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六则中有些话已演变为成语,你知道有哪些

作者&投稿:五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论语》六则中有些话已凝固成成语,都是什么啊,至少5个。 急用~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译:孔子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很快乐吗?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没什么不满,不也算得上君子吗?”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教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

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译:子贡问孔子说:“ 孔文字(死后)凭什么被称作’文’呢?”

7.[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孔子说:“聪明而且爱好学习,不认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可耻,因此被称作‘文’。”

8.[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孔子说:“暗暗地记住它,学习而不知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对于我有哪一样呢?”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也一定有我的老师;

10.[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选取他们的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论语》
(1) 温故知新;
(2) 见贤思齐
(3) 三人行,必有我师;
(4) 择善而从;
(5) 任重道远;
(6) 死而后已;
(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 温故知新; (2) 见贤思齐 (3) 三人行,必有我师; (4) 择善而从; (5) 任重道远; (6) 死而后已; (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省吾身。温故知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省吾身。温故知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成语:温故知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十则
读<<论语十则>>,文章中既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修身方法和处世之道的,请大家分别概括一下1.学习态度(约100字)2.学习方法(约100字)3.修身,处世(约100字)急用!!!~!... 读<<论语十则>>,文章中既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修身方法和处世之道的,请大家分别概括一下 1. 学习态度(约100字) 2. 学习方法...

谁知道《论语十则》的知识点!
论语十则 原文及译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

知道<论语>.的请进来
《论语》中关于务政的思想是“学以致用”思想的具体体现,对此,《论语》中对务政的标准也作了具体说明。 其一,关于务政的对象。孔子认为只要懂礼、有道、正直,并具备一定的从政才能的人就可以务政。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孔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问:“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

论语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

语文之<论语>十则译
[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儿吗?我有才学,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并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吗?”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孔子说:“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

<论语>它是记录_,_,_,的书,共_篇,是_家经典著作之一.将孔子和_家学派的...
《论语》它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将孔子和儒家学派的另一创始人孟子合称为孔孟。诸子百家:指先秦至汉初合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著作。后用作当时各学派的总称。战国时已有“百家”之称。《荀子·解蔽》:“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庄子·天下》:“百家之学时或...

解释一下论语十则的意思
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故:旧的知识。 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 为:做。编辑本段第四则: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有害."编辑本段第五则:学习方法...

(论语)警句摘录卡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 曾子说:“我...

论语的格言【少见一点的】
<<论语>>名言警句!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巧言令色,鲜亦仁!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6...

<<论语>>十则
"四十不惑"又不惑在何处?"五十知天命"中的天命指的是什么?什么又叫"六十而耳顺"呢?所谓的"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不是就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了呢?孔子对人生境界的划分对我们现代人的意义何在?我们真正能理解这其中的含义吗?古往今来光阴之叹是我们看到最多的感叹,这种感叹在《论语》...

通化县15544763842: 论语六则中有哪些话已经凝固成成语了 -
衷爸盐酸: 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通化县15544763842: 论语六则中有哪些话已经凝固成成语了,我要话~~~~不要成语!!!!!!!!! -
衷爸盐酸: 温故知新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

通化县15544763842: 《论语》六则中有些话已凝固成成语,都是什么啊,至少5个. 急用 -
衷爸盐酸: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译:孔子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很快乐吗?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别人不了解自己而...

通化县15544763842: 读(《论语》六则),回答问题.1.课文(《论语》六则)里有些词语已经作为成语流传下来,其中有两个表 -
衷爸盐酸: 1.不耻下问,敏而好学.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略”. 4.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

通化县15544763842: 在论语后六章中有哪些语句已变成词语,写出几个 -
衷爸盐酸: 成语 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三十而立4、逝者如斯 5、不舍昼夜 6、三人行,必有我师 7、择善而从 8、匹夫不可夺志 中其他成语 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一息尚存——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三十而立、不惑之年、随心...

通化县15544763842: 求: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在长期的传诵中有些话已凝固问成语,从选论语六则中写出几个 -
衷爸盐酸: 学而不厌、温故知新、诲人不倦、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我自己一字一句打的

通化县15544763842: 《论语》中孔子的语录有哪些? -
衷爸盐酸: 孔子语录 论语六则[原文译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所学的知识,不是很愉快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吗?(即使)人家不了解我也不...

通化县15544763842: 读 《<论语>六则》回答课后问题!快快啊 急求 -
衷爸盐酸: 一、孔子在学习方法和态度上有哪些主张?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并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 默而识之 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敏而...

通化县15544763842: 《论语》六则 -
衷爸盐酸: 出处:《论语为政篇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

通化县15544763842: 《(论语)六则》中的全部内容
衷爸盐酸: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