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课程与教学关系的主要观点

作者&投稿:乐正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浅谈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一、目前关于课程与教学关系的几种认识

对于课程与教学关系问题的认识,有学者归纳为三种类型

1、独立模式

独立模式即课程、教学相对独立,各执一端,互不交叉。这种观点在教育理论界的支持者颇多。如布鲁纳指出:“将课程和教学看作是分离的实体。”蔡斯坚决主张将课程和教学分离研究,他的观点是将课程视为一个广义的概念,教学则是一个特殊的现象或亚系统,在某种程度上,教学是课程的延续。坦纳夫妇主张:“在当代的课程理论家中,课程与教学是两个独立的领域,这种论点已经获得广泛的认可。”就是说,各自在互不发生重大影响的情况下,自行发生变化。

2、包含模式

这种模式有两种情形:

(1)大教学小课程,即认为教学是上位概念,课程包含于其中,我国的学者和实践工作者长期持有这种观点。这种观点隐含有课程等同于教学内容的趋向,如把课程定义为“指学校教育科目及各科教材,也就是教学内容”。这样,课程就成了教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要素。 (2)大课程小教学,即把课程理解为上位概念,课程的内涵和外延都相对扩大。这种观点在北美影响较大。美国现代课程理论奠基人泰勒把教学作为课程理论的组成部

1/5页
分,这在其代表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已经有所体现。

3、循环模式

循环模式即两种系统虽然相对独立,但存在互为反馈的延续关系,课程不断地对教学产生影响,反之亦然。该模式意指教学决定在课程决定之后,并且在教学决定付诸实施与评价之后,根据成效,修正课程决定。这一过程周而复始,永不终止。 独立模式将课程与教学相互独立并分离,容易产生一种误导,出现教学研究与课程研究相互独立、相互脱离,教学实践与课程实践相互独立、相互脱离,最终给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课程事业和教学事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包含和循环模式都充分说明了课程与教学的密切联系,告诉我们课程与教学实际上是无法独立和分离的,其理论研究也无法单独进行。即使在“计划文件”层面上规划课程,也必须同时规划与特定“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形式、途径、手段和方法。课程规划出来后必然要投入实施,这就是教学。所以,教学就是作为“进程”的课程的有机环节。

二、我国对课程与教学关系的见解

1、教学论包含课程论

1949年以后,我国引进苏联的教育学。在苏联教育学里只研究教学内容,不研究课程,只有教学论,没有课程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课程论学科开始逐步恢复起来,就引发了课程与教学、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问题。一些人根据历史传统,很自

2/5页

然地就把课程论归属于教学论的门下。

2、相互独立论

而另外一些学者则提出,课程研究是一个独立的领域,课程论是独立于教学论的一门教育学的下位分支,在教育学这门应用知识领域中,教学理论、课程理论同属其下位的平行理论。

3、课程与教学整合论

课程与教学、课程论与教学论相互独立的主张,在有力地促进课程与教学研究发展的同时,却在课程与教学研究实践中助长和加剧了课程研究与教学研究相互割裂的倾向。于是人们在总代表分析和探讨中,逐步孕育起来课程与教学、课程论与教学论整合的主张,分别阐明了“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研究”的理念,“课程与教学整合论”的理念。

三、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区别:

从静态的角度理解课程时,可以说课程是目标、是学科或教材、是计划。这时,课程与教学既有本质上的区别,又有实践上的联系。课程作为目标、学科(教材)、计划,体现着教育目的的要求,反映人类文明的成果,代表着社会各阶层的利益与需求,并且最终必然体现为物质形态的文件和材料;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因此,从这一点来看二者是不同的。

联系:

3/5页
1.相互规约

教学活动一旦展开便与课程发生了联系。教学目标的确定源于课程目标;教学方法的设计也必然因教学内容不同而异,不同教育阶段、不同学科的内容不同,方法亦不同;教学评价也必然要参照课程中的教育目的和目标来进行。而课程实践在选择、确定目标、编排内容时也必须考虑教学实践的规律和可操作性,因此课程编制的过程也是对教学的规划过程;课程的评价也必然将重点放在教学实践中实际运行的课程,从而与教学评价密切相关。

2.相互融合

其一,教学作为课程开发过程。

教学的传统内涵是,教学基于教育心理学原理有效传递内容的过程,是忠实地实施既定课程计划的过程;教学的重心是有效传递内容,而不是变革内容,教学研究也因而成为关于内容传递的工效学。而实际上,由于课程在本质上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普遍性的内容,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内容的意义都有其自身的解读,都有关于特定内容的自己的一套理论,这样,就使得教学成为教师和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造内容和建构意义的过程,教学成为课程的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其二,课程作为教学事件。

当“体验课程”取代“制度课程”而处于教育的核心时,课

4/5页

程不再仅仅是表态的书面文件(教科书、教学指南等),而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情境中不断生成的活生生的经验。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不断创造、解释着课堂事件,内容不断变革,意义不断生成。课程正是这一系列课堂教学事件及由此实现的内容的变革与意义的生成。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是动态的过程,是不断变化的课堂教学事件。作为“制度课程”之基本构成的诸种课程文件在这里不过是供教师与学生选择的资料,只有当这些资料有助于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课程创生时,只有当这些资料经过变革与解释化为教师与学生不断发展的经验时,课程才有意义。教师的价值观、知识和技能会影响他们每一次所作出的选择。教师会考虑到课程的目标、内容和组织方式,并会想像出一系列可能的教学方案以实施课程计划。这些可能的教学方案要经过层层“筛选”,即看它们是否符合当地的价值观和教育期望;是否能为特定学生所接受;以及是否具备适当的条件等。而这些抉择都与教师的素质和经验有关。由此可以推理,课程计划中的某些部分实际上从未真正得到实施过。

由此可以看出课程和教学这一对概念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分离、差异,我们简单地把来自不同概念框架的两者之中的一个归结于另一个的亚系统或将两者截然分开的论断是不科学的。只有在厘清课程与教学基本概念的前提下,在共同的视阈之中去探讨二者的关系才有其可行性和现实价值 。

5/5页


课程和教学有什么关系和异同?
课程和教学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课程与教学既有关联,又是各不相同的两个研究领域。课程强调每个学生及其学习的范围,教学强调教师对学生引导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看作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课程与教学特点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领域的一个概念,属于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也是师范院校为教...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是什么?
1、课程与教学二者相互连结,部分交叉。“课程与教学两个系统连结在一起,系统部分重叠,但彼此没有上下关系,也无包含关系。”此观点强调二者的领域有部分重叠,课程实施涉及到教学,教学内容涉及到课程等,但二者的关系只在于此。2、课程是目的,教学是手段。施良方曾综合其他学者的观点,提出“目前,比较...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是什么?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学校教学的核心,是学校育人的主渠道。一般来说,课堂是指学校规定的一定学时的教学课堂(还有生活大课堂)。据统计,学生一天的学校生活80%以上是在课堂度过的,课堂就是教学的代名词。厘清了课堂与教学的关系,课程与课堂的关系也就一目了然。美国课程学者泰勒等人用三个隐喻说明课程...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课程关于课程的概念有很多,主要有课程就是教学经验,课程就是学科,课程就是文化再生产。古德莱德,将课程的分类分为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经验的课程以及领会的课程,但是总的来说,课程就是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教育学目标而规定的内容范围,进程的总和,它还包括了为了实现让学生完成其学习的课堂氛围...

论述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论述课程与教学的关系:1、课程论和教学论有不同的研究领域,课程是指学习内容或者教材,教学则关注内容传递的过程与方法;2、课程是学习的结果,而教学是实现或者达到目标的手段;3、课程只涉及教学内容,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课程是一个大的概念,它的内涵和外延都比教学大;4、课程与教学是各自独立...

课程与教学是什么关系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有:1、二元独立关系。二者相互没有接触,彼此独立,互不依赖。这在实践中就意味着,课程专家设计的课程与教师的教学没有关联,各自为政。课程规划者,没有考虑教师,而教师,也并不理会课程研制者的意见。  课程研究与教学是相互隔离的。2、相互交叉关系。...

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的实质是
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的实质如下:1、教学与课程是相互依存的。课程是教学的内容和基础,而教学则是课程实施和传递的途径。没有课程,教学就失去了方向和内容;没有教学,课程就无法被学生所掌握和应用。教学与课程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2、教学与课程的目标是统一的。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如下: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第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面向全体学生,激发每一个学生的自信,让每一个学生在其最近的发展区域得到语文素养的提升。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中,都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这一宗旨。第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要...

如何理解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教学-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

论述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在循环模式中,课程与教学两个实体具有一种连续的循环关系。课程对教学产生了一种连续的影响,相反,教学也影响课程。教学决策的制定在课程决策之后,反过来,课程决策在教学决策实施和评估后被修改。这一过程是连续的、重复的、无止境的。对教学过程的评估影响下一轮课程决策的制定,继而又影响教学的实施。

新龙县19455134384: 1,如何理解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
淳凭孚美: 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社会意义,看到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

新龙县19455134384: 关于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的三个隐喻怎么解读 -
淳凭孚美: 课堂教学主客体关系理论是教育学的基础性理论,如何认识课堂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理论就是大家讨论的焦点之一,自古至今,都是教育学领域需要探讨和改革的重中之重.它有其丰厚的理论学说,先后有教师主体论、教材主体论、双主体论...

新龙县19455134384: 三个比喻,理解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
淳凭孚美: 正美国学者塞勒等人提出的三个比喻,可以帮助知我们去理解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比喻一:课程是一幢建筑的设计图纸,教学则是具体的施工;比喻二:课程是一场球赛的方案道,是赛前由教练和球员一起制定,而教学是球回赛进行的过程;比喻三:课程好比是一个乐谱,教学则是演奏的作品.三个比喻,意思是答一个,课程与教学也许有先 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新龙县19455134384: 如何正确理解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
淳凭孚美: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课堂教学理论产生的背景、作用及影响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或更早至现在,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理论主流地位,性而使然地被大家认可, 并不断地被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同时也起到了解放教育

新龙县19455134384: 浅析现代教育中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
淳凭孚美: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当课程被认识为知识并付诸实践时,一般特点在于: A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 B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体现; C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 D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是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

新龙县19455134384: 课程与教学论 -
淳凭孚美: 教育学对于每个问题都有很多种观点,所以对于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也存在很多种,包括显课程和隐课程的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显课程和隐课程的区别是,显课程是学校安排的课表课程,隐课程也就是潜在的.

新龙县19455134384: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学科、教材与课程的关系 -
淳凭孚美: 课程就是学科 .我们习惯于从日常意义上把课程理解为一门门具体的学科,谈到课程必然要谈到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音乐、美术、体育等某一门学科.课程就是学科,学科就是课程,成为我们非常典型而普遍的对课程的基本认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