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翁传原文及译文

作者&投稿:红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丹溪翁传译文~

《丹溪翁传》选自《九灵山房集》,为明朝元戴良所著,译文如下:
丹溪翁,婺州义乌县人,姓朱,名震亨,字彦修,学医的人们尊称他为丹溪翁。丹溪翁从小好学,每天能记忆千字的课文。渐渐地长大时,跟从家乡的先生学习儒经,修习科举考试的学业。
后来听说许文懿先生得到了朱子第四代传人传授的学说,在八华山将受道学,又到那里去拜师求教,进一步领会到关于道德和人性与天理之关系的学说是那样的博大精深、纯正周密,于是就把它作为专门的事业。
一天,许文懿对丹溪翁说他生病卧床已久,不是精于医学的人,不能够让他康复。丹溪翁很聪明,超乎常人,问丹溪翁是否愿意从事医学。丹溪翁由于母亲患有脾病,对于医学也粗略学过,等到听了许文懿的话,就同意了,完全烧毁抛弃了以前修习的科举考试之学业的书籍,专心地在医学上下起了功夫。

扩展资料:
《丹溪翁传》选自《九灵山房集》卷十,据《四部丛刊初编》本排印。记载了当时浙江的名医事迹及有关医学方面的论著。
《丹溪翁传》较为全面地记述了朱丹溪的生平事迹和医学理论。
文中首先叙述朱丹溪学医的经历,其次介绍朱氏“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相火易动”的医学观点,以及与之相关的哲学思想。再通过五个病案,说明他辨证施治不拘古方的高明医技。最后赞扬他不务荣利、诲人不倦的高尚品德。

原文注释
丹溪翁者,婺之义乌人也[1],姓朱氏,讳震亨[2],字彦修,学者尊之曰丹溪翁。翁自幼好学,日记千言[3]。稍长,从乡先生治经[4],为举子业[5]。後闻许文懿公得朱子四传之学[6],讲道八华山,复往拜焉。益闻道德性命之说[7],宏深粹密[8],遂为专门。一日,文懿谓曰:“吾卧病久,非精於医者,不能以起之[9]。
子聪明异常人,其肯游艺於医乎[10]?”翁以母病脾,於医亦粗习,及闻文懿之言,卽慨然曰:“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11],虽不仕於时,犹仕也。”乃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一於医致力焉[12]。
[1] 婺(wù务):婺州,今浙江金华地区。 义乌:地名,今属浙江。
[2] 讳:名讳。参见《东垣老人传》第1段注[1]。
[3] 日:名词活用作状语,每天。 言:字。“千言”指一千字的文章。
[4] 治经:研习儒经。经,指儒经8参见《华佗传》第1段注[4]。
[5] 举子业:指科举考试的学业。
[6] 许文懿:许谦,字益之,自号白云山人,浙江金华人,元代著名理学家。 朱子:指南宋大理学家朱熹。
[7] 益:进一步。 道德性命之说:指程朱理学。因其强调道德,注重“性”、“命”即人性与天命的关系,讲求顺应天理,故云。
[8] 粹密:纯正而周密。
[9] 起:使动用法,使……痊愈、康复。 之:代词,我。
[10] 游艺:从事某种技艺。语出《论语·述而》。
[11] 推:推广。 及物:“推己及物”之省。
[12] 一:专一;专心。
时方盛行陈师文、裴宗元所定《大观二百九十七方》[1],翁穷昼夜是习[2]。旣而悟曰[3]:“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苟将起度量[4],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5]。”遂治装出游[6],求他师而叩之[7]。
乃渡浙河,走吴中,出宛陵,抵南徐,达建业,皆无所遇。及还武林[8],忽有以其郡罗氏告者。罗名知悌,字子敬,世称太无先生,宋理宗朝寺人,学精於医,得金刘完素之再传,而旁通张从正、李杲二家之说[9]。然性褊甚[10],恃能厌事[11],难得意[12]。
翁往谒焉,凡数往返,不与接。已而求见愈笃[13],罗乃进之,曰:“子非朱彦修乎?”时翁已有医名,罗故知之。翁旣得见,遂北面再拜以谒[14],受其所敎。
罗遇翁亦甚懽[15],卽授以刘、李、张诸书,为之敷扬三家之旨[16],而一断於经[17],且曰:“尽去而旧学[18],非是也。”翁闻其言,涣焉无少凝滞於胸臆[19]。居无何[20],尽得其学以归。
[1] 大观二百九十七方:指北宋徽宗大观年间官修医方书《校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简称《局方》。因系大观年间所修,内载二百九十七方,故云。编修人即太医陈师文、裴宗元等。
[2] 是习:宾语前置,即“习是”。是,代词,这,指《大观二百九十七方》。
[3] 既而:不久。
[4]“起度量”三句:语出《史记·仓公列传》。谓建立法度、制订规则、宣示准则。度量、规矩、权衡:皆为法度、规则、准则之义。称,称说,这里义为“宣示”或“颁布”。
[5] 鲜(xiǎn显):少。 克:能够。
[6] 治装:整理行装。 游:游学。
[7] 叩:请教。
[8] 武林:杭州灵隐山的别名,后多用以代指杭州。
[9] 旁:广泛。
[10] 褊(biǎn匾):原指衣服狭小,引申指心胸狭隘。
[11] 恃能厌事:语本《三国志·华佗传》,谓依仗才能,厌恶事奉他人。事,事奉。
[12] 难得意:语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谓世人都难以合乎自己的心意,即自视甚高。得意,合意。
[13] 已而:随后,紧接着。 笃:诚恳。
[14] 北面:面向北。古代正式行礼时,卑者面向北,尊重面向南。 再拜:跪拜两次,是古代拜师之礼。
[15] 懽:“欢”的异体字。
[16] 敷扬:阐发。
[17] 一断于经:谓关于“三家”的是非高低一概取决于《内经》、《伤寒论》等医学经典。一,一概。
[18] “尽去而旧学”二句:谓完全舍弃你原先所学的医术,因为它不是正道的医术。 而:通“尔”,你。 非是:不正确,不是正道的东西。其主语是“旧学”。
[19] 涣焉:消散的样子。 凝滞:阻滞不通,指疑难问题。
[20] 居无何:过了不久。
乡之诸医泥陈、裴之学者[1],闻翁言,卽大惊而笑且排[2],独文懿喜曰:“吾疾其遂瘳矣乎[3]!”文懿得末疾[4],医不能疗者十馀年,翁以其法治之,良验,於是诸医之笑且排者[5],始皆心服口誉[6]。数年之间,声闻顿著[7]。翁不自满足,益以三家之说推广之。
谓刘、张之学,其论脏腑气化有六[8],而於湿热相火三气致病为最多,遂以推陈致新泻火之法疗之,此固高出前代矣。然有阴虚火动,或阴阳两虚湿热自盛者,又当消息而用之[9]。谓李之论饮食劳倦,内伤脾胃,则胃脘之阳不能以升举,幷及心肺之气,陷入中焦,而用补中益气之剂治之,此亦前人之所无也。
然天不足於西北[10],地不满於东南。天,阳也;地,阴也。西北之人,阳气易於降;东南之人,阴火易於升[11]。苟不知此,而徒守其法[12],则气之降者固可愈,而於其升者亦从而用之,吾恐反增其病矣。乃以三家之论,去其短而用其长,又复参之以太极之理[13],《易》、《礼记》、《通书》、《正蒙》诸书之义[14],贯穿《内经》之言,以寻其指归[15]。
而谓《内经》之言火,盖与太极动而生阳、五性感动之说有合[16];其言阴道虚[17],则又与《礼记》之养阴意同[18]。因作《相火》及《阳有馀阴不足》二论,以发挥之。
[1] 诸医泥陈、裴之学者:定语后置,即“泥陈、裴之学的诸医”。泥,拘泥。
[2] 而……且……:又是……,又是……。 排:排斥。
[3] 其:副词,表揣测,大概。 瘳:痊愈。
[4] 末疾:四肢之病,指半身不遂。
[5] 诸医之笑且排者:定语后置,即“笑且排之诸医”。
[6] 心、口:名词活用作状语。心,从心里。口,在口上。
[7] 声闻(wèn问):声誉;名望。
[8] 脏腑气化有六:谓脏腑之气发生异常变化而发病的因素有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化,此谓气机发生异常变化。
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中依据并运用五运六气的学说,认为脏腑经络因受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互相侵扰而发病的情况最为常见,后来张从正也遵从这一学说,并进一步将其分为风、寒、暑、湿、燥、火六门。
[9] 消息:斟酌。
[10] “天不足于西北”二句:语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源于《列子·汤问》。谓因地理气候之故,西北之人阳气不足,东南之人阴气不足。天,指天之气,即阳气。地,指地之气,即阴气。
[11] 阴火:指心火。
[12] 徒:副词,只,仅仅。
[13] 太极:我国古代哲学术语,指天地万物的本源。
[14] 通书:指《周子通书》,北宋理学家周敦颐著。 正蒙:北宋理学家张载著。
[15] 寻:探求。 指归:主旨。
[16] 五性感动:语出周敦颐《太极图说》,原谓五行各有其性,相感则动而衍生万物。
[17] 阴道虚:语见《素问·太阴阳明论》,谓阴气易虚。
[18] 与《礼记》之养阴意同:朱震亨《阳有馀阴不足论》:“《礼记》注云:‘惟五十然后养阴者有以加。’”
於是[1],翁之医益闻。四方以病来迎者,遂辐凑於道[2],翁咸往赴之。其所治病凡几[3],病之状何如,施何良方,饮何药而愈,自前至今,验者何人,何县里,主名,得诸见闻[4],班班可纪[5]。
浦江郑义士病滞下[6],一夕忽昏仆[7],目上视,溲注而汗泄[8]。翁诊之,脉大无伦[9],卽告曰:“此阴虚而阳暴绝也,盖得之病後酒且内[10],然吾能愈之[11]。”卽命治人参膏,而且促灸其气海。顷之手动[12],又顷而脣动。及参膏成,三饮之苏矣[13]。其後服参膏尽数斤,病已。
天台周进士病恶寒[14],虽暑亦必以绵蒙其首,服附子数百[15],增剧。翁诊之,脉滑而数,卽告曰:“此热甚而反寒也。”乃以辛凉之剂,吐痰一升许,而蒙首之绵减半;仍用防风通圣饮之[16],愈。周固喜甚,翁曰:“病愈後须淡食以养胃,内观以养神[17],则水可生,火可降;否则,附毒必发,殆不可救[18]。”彼不能然,後告疽发背死。
一男子病小便不通,医治以利药,益甚。翁诊之,右寸颇弦滑[19],曰:“此积痰病也,积痰在肺。肺为上焦,而膀胱为下焦,上焦闭则下焦塞,辟如滴水之器[20],必上窍通而後下窍之水出焉。”乃以法大吐之[21],吐已,病如失。
一妇人产後有物不上如衣裾[22],医不能喻。翁曰:“此子宫也,气血虚,故随子而下。”卽与黄芪当归之剂,而加升麻举之,仍用皮工之法[23],以五倍子作汤洗濯[24],皱其皮[25]。少选[26],子宫上,翁慰之曰:“三年後可再生儿,无忧也。”如之。
一贫妇寡居病癞,翁见之恻然,乃曰:“是疾世号难治者,不守禁忌耳。是妇贫而无厚味,寡而无欲,庶几可疗也[27]。”卽自具药疗之,病愈。後复投四物汤数百[28],遂不发动[29]。
[1] 于是:从此。
[2] 辐凑:常作“辐辏”。车辐集中于车毂。喻人群从四面八方聚集于某地。
[3] 凡:总共。 几:多少。
[4] 诸:兼词,兼“之于”二字的音义。“之”,指“凡几,病之状何如,施何良方,饮何药而愈,自前至今,验者何人,何县里,主名”等;“于”,从。
[5] 班班:亦作“斑斑”,清楚明白的样子。 纪:通“记”。记载。
[6] 浦江:县名,今属浙江。 滞下:古病名,即痢疾。
[7] 仆(pū扑。又读fù 副):向前跌倒。
[8] 溲注:指小便失禁。溲,小便。
[9] 无伦:无序。伦,条理,秩序。
[10] 酒、内:均名次活用作动词,分别义为“饮酒”、“行房事”。
[11] 愈;使动用法,使……痊愈。
[12] 顷:一会儿,过了一会儿。
[13] 苏:“苏”的异体字,苏醒。
[14] 天台:县名,今属浙江。
[15] 百:朱震亨《格致馀论》作“日”。
[16] 仍:接着。 防风通圣:指防风通圣散,刘完素所创方剂,见《宣明论方》。
[17] 内观:谓排除杂念。
[18] 殆:恐怕。
[19] 右寸:指右手寸部的脉象。
[20] 辟:通“譬”。 滴水之器:即漏壶,又称漏刻,古代用滴水多少来计量时间的一种仪器。
[21] 吐:使动用法,使……呕吐。
[22] 衣裾:衣服的前襟。
[23] 皮工之法:制皮的工匠所用的办法。其法以五倍子熬汤,用来浸泡生皮使之柔韧,然后再制皮革用品。
[24] 濯(zhuó灼):洗。
[25] 皱:使动用法,使……收缩。
[26] 少选:一会儿。
[27] 庶几:差不多。
[28] 四物汤数百:定语后置,即“数百四物汤”。百,当作“日”。
[29] 遂:终于。 发动:发作。
翁之为医,皆此类也。盖其遇病施治[1],不胶於古方[2],而所疗则中[3];然於诸家方论,则靡所不通[4]。他人靳靳守古[5],翁则操纵取舍[6],而卒与古合。一时学者咸声随影附[7],翁敎之亹亹忘疲[8]。
翁春秋旣高[9],乃徇张翼等所请[10],而著《格致馀论》、《局方发挥》、《伤寒辨疑》、《本草衍义补遗》、《外科精要新论》诸书,学者多诵习而取则焉。
翁简悫贞良[11],刚严介特[12],执心以正,立身以诚,而孝友之行[13],实本乎天质。奉时祀也[14],订其礼文而敬泣之。事母夫人也,时其节宣以忠养之[15]。宁歉於己,而必致丰於兄弟;宁薄於己子,而必施厚於兄弟之子。非其友不友[16],非其道不道。好论古今得失,慨然有天下之忧。
世之名公卿多折节下之[17],翁为直陈治道,无所顾忌。然但语及荣利事,则拂衣而起[18]。与人交,一以三纲五纪为去就[19]。尝曰:天下有道[20],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夫行,本也;辞,从而生者也。苟见枝叶之辞,去本而末是务[21],辄怒溢颜面,若将浼焉[22]。
翁之卓卓如是[23],则医特一事而已。然翁讲学行事之大方[24],已具吾友宋太史濂所为翁墓志[25],兹故不录,而窃录其医之可传者为翁传[26],庶使後之君子得以互考焉[27]。
[1] 盖:副词,表肯定语气,可译为“因为”。
[2] 胶:拘泥。
[3] 中(zhòng众):符合,有效。
[4] 靡:代词,无,没有什么。
[5] 靳(jìn近)靳:固执、拘泥的样子。 守古:谓死守《局方》中的古方。
[6] 操纵:谓灵活运用。
[7] 声、影:均名词活用作状语,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
[8] 亹(wěi伟)亹:勤勉不倦的样子。
[9] 春秋:年龄;年事。 既:已经,……之后。
[10] 徇:依从。
[11] 简悫(què却)贞良:谓为人简朴、诚实谨慎、品行坚贞、待人温和。
[12] 刚严介特:刚毅、庄严、清高不俗。
[13] 孝友:孝敬父母,友爱兄弟。
[14] 时祀:指一年四季的常规祭祀。
[15] 时:名次活用作动词,按时调节。 节宣:指饮食起居等养生之道。
[16] 后“友”:名次活用作动词,结交。
[17] 折节:降低身份,谓虚心。 下:名次活用作动词,下问,请教。
[18] 拂衣:即“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气、愤怒。
[19] 三纲五纪:即“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大上下关系原则。五常,指“仁、义、礼、智、信”这五大永恒的做人准则。 去就:谓断交与亲近(的标准)。
[20] “天下有道”四句:语出《礼记·表记》,谓天下仁道通行的时候,人们的品行就很高尚;天下不仁之道通行的时候,人们的言论就华而不实。 有枝叶:比喻表现突出。于品行则比喻高尚,于言辞则比喻浮华。
[21] 末是务:宾语前置,即“务末”,谓追求名利。末,末节,指名利等。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复指并强调前置的宾语,本身无实义。
[22] 浼(měi美):玷污。
[23] 卓卓:超群出众。
[24] 学:指理学。 大方:大道,大家风范。
[25] 宋太史濂:明初宋濂曾任《元史》总裁官,故称“宋太史”。
[26] 医之可传者:定语后置,即“可传之医”,能够流传的医学事迹。
[27] 庶:副词,表示期望,译为“希望”。
论曰:昔汉严君平[1],博学无不通,卖卜成都[2]。人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龟为陈其利害[3]。与人子言,依於孝;与人弟言,依於顺;与人臣言,依於忠。史称其风声气节[4],足以激贪而厉俗[5]。翁在婺得道学之源委[6],而混迹於医[7]。或以医来见者,未尝不以葆精毓神开其心[8]。
至於一语一默,一出一处,凡有关於伦理者,尤谆谆训诲,使人奋迅感慨激厉之不暇[9]。左丘明有云[10]:“仁人之言,其利溥哉[11]!”信矣[12]。若翁者,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13],又可以医师少之哉[14] ?
[1] 严君平:严遵,字君平,西汉蜀郡(今四川成都)人,专在成都街头以占卜为生,终身不仕,但却能以忠孝仁义等随卜劝人,是古代著名的逸民。
[2] 卖卜:以占卜为生。
[3] 蓍(shī诗)龟:蓍草和龟甲,古代用以占卜的工具。
[4] 风声气节:风范、声望、气象、操守。
[5] 激贪而厉俗:使贪婪之人感动,使风俗得到劝勉。激、厉,均使动用法,使……感动,使……得到劝勉。厉,又通“励”。
[6] 源委:指事物的源流本末。
[7] 混迹:置身。
[8] 葆精毓神:保养精神。葆,通“保”。毓,养育。
[9] 之:助词,补语的标志,相当于今天的补语标志词“得”。 不暇:来不及。形容心情迫切。
[10] 左丘明:春秋时鲁国人,《左传》的作者。
[11] “仁人”二句:语出《左传·昭公三年》。 溥:广大。
[12] 信:确实。
[13] 直谅多闻之益友:语本《论语·季氏》:“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谅,诚实。多闻,博学。
[14] 少:轻视。
【题解】 本文选自《九灵山房集》卷十,据《四部丛刊初编》本排印。戴良(公元1317~1383年),字叔能,因家世居九灵山下,自号九灵山人,浦江(今属浙江)人。元末明初学者,通经史百家之说,爱好医学,善为诗文。著有《九灵山房集》等,记载了当时浙江的名医事迹及有关医学方面的论著。

扩展资料
丹溪,读音dān xī ,汉语词语,亦作“ 丹溪 ”。谓仙人居住的地方。 出自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却俭等事》。
曹丕的《典论》是一部有关政治、文化的论著,全书大概在宋代亡佚,今仅存《自叙》、《论文》两篇较为完整。《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较早出现的一篇文学专论,也是汉魏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文献。
它论述了文学批评的态度、作家的个性与作品的风格、文体的区分、文学的价值等颇为重要的问题。所论的“文”是广义上的文章,也包括文学作品在内,涉及了文学批评中几个很重要的问题,虽不免有些粗略,但在文学批评史上起了开风气的作用。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它对文学的价值的重视:“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儒家古有“三不朽”之说,其一为“立言”(见《左传》)。但这主要指政治与伦理方面的论著,与文学并无多少关系。
曹丕所说“文章”,则包括诗、赋在内。其实,文学——特别是偏重抒情的文学,很难说是什么“经国之大业”,但曹丕这样说,就把文学提高到与传统经典相等的地位,这对文学的兴盛,当然是有意义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丹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丹溪翁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典论

丹溪翁,婺州义乌县人,姓朱,名震亨,字彦修,学医的人们尊称他为丹溪翁。丹溪翁从小好学,每天能记忆千字的课文。渐渐地长大时,跟从家乡的先生学习儒经,修习科举考试的学业。后来听说许文懿先生得到了竹子第四代传人传授的学说,在华山将受道学,又到那里去拜师求教,进一步领会到关于道德和人性与天理之关系的学说是那样的博大精深、纯正周密,于是就把它作为专门的事业。一天,许文懿对他说:“我生病卧床已久,不是精于医学的人,不能够使我康复。你很聪明,超乎常人,也许愿意从事医学这门技艺吧?!”丹溪翁由于母亲患有脾病,对于医学也粗略学过,等到听了许文懿的话,就慷慨地说:“读书人如果精通一门技艺,用来推广惠及万物的仁德,即使在当世没有做官,犹如做官一样。”就完全烧毁抛弃了以前修习的科举考试之学业的书籍,专心地在医学上下起了功夫。
当时正在盛行陈师文、裴宗元所校订的《校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书,丹溪翁不分昼夜地研习此书。不久就醒悟了,说:“拿着古代的方剂来治疗现在的疾病,那时势必不能够完全适合的。如果要建立法度、确立规则、制定标准,必须用《素问》、《难经》等经典吧!但我家乡的众多先生中缺少能够通晓它们的人。”于是就打点行装外出旅游求学,寻求别的师傅并请教他们。便渡过了了钱塘江,走到了吴中,从宛陵出来,到了南徐,左后抵达建业,都没能遇到理想的师傅。等回到杭州,忽然有人把他同一郡的罗先生介绍给他。罗先生名叫知悌。字子敬,世人称他为太无先生,是宋理宗时的一名进侍,精通医学,得到了金朝刘完素第二代传人的真传,并且兼通张从正、李杲二家的学说。然而心胸狭窄得很,依仗才能、厌恶侍奉他人,世人也都很难合乎他的心意。丹溪翁去拜见他,先后往返多次,罗知悌都不跟他见面。不久求见更加诚恳了,罗知悌才接见了他:“一见面就说你不就是朱彦修吗?!其时丹溪翁的医术已有一定的名声,所以罗知悌知道他。丹溪翁受到接见之后,就面朝北变形在白纸历来正式拜罗为师,接受他的教诲。罗知悌遇到了丹溪翁也很高兴,就把刘完素、李杲,张从正三人所有的书都传给了他,并给他阐发三家学说的要领,不过都一概取决于医经的是非,而且说:“完全舍弃你原来学过的医术!因为他们不是正道的东西。”丹溪翁听了他的话,茅塞顿开,在心里也没有一点阻碍不通的问题了。过了不久,就全部长吴了他的学说而后回去了。
丹溪翁家乡拘泥于陈师文、裴宗元的学说的众医们,听了丹溪翁的言谈,立即大表惊怪,既嘲笑他,又排斥他,只有许文懿高兴地说:“我的病大概就要痊愈了吧!”许文懿得了半身不遂的病,医生不能治愈已有十多年了,丹溪翁用从罗知悌那里学来到的医术治疗他,效果非常之好。由此嘲笑而又排斥丹溪翁的众医们,才都心服口服。几年之内,声望很快显扬了开来。丹溪翁并不自我满足,进一步又把刘完素、李杲合掌从正三家的学说加以推论发展。认为刘完素和张从正的学说,其中论述造成脏腑气机病变的因素有君火、相火、风、湿、燥、寒这六种,而由于湿、热与相火三气导致患病又是最多的,于是就用推陈出新的泻火法治疗疾病,这的确是高出前代医生了。然而事实还有阴精不足、相火易于妄动,或者阴阳两虚,湿热自行旺盛的情况,又应斟酌着慎用泻火之法;认为李杲所论饮食劳倦导致内伤脾胃、那么脾胃阳气就不能升发、连及心肺阳气也都会陷入中焦,因而用补中益气的方子治疗它们的学说,这也是前人所没有的东西。然而在北方,天不够高,在东南方,地不够厚。天属阳,地属阴。西北之人阳气容易不足;东南之人,阴火容易旺盛。如果不知道这些,而只死守李杲的大法,那么一身之阳气不足的病人固然可以痊愈,但若对阴火旺盛的病人也随之采用李杲之法,我担心会反而加重病人的病情了。于是对三家的学说,弃其所短而用其所长,又用太极之理、《易经》、《礼记》、《通书》、《正蒙》等书的有关意义参验它们,用《内经》的理论贯穿起来,来探求其中真谛所在。而后认为,《内经》中所论“火”的道理,原来跟太极一动就产生阳气、各具特性的五行互有感应就会运动并产生变化的学说有着相合之处;《内经》中所论引颈容易受损而不足的道理,原又跟《礼记》中所说的养阴之意相同,于是撰写了《相火论》和《阳有余而阴不足论》两篇文章,来阐发他的观点。
从此,丹溪翁的医术更加出名了。各地因病来请他的人,于是就从四面八方的路上络绎不绝的来到他家,丹溪翁全都应请,前往治病。他治的病人共有多少、疾病的情况怎样、用了什么良方、服了什么药而痊愈了,从以前到现在,灵验的是哪些人、是哪个县哪个乡里、病人的名字是什么,都能从见闻中得知,明明白白,可以记下。
浦江县的郑义士患上了痢疾,一天傍晚忽然昏倒在地,双目上翻,小便失禁,大汗淋漓。丹溪翁诊测他的脉象,脉大而且没有次序,就告诉病家说:“这是阴虚而又阳气突然丧失的疾病,是因为病后饮酒并且行了房事得上的,不过我能治愈他。”立即让病家熬制了人参膏,而且迅速灸治他的气海穴。一会儿手动了起来,又一会儿嘴唇动了起来。等到人参膏熬成之后,让他服了三次就苏醒。其后服完了数斤人参膏,病就痊愈了。
天台县的周进士患了恶寒的病,即使暑天也一定要用棉被盖着他的头。服了数百剂附子汤,更重了。丹溪翁诊测其脉,脉象又滑又快,就告诉他说:“这是热症国中却反现寒象的疾病。”就用辛凉的药剂让他服下,吐了一升左右的痰,同时盖在头上的棉被减去了一半;又用防风通圣散让他服下,痊愈了。周进士本来高兴得很,丹溪翁说:“病愈后必须用清淡的饮食来调养脾胃,排除杂年来保养精神,那么肾水就能产生,心火可以下降,否则,附子的毒性一定发作,恐怕就不能救治了。”他不能这样做,后来丹溪翁被告知周进士患了毒疮发于背部的病而死了。
一名男子患了小便不通的病,医生用利尿的药治疗,更重了。丹溪翁诊测其脉,右手寸部的脉象又弦又滑,说:“这是积痰之证,积下的痰在肺里。肺属上焦,而膀胱属于下焦,上焦闭塞时下焦也会不通,譬如滴水的文具,必定要在上边的孔打开之后、下边孔里的水才能流出。”就按照治法使他大量呕吐,吐完后,疾病就象丢失了一样。
一名妇女产后有个东西不能回去就象衣服的大襟,医生们不能弄清那是什么东西。丹溪翁说:“这是子宫。由于母体气血虚弱,所以随着孩子一起下来了。”就给了黄芩当归之类的药物,同时加上升麻升提它,又采用了加工皮革的公认的方法,用五倍子熬成汤药来洗它,使它的皮收缩起来。一会儿,子宫就上去了。丹溪翁安慰她说:“三年后就可以再生孩子了,不用担忧。”后来果然应了丹溪翁的话。
一个贫穷的妇女成了寡妇后独自过着日子,患上了癞疮,丹溪翁看到她的病,心中非常怜悯,就说:“这种病世上号称难治的原因,是由于病人不守禁忌。这个妇女生活贫穷,因而没有丰厚的饮食,是个寡妇,因而没有情欲之事,或许可以治愈吧!”就亲自备办药物治疗她,病愈了。后来用了数百剂四物汤,终于不再发作。
丹溪翁行医的事迹,都是这类情况。因为他遇到疾病进行治疗时,不拘泥于古方,所以治的病就能痊愈。不过对于各家的方论,却也无所不通。他人拘泥固执、死守古方,丹溪翁确是灵活取舍,但最终又都同古法的精神吻合。很短的时间内,跟他学医的人都象回声一样紧随其后、象影子一样紧跟不离。丹溪翁教导他们勤奋不息,忘记疲倦。
丹溪翁年老以后,就听从了弟子张翼等人的请求,撰写了《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伤寒辨疑》、《本草衍义补遗》、《外科精要新论》等书,医学的人常常诵读研习并从中获得准则。
丹溪翁为人简朴,诚实谨慎,品行坚贞,待人温和,刚毅庄严,清高不俗;以正直立志自勉,以诚信立身处世;至于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品性,实在是出于天性。供奉常规祭祀的时候,都要考订其礼仪规定并恭敬地哀泣先人;在照料母亲大人方面,能按时调节她的饮食起居等等并尽心尽力地奉养她。宁肯对自己刻薄一些,但对兄弟们一定要使他们丰足;宁肯对自己的孩子刻薄一些,但对兄弟们的孩子一定要给得优厚。不是适宜的朋友就不去结交,不是正当的道理就不去谈论。喜欢谈论鼓劲的得失问题,每每慷慨激昂地表现出以天下之忧而为忧的气概。当世有名的达官贵人常常屈尊虚心地请教他,丹溪翁给他们坦率地陈说治国治民之道,并无什么顾忌。但是只要谈到荣华名利之事,就生气地起身而去。跟人交往,以改用三纲五常作为断交或亲近的标准。曾说:天下遵行仁道的时候,那么人们的品行就象依着树干而茂盛生长的枝叶一样,根基坚实而淳朴高尚;天下丧失仁道的时候,那么人们的言论就象没有树干而徒然存在的枝叶一样,缺乏根基而虚美不实。品性,是人的根本;言论,是从它派生出来的东西。如果听见了虚美不实的言论,看见了舍弃根本而追逐名利的行为,就怒容满面,犹如就要受到玷污似的。丹溪翁就是如此地超群出众,行医仅仅是一个方面的事情罢了。不过他研究理学和做事的大家风范,已全部记载在我的朋友太史宋廉所写得他的墓志中了,所以这里不再记述,而谨记下他的可以流传于世的医学事迹作为他的传记,期望能使后代的君子得以互相参照。
论曰:从前西汉的严君平,学问渊博无所不通,在成都街头以占卜为生。人们有了邪恶是非的问题,就按照蓍草和龟甲显示的结果给他们陈述其中的厉害。不过在同做子女的谈话时,都依据孝道;同做弟弟的谈话时,都依据顺从兄长之道;与做臣子的谈话时,都依据忠君之道。史书上称赞他的风范、声望和气概、节操,完全可以使贪婪的人受到感动,使风俗得到劝勉。丹溪翁在婺州学习并掌握了道学的源流精髓,然后从事了医学。有人由于医事来求见的话,从来没有不是用保全并修养精神来启迪他们的心志。至于一句话语、一次沉默、一个行为、一次静处,凡是有关伦理的,尤其能够恳切地给人以教诲,使人振奋、急迫、感慨、激动、自我鞭策得无暇他股。左丘明有过这样的话:“仁爱之人的话,它的益处真是多而又大啊!”确实如此。像丹溪翁这样的人,大概就是古来所谓正直、诚实、学问渊博的对人有益的朋友,又能因为医生的身份而轻视他吗?!

原文:

丹溪翁者,婺之义乌人也,姓朱氏,讳震亨,字彦修,学者尊之曰丹溪翁。翁自幼好学,日记千言。稍长,从乡先生治经,为举子业。後闻许文懿公得朱子四传之学,讲道八华山,复往拜焉。益闻道德性命之说,宏深粹密,遂为专门。一日,文懿谓曰:“吾卧病久,非精於医者,不能以起之。子聪明异常人,其肯游艺於医乎?”翁以母病脾,於医亦粗习,及闻文懿之言,卽慨然曰:“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虽不仕於时,犹仕也。”乃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一於医致力焉。

时方盛行陈师文、裴宗元所定《大观二百九十七方》,翁穷昼夜是习。旣而悟曰:“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遂治装出游,忽有以其郡罗氏告者。罗名知悌,字子敬,世称太无先生,宋理宗朝寺人,学精於医,得金刘完素之再传,而旁通张从正、李杲二家之说。然性褊甚,恃能厌事,难得意。翁往谒焉,凡数往返,不与接。已而求见愈笃,罗乃进之,曰:“子非朱彦修乎?”时翁已有医名,罗故知之。翁旣得见,遂北面再拜以谒,受其所敎。罗遇翁亦甚懽,卽授以刘、李、张诸书,为之敷扬三家之旨,而一断於经,且曰:“尽去而旧学,非是也。”翁闻其言,涣焉无少凝滞於胸臆。居无何,尽得其学以归。

乡之诸医泥陈、裴之学者,闻翁言,卽大惊而笑且排,独文懿喜曰:“吾疾其遂瘳矣乎!”文懿得末疾,医不能疗者十馀年,翁以其法治之,良验,於是诸医之笑且排者,始皆心服口誉。数年之间,声闻顿著。翁不自满足,益以三家之说推广之。谓刘、张之学,其论脏腑气化有六,而於湿热相火三气致病为最多,遂以推陈致新泻火之法疗之,此固高出前代矣。然有阴虚火动,或阴阳两虚湿热自盛者,又当消息而用。,谓李之论饮食劳倦,内伤脾胃,则胃脘之阳不能以升举,幷及心肺之气,陷入中焦,而用补中益气之剂治之,此亦前人之所无也。然天不足於西北,地不满於东南。天,阳也;地,阴也。西北之人,阳气易於降;东南之人,阴火易於升。苟不知此,而徒守其法,则气之降者固可愈,而於其升者亦从而用之,吾恐反增其病矣。乃以三家之论,去其短而用其长,又复参之以太极之理,《易》、《礼记》、《通书》、《正蒙》诸书之义,贯穿《内经》之言,以寻其指归。而谓《内经》之言火,盖与太极动而生阳、五性感动之说有合;其言阴道虚,则又与《礼记》之养阴意同。因作《相火》及《阳有馀阴不足》二论,以发挥之。

於是,翁之医益闻。四方以病来迎者,遂辐凑於道,翁咸往赴之。其所治病凡几,病之状何如,施何良方,饮何药而愈,自前至今,验者何人,何县里,主名,得诸见闻,班班可纪。

浦江郑义士病滞下,一夕忽昏仆,目上视,溲注而汗泄。翁诊之,脉大无伦,卽告曰:“此阴虚而阳暴绝也,盖得之病後酒且内,然吾能愈之。”卽命治人参膏,而且促灸其气海。顷之手动,又顷而脣动。及参膏成,三饮之苏矣。其後服参膏尽数斤,病已。

天台周进士病恶寒,虽暑亦必以绵蒙其首,服附子数百,增剧。翁诊之,脉滑而数,卽告曰:“此热甚而反寒也。”乃以辛凉之剂,吐痰一升许,而蒙首之绵减半;仍用防风通圣饮之,愈。周固喜甚,翁曰:“病愈後须淡食以养胃,内观以养神,则水可生,火可降;否则,附毒必发,殆不可救。”彼不能然,後告疽发背死。

一男子病小便不通,医治以利药,益甚。翁诊之,右寸颇弦滑,曰:“此积痰病也,积痰在肺。肺为上焦,而膀胱为下焦,上焦闭则下焦塞,辟如滴水之器,必上窍通而後下窍之水出焉。”乃以法大吐之,吐已,病如失。

一妇人产後有物不上如衣裾,医不能喻。翁曰:“此子宫也,气血虚,故随子而下。”卽与黄芪当归之剂,而加升麻举之,仍用皮工之法,以五倍子作汤洗,皱其皮。少选,子宫上,翁慰之曰:“三年後可再生儿,无忧也。”如之。

一贫妇寡居病癞,翁见之恻然,乃曰:“是疾世号难治者,不守禁忌耳。是妇贫而无厚味,寡而无欲,庶几可疗也。”卽自具药疗之,病愈。後复投四物汤数百,遂不发动。

翁之为医,皆此类也。盖其遇病施治,不胶於古方,而所疗则中;然於诸家方论,则靡所不通。他人靳靳守古,翁则操纵取舍,而卒与古合。一时学者咸声随影附,翁敎之亹亹忘疲。

翁春秋旣高,乃徇张翼等所请,而著《格致馀论》、《局方发挥》、《伤寒辨疑》、《本草衍义补遗》、《外科精要新论》诸书,学者多诵习而取则焉。

翁简悫贞良,刚严介特,执心以正,立身以诚,而孝友之行,实本乎天质。奉时祀也,订其礼文而敬泣之。事母夫人也,时其节宣以忠养之。宁歉於己,而必致丰於兄弟;宁薄於己子,而必施厚於兄弟之子。非其友不友,非其道不道。好论古今得失,慨然有天下之忧。世之名公卿多折节下之,翁为直陈治道,无所顾忌。然但语及荣利事,则拂衣而起。与人交,一以三纲五纪为去就。尝曰: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夫行,本也;辞,从而生者也。苟见枝叶之辞,去本而末是务,辄怒溢颜面,若将浼焉。翁之卓卓如是,则医特一事而已。然翁讲学行事之大方,已具吾友宋太史濂所为翁墓志,兹故不录,而窃录其医之可传者为翁传,庶使後之君子得以互考焉。

论曰:昔汉严君平,博学无不通,卖卜成都。人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龟为陈其利害。与人子言,依於孝;与人弟言,依於顺;与人臣言,依於忠。史称其风声气节,足以激贪而厉俗。翁在婺得道学之源委,而混迹於医。或以医来见者,未尝不以葆精毓神开其心。至於一语一默,一出一处,凡有关於伦理者,尤谆谆训诲,使人奋迅感慨激厉之不暇。左丘明有云:“仁人之言,其利溥哉!”信矣。若翁者,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又可以医师少之哉 ?

白话译文:

丹溪翁,婺州义乌县人,姓朱,名震亨,字彦修,学医的人们尊称他为丹溪翁。丹溪翁从小好学,每天能记忆千字的课文。渐渐地长大时,跟从家乡的先生学习儒经,修习科举考试的学业。后来听说许文懿先生得到了朱子第四代传人传授的学说,在八华山将受道学,又到那里去拜师求教,进一步领会到关于道德和人性与天理之关系的学说是那样的博大精深、纯正周密,于是就把它作为专门的事业。一天,许文懿对他说:“我生病卧床已久,不是精于医学的人,不能够使我康复。你很聪明,超乎常人,也许愿意从事医学这门技艺吧?!”丹溪翁由于母亲患有脾病,对于医学也粗略学过,等到听了许文懿的话,就慷慨地说:“读书人如果精通一门技艺,用来推广惠及万物的仁德,即使在当世没有做官,犹如做官一样。”就完全烧毁抛弃了以前修习的科举考试之学业的书籍,专心地在医学上下起了功夫。

当时正在盛行陈师文、裴宗元所校订的《校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书,丹溪翁不分昼夜地研习此书。不久就醒悟了,说:“拿着古代的方剂来治疗现在的疾病,那时势必不能够完全适合的。如果要建立法度、确立规则、制定标准,必须用《素问》、《难经》等经典吧!但我家乡的众多先生中缺少能够通晓它们的人。”于是就打点行装外出旅游求学,寻求别的师傅并请教他们。便渡过了了钱塘江,走到了吴中,从宛陵出来,到了南徐,左后抵达建业,都没能遇到理想的师傅。等回到杭州,忽然有人把他同一郡的罗先生介绍给他。罗先生名叫知悌。字子敬,世人称他为太无先生,是宋理宗时的一名进侍,精通医学,得到了金朝刘完素第二代传人的真传,并且兼通张从正、李杲二家的学说。然而心胸狭窄得很,依仗才能、厌恶侍奉他人,世人也都很难合乎他的心意。丹溪翁去拜见他,先后往返多次,罗知悌都不跟他见面。不久求见更加诚恳了,罗知悌才接见了他:“一见面就说你不就是朱彦修吗?!其时丹溪翁的医术已有一定的名声,所以罗知悌知道他。丹溪翁受到接见之后,就面朝北跪拜两次正式拜罗为师,接受他的教诲。罗知悌遇到了丹溪翁也很高兴,就把刘完素、李杲,张从正三人所有的书都传给了他,并给他阐发三家学说的要领,不过都一概取决于医经的是非,而且说:“完全舍弃你原来学过的医术!因为他们不是正道的东西。”丹溪翁听了他的话,茅塞顿开,在心里也没有一点阻碍不通的问题了。过了不久,就全部掌握了他的学说而后回去了。

丹溪翁家乡拘泥于陈师文、裴宗元的学说的众医们,听了丹溪翁的言谈,立即大表惊怪,既嘲笑他,又排斥他,只有许文懿高兴地说:“我的病大概就要痊愈了吧!”许文懿得了半身不遂的病,医生不能治愈已有十多年了,丹溪翁用从罗知悌那里学来到的医术治疗他,效果非常之好。由此嘲笑而又排斥丹溪翁的众医们,才都心服口服。几年之内,声望很快显扬了开来。丹溪翁并不自我满足,进一步又把刘完素、李杲和张从正三家的学说加以推论发展。认为刘完素和张从正的学说,其中论述造成脏腑气机病变的因素有君火、相火、风、湿、燥、寒这六种,而由于湿、热与相火三气导致患病又是最多的,于是就用推陈出新的泻火法治疗疾病,这的确是高出前代医生了。然而事实还有阴精不足、相火易于妄动,或者阴阳两虚,湿热自行旺盛的情况,又应斟酌着慎用泻火之法;认为李杲所论饮食劳倦导致内伤脾胃、那么脾胃阳气就不能升发、连及心肺阳气也都会陷入中焦,因而用补中益气的方子治疗它们的学说,这也是前人所没有的东西。然而在北方,天不够高,在东南方,地不够厚。天属阳,地属阴。西北之人阳气容易不足;东南之人,阴火容易旺盛。如果不知道这些,而只死守李杲的大法,那么一身之阳气不足的病人固然可以痊愈,但若对阴火旺盛的病人也随之采用李杲之法,我担心会反而加重病人的病情了。于是对三家的学说,弃其所短而用其所长,又用太极之理、《易经》、《礼记》、《通书》、《正蒙》等书的有关意义参验它们,用《内经》的理论贯穿起来,来探求其中真谛所在。而后认为,《内经》中所论“火”的道理,原来跟太极一动就产生阳气、各具特性的五行互有感应就会运动并产生变化的学说有着相合之处;《内经》中所论阴精容易受损而不足的道理,原又跟《礼记》中所说的养阴之意相同,于是撰写了《相火论》和《阳有余而阴不足论》两篇文章,来阐发他的观点。

从此,丹溪翁的医术更加出名了。各地因病来请他的人,于是就从四面八方的路上络绎不绝的来到他家,丹溪翁全都应请,前往治病。他治的病人共有多少、疾病的情况怎样、用了什么良方、服了什么药而痊愈了,从古到今,灵验的是哪些人、是哪个县哪个乡里、病人的名字是什么,都能从见闻中得知,明明白白,可以记下。

浦江县的郑义士患上了痢疾,一天傍晚忽然昏倒在地,双目上翻,小便失禁,大汗淋漓。丹溪翁诊测他的脉象,脉大而且没有次序,就告诉病家说:“这是阴虚而又阳气突然丧失的疾病,是因为病后饮酒并且行了房事得上的,不过我能治愈他。”立即让病家熬制了人参膏,而且迅速灸治他的气海穴。一会儿手动了起来,又一会儿嘴唇动了起来。等到人参膏熬成之后,让他服了三次就苏醒。其后服完了数斤人参膏,病就痊愈了。

天台县的周进士患了恶寒的病,即使暑天也一定要用棉被盖着他的头。服了数百剂附子汤,更重了。丹溪翁诊测其脉,脉象又滑又快,就告诉他说:“这是热症国中却反现寒象的疾病。”就用辛凉的药剂让他服下,吐了一升左右的痰,同时盖在头上的棉被减去了一半;又用防风通圣散让他服下,痊愈了。周进士本来高兴得很,丹溪翁说:“病愈后必须用清淡的饮食来调养脾胃,排除杂念来保养精神,那么肾水就能产生,心火可以下降,否则,附子的毒性一定发作,恐怕就不能救治了。”他不能这样做,后来丹溪翁被告知周进士患了毒疮发于背部的病而死了。

一名男子患了小便不通的病,医生用利尿的药治疗,更重了。丹溪翁诊测其脉,右手寸部的脉象又弦又滑,说:“这是积痰之证,积下的痰在肺里。肺属上焦,而膀胱属于下焦,上焦闭塞时下焦也会不通,譬如滴水的文具,必定要在上边的孔打开之后、下边孔里的水才能流出。”就按照治法使他大量呕吐,吐完后,疾病就象丢失了一样。

一名妇女产后有个东西不能回去就象衣服的大襟,医生们不能弄清那是什么东西。丹溪翁说:“这是子宫。由于母体气血虚弱,所以随着孩子一起下来了。”就给了黄芩当归之类的药物,同时加上升麻升提它,又采用了加工皮革的公认的方法,用五倍子熬成汤药来洗它,使它的皮收缩起来。一会儿,子宫就上去了。丹溪翁安慰她说:“三年后就可以再生孩子了,不用担忧。”后来果然应了丹溪翁的话。

一个贫穷的妇女成了寡妇后独自过着日子,患上了癞疮,丹溪翁看到她的病,心中非常怜悯,就说:“这种病世上号称难治的原因,是由于病人不守禁忌。这个妇女生活贫穷,因而没有丰厚的饮食,是个寡妇,因而没有情欲之事,或许可以治愈吧!”就亲自备办药物治疗她,病愈了。后来用了数百剂四物汤,终于不再发作。

丹溪翁行医的事迹,都是这类情况。因为他遇到疾病进行治疗时,不拘泥于古方,所以治的病就能痊愈。不过对于各家的方论,却也无所不通。他人拘泥固执、死守古方,丹溪翁确是灵活取舍,但最终又都同古法的精神吻合。很短的时间内,跟他学医的人都象回声一样紧随其后、象影子一样紧跟不离。丹溪翁教导他们勤奋不息,忘记疲倦。

丹溪翁年老以后,就听从了弟子张翼等人的请求,撰写了《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伤寒辨疑》、《本草衍义补遗》、《外科精要新论》等书,医学的人常常诵读研习并从中获得准则。

丹溪翁为人简朴,诚实谨慎,品行坚贞,待人温和,刚毅庄严,清高不俗;以正直立志自勉,以诚信立身处世;至于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品性,实在是出于天性。供奉常规祭祀的时候,都要考订其礼仪规定并恭敬地哀泣先人;在照料母亲大人方面,能按时调节她的饮食起居等等并尽心尽力地奉养她。宁肯对自己刻薄一些,但对兄弟们一定要使他们丰足;宁肯对自己的孩子刻薄一些,但对兄弟们的孩子一定要给得优厚。不是适宜的朋友就不去结交,不是正当的道理就不去谈论。喜欢谈论古今的得失问题,每每慷慨激昂地表现出以天下之忧而为忧的气概。当世有名的达官贵人常常屈尊虚心地请教他,丹溪翁给他们坦率地陈说治国治民之道,并无什么顾忌。但是只要谈到荣华名利之事,就生气地起身而去。跟人交往,以改用三纲五常作为断交或亲近的标准。曾说:天下遵行仁道的时候,那么人们的品行就象依着树干而茂盛生长的枝叶一样,根基坚实而淳朴高尚;天下丧失仁道的时候,那么人们的言论就象没有树干而徒然存在的枝叶一样,缺乏根基而虚美不实。品性,是人的根本;言论,是从它派生出来的东西。如果听见了虚美不实的言论,看见了舍弃根本而追逐名利的行为,就怒容满面,犹如就要受到玷污似的。丹溪翁就是如此地超群出众,行医仅仅是一个方面的事情罢了。不过他研究理学和做事的大家风范,已全部记载在我的朋友太史宋廉所写得他的墓志中了,所以这里不再记述,而谨记下他的可以流传于世的医学事迹作为他的传记,期望能使后代的君子得以互相参照。

望采纳,谢谢!




八上语文文言文原文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文是?
原文:醉翁亭记 宋代: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译文: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

关于要钱的诗句
5、唐代岑参《戏问花门酒家翁》 原文: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旁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译文: 这位老人家七十岁了仍然在卖酒,将上千个酒壶和酒瓮摆放在在花门楼口。 道路旁的榆荚看起来也很像一串串铜钱,我摘下来用它买酒您可卖否? 6、南宋俞国宝《风入松·一春长费买花钱》 原文: ...

体性文言文原文
2. 文言文翻译 交个朋友,帮你翻译一下吧。 自古以来圣明的帝王尚且需要勤奋学习,何况是普通的老百姓呢?学习从经史开始,我也不能说出那些是重点,姑且列举近代的要篇,以做启蒙之用。士大夫的子弟,到了一定年龄,都要接受教育,学的多的到《礼》、《传》,学的少的也至少学了诗、论。到了成年结婚的年龄,身体和...

修始在滁州原文及翻译
《修始在滁州》原文及翻译如下:1、原文:修始在滁州,号醉翁,常游于琅琊山间。山水之美,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延笃传文言文
6. 筠溪翁传文言文翻译 筠溪翁传 【明】归有光 【原文】 余居安亭。一日,有来告云:“北五六里溪上。草舍三四楹,有筠溪翁居其间,日吟哦,数童子侍侧,足未尝出户外。”余往省之。见翁,颀然晳白,延余坐,瀹茗以进,举架上书悉以相赠,殆数百卷。余谢而还。久之,遂不相闻。然余逢人辄问筠溪翁所在。有...

文言文刘宠译文
刘宠离任时,有五、六位居住若耶溪山谷中的老人赶来向他道别。他们向刘宠表达越中百姓对他的感激、敬重之情,并每人奉百钱相赠。刘太守再三推辞不受,见其长跪不起,盛情难却,只得从各人手中选一大钱受之。当他出阴山界至西小江时,投钱于水中而去。 清廉爱民的刘宠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称颂和敬仰。据传自刘宠...

宿溪翁(时初除郎官赴朝)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宿溪翁(时初除郎官赴朝)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众心爱金玉,众口贪酒肉。 何如此溪翁,饮瓢亦自足。 溪南刈薪草,溪北修墙屋。 岁种一顷田,春驱两黄犊。 于中甚安适,此外无营欲。 溪畔偶相逢,庵中遂同宿。 醉翁向朝市,问我何官禄。 虚言笑杀翁,郎官应...

蓦山溪 于二翁染疾求教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蓦山溪 于二翁染疾求教 [作者] 王处一 [朝代] 元 青山渌水,独我为生计。百病总消除,一性圆明不讳。丹成果满,都会玉虚坛,观自在,乐逍遥,别有神仙位。公还猛悟,万事俱抛弃。细细数前程,速速超离浊世。结成仙眷,积累大功深,通妙理,脱凡笼,永永 ...

一剪梅诗句
阶衔免得带兵农。嬉到昏钟。睡到斋钟。不消提岳与知宫。唤作山翁。唤作溪翁。译文:田间路上的行人惊怪的看着作者,是使人穷、还是文使人穷?从上任到解职时间匆匆,春天到袁州就任,刚到秋天就被免职。罢官以后不用再带兵、农,那就从早玩到黑,从天黑睡到吃饭。不用跻身仕途,做一个名副...

普安县19548101126: 丹溪翁传 - 搜狗百科
在家芦丁: 游珍珠泉记(古文散文)——王昶济南府治,为济水所经.济性洑而流,抵巇则辄喷涌以上.人斩木剡其首,杙诸土,才三四寸许,拔而起之,随得泉.泉莹然至清,盖地皆沙也,以故不为泥所汩.然未有若珍珠泉之奇.泉在巡抚署廨前,甃...

普安县19548101126: 孟门瀑布文言文翻译 -
在家芦丁: 原文: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厄,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

普安县19548101126: 有关指南针的古文(带翻译) -
在家芦丁:《梦溪笔谈》—指南针(沈括) 原文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

普安县19548101126: 订鬼的原文及翻译 -
在家芦丁: 订鬼第一段原文及翻译 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致之何由?由于疾病.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凡人不病则不畏惧.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翻译:大凡天地之间,出现...

普安县19548101126: 诫子书 全文 -
在家芦丁: 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普安县19548101126: 丹溪翁传一词多义 -
在家芦丁: 《丹溪翁传》较为全面地记述了朱丹溪的生平事迹和医学理论.文中首先叙述朱丹溪学医的经历,其次介绍朱氏“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相火易动”的医学观点,以及与之相关的哲学思想.再通过五个病案,说明他辨证施治不拘古方的高明医技.最后赞扬他不务荣利、诲人不倦的高尚品德. 第一段略举几例: 日记:古:每天记录;今:一种文体 性命:古:人性和天命;今:生命 专门:古:专门的事业;今:专一从事某项事业

普安县19548101126: 谁能帮我找到以下医古文的译文(全文的) -
在家芦丁: 药学著作.简称《唐本草》.五十四卷.唐·苏敬等撰于659年.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分为正文、图和图经三部分.《新修本草》正文二十卷,目录一卷,是在《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和《本草经集注》等书基础上进一步...

普安县19548101126: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是哪篇文言文的?原文内容?原文及译文 -
在家芦丁:[答案] {卖酒者传} 魏禧冰叔魏叔子文集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量酌之,曰:“毋盗瓶中酒,受主翁笞也.”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里有事醵饮...

普安县19548101126: 江水又东原文和翻译 -
在家芦丁: 一、原文 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