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帮助我解析诸葛亮的<<将苑>>通篇好吗?谢谢!!

作者&投稿:点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帮助我解析诸葛亮的<<将苑>>通篇好吗?谢谢!~

  解析通篇难度太高了吧,只能找到原文和述评

  一、关于《将苑》
  该书宋朝称为《将苑》,明朝称《心书》,还称为《新书》。旧题诸葛亮撰。全书 共50篇,约5000字。南宋《遂初堂书目》始有记载,明王士骐编《诸葛亮集》将其收入。现有明清刊本。该书版本大致有三个系统,一是《诸葛亮集》系统;二是丛书本系统;三是单行本系统。 有明正德年、万历年、民国年间及1926年成都昌福公司铅印本传世。因该书在《隋志》、《唐志》中均未见收录,故有学者认为此书内容大多采自其它的兵书和史书,不是诸葛亮所写,如清人姚际恒在其《古今伪书考》中认为是伪书。但同样是清人 的张㴻则认为是诸葛亮所作。但是书中的思想、性格、文风皆与诸葛亮一致,因此,我们认为应当是诸葛亮所作,至少也是非常熟悉诸葛亮军事思想的人所伪托。

  二、诸葛亮其人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字孔明,人称“卧龙”,东汉末年徐州琅邪郡阳都县(在今山东沂南县)人。诸葛亮生于汉灵帝光和四年。他出生的第四年,即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就爆发了黄巾大起义。军阀割据,战乱不休,诸葛亮失去了双亲,依随叔父诸葛玄生活。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年),诸葛亮13岁时,他们姐弟四人跟随叔父诸葛玄离开山东老家赶赴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任所。不久,朝廷又派朱皓到任,失掉官职的诸葛玄只好带着诸葛亮姐弟四人前往荆州投靠旧友荆州牧(治所襄阳)刘表(亮时十五岁)。到襄阳后,诸葛亮因年纪幼小,就到刘表办的“学业堂”里读书。他的两个姐姐则先后出嫁,一个嫁给襄阳大名士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一个嫁给中庐县(今湖北南漳县)蒯家大族蒯祺。大约在襄阳城内度过了两三年的时间,诸葛亮大约17岁时,他的叔父诸葛玄去世。他看到刘表昏庸无能,不是命世之主,于是结庐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山中,隐居待时,躬耕苦读,这是公元197年的事。诸葛亮在隆中隐居了十年,他广交江南名士,“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爱唱《梁父吟》,结交庞德公、庞统、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其智谋为大家公认, 胸怀匡扶天下之志。他密切注意时局的发展,所以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人称“卧龙先生”。娶黄承彦之女为妻。
  在天下大乱的东汉末年,经徐庶介绍,受刘备三顾茅庐,先后辅佐刘备、刘禅父子28年,创建了蜀汉政权,对西南地区的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辅佐刘备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这种“士为知己者死”的伦理道德的光辉,符合中国人的理想模式和心理意愿。诸葛亮的一生,大都在戎马倥偬的军旅中度过,亲自参加指挥了无数大小战争,长期的战争实践和他对前人的军事理论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 、系统的军事思想。《三国演义》更是把他作了神化般的塑造,使他成了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他的军事思想的集中总结与反映便是《将苑》和《便宜十六策》。

  三、《将苑》的军事思想
  《将苑》博采《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等军事名著,以50个问题,从各方面论述了为将之道。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五个方面:一、将领道德修养的提高;二、君主与将领的关系;三、将领的用人之道;四、将领的军事素质;五、严明军纪。下面分述之:
  (一)将领道德修养。主要包括在《将材》、《将器》、《将志》、《将善》、《将刚》、《将强》等节正面论述和与《将弊》、《将骄吝》、《将戒》等节的反面论述中。提出将分九材:仁将、 义将、礼将、 智将、 信将、步将、骑将、猛将、大将。要求将领要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要不恃强,不怙势,宠辱不惧,不贪不淫,以身殉国,壹意而已;要能做到“五善四欲”:即善知敌形势,知进退,知国之虚实,知天时人事,知山川险阻。要战欲奇,谋欲密,众欲静,心欲一。将领的性格要刚不可折,柔不可卷,刚柔相济。力争以“高节,孝弟,信义,沈虑,力行”实现“五强”,杜绝“谋不能料是非,礼不能任贤良,政不能正刑法,富不能济穷厄,智不能备未形,虑不能防微密,达不能举所知,败不能无怨谤”的八恶;要遵守十五条纪律:即虑、诘、勇、廉、平、忍、宽、信、敬、明、谨、仁、忠、分、谋;要特别注意为将八弊:一曰贪而无厌,二曰妒贤嫉能,三曰信谗好佞,四曰料彼不自料,五曰犹豫不自决,六曰荒淫于酒色,七曰奸诈而自怯,八曰狡言而不以礼。同时要防止骄傲和吝啬。
  (二)君主与将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兵权》、《出师》、《假权》等篇的论述中。其思想特点突出地继承了孙子的“将之出,君命有所不受”和周亚夫的“军中闻将军之命,不闻有天子之诏”(《假权》)。《兵权》阐述了主将能否真正掌握兵权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得权如虎添翼,失权则如龙游浅滩。将帅出征,君主授权,仪式庄重而肃穆,郑重嘱托。
  (三)将领的用人之道。包括《逐恶》、《知人性》、《择材》、《腹心》、《三宾》、《励士》、《和人》等篇。提出要弃五害,远奸伪悖德之人:“一曰结党相连,毁谮贤良;二曰侈其衣服,异其冠带;三曰虚夸妖术,诡言神道;四曰专察是非,私以动众;五曰伺候得失,阴结敌人”;总结了知人七术,即以是非而观其志,以辞辩而观其变,以计谋而观其识,以祸难而观其勇,以酒而观其性,以利而观其廉,以事而观其信;明确人非通材,要“各因其能而用”;指出为将者,必须要培养、拥有“腹心、耳目、爪牙”;战争的复杂性,还要求将领要有一帮参谋智囊,以其才能分三宾而侍;在战争中鼓舞士气非常重要,要尊之以爵,赡之以财,接之以礼,厉之以信 ,施恩不倦,执法如一,身先士卒,小善必录,小功必赏,则将士无不勉力而行,拼死效力的;在整个统帅过程中,要特重“人和”,如若不和,虽汤、武之智,不能取胜于匹夫。
  (四)将领的军事素质,包括智谋水平,侦察的运用和天时地利等自然条件的了然于心和巧妙运用。《智用》要求“顺天、因时、依人”;《不阵》继承“上兵伐谋”的思想;《审因》、《机势》、《应机》、《揣能》等则强调利用民心和时机;《谨候》与《察情》论述了侦察工作的原则和方法;《天势》、《胜败》、《地势》、《战道》则论述了作战地形与天候对战争胜负的影响。
  (五)严明军纪。严格治军是诸葛亮一贯的思想。《习练》、《军蠹》《重刑》、《整师》、《威令》等篇体现了他重视作战训练、惩治军中腐败、加重刑罚力度、严肃军纪的治军观点。

  《将苑》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第一部专论为将之道的书,是一本古代的将才学。它一事一议,论证全面、具体、言简意赅,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将领所应具备的各种品质、修养、能力和素质,以及应该防止的弊端和应该杜绝的恶习,堪称古代为将之道的集大成,其中凝结了诸葛亮的领导艺术和识别、选拔、任用将领的奥秘,该书受到了历代军事家的重视和推崇,被认为是统军带兵的必读之书。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他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早年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 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隆中(今襄阳县之西二十里,一说隐 居地是南阳?),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建安四年(199年),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

诸葛亮读书与当时大多数人不一样,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并喜欢吟诵《梁父吟》这首古歌谣。通过潜心钻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他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诸葛亮还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的知识。

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襄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形成三国鼎足之势。


诸葛亮于危难之际出而辅佐刘备,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间武三年(223年),刘备病危,以后事相托。

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建兴五年(227年),上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十二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千百年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的著述,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后人所编,以清人张澍辑本《诸葛忠武侯文集》较为完备。诸葛亮一生主要著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陈寿记述,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韩雪)、等。由于作战的需要,他在天文、符咒、奇门遁甲上研究很深,《三国演义》上讲述很多。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可同时发射10箭;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诸葛亮的纪念古迹很多,全国有数十处。旅游观光者络绎不绝。

全国最早的武侯祠在陕西汉中的勉县。勉县武侯祠乃天下第一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建于景耀六年(公元二 六三年)春。公元二三四年八月,诸葛因积劳成疾,病卒于北伐前线的五丈原,时年五十四岁。诸葛亮为蜀汉丞相,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武乡在今汉中市的武乡镇),死后又被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现勉县武侯祠巍峨壮观,规模宏伟,有七院六十余间殿宇,既是凭吊先贤之所,又是文物游览之地。更有意义的是,勉县武侯祠所在地乃诸葛亮当年赴汉中屯军北伐的“行辕相府”故址。

目前最出名的除成都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外,还有南阳武侯祠、白帝城武侯祠、云南保山武侯祠和祁山武侯祠等。此外,还有建于唐代前的五丈原诸葛庙,建于明代的武侯宫(湖北蒲圻),建于建安时期的黄陵庙(湖北宜昌)等。浙江兰溪的诸葛镇,因诸葛亮子孙世代群居此地而得名。明万历年间始建丞相祠堂,距今已历三百七十余年。丞相祠堂有古建筑五十二间,内设诸葛亮灵位。近些年,兰溪丞相祠堂渐负盛名,影响日盛,是兰溪一大史迹和揽胜之地。

军事上的成就

1.诸葛亮勤于思考,注重革新军械、装具。研制了一发十矢连弩和适应山区运输的木牛流马等作战工具。并改进钢刀,增强了蜀军战斗力。好兵法,推演阵法作“八阵图”,为后世传扬。

2.在治军方面,诸葛亮重视部队的节制和训练,主张以法治军,讲究为将之道。

3.作战时,诸葛亮用兵力主审时度势,谨慎从事;每战力求速决;重视后勤,常年派官兵千余整修都江堰,确保军粮生产;每次退却时都十分慎重,采取在山地设伏等手段,以掌握主动,保证安全。

4.战略上,诸葛亮未出世便知天下三分,他在《隆中对》对当时形式的分析可谓高瞻远瞩;而且善观大势,始终坚持联吴抗曹,致蜀汉得与魏、吴鼎立

  一、关于《将苑》

  该书宋朝称为《将苑》,明朝称《心书》,还称为《新书》。旧题诸葛亮撰。全书 共50篇,约5000字。南宋《遂初堂书目》始有记载,明王士骐编《诸葛亮集》将其收入。现有明清刊本。该书版本大致有三个系统,一是《诸葛亮集》系统;二是丛书本系统;三是单行本系统。 有明正德年、万历年、民国年间及1926年成都昌福公司铅印本传世。因该书在《隋志》、《唐志》中均未见收录,故有学者认为此书内容大多采自其它的兵书和史书,不是诸葛亮所写,如清人姚际恒在其《古今伪书考》中认为是伪书。但同样是清人 的张㴻则认为是诸葛亮所作。但是书中的思想、性格、文风皆与诸葛亮一致,因此,我们认为应当是诸葛亮所作,至少也是非常熟悉诸葛亮军事思想的人所伪托。

  二、诸葛亮其人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字孔明,人称“卧龙”,东汉末年徐州琅邪郡阳都县(在今山东沂南县)人。诸葛亮生于汉灵帝光和四年。他出生的第四年,即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就爆发了黄巾大起义。军阀割据,战乱不休,诸葛亮失去了双亲,依随叔父诸葛玄生活。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年),诸葛亮13岁时,他们姐弟四人跟随叔父诸葛玄离开山东老家赶赴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任所。不久,朝廷又派朱皓到任,失掉官职的诸葛玄只好带着诸葛亮姐弟四人前往荆州投靠旧友荆州牧(治所襄阳)刘表(亮时十五岁)。到襄阳后,诸葛亮因年纪幼小,就到刘表办的“学业堂”里读书。他的两个姐姐则先后出嫁,一个嫁给襄阳大名士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一个嫁给中庐县(今湖北南漳县)蒯家大族蒯祺。大约在襄阳城内度过了两三年的时间,诸葛亮大约17岁时,他的叔父诸葛玄去世。他看到刘表昏庸无能,不是命世之主,于是结庐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山中,隐居待时,躬耕苦读,这是公元197年的事。诸葛亮在隆中隐居了十年,他广交江南名士,“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爱唱《梁父吟》,结交庞德公、庞统、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其智谋为大家公认, 胸怀匡扶天下之志。他密切注意时局的发展,所以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人称“卧龙先生”。娶黄承彦之女为妻。
  在天下大乱的东汉末年,经徐庶介绍,受刘备三顾茅庐,先后辅佐刘备、刘禅父子28年,创建了蜀汉政权,对西南地区的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辅佐刘备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这种“士为知己者死”的伦理道德的光辉,符合中国人的理想模式和心理意愿。诸葛亮的一生,大都在戎马倥偬的军旅中度过,亲自参加指挥了无数大小战争,长期的战争实践和他对前人的军事理论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 、系统的军事思想。《三国演义》更是把他作了神化般的塑造,使他成了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他的军事思想的集中总结与反映便是《将苑》和《便宜十六策》。

  三、《将苑》的军事思想

  《将苑》博采《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等军事名著,以50个问题,从各方面论述了为将之道。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五个方面:一、将领道德修养的提高;二、君主与将领的关系;三、将领的用人之道;四、将领的军事素质;五、严明军纪。下面分述之:
  (一)将领道德修养。主要包括在《将材》、《将器》、《将志》、《将善》、《将刚》、《将强》等节正面论述和与《将弊》、《将骄吝》、《将戒》等节的反面论述中。提出将分九材:仁将、 义将、礼将、 智将、 信将、步将、骑将、猛将、大将。要求将领要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要不恃强,不怙势,宠辱不惧,不贪不淫,以身殉国,壹意而已;要能做到“五善四欲”:即善知敌形势,知进退,知国之虚实,知天时人事,知山川险阻。要战欲奇,谋欲密,众欲静,心欲一。将领的性格要刚不可折,柔不可卷,刚柔相济。力争以“高节,孝弟,信义,沈虑,力行”实现“五强”,杜绝“谋不能料是非,礼不能任贤良,政不能正刑法,富不能济穷厄,智不能备未形,虑不能防微密,达不能举所知,败不能无怨谤”的八恶;要遵守十五条纪律:即虑、诘、勇、廉、平、忍、宽、信、敬、明、谨、仁、忠、分、谋;要特别注意为将八弊:一曰贪而无厌,二曰妒贤嫉能,三曰信谗好佞,四曰料彼不自料,五曰犹豫不自决,六曰荒淫于酒色,七曰奸诈而自怯,八曰狡言而不以礼。同时要防止骄傲和吝啬。
  (二)君主与将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兵权》、《出师》、《假权》等篇的论述中。其思想特点突出地继承了孙子的“将之出,君命有所不受”和周亚夫的“军中闻将军之命,不闻有天子之诏”(《假权》)。《兵权》阐述了主将能否真正掌握兵权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得权如虎添翼,失权则如龙游浅滩。将帅出征,君主授权,仪式庄重而肃穆,郑重嘱托。
  (三)将领的用人之道。包括《逐恶》、《知人性》、《择材》、《腹心》、《三宾》、《励士》、《和人》等篇。提出要弃五害,远奸伪悖德之人:“一曰结党相连,毁谮贤良;二曰侈其衣服,异其冠带;三曰虚夸妖术,诡言神道;四曰专察是非,私以动众;五曰伺候得失,阴结敌人”;总结了知人七术,即以是非而观其志,以辞辩而观其变,以计谋而观其识,以祸难而观其勇,以酒而观其性,以利而观其廉,以事而观其信;明确人非通材,要“各因其能而用”;指出为将者,必须要培养、拥有“腹心、耳目、爪牙”;战争的复杂性,还要求将领要有一帮参谋智囊,以其才能分三宾而侍;在战争中鼓舞士气非常重要,要尊之以爵,赡之以财,接之以礼,厉之以信 ,施恩不倦,执法如一,身先士卒,小善必录,小功必赏,则将士无不勉力而行,拼死效力的;在整个统帅过程中,要特重“人和”,如若不和,虽汤、武之智,不能取胜于匹夫。
  (四)将领的军事素质,包括智谋水平,侦察的运用和天时地利等自然条件的了然于心和巧妙运用。《智用》要求“顺天、因时、依人”;《不阵》继承“上兵伐谋”的思想;《审因》、《机势》、《应机》、《揣能》等则强调利用民心和时机;《谨候》与《察情》论述了侦察工作的原则和方法;《天势》、《胜败》、《地势》、《战道》则论述了作战地形与天候对战争胜负的影响。
  (五)严明军纪。严格治军是诸葛亮一贯的思想。《习练》、《军蠹》《重刑》、《整师》、《威令》等篇体现了他重视作战训练、惩治军中腐败、加重刑罚力度、严肃军纪的治军观点。

  《将苑》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第一部专论为将之道的书,是一本古代的将才学。它一事一议,论证全面、具体、言简意赅,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将领所应具备的各种品质、修养、能力和素质,以及应该防止的弊端和应该杜绝的恶习,堪称古代为将之道的集大成,其中凝结了诸葛亮的领导艺术和识别、选拔、任用将领的奥秘,该书受到了历代军事家的重视和推崇,被认为是统军带兵的必读之书。

  --------------------------------------------------------------------------------

  附 诸葛亮《将苑》原文:

  将 苑

  旧题三国蜀·诸葛亮

  ●卷一
  ○兵权
  夫兵权者,是三军之司命,主将之威势。将能执兵之权,操兵之势而临群下,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随所遇而施之。若将失权,不操其势,亦如鱼龙脱于江湖,欲求游洋之势,奔涛戏浪,何可得也。
  ○逐恶
  夫军国之弊,有五害焉:一曰结党相连,毁谮贤良;二曰侈其衣服,异其冠带;三曰虚夸妖术,诡言神道;四曰专察是非,私以动众;五曰伺候得失,阴结敌人。此所谓奸伪悖德之人,可远而不可亲也。
  ○知人性
  夫知人之性,莫难察焉。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将材
  夫将材有九: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知其饥寒,察其劳苦,此之谓仁将;事无苟免,不为利挠,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此之谓义将;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此之谓礼将;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此之谓智将;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足轻戎马,气盖千夫,善固疆埸,长于剑戟,此之谓步将;登高履险,驰射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此之谓骑将;气凌三军,志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敌,此之谓猛将;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之谓大将。
  ○将器
  将之器,其用大小不同。若乃察其奸,伺其祸,为众所服,此十夫之将;夙兴夜寐,言词密察,此百夫之将;直而有虑,勇而能斗,此千夫之将;外貌桓桓,中情烈烈,知人勤劳,悉人饥寒,此万夫之将;进贤进能,日慎一日,诚信宽大,闲于理乱,此十万人之将;仁爱洽于下,信义服邻国,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识地理,四海之内视如家室,此天下之将。
  ○将弊
  夫为将之道,有八弊焉,一曰贪而无厌,二曰妒贤嫉能,三曰信谗好佞,四曰料彼不自料,五曰犹豫不自决,六曰荒淫于酒色,七曰奸诈而自怯,八曰狡言而不以礼。
  ○将志
  兵者凶器,将者危任,是以器刚则缺,任重则危。故善将者,不恃强,不怙势,宠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惧,见利不贪,见美不淫,以身殉国,壹意而已。
  ○将善
  将有五善四欲。五善者,所谓善知敌之形势,善知进退之道,善知国之虚实,善知天时人事,善知山川险阻。四欲者,所谓战欲奇,谋欲密,众欲静,心欲一。
  ○将刚
  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纯柔纯弱,其势必削;纯刚纯强,其势必亡;不柔不刚,合道之常。
  ○将骄吝
  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判。将不可吝,吝则赏不行,赏不行则士不致命,士不致命则军无功,无功则国虚,国虚则寇实矣。孔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将强
  将有五强八恶。高节可以厉俗,孝弟可以扬名,信义可以交友,沈虑可以容众,力行可以建功,此将之五强也。谋不能料是非,礼不能任贤良,政不能正刑法,富不能济穷厄,智不能备未形,虑不能防微密,达不能举所知,败不能无怨谤,此谓之八恶也。
  ○出师
  古者国有危难,君简贤能而任之,齐三日,入太庙,南面而立,将北面,太师进钺于君。君持钺柄以授将,曰:“从此至军,将军其裁之。”复命曰:“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退。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恃功能而失忠信。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同寒署,等劳逸,齐甘苦,均危患,如此则士必尽死,敌必可亡。”将受词,凿凶门,引军而出,君送之,跪而推毂,曰:“进退惟时,军中事不由君命,皆由将出。”若此,则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主于后。是以智者为之虑,勇者为之斗,故能战胜于外,功成于内,扬名于后世,福流于子孙矣。
  ○择材
  夫师之行也,有好斗乐战,独取强敌者,聚为一徒,名曰报国之士;有气盖三军,材力勇捷者,聚为一徒,名曰突陈之士;有轻足善步,走如奔马者,聚为一徒,名曰搴旗之士;有骑射如飞,发无不中者,聚为一徒,名曰争锋之士;有射必中,中必死者,聚为一徒,名曰飞驰之士;有善发强弩,远而和中者,聚为一徒,名曰摧锋之士。此六军之善士,各因其能而用之也。
  ○智用
  夫为将之道,必顺天、因时、依人以立胜也。故天作时不作而人作,是谓逆时;时作天不作而人作,是谓逆天;天作时作而人不作,是谓逆人。智者不逆天,亦不逆时,亦不逆人也。
  ○不陈
  古之善理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昔者,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乐其业,至老不相攻伐,可谓善理者不师也。若舜修典刑,咎繇作士师,人不干令,刑无可施,可谓善师者不陈。若禹伐有苗,舜舞干羽而苗民格,可谓善陈者不战。若齐桓南服强楚,北服山戎,可谓善战者不败。若楚昭遭祸,奔秦求救,卒能返国,可谓善败者不亡矣。
  ○将诫
  书曰:“狎侮君子,罔以尽人心;狎侮小人,罔以尽人力。”固行兵之要,务揽英雄之心,严赏罚之科,总文武之道,操刚柔之术,说礼乐而敦诗书,先仁义而后智勇;静如潜鱼,动若奔獭,丧其所连,折其所强,耀以旌旗,戒以金鼓,退若山移,进如风雨,击崩若摧,合战如虎;迫而容之,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卑而骄之,亲而离之,强而弱之;有危者安之,有惧者悦之,有叛者怀之,有冤者申之,有强者抑之,有弱者扶之,有谋者亲之,有谗者覆之,获财者与之;不倍兵以攻弱,不恃众以轻敌,不傲才以骄之,不以宠而作威;先计而后动,知胜而始战;得其财帛不自宝,得其子女不自使。将能如此,严号申令而人愿斗,则兵合刃接而人乐死矣。
  ○戒备
  夫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若夫失之毫厘,则差若千里,覆军杀将,势不逾息,可不惧哉!故有患难,君臣旰食而谋之,择贤而任之。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不知惧,此谓燕巢于幕,鱼游于鼎,亡不俟夕矣。传曰:“不备不虞,不可以师。”又曰:“预备无虞,古之善政。”又曰:“蜂虿尚有毒,而况国乎?”无备,虽众不可恃也。故曰:有备无患。故三军之行,不可无备也。
  ○习练
  夫军无习练,百不当一;习而用之,一可当百。故仲尼曰:“不教而战,是谓弃之。”又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然则即戎之不可不教,教之以礼义,诲之以忠信,诫之以典刑,威之以赏罚,故人知劝,然后习之,或陈而分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走而却之,别而合之,散而聚之。一人可教十人,十人可教百人,百人可教千人,千人可教万人,可教三军,然后教练而敌可胜矣。
  ○军蠹
  夫三军之行,有探候不审,烽火失度;后期犯令,不应时机,阻乱师徒;乍前乍后,不合金鼓;上不恤下,削敛无度;营私徇己,不恤饥寒;非言妖辞,妄陈祸福;无事喧杂,惊惑将吏;勇不受制,专而陵上;侵竭府库,擅给其财。此九者,三军之蠹,有之必败也。
  ○腹心
  夫为将者,必有腹心、耳目、爪牙。无腹心者,如人夜行,无所措手足;无耳目者,如冥然而居,不知运动;无爪牙者,如饥人食毒物,无不死矣。故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沉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
  ○谨候
  夫败军丧师,未有不因轻敌而致祸者,故师出以律,失律则凶。律有十五焉:一曰虑,间谍明也;二曰诘,谇候谨也;三曰勇,敌众不挠也;四曰廉,见利思义也;五曰平,赏罚均也;六曰忍,善含耻也;七曰宽,能容众也;八曰信,重然诺也;九曰敬,礼贤能也;十曰明,不纳谗也;十一曰谨,不违礼也;十二曰仁,善养士卒也;十三曰忠,以身徇国也;十四曰分,知止足也;十五曰谋,自料知他也。
  ○机形
  夫以愚克智,逆也;以智克愚,顺也;以智克智,机也。其道有三:一曰事,二曰势,三曰情。事机作而不能应,非智也;势机动而不能制,非贤也;情机发而不能行,非勇也。善将者,必因机而立胜。
  ○重刑
  吴起曰:鼓鼙金铎,所以威耳;旌帜,所以威目;禁令刑罚,所以威心。耳威以声,不可不清;目威以容,不可不明;心威以刑,不可不严。三者不立,士可怠也。故曰:将之所麾,莫不心移;将之所指,莫不前死矣。
  ○善将
  古之善将者有四:示之以进退,故人知禁;诱之以仁义,故人知礼;重之以是非,故人知劝;决之以赏罚,故人知信。禁、礼、劝、信,师之大经也。未有纲直而目不舒也,故能战必胜,攻必取。庸将不然,退则不能止,进则不能禁,故与军同亡。无劝戒则赏罚失度,人不知信,而贤良退伏,谄顽登用,是以战必败散也。
  ○审因
  夫因人之势以伐恶,则黄帝不能与争威矣;因人之力以决胜,则汤、武不能与争功矣。若能审因而加之威胜,则万夫之雄将可图,四海之英豪受制矣。

  ●卷二
  ○兵势
  夫行兵之势有三焉:一曰天,二曰地,三曰人。天势者,日月清明,五星合度,彗孛不殃,风气调和;地势者,城峻重崖,洪波千里,石门幽洞,羊肠曲沃;人势者,主圣将贤,三军由礼,士卒用命,粮甲坚备。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者无敌,所击者万全矣。
  ○胜败
  贤才居上,不肖居下,三军悦乐,士卒畏服,相议以勇斗,相望以威武,相劝以刑赏,此必胜之征也。士卒惰慢,三军数惊,下无礼信,人不畏法,相恐以敌,相语以利,相嘱以祸福,相惑以妖言,此必败之征也。
  ○假权
  夫将者,人命之所县也,成败之所系也,祸福之所倚也。而上不假之以赏罚,是犹束猿猱之手,而责之以腾捷;胶离娄之目,而使之辨青黄,不可得也。若赏移在权臣,罚不由主将,人苟自利,谁怀斗心?虽伊、吕之谋,韩白之功,而不能自卫也。故孙武曰:“将之出,君命有所不受。”亚夫曰:“军中闻将军之命,不闻有天子之诏。”
  ○哀死
  古之善将者,养人如养己子,有难则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后之;伤者,泣而抚之;死者,哀而葬之;饥者,舍食而食之;寒者,解衣而衣之;智者,礼而禄之;勇者,赏而劝之。将能如此,所向必捷矣。
  ○三宾
  夫三军之行也,必有宾客群议得失,以资将用。有词若县流,奇谋不测,博闻广见,多艺多才,此万夫之望,可引为上宾;有猛若熊虎,捷若腾猿,刚如铁石,利若龙泉,此一时之雄,可以为中宾;有多言或中,薄技小才,常人之能,此可引为下宾。
  ○后应
  若乃图难于易,为大于细,先动后用,刑于无刑,此用兵之智也。师徒已列,戎马交驰,强弩才临,短兵又接,乘威布信,敌人告急,此用兵之能也。身冲矢石,争胜一时,成败未分,我伤彼死,此用兵之下也。
  ○便利
  夫草木丛集,利以游逸;重塞山林,利以不意;前林无隐,利以潜伏;以少击众,利以日莫;以众击寡,利以清晨;强弩长兵,利以捷次;逾渊隔水,风大暗昧,利以搏前击后。
  ○应机
  夫必胜之术,合变之形,在于机也。非智者孰能见机而作乎?见机之道,莫先于不意。故猛兽失险,童子持戟以追之;蜂虿发毒,壮士彷徨而失色。以其祸出不图,变速非虑也。
  ○揣能
  古之善用兵者,揣其能而料其胜负。主孰圣也?将孰贤也?吏孰能也?粮饷孰丰也?士卒孰练也?军容孰整也?戎马孰逸也?形势孰险也?宾客孰智也?邻国孰惧也?财货孰多也?百姓孰安也?由此观之,强弱之形,可以决矣。
  ○轻战
  螫虫之触,负其毒也;战士能勇,恃其备也。所以锋锐甲坚,则人轻战。故甲不坚密,与肉袒同;射不能中,与无矢同;中不能入,与无镞同;探候不谨,与无目同;将帅不勇,与无将同。
  ○地势
  夫地势者,兵之助也。不知战地而求胜者,未之有也。山林土陵,丘阜大川,此步兵之地;土高山狭,蔓衍相属,此车骑之地;依山附涧,高林深谷,此弓弩之地;草浅土平,可前可后,此长戟之地;芦苇相参,竹树交映,此枪矛之地也。
  ○情势
  夫将有勇而轻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喜利者,有仁而不忍者,有智而心怯者,有谋而情缓者。是故勇而轻死者,可暴也;急而心速者,可久也;贪而喜利者,可遗也;仁而不忍者,可劳也;智而心怯者,可窘也;谋而情缓者,可袭也。
  ○击势
  古之善斗者,必先探敌情而后图之。凡师老粮绝,百姓愁怨,军令不习,器械不修,计不先设,外救不至,将吏刻剥,赏罚轻懈,营伍失次,战胜而骄,可以攻之。若用贤授能,粮食羡余,甲兵坚利,四邻和睦,大国应援,敌有此者,引而计之。
  ○整师
  夫出师行军,以整为胜。若赏罚不明,法令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之师,无益于用。所谓整师者,居则有礼,动则有威,进不可当,退不可逼,前后应接,左右应旄而不与之危,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矣。
  ○厉士
  夫用兵之道,尊之以爵,赡之以财,则士无不至矣;接之以礼,厉之以信,则士无不死矣;畜恩不倦,法若画一,则士无不服矣;先之以身,后之以人,则士无不勇矣;小善必录,小功必赏,则士无不劝矣。
  ○自勉
  圣人则天,贤者法地,智者则古。骄者招毁,妄者稔祸,多语者寡信,自奉者少恩,赏于无功者离,罚加无罪者怨,喜怒不当者灭。
  ○战道
  夫林战之道:昼广旌旗,夜多金鼓,利用短兵,巧在设伏,或攻于前,或发于后。丛战之道:利用剑楯,将欲图之,先度其路,十里一场,五里一应,偃戢旌旗,特严金鼓,令贼无措手足。谷战之道:巧于设伏,利以勇斗,轻足之士凌其高,必死之士殿其后,列强弩而冲之,持短兵而继之,彼不得前,我不得往。水战之道:利在舟楫,练习士卒以乘之,多张旗帜以惑之,严弓弩以中之,持短兵以捍之,设坚栅以卫之,顺其流而击之。夜战之道:利在机密,或潜师以冲之以出其不意,或多火鼓以乱其耳目,驰而攻之,可以胜矣。
  ○和人
  夫用兵之道,在于人和,人和则不劝而自战矣。若将吏相猜,士卒不服,忠谋不用,群下谤议,谗慝互生,虽有汤、武之智而不能取胜于匹夫,况众人乎?
  ○察情
  夫兵起而静者,恃其险也;迫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众树动者,车来也;尘土卑而广者,徒来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半进而半退者,诱也;杖而行者,饥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币重而言甘者,诱也。
  ○将情
  夫为将之道,军井未汲,将不言渴;军食未熟,将不言饥;军火未然,将不言寒;军幕未施,将不言困。夏不操扇,雨不张盖,与众同也。
  ○威令
  夫一人之身,百万之众,束肩敛息,重足俯听,莫敢仰视者,法制使然也。若乃上无刑罚,下无礼义,虽有天下,富有四海,而不能自免者,桀纣之类也。夫以匹夫之刑令以赏罚,而人不能逆其命者,孙武、穰苴之类也。故令不可轻,势不可通。
  ○东夷
  东夷之性,薄礼少义,捍急能斗,仪山堑海,凭险自固。上下和睦,百姓安乐,未可图也。若上乱下离,则可以行间,间起则隙生,隙生则修德以来之,固甲兵而击之,其势必克也。
  ○南蛮
  南蛮多种,性不能教,连合朋党,失意则相攻。居洞依山,或聚或散,西至昆仑,东至洋海,海产奇货,故人贪而勇战。春夏多疾疫,利在疾战,不可久师也。
  ○西戎
  西戎之性,勇悍好利,或城居,或野处,米粮少,金贝多,故人勇战斗,难败。自碛石以西,诸戎种繁,地广形险,俗负强很,故人多不臣。当候之以外衅,伺之以内乱,则可破矣。
  ○北狄
  北狄居无城郭,随逐水草,势利则南侵,势失则北遁,长山广碛,足以自卫,饥则捕兽饮乳,寒则寝皮服裘,奔走射猎,以杀为务,未可以道德怀之,未可以兵戎服之。汉不与战,其略有三。汉卒且耕且战,故疲而怯;虏但牧猎,故逸而勇。以疲敌逸,以怯敌勇,不相当也,此不可战一也。汉长于步,日驰百里;虏长于骑,日乃倍之。汉逐虏则赍粮负甲而随之,虏逐汉则驱疾骑而运之,运负之势已殊,走逐之形不等,此不可战二也。汉战多步,虏战多骑,争地形之势,则骑疾于步,迟疾势县,此不可战三也。不得已,则莫若守边。守边之道,拣良将而任之,训锐士而御之,广营田而实之,设烽堠而待之,候其虚而乘之,因其衰而取之,所谓资不费而寇自除矣,人不疲而虏自宽矣。

白话诸葛亮兵法

将苑
兵权
【原文】
夫兵权者,是三军之司命,主将之威势。将能执兵之权,操兵之要势,而临群下,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随所遇而施之。若将失权,不操其势,亦如鱼龙脱于江湖,欲求游洋之势,奔涛戏浪,何可得也。
【译文】
所谓兵权,就是将帅统率三军的权力,它是将帅建立自己的威信的关键。将帅掌握了兵权,就抓住了统领军队的要点,好像一只猛虎,插上了双翼一般,不仅有威势而且能翱翔四海,遇到任何情况都能灵活应变,占据主动。反之,将帅如果失去了这个权力,不能指挥军队,就好像鱼、龙离开了江湖,想要求得在海洋中遨游的自由,在浪涛中奔驰嬉戏,又怎么可能呢?
逐恶
【原文】
夫军国之弊,有五害焉:一曰,结党相连,毁谮贤良;二曰,侈其衣服,异其冠带;三曰,虚夸妖术,诡言神道;四曰,专察是非,私以动众;五曰,伺候得失,阴结敌人。此所谓奸伪悖德之人,可远而不可亲也。
【译文】
不论是治军还是理国,有五种人需要对之注意,他们是国家、军队混乱的祸患。这五种人是:第一,私结朋党,搞小团体,专爱诋毁、打击有才德的人;第二,在衣服上奢侈、浪费、穿戴与众不同的帽子、服饰、虚荣心重,哗众取宠的人;第三,不切实际地夸大盅感民众,制造谣言欺诈视听的人;第四,专门搬弄是非,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兴师动众的人;第五、非常在意自己的个人得夫,暗中与敌人勾结在一起的人。这五种虚伪奸诈、德行败坏的小人,对他们只能远离而不可亲近。
知人性
【原文】
夫知人性,莫难察焉。善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译文】
世界上没有比真正地了解一个人的本性还要困难的事情。每个人的善、恶程度不同,本性与外表也是不统一的。有的人外貌温良却行为奸诈,有的人情态谦恭却心怀欺骗,有的人看上去很勇敢而实际上却很怯懦,有的人似乎已竭尽全力但实际上却另有图谋。然而,了解一个人的本性还是有七条办法的,用离间的方法询问他对某事的看法,以考察他的志向、立场;用激烈的言辞故意激怒他,以考察他的气度、应变的能力;就某个计划向他咨询,征求他的意见,以考察他的学识;告诉他大祸临头,以考察他的胆识、勇气;利用喝酒的机会,使他大醉,以观察他的本性、修养;用利益对他进行引诱,以考察他是否清廉;把某件事情交付给他去办,以考察他是否有信用,值得信任。
将材
【原文】
夫将材有九。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知其饥寒,察其劳苦,此之谓仁将。事无苟免,不为利挠,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此之谓义将。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此之谓礼将。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此之谓智将。进而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足轻戎马,气盖千夫,善固疆场,长於剑戟,此之谓步将。登高履险,驰射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此之谓骑将。气凌三军,志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敌,此之谓猛将。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之谓大将。
【译文】
根据不同的将帅不同的才干,可以把将帅分为九种类型:一是用自己的德行教育部下,用礼法规范部下的行动,对部下关怀备至,问寒问暖,与部下同甘共苦,这种将帅是仁将。二是做事能不只图眼前消灾去难,还有长远打算,一丝不苟,下被利益所诱惑,宁愿为荣誉献身,也不屈辱求生,这样的将帅是义将。三是身居高位但不盛气凌人,功绩卓著又不骄做自大,贤德而不清高,谦让比自己地位低的人,个性刚直又能包容他人,这样的将帅是礼将。四是运用战术高深莫测,足智多谋,身处逆境能转祸为福,面临危险又能逢凶化吉,这佯的将帅是智将。五是忠诚信实,对有功之人以重赏,对有过之人以重罚,赏罚分明,奖赏时不拖延,惩罚时不管对方的地位高下,这样的将帅是信将。六是身手矫捷,冲锋陷阵时快如战马,气慨豪壮,斗志昂扬能胜千夫,善于保卫国家,又擅长剑戟,这样的将帅是步将。七是能攀高山,走险地,驰马如风,身先土卒,锐不可挡,撤退时在队伍后面抵挡敌兵掩护他人,这样的将帅是骑将。八是气盖三军,所向无故,对小的战役小心谨慎不马虎,面对强大的敌人则愈战愈勇,这样的将帅是猛将。九是遇见贤者虚心请教,对别人的意见从谏如流,能广开言路,待人宽厚又不失刚直,勇敢果断又富于计谋,这样的将帅是大将。
将器
【原文】
将之器,其用大小不同。若乃察其奸,伺其祸,为众所服,此十夫之将。夙兴夜寐,言词密察,此百夫之将。直而有虑,勇而能斗,此千夫之将。外貌桓桓,中情烈烈,知人勤劳,悉人饥寒,此万夫之将。进贤进能,日慎一日,诚信宽大,闲于理乱,此十万人之将。仁爱洽于下,信义服邻国,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识地理,四海之内,枧如室家,此天下之将。
【译文】
将帅的气质、气度有不同,其本领、作用有大小之分。如果能察觉他人的奸诈,看到事物潜伏的危害、祸端,被部下所信服,这种将领为十夫之将,可以统领十人的队伍。如果早起晚睡,整日力公事操劳,言辞谨慎小心,能倾听部下的心声,这种将领为百夫之将,可以统领百人的队伍。为人耿直又泽谋远虑,勇猛善战,这样的将领是千夫之将,可以统领千人的队伍。外表威武,内心蕴藏着丰富的感情,个性光明磊落,能了解别人的努力和辛苦,又能关心他人的饥寒情况,这种将领为万夫之将,可以统领万人的部队。能举贤能之人,能随时随地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德修业,不断充实自己,为人忠诚、可信、宽容、大度,善于治理乱世,这样的将领为十万人之将,可以统领10万人的部队。能以仁爱之心对待部下,又能讲信义而让邻国信服。通晓天文,善处人际关系,熟知地理,心中装有四海,运筹帷幄,如同料理家事一般自如,这样的将领是天下之将,可以治理整个天下。

将弊
【原文】
夫为将之道,有八弊焉。一曰贪而无厌,二曰妒贤嫉能,三曰信谗好佞,四曰料彼不自料,五曰犹豫不自决,六曰荒淫于酒色,七曰奸诈而自怯,八曰狡言而不以礼。
【译文】
有八种弊病,是将帅用兵的大忌:一是对财、物的需求永远不满足,贪得无厌;二是对贤德有才能的人妒嫉强烈;三是听信谗信,亲近能说会道、巧言谄媚的小人;四是只能分析敌情,却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实力;五是遇事犹豫不决;六是沉迷于酒色而不能自拔;七是为人虚伪奸诈而自己又胆怯懦弱;八是狡猾巧辨而又傲慢无礼,不按制度办事。

将志
【原文】
兵者凶器,将者危任,是以器刚则缺,任重则危。故善将者,不恃强,不怙势,宠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惧,见利不贪,见美不淫,以身殉国,壹意而已。
【译文】
兵器是一种凶器,统兵为将是一种重大的责任,兵器太刚硬,容易缺损,将领任务重大所以有风险。因此,真正的将帅不以自己的部队强大有威势做靠山,当他受到君主的宠爱对不得意忘形,当他受到别人的诽谤污辱时,也不惧怕、退缩,看到利益时不起贪念,见到美女时不生邪念,只知全心全意,保家卫国,以身殉职。
将善
【原文】
将有五善四欲。五善者,所谓善知敌之形势,善知进退之道,善知国之虚实,善知天时人事,善知山川险阻。四欲者,所谓战欲奇,谋欲密,众欲静,心欲一。
【译文】
对将帅的军事实践能力的要求是“五善四欲”。五善是指:擅长察晓敌人的兵力部署,擅长正确地判断进攻和撤退的时机,擅长了解交战双方的国力虚实,擅长利用对自己一方有利的时机,擅长利用山川地形的崎岖险阻。四欲是指:作战时出奇制胜,谋划要周密,人多事繁,追求镇静稳重,保持全军上下团结一心,合力抗战。
将刚
【原文】
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纯柔纯弱,其势必削;纯刚纯强,其势必亡,不柔不刚,合道之长。
【译文】
好的将帅应该具备的性格是刚强、刚烈,但不固执己见,温和、柔顺但不软弱无力,即通常听说的刚柔相济,才能以弱胜强,以柔克刚。单纯一味的柔和、软弱,就会使自己的力量被削减,以至失败;单纯一味的刚烈、刚强又会导致刚愎自用也注定要灭亡。所以,既不过柔,也不过刚,刚柔井济,才是最理想的性格特点,才是最佳的状态。

将骄吝
【原文】
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将不可吝,吝则赏不行,赏不行则士不致命,士不致命则军无功,无功则国虚,国虚则寇实矣。孔子曰:“如有周公之寸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己”。
【译文】
做将帅的切勿骄做自大,如果骄做自大,待人接物就会有不周到的地方,有失礼之处,一朝失礼就会众叛亲离,人心愤懑相怨。身为将领,也不能小气吝啬,如果吝啬必然下愿奖赏部下,奖赏不行,部下必定不肯在战斗中尽最大努力去拼死作战,这样下去,则在战争中不会取得什么好的成果,国家的实力也就会因此虚弱下去,自己国家实力下降就是表示敌人正在强大起来。因此孔子说:“一个人尽管具备象周公那样的德才。但是却骄做吝啬,那么即使他能做出一定的贡献,也不值得人们去评价称道”。
将强
【原文】
将有五强八恶。高节可以厉俗,孝弟可以扬名,信义可以交友,泛爱可以容众,力行可以建功,此将之五强也。谋不能料是非,礼不能任贤良,政不能正刑法,富不能济穷厄,智不能备未形,虑不能防微密,达不能举所知,败不能无怨谤,此谓之八恶也。
【译文】
将帅的品德修养标准是五强八恶。五强是指五种必须的德性:高风亮节可以勉励世俗,友爱孝悌可以名扬海内,信义忠诚可以获得友谊,周到细致地考虑问题可以容忍他人,身体力行可以建功立业。八恶是八种在德性上的缺陷:虽然足智多谋但不能明辨是非,不能礼贤下士,更不能任用贤良之人,施政时有法不依,无法引导社会风俗,不能慷慨施惠,不肯救济穷困,不能防患于未燃,智慧不足,不能深思远虑,也不能防微杜渐,不能在声誉显达时推荐自己所熟悉的贤能之士,不能在战败时,毫无怨言,负担全部责任。

出师
【原文】
古者国有危难,君简贤能而任之。斋三日,入太庙,南面而立;将北面,太师进钱于君。君持钺柄以授将,曰:“从此至军,将军其裁之。”复命曰:“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退。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恃功能而失忠信。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同寒暑,等劳逸,齐甘苦,均危患;如此,则士必尽命,敌必可亡”。将受词,凿凶门,引军而出,君送之,跪而推毅,曰:“进退惟时,军中事,不由君命,皆由将出。”若此,则无天于上,无地子下,无敌于前,无主于后,是以智者为之虑,勇者为之斗,故能战胜子外,功成于内,扬名于后世,福流于子孙矣。
【注释】
凶门:古代将士出征时在北城墙开凿一门,表示以死报君的决心。
【译文】
从古至今,大凡国家遇有危难,国君会选拔贤德之人作将帅以解救国难。出征前,斋戒三曰,进至大庙告祭列祖列宗,国君面南而站,将帅面北而立,太师双手奉上大斧(权力的象征),国君接过大斧,手侍斧柄授给将帅说:“从现在开始,部队由你指挥。”然后,国君接着说:“作战时,见敌人势弱则进击,见敌人实力强固则以退为主。不能因为自己身居高位而看轻别人,也不要因为自己意见独特而听不进部下的意见,不可以凭借自己功绩显赫就失去为人忠信的品质。部下还没有坐下来休息时,身为将帅不能自己先坐下来休息,部下还没有吃饭时,身为将帅也不要首先进餐,应该与部下同寒暑,等劳逸,齐甘苦,均危患,做到了这一切,手下的将士必会竭尽全力,敌人也一定会被打败”。将帅听完国君的训命后,宣誓效忠,然后亲自打开凶门,率军出征。国君送别时,跪着推车轮说:“军队进退要看准时机。从今天起,军队中的一切行动都由你来决策”。这样,将帅就具有了绝对的权威,也可以使智谋之人为之献策,使勇猛之人为之效命沙场。由此,可以百战百胜,立下汁马功劳,也能扬名于后世,福泽延及子孙。
择材
【原文】
夫师之行也,有好斗乐战,独取强敌者,聚为一徒,名曰报国之士;有气盖三军,材力勇捷者,聚为一徒,名曰突阵之士;有轻足善步,走如奔马者,聚为一徒,名曰搴旗之士;有骑射如飞,发无不中者,聚为一徒,名曰争锋之士;有射必中,中必死者,聚为一徒,名曰飞驰之士,有善发强努,远而必中者,聚为一徒,名曰摧锋之士。此六军之善士,各因其能而用之也。
【译文】
军队出征时的战列编制,对那些斗志昂扬,求战心切,愿意独立地与强劲对手较量,应把他们编在一个行列里,这些人可以算得上是报国之士;有的士兵气冠三军,精力充沛,身手矫捷,应把他们编在一个行列里,这些人可以算作是突击队;有的士兵行走快速而敏捷,象飞驰的马一样有威势,应把他们编在一起,这些人可以组成前锋队;有的士兵善骑善射,箭术高超,百发百中,应把他们编在一起,这些人可以组成奇袭队;有的士兵专门擅长射箭,中者必死,是一流的射手,也应把他们编在一个行列里,这些人可以组成射击队;有的士兵力大无比,可以使用强弓硬弩,即使射程比较远也可以射中目标,应把他们编成一组,组成阻击队。可见,不同的士兵,有不同的能力特点,应该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各尽其才,各尽其用。

智用
【原文】
夫为将之道,必顺天、因时、依人以立胜也。故天作时不作而人作,是谓逆时;时作天不作而人作,是谓逆天;天作时作而人不作,是谓逆人。智者不逆天,亦不逆时,亦不逆人也。
【译文】
将帅领兵出征想夺取战斗的胜利,必须考虑到天候、战机及人的素质这几方面的因素,要顺天候、得战机、具备相应的战斗力。所以在顺应了天候、也具备了相应的战斗力但时机却不成熟的情况下出兵是逆时;在具备了相应的战斗力,也有了成熟的战机但不具备天候条件下出兵是逆天,在顺应了天候、抓住了战机但却不具备士兵相应的战斗力的条件下出兵是逆人。明智的将帅,领乓作战是决不会逆天、逆时、逆人的。
不陈
【原文】
古之善理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昔者。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乐其业,至老不相攻伐,可谓善理者不师也。若舜修典刑,咎群作士师。人不干令,刑无可施,可谓善师者不陈。苦尧伐有苗,舜舞干羽而苗民格,可谓善陈者不战。苦齐桓南服强楚,北服山戎,可谓善战者不败。若楚昭遭祸,奔秦求救,卒能返国。可谓善败者不亡矣。
【译文】
古代,善于治理国家的君王,不动用军队便能达到国泰民安的境界;善于治理军队的将帅,不出动军队便让敌军屈服;善于用兵布阵的将领,可以不打仗便取得胜利;善于甲兵作战的将领,可以百战百胜,善于面对困境,并从失败中总结教训、找出对策的首领,便不会灭亡。以往先贤圣人们治理天下时,能让百姓安居乐业,所以百姓们永远不会争斗杀伐,那就是善于治理国家,不需动用军队的典范。舜治理国家时注重严明法纪,并任命大臣咎繇掌管刑法,便没有人敢作违法之事,所以也就用不着执行刑罚,那就是善于治理军队那种典范。如唐尧派舜讨伐有苗时,舜只用舞蹈用的干盾和羽扇便让苗民屈服的事例,可算是“善陈者不战”的范例了。齐桓公慑服其南边的强国——楚国,征服其北面的山戎,则是百战百胜的范例。而楚昭王被吴国打败时,及时逃到秦国求救,因而得以返回楚国执掌君权,刘邦屡败干项羽,但能接受教训,总结经验,改进战略战术,最后坟下一战成功。这些便是“善败者不亡”的例证了。

将诫
【原文】
书曰:“狎侮君子,罔以尽人心,狎侮小人,罔以尽人力”。故行兵之要,务揽英雄之心,严赏罚之科,总文武之道,操刚柔之术,说礼乐而敦诗书,先仁义而后智勇;静如潜鱼,动若奔獭,散其所连,折其所强,耀以旅旗,戒以金鼓,退若山移,进如风雨,击崩若摧,合战如虎;迫而容之,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卑而骄之,亲而离之,强而弱之,有危者安之,有惧者悦之,有叛者怀之,有冤者申之,有强者抑之,有弱者扶之,有谋者亲之,有谗者覆之,获财者与之;不倍兵以攻弱,不恃众以轻敌,不做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先计而后动,知胜而始战、得其财帛,不自宝,得其子女不自使。将能如此,严申号令,而人愿斗,则兵合刃接而人乐死矣。
【译文】
《书经》说:“戏辱君子,就无法得到他的真心,蔑视小人,也无法使他们竭尽全力为自己效力”。所以,将帅领兵的要决是:务必得到部下的人心,严格有关赏罚的规章和纪律,要具备文、武两方面的能力,刚柔并济,精通礼、乐、诗、书,使自己在修身方面达到仁义,智勇的内涵;领兵作战时,命令士兵隐蔽和休息就应让士兵能象鱼儿潜水一样不出声响,命令士兵出击时就应让士兵象奔跑中的獭一样突跃飞奔,又快又猛,打乱敌人的阵营,切断敌人的联系,削弱敌人的势力,挥动旌旗以显示自己的威力并且让士兵服从指挥,听从调动,撤兵时部队应象大山移动一样稳重,整齐,进兵时则要疾如风雨,彻底地摧毁败军败将,与敌交手则拿出虎一样的猛势;对待敌人,还要采取一些计谋:面对紧急情况应该想办法从容不迫,用小恩小惠诱敌进入设置好的圈套之中,想尽办法打乱敌军稳固整齐的阵势,然后乱中取胜,对小心谨慎的敌军要用计使他盲目骄做起来,上下不一,用离间术打乱敌军的内部团结,对异常强大的敌人想方设法地削弱他的力量,要使处境危险的敌人感到安宁以麻痹敌人,让忧惧的敌人感到喜悦,使敌人疏忽起来;对投到我军的战俘要以怀柔的政策来对待,要使部下的冤屈有地方伸诉,扶持弱者,抑制气势凌人的部下,对有智谋的部下要尽全力亲近他,用他做参谋,对巧言令色的小人要坚决打击,获得了战利品要首先分给部下;另外。还要注意这样几点:如果敌人势弱,就不必用全力去攻击他,也不能因为自己军队力量强大就忽视了敌人,更不能以自己能力高强就骄做自大,不能因为自己受宠就对部下作威作福;对于整个战事的进行,要先制定详实的计划,要有万全的把握才能领兵出怔,不独自享受战场上缴获的财物,俘虏的男女人等也不自己独自役使。身为将帅作到了这些要求,严格号令,将士一定会积极作战,在战斗中效命疆场。

戒备
【原文】
夫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若夫失之毫厘,则差若千里,覆军杀将,势不逾息,可不惧哉!故有患难,君臣肝食而谋之,择贤而任之。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不知惧,此谓燕巢于幕,鱼游于鼎,亡不俟夕矣!传曰:“不备不虞,不可以师。”又曰:“豫备无虞,古之善政”。又曰:“蜂虿尚有毒,而况国乎?”无备,虽众不可恃也。故曰,有备无患。故三军之行,不可无备也。
【注释】
旰食而谋,因策划重大的事情顾不上吃晚饭。
蜂虿,蜂:蜜蜂、胡蜂、细腰蜂等蜂类的昆虫,虿:蝎子一类的毒虫。
【译文】
国家最重要的事务是国防。而国防之要务莫先于戒备。在国防的问题上稍有偏差,就会导致国家的灭亡。使全军覆没。无可挽回,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啊!所以,一旦国家出现了危难,君臣应齐心一致,废寝忘食,共同谋策,挑选有本领的人担任将帅,指挥三军应敌。如果不能居安思危,就是敌人已打到了家里也不能警觉,就好比燕子把窝巢搭筑在门帘上,鱼儿游戏在鼎锅里,灭亡的日了已经不远了。《左传》说:“对事物没有计划,不准备到毫无差错的地步,不能出兵!”居安思危,妥善安排,防止可能出现的灾难,这是古代推崇的“善政”。“蜜蜂和蝎子一类的小昆虫都以毒刺作为防御的工具,更何况是一个庞大的国家呢?”如果一个国家忽视了国防建设,即使有百万之众也不足为依靠,所以说有备无患,就是这个意思。可见,三军将士在出怔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
习练
【原文】
夫军无习练,百不当一;习而用之,一可当百。故仲尼曰,“不教而战,是谓弃之。”又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然则士不可不教,教之以礼义,海之以忠信,诫之以典刑,威之以赏罚,故人知劝。然后习之,或陈而分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走而却之,别而合之,散而聚之。一人可教十人,十人可教百人,百人可教千人,千人可教万人,可教三军,然后教练而敌可胜矣。
【译文】
如果军队士兵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和训练,那么一百名士兵也抵不上敌人的一个士兵;如果军队士兵受到了应有的教育和训练,那么一名士兵就可抵挡百名敌人的进攻。所以孔子说:“百姓没有受到教育和训练就去参加战斗,这是让他们去送死。”“让贤德的人用七年的时间来教育和训练百姓,他们马上可以投入战斗,并且个个都勇猛善战!”这就是说想让百姓投入战斗,在出征之前不能不对他们进行教育和训练,训练时,要使百姓明白什么是礼,什么是义,要训练、教诲他们有忠信的思想,要讲明赏罚的界限,用赏罚来制约督促他们的行为,使他们自觉上进。然后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列队与解散,坐下起立,行进立定,前进后退,解散与集合,使他们能整齐划一,井然有序。象这样一教十,十教百,百教千,千教万,就可以使整个三军受到训练,最后再让将士接受战术训练就可以在战场上打败敌人了。
军蠹
【原文】
夫三军之行,有探候不审,烽火失度;后期犯令,不应时机,阻乱师徒;乍前乍后,不合金鼓;上不恤下,削敛无度;营私徇己,不恤饥寒;非言妖辞,妄陈祸福;无事喧杂,惊惑将吏;勇不受制,专而陵上;侵竭府库,擅给其财。此九者,三军之蠹,有之必败也。
【译文】
军队行动时,有几种情况可以直接导致全军崩溃:一是对敌情的侦察不仔细、不准确,在消息的传递上不按规定进行,与实情不相符合;二是不遵守命令,耽误了集合的时间,使整个军事行动受阻,丧失了战机;三是不服从指挥,不听从调度,忽前忽后,七零八乱;四是将官不体贴下级,只知一味地聚敛搜刮;五是营私舞弊,不关心下级将士的生活;六是听信诽谤之辞、神鬼怪兆,胡乱猜测吉凶祸福,扰乱了军心;七是士兵不守秩序,喧哗吵闹,扰乱了将帅的决策和执行;八是不遵守命令,擅作主张;九是贪污现象严重,侵占国家财物,无所不为。这九种弊端,是祸害三军的蛀虫,如存在这些弊端,必败无疑。
腹心
【原文】
夫为将者,必有腹心、耳目、爪牙。无腹心者,如人夜行,无所措手足;无手足者,如冥然而居,不知运动;无爪牙者,如饥人食毒物,无不死矣。故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沉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
【译文】
身为将领,应该有自己的左右亲信可以咨商事情,有给自己侦察消息通风报信的耳目,有坚决贯彻自己命令辅佐自己的羽翼,没有心腹之人,就好比人在黑夜中走路,手脚不知该迈向何处;没有耳目之人,就好比言人安静地生活在黑暗中,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没有爪牙之人。就好似一个人饥不择食,吃了有毒的食物,没有不中毒身亡的。所以,明智的将帅,一定要选用学识渊博、足智多谋的人做自己的心腹,要选用机智聪明,谨慎保密、有很强的判断力的人做自己的耳目,还要选择勇敢、剽悍的士兵做自己的爪牙。
谨候
【原文】
夫败军丧师,未有不因轻敌而致祸者,故师出以律,失律则凶。律有十五焉,一曰虑,间谍明也;二曰诘,谇(音:岁)候谨也;三曰勇,故众不挠也;四曰廉,见利思义也;五曰平,赏罚均也;六曰忍,善含耻也;七曰宽,能客众也;八曰信,重然诺也;九曰敬,礼贤能也;十曰明,不纳谗也;十一曰谨,不违礼也;十二曰仁,善养士卒也;十三曰忠,以身徇国也;十四曰分,知止足也;十五曰谋,自料知他也。
【译文】
凡是将领领兵出师不利,都是因为轻视敌军而产生的后果,所以军队在出师时要严格军律、军令,如若军纪松驰,军令不严,便会招致灭亡。军纪军令应规范的问题有十五项;一是虑,要仔细地考虑、谋划,探明敌人的所有情况;二是诘,盘问、追查,搜集敌人情报,并仔细判断情报的真假;三是勇,见敌人阵势威武强大也绝不屈服;四是廉,不为眼前小利所诱惑,以义为重;五是平,赏罚公正,公平合理;六是忍,忍辱负重,寄希望于未来更伟大的使命;七是宽,宽厚,宽宏大量,能包容他人;八是信,忠信、诚实,遵守诺言;九是敬,对有才德的人以礼相待;十是明,明白是非,不听信谗言;十一是谨,严谨、慎重,不违礼不悖法;十二是仁,仁爱,能无微不至地关心、体贴下级官兵;十三是忠,忠诚报国,为了国家的利益,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十四是分,行为有分寸,守本分,做事情量力而行;十五是谋,足智多谋,能知己知彼。
机形
【原文】
夫以愚克智,逆也;以智克愚,顺也,以智克智,机也。其道有三,一曰事,二曰势,三曰情。事机作而不能应,非智也;势机动而不能制,非贤也;情机发而不能行,非勇也。善将者,必因机而立胜。
【译文】
大凡愚笨的人能够战胜聪明的人,是违反常理的偶然事件;聪明的人能够战胜愚笨的人,是合乎常理的必然事情;而聪明的人在一起交战,就全看掌握战机如何了。掌握战机的关键有三点:一是事机,二是势机,三是情机,当事情已经发生,有利于己而不利于敌时,不能作出相应的反映,不能算是聪明;当形势发生变化

●卷一
○兵权
夫兵权者,是三军之司命,主将之威势。将能执兵之权,操兵之势而临群下,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随所遇而施之。若将失权,不操其势,亦如鱼龙脱于江湖,欲求游洋之势,奔涛戏浪,何可得也。
○逐恶
夫军国之弊,有五害焉:一曰结党相连,毁谮贤良;二曰侈其衣服,异其冠带;三曰虚夸妖术,诡言神道;四曰专察是非,私以动众;五曰伺候得失,阴结敌人。此所谓奸伪悖德之人,可远而不可亲也。
○知人性
夫知人之性,莫难察焉。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将材
夫将材有九: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知其饥寒,察其劳苦,此之谓仁将;事无苟免,不为利挠,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此之谓义将;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此之谓礼将;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此之谓智将;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足轻戎马,气盖千夫,善固疆埸,长于剑戟,此之谓步将;登高履险,驰射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此之谓骑将;气凌三军,志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敌,此之谓猛将;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之谓大将。
○将器
将之器,其用大小不同。若乃察其奸,伺其祸,为众所服,此十夫之将;夙兴夜寐,言词密察,此百夫之将;直而有虑,勇而能斗,此千夫之将;外貌桓桓,中情烈烈,知人勤劳,悉人饥寒,此万夫之将;进贤进能,日慎一日,诚信宽大,闲于理乱,此十万人之将;仁爱洽于下,信义服邻国,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识地理,四海之内视如家室,此天下之将。
○将弊
夫为将之道,有八弊焉,一曰贪而无厌,二曰妒贤嫉能,三曰信谗好佞,四曰料彼不自料,五曰犹豫不自决,六曰荒淫于酒色,七曰奸诈而自怯,八曰狡言而不以礼。
○将志
兵者凶器,将者危任,是以器刚则缺,任重则危。故善将者,不恃强,不怙势,宠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惧,见利不贪,见美不淫,以身殉国,壹意而已。
○将善
将有五善四欲。五善者,所谓善知敌之形势,善知进退之道,善知国之虚实,善知天时人事,善知山川险阻。四欲者,所谓战欲奇,谋欲密,众欲静,心欲一。
○将刚
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纯柔纯弱,其势必削;纯刚纯强,其势必亡;不柔不刚,合道之常。
○将骄吝
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判。将不可吝,吝则赏不行,赏不行则士不致命,士不致命则军无功,无功则国虚,国虚则寇实矣。孔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将强
将有五强八恶。高节可以厉俗,孝弟可以扬名,信义可以交友,沈虑可以容众,力行可以建功,此将之五强也。谋不能料是非,礼不能任贤良,政不能正刑法,富不能济穷厄,智不能备未形,虑不能防微密,达不能举所知,败不能无怨谤,此谓之八恶也。
○出师
古者国有危难,君简贤能而任之,齐三日,入太庙,南面而立,将北面,太师进钺于君。君持钺柄以授将,曰:“从此至军,将军其裁之。”复命曰:“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退。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恃功能而失忠信。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同寒署,等劳逸,齐甘苦,均危患,如此则士必尽死,敌必可亡。”将受词,凿凶门,引军而出,君送之,跪而推毂,曰:“进退惟时,军中事不由君命,皆由将出。”若此,则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主于后。是以智者为之虑,勇者为之斗,故能战胜于外,功成于内,扬名于后世,福流于子孙矣。
○择材
夫师之行也,有好斗乐战,独取强敌者,聚为一徒,名曰报国之士;有气盖三军,材力勇捷者,聚为一徒,名曰突陈之士;有轻足善步,走如奔马者,聚为一徒,名曰搴旗之士;有骑射如飞,发无不中者,聚为一徒,名曰争锋之士;有射必中,中必死者,聚为一徒,名曰飞驰之士;有善发强弩,远而和中者,聚为一徒,名曰摧锋之士。此六军之善士,各因其能而用之也。
○智用
夫为将之道,必顺天、因时、依人以立胜也。故天作时不作而人作,是谓逆时;时作天不作而人作,是谓逆天;天作时作而人不作,是谓逆人。智者不逆天,亦不逆时,亦不逆人也。
○不陈
古之善理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昔者,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乐其业,至老不相攻伐,可谓善理者不师也。若舜修典刑,咎繇作士师,人不干令,刑无可施,可谓善师者不陈。若禹伐有苗,舜舞干羽而苗民格,可谓善陈者不战。若齐桓南服强楚,北服山戎,可谓善战者不败。若楚昭遭祸,奔秦求救,卒能返国,可谓善败者不亡矣。
○将诫
书曰:“狎侮君子,罔以尽人心;狎侮小人,罔以尽人力。”固行兵之要,务揽英雄之心,严赏罚之科,总文武之道,操刚柔之术,说礼乐而敦诗书,先仁义而后智勇;静如潜鱼,动若奔獭,丧其所连,折其所强,耀以旌旗,戒以金鼓,退若山移,进如风雨,击崩若摧,合战如虎;迫而容之,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卑而骄之,亲而离之,强而弱之;有危者安之,有惧者悦之,有叛者怀之,有冤者申之,有强者抑之,有弱者扶之,有谋者亲之,有谗者覆之,获财者与之;不倍兵以攻弱,不恃众以轻敌,不傲才以骄之,不以宠而作威;先计而后动,知胜而始战;得其财帛不自宝,得其子女不自使。将能如此,严号申令而人愿斗,则兵合刃接而人乐死矣。
○戒备
夫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若夫失之毫厘,则差若千里,覆军杀将,势不逾息,可不惧哉!故有患难,君臣旰食而谋之,择贤而任之。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不知惧,此谓燕巢于幕,鱼游于鼎,亡不俟夕矣。传曰:“不备不虞,不可以师。”又曰:“预备无虞,古之善政。”又曰:“蜂虿尚有毒,而况国乎?”无备,虽众不可恃也。故曰:有备无患。故三军之行,不可无备也。
○习练
夫军无习练,百不当一;习而用之,一可当百。故仲尼曰:“不教而战,是谓弃之。”又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然则即戎之不可不教,教之以礼义,诲之以忠信,诫之以典刑,威之以赏罚,故人知劝,然后习之,或陈而分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走而却之,别而合之,散而聚之。一人可教十人,十人可教百人,百人可教千人,千人可教万人,可教三军,然后教练而敌可胜矣。
○军蠹
夫三军之行,有探候不审,烽火失度;后期犯令,不应时机,阻乱师徒;乍前乍后,不合金鼓;上不恤下,削敛无度;营私徇己,不恤饥寒;非言妖辞,妄陈祸福;无事喧杂,惊惑将吏;勇不受制,专而陵上;侵竭府库,擅给其财。此九者,三军之蠹,有之必败也。
○腹心
夫为将者,必有腹心、耳目、爪牙。无腹心者,如人夜行,无所措手足;无耳目者,如冥然而居,不知运动;无爪牙者,如饥人食毒物,无不死矣。故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沉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
○谨候
夫败军丧师,未有不因轻敌而致祸者,故师出以律,失律则凶。律有十五焉:一曰虑,间谍明也;二曰诘,谇候谨也;三曰勇,敌众不挠也;四曰廉,见利思义也;五曰平,赏罚均也;六曰忍,善含耻也;七曰宽,能容众也;八曰信,重然诺也;九曰敬,礼贤能也;十曰明,不纳谗也;十一曰谨,不违礼也;十二曰仁,善养士卒也;十三曰忠,以身徇国也;十四曰分,知止足也;十五曰谋,自料知他也。
○机形
夫以愚克智,逆也;以智克愚,顺也;以智克智,机也。其道有三:一曰事,二曰势,三曰情。事机作而不能应,非智也;势机动而不能制,非贤也;情机发而不能行,非勇也。善将者,必因机而立胜。
○重刑
吴起曰:鼓鼙金铎,所以威耳;旌帜,所以威目;禁令刑罚,所以威心。耳威以声,不可不清;目威以容,不可不明;心威以刑,不可不严。三者不立,士可怠也。故曰:将之所麾,莫不心移;将之所指,莫不前死矣。
○善将
古之善将者有四:示之以进退,故人知禁;诱之以仁义,故人知礼;重之以是非,故人知劝;决之以赏罚,故人知信。禁、礼、劝、信,师之大经也。未有纲直而目不舒也,故能战必胜,攻必取。庸将不然,退则不能止,进则不能禁,故与军同亡。无劝戒则赏罚失度,人不知信,而贤良退伏,谄顽登用,是以战必败散也。
○审因
夫因人之势以伐恶,则黄帝不能与争威矣;因人之力以决胜,则汤、武不能与争功矣。若能审因而加之威胜,则万夫之雄将可图,四海之英豪受制矣。

●卷二
○兵势
夫行兵之势有三焉:一曰天,二曰地,三曰人。天势者,日月清明,五星合度,彗孛不殃,风气调和;地势者,城峻重崖,洪波千里,石门幽洞,羊肠曲沃;人势者,主圣将贤,三军由礼,士卒用命,粮甲坚备。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者无敌,所击者万全矣。
○胜败
贤才居上,不肖居下,三军悦乐,士卒畏服,相议以勇斗,相望以威武,相劝以刑赏,此必胜之征也。士卒惰慢,三军数惊,下无礼信,人不畏法,相恐以敌,相语以利,相嘱以祸福,相惑以妖言,此必败之征也。
○假权
夫将者,人命之所县也,成败之所系也,祸福之所倚也。而上不假之以赏罚,是犹束猿猱之手,而责之以腾捷;胶离娄之目,而使之辨青黄,不可得也。若赏移在权臣,罚不由主将,人苟自利,谁怀斗心?虽伊、吕之谋,韩白之功,而不能自卫也。故孙武曰:“将之出,君命有所不受。”亚夫曰:“军中闻将军之命,不闻有天子之诏。”
○哀死
古之善将者,养人如养己子,有难则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后之;伤者,泣而抚之;死者,哀而葬之;饥者,舍食而食之;寒者,解衣而衣之;智者,礼而禄之;勇者,赏而劝之。将能如此,所向必捷矣。
○三宾
夫三军之行也,必有宾客群议得失,以资将用。有词若县流,奇谋不测,博闻广见,多艺多才,此万夫之望,可引为上宾;有猛若熊虎,捷若腾猿,刚如铁石,利若龙泉,此一时之雄,可以为中宾;有多言或中,薄技小才,常人之能,此可引为下宾。
○后应
若乃图难于易,为大于细,先动后用,刑于无刑,此用兵之智也。师徒已列,戎马交驰,强弩才临,短兵又接,乘威布信,敌人告急,此用兵之能也。身冲矢石,争胜一时,成败未分,我伤彼死,此用兵之下也。
○便利
夫草木丛集,利以游逸;重塞山林,利以不意;前林无隐,利以潜伏;以少击众,利以日莫;以众击寡,利以清晨;强弩长兵,利以捷次;逾渊隔水,风大暗昧,利以搏前击后。
○应机
夫必胜之术,合变之形,在于机也。非智者孰能见机而作乎?见机之道,莫先于不意。故猛兽失险,童子持戟以追之;蜂虿发毒,壮士彷徨而失色。以其祸出不图,变速非虑也。
○揣能
古之善用兵者,揣其能而料其胜负。主孰圣也?将孰贤也?吏孰能也?粮饷孰丰也?士卒孰练也?军容孰整也?戎马孰逸也?形势孰险也?宾客孰智也?邻国孰惧也?财货孰多也?百姓孰安也?由此观之,强弱之形,可以决矣。
○轻战
螫虫之触,负其毒也;战士能勇,恃其备也。所以锋锐甲坚,则人轻战。故甲不坚密,与肉袒同;射不能中,与无矢同;中不能入,与无镞同;探候不谨,与无目同;将帅不勇,与无将同。
○地势
夫地势者,兵之助也。不知战地而求胜者,未之有也。山林土陵,丘阜大川,此步兵之地;土高山狭,蔓衍相属,此车骑之地;依山附涧,高林深谷,此弓弩之地;草浅土平,可前可后,此长戟之地;芦苇相参,竹树交映,此枪矛之地也。
○情势
夫将有勇而轻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喜利者,有仁而不忍者,有智而心怯者,有谋而情缓者。是故勇而轻死者,可暴也;急而心速者,可久也;贪而喜利者,可遗也;仁而不忍者,可劳也;智而心怯者,可窘也;谋而情缓者,可袭也。
○击势
古之善斗者,必先探敌情而后图之。凡师老粮绝,百姓愁怨,军令不习,器械不修,计不先设,外救不至,将吏刻剥,赏罚轻懈,营伍失次,战胜而骄,可以攻之。若用贤授能,粮食羡余,甲兵坚利,四邻和睦,大国应援,敌有此者,引而计之。
○整师
夫出师行军,以整为胜。若赏罚不明,法令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之师,无益于用。所谓整师者,居则有礼,动则有威,进不可当,退不可逼,前后应接,左右应旄而不与之危,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矣。
○厉士
夫用兵之道,尊之以爵,赡之以财,则士无不至矣;接之以礼,厉之以信,则士无不死矣;畜恩不倦,法若画一,则士无不服矣;先之以身,后之以人,则士无不勇矣;小善必录,小功必赏,则士无不劝矣。
○自勉
圣人则天,贤者法地,智者则古。骄者招毁,妄者稔祸,多语者寡信,自奉者少恩,赏于无功者离,罚加无罪者怨,喜怒不当者灭。
○战道
夫林战之道:昼广旌旗,夜多金鼓,利用短兵,巧在设伏,或攻于前,或发于后。丛战之道:利用剑楯,将欲图之,先度其路,十里一场,五里一应,偃戢旌旗,特严金鼓,令贼无措手足。谷战之道:巧于设伏,利以勇斗,轻足之士凌其高,必死之士殿其后,列强弩而冲之,持短兵而继之,彼不得前,我不得往。水战之道:利在舟楫,练习士卒以乘之,多张旗帜以惑之,严弓弩以中之,持短兵以捍之,设坚栅以卫之,顺其流而击之。夜战之道:利在机密,或潜师以冲之以出其不意,或多火鼓以乱其耳目,驰而攻之,可以胜矣。
○和人
夫用兵之道,在于人和,人和则不劝而自战矣。若将吏相猜,士卒不服,忠谋不用,群下谤议,谗慝互生,虽有汤、武之智而不能取胜于匹夫,况众人乎?
○察情
夫兵起而静者,恃其险也;迫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众树动者,车来也;尘土卑而广者,徒来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半进而半退者,诱也;杖而行者,饥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币重而言甘者,诱也。
○将情
夫为将之道,军井未汲,将不言渴;军食未熟,将不言饥;军火未然,将不言寒;军幕未施,将不言困。夏不操扇,雨不张盖,与众同也。
○威令
夫一人之身,百万之众,束肩敛息,重足俯听,莫敢仰视者,法制使然也。若乃上无刑罚,下无礼义,虽有天下,富有四海,而不能自免者,桀纣之类也。夫以匹夫之刑令以赏罚,而人不能逆其命者,孙武、穰苴之类也。故令不可轻,势不可通。
○东夷
东夷之性,薄礼少义,捍急能斗,仪山堑海,凭险自固。上下和睦,百姓安乐,未可图也。若上乱下离,则可以行间,间起则隙生,隙生则修德以来之,固甲兵而击之,其势必克也。
○南蛮
南蛮多种,性不能教,连合朋党,失意则相攻。居洞依山,或聚或散,西至昆仑,东至洋海,海产奇货,故人贪而勇战。春夏多疾疫,利在疾战,不可久师也。
○西戎
西戎之性,勇悍好利,或城居,或野处,米粮少,金贝多,故人勇战斗,难败。自碛石以西,诸戎种繁,地广形险,俗负强很,故人多不臣。当候之以外衅,伺之以内乱,则可破矣。
○北狄
北狄居无城郭,随逐水草,势利则南侵,势失则北遁,长山广碛,足以自卫,饥则捕兽饮乳,寒则寝皮服裘,奔走射猎,以杀为务,未可以道德怀之,未可以兵戎服之。汉不与战,其略有三。汉卒且耕且战,故疲而怯;虏但牧猎,故逸而勇。以疲敌逸,以怯敌勇,不相当也,此不可战一也。汉长于步,日驰百里;虏长于骑,日乃倍之。汉逐虏则赍粮负甲而随之,虏逐汉则驱疾骑而运之,运负之势已殊,走逐之形不等,此不可战二也。汉战多步,虏战多骑,争地形之势,则骑疾于步,迟疾势县,此不可战三也。不得已,则莫若守边。守边之道,拣良将而任之,训锐士而御之,广营田而实之,设烽堠而待之,候其虚而乘之,因其衰而取之,所谓资不费而寇自除矣,人不疲而虏自宽矣。

参考资料:http://www.cqthg.cn/mnyj/jiangyuansp.htm
回答者:snow8888 - 助理 二级 10-14 19:27

你加我QQ我告诉你
回答者:123bry - 秀才 二级 10-15 16:04

白话诸葛亮兵法

将苑
兵权
【原文】
夫兵权者,是三军之司命,主将之威势。将能执兵之权,操兵之要势,而临群下,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随所遇而施之。若将失权,不操其势,亦如鱼龙脱于江湖,欲求游洋之势,奔涛戏浪,何可得也。
【译文】
所谓兵权,就是将帅统率三军的权力,它是将帅建立自己的威信的关键。将帅掌握了兵权,就抓住了统领军队的要点,好像一只猛虎,插上了双翼一般,不仅有威势而且能翱翔四海,遇到任何情况都能灵活应变,占据主动。反之,将帅如果失去了这个权力,不能指挥军队,就好像鱼、龙离开了江湖,想要求得在海洋中遨游的自由,在浪涛中奔驰嬉戏,又怎么可能呢?
逐恶
【原文】
夫军国之弊,有五害焉:一曰,结党相连,毁谮贤良;二曰,侈其衣服,异其冠带;三曰,虚夸妖术,诡言神道;四曰,专察是非,私以动众;五曰,伺候得失,阴结敌人。此所谓奸伪悖德之人,可远而不可亲也。
【译文】
不论是治军还是理国,有五种人需要对之注意,他们是国家、军队混乱的祸患。这五种人是:第一,私结朋党,搞小团体,专爱诋毁、打击有才德的人;第二,在衣服上奢侈、浪费、穿戴与众不同的帽子、服饰、虚荣心重,哗众取宠的人;第三,不切实际地夸大盅感民众,制造谣言欺诈视听的人;第四,专门搬弄是非,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兴师动众的人;第五、非常在意自己的个人得夫,暗中与敌人勾结在一起的人。这五种虚伪奸诈、德行败坏的小人,对他们只能远离而不可亲近。
知人性
【原文】
夫知人性,莫难察焉。善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译文】
世界上没有比真正地了解一个人的本性还要困难的事情。每个人的善、恶程度不同,本性与外表也是不统一的。有的人外貌温良却行为奸诈,有的人情态谦恭却心怀欺骗,有的人看上去很勇敢而实际上却很怯懦,有的人似乎已竭尽全力但实际上却另有图谋。然而,了解一个人的本性还是有七条办法的,用离间的方法询问他对某事的看法,以考察他的志向、立场;用激烈的言辞故意激怒他,以考察他的气度、应变的能力;就某个计划向他咨询,征求他的意见,以考察他的学识;告诉他大祸临头,以考察他的胆识、勇气;利用喝酒的机会,使他大醉,以观察他的本性、修养;用利益对他进行引诱,以考察他是否清廉;把某件事情交付给他去办,以考察他是否有信用,值得信任。
将材
【原文】
夫将材有九。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知其饥寒,察其劳苦,此之谓仁将。事无苟免,不为利挠,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此之谓义将。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此之谓礼将。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此之谓智将。进而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足轻戎马,气盖千夫,善固疆场,长於剑戟,此之谓步将。登高履险,驰射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此之谓骑将。气凌三军,志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敌,此之谓猛将。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之谓大将。
【译文】
根据不同的将帅不同的才干,可以把将帅分为九种类型:一是用自己的德行教育部下,用礼法规范部下的行动,对部下关怀备至,问寒问暖,与部下同甘共苦,这种将帅是仁将。二是做事能不只图眼前消灾去难,还有长远打算,一丝不苟,下被利益所诱惑,宁愿为荣誉献身,也不屈辱求生,这样的将帅是义将。三是身居高位但不盛气凌人,功绩卓著又不骄做自大,贤德而不清高,谦让比自己地位低的人,个性刚直又能包容他人,这样的将帅是礼将。四是运用战术高深莫测,足智多谋,身处逆境能转祸为福,面临危险又能逢凶化吉,这佯的将帅是智将。五是忠诚信实,对有功之人以重赏,对有过之人以重罚,赏罚分明,奖赏时不拖延,惩罚时不管对方的地位高下,这样的将帅是信将。六是身手矫捷,冲锋陷阵时快如战马,气慨豪壮,斗志昂扬能胜千夫,善于保卫国家,又擅长剑戟,这样的将帅是步将。七是能攀高山,走险地,驰马如风,身先土卒,锐不可挡,撤退时在队伍后面抵挡敌兵掩护他人,这样的将帅是骑将。八是气盖三军,所向无故,对小的战役小心谨慎不马虎,面对强大的敌人则愈战愈勇,这样的将帅是猛将。九是遇见贤者虚心请教,对别人的意见从谏如流,能广开言路,待人宽厚又不失刚直,勇敢果断又富于计谋,这样的将帅是大将。
将器
【原文】
将之器,其用大小不同。若乃察其奸,伺其祸,为众所服,此十夫之将。夙兴夜寐,言词密察,此百夫之将。直而有虑,勇而能斗,此千夫之将。外貌桓桓,中情烈烈,知人勤劳,悉人饥寒,此万夫之将。进贤进能,日慎一日,诚信宽大,闲于理乱,此十万人之将。仁爱洽于下,信义服邻国,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识地理,四海之内,枧如室家,此天下之将。
【译文】
将帅的气质、气度有不同,其本领、作用有大小之分。如果能察觉他人的奸诈,看到事物潜伏的危害、祸端,被部下所信服,这种将领为十夫之将,可以统领十人的队伍。如果早起晚睡,整日力公事操劳,言辞谨慎小心,能倾听部下的心声,这种将领为百夫之将,可以统领百人的队伍。为人耿直又泽谋远虑,勇猛善战,这样的将领是千夫之将,可以统领千人的队伍。外表威武,内心蕴藏着丰富的感情,个性光明磊落,能了解别人的努力和辛苦,又能关心他人的饥寒情况,这种将领为万夫之将,可以统领万人的部队。能举贤能之人,能随时随地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德修业,不断充实自己,为人忠诚、可信、宽容、大度,善于治理乱世,这样的将领为十万人之将,可以统领10万人的部队。能以仁爱之心对待部下,又能讲信义而让邻国信服。通晓天文,善处人际关系,熟知地理,心中装有四海,运筹帷幄,如同料理家事一般自如,这样的将领是天下之将,可以治理整个天下。

将弊
【原文】
夫为将之道,有八弊焉。一曰贪而无厌,二曰妒贤嫉能,三曰信谗好佞,四曰料彼不自料,五曰犹豫不自决,六曰荒淫于酒色,七曰奸诈而自怯,八曰狡言而不以礼。
【译文】
有八种弊病,是将帅用兵的大忌:一是对财、物的需求永远不满足,贪得无厌;二是对贤德有才能的人妒嫉强烈;三是听信谗信,亲近能说会道、巧言谄媚的小人;四是只能分析敌情,却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实力;五是遇事犹豫不决;六是沉迷于酒色而不能自拔;七是为人虚伪奸诈而自己又胆怯懦弱;八是狡猾巧辨而又傲慢无礼,不按制度办事。

将志
【原文】
兵者凶器,将者危任,是以器刚则缺,任重则危。故善将者,不恃强,不怙势,宠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惧,见利不贪,见美不淫,以身殉国,壹意而已。
【译文】
兵器是一种凶器,统兵为将是一种重大的责任,兵器太刚硬,容易缺损,将领任务重大所以有风险。因此,真正的将帅不以自己的部队强大有威势做靠山,当他受到君主的宠爱对不得意忘形,当他受到别人的诽谤污辱时,也不惧怕、退缩,看到利益时不起贪念,见到美女时不生邪念,只知全心全意,保家卫国,以身殉职。
将善
【原文】
将有五善四欲。五善者,所谓善知敌之形势,善知进退之道,善知国之虚实,善知天时人事,善知山川险阻。四欲者,所谓战欲奇,谋欲密,众欲静,心欲一。
【译文】
对将帅的军事实践能力的要求是“五善四欲”。五善是指:擅长察晓敌人的兵力部署,擅长正确地判断进攻和撤退的时机,擅长了解交战双方的国力虚实,擅长利用对自己一方有利的时机,擅长利用山川地形的崎岖险阻。四欲是指:作战时出奇制胜,谋划要周密,人多事繁,追求镇静稳重,保持全军上下团结一心,合力抗战。
将刚
【原文】
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纯柔纯弱,其势必削;纯刚纯强,其势必亡,不柔不刚,合道之长。
【译文】
好的将帅应该具备的性格是刚强、刚烈,但不固执己见,温和、柔顺但不软弱无力,即通常听说的刚柔相济,才能以弱胜强,以柔克刚。单纯一味的柔和、软弱,就会使自己的力量被削减,以至失败;单纯一味的刚烈、刚强又会导致刚愎自用也注定要灭亡。所以,既不过柔,也不过刚,刚柔井济,才是最理想的性格特点,才是最佳的状态。

将骄吝
【原文】
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将不可吝,吝则赏不行,赏不行则士不致命,士不致命则军无功,无功则国虚,国虚则寇实矣。孔子曰:“如有周公之寸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己”。
【译文】
做将帅的切勿骄做自大,如果骄做自大,待人接物就会有不周到的地方,有失礼之处,一朝失礼就会众叛亲离,人心愤懑相怨。身为将领,也不能小气吝啬,如果吝啬必然下愿奖赏部下,奖赏不行,部下必定不肯在战斗中尽最大努力去拼死作战,这样下去,则在战争中不会取得什么好的成果,国家的实力也就会因此虚弱


怎样评价诸葛亮
分类: 文化\/艺术 问题描述:简短(急)解析: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刘备称帝后,任蜀汉丞相,后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当...

诸葛亮“三分天下”战略计划简析!其实某人的更厉害!
但随着《三国演义》的走红,人们对诸葛亮的印象逐渐从忠臣转变为智者。说起蜀国的故事,很多人只知道诸葛亮,却不知道、庞统、刘巴等人。然后问题就出现了。诸葛亮的计划真的是蜀中最好的吗?他对刘备“三分天下”的策略真的有传说中那么高明吗?显然,在我看来,蜀中一个人提出的战略,比诸葛亮的好...

诸葛亮借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

三十六计中诸葛亮都用过哪些计谋
解析:"打草惊蛇","攻城计"第一计。三国时期,诸葛亮率军伐魏,设伏兵于木门道,魏都督司马懿为防中计,用打草惊蛇之计派张郃前往追击以探虚实。果然,张郃中伏,全军覆灭。魏虽失一将,却避免了全军覆没。14、借尸还魂原典: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译文:有...

对诸葛亮的文言文评价
帮助的人:31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文言文出师表出师表对诸葛亮评价的作文 如果有人问我喜欢哪个历史人物,我一定会说:我最喜欢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智慧的化身——诸葛亮. 千古以来,诸葛亮深受人们的爱戴,身上有着无数美丽的光环. “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

诸葛亮在《将苑》中的34道“用兵智慧”!(李金平解析·上篇)
【诸葛亮在《将苑》中的34道“用兵智慧”!(李金平解析·上篇)】01、作为一名统领三军的将领,首先要牢牢的把握住自己的兵权,一个没有兵权的将领,即使再能老谋深算、即使再是运筹帷幄,也无异于一只没有牙齿的老虎!02、接手军队后,要及时逐出军队中的恶俗:如诋毁忠良、如妖言惑众、如贪财好色...

《刘备托孤》中诸葛亮的为人。
诸葛亮拜倒在地上说:「望陛下好好安息,臣等一定全力效劳,辅助太子.」刘备叫左右的人扶起诸葛亮,一手掩盖�眼泪,一手握住诸葛亮的手说:「我现在快要死了,有心腹的话要说.」诸葛亮问:「有甚么事吩咐 」刘备说:「阁下才干高于曹丕十倍,一定能办成大事,如果刘禅可以帮助就帮助,实在不行,你就作两川之主.」(...

解析:《三国演义》中为什么人人都爱诸葛亮
在职业生涯扉页上留下了令人啧啧称赞的事迹。连周瑜都不得不说他神机妙算,自己比不过他。诸葛亮这招可谓是一举三得呀!一能让自己在职场中立威,间接地告诉张飞和项羽,老子是新人又怎样,能力强才是硬道理,巧妙地化解了他初到蜀国的尴尬境地。二是就是告诉周瑜我就是比你聪明比你强,你嫉妒不来...

《风起陇西》诸葛亮人物解析
给观众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觉画面,不可谓之不妙。电视剧讲述了三国时代风起云涌间展开的博弈棋局的故事。李光洁此次特别出演“一代名相”诸葛亮一角。在预告中,李光洁身着布衣掀开草帘走出,眼神中流露出担忧与疑虑,轻皱眉头间传递出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烘托出危机四起、尔虞我诈的紧张故事氛围。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哪些漏洞?草船借箭最大BUG解析
草船借箭在三国演义里是诸葛亮的计谋,实则是孙权出的主意。不过草船借箭的真实性一直备受怀疑,因为我们可以发现草船借箭是存在很多漏洞的,有点令人想不通。当时的天气背景非常重要,就是要靠敌人看不清才敢去借箭,当然敌人也不傻不可能随意盲射。但是曹军还就真的盲射了,不过要想看清敌人为什么不...

临武县13341264645: 诸葛亮人物分析 -
只汪托马: 对诸葛亮: 军事上的成就 1.诸葛亮勤于思考,注重革新军械、装具.研制了一发十矢连弩和适应山区运输的木牛流马等作战工具.并改进钢刀,增强了蜀军战斗力.好兵法,推演阵法作“八阵图”,为后世传扬. 2.在治军方面,诸葛亮重视部...

临武县13341264645: 求三国人物中诸葛亮的人物分析 -
只汪托马: 在三国中,诸葛从无到有从生到死都几乎以神的身份存在,在罗贯中笔下,整个三国里,诸葛是权衡了三国势力的神灯,如果没有他似乎周瑜都不会决定北抗曹操,没有他,几乎从曹操统一北方后就没故事可写了 不过神的身份没有改变历史,...

临武县13341264645: 三国人物赏析要诸葛亮450字 -
只汪托马: 旷古奇才—— 诸葛亮——《三国演义》人物赏析 评价 常言道:“话三国,必谈诸葛亮”.的确,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是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罗贯中在他身上花了不少笔墨.如果说《三国演义》缺少了诸葛亮这一角色,恐怕其篇幅将会折...

临武县13341264645: 请大家帮我分析一下诸葛亮!
只汪托马: 我的看法是他擅长内政,但是在军事上并不突出,他在军事上的表现出色应该归功于... 我想这与诸葛亮早期所受教育有关,因为诸葛亮的妻子是刘表后妻蔡氏的表妹,所以...

临武县13341264645: 三顾茅庐可以看出诸葛亮有什么性格特点 -
只汪托马: 三顾茅庐中看出诸葛亮的特点:简单来说是: 满腹经纶、彬彬有礼、贤能. 乱世让他想避世——几乎古代的文人都有避世情节,但又自负满腹经纶、不希望被埋没——其实着也是古代文人的共性之一,他们好像都有济世英雄情节,希望自己闻...

临武县13341264645: 请讲解诸葛亮的《诫子书》 -
只汪托马: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

临武县13341264645: 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
只汪托马: 诸葛亮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诸葛亮决非一介山夫野人,他的以天下事为己任,他的精通诗书韬略,都是一般人所望尘莫及的.他通军事,明事理.他在战火连天、民不聊生的时期,放弃了舒适安逸的隐居生活,出山帮助刘备.他在《三国演义》...

临武县13341264645: 诸葛亮人物分析怎么写? -
只汪托马: 诸葛亮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他不但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空城计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而他当年那篇肝胆照人、令人读后感觉荡气回肠的《出师表》,更成为千古不朽的名篇佳作,流传至今.他也是一个很神的人,他虽身...

临武县13341264645: 请帮我用简洁的语言分析《失街亭》中诸葛亮,的性格特点,是一个人名,第二个字我不认识,所以是? -
只汪托马:[答案] 马谡:不服军令,自负自大; 诸葛亮:用材不当,犯了疑人不用的大忌 诸葛亮: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犯了“疑人不用”的大忌.但是挥泪斩马谡表明他治军严明;自己申请降级表明他勇于承担错误. 司马懿:善于用兵,老谋深算.依据地形把马谡困...

临武县13341264645: 请具体举出诸葛亮的3个妙计,简析其妙处 -
只汪托马: 草船借箭, 利用曹操疑心重获得箭,既削减了曹军的军备,有增长了己方士气,并补充军备.美人计, 通过孙权的孝顺来使周瑜计策失败,并为刘备做了嫁衣 空城计 司马懿知道诸葛亮一生谨慎,不会冒险,诸葛亮了解司马懿,于是摆出空城计吓 退敌军,巧用心理战,不战而屈人之兵. 以上是我的看法,如有错误请勿见怪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