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儒家所说浩然正气,佛经里是什么境界

作者&投稿:聂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问:“凡是儒家秀才所写的文章肯定都不是佛法”,这种说法是佛弟子的正见,还是外道邪见?~

儒家讲的是入世主义,宣扬治平之道,即所谓正心,诚意、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重视的是现实社会的治理,而不去追求佛、道两教那样虚无飘渺的彼岸世界,以此儒家与佛道两教在根本理论上就发生了冲突。佛教宣扬人生一切皆苦、现实世界一切皆空的苦空二谛学说,主张勘破红尘,超脱尘世,出家修行,落发为僧,这就与儒家所宣扬的伦理纲常、忠孝之道,直接发生了矛盾。因此佛教一传入中国,就受到了儒家的抵制与排斥,佛教在我国整个封建社会中的发展进程,始终伴随着与儒家之间的斗争。儒道之间虽说也存在着根本理论上的矛盾,但道教毕竟是我国土生的宗教,它是在我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氛围中产生的,因此在道教教义中早就开始容纳了儒家的政治伦理学说,从而大大地调和了儒道两者之间的思想冲突,以此在我国思想史上,儒道之间虽说有斗争,但远不如儒佛之间斗争那样激烈。
  当然儒家与佛道两教除了有矛盾之外,又有着互相影响、互相吸取、取长补短、共同发挥社会作用的一致的方面。儒家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是统治阶级维护封建秩序的主要工具,佛道两教则是其有力的助手与补充。前者从积极的入世主义出发来建设、治理和巩固封建社会;后者则从消极的出世主义出发来缓解社会的矛盾,以维护封建社会的秩序。它们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共同维护着古老的中华帝国。这就决定了它们三者之间具有统一性的深刻的社会基础。

  “成佛”是佛教语,谓永离生死烦恼,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菩萨因位之行六度及十度万行究竟圆满而成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谓之成“佛”。真言立三种之即身成佛,天台立四种之成佛,《占察经》说四满成佛。日本民间常以死者得到超度,谓之“成佛”。

  成佛的方法很多,不同的佛教宗派有不同的成佛方法。当前,在国内佛教有三大宗派,实践三种成佛方法。

  顿悟成佛
  来自禅宗,禅宗认为成佛与否完全在人的一念之中,而这个一念就是人对人生的“觉悟”。什么时候觉悟了,什么时候就可以成佛。

  修身成佛
  来自密宗,密宗主张模仿释迦摩尼佛成佛的过程才能成佛,因为释迦摩尼佛给人展现了成佛的全部过程。所以,密宗认为只要人的思想、言行和身体都修行的和佛一模一样,即所谓“身口意”和佛一样,就可以成佛。

  到西天修行成佛
  来自净土宗,净土宗的成佛方法最简单,念阿弥陀佛,然后就可以被接引到西天净土,在那里可以在佛的帮助下成佛。所以,按照净土宗的方法,想成佛只要每日念阿弥陀佛就行。

感悟:儒家所说浩然正气, 佛经里是什么境界

养吾浩然正气, 而充塞天地间

儒家说的浩然正气, 是君子不忧不惧的原因.
在佛家也有个词说这个正气源头——"心无挂碍". 心经接下来就说,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有正气的人, 他无所畏惧,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他不着威武贫贱相, 不着色声香味触法, 不着人我众生寿者.
当然, 佛经里境界还有更上一层, 大家慢慢体会.
宣化上人说: 文天祥一身正气, 他在条件恶劣的牢狱里, 但是他不生病.

文天祥——正气歌
(大家记得对忠臣志士, 历代先贤要恭敬、赞叹、随喜, 这些是菩萨宰官身. 菩萨不是宗教里的菩萨, 菩萨是觉悟的有情. 大家一定不要认为菩萨是寺庙里的木头泥巴塑像, 或者是神通变化的神仙, 那是表法的. 菩萨就存在于各行各业一切教派之中, 就在我们的生活周围.
大家想想, 菩萨不舍一个众生, 光在寺庙里怎么普度众生呢? 菩萨看我们根性依什么得度, 看我们喜欢、能接受谁来教导, 怎么教导, 他就变化什么身, 不然我们不喜欢, 不爱听教.)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感悟:儒家所说浩然正气,佛经里是什么境界
感悟:儒家所说浩然正气, 佛经里是什么境界 养吾浩然正气, 而充塞天地间 儒家说的浩然正气, 是君子不忧不惧的原因.在佛家也有个词说这个正气源头——"心无挂碍". 心经接下来就说,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有正气的人, 他无所畏惧,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他不着威武贫贱相, 不着色声香味...

国学经典——儒家养正气
这就是孟子的“浩然之气”,他写道:“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集义而生,非义袭而取之也。”这个“养气”就是培养精神,培养人格。具体说,就是培养正义感,培养一身正气的儒家人格。又如孔子说,“立乎其大者,其小不能夺也”。家有正气家不衰,国有正气国不亡,人有正气是脊梁。浩然正气...

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气节的体现
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气节的体现,它代表着正义、公正、真理和道德的力量。浩然正气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历经磨难而坚韧不拔的重要支撑。浩然正气源于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人的道德品质和气节。这种正气不仅仅是个人品质的体现,更是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担当。在...

有人说,“养浩然之气”是孟子思想的核心,原因是什么?
孟子认为,这类气极端化庞大有能量,应该用豁达的胸襟去塑造它、去滋润它,而不受到伤害。那么什么是浩然正气呢?孟子认为,浩然正气是用浩然正气培养出来的,以忠义和社会道德进行协助,浩然正气便会富强。理解了“浩然正气”,再而言说孟子思想的关键。孔子和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是民贵君...

孟子所讲的“浩然正气”和文天祥所作《正气歌》中的正气一样吗?_百度...
所谓的浩然正气是指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在自己崇高的信念的指导下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大丈夫能够自觉的保持正义的行为,这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文天祥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所作的正气歌中也提到了正气一词,与孟子的浩然正气可以说是一脉相承,都表达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崇高精神境界和内心...

浩然正气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说,浩然正气寄寓于宇宙间各种不断变化的形体之中。在大自然,便是构成日、月、星辰、高山大河的元气;在人间社会,天下太平、政治清明时,便表现为祥和之气,而在国家、民族处于危难关头时,便表现为仁人志士刚正不阿、宁死不屈的气节。社会秩序靠它维系而得以长存,道义是它产生的根本。他还列举了中国历史上...

佛教如何看待浩然正气
依据儒家对浩然正气的描述,比较接近于佛教所说的“正心”、“正念”。据《孟子·公孙丑上》记载,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孙丑问孟子,说:“请问老师,您的长处是什么?”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公孙丑又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孟子说:“这很难描述清楚。如果大致去说的话,首先它是充满在天地...

养浩然正气极天地大观是什么意思
培养正气,树立做大事业的壮志。“养浩然正气极天地大观”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是儒家经典著作《孟子》中的一篇,记录了孟子的一些言行。这句话的意思是:培养正大之气,极尽雄韬大略。通常用以鼓励人培养正大豪迈的气质,同时树立做大事的雄心壮志。

孟子主导的”浩然之气“指的是什么?
用孟子的解释是说浩然之气它存在于天地万物之间,它是一种十分刚强的气,这浩然之气是有正义和道德的人,在日日夜夜的积累之下才形成的正气。如果世间没有正义和道德存在,那么就没有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是有正义之心和道德之心的人自身所生产出的一种气,这种气是那种伪善的小人无法产生的气。不过早...

浩然正气是什么意思
“浩然正气”这个词,一般用来形容一种刚正宏大的精神,这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创造的一个词语,是一个富有创新思维的哲学概念。它对二千多年来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的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拼音:hào rán zhèng qì 释义:正大刚直的气势。出自明朝郭戈的《金瓶梅传奇》。原文如下:“铿锵话语,浩然...

宝应县17280838335: 佛教如何看待浩然正气 -
爱新觉罗婵双酚: 浩然正气是儒家的说法,孟子说“善养浩然正气”,个人看法是心正,意诚,礼义廉耻孝悌忠信,之下,必然心胸坦荡,没有愧对天地良心之事. 这点与佛家的十善业有相通之处,佛家十善业,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

宝应县17280838335: 养浩然正气极天地大观是什么意思
爱新觉罗婵双酚: 养浩然正气极天地大观的意思是以鼓励人培养正气,树立做大事业的壮志.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公孙丑上》是儒家经典著作《孟子》中的一篇.记录了孟子...

宝应县17280838335: 大学生如何弘扬儒家文?大学生如何弘扬儒家文化
爱新觉罗婵双酚: 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养浩然正气”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目标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这种“气”是一种主观的精神状态,“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

宝应县17280838335: 请问:“凡是儒家秀才所写的文章肯定都不是佛法”,这种说法是佛弟子的正见,还是外道邪见? -
爱新觉罗婵双酚: 佛教里依法不依人,只要说的符合佛法,不管谁说,都遵照奉行.比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八端等,都是每个佛弟子都要做到的

宝应县17280838335: 儒家与佛家的关系是怎样的 -
爱新觉罗婵双酚: 佛、儒二教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儒教的要旨“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佛教的要旨是一致的. 一、佛教引进我国,在佛经汉译时,已经译进去不少儒家的处世思想、伦理观、价值观,例如它们都强调“自己解救自己”、强调“...

宝应县17280838335: 千夫所指,儒心所受,承凡夫之所不受容天地之浩然.
爱新觉罗婵双酚: 儒家~浩然正气~简单说就是身正不怕影子斜

宝应县17280838335: 佛教中的三宝指的是什么? -
爱新觉罗婵双酚: 佛、法(佛经)、僧即佛法中的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佛经是佛的言教,是正知正见),僧者净也(僧人代表清净、和睦、一尘不染).觉正净是学佛人的总纲领总方向总归宿.

宝应县17280838335: 读完佛经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呀? -
爱新觉罗婵双酚: 这是最真实的理论,真实到令你惊骇!智商不高的人恐怕会一头跌如大坑,所以在《法华经》中,如来想说又欲言又止.正因为太真实,所以太难以理解,儒家说佛教“六亲不认、恩断义绝、无情无义......”,从儒家的思维来揣度佛法来看,也...

宝应县17280838335: 佛法中 五常八德指的是什么 -
爱新觉罗婵双酚: 五常是儒家的,八德指的是大海有八德,以譬戒律.【五常五戒】指儒家五常与佛教之五戒.我国文化自古特重孝道与伦常,佛教传入我国后,于孝道方面,乃特为强调父母恩重难报经、盂兰盆经等;于伦常方面,则提倡'仁义礼智信'等五常系与'不杀、不盗、不淫、不饮酒、不妄语'等五戒为一致配合之思想.自是,遂有五常五戒相提并论之称. 【八德】(名数)大海有八德,以譬戒律.【大海八不思议】(譬喻)涅槃经三十二曰:'大海有八种不思议.以譬涅槃:一渐渐转深,二深难得底,三同一碱味,四潮不过时,五有种种宝藏,六大身众生居住,七不宿死尸,八万流大雨入海亦无增减.'又以此八喻譬僧伽.[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宝应县17280838335: 南怀瑾是如何形容儒家和佛家的?4个字! -
爱新觉罗婵双酚: 我们若从儒、佛、道三家的圣哲来看水的赞语,也正好看出儒家的 精进利生 ,道家的 谦下养生 ,佛家的 圣净无生 三面古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