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写的为兄轼下狱上书

作者&投稿:雍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兄轼下狱上书 苏辙翻译~

为兄轼下狱上书

苏辙

臣闻困急而呼天,疾痛而呼父母者,人之至情也。臣虽草芥之微,而有危迫之恳,惟天地父母哀而怜之!
臣早失怙恃,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今者窃闻其得罪逮捕赴狱,举家惊号,忧在不测。臣窃思念,轼居家在官,无大过恶。惟是赋性愚直,好谈古今得失,前后上章论事,其言不一。陛下圣德广大,不加谴责。轼狂狷寡虑,窃恃天地包含之恩,不自抑畏。顷年,通判杭州及知密州日,每遇物托兴,作为歌诗,语或轻发。向者曾经臣寮缴进,陛下置而不问。轼感荷恩贷,自此深自悔咎,不敢复有所为。但其旧诗已自传播。臣诚哀轼愚于自信,不知文字轻易,迹涉不逊,虽改过自新,而已陷于刑辟,不可救止。
轼之将就逮也,使谓臣曰:“轼早衰多病,必死于牢狱。死固分也,然所恨者,少抱有为之志,而遇不世出之主,虽龃龉于当年,终欲效尺寸于晚节。今遇此祸,虽欲改过自新,洗心以事明主,其道无由。况立朝最孤,左右亲近,必无为言者。惟兄弟之亲,试求哀于陛下而已。”臣窃哀其志,不胜手足之情,故为冒死一言。
昔汉淳于公得罪,其女子缇萦,请没为官婢,以赎其父。汉文因之,遂罢肉刑。今臣蝼蚁之诚,虽万万不及缇萦,而陛下聪明仁圣,过于汉文远甚。臣欲乞纳在身官,以赎兄轼,非敢望末减其罪,但得免下狱死为幸。兄轼所犯,若显有文字,必不敢拒抗不承,以重得罪。若蒙陛下哀怜,赦其万死,使得出于牢狱,则死而复生,宜何以报!臣愿与兄轼洗心改过,粉骨报效。惟陛下所使,死而后已。

臣不胜孤危迫切、无所告诉,归诚陛下;惟宽其狂妄,特许所乞,臣无任祈天请命激切陨越之至。

【参考译文】:
我听说人在困苦急迫的时候呼唤苍天,疾病疼痛的时候呼唤父母,这是人的至理常情。我虽然像草芥一样微不足道,却有危急紧迫的恳求,急切地盼望天地父母哀怜我吧!
我很早就失去了父母,只有长兄苏轼一人相依为命。现在听说他犯了罪,被逮捕入狱,全家惊恐号哭,担心他遭到意想不到的惩罚。我私下想来想去,苏轼不论在家或做官,都没有大的过错。只是秉性愚钝耿直,喜好谈论古往今来的是非得失,先后多次上书议论国事,他的言论前后不完全一致。陛下英明神圣,恩德广大,不加谴责。苏轼却狂妄急躁,缺乏思虑,私自倚仗皇帝犹如天地那样包容宽大的恩德,自己不收敛不警惕。近年来,在担任杭州通判和密州知州时,平时每次遇到外物的触发,便乘兴写作诗歌,说话有时很轻率。这些作品从前曾被同僚们上交朝廷,陛下搁置起来,不予问罪。苏轼承受这种宽恕而十分感激,从此便深刻地自我悔过,不敢再写什么了。但是他的旧诗,却已经传播开了。我实在可怜他过分自信,到了愚蠢的程度,不懂得文字的轻重厉害,诗文中表现出一些不恭顺的迹象,现在虽然想改过自新,却已经身陷刑律,不可挽救了。
苏轼即将被捕的时候,派人告诉我说:“我过早衰老,体弱多病,一定会死在监牢里。死本来是我分内的事,但遗憾的是,我从小就抱定了有所作为的志向,而又遇到不常出现的明主,虽然当年曾跟当政者意见不合,但始终想在晚年为国家报效一点力量。现在遭到这种灾祸,虽然想改过自新,洗心革面,来侍奉圣明的君主,也无从寻找献身之路了。况且我在朝廷上最为孤立,皇帝的左右亲近肯定没有替我说话的人,只有靠你我兄弟的情分,试着向皇帝陛下乞求哀怜罢了。”我私自同情他的这种想法,经不起手足之情的促动,所以冒死替他说几句话。
从前汉朝的淳于先生犯了罪,他的小女缇萦请求被收为官家奴婢,来赎回她父亲。汉文帝因为这件事,便废除了肉刑。现在像我这样极为卑微的一点诚意,虽然万万比不上缇萦,可是陛下的聪明智慧和仁爱圣明,却远远超过了汉文帝。我想乞求交出现任官爵,来赎回长兄苏轼,并不敢奢望减轻他的罪过,只要能不死在狱中,就算很幸运了。长兄苏轼所犯的罪,如果有明显的文字根据,一定不敢拒不承认,从而重新犯罪。如蒙陛下哀怜他,赦免他的死罪,放他出牢狱,那就是死而复生了,这可该怎样报答朝廷呢!我愿意和长兄苏轼洗心革面,彻底改过,粉身碎骨,报效朝廷。只要陛下指派我们,不论去做什么,我们一定竭尽全力,直到生命完结!

我经不起孤危迫切、无处申诉的困苦,只得把全部忠诚交给陛下;希望陛下宽恕我的狂妄,特许我的乞求。我祈祷苍天,请求饶命,情绪激切,神魂颠倒之极,到了无法自制的地步!

为兄轼下狱上书

苏辙

  臣闻困急而呼天,疾痛而呼父母者,人之至情也。臣虽草芥之微,而有危迫之恳,惟天地父母哀而怜之!
  臣早失怙恃,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今者窃闻其得罪逮捕赴狱,举家惊号,忧在不测。臣窃思念,轼居家在官,无大过恶。惟是赋性愚直,好谈古今得失,前后上章论事,其言不一。陛下圣德广大,不加谴责。轼狂狷寡虑,窃恃天地包含之恩,不自抑畏。顷年,通判杭州及知密州日,每遇物托兴,作为歌诗,语或轻发。向者曾经臣寮缴进,陛下置而不问。轼感荷恩贷,自此深自悔咎,不敢复有所为。但其旧诗已自传播。臣诚哀轼愚于自信,不知文字轻易,迹涉不逊,虽改过自新,而已陷于刑辟,不可救止。
  轼之将就逮也,使谓臣曰:“轼早衰多病,必死于牢狱。死固分也,然所恨者,少抱有为之志,而遇不世出之主,虽龃龉于当年,终欲效尺寸于晚节。今遇此祸,虽欲改过自新,洗心以事明主,其道无由。况立朝最孤,左右亲近,必无为言者。惟兄弟之亲,试求哀于陛下而已。”臣窃哀其志,不胜手足之情,故为冒死一言。
  昔汉淳于公得罪,其女子缇萦,请没为官婢,以赎其父。汉文因之,遂罢肉刑。今臣蝼蚁之诚,虽万万不及缇萦,而陛下聪明仁圣,过于汉文远甚。臣欲乞纳在身官,以赎兄轼,非敢望末减其罪,但得免下狱死为幸。兄轼所犯,若显有文字,必不敢拒抗不承,以重得罪。若蒙陛下哀怜,赦其万死,使得出于牢狱,则死而复生,宜何以报!臣愿与兄轼洗心改过,粉骨报效。惟陛下所使,死而后已。

  臣不胜孤危迫切、无所告诉,归诚陛下;惟宽其狂妄,特许所乞,臣无任祈天请命激切陨越之至。

【参考译文】:
  我听说人在困苦急迫的时候呼唤苍天,疾病疼痛的时候呼唤父母,这是人的至理常情。我虽然像草芥一样微不足道,却有危急紧迫的恳求,急切地盼望天地父母哀怜我吧!
  我很早就失去了父母,只有长兄苏轼一人相依为命。现在听说他犯了罪,被逮捕入狱,全家惊恐号哭,担心他遭到意想不到的惩罚。我私下想来想去,苏轼不论在家或做官,都没有大的过错。只是秉性愚钝耿直,喜好谈论古往今来的是非得失,先后多次上书议论国事,他的言论前后不完全一致。陛下英明神圣,恩德广大,不加谴责。苏轼却狂妄急躁,缺乏思虑,私自倚仗皇帝犹如天地那样包容宽大的恩德,自己不收敛不警惕。近年来,在担任杭州通判和密州知州时,平时每次遇到外物的触发,便乘兴写作诗歌,说话有时很轻率。这些作品从前曾被同僚们上交朝廷,陛下搁置起来,不予问罪。苏轼承受这种宽恕而十分感激,从此便深刻地自我悔过,不敢再写什么了。但是他的旧诗,却已经传播开了。我实在可怜他过分自信,到了愚蠢的程度,不懂得文字的轻重厉害,诗文中表现出一些不恭顺的迹象,现在虽然想改过自新,却已经身陷刑律,不可挽救了。
  苏轼即将被捕的时候,派人告诉我说:“我过早衰老,体弱多病,一定会死在监牢里。死本来是我分内的事,但遗憾的是,我从小就抱定了有所作为的志向,而又遇到不常出现的明主,虽然当年曾跟当政者意见不合,但始终想在晚年为国家报效一点力量。现在遭到这种灾祸,虽然想改过自新,洗心革面,来侍奉圣明的君主,也无从寻找献身之路了。况且我在朝廷上最为孤立,皇帝的左右亲近肯定没有替我说话的人,只有靠你我兄弟的情分,试着向皇帝陛下乞求哀怜罢了。”我私自同情他的这种想法,经不起手足之情的促动,所以冒死替他说几句话。
  从前汉朝的淳于先生犯了罪,他的小女缇萦请求被收为官家奴婢,来赎回她父亲。汉文帝因为这件事,便废除了肉刑。现在像我这样极为卑微的一点诚意,虽然万万比不上缇萦,可是陛下的聪明智慧和仁爱圣明,却远远超过了汉文帝。我想乞求交出现任官爵,来赎回长兄苏轼,并不敢奢望减轻他的罪过,只要能不死在狱中,就算很幸运了。长兄苏轼所犯的罪,如果有明显的文字根据,一定不敢拒不承认,从而重新犯罪。如蒙陛下哀怜他,赦免他的死罪,放他出牢狱,那就是死而复生了,这可该怎样报答朝廷呢!我愿意和长兄苏轼洗心革面,彻底改过,粉身碎骨,报效朝廷。只要陛下指派我们,不论去做什么,我们一定竭尽全力,直到生命完结!

  我经不起孤危迫切、无处申诉的困苦,只得把全部忠诚交给陛下;希望陛下宽恕我的狂妄,特许我的乞求。我祈祷苍天,请求饶命,情绪激切,神魂颠倒之极,到了无法自制的地步!

苏轼的不足之处主要有: 1、苏轼,生性耿直。“轼居家在官,无大过恶,惟是赋性愚直” 2、苏轼性格狂妄、做事缺乏考虑,做事不计后果,考虑事情不全面。“轼狂狷寡虑” 3、苏轼盲目自信,“臣诚哀轼愚于自信” 附原文:臣闻困急而呼天,疾痛而呼父母者,人之至情也。臣虽草芥之微,而有危迫之恳,惟天地父母哀而怜之! 臣旱失怙恃,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今者窃闻其得罪逮捕赴狱,举家惊号,忧在不测。臣窃思念,轼居家在官,无大过恶。惟是赋性愚直,好谈古今得失,前后上章论事,其言不一。陛下圣德广大,不加谴责。轼狂狷寡虑,窃恃天地包含之恩,不自抑畏。顷年,通判杭州及知密州日,每遏物托兴,作为歌诗,语或轻发。向者曾经臣寮缴进,陛下置而不问。轼感荷恩贷,自此深自悔咎,不敢复有所为。但其旧诗已自传播。臣诚哀轼愚于自信,不知文字轻易,迹涉不逊,虽改过自新,而已陷于刑辟,不可救止。轼之将就逮也,使谓臣曰:“轼早衰多病,必死于牢狱。死固分也,然所恨者,少抱有为之志,而遏不世出之主,虽龃龉于当年,终欲效尺寸于晚节。今遏此祸,虽欲改过自新,洗心以事明主,其道无由。况立朝最孤,左右亲近,必无为言者。惟兄弟之亲,试求哀于陛下而已。”臣窃哀其志,不胜手足之情,故为冒死一言。昔汉淳于公得罪,其女子缇萦,请没为官婢,以赎其父。汉文因之,遂罢肉刑。今臣蝼蚁之诚,虽万万不及缇萦,而陛下聪明仁圣,过于汉文远甚。臣欲乞纳在身官,以赎兄轼,非敢望末减其罪,但得免下狱死为幸。兄轼所犯,若显有文字,必不敢拒抗不承,以重得罪。若蒙陛下哀怜,赦其万死,使得出于牢狱,则死而复生,宜何以报!臣愿与兄轼洗心改过,粉骨报效。惟陛下所使,死而后已。臣不胜孤危迫切、无所告诉,归诚陛下;惟宽其狂妄,特许所乞,臣无任祈天请命激切陨越之至。

臣闻困急而呼天,疾痛而呼父母者,人之至情也。臣虽草芥之微,而有危迫之恳,惟天地父母哀而怜之。臣早失怙恃①,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今者窃闻其得罪逮捕赴狱,举家惊号,忧在不测。[3][4]

臣窃思念,轼居家在官,无大过恶,惟是赋性愚直,好谈古今得失,前后上章论事,其言不一。陛下圣德广大,不加谴责。轼狂狷寡虑②,窃恃天地包含之恩,不自抑畏。顷年通判杭州及知密州日,每遇物托兴,作为歌诗,语或轻发,向者曾经臣寮缴进,陛下置而不问。轼感荷恩贷,自此深自悔咎③,不敢复有所为。但其旧诗已自传播。臣诚哀轼愚于自信,不知文字轻易,迹涉不逊,虽改过自新,而已陷于刑辟,不可救止。轼之将就逮也,使谓臣曰:“轼早衰多病,必死于牢狱,死固分也。然所恨者,少抱有为之志,而遇不世出之主,虽龃龉于当年④,终欲效尺寸于晚节。今遇此祸,虽欲改过自新,洗心以事明主,其道无由。况立朝最孤,左右亲近,必无为言者。惟兄弟之亲,试求哀于陛下而已。”臣窃哀其志,不胜手足之情,故为冒死一言。昔汉淳于公得罪,其女子缇萦,请设为官婢,以赎其父。汉文因之,遂罢肉刑。[5][6]

今臣蝼蚁之诚,虽万万不及缇萦,而陛下聪明仁圣,过于汉文远甚。臣欲乞纳在身官,以赎兄轼,非敢望末减其罪,但得免下狱死为幸。兄轼所犯,若显有文字,必不敢拒抗不承,以重得罪。若蒙陛下哀怜,赦其万死,使得出于牢狱,则死而复生,宜何以报!臣愿与兄轼,洗心改过,粉骨报效,惟陛下所使,死而后已。[7][8]

臣不胜孤危迫切,无所告诉,归诚陛下,惟宽其狂妄⑤,特许所乞,臣无任祈天请命激切陨越之至。


《苏辙 为兄轼下狱上书》(苏辙)全诗翻译赏析
臣早失怙恃1,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今者窃闻其得罪逮捕赴狱,举家惊号,忧在不测。臣窃思念,轼居家在官,无大过恶,惟是赋性愚直,好谈古今得失,前后上章论事,其言不一。陛下圣德广大,不加谴责。轼狂狷寡虑2,窃恃天地包含之恩,不自抑畏。顷年通判杭州及知密州日,每遇物托兴,作为...

《为兄轼下狱上书》赏析
《为兄轼下狱上书》是直呈给皇帝的信,于是作者情深意挚,陈词哀切;希望能动之以情,求得皇帝广开圣恩,免兄长于一死。甚至请求“乞纳在身之官”来为兄赎罪。全文正是以情为“经”,贯穿全篇,既顾兄弟之情,又遵君臣之义,分寸严谨,文字质朴。上书,总要说出理由,否则只是有情无理,也难打...

为兄轼下狱上书翻译
He wrote to the emperor for his elder brother Shi put into prison.因为兄长轼被下放到监狱而上书皇帝

试分析《为兄轼下狱上书》是如何从情理两方面层层展开以达劝谏效果...
文章首先抒写自己与兄长相依为命的手足之情,并表明苏轼由于秉性愚直,以致言谈有失,轻议时政。但他对此已悔过自新,也深感皇帝宽恕之情;接着转述苏轼的话,表明其报效国家主上的志向及改过自新的愿望。最后,请求神宗免除其官职,为其兄赎罪。全文说理委婉透彻,扼要简明,满诚挚恳切的感情。

手足之情是什么意思
手足之情意思是比喻兄弟的感情很好。一、出处:唐·李华《吊古战场文》:“谁无兄弟,如足如手。”宋·苏辙《为兄轼下狱上书》:“臣窃哀其志,不胜手足之情。”《吊古战场文》选自《全唐文》,是唐代诗人李华写的一篇骈赋。文中描述了古战场荒凉凄惨景象,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以及给人民造成的苦难。

标题 苏轼苏辙的兄弟情产生的背景是怎样的?
出生于1037年的苏轼,大苏辙(生于1039年)2岁。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辙字子由,称"颖滨遗老"。父亲苏洵给他们兄弟俩取名中就已暗藏深意:轼,马车上用作扶手的横木;辙,马车辗过留下的车轮印。意在希望直爽的兄长苏轼与低调的弟弟苏辙相互扶持,才能免去灾祸。苏轼苏辙兄弟俩做到了...

苏轼和苏辙的兄弟情谊揭秘,他们关系究竟有多好
同时,又连夜上奏《为兄轼下狱上书》,愿削去自身官职替兄赎罪,以保住苏轼性命。 苏轼被捕入狱后,误以为今生此命休矣,即写下绝命诗《狱中寄子由》。 宋神宗被他们俩手足深情感动,兼之太后及重臣王安石等求情,便免去苏轼死罪,贬往黄州任团练副使。 苏辙也由河南任上贬去江西,在江西安顿好一家老小十几口人后...

曾经和苏轼相约共度余生的男人是谁,后来怎么样了?
元丰二年在,著名的乌台诗案发生了,当时御史何正臣等大臣上表弹劾苏轼,同时也列举了很多苏轼的诗文为证明。第一时间得到消息的弟弟苏辙,立即写了一封《为兄轼下狱上书》给宋神宗:“臣闻困急而呼天,疾痛而呼父母者,人之至情也。臣虽草芥之微,而有危迫之恳,惟天地父母哀而怜之。臣早失怙...

苏轼苏辙的兄弟情是建立在什么样的背景下?
苏轼下狱后生死未卜,一日数惊,以为将死于牢狱,写了“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的悲惨诗句。苏辙时任南京判官,为营救其兄,写了《为兄轼下狱上书》。书中说,我兄苏轼居家在官,并无大恶,只是禀性愚直,喜欢谈古今得失,以前上章论事,说过很多这样的话,皇上并没有加以谴责。他狂狷少虑,自恃皇上包容,不...

手足之情成语?
[语出] 宋·苏版辙《为兄苏权轼下狱上书》:“臣窃哀其志;不胜手足之情;故为冒死一言。” [正音] 之;不能读作“zī”。 [近义] 情同手足 亲密无间 [反义] 反目成仇 视同陌路 [用法] 用作褒义。一般作主语、宾语。 [结构] 偏正式。 [例句] 在抗美援朝的战斗...

长顺县13610198722: 为兄轼下狱上书 苏辙翻译 -
尚娴保济: 为兄轼下狱上书 苏辙 臣闻困急而呼天,疾痛而呼父母者,人之至情也.臣虽草芥之微,而有危迫之恳,惟天地父母哀而怜之! 臣早失怙恃,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今者窃闻其得罪逮捕赴狱,举家惊号,忧在不测.臣窃思念,轼居家在官,无...

长顺县1361019872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为兄轼下狱上书 苏辙 臣闻困急而呼天,疾痛而呼父母者,人之至情也.臣虽草芥之微,而有危迫之恳,惟天地父母哀而怜之!臣... -
尚娴保济:[答案] 1.C 2.B 3.C 4.(1)我私下想来想去,苏轼不论在家或做官,都没有大的过错. (2)长兄苏轼所犯的罪,如果有明显的文字根据,一定不敢拒不承认,从而重新犯罪. (3)我经不起孤危迫切、无处申诉的困苦,只得把全部忠诚交给陛下.(意对即可)

长顺县13610198722: 为兄轼下狱上书 -
尚娴保济: 臣听说因为残酷的困境而大喊苍天,因为难忍的痛苦而呼号父母,是人感情最强烈的表现.臣虽然像小草一样卑微,但在受危难压迫时候也有恳求,恐怕只有天地和父母能够为臣之心而哀伤并且同情怜悯臣吧.臣年幼便失去了父亲,无所依靠,...

长顺县13610198722: 《为兄轼下狱上书》【宋】苏辙 拼音版 -
尚娴保济: wéi xiōng shì xià yù shàng shū为 兄 轼 下 狱 上 书

长顺县13610198722: 关于手足情深的诗句和谚语 -
尚娴保济: 《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除了曹植的《七步诗》,最富盛名的就应该是二苏的兄弟挚情了.附上乌台诗案中苏轼写给苏辙的诗,感人至深,尤其是尾联两句,真可谓泪从心来:)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忘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北宋•苏轼作《七律•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和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其一》

长顺县13610198722: 为兄轼下狱上书翻译
尚娴保济: He wrote to the emperor for his elder brother Shi put into prison. 因为兄长轼被下放到监狱而上书皇帝

长顺县13610198722: 有关兄弟手足之情的诗句和谚语 -
尚娴保济: 1、谁无兄弟,如足如手.—— 唐·李华 《吊古战场文》 译文:谁人都有兄弟,兄弟就仿佛我们的手和脚一样. 2、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译文: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

长顺县13610198722: 写手足之情的诗句和谚语 -
尚娴保济: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手足断,安可续,衣服破,尚可...

长顺县13610198722: 写出有关手足之情的诗句和彦语 -
尚娴保济: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杜甫《月夜忆舍弟》

长顺县13610198722: 有关于描写手足之情的谚语 -
尚娴保济: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手足断,安可续,衣服破,尚可补!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骨肉天亲,同枝连起 融四岁,能让梨 谁无兄弟,如足如手 唐·李华《吊古战场文》 臣窃哀其志,不胜手足之情 宋·苏辙《为兄轼下狱上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