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记·(明)归有光 翻译

作者&投稿:乘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陶庵梦忆序的翻译~

陶庵梦忆序 〔明〕张岱 译文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望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因思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仇轻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以荐报牀,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旋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问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选自光绪刊本《琅嬛文集》

陶庵国破家亡,无可归宿之处。披头散发进入山中,形状可怕地变成了野人。亲戚朋友一看到我,就象看到了毒药猛兽,愕然地望着,不敢与我接触。我写了《自挽诗》,屡次想自杀,但因《石匮书》未写完,所以还在人间生活。然而瓮中经常无米,不能煮饭疗饥。我这才懂得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二老实在是饿死的,说他们不愿吃周粟,还是后人夸张、粉饰的话。
由此而想到以前生长于王、谢之家,很享用过豪华的生活,今日遭到这样的果报:以竹笠作为头的报应,以草鞋作为足跟的报应,用来跟以前享用过的华美冠履相对;以衲衣作为穿皮裘的报应,以麻布作为服用细葛布的报应,用来跟以前又轻又暖的衣服相对;以豆叶作为食肉的报应,以粗粮作为精米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美好食品相对;以草荐作为温暖床褥的报应,以石块作为柔软枕头的报应,用来跟温柔之物相对;以绳枢作为优良的户枢的报应,以瓮牖作为明亮的窗的报应,用来跟干燥高爽的居室相对;以烟熏作为眼睛的报应,以粪臭作为鼻子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享受香艳相对;以跋涉路途作为脚的报应,以背负行囊作为肩膀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轿马仆役相对。以前的各种罪案,都可以从今天的各种果报中看到。
在枕上听到鸡的啼声,纯洁清静的心境刚刚恢复。因而回想我的一生,繁华靡丽于转眼之间,已化为乌有,五十年来,总只不过是一场梦幻。现在黄粱都已煮熟,车子已从蚁穴回来,这种日子应该怎样来打发?只能追想遥远的往事,一想到就写下来,拿到佛前一桩桩地来忏悔。所写的事,不按年月先后为次序,以与年谱相异;也不按门类排比,以与《志林》相差别。偶而拿出一则来看看,好象是在游览以前到过的地方,遇见了以前的朋友,虽说城郭依旧,人民已非,但我却反而自己高兴。我真可说是不能对之说梦的痴人了。
以前西陵地方有一个脚夫,为人挑酒,不慎跌了一交,把酒坛子打破了。估计无从赔偿,就长时间呆坐着想道:“能是梦便好!”又有一个贫穷的书生考取了举人,正在参加鹿鸣宴,恍恍忽忽地还以为这不是真的,咬着自己的手臂说:“别是做梦吧!”同样是对于梦,一个唯恐其不是梦,一个又唯恐其是梦,但他们作为痴人则是一样的。我现在大梦将要醒了,但还在弄雕虫小技,这又是在说梦话了。因而叹息具有慧业的文人,其好名之心真是难改,正如卢生在邯郸梦已要结束、天就要亮的时候,在其遗表中还想把其摹榻二王的书法流传后世一样。因此,其一点名根,实在是象佛家舍利子那样坚固,虽然用猛烈的劫火来烧它,还是烧不掉的。

译文:
这是以前的事情了在三江看潮,实际上无潮可看。午后有人喧闹着传到:“今年暗涨潮啊!”每年都这样。
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到白洋,与陈章侯、祁世培坐在一桌海塘上有人呼叫看潮,余迅速去看,章侯、世培接踵而至。
站在塘上,远见潮头像一条白线,从海宁奔来,一直到塘上潮水越来越近,喷出的泡沫溅起的水花,涌起的潮水如百万雪白的雄狮一般,遮蔽了大江奔流而下,像用怒雷鞭打它们一样,所有的狮子聚集在一起,没有一头干争先抢后的看到的人惊恐的推开,跑到塘下避之潮到塘上,尽力喷薄而起,水花激射,溅起来有好几丈高,地面都湿透了潮水旋卷着向右而去,被龟山一挡,轰隆着好像十分愤怒一样,龙湫之水像炒菜一样翻滚不止,在半空中飞舞,看了惊吓眩目,坐了好一会儿,脸色才镇定下来。
先辈说:“浙江潮头,从龛、[]两座山冲刷激荡而起白洋在这两座山之外,潮头却更大了,这是为什么呢?

〔故事〕旧例,旧俗:三江〔三江〕在浙江绍兴北,曹娥江之西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喧传〕盛传”

我年轻的时候喜欢阅读司马子长的《史记》,看见文章的内容情感愤激、愤恨抑郁不平之气,这种情感很激烈不能抑制。认为君子处在这个世上,对于事物加以权衡的标准、尺度,常常在与自己的个人情感,决不会因为一地一时的遭遇而改变,而自己随着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改变。假设遇到不幸而处境困窘,那么用来使其心志平静,使他的性情得到愉悦,也一定有其中的道理。至于像那些道德修养不高的闾巷小人,一旦他的心意不快乐,(或:一旦不符合他的心意),悲伤哀怨憔悴的神情表现在眉目之间,这大概就是孔子赞美颜渊,而责备子路的恼怒,我看古代能做到“平其心志、怡其性情”的人是很困难的。

不久前我看了陶潜的书集,书中表现出淡薄平和,潇洒自然,闲适地处在权势地位之外,不只是不被困窘所困扰,而只是把困窘当作一种娱乐。

余少好读司马子长书[1],见其感慨激烈、愤郁不平之气,勃勃不能自抑[2]。以为君子之外世,轻重之衡[3],常在于我,决不当以地时之所遭,而身与之迁徙上下[4]。设不幸而处其穷[5],则所以平其心志、怡其性情者,亦必有其道。何至如闾巷小夫[6],一不快志,悲怨憔悴之意动于眉眦之间哉?盖孔子亟美颜渊[7],而责子路之愠见[8],古之难其人久矣[9]。

已而观陶子之集[10],则其平淡冲和,潇洒脱落[11],悠然势分之外[12],非独不困于穷,而直以穷为娱。百世之下,讽咏其词,融融然尘查俗垢与之俱化[13]。信乎古之善处穷者也。推陶子之道[14],可以进于孔氏之门。而世之论者,徒以元熙易代之间[15],谓为大节[16],而不究其安命乐天之实[17]。夫穷苦迫于外,饥寒憯于肤[18],而性情不挠,则于晋、宋间,真如蚍蜉聚散耳[19]。昔虞伯生慕陶[20],而并诸邵子之间[21]。予不敢望于邵而独喜陶也,予又今之穷者,扁其室曰陶庵云。
注释:

[1]司马长子:即司马迁(前145—前86?),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继承父亲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因替不得已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护,而受宫刑之辱。从此发愤著书,完成《史记》一百三十篇,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多有抑郁不平之气,后人认为是他个人遭际的反映。
[2]勃勃:兴盛的样子。
[3]轻重之衡:指对于事物加以权衡的标准、尺度。
[4]迁徙:变化,改易。
[5]设:假设。处其穷:指陷入困难的境地。
[6]闾巷小夫:指道德修养不高的一般平民。
[7]孔子:孔丘(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开创儒家学派,对后世影响极大。其言论事迹主要见于他的弟子或再传弟子所编辑的《论语》一书。亟(qì):屡次。美:赞赏。颜渊:即颜回,是孔子得意的学生,孔子常常称赏其品质。如《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为政》:“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发以,回也不愚。”《论语·雍也》:“孔子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始,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8]子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姓仲,名由,字子路,春秋时鲁国人,为人好勇。愠(yùn):怒,怨恨。“愠见”语出《论语·卫灵公》:“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大意是:孔子在陈国断绝了粮食,跟随的人都饿病了,爬不起来。子路怨恨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孔子回答说:“君子虽穷,还是坚持着,小人一穷就无所不为了。”对子路的行为加以责备。
[9]难其人:认为能做一个“平其心志,恰其性情”的人是困难的。
[10]陶子:即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晋浔阳(今江西九江)人。曾为州祭酒,复为镇军、建威参军,后为彭泽令,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隐居,后人称靖节先生。他以写田园诗著名,有自然朴素之美。有《陶渊明集》。《晋书》《宋书》均有传。
[11]脱落:疏阔,洒脱。《梁书·处士传·何点》:“心游物表,不滞近迹;脱落形骸,寄之远理。”
[12]势分(fèn):权势、地位。
[13]融融然:和乐的样子。尘查(zhā)俗垢:指节俗间的尘土污垢。查同渣,即渣滓。
[14]推:发扬光大。
[15]元熙:东晋最末一个皇帝晋恭帝的年号(419—420)。易代:指宋武帝刘裕灭亡晋朝并取而代之,建立刘宋王朝。
[16]大节:指陶渊明忠于司马氏的东晋王朝,不肯做刘宋王朝的官员。《宋书·陶潜传》云:“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所著文章,皆题其年月,义熙以前,则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唯云甲子而已。”
[17]安命乐天:即乐天知命,指乐从天道的安排,安守命运的分限。语出《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18]憯(cǎn)于肤:使身体受伤痛。
[19]蚍蜉(pí fú)聚散:比喻无关宏旨的小事情。作者认为晋宋易代,在陶渊明看来,本不足道。
[20]虞伯生:即元代著名学者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道园,历官国子助教、集贤修撰、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卒谥文靖。有《道园学古录》五十卷。《元史》有传。慕陶:仰慕崇敬陶渊明。据《元史》本传,虞集“早岁与弟盘同辟书舍为二室,左室书陶渊明诗于壁,题曰陶庵;右室书邵尧夫诗,题曰邵庵。故世称邵庵先生”。
[21]邵子:即邵雍(1011—1077),字尧夫,北宋哲学家。好《易》理,居洛阳三十年,名所居曰安乐窝。卒谥康节,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宋史》有传。
[22]扁:用如动词,即题扁于室。


沧浪亭记究竟归有光写的还是苏舜钦写的
作者:明·归有光 〔原文〕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 :“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迨淮海纳土,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

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翻译
“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翻译是:过去苏子美的《沧浪亭记》,是写亭子的胜景。出处:明·归有光《沧浪亭记》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4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

归有光的主要作品以及他被称为什么派
归有光(1506~1571)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是“唐宋八大家”与清代“桐城派”之间的桥梁,被称为“唐宋派”。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其中《项脊轩志》被收入高中语文教科书。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40388.htm ...

求助:沧浪亭记 翻译
二、宋代·苏舜钦《沧浪亭记》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

元史吴澄传翻译现 代文
吴澄,字幼清,抚州崇仁人。高祖晔,初居咸口里。九岁,从群子弟试乡校,每中前列。既长,于经传皆习通之。至元十三年,民初附,盗贼所在蜂起,乐安郑松招澄居布水谷,乃著《孝经章句》,校定《易》《书》《诗》《春秋》《仪礼》及大、小《戴记》。元贞初,游龙兴,按察司经历郝文迎至郡学...

沧浪亭记翻译
作者:明·归有光 〔题解〕 沧浪亭,在今江苏苏州市,为宋代诗人苏舜卿所建。后代人在它的遗址上修建了大云庵。明代文瑛和尚又在这里重新修建了沧浪亭。本文作者用朴素简洁的语言,自然流畅的笔调,记述了沧浪亭演变的始末。由于历史的发展,各种古迹都已经不复存在,然而,与盛极一时的吴越国的宫馆苑囿相比,苏舜卿的...

沧浪亭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鏐⒂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⒃,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⒄所钦重如此。 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之后,不与其澌然⒅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选自明·归有光《震川先生集》) 【...

矩度的意思矩度的意思是什么
引宋陆游《建宁府尊胜院佛殿记》:“怀素坐裂瓦折桷腐柱_垣之间,召工人持矩度,谋增大其旧。”⒉规矩法度。引《宋史·理宗纪一》:“出入殿庭,矩度有常。”明归有光《与沉敬甫书》:“大概谓钦甫经学多超悟,文字未能卓然得古人矩度耳。”清黄宗羲《张仁庵古本大学说序》:“立身制行,粹然...

看松庵记 宋濂阅读答案附翻译,看松庵记 宋濂阅读答案附翻译
资治通鉴·唐纪九(选节)阅读答案附翻译 归氏二贤传(归有光)阅读答案附翻译 宋史·蒲宗盂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魏书·杨大眼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宋史·侯蒙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阅读答案附赏析 三国志·朱桓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宋史· 李显忠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南史·顾越传阅读答...

沧浪亭记的字义
澄川翠干:澄澈的小河翠绿的竹子 川:小河 过:路过 【译文】:沧浪亭记 我因为获罪而遭贬,乘船南游,在吴地旅行。起初局促在屋子里。时值盛夏非常炎热,土房子都很狭小,不能呼气,想得到高爽空旷僻静的地方,来舒展心胸,不能办到。一天路过学宫,向东看草、树郁郁葱葱,高高的码头宽阔的水面,不像...

丹徒区18629462136: 陶庵记·(明)归有光 翻译 -
山顾节宗: 我年轻的时候喜欢阅读司马子长的《史记》,看见文章的内容情感愤激、愤恨抑郁不平之气,这种情感很激烈不能抑制.认为君子处在这个世上,对于事物加以权衡的标准、尺度,常常在与自己的个人情感,决不会因为一地一时的遭遇而改变,...

丹徒区18629462136: 《悠然亭记》(明)归有光的翻译 -
山顾节宗: 我外祖父家世代居住在吴淞江南边的千墩浦边上.表兄周淀由考中进士进入仕途,在外做官二十多年,罢官回来后在昆山县城租房居住.嘉靖三十年,在马鞍山的南麓,娄水的两岸定居. 回忆起我小时候曾经住在外祖父家,大概离县城三十里...

丹徒区18629462136: 求归有光传的翻译!!!!速求 -
山顾节宗: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今属江苏)人.九岁就能写文章,到二十岁,“五经”、“三史”等书全已通晓,拜本地魏校作老师.嘉靖十九年(1540)考取举人,以后考了八次进士都没有中.迁居嘉 定安亭江边,读书谈道.学生常常有几百人,...

丹徒区18629462136: 遂初堂记归有光原文翻译 -
山顾节宗: 遂初堂记 宋尤文简公尝爱孙兴公《遂初赋》,而以“遂初”名其堂,崇陵书扁赐之,在今无锡九龙山之下.公十四世孙质,字叔野,求其遗址而莫知所在,自以其意规度于山之阳,为新堂,仍以“遂初”为扁,以书来求余记之.按兴公尝隐会稽...

丹徒区18629462136: 《震川先生集 祭外姑文》的翻译 -
山顾节宗: 祭外姑文·(明)归有光昔吾亡妻[1],能孝于吾父母,友于吾女兄弟[2],知夫人之能教也.粗食之养,未尝不甘,知夫人之俭也;婢仆之御[3],未尝有疾言厉色,知夫人之仁也.癸巳之岁[4],秋冬之交,忽遘危疾[5],气息掇掇[6],犹日念母,...

丹徒区18629462136: 沧浪亭记字词注释 -
山顾节宗:《沧浪亭记》归有光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

丹徒区18629462136: 速求《归有光传》的翻译 -
山顾节宗: 原文;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 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用古教...

丹徒区18629462136: 自新①少读书,敏慧绝出.……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
山顾节宗: (明)归有光<张自新传> 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1].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2].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3],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4],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

丹徒区18629462136: 寒花葬志写了寒花哪2件事 -
山顾节宗: 原文 寒花葬志 (明)归有光1 婢 ,魏孺人媵也 .嘉靖丁酉2五月死 ,葬虚丘3 .事我而不卒 ,命也乎!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4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之食,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

丹徒区18629462136: 翻译一篇文言文 -
山顾节宗: 《苏轼诗集》:元丰五年十二月十九日,东坡生日也,置酒赤壁矶下,踞高峰俯鹊巢,酒酣,笛声起于江上.客有郭、古二生,颇知音,谓坡曰:“声有新意,非俗工也”.使人问之,则进士李委,闻坡生日,作新曲曰《鹤南飞》以献,呼之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