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在师说中提出什么观点与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相同

作者&投稿:辕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的哪一句的观点是相同的~

与“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一句的观点是相同的。
白话释义: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
《师说》这篇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文中列举正反面的事例层层对比,反复论证,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
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全文幅虽不长,但涵义深广,论点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富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扩展资料:
文章开头一段,先从正面论述师道:从师的必要性和从师的标准(以谁为师)。劈头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这个论断,紧接着概括指出师的作用:“传道受业解惑”,作为立论的出发点与依据。
从“解惑”(道与业两方面的疑难)出发,推论人非生而知之者,不能无惑,惑则必从师的道理;从“传道”出发,推论从师即是学道,因此无论贵贱长幼都可为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一段,层层顶接,逻辑严密,概括精炼,一气呵成,在全文中是一个纲领。
在批判的基础上,文章又转而从正面论述“圣人无常师”,以孔子的言论和实践,说明师弟关系是相对的,凡是在道与业方面胜过自己或有一技之长的人都可以为师。
这是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一观点的进一步论证,也是对士大夫之族耻于师事“位卑”者、“年近”者的现象进一步批判。

《荀子
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

一、韩愈在师说中提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与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相同。
意思是弟子不一定不如师父,师父也不一定会比弟子厉害。
二、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 其出人也远矣, 犹且从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 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 择师而教之; 于其身也, 则耻师焉, 惑矣。 彼童子之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或师焉, 或不焉,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云者, 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 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 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 苌弘、 师襄、 老聃。 郯子之徒, 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 三人行, 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 年十七, 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不拘于时, 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
三、翻译: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去年背的,只记得这句差不多了


师说,过秦论的实词、虚词、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韩愈反对这种错误的观念,提出以“道”为师,“道”在即师在,这是有进步意义的。与韩愈同时代的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以...

韩愈所说是什么
韩愈《师说》。韩愈的《师说》一文。也是一篇不同流俗的文章。柳宗元在《答韦中立书》中曾经说过:“今之世不闻有师,…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愈以是得狂名。”又《报严厚与书》说:“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不为人师。”由此可知,在那个时代,不...

愚愈愚,圣愚圣是什么意思?
“是故圣愈圣,愚益愚”这句话出自韩愈的《师说》意思是: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

求《师说》原文疑问解词层意段意中心等详细资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注释】〔1〕学者:求学的人。〔2〕道:指儒家孔子、孟轲的哲学、政治等原理、原则。可以参看本书上面所选韩愈《原道》。〔3〕受:通“授”。〔4〕业:泛指古代经、史、诸子之学及古文写作,可 以参看本书下面所选韩愈《进学解》中所述作者治学内容。〔5〕人非生而知之...

唐宋八大家——韩愈简介
韩愈的散文、诗歌创作,实现了自己的理论。其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论说文在韩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尊儒反佛为主要内容的中、长篇,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它们大都格局严整,层次分明。嘲...

《师说》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人不是生出来就都懂得许多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告诉了我们要多学习,才能学到更多知识。出处:唐朝文学家韩愈的《师说》。原文节选: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

"而耻学于师"的正确语序是什么?
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韩愈反对“士大夫之族”的这种错误的观念,提出以“道”为师,“道”即师所在,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韩愈是什么家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是位重要的思想家。在宋儒眼中,孔、孟之下,便是韩愈。他在儒学式微,释、道盛行之际,力辟佛、老,致力于复兴儒学,...

必修1《师说》教学案例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作品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我觉得从教师自身出发,主动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因人因事因地地在课堂中变革教学方式也未尝不是一个突破口。 《师说》是一篇抨击时弊,宣扬师道的著名论文。是韩愈议论文中的典范作品。文章...

请问韩愈《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所以”如何解释(请...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韩愈反对“士大夫之族”的这种错误的观念,提出以“道”为师,“道”即师所在,是具有进步意义的。4、作者简介 韩愈(768...

相城区13851899632: 韩愈在师说中提出什么观点与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相同 -
贾绿锋派:[答案]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相城区13851899632: (1)《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相同.... -
贾绿锋派:[答案]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贾谊;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相城区13851899632: 《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耳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的(,)的观点是 -
贾绿锋派:[答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相城区13851899632: 《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雨《韩愈》的师说中哪句观点相同 -
贾绿锋派:[答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相城区13851899632: 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什么观点是相似的 -
贾绿锋派:[答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 柳浪闻莺各位芝麻竭诚为您解答 您的采纳是我们坚持百度的动力

相城区13851899632: 《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耳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的(,)的观点是 -
贾绿锋派: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相城区13851899632: 《荀子 • 劝学篇》指出: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这与韩愈《师说》中的观点 “______________ - , - ______________” 是相同的. -
贾绿锋派:[答案]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

相城区13851899632: (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10 、( 1 )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             ,         .”这与《荀子 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 -
贾绿锋派:[答案] 10、 (1)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相城区13851899632: 就是荀子《劝学篇》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哪句的观点相同 -
贾绿锋派:[答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相城区13851899632: 《荀子.劝学》中与中观点相同的句子?韩愈《师说》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观点 -
贾绿锋派:[答案]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