照。才没有饥寒交迫。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方家赎归,吴兆骞写到:“寄羁臣之幽愤,写逐客之飘零。”感寓其悲凉身世。

  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吴兆骞妻子葛采真和妹妹吴文柔从苏州千里迢迢来到关外,“携来二三婢仆,并小有资斧”,吴兆骞的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吴兆骞从那时候起开始教徒生涯。是教那些流人子弟。后来少数民族子弟也有来学者。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秋,巴海将军聘请吴兆骞为书记兼家庭教师,教其两子读书。巴海“待师之礼甚隆,馆金三十两”,而且“每赠裘御寒”。有一次朝鲜节度使李云龙,以兵事路过宁古塔,吴兆赛为他代写《高丽王京赋》。吴兆骞不假思索,欣然命笔,“遂草数千言以应”。李云龙被吴兆骞的绝代才华与敏捷的诗思所震惊,回国后,四处传扬,因此“其国颇以汉槎为重”。

  康熙是十五(公元1676年)冬,顾贞观于宰相明珠家课馆,顾贞观一直为好友的归来费尽心思。他曾为营救吴兆骞向当朝太傅明珠之子纳兰性德(容若)求援、纳兰性德并未允许。那年冬天顾贞观寓居北京千佛寺,环顾四周冰雪,顾贞观想起当年的诺言,想起远在天边生死未卜的好友,写下了那篇催人泪下,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金缕曲》:“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甘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兄怀袖”。词中关之切,情之深非一般友谊所能替代。纳兰性德见之,为泣下数行,曰:“何梁生别之诗,山阳死友之传,得此而三。此事三千六百日中,弟当以身任之,不需兄再嘱之”。顾贞观曰:“人寿几何,请以五载为期。”感动万千的纳兰性德也和了一首《金缕曲》送给顾贞观,以表明自己营救吴兆骞当义不容辞:“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外皆闲事。知我者,梁汾耳!”有一次宴会明珠斟满一大杯酒对顾贞观说你只要喝满这一大杯酒,我就为你救汉槎。顾贞观素不喝酒,为此他一饮而尽。明珠说我是和你开玩笑,你不喝酒难道我就不救汉槎了吗?。

  好友顾贞观的鼎力营救,纳兰性德,徐乾学等人在朝中斡旋,费赎金数千,吴兆骞也献上《长白山赋》取悦康熙帝,康熙二十年(1681年)才得以放归,徐乾学就是顾炎武的亲外甥,此人人品很是一般,顾炎武和他也很少来往,但是对于吴兆骞的赎回,他也是有很大贡献的。

  二十三年,弹指一挥间,吴兆骞终于生入雁门关,回到北京后,他一直住在徐乾学家里。后来明珠邀请他作为小儿子的老师,总算在北京也有了生计,一次因一些细故他和顾贞观闹不和,顾贞观也不辩护,明珠带他到自己的书房,当他看到:“顾梁汾为吴汉槎屈膝处”几个字的时候不禁大恸,声泪俱下。正如一名叫顾忠诗人写到:“金兰尚使无良友,关塞终当老健儿”。

  吴兆骞很快就返回苏州故里,并在友人童年好友汪钝的资助下,筑屋三间。自己命名为:“归来草堂”长期的严寒生活,兆骞已不适应江南水土气候,竟然大病数月,后来一直病情没有好转。得不赴京治疗。

  一后在贫困潦倒中逝于京师旅邸。时年五十四岁,因为家境贫寒纳兰性德为他料理了后事,吴兆骞一生留下大量讴歌祖国边陲的诗篇。“苍茫大碛旌旗引,属国壶浆夹马迎。料知寇兵鸟兽散,何须转斗摧连营”这是现存最早关于抗击沙俄的爱国主义诗篇。二十几年的风霜,改变了一个人,也成就了一个人,当年诗词华丽的青年才俊,变成一位慷慨悲凉的关塞老人。这二十几年的边塞生活也奠定了吴兆骞在清初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他的文集现仅存《秋笳集》八卷,《归来草堂尺牍》、《西曹杂诗》等。他的《秋笳词》仅存三首,殊为可惜。

吴兆骞与顾贞观是好友,因顺治十四年科场案,被流放宁古塔。顾贞观与纳兰容若交好,请容若营救吴兆骞,并写下:

金缕曲词二首
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
其一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其二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只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
兄生辛未吾丁丑,共此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诗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魄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望采纳。

吴兆骞,字汉槎,清朝诗人,顺治举人。少有俊才,与兄兆宽、兆宫,合称“三凤”。因科场案,被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二十余年。另一位诗人顾贞观,字华峰,号梁汾,与吴兆骞为生死之交。为使吴兆骞能早日归来,顾贞观曾求救于太傅明珠之子纳兰性德,没有应允。后来,顾贞观写《金缕曲》词二首,遥寄塞外的吴兆骞。纳兰性德读了这两首词后,深受感动,“为泣下数行”,决心援救吴兆骞。纳兰性德说:“河梁生死之诗,山阳死友之传,得此而三。此事三千六百日中,弟当以身任之,不俟兄再嘱也。”顾贞观听了纳兰性德的话,激动不已,说:“人生几何,公子乃以十载为期耶?”纳兰性德之父太傅明珠设宴待客,太傅知道顾贞观素不饮酒,便斟满一大杯酒对他说:“你如能满饮此杯,我便答应你救汉槎。”顾贞观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太傅笑说:“我是和你开玩笑。你即或不饮,我也会救汉槎的。”不久,吴兆骞被解救归来,看望纳兰性德,发现书斋的墙壁上大书“顾梁汾为吴汉槎屈膝处”,不禁大恸。顾贞观与吴兆骞的友谊,是感人至深的。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这两句是什么意思,急!
原文: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试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兄生辛未我丁丑,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

顾贞观《金缕曲词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感引集》卷十六引顾震沧的话说:「贞观幼有异才,能诗,尤工乐府。少与吴江吴兆骞齐名。」杜陵消瘦,杜甫在《丽人行》中自称「杜陵野老」、「杜陵布衣」,李白戏杜甫诗中有:「借问别采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夜郎僝僽,李白曾被流夜郎(今贵州省西部),受到摧残。这里以杜甫和李白比喻作者和吴兆骞。薄命长辞...

故地相知
古有伯牙子期之高山流水,又有兆骞贞观之《金缕曲》,以文相交,以乐相知的例子枚不胜举,知己一事,无关名利,不欲事物,只求灵魂的触动。一份对知己的守愿,是执念。不辜负“南国佳人多塞北,中原名士半辽南”的飘零,吴兆骞含泪提笔挥就《金陵曲》,“季子平安否”“我亦飘零久”,这令纳兰容若都...

清代文学家顾贞观经典诗句诗词
《清稗类钞》作者徐珂说:“容若风雅好友,座客常满,与无锡顾梁汾舍人贞观尤契,旬日不见则不欢。梁汾诣容若,恒登楼去梯,不令去,不谈则日夕。”二人曾合力营救以“丁酉科场案”而蒙冤被遗戍宁古塔的好友吴兆骞,轰动大江南北。 康熙二十年(1681),顾贞观回无锡为母丁忧期间,曾帮助修订《庐州郡志》。又按惠山...

纳兰容若200字左右的古文
贞观友吴江吴兆骞坐科场狱戍宁古塔,赋金缕曲二篇寄焉,性德读之叹曰:“山阳思旧,都尉河梁,并此而三矣!”贞观因力请为兆骞谋,得释还,士尤称之。贞观,字梁汾,无锡人。康熙十一年举人,官内阁中书。工诗,自定集仅五言三十馀篇,清微婉笃,上睎韦、柳;而世特传其词,与维崧及朱彝尊称...

纳兰性德是什么时候的人
就中他与顾贞观尤其交称莫逆,并应贞观之请营救“科场案”名人吴兆骞,并生馆而死恤之,被普天下传为佳话。这些矛盾悖反的现象集于一身,使这位天才贵公子愈发显得迷离莫测,自然也引起了种种匪夷所思之猜度。有人说他因先世为爱新觉罗氏所灭,故怀隐恨于满清王朝,有孤臣孽子之心绪。有人则以为他奉有康熙帝“密旨...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桨向蓝桥易乞...
就中他与顾贞观尤其交称莫逆,并应贞观之请营救“科场案”名人吴兆骞,并生馆而死恤之,被普天下传为佳话。纳兰性德是朱邸红楼中的贵公子,才华艳发,多愁善感,气质上受汉文士影响很深。虽曾有积极用世的抱负,却更向往温馨自在、吟咏风雅的生活。侍卫职司单调拘束、劳顿奔波,远不合他的情志,使他雄心销尽,失去了...

有多少人了解纳兰性德???
就中他与顾贞观尤其交称莫逆,并应贞观之请营救“科场案”名人吴兆骞,并生馆而死恤之,被普天下传为佳话。这些矛盾悖反的现象集于一身,使这位天才贵公子愈发显得迷离莫测,自然也引起了种种匪夷所思之猜度。有人说他因先世为爱新觉罗氏所灭,故怀隐恨于满清王朝,有孤臣孽子之心绪。有人则以为他奉有康熙帝“密旨...

贞观的造句贞观的造句是什么
唐贞观二十三年,为旌表蜀国宰相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忠君爱国品质,更名为奉节县,一直沿用至今。贞观的造句有:弘徽殿、承香殿、登华殿、贞观殿、常宁殿、丽景殿、宣耀殿。纳兰性德稍做思考后,还是慨然允诺,并和了一首《金缕曲》送给顾贞观,以表明自己营救吴兆骞当义不容辞...

顾贞观是什么人
贞观的曾祖顾宪成是晚明东林党人的领袖,顾氏家族是无锡之邑的名门望族,有着极好的文化传统,同时又具有高风亮节的门风。贞观禀性聪颖,少年时代即参加了由吴江名士吴兆骞兄弟主盟的「慎交社」,于社内斩露出过人的才华,与声望甚隆的吴兆骞齐名并结为生死之交。后又与同乡数人结「云门社」于家乡无锡...

三原县18996435677: 纳兰性德的故事 -
在力优可: 你好. 我想说说纳兰“生馆死殡”的故事. “生馆死殡”的主人是清朝初期著名的江南才子 吴兆骞(字 汉槎).顺治十四年(一说 十五年)发生了震惊江南的科场案,吴兆骞被发配到宁古塔.由于此案情节太大,无人敢轻易涉入.康熙十五年,纳兰...

三原县18996435677: 请问“马前桃花马后雪,教人怎敢再回头?”的出处 -
在力优可: 清代吴兆骞在被流放到宁古塔时写成的.“马前桃花马后雪,教人怎敢再回头?”出自顾贞观、吴兆骞的故事. 吴兆骞字汉槎,苏州吴江人.他七岁读书,九岁时写出了数千字的《胆赋》.青年时期即名声大振.时人把他和陈其年、彭师度并称...

三原县18996435677: 关于纳兰性德和卢氏的故事 -
在力优可: 纳兰有一件事很为人称道,就是搭救朋友顾贞观之友吴汉槎.1657年,吴被流放宁古塔(在今黑龙江省内),1676年顾贞观请求纳兰利用关系救他回来.纳兰在写给顾贞观的信中说“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康熙二十年(...

三原县18996435677: 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季子平安否 -
在力优可: 《金缕曲·季子平安否》是清代词人顾贞观写给友人吴兆骞的两首词中的第一首.第一首重在写吴兆骞的苦恨,第二首重在写作者与良友的交情.两首词“以词代书”,融为一体,感人至深,表现了作者与友人的深厚情谊.金缕曲(季子平安否)顾贞观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三原县18996435677: 吴兆搴简介 -
在力优可: 吴兆骞(1631~1684),吴江松陵镇人,少年时声震文坛.顺治十四年被诬流放宁古塔.吴在宁古塔期间,开馆授徒,培养人才,创造100篇边塞、抗俄爱国及咏叹诗.在宁古塔期间对中朝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三原县18996435677: 宁古塔是说明 -
在力优可: 宁古塔 中国清代统治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满语数之六为宁古,个为塔,相传清皇族先祖兄弟6人曾居此地,故名.有新旧2城,相距25千米.旧城位于牡丹江左岸支流海浪河南岸,今为黑龙江省海林县旧街镇.康...

三原县18996435677: 《金缕曲》 顾贞观 -
在力优可: 《金缕曲 》 寄吴汉槎①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②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 季子③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④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⑤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⑥.冰与雪...

三原县18996435677: 清朝时期为何犯人都被发配到宁古塔,宁古塔是什么地方 -
在力优可: 宁古塔并不是一个塔,而是一个古地名,在今天黑龙江牡丹江下辖市宁安.是清政府设在盛京(沈阳)以北统辖黑龙江,吉林广大地区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作为国防重镇的宁古塔,是向朝廷提供八旗兵源和向戍边部队输送物资的重要根据地,也是十七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东北各族向朝廷进贡礼品的转收点,因此宁古塔与盛京齐名. 从顺治年间开始,宁古塔成了清廷流放人员的接收地.因宁古塔在东北边陲,常年冰封,人迹罕至,非常适合罪犯改造.同时它也是满人发源的地方,罪犯在这里不只要垦荒种地,修桥筑路,改变清皇族故乡的面孔.还要忍饥挨饿,为本地官员、满人当牛做马,沦为家奴,以表现祖上的光荣.

三原县18996435677: 女人流放宁古塔干嘛 -
在力优可: 流刑是中国古已有之的刑法,俗称充军.唐宋时期,南方还未开发,所谓瘴烟蛮荒之地,所以流刑都是充军南方.到了清朝,东北西北都入版图,便改了相反的方向.南方苦热苦瘴,北方则苦寒,滋味都不好受.清代流放的地点主要是东北三省和西北新疆.在辽宁的是尚阳堡,在吉林的就是宁古塔.那时新疆还没有建置,其地叫做回部,戍地是伊犁(记得林则徐否?).宁古塔便是时人眼中的“极边”了. 清代江南才士吴兆骞曾因顺治科场一案一去塞北二十年,顾贞观有著名的《金缕曲》,十分感人,吴伟业也有《悲歌行赠吴季子》,宁古塔在吴氏笔下是“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这样的惨境.

三原县18996435677: 宁古塔是什么地方,为什么宁古塔会成为流放犯人之地
在力优可: 说到宁古塔,不知道的人可能以为这是一座塔,但其实这并不是一座塔,而是一个地名.宁古塔在如今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长汀镇古城村.现在当地还有一个宁古塔...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