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的作者是汉朝文学家刘向吗?

作者&投稿:里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战国策》的作者是汉朝文学家刘向吗?~

是的
西汉末年,光禄大夫刘向奉诏校书,见到了皇家藏书中有六种记载纵横家说辞的写本,刘向依其国别,略以时间编次,定著为《战国策》33篇。东汉时高诱为此书作注。隋代已残缺不全,今仅存10篇。当时还有不少在民间流传的纵横家说辞。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其中有一部和《战国策》类似的书,整理者命名为《战国纵横家书》。这部帛书共27章,有11章见收于《战国策》和《史记》,其余16章是佚书。《战国策》为后世治史者提供了不可缺少的资料,而且《战国策》所收多是优秀散文,对后代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战国策》作者是刘向。刘向(约公元前77—公元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祖籍沛郡(今属江苏徐州)人。刘向是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其整理编辑的《战国策》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同时,曾校阅皇家藏书,撰成中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别录》。另外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

扩展资料:刘向,字子政,原名更生,世称刘中垒,世居长安,籍贯楚国彭城(今江苏徐州)。出生于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去世于汉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刘邦异母弟刘交的后代,刘歆之父。
刘向是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汉宣帝时,为谏大夫。汉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汉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向

西汉时,宫廷的密室中藏有很多战国时的史料,但这些珍贵的史料却错乱残破不全,一些残简上的字只剩下一半,如“赵”字只剩下了“肖”,此类错误屡见不鲜。朝廷便将编校整理这些史料的任务交给了著名的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宫廷密室所藏战国史料,分别名为《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刘向以国别划分,把6种书的资料,分别编入12国中。因这些材料大多是记述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所以,刘向将其定名为《战国策》。然而,《战国策》里并非尽是策士的说辞,还有诸如“豫让刺襄子”、“荆轲刺秦王”之类记载,所以,不能仅视为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游说之辞的汇编,它还是一部上接《春秋左氏传》,下接陆贾《楚汉春秋》的战国杂史。

《战国策》,33篇,记载了继《春秋》以后,讫楚、汉之起,共245年间的历史。因此书思想活跃,有许多纵横阴谋之术,不合于儒家的思想,故被儒家所排斥,未得在世广泛传播,后来便逐渐残缺不全。如刘向所编订的《战国策》有《蒯通说韩信自立》一篇,曾被司马贞的《史记索隐·淮阴侯列传注》所引,但后来《战国策》中此篇佚失。据《崇文总目》称,共散失11篇。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巩从士大夫的私人藏书中访求书籍,并加以校订,正其谬误,又重新凑足了33篇。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曾巩所校订的
《战国策》与刘向所编订的《战国策》在篇目上已有出入。所以,历史上就存有两种文本的《战国策》,刘向所编为古本,曾巩所校补的为新本。

今本《战国策》的篇目如下:

1.《西周策》1篇,分为17章。2.《东周策》1篇,分为22章。3.《秦策》5篇,分为64章。4.《齐策》6篇,分为57章。5.《楚策》4篇,分为52章。6.《赵策》4篇,分为66章。7.《魏策》4篇,分为81章。8.《韩策》3篇,分为69章。9.《燕策》3篇,分为34章。10.《宋卫策》1篇,分为14章。11.《中山策》1篇,分为10章。以上共33篇,486章。这是元朝泰定二年(1325)年,由东阳人吴师道依据曾巩校补本而订定的。吴师道所著《战国策校注》通行至今,另有宋人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近人金正炜有《战国策补释》。东汉高诱曾为旧本《战国策》作注,今残缺。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西汉帛书,记述战国时事,定名《战国纵横家书》,与《战国策》内容相似,可补今本《战国策》之讹误与不足。

《战国策》的作者是谁?对此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它是由多种书编订而成,显然不会是一人所作。人们对作者所处时代作了大量考证,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战国时人作。

书中有许多人和事都是战国时代的,如长平之战、荆轲刺秦王等,故可断定其中大部分是战国时人著的;二是秦末楚汉之际人所著。如古本有《蒯通说韩信自立》,大概就是楚汉时人的著作;三是一部分出自西汉时人之手。西汉时有许多人如蒯通、边通、主父偃等都好“长短纵横之术”,蒯通还撰有《隽永》凡81首,通论战国时游说之士的权变和自己关于纵横之术的理论,故有些学者考证推论刘向所依据的《短长》、《长书》、《修书》,可能就是西汉人所学之长短纵横术,或者直接就是蒯通的《隽永》,而蒯通可能就是《战国策》一书的作者之一。但很多人对此持怀疑态度,认为还缺乏确实的根据,如果说《战国策》的一部分是出自西汉时人之手,还有一定的道理。

《战国策》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尤其是刘向编校成书的古本,在中国古代史上曾占有很重要的史料地位。《战国策》是继《春秋》之后,讫楚汉之起,共245年的历史记载。如果从楚汉起事之年算起,即从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上推245年,正好是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为其始。在《左传》、《国语》之后,《楚汉春秋》、《秦楚之际》之前,这中间245年的史料空白,主要靠《战国策》来填补。《战国策》保存了许多珍贵史料,如西周君、东周君二国的情况,楚幽王为春申君之后,郭开谗李牧,吕不韦立子楚,嫪毐乱秦宫等,都是独家占有之史料,是司马迁修《史记》取材的唯一史料来源。

《战国策》很多篇是战国时人或稍后时人所著,其底本又是各国史策,故其中史实比较可信,真实性亦高。故司马迁修《史记》,采用《战国策》的史料计有八九十处。在战国诸子所著书中,也屡被征引。例如《楚策四·客说春申君》,见于《韩非子·奸劫弑臣》篇;《魏策一·文侯与虞人期猎》,见于《韩非子·说林》篇;《秦策一·张仪说秦》,见于《韩非子·初见秦》篇;《中山策·主父欲伐中山》,见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篇;《齐策一·靖郭君善齐貌辨》,见于《吕氏春秋·知士》篇;《齐策三·孟尝君在薛》,见于《吕氏春秋·报更》篇;《魏策一·魏公叔痤病》,见于《吕氏春秋·长见》篇;《魏策二·魏惠王死》,见于《吕氏春秋·开春》篇。

司马光著《资治通鉴》,战国时史料亦取自《战国策》。

《战国策》中所收游说之士的纵横之论,反映了战国时的社会风貌和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重大活动,生动记载了纵横家们的机智善辩、聪明智慧,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纵横家们在当时的社会大舞台演出了一幕幕生动感人,有声有色的活剧,《战国策》为后人留下了那段历史的宝贵材料。受战国纵横家们的智慧、谋略的影响,至西汉时还涌现了陆贾、边通、主父偃、徐乐、邹阳、严助、庄安等一批纵横家。

《战国策》语言流畅犀利,笔调辛辣,善于将寓言故事巧妙地穿插于文中,用以说明抽象的道理,阐述自己的论点,是论辩文的典范。其中很多寓言和比喻后来成了著名的典故,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惊弓之鸟、南辕北辙、鹬蚌相争等。

《战国策》文笔优美,叙事生动形象,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初著名散文家贾谊、晁错、司马迁,宋代的苏洵、苏辙、苏轼的散文都受到《战国策》的影响。《战国策》中运用的工整的对偶和排比句法及主客对答、抑客申主的写法,亦为汉赋所继承。

刘向为《战国策》一书命名,也同时为那段纷纭复杂、多姿多采的历史命了名——“战国”的名称由此而来,这也可看做是刘向编校《战国策》的额外收获吧。

《战国策》的作者是谁?对此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它是由多种书编订而成,显然不会是一人所作。人们对作者所处时代作了大量考证,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战国时人作。

书中有许多人和事都是战国时代的,如长平之战、荆轲刺秦王等,故可断定其中大部分是战国时人著的;二是秦末楚汉之际人所著。如古本有《蒯通说韩信自立》,大概就是楚汉时人的著作;三是一部分出自西汉时人之手。西汉时有许多人如蒯通、边通、主父偃等都好“长短纵横之术”,蒯通还撰有《隽永》凡81首,通论战国时游说之士的权变和自己关于纵横之术的理论,故有些学者考证推论刘向所依据的《短长》、《长书》、《修书》,可能就是西汉人所学之长短纵横术,或者直接就是蒯通的《隽永》,而蒯通可能就是《战国策》一书的作者之一。但很多人对此持怀疑态度,认为还缺乏确实的根据,如果说《战国策》的一部分是出自西汉时人之手,还有一定的道理。

《战国策》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尤其是刘向编校成书的古本,在中国古代史上曾占有很重要的史料地位。《战国策》是继《春秋》之后,讫楚汉之起,共245年的历史记载。如果从楚汉起事之年算起,即从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上推245年,正好是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为其始。在《左传》、《国语》之后,《楚汉春秋》、《秦楚之际》之前,这中间245年的史料空白,主要靠《战国策》来填补。《战国策》保存了许多珍贵史料,如西周君、东周君二国的情况,楚幽王为春申君之后,郭开谗李牧,吕不韦立子楚,嫪毐乱秦宫等,都是独家占有之史料,是司马迁修《史记》取材的唯一史料来源。

《战国策》很多篇是战国时人或稍后时人所著,其底本又是各国史策,故其中史实比较可信,真实性亦高。故司马迁修《史记》,采用《战国策》的史料计有八九十处。在战国诸子所著书中,也屡被征引。例如《楚策四·客说春申君》,见于《韩非子·奸劫弑臣》篇;《魏策一·文侯与虞人期猎》,见于《韩非子·说林》篇;《秦策一·张仪说秦》,见于《韩非子·初见秦》篇;《中山策·主父欲伐中山》,见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篇;《齐策一·靖郭君善齐貌辨》,见于《吕氏春秋·知士》篇;《齐策三·孟尝君在薛》,见于《吕氏春秋·报更》篇;《魏策一·魏公叔痤病》,见于《吕氏春秋·长见》篇;《魏策二·魏惠王死》,见于《吕氏春秋·开春》篇。

司马光著《资治通鉴》,战国时史料亦取自《战国策》。

《战国策》中所收游说之士的纵横之论,反映了战国时的社会风貌和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重大活动,生动记载了纵横家们的机智善辩、聪明智慧,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纵横家们在当时的社会大舞台演出了一幕幕生动感人,有声有色的活剧,《战国策》为后人留下了那段历史的宝贵材料。受战国纵横家们的智慧、谋略的影响,至西汉时还涌现了陆贾、边通、主父偃、徐乐、邹阳、严助、庄安等一批纵横家。

《战国策》语言流畅犀利,笔调辛辣,善于将寓言故事巧妙地穿插于文中,用以说明抽象的道理,阐述自己的论点,是论辩文的典范。其中很多寓言和比喻后来成了著名的典故,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惊弓之鸟、南辕北辙、鹬蚌相争等。

《战国策》文笔优美,叙事生动形象,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初著名散文家贾谊、晁错、司马迁,宋代的苏洵、苏辙、苏轼的散文都受到《战国策》的影响。《战国策》中运用的工整的对偶和排比句法及主客对答、抑客申主的写法,亦为汉赋所继承。

刘向为《战国策》一书命名,也同时为那段纷纭复杂、多姿多采的历史命了名——“战国”的名称由此而来,这也可看做是刘向编校《战国策》的额外收获吧。

是的

西汉末年,光禄大夫刘向奉诏校书,见到了皇家藏书中有六种记载纵横家说辞的写本,刘向依其国别,略以时间编次,定著为《战国策》33篇。东汉时高诱为此书作注。隋代已残缺不全,今仅存10篇。当时还有不少在民间流传的纵横家说辞。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其中有一部和《战国策》类似的书,整理者命名为《战国纵横家书》。这部帛书共27章,有11章见收于《战国策》和《史记》,其余16章是佚书。《战国策》为后世治史者提供了不可缺少的资料,而且《战国策》所收多是优秀散文,对后代文学有深远的影响。今天所见的《战国策》,分国编次,共33篇,460章,也有分为497章的。其所记史事,上起公元前490年知伯灭范、中行氏(《赵策一》),下迄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 统一中国以后。反映了这270年中重要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活动。南宋初年,剡川(今浙江嵊县)姚宏校注此书,忠于原作,今通称姚本。和姚宏同时,缙云(今浙江缙云)鲍彪也为《战国策》作注,改动原文,重新编次。元代吴师道对鲍注订误补缺,释疑解滞,今通称鲍吴本。

《战国策》书影(南宋绍兴年间刻本)

关于《战国策》的作者,近人有不少考证。罗根泽、金德建等主张是西汉初年的蒯通。蒯通系秦汉之际纵横家,曾劝说范阳令归降陈胜起义军,又建议韩信(?~前196年)攻取齐地,劝韩信背叛刘邦(公元前210~前188)而自立,汉惠帝(公元前256~前195年)时为丞相曹参宾客,著有《隽永》八十一篇。20世纪70年代初,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对于考证《战国策》的作者,又提供了新的思路。该书许多部分与《战国策》相同或类似,但体例详略不一,而以记载苏秦一生的言论为主,很可能是《汉书·艺文志》中提到的《苏子》一书的辑录。但该书的最后一部分,又为各种游说故事的辑录,大都与《战国策》同,而全书的最后年限则为秦国攻楚,似成书于秦汉之际。这样,对于《战国策》成书于蒯通的说法,又增加了一层迷雾。

刘向编定的《战国策》33篇,分为12国,是为古本。但因其中杂有纵横阴谋之术,为儒家所排斥,所以传诵较少,容易残缺。到了宋代,曾巩校补过,他编订的《战国策》是为今本,凑足了刘向古本的篇数。

《战国策》是以纵横家为主的士人的说辞、书信的汇编;

于是就把编撰人作为作者,其中功劳最大的二人是刘安和曾巩,如下:

《战国策》,33篇,记载了继《春秋》以后,讫楚、汉之起,共245年间的历史。因此书思想活跃,有许多纵横阴谋之术,不合于儒家的思想,故被儒家所排斥,未得在世广泛传播,后来便逐渐残缺不全。如刘向所编订的《战国策》有《蒯通说韩信自立》一篇,曾被司马贞的《史记索隐·淮阴侯列传注》所引,但后来《战国策》中此篇佚失。据《崇文总目》称,共散失11篇。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巩从士大夫的私人藏书中访求书籍,并加以校订,正其谬误,又重新凑足了33篇。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曾巩所校订的
《战国策》与刘向所编订的《战国策》在篇目上已有出入。所以,历史上就存有两种文本的《战国策》,刘向所编为古本,曾巩所校补的为新本。


战国策是由什么朝代的谁编订的什么体史书
《战国策》是由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资料年代大部分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料的记载。原来的书名不确定,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成书据推断也并非一时,可能在秦统一以后。刘向进行整理后,删去其中明显荒诞不经的内容,按照国别,重新编排体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卷,...

《战国策》的作者是汉朝文学家刘向吗?
通行至今,另有宋人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近人金正炜有《战国策补释》。东汉高诱曾为旧本《战国策》作注,今残缺。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西汉帛书,记述战国时事,定名《战国纵横家书》,与《战国策》内容相似,可补今本《战国策》之讹误与不足。《战国策》的作者是谁?对此历来众说纷纭,...

《战国策》,《史记》,《左传》有什么异同?
2、《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

战国策作者是谁
《战国策》大约是秦汉间编撰起来的一部史书,作者和确切成书年代已难考证。盖当初只是战国时代各国史官和一些游说之士记录下来的文稿、史料、杂编,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等不同名称,后经刘向整理,才定名为《战国策》。不过不是一部系统的史书,只能算是一部史料杂...

很多史学家表示《战国策》不严谨,如何看待这样的评价?
《战国策》就像是它的名字一样,只是一个策论集而并非什么国别体的史书。它记载的内容很大一部分,是为了策士们为了证明自己策略的可行性杜撰的,连真实性都无法保证,那也就不存在什么严谨性了。《战国策》最早的原作者是谁已经不可考,我们现在看到的《战国策》一般认为,是西汉的刘向(公元前77-...

战国策作者是谁
战国策的作者是刘向。刘向,字子政,原名更生,世称刘中垒,世居长安,籍贯楚国彭城(今江苏徐州)。出生于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去世于汉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刘邦异母弟刘交的后代,刘歆之父。其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

战国策是谁写的
《战国策》的原作者不明,一般认为非一人之作。《战国策》,又称《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原作者不明,一般认为非一人之作。资料年代大部分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料的记载。原书名不详,书中文章作者也不知是谁,成书推断也并非一时。刘向编撰后,删去其中明显荒诞不经的内容...

《战国策》一直未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战国策》是由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的作者已经无从考证,全书共分为三十三卷,主要记述了战国到秦汉时期各个纵横家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用来说服人的各种说辞。历史学家普遍认为这本书不是出自一个人之手,而是多个故事的集合。《战国策》在宋朝就已经遗失了十一卷,是由后来的曾巩收集...

战国策简介及详细资料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非一时一人之作。其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原来的书名不确定,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共33卷,约12万字。因书所记载的多是战国时纵横家为其所辅之国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

战国策作者战国策作者是谁
1、作者是刘向。2、刘向,字子政,原名更生,世称刘中垒,世居长安,籍贯楚国彭城(今江苏徐州)。出生于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去世于汉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刘邦异母弟刘交的后代,刘歆之父。3、其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

荔波县13319757149: 战国策的作者是,不要告诉我是刘向,他只是编写,我只想知道作者 -
允毅赛夫:[答案] 《战国策》记载了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纵横家的实战演...

荔波县13319757149: 战国策作者是刘向吗 -
允毅赛夫: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师道作《战国策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战国策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校注》. 【来自百度百科】 刘向是《战国策》的作者,但不是战国策的唯一作者.

荔波县13319757149: 汉书是谁写的?战国策是谁写的? -
允毅赛夫: 是班彪和班固父子,《汉书》并非是班固一人所作,班固是继父亲之志,对班彪的写作和资料予以整理和延伸,续写完成了《汉书》.《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刘向 .其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原来的书名不确定,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总共三十三篇,按国别记述,计有东周一、西周一、秦五、齐六、楚四、赵四、魏四、韩三、燕三、宋、卫合为一、中山一.记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反映出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外交的情状.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若有用,望采纳,谢谢.

荔波县13319757149: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一部著作,这句话对吗? -
允毅赛夫: 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宋时已有缺佚,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原师道作《校注》,近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战国策的作者直到现在也没有确定,原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西汉末年,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但是内容混乱,文字残缺.于是刘向按照国别编订了《战国策》.因此,战国策显然不是一时一人所作,刘向只是战国策的校订者和编订者.所以了 是对的 但只能是编辑 绝对不是编著

荔波县13319757149: 巜战国策》是西汉史官刘向所,字什么,原名什么? -
允毅赛夫: 刘向(前77年—前6年),字子政,原名更生,世称刘中垒,世居汉代楚国彭城,仕于京师长安,祖籍沛郡丰邑(今属江苏徐州),出生于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去世于汉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刘邦异母弟刘交的后代,刘歆之父.

荔波县13319757149: 巜战国策》作者刘向是士大夫吗? -
允毅赛夫: 刘向,字子政,原名更生,世称刘中垒,世居长安,籍贯楚国彭城(今江苏徐州).出生于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去世于汉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刘邦异母弟刘交的后代,刘歆之父.其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

荔波县13319757149: 《战国策》原作者是谁 -
允毅赛夫: 战国策的作者直到现在也没有确定,原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西汉末年,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但是内容混乱,文字残缺.于是刘向按照国别编订了《战国策》.因此,战国策显然不是一时一人所作,刘向只是战国策的校订者和编订者.因其书所记录的多是战国时纵横家为其所辅之国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因此刘向把这本书名为《战国策》. 北宋时,《战国策》散佚颇多,经曾巩校补,是为今本《战国策》.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其中一部类似于今本《战国策》,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该书共27篇,其中11篇内容和文字与今本《战国策》和《史记》大体相同.

荔波县13319757149: 《战国策》的作者是不是刘向?不是说他是根据史书整理编辑的么?我觉得应该不是他吧 -
允毅赛夫: 《战国策》的作者不是刘向,他只是编撰而已;他也不全是依据史书整理编辑,因为据专家考证,其中大部分内容来自于像《战国纵横家书》的内容,甚至于有的内容就是纵横家用于演练的案例;你认为不是的判断是正确的.

荔波县13319757149: 《战国策》作者是谁.
允毅赛夫: 刘向

荔波县13319757149: 《战国策》作者是谁? -
允毅赛夫: 刘向编辑 《战国策》又名《国策》,相传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编辑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