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美学史的介绍

作者&投稿:祁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音乐美学史读后感~

中国美学史读后感 第一章. 远古美学嬗变 第一节. 礼:原始整合性与美 在没有看这本书之前,我原以为美学只是简单的、单一的。但是在我看过目录之后,我 知道了美学是复杂的,它不仅严格按照朝代顺序,把人物、论著一一罗列,而且着重突出古 典美学的发展轨迹,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味以及理论特色。这是一门复杂且严谨的学科,它要 求人们必须严肃且不失美感地来读它、懂它。就像第一节的题目一样,它带着一种原始的美 感。 作者在第一节刚开始就指出,礼,在远古,是原始仪式。刚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顿了 一下,有些不解,因为在我的印象中,礼对于我而言,仅仅是一种礼貌的表现方式,而在这 里却说远在远古时期,礼就作为一种仪式而存在。 “仪式”这个词,使我对“礼”这个字开 始有了好奇。 王国维在《释礼》中这样写,古文字中的“礼”字,下面是个“豆” ,也就是盛饮食的 器皿。因而作者认为,用饮食器皿作为礼的象形,包含了其下四种意义:首先,中国之礼, 一开始就与饮食有关。这一点让我尤其想不通, “礼”是如何与“饮食”联系在一起的?难 道古人认为最初的礼在饮食方面最先体现出来。还是在饮食上的“礼”表现得更为直接,更 为重要?其次,饮食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样一来,似乎对刚才的论点作了 一些解释。 《礼记·礼运》说: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这里就不难看出它首先肯定了中国 之礼起源于饮食,而饮食中所涉及到的食物和类型,如农作物、动物、饮料等,都是需要器 皿来盛的。 第三, 讲了礼进行中的两大因素:饮食与舞乐。 看来古人的礼, 还是丰富多彩的, 舞乐与饮食一样,占据了他们生活中相当重要的位置。第四,讲了礼的功能: “致其敬于鬼 神” 。饮食是礼的起源,把最日常的东西作为神圣的东西,现实了中国文化从一开始就具有 实用性。饮食成了与神交往的最重要因素,成了神圣的礼的重要内容。 中国的艺术源远流长,灿烂辉煌,而从礼的开始上看,中国艺术一开始的辉煌似乎就要 与盛饮食的器皿有关, 而彩陶作为一种日常的生活用品, 同时也是最神圣的礼器而成为远古 “礼” 的象征。 之所以称彩陶是神圣的, 一方面它的图案是多姿多彩的, 是一种审美的欣赏, 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本身所可有的一些深邃的思想观念,仅从这两方面,又有谁能与彩 陶相提并论呢?从小我们就听过这样一句话:民以食为天”人们的生存本性就是与吃有关。 “ , 而在《老子》中更是用烹调来比喻治国---“治大国若烹小鲜” ,也说明了国家的安定与帝王 的饮食有关。 而从饮食与神的关系上我们发现饮食在中国文化中占有世界其他人设文化都无 法相比的重要地位,而这样的一种力量也不断的向着各个领域扩张着。 之后作者又谈到: “礼”字的另一部分结构---玉。正像饮食在礼中的重要地位一样,玉 在礼中也同样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王国维《释礼》说: “象二玉在器之形。古者行礼以 玉。 ”而玉在中国地位更是可以与彩陶相媲美,而玉比起饮食的器皿来说,我觉得玉有一个 更加突出的优点, 就是可以随身携带, 它即在礼器之中, 又在仪式之人的身上。 而另一方面, 众所周知,玉是一种有灵气的东西,与性灵有关,因而它又代表了更多涵义。也许这就是古 人选字的妙处所在,两种奇妙的事物相叠,形成一种更奇妙的感觉。 从古至今,玉一直是中国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儒家以玉比德,诗人以玉喻心,俗人 知玉为宝。而我们平时所说的“冰清玉洁”“一片冰心在玉壶”也是它具有影响力的最直接 , 体现。 而更为重要的是, 玉意味着中国人的道德理想和人格理想的纯洁性追求, 中国的艺术, 不论是文学,绘画,还是书法园林 都有一种: “玉”的韵味在其中。 礼是一种礼仪,这种仪式构成了文化的核心,而且是一种最重要的实践活动。礼作为一 个完整的整体,它包括四大因素:礼器、行礼之人、行礼地点及行礼过程。作为炎黄子孙, 我们只有理解了礼的整体,才能理解礼的本质,理解礼的中国特色,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上 下五千年的文明史。 第二节 文:审美对象的总称 “文”在这里指的并不是文章,文学之类,而是指原始仪式中的人,而文的本意是文身, 仪式中的人就是在仪式中或为了仪式而文身的人。 现在的人们出席一些重要的仪式时, 会根 据不同的服饰来穿,但是在远古时期,人们并没有衣服,于是文身也就起到了衣服的作用, 与现代服饰不同的是,远古时候文身之人既是人也是神。问,从神的功能来说,是“巫” , 从其社会角色来说,是“王” ,从其“形象”来说,是“文” 。因而用文来指仪式之人,表明 中国文化对人在仪式中的重要性的重视和对人的美学外观的重要性的重视。 作者在书中书写,文在社会中的普遍化,其实质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文化化。因此文就 有了狭义与广义两种含义;狭义的文既仪式的人(文身之人) ;广义的文一是一种礼的外观, 二是社会的外观,这样文就有了两条发展之线:一是人之文的发展,一是整个文化之“文” 的发展。 演化的核心和主题, 这就是仪式中的文饰的发展。 而中国式的宽大服饰则以改变人的自然形 体,从以自 文的本意是文身,作为人之文的然形体为主到以非自然形体为主,这是一个 质的改变。 在原始时期,虽然不同的阶段之“文”在美学上和意义上有差别,但又有其共同点,这 就是“文”的目的都要使人成为仪式中神,文是为了人的神性华、神秘化、神力化、通过一 种原始观念和巫术力量来达到文化的现实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不论从电视还是书籍等上面都会看到古代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的重要 角色的生录—龙。不仅在服饰上,就是在书籍上我们也会得知,有着四个面孔的皇帝本身就 是龙,而突出人的力量的夏王朝建设者夏启则自己乘龙。龙是帝王的象征。同时象征方式的 不同使得在作为仪式之人的“文”远古演变中,有了两个飞跃:一是由文身到服饰,二是由 神的服饰到王的服饰, 而作为朝廷之王的冕服体系奠定了中国文化服饰的基本文化则和美学 原则。 从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可以看出中国对人重视的是外观和修饰的美丽, 而外观和修饰的美 丽又与社会的秩序和宇宙的象征紧密相连, 这是中国人体美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色。 而仪式 中纹文身之人的发展, 同时就是与人的外观形式相连的整个仪式外观的发展, 也是仪式四因 素在美学外观形式反方面的发展。 文学是最美的语言, 从古至今不同的文人墨客都用文字记录了不同的事物, 因而我们可 以从他们的文字中见证中国文化的特有的美。如孔子说尧舜“焕乎有文章” ,赞西周“郁郁 乎,之哉” ,而时代的宋濂则说: “天地之间,万物有条理而弗紊者,莫非文”···总之, ··· 文成了中国审美对象的总称,文就是美,而且是一种中国文化特有的美。 而冕服作为中国文化的服饰的表征, 它服从和体现文化的两个要求: 一是服饰如何将人 的自然形体转变为文化的本质, 使人成为高级的人还是低级的人。 二是服饰如何将等级不同, 从而性质不同的人清楚明白地区分开来。 朝廷冕服体系由于要突出这这两个文化要求, 而具 有了三大美学特征。首先,服饰本质原则要求服饰能对自然人体进行加工修饰,这就决定了 中国服饰的宽大性,宽大才能产生掩盖人的自然形体,而具有自由变换的功能,其次符号区 别原则决定了色彩、图案、佩饰在服饰中的重要性。左后,服饰本质和符号区分都是为突出 等级中的权利。中国服饰潜在的多样性不靠形体,而靠服饰本身就可以发挥的淋漓尽致。 文在远古的演变有这样的三个实质: 一是从原始仪式之文为主的原始美学体系到朝廷冕 服为主的朝廷美学体系的演变, 二是从原始的图腾宇宙之美到理性的天下王朝的宇宙之美的 演变;二是原始仪式之巫到朝廷之王的演变。 从中国的文既是美, 可以体现中国美区别于其他文化之美的特色, 而文在中国美学理论 中的整体性,就从一系列的概念表现出来:1、文质,表现了文与内质的关系,文是内质的 外显。2、文饰,文就是饰,一切文化的外观都是文化的彰显,文化中最重要的东西“字” 就成了文字。3、文字,文字之“文”就是强调字的美丽。中国文化对士人的首要要求,就 是成为文人。人要有文,才是一个受人尊敬的士人,而在这一系列文化的关联中,我们可以 悟到:文体现了中国之美的特色。 中国美学史有着很长的发展历程, 当我怀着好奇的心理打开它时, 我才发现它是一个多 么美好的东西。到目前为止我仅仅读了第一章的前两节,虽然篇幅没有特别长,但作者优美 的语言和严谨的逻辑思维使我对他有了一种敬佩, 美学对我而言再没有想象中的简单, 仅从 这两小节来说, 礼和文就够每一个人拿来品味很久。 我想这品味的过程也需要丰富的阅历和 足够多的文化内涵。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之中有许多的惊艳,许多的灿烂,也有许多的 感动。我想,如果我们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就这两节的内容而言,我们 要做一个有礼之人,懂得什么地点行何种之礼,同时更要有厚重的文化修养,做一个有文之 人。 这是我们的中国所特有的灿烂文化, 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义务去用更多的知识武装自己, 进而做一名合格的文化传承者。 美学史仅仅是从一方面介绍了我们的文化, 但这总让我们去 细细地品味一生, 因为这些都是我们值得骄傲和自豪的资本, 都是我们的祖先穿越时空给我 们的馈赠。 国美学史读后感 在没有看这本书之前,我原以为美学只是简单的、单一的。但是在我看过目录之后,我知道 了美学是复杂的,它不仅严格按照朝代顺序,把人物、论著一一罗列,而且着重突出古典美 学的发展轨迹,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味以及理论特色。这是一门复杂且严谨的学科,它要求人 们必须严肃且不失美感地来读它、懂它。就像第一节的题目一样,它带着一种原始的美感。 作者在第一节刚开始就指出,礼,在远古,是原始仪式。刚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顿了 一下,有些不解,因为在我的印象中,礼对于我而言,仅仅是一种礼貌的表现方式,而在这 里却说远在远古时期,礼就作为一种仪式而存在。 “仪式”这个词,使我对“礼”这个字开 始有了好奇。 王国维在《释礼》中这样写,古文字中的“礼”字,下面是个“豆” ,也就是盛饮食的 器皿。因而作者认为,用饮食器皿作为礼的象形,包含了其下四种意义:首先,中国之礼, 一开始就与饮食有关。这一点让我尤其想不通, “礼”是如何与“饮食”联系在一起的?难 道古人认为最初的礼在饮食方面最先体现出来。还是在饮食上的“礼”表现得更为直接,更 为重要?其次,饮食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样一来,似乎对刚才的论点作了 一些解释。 《礼记?礼运》说: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这里就不难看出它首先肯定了中国之 礼起源于饮食,而饮食中所涉及到的食物和类型,如农作物、动物、饮料等,都是需要器皿 来盛的。第三,讲了礼进行中的两大因素:饮食与舞乐。看来古人的礼,还是丰富多彩的, 舞乐与饮食一样,占据了他们生活中相当重要的位置。第四,讲了礼的功能: “致其敬于鬼 神” 。饮食是礼的起源,把最日常的东西作为神圣的东西,现实了中国文化从一开始就具有 实用性。饮食成了与神交往的最重要因素,成了神圣的礼的重要内容。 中国的艺术源远流长,灿烂辉煌,而从礼的开始上看,中国艺术一开始的辉煌似乎就要 与盛饮食的器皿有关, 而彩陶作为一种日常的生活用品, 同时也是最神圣的礼器而成为远古 “礼” 的象征。 之所以称彩陶是神圣的, 一方面它的图案是多姿多彩的, 是一种审美的欣赏, 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本身所可有的一些深邃的思想观念,仅从这两方面,又有谁能与彩 陶相提并论呢?从小我们就听过这样一句话:民以食为天”人们的生存本性就是与吃有关。 “ , 而在《老子》中更是用烹调来比喻治国---“治大国若烹小鲜” ,也说明了国家的安定与帝王 的饮食有关。 而从饮食与神的关系上我们发现饮食在中国文化中占有世界其他人设文化都无 法相比的重要地位,而这样的一种力量也不断的向着各个领域扩张着。 之后作者又谈到: “礼”字的另一部分结构---玉。正像饮食在礼中的重要地位一样,玉 在礼中也同样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王国维《释礼》说: “象二玉在器之形。古者行礼以 玉。 ”而玉在中国地位更是可以与彩陶相媲美,而玉比起饮食的器皿来说,我觉得玉有一个 更加突出的优点, 就是可以随身携带, 它即在礼器之中, 又在仪式之人的身上。 而另一方面, 众所周知,玉是一种有灵气的东西,与性灵有关,因而它又代表了更多涵义。也许这就是古 人选字的妙处所在,两种奇妙的事物相叠,形成一种更奇妙的感觉。 从古至今,玉一直是中国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儒家以玉比德,诗人以玉喻心,俗人 知玉为宝。而我们平时所说的“冰清玉洁”“一片冰心在玉壶”也是它具有影响力的最直接 , 体现。 而更为重要的是, 玉意味着中国人的道德理想和人格理想的纯洁性追求, 中国的艺术, 不论是文学,绘画,还是书法园林 都有一种: “玉”的韵味在其中。 礼是一种礼仪,这种仪式构成了文化的核心,而且是一种最重要的实践活动。礼作为一个完 整的整体,它包括四大因素:礼器、行礼之人、行礼地点及行礼过程。作为炎黄子孙,我们 只有理解了礼的整体,才能理解礼的本质,理解礼的中国特色,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上下五 千年的文明史。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泱泱五千年文明其中蕴含的历史数不胜数。而中华美学也是一样,值得 我们细细品味一生。 收藏 分享 评分 回复 引用 订阅 TOP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歌手:Lainey Lou
歌名:Oceanside

试听:http://music.baidu.com/song/5571229

《中国音乐美学史》是由人民音乐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的书籍。通过研究与写作,此书对中国音乐美学史的对象、分期与特征,对贯穿中国音乐美学史中的主要思潮与基本问题,对研究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与建立现代音乐美学体系作了研究。本书认为,中国音乐美学史可分为五个时期,即萌芽时期、百家争鸣时期、两汉时期、魏晋——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




中国和德国音乐学发展的历史进程
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认为节奏和曲调会渗透到灵魂里去,音乐性格的善恶使听者的灵魂变得优美或丑恶。所以,有人将音乐定义为“感情的速记术”、“情绪的语言”;舞蹈艺术,同样是抒情性艺术。所不同的是音乐是通过声音的节奏与旋律来抒情,舞蹈则是通过人体的动作所呈现的动作力度、间歇、旋转、张弛、快慢、强弱、刚柔所...

围绕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核心思想的议论文,急需,救助 !
从研究中国音乐美学的范畴史入手,去揭示和把握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内在逻辑和客观规律,开创中国音乐美学研究的新局面,加速中国音乐美学史研究的现代化进程,促进中西音乐美学的交流,是当前中国音乐美学研究的迫切要求。 一、研究中国音乐美学范畴的意义 开展中国音乐美学范畴研究,并非把中国音乐美学史用另外一种形式重新写...

从音乐美学出发中国音乐史分为哪三个部分
萌芽时期:西周末年至春秋末年:史伯、晏婴 百家争鸣时期:诸子百家 两汉时期:《乐记》《淮南子》魏晋——隋唐时期:《声无哀乐论》宋元明清时期:《唱论》、《溪山琴况》一般以《乐记》、《声无哀乐论》、《溪山琴况》作为三个时期音乐美学的标志性著作 ...

中国音乐的源头与发展历史
在音乐体裁方面,经历了由原始乐舞到宫廷乐舞的进化。在旋律音调、音阶形式方面,经历了由原始间乐重视小三度音程的音调,到春秋战国强调宫、商、徵、羽的上下方大3度的"(甫页)、曾"体系,以"三分损益法"相生五音、七声、十二律,初步确立了中国传统音乐旋法的五声性特点。在音乐美学思想方面,...

周代音乐美学思想主要流派有哪些?
周代(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音乐美学思想主要流派包括:雍州学派:雍州学派是周代早期的一个重要音乐美学思想流派,代表人物是大儒孔子。雍州学派强调音乐的道德功能,认为音乐对于人的情感和品德有重要影响,应该用于教化人民和培养高尚的品德。西周音乐家学派:西周...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有哪些主要特征
他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关于礼”。孔子承认音乐有思想性和艺术性,以“善”和“美”来评价音乐家,凡合于所谓仁德者为善,表现平和中庸者为美,形成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音乐审美标准之一。推崇以歌颂舜的文德为内容的《韶》乐为尽善尽美的艺术,把表现武王伐纣的《大武》评为尽善...

中国音乐美学史读后感
美学史仅仅是从一方面介绍了我们的文化, 但这总让我们去 细细地品味一生, 因为这些都是我们值得骄傲和自豪的资本, 都是我们的祖先穿越时空给我 们的馈赠。 国美学史读后感 在没有看这本书之前,我原以为美学只是简单的、单一的。但是在我看过目录之后,我知道 了美学是复杂的,它不仅严格按照朝代顺序,把人物、...

音乐美学思想的中国近代音乐
中国历史进入近代以后,尤其是“五四”运动以后,音乐艺术领域开始受到近代革命思潮的影响。当时的音乐理论家王光祈等人的音乐美学思想均不同程度地表现了民主主义倾向。王光祈主张:① 音乐是民族生活的表现,必然具有民族特性。所以中国的国乐一定要建筑在中国古代音乐与现今民间谣曲上面(《欧洲音乐进化论》...

春秋战国时期音乐的主要成就
宫廷乐舞吸收了不少民间乐舞成分,产生了 郑声、楚舞、楚音、宋音、卫音、齐音等等带有浓厚民间乐舞色彩的宫廷乐舞。

浅谈中国古代与西方早期音乐美学思想异同
一、“和”与“和谐”“和”是中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美学思想,在不同的时期被赋予不同的意义。早在西周末年至春秋末年人们已明确了“乐从和”(《国语·周语下》)这一观点,认为音乐的特征为“和”,音乐之美在于和谐。①“和”被赋予“和谐”与“平和”两层涵义。此时重点强调的是调和矛盾以...

融安县13782144891: 中国音乐美学史(蔡仲德著书籍) - 搜狗百科
定董儿宝: 蔡仲德,男,浙江绍兴人.1937年2月26日生,2004年2月13日逝世.撰写了专著《中国音乐美学史》,这是中国音乐美学史学科的开山之作

融安县13782144891: 举出两部我国著名的音乐美学著作 -
定董儿宝: 《乐记》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音乐理论专著,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中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它的思想直接影响了两千年来中国音乐美学理论的发展. 《声无哀乐论》,嵇康所撰.

融安县13782144891: 古代研究音乐的史料有哪些 -
定董儿宝: 1 先秦音乐论著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竹书记年》、《尚书》、《左传》、《国语》、《吕氏春秋》等文献中,均有有关音乐的记录以及对音乐的评论和述说,墨子、荀子也曾对音乐有过专门的论述. 《吕氏春秋》中的“古乐”、“音初...

融安县13782144891: 中国音乐美学史读后感 -
定董儿宝: 这个有点难

融安县13782144891: 儒家的音乐特点 -
定董儿宝: 一、前言 中国素以“礼乐之邦”称着于世,具有悠久的乐教传统.纵观悠远流长的中国音乐教育史,我们不难发现在音乐教育中,音乐更多地承载了道德教化的作用,因此它备受历代统治阶级的关注和推崇.“音乐思想,即音乐观,是指对音...

融安县13782144891: 谁能介绍一本介绍音乐的书籍 -
定董儿宝: <<音乐圣经>>很实用的一本音乐书籍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册).pdf 杨荫浏 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这本我有电子书,可以想办法传给你 如果你单纯要书名和作者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册,杨荫浏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中国古代音乐...

融安县13782144891: 音乐与文化的人本主义的思考是不是中国音乐美学史这本书 -
定董儿宝: 《音乐与文化的人本主义思考》是一本书名 作者:蔡仲德 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论音乐美学,大多涉及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史与现当代音乐美学史,但侧重于现当代,意在“六经注我”,提出我自己对若干音乐美学重大问题的理解,对音乐与人的关系的理解,对音乐之道的探求,故可概括为“音乐与人”缉旦光秆叱飞癸时含江. 第二部分论中国文化,涉及中国古代文化与现当代文化,同样侧重现当代,而更关注文化与人的关系,意在探索中国文化怎样才能走向未来,中国知识分子怎样才能具有现代人格,故可概括为“文化与人”. 第三部分可视为全书的总结. 贯穿全书的思想是人本主义.

融安县13782144891: 简述西周、春秋?简述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音乐文化在乐律学、音乐家
定董儿宝: 高山流水遇知音

融安县13782144891: 周代“六乐”大夏,云门,大韶,咸池,还有哪几个,分别介绍下,给分呦*o*! -
定董儿宝: 六乐 亦称六代乐舞.即原始氏族社会传为黄帝之乐的《云门》、传为帝尧的《咸池》、传为帝舜之乐的《韶》和奴隶社会禹的《夏》、商汤的《濩》、周武王的《武》.周代制定礼乐,六代乐舞用于郊庙祭祀.以《云门》用于祭天、《大咸》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