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里的八识,678,真正的意思是什么?

作者&投稿:鄘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第八识,谁能用深入浅出的,非佛学术语给我解释一下呢?它和第六、第七识的关系如何?转识成智是什么意思~

第八识,也叫阿赖耶识!他主要的功能就是保存种子,所以也叫一切种子识。第八识里面的种子,主要由两部分,一部分是记录你过去的善恶业行为,曾经的一切善恶造作的信息皆以“业种”的形式储存在第八识中;另一部分是世界、生命的材料,由这部分种子发生作用,而生起你的生命、你的世界。所以第八识主要就有两部分的功能,一是在缘起“无我”的条件下保证因果轮回,一是在众缘和合的条件下生起我们各自的生命和世界。
第八识与第六七识的关系; 首先,第六七识是从第八识里的种子所生起来的,但他们生起的同时就会有自己的善恶造作,又熏成新的种子储藏在第八识中,实际上是对第八识里的种子作更新。特别是第六识的造作功能特别强大,我们所造的一切的善恶业皆源自他的能动性。
所谓的转识成智,就是以第六识修习无漏佛法的力量,逐渐改变第八识中的种子成分,使善的、无漏的种子力量越来越强,恶的杂染的种子的力量越来越弱,从而最终完全变成纯无漏的善的,这时会由量变发生质变,就可以转八识成四智——前五识为成所作智,第六为妙观察智,第七为平等性智,第八为大圆镜智。转识成智,并不是把八个识变成四种智,八识依旧存在,但由于这八识的纯无漏的存在,便可以开发出四智的妙用。

前五识分别是眼(看东西的能力)、耳(听觉)、鼻(嗅觉)、舌(味觉)、身(触觉,也就是皮肤对冷暖等环境的感觉),这五个就不用解释了。
第六识是意识,就是我们能回忆、思考、推理的意识。这个也不用解释了。这个意识永远处于变化运动过程中,从不停止。
第七识又叫做未那识、我执识,就是一种顽固的认为存在一个真实的自我的意识。第七识最可怕,我们人之所以不得解脱就是因为死死的认为有一个“我”存在。有我就有你,就有他,就有占有,就有嫉妒。所以,有些修行人的修行方法就是在禅定状态下观察思索“我是谁”,目的就是破掉我执这个意识。
第八识最为复杂。又叫含藏识。我们一生所做所为都记录在里面,包括各类习惯、习气、所做的坏事好事。这就是为什么每个人天生下来脾气命运不一样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因果报应即使过了千年万年还如此准确的原因。人死亡后在中阴身状态下往往自发回忆起自己的一生,连吐口痰这样的小事都回忆的一清二楚,都是因为第八识的原因。同时,我们所看到的山河大地这些外部环境都是第八识显现出来的。所以佛教说: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但是因为第七识的存在,使我们死死的认为肉身就是自己,把“我”和山河大地分割开了,使的山河大地感觉起来仿佛是独立于我们之外的客观环境,却不知道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的第八识的变现,都是自己心中的东西。如果能证悟到这一点,第八识就转了,就成佛了。人在投胎过程中都是第八识先到,然后才生起其他意识。死亡过程则是第八识最后离开,一般三天左右人的意识才真正离开身体,所以佛教主张人死后三天之内不能动死者的身体。
这是我个人的一点理解,不当之处请指正。

眼耳鼻舌身意加上末那识.阿赖耶识 视为八识 眼- 视觉(识) 耳- 听觉(识) 鼻- 嗅觉(识) 舌- 味觉(识) 身- 触觉(识) 意- 感觉(识) 末那识 阿赖耶识 众所周知:初发菩提心菩萨须修行『六波罗蜜』,方能成就佛道。何谓『六波罗蜜』?即施波罗蜜、戒波罗蜜、忍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此六波罗蜜可使学佛修道者,从生死苦恼此岸,度到涅盘安乐彼岸。而所谓『般若波罗蜜』,乃指因众生无明烦恼,痴迷无知,故应靠智慧光明之般若来度脱,菩萨若修行般若波罗蜜,即能『转识(八识)成智』,以了脱生死、超出三界,达到涅盘之彼岸。至於何谓『八识』?依《大乘义章》云:『八识』之义,出《楞伽经》,所言识者,乃是神知之别名也,随义分别;识乃无量,今据一门且论八种。八名是何?即所谓: (一) 【眼识】。谓眼根对色尘,而生见的了别作用,故称眼识。 (二) 【耳识】。谓耳根对声尘,而生闻的了别作用,故称耳识。 (三) 【鼻识】。谓鼻根对香尘,而生嗅的了别作用,故称鼻识。 (四) 【舌识】。谓舌根对味尘,而生味的了别作用,故称舌识。 (五) 【身识】。谓身根对触尘,而生觉的了别作用,故称身识。 (六) 【意识】。谓意根对法尘,而生思的了别作用,故称意识。 (七) 【阿陀那识(又名『末那识』)】。此方正翻名为无解,体是无明痴暗心故。随义傍翻,差别有八:(1)无明识,体是根本无明地故;(2)业识,依无明心不觉妄念忽然动故;(3)转识,依前业识,心相渐麤,转起外相分别取故;(4)现识,所起妄境,应现自心,如明镜中现色相故;(5)智识,於前现识所现境中,分别染净违顺法故,此乃昏妄分别名智,非是明解脱为智也;(6)相续识,妄境牵心,心随境界,攀缘不断,复能住持善恶业果,不断绝故;(7)妄识,总前六种非真实故;(8)执识,执取我故,又执一切虚妄相故。 (八) 【阿梨耶识(又名『阿赖耶识』)】。此方正翻名为无没,虽在生死,不失没故。随义傍翻,名别有八:(1)藏识,如来之藏为此识故,是以经言,如来之藏名为藏识,以此识中涵含法界恒沙佛法,故名为藏,又为空义所覆藏故,亦名为藏;(2)圣识,出生大圣之所用故;(3)第一义识,以殊胜故,故《楞伽经》说之以为第一义心;(4)净识,亦名无垢识,体不染故,故经说为自性净心;(5)真识,体非妄故;(6)真如识,论自释言,心之体性无所破故,名之为真,无所立故说以为如;(7)家识,亦名宅识,是虚妄法所依处故;(8)本识,与虚妄心为根本故,名别如是。 由此观之,八中前六,有所了别可名为『识』;后之二种,云何名识?释有两义:(1)后二虽非了别之因,而是了体,故名为识;(2)八识并有了别之义,故通名识。云何了别?了别有三:(1)事相了别,谓前六识;(2)妄相了别,谓第七识;(3)真实自体了别,谓第八识。了别既通,是故八种俱名为『识』,名义如是。八中前六,随根受名;后之二种,就体立称。根谓眼耳鼻舌身意,从斯别识,故有六种;体含真伪,故复分二。就前六中,对色名眼,乃至第六对法名意,依此生心,能有了别故,名眼识乃至意识。 总而言之,吾等学佛修道者若能『如法(三藏十二部经典)』修学,将能获得『般若波罗蜜』而登涅盘之彼岸。何以故?盖『般若』能度愚痴,般若意译为净智妙慧,简称胜慧,又名智慧。是从实相般若本体,生起观照般若妙智。因有智慧,故对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能把前五识转成『成所作智』,把第六识转成『妙观察智』,把第七识转成『平等性智』,把第八识转成『大圆镜智』,而至究竟涅盘。

深入学习可以看《八识规矩颂》 【八识】 ﹝出宗镜录﹞ [一、眼识],谓眼以色为缘,而生眼识。眼识依根而生,眼根因识能见,而能见者,是名眼识。 [二、耳识],谓耳以声为缘,而生耳识。耳识依根而生,耳根因识能听,而能听者,是名耳识。 [三、鼻识],谓鼻以香为缘,而生鼻识。鼻识依根而生,鼻根因识能嗅,而能嗅者,是名鼻识。 [四、舌识],谓舌以味为缘,而生舌识。舌识依根而生,舌根因识能尝,而能尝者,是名舌识。 [五、身识],谓身以触为缘,而生身识。身识依根,而生身根,因识能觉,而能觉者,是名身识。 [六、意识],谓意以法为缘,而生意识。意识依根,而生意根,因识而能分别,以能分别前五根所缘色等五尘境界,是名意识。(五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也。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七、末那识],梵语末那,华言意,亦名相续。识,又名分别识。此识本无定体,即第八识之染分,依第八识自证分而生,缘第八识见分,而执为我,为第六识之主执,转第六识所缘善恶之境,而为染净,皆由此识也。前第六识名意识,今此识亦名意者,谓第六识,依根而得名。此识当体而立,号第六识。虽能分别五尘好恶,而由此识传送相续执取也。(依根者,根即意根也。当体者,即分别之体也。) [八、阿赖耶识],梵语阿赖耶,华言藏识。以其无法不含,无事不摄故也。此识染净同源,生灭和合,而具有四分,如摩尼珠,体本清净。又如明镜,能含万像。若以染分言之,无明依之而起,结业由之而生,具足烦恼尘劳,变现根身世界,即前七种识境皆是也。若以净体言之,即本觉心源,离念清净,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也。(四分者,一、相分,即形相。谓此识能变现根身世界及诸法名义、相状,皆由第八识此分而生,如镜中所现之影像也。二、见分。见,即照了之义。谓此识能照烛一切诸法,及解了诸法义理,如镜中之明,能照万像也。三、自证分。自证所具之法,谓此识能持见分、相分,亲证无碍,如镜之圆体,能持其明,能含众像也。四、证自证分。证,即能证之体。自证,即所具之法,能持前自证分、见分、相分,皆不离此分,是第八识本体如镜之背也。梵语摩尼,华言离垢。根身者,即眼等诸根也。)


佛教“八识”是哪八识?
阿赖耶识,又称为藏识,是所有善恶种子的储存库,它既是本性与妄想的结合,又因无明而产生妄想与幻象。每个人的起心动念和行为都会产生业种,这些种子在未受报应前藏于阿赖耶识中。它具有能藏、所藏和我爱执藏的含义,反映了意识对它的执取和影响。总的来说,佛教的“八识”揭示了我们认知过程的...

请述唯识宗的“八识”说。
在大乘佛法的唯识学体系中,心识的复杂结构被阐述为八个不同的层面,即“八识”。1. 眼识:它是视觉功能的体现,但并非眼睛本身能见,而是眼识在作用。2. 耳识:同理,耳朵的听觉功能实际上是由耳识来实现的,而非耳朵本身能听。3. 鼻识:鼻子对气味的感知,亦是由鼻识完成的。4. 舌识:舌头...

佛教八识分别是什么.
在佛法唯识学中,"八识心王"是个重要的概念,它包括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以及阿赖耶识。这些识并非简单地对应感官功能,而是揭示了我们感知世界的复杂过程。以下是它们的简要解析:1. 眼识:眼睛看到外界的万事万物,但它本身不具备区分的能力,当我们区分物体如书与笔,就已经...

佛教中八识有那八个?阿赖耶识是什么意思?
眼、耳、鼻、舌、身、意识,和意根合称前七识或七转识,第八识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梵文:आलयविज्ञान,音译ālaya-vijñāna),又译为阿梨耶识。阿赖耶在梵文中的原意为:藏,能藏、集藏,阿赖耶识即是指能够集...

第七,八识的作用,就是佛学中说的神识
(原创)简体中文 终极 白话正常完整答案:八识:前五识:眼识:感知视觉的功能 耳识:感知听觉的功能 鼻识:感知嗅觉的功能 舌识:感知味觉的功能 身识:感知触觉的功能 第六识:意识:百搭的分析功能 前五识不能独力发生具体作用 如:眼识只能感觉光,但不能分别强弱和色差。耳识只能感觉声,但不...

佛教早期只有六识,八识之说源于何时何人?
佛法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包括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1、眼识:眼识是指通过眼睛观察事物的能力。眼睛只能看见,而不会辨识;当辨识对象时,已经是意识在起作用了。2、耳识:耳识是指通过耳朵聆听声音的能力。耳朵只是具有听见的功能,而不会区分声音;一旦区分,就是意识在作用了...

《八识规矩颂学记》
《八识规矩颂学记》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不吃早饭真的会得胆结石吗?会哭的礼物17 2022-06-27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12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7.3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因为凡夫都执着于实我实法,说到心的时候,也会妄执有一个...

潜意识CD有时还是第七识第八识
弘庵法师:我们人有八识,前六识分别是眼、耳、鼻、舌、身、意,“眼、耳、鼻、舌、身”好理解,“意”就是我们的大脑,思惟,也就是我们的意识;还有第七识(末那识),它是第六识通向第八识的过程,叫做传递识;第八识叫做储藏识,也叫阿赖耶识,就像电脑里的硬盘,我们所有的事情,分分秒...

会测字的来一下
一、八识心王 佛法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1、眼识: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是眼识的功能。注意,眼睛只能看见,而不会分别;如果你在区别这个是书、那个是笔,这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2、耳识:耳朵具有听的功能,同样耳朵只是具有听见的功能...

第七识具有的四种特质是什么?
圣人以第八识为王,他们随顺八识、随顺种子起现行,觉性作为,随缘而过。圣人们恒审思量着无我,恒审思量着万物一体,对一切皆随缘而不取不舍,他们总在体会:不是肉身在作用,不是它在见闻觉知,是虚空。第七识不明白法界的样子,攀缘这攀缘那的,它不知能见能闻是本有,不知所见所闻也是本有;...

阳明区13552801760: 佛教八识都是什么 -
宰父径小儿: 佛家所说八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眼识——眼睛——色(形象);2、耳识——耳朵——声(音声);3、鼻识——鼻于——香( 香奥之气);4、舌识——嘴巴——味(各种味道);5、身识——皮肤——触(感受冷热痛痒);6、意识;7、末那识,又叫污染识;8、 阿赖耶识.

阳明区13552801760: 佛教第八识是什么 -
宰父径小儿: 佛教八识第八识阿赖耶识 佛家所说八识般包括内容:1、眼识--眼睛--色(形象);2、耳识--耳朵--声(音声);3、鼻识--鼻于--香( 香奥气);4、舌识--嘴巴--味(各种味道);5、身识--皮肤--触(受冷热痛痒);6、意识;7、末识叫污染识;...

阳明区13552801760: 佛教 八识是什么意识 -
宰父径小儿: 每一个有情众生身上都有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以上合称五识)、意识、末那识及阿赖耶识. 前五识 分别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眼识了别色尘,耳识了别声尘,鼻识了别香尘,舌识了别味尘,身识了别触尘 第六识...

阳明区13552801760: 第七,八识的作用,就是佛学中说的神识 -
宰父径小儿: 阿赖耶识,梵文作aalaya-vij~naana,意译为「藏识」;在六识之外,肯定有潜在的阿赖耶识存在,是瑜伽行派思想的特色之一.本文尝试从语源学的角度,探讨阿赖耶识语义的变迁,藉此形构阿赖耶识说发展的轨迹.《阿含经》中已有「阿赖...

阳明区13552801760: 谁能详细解释一下佛学中的第一至第八识 -
宰父径小儿: 眼耳鼻舌身意加上末那识.阿赖耶识 视为八识 眼 - 视觉(识) 耳 - 听觉(识) 鼻 - 嗅觉(识) 舌 - 味觉(识) 身 - 触觉(识) 意 - 感觉(识) 末那识 阿赖耶识 众所周知:初发菩提心菩萨须修行『六波罗蜜』,方能成就佛道.何谓『六波罗蜜』...

阳明区13552801760: 佛教八识是什么,佛教八识中的第八识是什么 -
宰父径小儿: 八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第八识是阿赖耶识,华译为藏识,藏有能藏、所藏、执藏三义.能藏是指阿赖耶识能含藏一切法的善恶种子;所藏是指阿赖耶识为前七识熏习的杂染法所覆藏;执藏是指阿赖耶识恒为第七识所执,妄执实我、实法.

阳明区13552801760: 佛经里所说的人有八识分别是 -
宰父径小儿: 唯识宗表示世界本原及诸种认识活动的佛教用语.所谓八识是:第一眼识,实即视觉;第二耳识,实即听觉;第三鼻识,实即嗅觉;第四舌识,实即味觉;第五身识,实即触觉,此五识,通称“前五识”.第六意识,义近通常所说的意识.前五...

阳明区13552801760: 第一识到第九识都是什么,学佛网 -
宰父径小儿: 共有八识,没有第九识. 唯识宗表示世界本原及诸种认识活动的佛教用语.所谓八识: 第一眼识,实即视觉; 第二耳识,实即听觉; 第三鼻识,实即嗅觉; 第四舌识,实即味觉; 第五身识,实即触觉, 此五识,通称“前五识”. ...

阳明区13552801760: 佛教“八识”中的第八识是? -
宰父径小儿: 第八识心体又名如来藏、阿赖耶识、本际、实际、真如、如、我……等无量名,是佛法的实相心,《心经》所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和龙树菩萨所说“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之八不中道,皆指如来...

阳明区13552801760: 能讲讲佛学八识吗? -
宰父径小儿: 【八识】﹝出宗镜录﹞ [一、眼识],谓眼以色为缘,而生眼识.眼识依根而生,眼根因识能见,而能见者,是名眼识. [二、耳识],谓耳以声为缘,而生耳识.耳识依根而生,耳根因识能听,而能听者,是名耳识. [三、鼻识],谓鼻以香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