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入则孝的故事有哪些

作者&投稿:褚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弟子规入则孝的故事有哪些?~

《啮指痛心》的故事

一、解答: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解释】如果父母呼唤自己,应该及时应答,不要故意拖延迟缓;如果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应该立刻动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推辞偷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解释】父母教诲自己的时候,态度应该恭敬,并仔细聆听父母的话;父母批评和责备自己的时候,不管自己认为父母批评的是对是错,面对父母的批评都应该态度恭顺,不要当面顶撞。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解释】冬天天气寒冷,在父母睡觉之前,应该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天气酷热,应该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问好;到了晚上,应该伺候父母就寝后,再入睡。(此处引用古代“二十四孝“中的黄香的典故)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解释】出门前,应该告诉父母自己的去向,免得父母找不到自己,担忧记挂;回到家,应该先当面见一下父母,报个平安;虽然子女有出息,父母会高兴,但是父母辈对子女最大的期望不是你多么有出息,而是你平平安安稳稳当当,一生没有灾秧。所以,居住的地方尽量固定,不要经常搬家,谋生的工作也不要经常更换;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解释】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解释】自己有什么东西,就算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私藏。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如果私藏东西,即使自己很谨慎,也免不了会有被父母发现的一天,那时父母会伤心;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解释】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尽力去做; 父母厌恶的事情,应该小心谨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坏习惯);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解释】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必然会引起父母忧虑。所以,应该尽量爱惜自己的身体,不要让自己受到不必要的伤害。自己的名声德行受损,必然会令父母蒙羞受辱。所以,应该谨言慎行,不要让自己的名声和德行无端受损,更不要去做那种伤风败俗,自污名声,自贱德行的事情。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解释】父母对我们态度慈爱的时候,孝敬父母恭顺父母不是什么难事;父母对我们态度不好,批评我们,埋怨我们,或者恶声恶气,厌恶我们,憎恨我们,打骂我们,甚至动刀动枪杀害我们,还能对父母心存孝意,才是难能可贵。(当然,父母打自己,甚或要动刀动枪杀自己的时候,自己应该远远的躲开,跑掉,以免让父母背上不慈杀女弑子的坏名声。)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解释】如果自己认为父母有过错,应该努力劝导父母改过向善,以免父母铸成更大的错误,使父母陷于不义的境地;不过要注意方法,劝导时应该和颜悦色、态度诚恳,说话的时候应该语气轻柔。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解释】如果自己劝解的时候,父母听不进去,不要强劝,应该等父母高兴的时候再规劝,别跟父母顶真,徒惹父母生气,还达不到规劝的效果;如果父母不听劝,又哭又闹,就暂时顺从父母;如果把父母劝恼,生气责打自己,不要心生怨恨,更不要当面埋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解释】父母亲生病时,要替父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应该尽力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床前;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解释】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解释】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样恭敬。

二、拓展: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其中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弟子规》就是规范,就是规矩,就是规则。
据《弟子规密码》作者王俊闳考证,《训蒙文》作者系山西绛州人李毓秀先生。李毓秀生于1647年,卒于1729年,享年83岁。著有《四书正伪》《四书字类释义》《学庸发明》》《读大学偶记》《宋孺夫文约》《水仙百咏》等。
2006年以来,台湾孔子学院教授李耀君先生在全国各地讲授《弟子规》数百场,他深入党政机关、企业、学校、医院、监狱等,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方面综合阐述,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全面地论述了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李耀君先生认为,只有全社会总动员,全民族学习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1、中国古代遵从入则孝的故事举不胜举,最有名的有古代十大孝子的故事:孝感动天——舜,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啮指痛心——曾参,百里负米——仲由,芦衣顺母——闵损,鹿乳奉亲——郯子,戏彩娱亲——老莱子,卖身葬父——董永,刻木事亲——丁兰,行佣供母——江革。

2、弟子规入则孝,出自《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规》是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形式为三字韵语,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

3、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扩展资料:

闵损芦衣顺母的故事

1、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

2、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3、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3、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入则孝 (儒家经典《弟子规》选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弟子规 (清代蒙学教材)



弟子规译文和小故事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译文]父母叫你,就应该赶快答应,父母有什么事要你做,不要拖拖拉拉,懒懒散散。

[小故事]从前,楚国有个叫孟宗的孝子,对母亲照顾得十分周到。一年冬天,非常寒冷,孟母突然病了,什么也不想吃,孟宗很着急地问:“娘,你想吃什么?”孟母说:“我只想喝一碗新鲜的笋汤。”孟宗听完,马上跑到屋后的竹园,四处挖掘,希望能找到竹笋。可是在冬天,哪里有竹笋呢?孟宗急得大哭起来。他的眼泪一滴一滴地掉在雪地上,眼泪融化了雪,地上长出了嫩绿的笋。他赶紧把挖出来,回家做了一碗笋汤,孟母喝了汤,病就全好了。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译文]父母的教诲,一定要恭恭敬敬地听, 如果父母责备你,一定是有道理的,所以你要虚心接受。

[小故事]孟子小的时候,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回家里。这时他母亲正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气得拿起剪刀把快织好的一块布割断。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发火。母亲说:“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起来,一断就成不了布,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也要天天用功才会有成就,你现在就厌倦了,什么时候才能成为有用之才呢?”孟子听了十分惭愧,马上回到学堂发奋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有名的大学问家。

冬则温 夏则清 晨则省 昏则定

[译文]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暖和,夏天要让他们凉快;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请安,晚上要伺候父母睡下。

[小故事]东汉时期,有个叫黄香的孩子,母亲去世后他和父亲相依为命。黄香虽然很小,但却知道孝敬父亲。夏天,酷暑难耐,为了使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黄香每晚都先把凉席扇凉,再请父亲去睡;冬天,天寒地冻,黄香每天先钻到父亲冰凉的床上,用身体温热被子后,再扶父亲上床。黄香小小的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上了以孝闻名的好官。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译文]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也要通报一声,居住的地方要固定,工作也不要随意变动。

[小故事]聂政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大侠士,很孝顺自己的母亲。父亲去世后,他和母亲一起生活。聂政因为是一个有名的侠士,所以常有人请他出门行侠仗义,打抱不平。但是,为了不让母亲担心,所以遇到危险的事,聂政总是刻意回避,能在家陪母亲就尽是在家陪母亲。几年后,聂政的母亲去世了,安葬了母亲后,聂政离开了家,替朋友行侠仗义去了。这次出门后,因为无牵无挂,聂政再也没有回来,他死在外地了。


事虽小 勿擅为 茍擅为 子道亏

[译文]事情即使很小,也不要由着性子胡来,如果胡来的话,你的道德品质就会出毛病。

[小故事]三国的时候,刘备临死时,对儿子刘禅不放心,除了把他托付给丞相诸葛亮,还给他写下了一封信来教育他。信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这是说,不要认为这件事情小,坏事就可以胡作非为,好事就可以不做;只有品德良好才能让人信服。后来,刘禅在诸葛亮的辅佐下,蜀国还没有大的失误。诸葛亮死后,刘禅开始宠信宦官,逐渐放纵自己,最终蜀国被曹魏灭掉,刘禅也成了俘虏。


物虽小 勿私藏 茍私藏 亲心伤

[译文]东西虽小,也不能偷偷私藏起来;如果私自藏东西,父母会感到伤心。

[小故事]陶侃是东晋有名的贤臣,从小就勤奋好学,人品极好。陶侃长大后,担任了管理渔业的小官。这一年,他托人带回家一坛腌鱼孝敬母亲。没想到,母亲却把鱼原封不动地让人退回去,并且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你是国家的官吏,怎么能用公家的东西孝敬母亲呢?虽然只是一坛腌鱼,但也是为政不廉啊!”陶侃深深记住了母亲的教导,从此他勤政为民,两袖清风,最终成为了晋朝著名的清官。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译文]父母亲所喜欢的东西,要尽力为他们准备好;父母亲所讨厌的东西,要小心为他们拿掉。

[小故事]郯子是古代的一位大孝子,对父母特别孝顺。父母的年纪大了,身体不好,眼睛也看不见东西了。郯子听说鹿乳对恢复视力有好处,他决定想方设法取得鹿乳。郯子来到山上,却无法靠近鹿群。于是,郯子买了一张鹿皮,披在身上混进了鹿群中。郯子的耐心获得了回报,终于有一天,他得到了鹿乳。经过一段时期的治疗,郯子父母的眼疾被治好了,身体也一天天强壮起来。郯子鹿乳奉亲的故事也传遍


孝”,从它的造字由来,是一个“老”字,加一个儿子的“子”,也就是指儿子背负年纪大的父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人最基本的就是知恩感恩,要先懂得孝。

陆绩怀橘

古时候,有个六岁的小朋友,名叫陆绩,有一次跟他父亲去作客,主人招待他吃橘子,他看到主人还有剩余,把橘子藏了两个,放在他的口袋里,临别时,跪拜礼谢主人,橘子掉了下来。主人笑他说:“你这么贪吃!”陆绩就和主人讲:“因为我母亲很喜欢吃这样的橘子,所以趁主人不在的时候,拿了两个,想要带回去给母亲吃,”主人惊讶于孩子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虽然这是个不好的行为,但他的出发点,就是想到母亲。由此可知,孝顺不分年龄,不分贵贱,只要你懂得让父母高兴,体贴父母,你就是孝顺。

王裒泣墓

在晋朝的时候,有个人叫王裒,他母亲生前很怕打雷。母亲过世后,他就在母亲墓旁筑一个小屋,就在那里居住,每次碰到雷鸣电闪,风雨交加的时候,王裒都要跑到母亲墓前,大声呼叫:“妈妈!你不要难过,你不要害怕,你的儿子就在这里”。由此可见,我们应该效法他的精神,对父母那样的追思,那样的仰慕,即使母亲过世了,他还念念不忘母亲最怕的是什么。

黄香扇枕温席

黄香是汉代江夏人,在他九岁时,母亲就去世了,母亲的去世,让黄香和他的父亲悲痛万分,父亲有时悲伤的不能自已,黄香看在眼里,发誓一定要好好的侍奉父亲,让父亲舒心地过好以后的日子。夏天的时候,父亲因为太想念母亲常常不能入睡,黄香就用扇子扇凉枕席好让父亲能安然入睡。冬天的时候,他就用身子暖热被子后,才让父亲上床睡觉。由此可见,孝顺父母,要从点点滴滴入手,时刻关心他们的起居。

李世民帐外哭泣

李世民十六岁就跟随父亲李渊,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一次,父亲下令连夜拔营。李世民经过分析认为,这样做会遭到敌人围剿,他苦劝父亲不要这样做,但李渊不听,李世民就跪在帐外,放声大哭,几位大将听见后,就都劝李渊,李渊只好答应了,几天后,他们大胜而归。由此可知,当我们要劝解父母时,要用和颜悦色的声音,委婉的神情来对待长辈。

卧冰求鲤

从前,有一个叫王祥的山东人,家里很穷,父母都患了重病。他整日整夜不脱衣服在床前侍奉父母,非常孝顺。有一天,他的妈妈说:“我非常想吃新鲜的活鲤鱼”。当时正是天寒地冻,大雪纷飞,河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但是,王祥不顾这些,脱下衣服趴在冰面上要把河面上的冰化开,全身冻得通红。也许是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他刚趴下,冰就裂了一道缝,然后就跳出了两条大鲤鱼。王祥非常高兴,赶忙拿着鱼跑回家给妈妈做了。妈妈吃过后,病果然好了。

亲尝汤药

汉朝时文帝刘恒,是刘邦的第三个儿子,非常孝顺,他虽然做了皇帝,但是却从来没有忘记到母亲的房间进行问候;朝朝夜夜,奉养这位母亲,从来没有懒惰的意思。有一次母亲薄太后生病一直没有好转,汉文帝就不分曰夜尽心照顾母后,把侍奉母后当成一件大事来做,怕宫女不够细心,文帝服事他母后的病,总是殷殷勤勤,看护得精心周到。夜间睡的时候,眼睛也没有闭好,衣带并没有解开过,没有睡一个安稳的觉。对于母后的汤药,必定亲自尝尝,确定热度和甘苦,才放心地端给母后服用。常言道:久病无孝子。汉文帝侍奉母亲,却从不懈怠,母亲足足病了三个年头,他也服侍了三年,母后的身体才好转过来。汉文帝作为一国之君,侍奉母亲本可以由宫女来做,可他一定要亲历而为,这件事感动了文武百官及天下的百姓,这个故事成为了千古传颂的佳话。



想必大家都有听过“黄香温席”的故事,因为家庭生活贫苦,母亲去世的时候黄香年仅9岁,在夏天的时候,大家都在扇扇子取爽,心中想到父亲睡觉的时候一定很闷,于是跑到床上帮扇扇子,以便父亲能够早点入睡,今天的时候,黄香便钻进父亲的被子里,为取亲取暖。他长大以后说:人们说能够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后来黄香因此当了地方官,黄香这种美好的品质得到了千古流传。


弟子归中关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有哪些句子
这么说吧,《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弟同一个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弟子规》引用了部分经典,在此方面也是学习中国文史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弟子规》三字一句,易学易记,文中穿插了相关文史知识、成语典故。《弟子规》所讲的道理,从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及余力学文着手讲述了古代很多的典...

什么是底子规
是弟子规吧!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

杜鹃鸟的传说
杜鹃花传说一 另有一则故事则是这样说的:古时蜀帝杜宇,死后仍舍不得离开他的子民,其灵魂便化作一种鸟,名叫“杜鹃鸟”,常叫着“不如归!不如归!”直叫得口吐鲜血,血滴在一种树上,便开出血红色的花,后人为纪念杜宇便称此花为“杜鹃花”。 杜鹃花传说二 很早以前,在今江苏镇江市南郊...

古诗中子规的意象有哪些
这里白居易被贬江州,月夜送客,听到琵琶女被弃的故事,诗人伤感万分,再联系自己,谪居卧病浔阳城,苦竹绕宅,朝晚听到杜鹃啼血,悲伤无限。4、感慨险峻、亡国之情 唐代李白《蜀道难》中有:“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意思是又听见杜鹃鸟在月夜啼叫,仿佛是对这空寂的山谷的哀愁一般。诗人借景抒情,...

孝敬父母的词
3.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4.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5.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

老讲稿读后感8篇
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简简单单的二十四个字概括了整篇弟子规的内容。第一句话就点明了弟子规是圣人们对我们的教导。后面十八个字把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都概括了,弟子规本身就讲的是做弟子,做学生,做儿女的规矩,于是我们便带着这...

弟子规和3子规哪一个长
弟子规长。《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弟子规 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 则 孝 父母呼 应勿缓...

子规“”是什么意思?
你可能忘记写一个‘弟’。《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弟子”的意思比较多,北京弟子规教育培训中心邓卫东老师指出,“弟子”的意思也应该与时俱进...

浙江2009高考语文背诵科目?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5.26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5、《...

上饶市18063041131: 弟子规入则孝的故事有哪些? -
斐固脂肪: 《啮指痛心》的故事

上饶市18063041131: 关于入则孝的故事有哪些人知道一些《弟子规》中《入则孝,出则悌》的小故事吗 -
斐固脂肪:[答案] 买一本书就知道了,如果我没猜错你们学校也再学么? 早晚要买书的,我就有一本在图书大厦10元一本,有翻译和拼音还有图片(其实我也很郁闷有这些)尤其是有出自的小故事一类的,挺好的,每一章都有一两个小故事的.

上饶市18063041131: 关于入则孝的故事 -
斐固脂肪: 香九龄,能温席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上饶市18063041131: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有什么故事 -
斐固脂肪: 详见《中华德育故事》及《中华弟子规》动画片.

上饶市18063041131: 有关弟子规中谨的故事 -
斐固脂肪: 这个是没有故事的,但是其他的有.比如说“入则孝”里的“冬则温,夏则凊(qing四声)”的故事就是古时候有一个小孩子,他冬天在父母睡觉之前总要先躺进被窝把被窝弄暖和,夏天则是先用扇子给父母把被窝扇凉.这里给你来段解说...

上饶市18063041131: 关于子曰 第子入则孝,出则第,谨而信,泛而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小故事 -
斐固脂肪: 你可以去读一读《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上饶市18063041131: 急 急 急.谁帮我归纳一下弟子规中入则孝的主要内容,要白话文啊,翻译太长了,我是说归纳一下主要内容,几小句就行了,就像归纳一首诗的中心思想,比... -
斐固脂肪:[答案] 入是在家,孝是善事父母,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当先. 这是我女儿幼儿园书上的话,希望可以有用.

上饶市18063041131: 弟子规全文包括故事 -
斐固脂肪: 弟子规 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 则 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

上饶市18063041131: 弟子规的意思和故事. -
斐固脂肪: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

上饶市18063041131: 弟子规 清代·入则孝 这篇是讲述什么的内容? -
斐固脂肪: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