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丞相、首府、相国有区别吗?

作者&投稿:犹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宰相和丞相、相国有什么区别?~

宰相、丞相和相国有什么区别?

宰相、丞相和相国有什么区别?

1、通常宰相和丞相是一个概念,但宰相不一定是丞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职对应。 

2、丞相。 丞相,是中国古代最高官职。代替皇帝统帅文武百官、辅佐皇帝总理国政的最高领导。 自从战国时期设立丞相,一直到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时间跨度长达一千六百年之久。

3、宰相。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其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相国(相邦)作为一个正式的官称出现要比丞相早,相国(相邦)和丞相是两个不同的职位。并且丞相最初出现是相当于相国(相邦)的副手,相国(相邦)的地位要高于丞相。

 



宰相、丞相和相国有什么区别?



中国有两千年封建历史,就有两千年君权与相权之争。直到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建立了锦衣卫等特务组织,即宣告了君权的胜利,相权的完败。但滑稽的是,明成祖而后实行内阁制,明朝却出了很多比丞相权力还大的内阁首辅,比如杨廷和、张居正等等。张居正甚至说:“我非相,乃摄政也。”

由此可见,朱元璋只是废了丞相之名,却废不了宰相之实。因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朝廷中枢,百官之首,即为宰相。这是政治规律,这是谁也废不了的。“宰相”一词向来都是个统称,并不是指具体的官职,而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就像现在的“公务员”一词,不是官职名称,只是一种身份的代表。

那么历史上都有哪些官职可以称为宰相呢?秦朝是丞相制,汉朝怕丞相一人独大,于是将丞相权力一分为三,在秦朝的基础上强化了三公九卿制,“三公”既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军委副主席、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这三人都是百官之首,都可以称为“宰相”。“三公”的谓称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变化,但权力职务一直没变。到了东汉光武帝刘秀时期,光武鉴于西汉前期三公权重,不好控制。于是虽设三公之位,但把一切行政大权归之于设在由皇帝直接指挥的尚书台,既皇帝的秘书处,“尚书令”就成为隐形的“宰相”。

到了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进一步确立。三省长官都是宰相,而尚书令统领六部,负责执行政令,更是位高权重。李渊时期李世民担任尚书令,李世民当皇帝之后,为了避讳就不再设置尚书令,于是尚书令的两位助手“左仆射”与“右仆射”就成了宰相,可以理解为“左丞相”与“右丞相”。

到了宋代设定“二府三司制”,相权严重削弱,君权进一步强化。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机构,“中书省'的同平章事”成拥有了宰相的权力。从唐末五代开始“枢密院”逐渐权重,到了宋代主要管理军事机密及边防等事,中书省的实权被剥夺,“枢密使”与“同平章事”共同承担了宰相的权力。到了辽代,正式出现了“宰相”这官职,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把“宰相”作为正式官名,来命名宰相权力的一次官位设定。

再来看看明朝的内阁制,内阁大学士开会时坐在中间,又称“中堂”,所以中堂成了“宰相”的新称呼。清延明制,依旧没有丞相。但人们经常说“宰相刘罗锅”、“大清相国陈廷敬”,这些称呼准确吗?清朝也是内阁制,但从雍正时期,权力归于军机处。因此,内阁学士有宰相之名而无宰相之实,军机大臣有宰相之实而无宰相之名,只有“内阁学士”兼“军机大臣”才能算的是“真宰相”。

以这个标准来看清朝名臣,刘墉是内阁大学士却没入军机处,只能算半个宰相。而和珅却是首席大学士又是领班军机大臣,看来和珅才是乾隆朝的真宰相。再来看看陈廷敬,他是康熙朝的大学士,当时没还建立军机处,他担任过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六部尚书陈廷敬占了四个,的确算是“大清相国”。而“三朝名臣”张廷玉更不简单,他是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更是首席军机大臣,可谓是清代名副其实的真宰相。

通过陈廷敬、张廷玉的例子,能够看出“宰相”这个称呼不能咬文嚼字,要看具体的权力分配。比如曾国藩与李鸿章都没入军机处,但曾国藩是直隶总督,湘军领袖,帮清朝安稳了半壁江山。李鸿章也是直隶总督,又是北洋统帅,洋务领班,比宰相权力还大,能不是宰相吗?后来张勋帮助清王朝复辟,给什么官也不当,就想学袁世凯当个直隶总督,看来在当时“直隶总督”又成了宰相新称呼。现在来回答题主的问题,宰相与丞相有什么区别?丞相是具体官职,宰相是身份统称。宰相包括:丞相、相国、太尉、司徒、御史大夫、尚书令、枢密使、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内阁总理大臣.....

宰相宰相,宰为治政,相为辅佐。综合来看中国的宰相制,在政治方面,宰相起到辅佐君王,统领百官的作用。在宣传方便,君权与相权,一位严父,一位慈母,恩威并施,起到调和阴阳的作用。在权力方面,宰相起到了限制君权的作用,防止出现君权过于强大,抵制缓解了一人专断独裁的局面。所以几千年来,君权对相权一直施行打压与分化。以宏观的角度去看宰相这个称谓,李鸿章曾说:“享清福不在为官,只要囊有钱,仓有米,腹有诗书,便是山中宰相。”由此可见,不管身份大小,权利高低,只要腹有诗书,心怀天下,人人即可为“真宰相”。



啥叫“宰相”,宰相的定义是“事无大小悉以咨之”,那么这位官人就是宰相,就是能参与最高层决策中来,大家可以理解为当今公司里的执行董事。

因此,就有了名义宰相与真·宰相的区别。名义宰相是具体的职务,三代以前的司徒、司空、司马,秦代、西汉的丞相,从东汉到唐代的三省长官。

真·宰相就是尽管没有最高职务,但仍然参与所有重要决策的男人。比如东汉外戚专政时代的大将军,可以自行踢开三省长官,他就是真·宰相;南朝的皇帝们不满门阀统治,将三省职位让给门阀大家族,但自己就重用寒人出身的中书舍人,他们就是真·宰相。(南朝很多家族恩怨就由此而起)

从唐代开始,观察某人是否是真·宰相,就变得容易多了,真·宰相都需要后面挂个后缀的。唐代是“同平章事”,两宋是“同平章事”,“枢密使”,明代是“内阁大学士”,清代是“军机处”,到了我朝则是“政治局常委”,入了常才能被认做真·宰相。意思都是一样的,挂了这个后缀,能对天下所有大事拥有知情权、决策权。

 




《锦衣之下》今夏的爷爷是当朝丞相吗?
前一段时间锦衣之下热播,女主今夏的爷爷夏言是明朝的内阁首辅,也就是当朝的宰相。因为夏言是一个很正直的人,他敢于直言进谏,所以很得到嘉靖帝的欣赏。因为夏言的被重视和走红,所以逐渐被一些人奸臣嫉妒,认为夏言挡了他们的路,所以就想办法去害夏言,向皇帝进谏谗言。后来,夏言就被严嵩和陆绎他爹...

明朝内阁设立有何影响
内阁制度的影响:明朝建立的内阁制度极大的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由于皇权与内阁制度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当皇权高度集中之时,内阁的权利与地位越高,但是这也形成了明朝宦官专权的局面形成,由于明朝的内阁只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辅助机构而已,有些地方要受到宦官的牵制,所以这便使得在当时出现了许多只手...

高一上学期历史要点
应该是中国近现代史吧,从鸦片战争开始,主要还是前面的。比如说,社会性质的几次变化,几次思想解放高潮。及几件大事的时间 地点 背景 领导阶级等等。总之跟着老师走就是了,高中的老师还是很好的

诸葛亮的办公地点,武侯祠在什么地方?
4. 诸葛亮,字孔明(公元181—234年),汉末琅琊阳都(今山东沂水县)人。他辅佐刘备,提出“联吴伐魏”和好少数民族的战略方针。为帮助刘备复兴汉室,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5. 诸葛亮被封为丞相、武乡侯,领益州牧。最后在渭南与魏将司马懿相拒中,因积劳成疾,病誓于五丈原(今陕西眉县...

水浒传里官职排行
而安抚使、经略使按例兼所置路之首府的知府或知州。泾原路经略使必兼知渭州,所以不可能出现书中渭州知州(“知府”)去拜见经略使的情景。十四、中书 虚构...元丰改制后三省分立,首相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南宋之左丞相),次相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同右丞相)。而政和时,蔡京请改左相为“太宰”...

长沙国丞相:利苍,是长沙马王堆汉墓的二号墓主人
历史背景 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侯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长沙为汉长沙国首府临湘县所在地。该墓地曾被讹传为五代十国时楚王马殷的墓地,故称马王堆;又曾被附会为长沙王刘发埋葬其母程、唐二姬的“双女”。  湖南省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2年发掘了1号墓;1973至1974年初,发掘了2号、3...

梁国是指哪一朝代中的??
孝惠元年,王国所辖诸郡太守的任免权力收归朝廷。景帝则彻底剥夺了诸侯王对封国的行政权力。按《汉书·百官公卿表》:“景帝中五年,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谒者、郎诸官长丞皆损其员。”汉武帝时,诸如郎中令、太仆等诸侯王的...

朱元璋为何要把不准册立宰相写进大明祖训?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罢黜宰相,不只是胡惟庸的事,更是胡惟庸对宰相权力过大和皇权受到威胁的不满。明初,除徐大昌同兵外,朝廷的宰相李善昌、杨贤、王光阳、胡惟庸等人几乎都死得很惨。这足以证明明太祖在书中省丞相早怀恐惧之心。宰相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延续到明初。难怪,皇帝这么...

相州(古代州名)详细资料大全
此后的西汉和东汉初年,邺城是魏郡首府。从东汉末年起,历经两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先后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6个政权在这里建都,达126年,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富庶繁盛的大都市之一,有“六朝故都”之称。 北魏分冀州置相州,治邺。北魏天兴四年(401年)夏四月,北魏撤销邺行台,以所辖6郡...

...废除了自秦国以来行之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是错的
在这场拔河中,历史规则也起着作用,一千余年来,王侯将相们根据这一规则确定了自己的位置,而朱元璋无视这一规则,他认为自己能够彻底消灭丞相制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确实做到了。他取消了丞相的官位,并禁止今后设置这一职位。他利用自己的权力消灭了丞相的称呼,但在这场斗争中他真的胜利了吗?...

日喀则地区15910408238: 宰相丞相和相国的区别 -
始浩妇科: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宰相是古代最高权臣的统称,宰相不是一个具体的官位或职务.丞相和相国在有的朝代是一个具体的官职,是那个朝代官职最高的人;但在有些朝代,某些职务的官员的职权就相当于丞相,例如三省制时期的中书 门下 尚书三省最高长官就相当于宰相,但他们官职的名称并不是丞相或相国.到明太祖时期,胡惟庸案后,朱元璋废丞相,设内阁辅助皇帝处理日常事务,后来内阁职权渐重,内阁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辅臣,居首者为首辅.到清朝雍正时设军机处,内阁成为闲曹,军机大臣成为事实上的宰相.明、清习惯上都称授大学士为拜相,但无正式宰相名份. 总结下,丞相,相国和宰相都说的是一个朝代最高的权臣,只是在各个朝代的称呼不同而已. 明白了吗?希望能帮到你~

日喀则地区15910408238: 史记上记载的官职相国和丞相的区别是什么?宰相是什么时间有的?相国?
始浩妇科: 三者其实没什么区别.相国多用在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社会以前).在我国封建社会中,辅助皇帝处理国家大政的最高长官,通称宰相.宰是主持,相是辅佐之意.历史上...

日喀则地区15910408238: 丞相,宰相,相国有什么区别 -
始浩妇科: 宰相,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泛指的职官称号.宰是主宰,相是辅助之.丞相,该制度起源于战国.秦从武王开始,设左、右丞相,但有时也设相邦,魏冉、吕不韦等都曾居此职.秦统一后只设左、右丞相.西汉初萧何为丞相,后迁为相国,何死,曹参继任.惠帝、吕后到文帝初年,设左、右丞相,以后只设一丞相.汉初各王国拟制中央,也在其封国中各设丞相,景帝中元五年(前145)改称为相.总体而言,丞相和宰相没有什么区别,他们和清朝的大学士一样,基本都是差不多的官职;唯一有区分的,在于朝代,早期的封建王朝设丞相、中后期的封建王朝设宰相;在有一个就是封建制度的发展,随着王权的渐渐集中,相权也在慢慢削弱,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宰相的实权没有丞相大.

日喀则地区15910408238: 宰相和丞相有区别吗?
始浩妇科: 丞相:官名.开始于战国时代,为百官之长,也称为“相邦”.秦代以后,为封建官僚组织中的最高官职,辅佐皇帝,综理全国政务.到西汉初期称为相国,后来又改称丞相,与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西汉末年,改称大司徒,东汉末年复称丞相. 宰相:封建时代对君主负责的人称为宰相,其位置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总理”或“首相”.宰是主持,相是辅助的意思.历代都另有正式的官名,其职权大小以及行使权力的方式都有所不同.封建时代民间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描述宰相的地位,但一般的说,由于君主集权的加重,宰相的权力也随之而减轻,这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明朝.明代为了防止权臣篡位,废除丞相而以内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后来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日喀则地区15910408238: 西汉初期的丞相和相国有什么区别? -
始浩妇科: 一般认为,相国地位高于丞相.丞、相都是辅佐的意思.国君任命的丞、相,默认宾语是君主,因此都是辅佐自己的.相国则是和君主一起服务国家的,往往和君主有相当的权力.例如秦国历史上只有吕不韦是相国,别的都是相.西汉也只有萧何和曹参是相国.汉惠帝觉得曹参不干活,都不敢直接召曹参,也不敢下诏去问,而是叫他儿子去打听一下.汉文帝问右丞相周勃刑罚、钱粮的问题,周勃答不出来吓得汗流浃背.相国和丞相的差别在这里一览无余.

日喀则地区15910408238: “相国”跟“丞相”意思一样吗? -
始浩妇科:[答案] 一样的 春秋时齐景公设左、右相,相成为齐国卿大夫的世袭官职.以后其他诸侯国也有设置,或称“相国”,或称“相邦”,或称“丞相”.秦国于秦惠王十年(前328)始设,以张仪为相,在蜀地也任命陈庄为相.秦武王二年(前309)设左右丞相,...

日喀则地区15910408238: 丞相和宰相的区别 -
始浩妇科: 宰相与丞相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联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