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今读(2):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作者&投稿:仝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有子说:“他的为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君子专心致力于基础工作,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

有子是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有子被称为子,可能是因为写这一章的人是有子的学生,也有可能是因为孔门弟子尊重有子,关于这一点,《礼记•檀弓上》有一点记载:

有子说起话来啊,就像孔子。这大概是他受到孔门弟子尊敬的原因吧。孔子提倡“仁”,提倡人应该“孝悌”,有子当然也会说类似的话,比如这一段就是。

有子说这段话,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证明“孝悌”的重要意义。“孝”和“悌”是儒家思想的的重要内容,“孝”是对父母的正确态度,孝敬,孝顺;“悌”是对兄长的正确态度,敬爱,友善。“孝悌”共同组成了儒家最重要的伦理观,是“仁”的基础,也是“礼”的重要表现形式。这种伦理观自奴隶社会而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孝悌”也成为维持封建社会和制度的一种基本道德力量。这种道德力量是巨大的,连皇帝也要遵守,至少是表面上的遵守。中国封建社会的皇帝,谁都可以不怕,就怕老太后,他不能背上不孝的骂名,不然,以“孝”维持的天下可就要乱了。

但是在春秋时期,“孝悌”的思想还没有成为主流,有子为了证明“孝悌”的好处,采用了层层递推的方式。其思路是这样的:

孝悌(仁)→不犯上→不作乱

更具体的思路可以用流程图来表示:

既然有了流程图,好像不顺手写个程序有点不太合适,于是,就有了这个: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假如说,一个人,他守“孝悌”,那么,他就不会冒犯上级。因为守孝悌却好犯上的人是很少的。一个“鲜矣”,切中要害。

仅仅说“孝悌”具有防止“犯上”的作用,还不够。有子接着说,“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这话意思是说,“犯上作乱”是捆绑在一起的,准确来讲,“犯上”是“作乱”的必要条件,一个要是“作乱”,那他肯定先“犯上”了。所以,要先使人不犯上,才能使人不作乱,人人都不“犯上”了,那想要“作乱”的人,“未之有也”。而要使人不“犯上”,就要如前面说说的那样守“孝悌”了。

这一套论证层层推进,逻辑清晰,堪称议论文的典范,值得学习一番。讲道理,我觉得程序语言可能是世界上最严谨的语言,如果一篇文章的思想可以用程序语言来描述,而且这个程序可以正常运行的话,那逻辑上就没什么太大问题了。

说完前半部分,有子后面的论证也很有意思。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说,君子要“务本”,专心致力于基础工作。“本”,“根本”,“本”就是“根”。

有成语“本末倒置”,“本”和“末”相对,两者都是在“木”的基础上“指事法”造出来的字,“木”下加一横线,表示树根,这就是本;“木”上加一横,表示树梢,就是“末”(末梢)。“本”与“末”相比,孰重孰轻?很明显,“本”更重要,只有根扎稳了,树才能有以后的枝繁叶茂。所以,君子要“务本”。

“务本”的结果,是“道生”。关于“道”,在先秦诸子百家里都有各自的说法,这里的“道”,指的当是儒家之“道”。具体而言,指的应该就是“仁”了。

而这个“仁”又是什么呢?《论语》全文,仁出现了多次,但没有人给“仁”下过一个准确的定义,因而对于“仁”的含义,人们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我们就笼统地把它看作是“美德”吧。或者,干脆与时俱进,把它看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许也不错。

这里,有子也没有给“仁”下定义,而是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定义不好下,但从某个角度来解释“仁”,论语中这样的句子却有很多,这里便是其中之一。这个角度阐释的是“仁之本”,说“孝悌”就是“仁”的基础,还是回到了论证“孝悌”的重要性上来了。

这一章的论述非常精彩,论证的思路值得我们好好揣摩一番,但是这个观点本身我并不十分赞同。

“孝悌”,就家庭伦理而言,确实有一点积极的意义。但若是过分强调“孝悌”的意义,就容易产生“愚孝”,对于“二十四孝”的故事,我欣赏不来,对于其成为封建社会的典范,我更是觉得难以理解,那种腐朽的孝道,并不适用于现代社会,毕竟,大清都亡了。

以“孝悌”来维持政治统治的做法,在封建社会确实有效,至少在百姓丰衣足食的和平年代十分有效。“孝”能形成社会的阶级分化,形成服从,而且是自发的近乎不加思考的服从。这种所谓的孝道和绝对的服从,是古代许多悲剧的根源,中国古代的爱情故事,有情人难成眷属的阻力,大多来自于父母,子女要尽孝道,听父母的话呀。

仅仅依靠儒家“孝悌”的思想,远远不足以防止“犯上作乱”的发生,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儒家大多数时候都是主流,然而中国却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孝悌”不足以治国,“半部论语治天下”,恐怕只能治治封建社会,而且未必能长治久安。

仅仅依靠道德,维持不了一个社会的稳定。现代政治经济学可以很轻松地推翻有子的观点。

不过,并不是说道德一点没用。事实上,道德的力量也是巨大的,极端一点还会发展成“道德绑架”。没有道德肯定不行,社会的和谐光靠法律毕竟太残酷了,主要还得靠靠道德来维系。可是道德走了畸形更不行,容易导致“伪君子”。《老子》云:不尚贤,使民不争。又云:大道废,有仁义。说的就是这些道德标准一旦建立起来,人人争相效法,少不得就要有“大伪”(老子:智慧出,有大伪),这世界的伪君子就会多起来。这一点,从微博上可以看出些有趣的东西来。

不过,老子的思想终究是太超脱了,估计只有到人类文明的最高阶段的才能实现吧,眼下,就是孔子的大同世界都还差得远呢,就现实意义而言,《论语》构建的以“孝悌”为基础的道德体系对现代人还是有一些积极作用的,孝顺父母,尊重兄长,这没什么不好的,毕竟,家和万事兴。虽然通常情况下,“六亲不和,有孝慈”,不过,总比为了争财产搞得家中鸡犬不宁要好得多吧。

不过,孝悌”还是要讲原则的。这个原则基于理性的思考,而不是简单的“做子女的就应该孝敬父母”。试想想,虐待儿女的父母还值得尽心竭力地区去孝顺吗?

希望有一天,我们不需要讲究“孝悌”了,因为每个家庭都是温暖的和谐的,那是一件自然而言的事情,我们不需要道德乃至法律的力量来维系。


高中文言文异读字
如“叶公好龙”的“叶”是姓,古音读“shè”,由于大多数人都把它读作“yè”,现在已经读为“yè”了。作为地名和姓氏的“费”,古音读“bì”,但现在人们都把它读作“fèi”。对于这类字,要根据普通话审音委员会编的《普通话异读审音表》的规定,凡是时令废除古音的字,一律要读今音。 文言文中,有些来自...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翻译是什么?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翻译是冉有!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出自先秦孔子及弟子的《季氏将伐颛臾》季氏伐颛臾一事,是在“陪臣执国政”的鲁国的特殊背景下发生的。“陪臣”指的是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他们的先祖即庆父、叔牙和季友都是鲁桓公(前771...

孔子读书的名言
2.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12)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14)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

论语十则求翻译
2、诲女知之乎! 我告诉你什么叫求知吧!(李泽厚《论语今读》) 3、诲汝知之乎! 我教你怎么算知道吧!(钱穆《论语新解》) 4、诲,女知之乎? 教育(教诲),你知道吗?(南怀谨《论语别裁》) 5、诲女,知之乎? 我教导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徐志刚《论语通译》) 6、诲女知之乎! (我)教...

求《论语》君子之风
能把道贯彻到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就叫德。 (2)艺:艺指孔子教授学生的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都是日常所用。 【译文】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评析】 《礼记?学记》曾说:“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

7年级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
人今义:指子女2:因 古义:趁,乘,凭借今义:因为3:文义古义:诗文 今义:文章的意思4.去 古意:离开 今意:到、往5.委 古意:丢下、舍弃 今意:委屈、委托6.顾 古意:回头看 今意:照顾7.引 古义:拉 今义:领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文《世说新语》通假字1、尊君在不 “不”通“否” 读fou(二声)表示...

君子之学文言文答案
(2) (1)表现,体现 (2)浸泡 (3)接近 (4)长大成人 (3) 君子之学 小人之学 古之学者 今之学者 (4) 芷 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长而异俗 (5) (1)极细微的言语和行动都可以作为他人言行的准则。 (2)古人学习是为了加强自身修养,现在人学习是为了向他人炫耀。 (3)把它浸泡在臭水中,君子不接近它,老百姓...

《读书》文言文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小升初语文常考文言文(2)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 注释 ①竭:使…干涸。②渔:捕鱼。 ③明年:第二年。④焚:烧毁。 ⑤薮(...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 (选自《荀子·荣辱》) 注释 ①自知者:有自知之明的人。②怨:埋怨。 ③知命:懂得命运。④穷:走投无路。 ⑤无志:...

请问:思无邪的“邪”怎么读
个人感觉应该读“xié”。理由:1、孔子评价诗歌总集《诗经》有一个观点,《论语》第二章第二节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对于这句话的解释,众说纷纭。在百度百科词条“思无邪”中可以看到,一些著名学者的解释如下:(1)、杨伯峻说,“‘思无邪’一语本是诗经鲁颂駉篇之文,...

云岩区13372822948: 有谁可以给我解释一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句话的意思. -
刁先金周:[答案] 君子应该是以做人之道为本,只有本立了人间的道德才产生 论语里的句子,全句是“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说:"人如果很孝顺的又很忠...

云岩区13372822948: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
刁先金周:[答案] 这句话出自《论语 学而篇》:“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关于“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宋朝的朱熹曾经有过一个解释,他认为这句话是...

云岩区13372822948: 论语中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什么意思呀 -
刁先金周: 君子应该是以做人之道为本,只有本立了人间的道德才产生 论语里的句子,全句是“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说:"人如果很孝顺的又很忠悌,这样的人喜好犯上的,是很少的;不喜好犯上,而喜好作乱的,更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君子应该是以做人之道为本,只有本立了人间的道德才产生,讲究孝顺忠悌的人,这就是做人的根本啊."

云岩区13372822948: 《论语》里君子的解释是什么啊 -
刁先金周:[答案] 论语》中“君子”出现频率非常高,其含义主要有几点: 1ر注重内心的道德修养,从修炼内心的道德修养发展到规范外在的行为.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

云岩区13372822948: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是什么意思 -
刁先金周: 本----个人方面道德本质的确立.道----即个人在社会层面以上面所说的[本]为基础进行行事.从而在社会中建立一种榜样或标准.意思就是:君子应该是以做人之道为本,只有本立了人间的道德才产生

云岩区13372822948: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刁先金周: 务:致力.本:根本.道:做人、治国 的准则.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建立了, 做人、治国的准则就有了.这句话出自《论语• 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 者,其为仁之本与.”

云岩区13372822948: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 弟,而好犯上者,鲜 矣;不好犯上,而好作 乱者,未之有也.君子 务本,本立而道生.孝 弟也者,其为仁之本 释义 -
刁先金周:[答案]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

云岩区13372822948: 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是什么意思 -
刁先金周: 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译文〕有子说:“……君子专心致力于最基础的工作.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一个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

云岩区13372822948: 君子好本,本立而道生! -
刁先金周: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出自《论语 学而篇》.原文如下: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原则就有了.

云岩区13372822948: 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 是什么意思 -
刁先金周: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整句话大概的意思就是这样,孔子的论语,给分纯手打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