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对“子”的理解

作者&投稿:表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能涌现那么多叫“子”的~

子乃圣贤之称。过去只要是著书立说,只要自成一派,无论是开城,还是守城的,都被称为圣贤。只不过到了汉代中期,罢莫百家独尊儒术,很多学派消失了而已。

青藏高原在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羌人。在先周时期,羌人则属于西戎,同殷商甲骨文卜辞中频频出现的“羌方”以及商周时期见诸文献的“羌戎”、“姜戎”等近似,都属西戎中的一支,他们都不是纯粹的汉藏部落,而是带有或多或少的印欧血统。这一点从周、羌同犬戎之间的关系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周时,羌之别种“姜”与周的关系密切,大量的羌人融入华夏。春秋战国时期,羌人所建的义渠国,领域包括今甘肃东部、陕西北部、宁夏及河套以南地区,是中原诸国合纵连横的重要力量,与秦国进行了170多年的战争。以羌人为主要成分的诸戎逐渐为秦国所融合。而居住在甘肃、青海黄河上游和湟水流域的羌人仍处于“少五谷,多禽畜,以射猎为事”的状态。在《后汉书·西羌传》中,有秦厉公时羌人无弋爰剑被俘,逃回家乡后教羌民“田畜”,自此羌族开始有了原始农业生产,使其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的记述。

  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对“子”的理解: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后来称全心全意的著作也叫“子”。现在特指孔子、老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人物。
  周王室东迁以后,学术重心由王官逐渐移向民间,自老子、孔子以后,一时大思想家辈出,如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皆能著书立说,而成一家之言,后世因称这些思想家为“先秦诸子”。先秦诸子的学说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崇高地位,后世思想学派莫不渊源于此,诸子著作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宝贵资料。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派别的总称诸子百家,据《汉书 艺文志》记载,有名的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后来约有10家发展成了学派。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其中以儒家、道家、法家最为成就、传奇也最受争议!

春秋战国时期的"子"的意思是现在的老师和先生的意思,非学问达到博学大宗师级别不能称"子",如孔子,姓孔的老师或学问大宗师,;墨子,墨家学派的大宗师。

爵位?


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对“子”的理解
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对“子”的理解: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后来称全心全意的著作也叫“子”。现在特指孔子、老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人物。周王室东迁以后,学术重心由王官逐渐移向民间,自老子、孔子以后,一时大思想家辈出,如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皆能著书立说,而成一家之...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什么是古人对菜肴造型的最初标准?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比西方早了近2000年,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古人发现了木星的卫星?
我国古人对超新星记录的留存并非偶然。在公元200年之前,通过恒星位置的观测,中国人已经编写了星表,绘制了星图。其中,苏州石刻天文星图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星图之一。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甘德和魏国人石申各自撰写的天文学著作,如《天文星占》和《天文》,都是八卷。这两部著作后来被合并为《甘石星...

谁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民俗?
由此可见古人对桃木的特殊信仰源自于春秋战国时期。如《战国策.齐策三》说孟尝君打算入秦时,苏秦对他讲了土偶和桃梗的寓言,劝止他,其中有土偶人语桃梗:“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可知战国时代已有削桃木为人的做法。春节的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它兴起于虞舜时期的祭神祭祖活动,中国殷商时期的青铜器中...

春秋战国时期,是如何对待俘虏的?
意思是说,以孔子的力量能徒手打开城门,却懒得跟你炫耀。《淮南子·主术训》也记载:“孔子之通,智过于苌弘,勇过于孟贲(古代勇士),足蹑与郊菟,力招城关,能亦多矣。”所以孔子是个大力士,而且跑得还飞快,能跟野兔争高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中“射”是射箭,“御”...

春秋战国这一时期,在当时为什么不是冬夏战国呢?
古时候主要就是农耕文明,因此春天播种秋天收获是人们最重要的两个季节,而且因为气候的原因春夏秋冬当中实际上只有春和秋的活动是比较多的,而其他的两个季节并不适宜于人们大规模的行动,所以包括战争等活动在春秋发生的概率要比其他的时间大,因此春秋的时间概括性要比夏冬强,所以叫春秋战国要更加合适。

比西方早了近2000年,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古人发现了木星的卫星?
早在公元200年以前,中国人就通过恒星位置的观测编著了星表,绘制了星图。著名的苏州石刻天文星图就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星图。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甘德和魏国人石申各写了一部天文学著作。甘德的著作名为《天文星占》,石申的著作名为《天文》,都是8卷。后人把这两部著作合并,定名为 《甘石星经》...

在战火纷飞的春秋战国时期,普通百姓是否有家国的观念?
古人对故地家乡的概念不像现在的人这么淡薄,古时候的人轻易是不会背井离乡的,哪怕身死他乡,也要魂安到故里。二、战国时期战事频发,这个时候就要征丁来打仗,如果他们没有家国观念,干脆逃跑到别的安定的国家去好了,没有必要为这个国家卖命。而普通百姓家的青壮年都被征走了,那么他们肯定知道自己...

屈原芈姓屈氏,是什么意思
屈原的屈姓是以封地命姓,最早出于芈姓,其始祖是春秋时楚国莫敖。春秋时,楚武王的儿子瑕,官至莫敖,位于令尹之下,楚武王封瑕于屈地(今湖北秭归),把屈作为瑕的食采之邑,故史称屈瑕,或莫敖瑕。屈瑕的后代以封地命姓,遂称屈氏。战国时,屈氏、景氏、昭氏成为楚国公族中有势力的大宗。古代的姓、氏、名和字是分...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有的称公有的称王
1、春秋时期周王室虽然衰微,但还有一定的影响力,各诸侯国都希望能借助周王室的声望来实现自己的政治利益,所以在表面上还继续承认周王室,除了楚国外,其他诸侯国仍然只承认周天子是天下唯一的“王”他们自己只按爵位称“公”或“侯”等等。2、怕被其他的诸侯国攻打,古人做事都是事出有因的,如果称...

肇东市13149821507: 古代人名字的子是什么意思? -
汤钧龙威: 在春秋之前,“子”本来是天子所属的卿的尊称,比如我们所熟悉的微子、箕子等.在春秋早期的时候,只有少数诸侯所属的卿的谥号称“子”,如宁庄子、石祁子之徒.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所谓的“礼坏乐崩”越来越严重. 到了春秋中期的时...

肇东市13149821507: “子”在古代(春秋战国、百家文化)时期代表着什么? -
汤钧龙威: 先生的意思,尊称的.像孔子孟子,就是这个意思.

肇东市13149821507: 为什么古人要在姓后加子 -
汤钧龙威: “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子”,因为“子”还是一种爵位,所谓“公侯伯子男”也.但是,真正能获得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在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贵族;孔子、老子属于前者.

肇东市13149821507: 春秋战国时期智者名字后面总加个孑字何意? -
汤钧龙威: “子”,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任何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子”,因为“子”还是一种爵位,所谓“公侯伯子男”也.但是,真正能获得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在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贵族,如“西门子”.孔子属于前者.《百度百科》

肇东市13149821507: 古代为什么要称“子”?例如屈子,张子.敬称吗
汤钧龙威: 大约从春秋时代起,人名除了正式的姓名外,大士大夫和文人中还盛行表字.例如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到了东晋,自陶渊明写《五柳先生传》:“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自称号为“五柳先生”开始,文人学士便纷纷相继模仿,除名、字外,又有了号的自称.有些文人沿用古代“公、侯、伯、子、男”爵位的等级给自己表字时,既不愿以末得的“男”做为自己的表字,也不用头等的“公”为自己表字,往往采用偏下的第四等“子”来表字.

肇东市13149821507: 为什么古人经常有被称为什么什么子的,那时当时就有的,还是后世的人加的,有些风景也有称 -
汤钧龙威: 有的当时就有.比如孔子.有的是后世追加的. 子,本来是一种爵位,公、侯、伯、子、男.姓氏后加子,是尊称.

肇东市13149821507: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有文化的人都叫*子的,比如孔子孟子……
汤钧龙威: 楼主你好,梧桐雨为你解答 “子“这个字是春秋战国时期对类似于老师,有师德的人的尊称.到后来人们似乎就不怎么说了. 如果对楼主有所帮助,请采纳.

肇东市13149821507: 从春秋以前到战国,子的含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汤钧龙威: 子,就是你

肇东市13149821507: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称为“什么什么子”? -
汤钧龙威: 在战国时期,“子”是对学识渊博者的一种特有尊称,通常将老师称为“某某子”,即使是皇帝也配不上“子”的称号.

肇东市13149821507: 春秋战国时期,如孔子,孟子,荀子,老子,韩非子,庄子,等一些大思想家.为什么他们的名字后面都带一个“子”呢?巧合还是其他? -
汤钧龙威: ◎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 希望对你有帮助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