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A.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B.明之而不能通其意

作者&投稿:穆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书苏武传》中"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中的去意为:"~

去,通“弆”,收藏。
整句话的意思我认为应该是“(苏武)挖掘野鼠、收藏野生果实来充饥”。

何以女未见:宾语前置。(代词“何”是介词“以”的宾语。)
之:代指草实。

A 因为A选项的“之”是做代词
基本字义
之的意思: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 往,到:“吾欲~南海”。

详细字义
〈动〉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助〉

1. 的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A

A

C。
ABD的之前面的字都可以做动词,只有C不可以


...文言文中:之、其、而、于、以、为的意思各是什么?(所有的用法...
⑥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二)表示递进关系。如: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三)表示承接关系。如: ...

中学文言文“之”“于”等字的所有用法
之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①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②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①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

写出下列之的意义与用法
1.意虎食之人,恐误,当为“意虎之食人”。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2.使人之不惧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之,代词,指老虎 4.以信子由之说 之,结构助词,可译为“的”5.虎熟视久之 之,音节助词,置于句末,无实义 ...

文言文中的“之”的用法和意义 并且列一个例句。
(1)凭借,靠 如“何以战”或“可以一战”中“以”的用法都是介词“凭借、靠”的意思。(2)认为,以为 如“皆以美于徐公”中的“以”就是“以为、认为”的意思。(3)把 如 “必以分人”中的“以”就是“把”的意思。不知答案您是否满意?

文言文中查找(而、其、以、与、则、之)这些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
、【而】(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①君子...

我会写出下列“之”“其”的用法?
做一个下列的旗帜的用法其做事只代表的的意义

文言虚词"之"的用法及其举例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之:我)——《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呀!2、指示代词:这;此。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前一个“之”,这样.后一个“之”,它.)——《季氏将伐颛臾》译文...

下列各项“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唯君图之 B.子 ...
若死记硬背,耗时多而效果不佳。归纳如下:1、“之”作代词用,如“执策而临之”(《马说》)。2、作动词用,如“吾欲之南海,何如?”(《劝学》)。3、作助词的用法比较复杂一些,大致有以下三种:①“之”作结构助词“的”解。如: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

文言虚词:"而,乎,乃,其,且,所,为,以,于,者,之"的意义,用法
(《赤壁之战》)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③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①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②圣人之所以为...

古代虚词“而”,“之”,“于”,“乎”的用法,并举例。
一、而:(1)连词: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1. 表示并列关系。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 表示递进关系。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表示顺承关系。例: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4.表示转折关系: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5.表示...

肇源县19765741819: 下面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欲捐之B是以收之C父惭悔之D具答之下面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欲捐之B是以收之C父惭悔之 -
查军力达:[答案] 前面两个之是对于具体物件的称谓,但是第三个之是对于前面一捐一收这整个事件的称谓!希望能帮到您!

肇源县19765741819: 选择:“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查军力达:[选项] A. 每履之 B. 一室之不治 C. 足之履平地 D. 故君子之学

肇源县19765741819: 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查军力达:[选项] A. 一人虽听之的之 B. 思援弓卓而射之的之 C. 弈秋,通国之善意者也的之 D. 友人惭,下车引之德之

肇源县19765741819: 下列句子中"之"的意思或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查军力达: 下列句子中"之"的意思或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 B、花之隐逸者也 C、花之富贵者也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答案:选D,取消句子独立性,取消的是“莲出淤泥而不染”的独立性,成为“爱”的宾语. A、B、C都解释为“的”,结构助词.

肇源县19765741819: 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什么,选项见下.A故时有物外之趣 B驱之别院 C为之怡然称快 D使之冲烟而飞鸣就是以上的了.亲们帮帮忙啊> -
查军力达:[答案] A不同,A中的之时是“的”的意思,而其他三项 的之都是代词!

肇源县19765741819: 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查军力达:[选项] A. 永州之野产异蛇 B. 太医以王命聚之 C. 若毒之乎 D. 谨食之,时而献焉

肇源县19765741819: 下列是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查军力达:[选项] A. 楚人怜之 B. 天子之怒 C. 陈胜佐之 D. 愿终守之

肇源县19765741819: 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查军力达:[选项] A.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 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C. 臣之妻私臣 ,臣之妾畏臣 D. 北方有侮辱臣者,愿藉子杀之 请说的详细点

肇源县19765741819: 下列“之”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查军力达:[选项] A.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 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C. 策"之"不以其道 D. 愿陛下亲之信"之"

肇源县19765741819: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查军力达:[选项] A. 择其善者而从之 B. 使之冲烟而飞鸣 C. 昂首观之 D. 岁寒,然后知 松柏之后凋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