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十一章正心

作者&投稿:江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中庸》第十一章:正心
(2011-09-30 11:37:36)

昨日看《孟子》,有豁然开朗之感。君子行中庸之道,孟子说,有三种快乐,比当国王还要美!由此而想,我们儒家道德的创始人们,设置出了一种超越世俗而又源于世俗的乐趣来,不至于让人觉得理论都是灰色的、实践之树都是常青的,二者践行好了,都有快乐可言。第一种快乐是父母在、兄弟无故。儒家讲孝悌、天伦之乐,子欲养而亲不在,是一大悲剧。亲长在,然后才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长吾长以及人之长,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己与人,与人为善。第二种快乐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这种正气,几人能够?记得看《白鹿原》,朱先生到南方游学归来,登华山,写下一首诗:“横空大气排山去,砥柱人间是此峰。”也记得耶稣看到一群人准备用石块砸死一个女人,耶稣说,你们谁没有犯过罪?没有犯过罪的人,可以砸死她!所有人都退去了。所以这种快乐,实在可以行于天地、耀乎明月。第三种快乐是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板仓先生见毛泽东、蔡和森,写下了“欲栽大树柱长天”的诗句,第一次读之,心生无上仰慕,如能在此人手下为弟子,当是一生的快乐、几世的修行啊!育英才,并不一定要当老师,朋友、师长、晚辈、年轻人等等,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偶尔启发、帮助下,也是一种难得的快乐!
这三种快乐,发自内心。孝敬父母、遵从兄长,俯仰无愧,育英才,都是内心的真诚,都是内心所出,不必限制于外界。有如此修养和快乐,当世之人,凤毛麟角,所以值得大力推广和宣传。这一章,孔子也说了三种情况,现身说法,说明了自己不愿意做的三件事,值得我们效仿。孔子说:素隐行怪,弗为;半途而废,弗能;遁世不见,弗做。因为这三种行为,不符合中庸之道,孔子是圣人,圣人不做之事,我们也应该尽力避免。
当今世界,素隐行怪者,很多,知名一时。或许当今之世界,扬名立万,为人所知,符合市场经济之道。半途而废的,一个最平常的人,也是经常犯的,无法避免。自己看到世道不好,就隐蔽以全身,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大有人在。或许,有时候外界压力太大,自己给自己找台阶,自己给自己点快乐,也是保全自己的一种方式。孟子说孔子是圣之时者,就是说老夫子能够权变,能够见机行事,孟子说到了这种地步,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因为圣人能够在当下做出最好的选择!
这一章的名字叫正心。孔子说的这三种情况,君子和圣人都是不做的,因为他们心正。我们想当君子,就要极力地约束自己、修养自己、高尚自己。记得以前我写东西,求快,而往往有小错,遇宽厚领导,注重思路和大的方面,提醒一下,随笔改之,也就过了。而有时候,遇到高明之人、遇到苛刻之人、遇到有心之人,则罪过大焉。记得鲁迅先生说他的鼻子塌而平,好像是侄女的回忆,他说自己碰壁太多,慢慢的就这样了。鲁迅先生极为幽默,其大全集恰逢其生辰而出,可谓盛事,可惜,他逐渐被人所忘记,甚至束之高阁了。我之事,责任在我,需要极力改正,以前的方法是放一放、停一停、细细看一看,现在则要自己读三遍才能出之于人,结合起来,不能贻笑大方,为他人所诟病,这也是碰壁之后、提升自己素质的无奈之举吧。
其实,反思古人的行为,于今多有感慨。杜甫,诗圣,与李白并称。虽然他出身极好,却屡试不中,最荣耀时是皇帝亲自下令让宰相们考试杜甫,却遇到了李林甫这个口蜜腹剑之人,给个候补官职,直到44岁,才给了和我所在之地毗邻的一个地方,大致是县政府办公室主任这样的职务,而他的幼子,却被饿死。他到处写信求职,到处称颂达官贵人,即使李林甫、杨国忠之流,他也极力称颂,想起韩愈、柳宗元,甚至李白,等等,不是文人无行,而是人治社会太恶劣,逼着他们放弃自己的高尚,逼着他们放弃尊严,因为他们的理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需要在现体制内大有作为,他们不想当隐者,不想素隐行怪,不想理想半途而废!只是,历史给他们最终的评价:诗仙诗圣,八大家,想来怆然泪下。还好,他们从不坠青云之志!
在我的桌子上,有一个于北京买的当时流行的小茶缸,很精致,上面有瓦格纳的头像和名言:让我们忠于理想,让我们面对现实。目前,行中庸之道,也只能如此了。孔子说,遁世不见知而不悔,惟圣者能之。一般人难以做到。记得小时候学《论语》,开头三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现在想想,大有深意存之,需要极力行之!


中庸十一章正心
《中庸》第十一章:正心 (2011-09-30 11:37:36)昨日看《孟子》,有豁然开朗之感。君子行中庸之道,孟子说,有三种快乐,比当国王还要美!由此而想,我们儒家道德的创始人们,设置出了一种超越世俗而又源于世俗的乐趣来,不至于让人觉得理论都是灰色的、实践之树都是常青的,二者践行好了,都有快乐...

《礼记·大学》中,“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各是什么意思?
诚意: 诚恳的心意;使其意念发于精诚,不欺人,也不自欺;正心: 谓使人心归向于正,拥有正义的心,不惧怕敌人;修身:修养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齐家: 持家, 管理家庭而使家庭和睦。原文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

大学中庸尚书图书目录
修身齐家章 齐家治国章 治国平天下章 中庸目录第一章 纲领 第二章 知人 第三章 正心 第四章 修身 第六章 审问 第七章 明道 第十二章 知物 第十三章 笃行 第十五章 齐家 第二十章 治国 第二十五章 诚意 第二十六章 博学 尚书图书目录虞书: 尧典 舜典 皋陶谟 夏书: 禹贡 甘誓 商书: 汤誓 ...

正心正念出自哪里
出自《礼记‧大学》,是古代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意思是:探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保持意念诚实,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态。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

四书五经中《大学》提到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田地、平天下...
诚意就是“勿自欺”,不要“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传统儒学把《大学》第六章视为对诚意的解释。正心就是端正自己的心思。使心灵对从外物的依附中解放出来,与当下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能集中精力而不心不在焉 修身就是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齐家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治国、平天下是谈治理...

中庸名句
2. 《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出自《中庸·正心》。《诗经》中说道“穿着华美的锦衣,外面罩着一层套衫”,这是为了避免华美的衣服太过于显露。因此,君子的处世之道,在于外表安然,但内在的美德日益彰明;小人的处世态度在于,外表...

中庸疑问中引用的诗经都有哪几首
(十一)《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中庸·第三十三章(正心)》)解读:《诗经·大雅·抑》说:“看你单独在室内,心地光明磊落问心无愧。”所以说君子即使没有行动,也抱着恭敬的态度;即使没有言谈,也能显现出诚信。(十二)《诗》曰:“...

《中庸》(八.正心)
        这是针对前一章所说的那些不能坚持中庸之道的人而言的。作为孔门高足的颜回,经常被老师推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在中庸之道方面做得很到位,由此得到孔子的褒扬。        一旦认定,就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这是颜回的作为,也是孔圣人“...

中庸十大精髓名句
5、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中庸·正心》译文:天下国家是可以平定治理的,官爵俸禄是可以放弃的。雪白的刀刃是可以践踏而过的,但中庸却不容易做到。6、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程子提示》译文:不偏于...

什么是正心诚意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西充县13753459296: 中庸十一章 -
栋卸延寄: 《中庸》第十一章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译文】 孔子说:“寻找隐僻的歪歪道理,做些怪诞的事情来欺世盗名,后世也许会有人来记述他,为他立传,但我是绝不会这样做的.有些品德不错的人,按照中庸之道去做,但是半途而废,不能坚持下去,而我是绝不会停止的.真正的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默默无闻不被人知道也不后悔,这只有圣人才能做得到.”

西充县13753459296: 《中华古典国文珍品》全书目录
栋卸延寄: 《中华古典国文珍品》简介: 中华古典名著宝库涉及领域之广、内容之丰富、种类之繁多,远非我们所能面面俱到地兼收并蓄,所以我们收集的作品主要以流传远久并被当代社会及文学史广泛认可的佳作名著为主,意在使优秀的作品能为当代读...

西充县13753459296: 中庸最后一章是第几章 -
栋卸延寄: 中庸最后一章《正心》是第33章.

西充县13753459296: 中庸最后一段的内容是什么?? -
栋卸延寄: 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 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西充县13753459296: 《大学》第二章读后感 -
栋卸延寄: 《大学》包括十一章的内容,分别是经述,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知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修身齐家,齐家治国,治国平天下.《大学》以人 的修身为核心,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亦是皆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

西充县13753459296: 大学中庸有多少篇 -
栋卸延寄: 《大学》十篇 《中庸》三十三章,计一百三十二章. 第一章 共五篇 第二章共两篇 第三章 共一篇 第四章共两篇 第五章 共一篇 第六章 共一篇 第七章 共一篇 第八章 共一篇 第九章 共一篇 第十章 共五篇 第十一章 共三篇 第十二章 共四篇 第十三章 ...

西充县13753459296: 〈〈大学〉〉,〈〈论语〉〉,〈〈中庸〉〉各十句名言 -
栋卸延寄: 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

西充县13753459296: 请教《中庸》全文 -
栋卸延寄:[答案] 已,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终止. 2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 而是要拿他来成就万事万物. 23.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

西充县13753459296: 《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作何解释? -
栋卸延寄: 【原文】 天命之谓性(1),性之谓道(2),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3).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4);发而皆中节(5)...

西充县13753459296: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是《中庸》的第几章 -
栋卸延寄: 《中庸》右第八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