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16」陶渊明与苏轼有什么区别?

作者&投稿:佘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历史上的陶渊明并不学佛修道。

陶渊明是主动的,苏轼则为被动,主动者如脱钩之鱼,被动者如服辕之马。苏轼平生学佛修道,常有出离尘世之想,但一直未能摆脱仕宦生涯,而陶渊明没有学怫修道,反而勇于抉择,所以苏轼认为他虽不习佛,却有佛性,因此自叹不如。

哲宗下诏改年号为“绍圣",意思是继承神宗朝的施政方针。随后不久,吕大防、范纯仁罢职,章惇、安焘等出任宰执大臣。这批重回朝堂的变法派大臣,完全抛弃了王安石新法的革新精神和具体政策,把打击“元祐党人"作为主要目标,尽情发泄他们多年来被排挤在外、投闲置散的怨愤。于是,罢黜、贬谪的诏令一道接着一道,短短一两月间,便将当时在朝任职的高级官员三十多人全部贬到岭南等边远地区。

在这场政治风暴中,苏轼兄弟首当其冲。

接到诰命,苏轼并不十分意外。半年多前便已预感到的这场风暴今真的来了!时势如此,唯有坦然面对。他依例撰写《谢上表》,回想一生坎坷,“福眇祸多,是亦古今之罕有”,心中不免悲怆,但他随即镇定自我,并不作一句徒然的辩白,“既在代言,敢思逃责”,政局翻覆,是非必将颠倒

苏轼的心情异常沉重,可是,此时的他再也没有能力来帮助这些苦难的民众了!

然而现实就是如此,一面是真诚的苏轼在贬谪途中仍然心忧百姓,一面却是政客们落井下石,不久,又一道诏命下达。

死生祸福,非人力所为,人若执著不舍,必将导致无穷的痛苦,几十年来,苏轼出入佛老,修养心性,便是要努力破除这种人所难免的执著与迷悟。深厚的学养,实证的体验,开阔了他的胸襟,拓宽了他的视野,使他不至于局限于一隅而患得患失,坎坷的仕宦生涯也越来越让他厌倦了翻云覆雨的喧嚣官场和祸福无常的名缰利锁。一面悲世之无常,一面欣超世之乐。

垂老投荒,来日无多,今昔的强烈对比,荣衰的巨大反差,确实需要超凡的承受能力。人非圣贤,情绪的起落与变化在所难免,苏轼亦不例外。但他既已看透人生的底蕴。

《金刚经》是中国民间流行最广、最受重视的一部佛教经典,其中著名的四句偈是;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然而,好梦的结束总是来得太快,正当苏轼为长房次孙苏符求议婚事的时候,坏消息一个一个接踵而至。苏迈原已授韶州仁化县令,现在又碍于朝廷新制(谪官的亲属不得在谪地相邻地区做官)不得赴任,而苏轼自己的折支(即宁远军节度副便作为俸禄的实物)一直屡请不得。

在浩瀚的宇宙里,中国就像是太仓中一粒粟米,渺小的个人又何必为归与不归而烦恼?于是他顽皮地设想自己是一只蚂蚁,突然遇到一盆水倒在路上,慌忙爬上飘浮在水面的一片小草叶,茫茫然不知道自己将漂向何方。

不久,水干了,蚂蚁径直回家,见到自己的同类,不禁哭着说;“只差一点就见不到你了!"想到这里苏轼忍不住笑了。后来,他将这思索的片段写成一篇充满智慧与机趣的短文:

吾始至南海,环视夭水无际,凄然伤之,彐:“何时得出此岛耶?”巳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四海中,有生孰不在岛者?覆盆水于地,芥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济。少焉水涸,蚁径去,见其类,出涕曰:“几不复与子见,岂知俯仰之间,有方轨八达之路乎!"念此可以一笑。戊寅(公元1098)九月十二曰,与客饮薄酒小醉,信笔书此纸。——《试笔自书》

汲汲于世俗名利的人自然不可能理解苏轼的“超然自得",也不敢相信人世间竟还有如此高蹈的境界。然而苏轼的确过得逍遥自在.因为实践了他终身景仰的前辈范仲淹提倡的忧乐观:“先天下之忧而忧",故能忘却一己的私愁“后天下之乐而乐”,故能时时体验人生的大乐。苏轼有个普通人所不及的本领,就是善于融人周围的环境,与当地民众打成一片。四海为家,进退一如,为民分忧,与民同乐,是他一贯的作风。

历史上的陶渊明并不学佛修道。

陶渊明是主动的,苏轼则为被动,主动者如脱钩之鱼,被动者如服辕之马。苏轼平生学佛修道,常有出离尘世之想,但一直未能摆脱仕宦生涯,而陶渊明没有学怫修道,反而勇于抉择,所以苏轼认为他虽不习佛,却有佛性,因此自叹不如。二是禅宗发展到宋代,高标“见性成佛",流俗认为开悟破执的高僧大德往往能随缘自适。三是苏轼以自己所体认的境界来揣测陶渊明,也有他诗人审美活动认同效应的一面。他努力把陶渊明境界提高到禅学的高度。

九死一生,但饱览奇景异俗不也是平生难逢的快事吗?展望未来,他心境恬淡,虽然命运又一次出现了转机,但他已粗识老庄齐得失、等荣辱的哲理,看透翻云覆雨的政坛,就像孔子所感叹的:“道(王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他希望余生能扁舟散发,归隐江湖。

(本文作者:CIO的夜读时光 本文素材选编自:《苏轼传》王水照版)




「苏东坡16」陶渊明与苏轼有什么区别?
陶渊明是主动的,苏轼则为被动,主动者如脱钩之鱼,被动者如服辕之马。苏轼平生学佛修道,常有出离尘世之想,但一直未能摆脱仕宦生涯,而陶渊明没有学怫修道,反而勇于抉择,所以苏轼认为他虽不习佛,却有佛性,因此自叹不如。哲宗下诏改年号为“绍圣",意思是继承神宗朝的施政方针。随后不久,吕大防...

陶渊明的简介
苏轼在《与苏辙书》中说“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苏东坡把陶诗放在李白、杜甫之上,有失公允,但他用“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八个字,概括陶诗的艺术风格,还是很准确的。苏东坡一生把陶渊明当成良师益友,不但爱好其...

陶渊明人物简介
宋代诗人苏东坡对陶潜有很高的评价:“渊明诗初看似散缓,熟看有奇句。……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造语精到之至,遂能如此。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苏东坡更作《和陶止酒》、 《和陶连雨独饮二首》,《和陶劝农六首》、《和陶九日闲居》、《和陶拟古九首》、《和陶杂诗十一 首》、《和陶...

苏东坡与陶渊明
苏东坡生活在宋朝,陶渊明生活在东晋。他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在时间上没有交集。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呢?陶渊明是一位著名的田园诗人,他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种庄稼。“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在他的诗中,流...

苏轼为什么崇拜陶渊明?
苏东坡一生把陶渊明当成良师益友,不但爱好其诗,更仰慕他的为人。他曾这样评价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人贵真,诗亦贵真,诗真乃由人真而来,这就是陶诗具有经久不衰魅力的主要原因。晚年苏轼在《与...

评价陶渊明的生平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的资料~~~
苏东坡在《与苏辙书》中说“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苏东坡把陶诗放在李白、杜甫之上,有失公允。但他用“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八个字,概括陶诗的艺术风格,还是很准确的。苏东坡一生把陶渊明当成良师益友,不但爱好...

陶渊明是哪朝人
陶渊明的田园隐逸诗,对唐宋诗人有很大的影响。杜甫诗云: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宋代诗人苏东坡对陶潜有很高的评价:渊明诗初看似散缓,熟看有奇句。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造语精到之至,遂能如此。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苏东坡更作和陶止酒、和陶连雨独饮...

比较苏东坡与陶渊明的写作特点。
总的来说 苏轼比较倾向于豪放 豪放中有柔情 其诗如大型的合唱 层层环绕 若有似无的气势中直指人心 而陶渊明比较倾向于农家小调 清丽新颖 别致小巧的感觉 如绵绵细水 流犹未尽 常而不鲜 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在俩点 环境大因素 前者为文学顶峰时候期的宋朝 文学写作已经相当成熟 而后者是历史由百家...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大全
苏东坡一生把陶渊明当成良师益友,不但 爱好 其诗,更仰慕他的为人。他曾这样评价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人贵真,诗亦贵真,诗真乃由人真而来,这就是陶诗具有经久不衰魅力的主要原因。晚年苏轼在《与苏辙书》中说:"深...

临西县15997996306: 陶渊明和苏轼的区别 -
詹冠丹仑: 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有“田园诗人”之称. “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他所谓“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体现他希望建功立业,又要功成身退,像疏广对疏受所说...

临西县15997996306: 陶渊明与苏轼生活态度的不同 -
詹冠丹仑:[答案] 这两个人最大的区别就是:陶渊明是出世,苏轼是入世.苏轼在朝廷中的为官之路,历经磨难,波折不断,但是无论在哪里,他都是踏踏实实办事,认认真真为官,赢得了民心,做出了成绩.

临西县15997996306: 比较苏东坡与陶渊明的写作特点. -
詹冠丹仑: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陶渊明(约...

临西县15997996306: 陶渊明和苏轼 -
詹冠丹仑: 他与陶渊明的心境还是有区别的,陶渊明是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他是真正厌世.苏轼的思想从本质看是很矛盾的,在《念奴娇》中拿周瑜比,现在与曹操比,都是感叹人生短暂而不能像古代英雄那样有所作为.

临西县15997996306: 苏轼的人生态度和陶渊明,李白有什么不同 -
詹冠丹仑:[答案] 东坡人生态度无处不透露着豁达而淡然,进取而清澈.在儒学的影响下他愤慨俗世又在佛道的学说里追求宁静和安然,李白那种属于道,庄子所说的自由论. 应该来说,陶渊明和苏轼差不多,李白和前者不一样,

临西县15997996306: 赤壁赋的苏轼和陶渊明有什么不同 -
詹冠丹仑: 1、陶渊明出身在一个封建地主官僚家庭,可惜家道中落; 苏轼出身在书香门第,自幼博学多才,无一不精. 2、陶渊明出仕一直做些祭酒之类的小官,到40岁时做上了彭泽县令,但不到八十天就辞官,此后隐居不仕; 苏轼20岁和苏辙考中进士...

临西县15997996306: 陶渊明与苏轼的相似处 -
詹冠丹仑: 淡然,闲散,不为权贵...

临西县15997996306: 苏东坡的形象特点拜托各位大神比较“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和“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谈谈苏东坡的形象特点. -
詹冠丹仑:[答案] 北宋文学家苏轼,号东坡居士.他的诗,气势豪迈,雄健奔放,对后世影响很大.

临西县15997996306: 陶渊明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
詹冠丹仑: 举陶渊明的《归田园居》为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中,追求自然,不仅是陶渊明的总体艺术特征,还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陶渊明的作品契合节奏,沉稳舒缓,润物无声,没有强烈浓重的刺激色彩. 其作品艺术特色有:一,情景事理的浑融;二,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将日常生活诗化,就是在日常生活里发现重要的意义和久而弥淳的诗味.用平常话写平常事,而且很有韵味,是陶渊明的开创和历史贡献.

临西县15997996306: 苏轼与陶渊明的态度对比 -
詹冠丹仑: 苏入世,陶避世 苏豪放,陶洒脱 苏乐仕,陶爱隐 他们俩的人生态度其实是由当时的社会状况决定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