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多义词反、如、至

作者&投稿:海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多义词解释~

中华在线词典:


为 #wéi

【释义】①做;干:事在人为|尽力而为|敢作敢为|胡作非为。②充当;当作:为首|拜您为师|以他为榜样。③变成;成:化为乌有|变废为宝|反败为胜。④是:60分钟为一小时|十寸为一尺。⑤能力;作为:年轻有为。⑥被:为人爱戴|为暴风雪所困|这种艺术形式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⑦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气:颇为可观|极为不满|尤为出色。⑧跟在某些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或范围:大为赞赏|深为感动|广为流传。

【为难】 #wéinán ①感到难以应付。②作对或刁难。

〖例句〗张明同学要抄我的作业,我很为难,因为这样做对他没有好处。

【为人】 #wéirén 指做人处世的态度。

〖例句〗哥哥生性诚实,为人正直,深受领导的信任。

【为所欲为】# wéi suǒ yù wéi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任意而为(常指干坏事)。

〖例句〗在当今社会里,有些人凭借着自己有钱有势就为所欲为,他们早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为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我生之初,尚无为。――《诗·王风·兔爰》

子为不知,我将不坠。――《左传·定公十二年》

为善者,非善也,故善无以为也。――《管子·枢言》

变化则为生,为生则乱矣。――《管子·心术上》

为,施也。又,成也。――《广雅》

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世说新语·巧艺》

为之难。――《论语》。皇疏:“犹行也。”

可以为师。――《论语》

人之为学。――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推为长。――清·徐珂《清稗类钞·战

为(为、为)wéi

⒈做,干:事在人~。敢作敢~。

⒉有能力,有贡献,做出成绩:年轻有~。大有作~。

⒊看成,当作:认~。以~。不足~凭。霓~衣兮风~马。

⒋充当,担任,治理:能者~师。她~校长已三年。善~国事。

⒌成,变成:变荒坡~花果山。

⒍是:十两~一斤。

⒎被:~人所耻。

⒏助词。〈表〉疑问、程度、范围、加强语气等:何乐不~?大~不幸。广~流传。极~紧要。

为(为、为)wèi

⒈给,替:~国争光。~人民服务。

⒉〈表〉目的:~了治病救人。

⒊向,对:且~众人言。不足~外人道。

⒋帮助,卫护:~人作嫁(〈喻〉没有自己的好处,白给别人操劳)。~虎作伥(〈喻〉做坏人的帮凶)。

当:
①当是时(正当……时候,介词)
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对等,比得上)
如: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动词,好像)
沛公起如厕(往,到……去)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比得上)
去:
①亡去不义(离开,动词)
②相去四十里(距离,动词)

希望帮到你!

[fǎn]

(汉字)
为一汉字。笔画4画,部首“丿”,是一个多音多意字,常见发音为fǎn ㄈㄢˇ。也作一医学用语。
中文名

读 音
fǎn
部首

又(部外笔画:2,总笔画:4)
基本信息

隶书--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
反1
[《广韵》府远切,上阮,非。]
亦作“ 仮1 ”。
1.覆,翻转。《诗·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2.相反。与“正”相对。《韩非子·六反》:“害者,利之反也……乱者,治之反也。” 宋苏轼《仇池笔记·徐仲车二反》:“徐积字 仲车 ,古之独行, 于陵仲子不能过。然其诗文则恠而放,如 玉川子 ,此一反也。”鲁迅《而已集·小杂感》:“自称盗贼的无须防,得其反倒是好人。”
3.与之相反;违背。《论语·颜渊》:“ 子 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国语·周语下》:“言爽,日反其信。”韦昭注:“反,违也。”
4.还归,回。后多作“返”。《书·五子之歌》:“畋于有 洛 之表,十旬弗反。” 汉贾谊《过秦论中》:“虚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 宋苏轼《后赤壁赋》:“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审吾疆场,而反其侵地;重为皮币以聘问,而勿受其赀,则四邻之国亲我矣。”清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五:“心摹手追,流荡忘反,适成一代之风气。”
5.往返。《国语·越语下》:“﹝ 越 ﹞遂兴师伐 吴 ,至于 五湖 , 吴 人闻之,出而挑战,一日五反,王弗忍,欲许之。”《史记·刺客列传》:“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 宋洪迈《夷坚甲志·义鹘》:“ 鹘少选飞起,已复下,如是数反,蛇裂为三四,鹘亦不食而去。”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直指使者按部必檄公(袁可立),相随有所咨决,不惜十反。”
6.重复。 宋陆游《赠苏赵叟兄弟》诗:“携文数过我,每读必三反。”
7.回报;复命。《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司马子反 ﹞揖而去之,反于 庄王 。”
8.类推。《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9.反对。《庄子·寓言》:“与己同则应,不与己同则反。” 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昔天以 越 赐 吴 , 吴 不肯受,是天所反。”毛泽东《反对党内的资产阶级思想》:“延安整风的时候,集中反了教条主义,附带反了经验主义,二者都是主观主义。”
10.反叛;造反。《墨子·号令》:“诸吏卒民,有谋杀伤其将长者,与谋反同罪。”《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蜀 侯煇 ,相 壮 反, 秦 使 甘茂 定 蜀 。” 唐韩愈《答元侍御书》:“前岁辱书,论 甄逢 父 济 识安禄山必反,即诈为喑,弃去。”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十五:“ 白狗 站起来喊道:‘让我提个意见,我觉着留下他,他也起不了什么反!’”
11.反省。《孟子·公孙丑上》:“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淮南子·氾论训》:“ 纣 居于宣室而不反其过。”
12.报复。《孟子·梁惠王下》:“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孟子·公孙丑上》:“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
13.毁坏,推倒。《商君书·赏刑》:“﹝ 晋 ﹞举兵伐 曹 、五鹿,及反 郑 之埤。”《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南围 郑 ,反之陴。”
14.反切。汉字的一种传统的注音方法。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苍颉训诂》反‘稗’为‘逋卖’,反‘娃’为‘于乖’。”详“ 反切 ”。
15.指反革命。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二:“我们的方针是:‘有反必肃,有错必纠。’”
16.副词。反而。《诗·邶风·谷风》:“不我能慉,反以我为雠。” 唐杜甫《五盘》诗:“地僻无网罟,水清反多鱼。”《红楼梦》第二十回:“何必我多事?反生疎了。”茅盾《林家铺子》一:“ 林小姐 却反不哭了,瞪着一对泪眼,呆呆地出神。”

反2
[《广韵》孚袁切,平元,敷。]
1.翻案。《史记·平准书》:“杜周治之,狱少反者。”司马贞索隐:“反,谓反使从轻也。”按《正字通·又部》:“反……又平反,言理正幽枉举活罪囚也。”
2.倒出,倒掉。《汉书·张安世传》:“何以知其不反水浆耶?”

反3
[《集韵》方愿切,去愿,非。]
通“ 贩1 ”。
贩卖。《荀子·儒效》:“积反货而为商贾。”杨倞注:“反读为贩。”

反4
[《集韵》部版切,上潸,并。]
通“ 昄1 ”。

反5
[《集韵》孚万切,去愿,敷。]
见“ 反5衍 ”。

姓氏
姓氏:反 祖籍:河南
祖宗:反谬 郡望:宛丘(今淮阳)
分类:以郡为姓
周宣王公元前806年封小弟反谬于郑(陕西省华县东,居棫林,徙拾),史称反谬。反郡公元前769年东迁新郑,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占据,反人奔于陈、宋间,以原郡名为氏,就得反氏。

[rú]

“如”拼音:rú,部首:女,部外笔画:3,总笔画:6。下文有‘如’的汉字释义、常用词组、康熙字典、字源演变及字形对比。

部 首


部外笔画
3
总笔画数
6
笔顺读写

撇点、撇、横、竖、横折、横
基本字义

1、依照顺从:~愿。~意。~法炮制。

“如”字形对比 (3张)

2、像,相似,同什么一样:~此。~是。~同。~故。~初。游人~织。字~其人。
3、比得上,及:百闻不~一见。自叹弗~。
4、到,往:~厕。
5、假若,假设:~果。~若。假~。

6、奈,怎么:~何。不能正其身,~正人何?
7、与,和:“公~大夫入”。
8、或者:“方六七十,~五六十”。
9、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其来。
10、表示举例:例~。
11、应当:“若知不能,则~无出”。
12、〔~月〕农历二月的别称。
13、姓。

详细字义
〈动〉
1、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2、同本义 [follow]。
如,从随也。——《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
有律以如己也。——《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
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犬皆如人意。——柳宗元《三戒》
3、又如:如命(遵从命令);如志(随顺意愿;实现志愿);如令(从令,遵令)。
4、好像,如同 [like;as if]。
日初出大如车盖。——《列子·汤问》
状貌如妇人女子。——《史记·留侯世家》
皎如白日,知公者宜莫如昌。——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自公(袁可立)倡议,而新旧两城屹立如金汤。——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两狼之并驱如故。——《聊斋志异·狼三则》
5、又如:如皋雉(比喻男子以才华博得女子青睐);如许(似这般);如今晚儿(现在);如许豚犊(这样的不肖之子);如应如响(十分灵验)。
6、比得上,及 [can be compared with]。
不如无生。——《诗·小雅·苕之华》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战国策·齐策》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左传·僖公三十年》
7、又如:我不如他。
8、去,往 [go]。
如,往也。——《尔雅》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史记·项羽本纪》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即日驾车如周,朝见已毕,奏曰:“臣荷圣恩,父子相继秉政。”—— 明·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
9、遭遇,际遇 [meet]。
淮阳叶生者,失其名字。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如不偶,因于名场。——《聊斋志异》
10、表示举例 [for instance;for example;such as]。如:大文学家、大诗人,如李白、杜甫;工人都很勤劳,如挖土。
公(袁可立)上疏陈阙政,如郊祀、讲朝六七大事,章未下。——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11、相敌;抵挡 [resist]。
夫宋之不足如梁也,寡人知之矣。——《战国策》
12、应当 [should]。
君若爱司马,则如亡。——《左传》

zhì]

至,zhi,象形、会意,下来也。像鸟飞从高下至地也。或像射来的箭落到地上。从一,一犹地也。不,上去;而至,下来也。
到:~此。自始~终。从古~今。~于。以~。甚~。
极、最:~少。~亲。~交(最相好的朋友)。~诚。~高无上。~理名言。
至是会意字,甲骨文字形像射来的箭落到地上,表示到达。至的本意为到,引申指到达了极点,完全达到,又引申指极、最,用做副词,还引申表示一件事已经做完,再做另一件事情。
与“致”的区别:
致:表达;集中精力; 到达 实现; 招引; 情趣; 精细
基本字义
◎ 到:~此。自始~终。从古~今。~于。以~。甚~。
春秋·左丘明《左传·文公二年》:“秦师又~。”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袁可立)驰驿还,文蟒赐。清尚褒,恤典至。”


◎ 极、最:~少。~亲。~交(最相好的朋友)。~诚。~高无上。~理名言。冬~。

《荀子·正论》:“罪~重而刑~轻。”

详细字义
(1)〈动〉到来、到达(上古时期多用“至”,中古时期多用“到”)[arrive;reach]
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说文》
凤鸟不至。——《论语》
至,到也。——《字林》
至,到也。——《广韵》
王朝至于商郊 牧野。——《书·牧誓》
我征聿(yù)至。——《诗·豳风·东山》
远道不至。——《墨子·辞过》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至则行矣。——《论语·微子》
至则无可用。——唐· 柳宗元《三戒》
风雨骤至。——汉· 王粲《登楼赋》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小国寡民》
孝武帝时,至代相。——《史记·李将军列传》
至通州,几以不纳死。——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公(袁可立)至,即尽收讼牒委各邑理之。——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富者不能至。——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前狼又至。——《聊斋志异·狼三则》
至子之世。——清· 洪亮吉《治平篇》
又如:至旦(到天明);水流至足;至竟(到底;毕竟)至止(到达、到来。止,语气词);无微不至;自春至冬;由东至西;至于(到;达到);至乎(至于。到;达到);至至(达到,道的最高境地);至到(指程度达到极点;到)
(2)〈动〉来;去 [come;go]
至,来也。——《玉篇》
君子是以知桓王之失 郑也…己弗能有,而以与人;人之不至,不亦宜乎!——《左传·僖公五年》
(3)〈形〉形容事物的尽善尽美。犹言最好、最高、最大 [perfect;best;first-rate]
至人无己。——《庄子·逍遥游》
色愈恭,礼愈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吾爱汝至。——清· 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至心(极为诚恳的心意):至骏(最好的骏马);至意(极深远的用意);至情(极其真实的思想感情);至理(极深的道理);至材(极佳的才能);至治(最完善的政治);至德(最高尚伟大的德性)
(4)〈形〉深 [deep]
日,君以骊姬为夫人,民之疾心固皆至矣!——《周语》。 韦昭注:“至,深也。”
又如:至虑(深思熟虑);至戒(犹深戒);至契(交情极深的朋友)
(5)〈形〉得当;恰当 [proper;suitable]
不知逆顺之理、小大至不至之变者也,未可与及天下之大理者也。——《荀子·正论》。杨倞注:“至不至,犹言当不当也。”
(6)〈形〉亲近 [close;intimate]
如:至戚(最亲近的亲属)
(7)〈形〉真挚;诚挚 [honest]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中庸》。朱熹注:“天下至诚谓圣人之德之至,天下莫能加也。”
又如:至诚;至友
(8)〈形〉周到 [con siderate;thoughtful]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9)〈副〉大 [great;maximum]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易·坤》
又如:至贤(大贤。指极有贤德的人);至砀(极广大)
(10)极;最 [very]
材之不逮至远也。——汉· 贾谊《治安策》
陵见其至诚。——《汉书·李广苏建传》
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贾谊《论积贮疏》
罪至重而罚至轻,庸人不知恶矣。——《荀子·正论》
又如:至公(最公正);至足(极充足);至大至刚(广大无限而刚健不可屈挠);至大无外(大到极点,外无以加);至小无内(小到极点,内无余隙);至公无私(公正到极点,丝毫没有私心);至清(极其清澈)
(11)〈副〉一定;必 [certainly]
衡(匡衡)曰:“顾当得不耳,何至上书?”——《汉书·匡衡传》
(12)〈副〉竟,竟然 [unexpectedly]
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鸟飞。——《韩非子》
(13)〈名〉夏至、冬至的简称 [solstice]
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左传·僖公五年》
又如:至节(冬至或夏至);至日(指冬至日,夏至日。冬至昼最短,夏至昼最长)
(14)〈名〉至道。道家多以指最玄妙精深的道理 [very reason]
今背其本而求其末,释其要而索其于祥,末可与言至也。——《淮南子·本经训》
又如:至精(我国古代哲学家指一种极其精微神妙而不见形迹的存在)
(15)〈名〉道德高尚的人;圣人 [saint]
道者,圣之所吏也,至之所得也。——《鹖冠子》
又如:至人(道家指超凡脱俗,达到无我境界的人;思想或道德修养最高超的人)
(16)〈名〉准则 [standard;criterion]
民生而有习有常,以习为常,以常为慎…上贤而不穷,哀乐不谣,民知其至。——《逸周书》
(17)〈连〉乃;乃至;以至 [and even;down to;even]
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曹丕《与吴质书》
(18)〈名〉至于,甚至于 [as far;as to]——用于说完一事时,又另外提出一事。转折相连
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史记》
(19)〈介〉到…时候 [till;to;untill]
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解释多义词反、如、至
2.相反。与“正”相对。《韩非子·六反》:“害者,利之反也……乱者,治之反也。” 宋苏轼《仇池笔记·徐仲车二反》:“徐积字 仲车 ,古之独行, 于陵仲子不能过。然其诗文则恠而放,如 玉川子 ,此一反也。”鲁迅《而已集·小杂感》:“自称盗贼的无须防,得其反倒是好人。”3.与之...

至是什么意思
至的意思为: 到达,达到;极端,最。详细解释如下:1. 到达,达到。在古代文献中,“至”常常用来表示到达某个地点或状态。例如,“长途跋涉,至于目的地”中的“至于”就是到达的意思。另外,“至高无上”这个词汇中的“至”表示达到极端的地位或高度。2. 极端,最。“至”还可以用来表示某种事物...

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
如:随意漂荡,或译为"到"---《赤壁赋》比.“不如”即"比不上"---《劝学》像……一样。---《华陀》……的样子。“跃如也”,即“跃跃欲试的样子”---《孟子》遗:离开。“遗世”即“离开尘世”《赤壁赋》余下的。“遗响”即“余音”《赤壁赋》音WEI(同“畏”音)译:赠送 丢失。“...

至的拼音是什么?
总之,至的拼音为zhì,是一个多义词,具有多种不同的含义和用法。在理解和运用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把握其含义。

返的古代汉语意思
返是形声字兼会意字,辵是形旁,表示抬脚上路,反是声旁,也表示返回,合体来表示沿着来路往回走。反既做声旁又做义部,是因为“反”是个多义词,有多个意义,为了减轻“反”意义太多的负担,也为了是“返回”的含义更加突出。于是为“反”增加义符“辵”,造出了“返”字,“反”把意义带到了“...

反_的读音反_的读音是什么
反_的读音是fǎn。反_是一个汉字,它的读音是fǎn。在汉语中,反_是一个多义词,具有多种含义和用法。首先,它可以表示相反、对立的意思,如反义词、反正、反对等。在这些用法中,反_强调了与某种情况或事物的对立面或相反性。其次,反_还可以表示翻转、颠倒的意思,如反转、反身、反目等。在...

文言文若一词多义
[11]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 若2 rě(ㄖㄜˇ) [1]〔般若〕见“般3”。 部首: 艹 笔画: 3 外笔画: 5 4. 高一文言文一词多义(若,闻,始,法,时,故,如,意,举,见) 1.而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例: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

鸿门宴解释多义词当,如,去
当:①当是时(正当……时候,介词)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对等,比得上)如: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动词,好像)沛公起如厕(往,到……去)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比得上)去:①亡去不义(离开,动词)②相去四十里(距离,动词)希望帮到你!

古书注解中注音方式有那些
古书注音的对象,主要是一些多音多义词.注音的方法常用反切和直音,有时也以“读若”、“读如”、“如字”等用语指出读音.例如:《诗?秦风?黄鸟》:“黄鸟,哀三良也.国人刺穆公以人从死,而作是诗也.”郑笺:“三良,三善臣也,谓奄息、仲行、针虎.从死,自杀以从死.”音义:“行,户郎反,下皆...

文言文多义词的意思和用法
至:形容词,周到;周全。 17、执策而临之: 执:拿着;手执。 策:马鞭子。 而:修饰连词。 临:这里指统治;管理。 之:人称代词,他们,这里指百姓。 3. 文言文中的多义词 兵。 1。兵器。 2。士兵。 3。用兵器攻击。(词类活用) 与。 1.和,跟 2.给予 3.交往,友好 4.(~其〕比较连词,常跟“不如”、...

新晃侗族自治县13742879337: 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用法.(1)年 且 九十 ( &... -
抄菊宁立: (1)将近,况且.(2)哪里,语气助词.(3)通,顽固;本来.(4)赞同,拟声词.(5)听说,听见的事情

新晃侗族自治县13742879337: 解释多义词. ①以、木:                                ②曰:       能 以 径寸之 木 (   )(     )  ... -
抄菊宁立:[答案] ①用 以及;木材 树木 ②叫 是 ③奇异 零数④表示存在的动词 通“又”⑤雕刻 是 有⑥表示并列关系,又 表承接关系,无意义 表示转折关系,然而、可是 ⑦大约 可以⑧句尾语气词 说

新晃侗族自治县13742879337: 语言学概论里面的 多义词 -
抄菊宁立: 多义词有多项意义,最初的那项意义叫( 本义 ),离开上下文人们主能知道的那项意义叫(引申义 ).例如“老”有“年纪大”、“经常”、“过去的”等意义,“年纪大”是(本义 ),其余的是(引申义 ) 问题补充: 5,反义词可分( 相反 )和( 相对 )两类.例如“老年”与“少年”是( 相对反义词 )

新晃侗族自治县13742879337: 怎么解释多义词 -
抄菊宁立: 多义词大多是一些和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常用词,以动词与形容词居多,以单音词居多.多义词在使用时,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一般只表示其中的一个意义.多义词在比拟、比喻、借代等修辞中,因其“多义”的特点,可以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意义间没有关联时,只能认作是同音词的一种,如表示颜色的“白”(白的花)和表示徒劳的“白”(白费力)就是两个同音词.

新晃侗族自治县13742879337: 多义词是什么意思啊???????、?、、 -
抄菊宁立: 有两个以上意义的词叫多义词.多义词是一词多义,几个意义之间往往有联系.多义词是“单义词”的对称.多义词是具有几个彼此不同而又相互关联的意义的词,这些意义是同属一个本义或基本意义的引申意义.人们在社会生产发展中要反映日趋复杂的客观现象,就不可避免地要用原有的词来表示相关的其他事物, 使新旧词义并存.

新晃侗族自治县13742879337: 除了以形索义和因声求义外,传统训诂学上解释词义的方法还有哪些?简要举例说明. -
抄菊宁立: 以形索义是属于形训范畴 因声求义是属于音训范畴在传统训诂学中除了以上两个,还有就是义训了. 什么叫义训? 在训释词语时,仅从现有意义的角度来选择训释词或作出义界,而不考虑词义来源与形义关系,这种直陈词义的训释方法就叫义...

新晃侗族自治县13742879337: 多义词名词解释 -
抄菊宁立: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词叫多义词,多义词是"单义词"的对称

新晃侗族自治县13742879337: 易如反掌,唾手可得,轻而易举这三个词语具体有什么区别?怎么区分 -
抄菊宁立: 区别: 一、读音意思不同 1、易如反掌,拼音是yì rú fǎn zhǎng,是指像翻一下手掌那样容易,比喻事情很简单非常容易完成. 2、唾手可得,拼音tuò shǒu kě dé,指手上吐唾沫,动手就可以取得.比喻毫不费力就可以得到. 3、轻而易举,拼音...

新晃侗族自治县13742879337: 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 -
抄菊宁立: 如: 随意漂荡,或译为"到"-----《赤壁赋》 比.“不如”即"比不上"-----《劝学》 像……一样.-----《华陀》 ……的样子.“跃如也”,即“跃跃欲试的样子”----《孟子》遗: 离开.“遗世”即“离开尘世”《赤壁赋》 余下的.“遗响”即...

新晃侗族自治县13742879337: 有”至”字的成语(至的意思是”极”) -
抄菊宁立: 充类至尽 大中至正 骨肉至亲 金石至交 款曲周至物至则反 仁至义尽 如获至宝 如获至珍 至大至刚至善至美 至矣尽矣 至尊至贵 至圣先师 至当不易至圣至明 至高无上 至诚高节 诚至金开飙举电至 不知老之将至 宾至如归 百足之虫,至断不蹶 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