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不是兵圣嘛,为什么当初和陈胜起义没几年就走下坡路了?

作者&投稿:淡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吴起和孙武谁更厉害点?~

个人倾向吴起,孙武是军事修养高,实际指挥的战争不多,但不能因此否认孙武,就好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牛顿的力学理论,在他们的理论指导下别的科学家实现了无数突破和发明;吴起和孙武不同的是他还指挥了无数的战争,据说无一败绩,人们都说仗无常胜,何况以弱胜强,还有吴起是比较早的改革军队建制的军事家,一支强大的军队一定得有一个完善的建制,同时吴起在政治上,经济上也是大家大师,虽然他的一些生活处世品质不为人所取,但瑕不掩玉,吴起绝对是中国军事史上的领军人物。(还有个伍子胥也是类似吴起)

战国四大名将分别为: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廉颇、李牧。《千字文》中以“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来形容这四位将领的功绩。
他们四人都是战国后期的名将,他们生活在秦强而六国皆弱的时代,主要战争都是秦与其他诸侯国之间的战争。至于前期七国并强时的吴起、孙膑(由于身体原因不能上战场冲杀,严格来说不算将,与张良类似)、乐毅等人,其军事思想、统兵能力、作战方略等未必比以上四人差。但是吴起,孙膑,乐毅等都没有遇到过秦孝公之后的秦军。那个时候的秦军是最强的。

提起兵法著作,总使人第一个就想起了《孙子兵法》;其实还有一部兵法著作与《孙子兵法》齐名,那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吴起”所著的《吴子兵法》,后世多将这两部著作合二为一,称之为“孙吴兵法”。提起“吴起”这个名字,尚武之人一定不陌生,他的一生颇为传奇,率军代表各国南征北讨,大小征战几无败绩;可就是这么一个“兵圣”,在今天看来却诟病缠身。

“吴起”所在的年代是诸侯林立,互相征杀的年代,他的祖籍本是“卫国”,还出生在一个比较富庶的家族里;“吴起”志大,少年四方求学花费巨资,可倾尽家财却还是没有得到什么像样的功名。正因如此,“吴起”被乡人嘲笑,说他是败家子,不学无术之人;虽说“吴起”多年在外求学没得到什么功名,可一身武艺已是大成,他竟然杀掉了嘲笑他的三十多人。以一人之力怒杀三十多人,这在真实史料中也是极为罕见的,由此也能看出“吴起”的一身盖世武功;但更多的却反映出他的“狠辣”性格。

“吴起”负罪逃亡,离开卫国逃到了“鲁国”,并拜在名士“曾申”门下学习儒家学说;可此时卫国传来“吴起”老母病亡的消息。“百善孝为先”这是儒家学说的基础,可“吴起”面对家中老母病亡,竟然拒绝回家奔丧;或许是出于其他考虑,或许是“吴起”畏罪不敢回家,但老师“曾申”却认定他是不孝之人,于是断绝了两人的师徒关系。

如果说“吴起”这种不孝的行为尚能理解为“有情可原”的话,下面的事却让世人对他更起了厌恶之情。“吴起”放弃儒学后又拜入鲁国名士“季孙氏”门下学习兵法,数年间学有所成;时正逢“齐国”攻打鲁国,鲁穆公本想启用“吴起”,但又顾忌他的妻室是齐国人。此时的“吴起”狠辣本性再起,居然亲手杀了自己的发妻向鲁穆公表忠心;或许是战事紧急,“吴起”终于如愿做起了鲁国领兵统帅,并很快打败了齐国大军。

可事情并没那么顺利,“吴起”为鲁国立下大功理应奖赏;但令他没想到的是,鲁穆公认为他为功名竟然杀害自己的结发妻子,这种利欲熏心之人不可用,因此战后便不再理睬他。关于这一点后世颇为争议,有人说“鲁穆公”做得对,吴起虽有功但性情残忍狠毒,为功名连发妻都可以杀,日后必作乱鲁国;也有人说“吴起杀妻”是对的,大丈夫志在天下,理应抛妻弃子。

这两种说法争议千年,至于“吴起”究竟是何等人,全凭看者个人理解;“吴起”也是聪明人,知道自己在鲁国的仕途走到了尽头,于是又果断投靠了“魏国”。此时诸侯林立,互相攻伐实属常事,“魏文侯”启用吴起,命他训练士卒准备攻“秦”;“吴起”在公元前412年南征北战,屡屡获胜,因此威名日盛,也日益得到了“魏文侯”的信任。在魏文侯的支持下,“吴起”第一次走上了改革之路,不过这次仅是改革“兵制”,并创建了历史上第一支“新制式”部队——魏武卒。

“吴起”率军南征北讨,为“魏国”扩张疆域竟达千里之遥,与各诸侯之间大战76次,其中大胜64次,无一败绩;这样的战绩在历史上也极为罕见,当然还要多亏了“魏武卒”的奋勇杀敌。“魏武卒”的英勇也要依靠“吴起”的治军得法,尤其是爱兵如子;举个例子,吴起曾亲自为一个士兵用嘴吸吮脓毒,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却号啕大哭。当时就有人不理解了,说“你儿子不过是个普通士兵,‘吴起’可是领兵元帅,如此高的身份亲自为你儿子吸毒,你应该感到骄傲才对,怎么又号啕大哭呢?”那位母亲却哭着说“当年‘吴起’也曾为我丈夫吸毒,结果我丈夫为他战死;今天‘吴起’又为我儿子吸毒,这次不知道他会死在哪里!”

虽然是个小插曲,但却引起了后世数千年的诟病与争议;很明显,这个片段反映出了当时战争的频繁和残酷,这中间“吴起”当然起到了很大作用,也同时引起了后世对“吴起”好战的猜忌。这还只是其一,后世对“吴起”的诟病更多的集中在“吴起吸毒,邀买人心”上面;魏武卒虽是乱世劲旅,但从某种角度看,正是因为吴起如此的“爱兵如子”才促使这支军队为他奋勇杀敌;“吴起”不过是付出了“屈尊”很小的代价,就用无数士兵的性命垒起了他自己的功名富贵。关于这一点,后世对“吴起”的评价几乎一边倒,或许是当时诸侯争战中死了太多无辜生命,而这些无休止的战争其实本质上都是各诸侯的私欲而已。

“吴起”在魏国威名日盛,尤其在公元前383年,“秦国”50万大军来犯,吴起却领兵5万魏武卒就打败了多于自己十倍的秦军;这一战“吴起”的威名达到了顶峰,也在魏国内达到了“功高盖主”的程度。此时魏文侯和老国相“田文”都相继死去,新任国相“公叔”继任;可新国相却对“功高盖主”的吴起十分忌惮,其实不仅是新国相,整个魏国朝野都十分忌惮“吴起”。

既然“魏国”已经对吴起有了猜忌之心,日后的迫害也接踵而至;“吴起”不得不恋恋不舍的放弃功名富贵,再次逃亡到“楚国”。此时的“吴起”已是声名鹊起,楚国当然对他敬若上宾,并委以重任;“吴起”再次走上了人生巅峰,又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吴起变法”。

所谓的“吴起变法”简单的可以理解为:1、凡封君的贵族,已传三代的取消爵禄;停止对疏远贵族的按例供给,将国内贵族充实到地广人稀的偏远之处。2、淘汰并裁减无关紧要的官员,削减官吏俸禄,将节约的财富用于强兵。3、纠正楚国官场损公肥私、谗害忠良的不良风气,使楚国群臣不顾个人荣辱一心为国家效力。4、统一楚国风俗,禁止私人请托。这四条改革在今天看来合情合理,“吴起”也正是因这四条法令使“楚国”国力大增,并随后开始了南征百越的战事,一举将楚国的势力范围拓展到洞庭湖一带;之后“吴起”出兵援赵,又打败了曾是自己亲手建立起来的魏国军队,也算是报了当年在魏国之仇。

“吴起变法”表面上的确使楚国实力大增,但实际上楚国内部暗潮涌动,尤其是贵族的利益被“吴起”大肆践踏,更为他埋下了祸根;“楚国”贵族对吴起简直到了恨之入骨的地步,这时候恰逢国君“楚悼王”离世,楚国贵族趁此机会群起兴兵攻伐“吴起”。再厉害的“兵圣”终究架不住人多势众,满腔怒火的围攻,“吴起”只能败逃;他的逃亡方向竟然直奔“楚悼王”停尸之地,此时“吴起”中箭,他竟然拔出身上箭插入“楚悼王”尸身上,然后大喊“群臣叛乱,谋害我王。”

“吴起”此举很明显是鱼死网破的举措,激愤之下,众贵族兵马将“吴起”乱箭射死。因为乱箭有很多直接钉在了“楚悼王”的尸身上,按照楚国法律,毁坏国君尸体是罪大恶极的行为,其罪可诛灭三族;结果新继位的“楚肃王”虽然知道是“吴起”率先毁坏老国君尸体,但为了“王室尊严”,将参与射杀吴起的人全部处死,其中被诛灭三族的就有七十余家,被杀的人数已不能统计。

由此也能看出“吴起”的狠辣,虽身处绝境尚不忘拉别人为自己陪葬;此举也引起后世诟病,毕竟“吴起”一人获罪,却故意牵连成百上千人为自己陪葬,未免手段过于狠毒。但“吴起”一生治兵却是不争的事实,著有《吴子兵法》成了千古奇书;为此后世还将《吴子兵法》与孙武所著《孙子兵法》齐列,合称为“孙武兵法”,“吴起”也成了传颂千年的兵家圣者,曹洪就曾言“孙吴韩白,用兵之圣也。”

但对于“吴起”的狠辣,后世多为诟病不齿,白居易曾言“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又有丁耀亢曾言“吴起,名将也。在德不在险之一言,亦似闻道者欤?急功名而杀其妻,何残贼乎!”



不是同一个人

吴起是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改革家。汉族,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一说曹县东北)人。后世把他和孙武连称“孙吴”,著有《吴子》,《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吴广(?~ 陈胜吴广起义
前208),字叔,阳夏(今河南省太康)人。与陈胜同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


当时陈胜是起义军的首领,可是论资历和能力,吴广都不比陈胜低,陈胜为了安抚吴广,就给他封了个假王,意思就很明白,说陈胜是真王,吴广是假王,士兵一看,当然知道谁是老大了。不过吴广可不服气,他对于陈胜玩套路这一招非常熟悉,当初扮狐狸大喊大叫陈胜王,吴广对此一清二楚。

开始的时候还好,毕竟都要面对秦朝这个大敌,谁也没有心思弄内部矛盾,可是随着攻占的城池一点点变多,陈胜就开始膨胀起来了。我们非常熟悉陈胜说过苟富贵,无相忘这一句,意思就是等哪天发达了,就会带着兄弟们一起荣华富贵,可是真等陈胜发达了,那些穷兄弟去找陈胜时,陈胜却把他们给杀了。

随着陈胜的膨胀,吴广也开始暗中和陈胜作对,而陈胜对吴广就越来越不满,便排他去攻打荥阳,可是章邯几十万大军从咸阳一路杀过来时,吴广只能跑路,恰好此时吴广的部下田臧对吴广也不满,就把吴广给杀了,把吴广的头交回去给陈胜说是章邯干的。此时的陈胜,看见自己最大的内部敌人被杀,可是非常高兴,就封了田臧做上将军。

但是陈胜此时忘了西边还有章邯在一路狂奔准备来取他的性命,现在吴广被杀,他无异于被断了一只手,果不其然,等章邯大军杀到,陈胜此时毫无还手之力。有人就问了,此时就算是吴广被杀,陈胜手下还有不少能人猛将吧?的确是有,但是这些能人猛将都不杀,看到吴广被杀,就知道陈胜准备收拾内部这些对他有阻碍的人。

他们哪里会等陈胜的刀架到脖子上来,就开始纷纷自立门户,这样一来,陈胜从一个反叛最大势力首领成了一个小势力首领,这样的力量,哪里是章邯的对手呢?于是,陈胜节节败退,他身边的人一看,这陈胜怕是要不行了,赶紧逃命去,于是,人就越来越少。

最后,在逃难的过程中,陈胜可以说是遭了报应,他的车夫庄贾看陈胜已经无力回天了,干脆把陈胜杀了,这样还能捞到一个功劳,最后,无依无靠的陈胜,就被自己的车夫给杀了。

就这样,两个最后千古留名的人,都是被自己的部下给杀死了,但是归根结底,还是陈胜和吴广之间的猜忌害死了他们俩人。



兵圣是孙武。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

孙武去世30年后,吴起才出生。吴起(公元前440年-前381年),卫国人。 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著有《吴子兵法》,也列入《武经七书》中。

至于陈胜起义,那是吴起去世160多年后的事了,俩人没法一道起义。



你的串戏了吧。。
吴起(公元前440年-前381年)是春秋战国时候的人,陈胜(?—前208年)是秦朝中后期的人。。。差了两百多年。。。
至于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眼界太低太窄所致。。。
起初的起义的确受到大量的农民响应,但是秦朝那个时候还不是特别弱,相反还是十分强悍,刚灭的六国,大部分的军队还处在最凶猛的待机状态。。。而陈胜吴广刚开始打的那几个胜仗,不过是因为那些地方相较守备很弱,这个其实不用查资料的,因为陈胜吴广就是被派去这些个地方戍边的,戍边部队造反,自然没有其他人可以抵抗。。。
当陈胜吴广遇上秦军的时候,立马就原形毕露,连连惨败~!

吴起(公元前440年-前381年)是战国前期的任务,主要成绩是强魏扶楚;在魏创立武卒制,夺秦之河西之地和吴起变法。
陈胜:生年不详死于公元前208年。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联合吴广率领戍卒发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市)起义,成为反抗暴秦起义的先驱;占据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
后被秦将章邯所败,为车夫庄贾所害,葬于芒砀山。刘邦称帝后,追封陈胜为“隐王”。、
和陈胜一起起义的叫吴广而不是吴起,二者之间相差一二百年。
吴广:
吴广(?-前208),字叔,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1]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朝廷征发闾左屯戍渔阳,陈胜、吴广为屯长。他们行至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为大雨所阻,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过期要杀头。陈胜、吴广便发动戍卒起义,提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陈胜自立为将军,以吴广为都尉,用已被赐死的秦始皇长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号召群众反秦。 次年,围攻荥阳的假王吴广与义军将领田臧意见不合,被田臧假借陈胜的命令杀害。


吴起不是兵圣嘛,为什么当初和陈胜起义没几年就走下坡路了?
提起兵法著作,总使人第一个就想起了《孙子兵法》;其实还有一部兵法著作与《孙子兵法》齐名,那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吴起”所著的《吴子兵法》,后世多将这两部著作合二为一,称之为“孙吴兵法”。提起“吴起”这个名字,尚武之人一定不陌生,他的一生颇为传奇,率军代表各国南征北讨,大...

吴起与兵圣孙武齐名,他是如何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的?
吴起曾跟孔子门人曾子学习,一生曾在鲁、魏、楚三国为仕,他的著作有《吴子兵法》,与兵圣孙武并称为“孙吴”,唐肃宗时吴起位列武成王庙,成为武庙十哲之一。宋徽宗时,追封广宗伯、成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吴子·图国》这样记载: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这段记...

吴起(战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详细资料大全
郭沫若:吴起在中国历史上是永不会磨灭的人物,秦以前作为兵学家是与孙武并称,作为政治家与商鞅并称的。 后世地位 唐朝开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所设定武庙,它以周朝开国丞相、军师吕尚(即姜子牙)为主祭,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燕王昌国君乐毅”便是其中之一,同时代被...

吴起是什么人
他一方面强调,必须在国家和军队内部实现协调和统一,才能对外用兵,提出国家如有“四不和”,就不能出兵打仗;另一方面强调必须加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吴起继承了孙武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思想,在《料敌》篇中强调了了解和分析敌情的重要意义,并且具体指出了处于6种情况的国家,不可轻易与其作战。他懂得战争是千变万...

少年时惹事逃跑,并说不当大官不回家的兵圣是谁?
军事家的背后,代表着他在战争中所获得的殊荣;政治家,自然则是内政方面有极高成就,这是很了不起的。因为强如三国中的东吴,孙策也只是留给孙权一句话,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这说明一个人终其一生,能有一个方面擅长就已经很不错了,而吴起,却是外事和内事都有涉猎,且都是他的...

战国四大名将为何没有吴起?因为“名将”这个头衔根本配不上他
吴起文武双全,作为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取得的成就,远不是四大名将能比拟的,更不是一个“名将”头衔就能涵盖的,吴起到了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能迅速变强,这种能力,就算是“兵圣”孙武也有不及。个人认为,整个周朝(西周、春秋、战国),吴起的能力足以与“兴周八百年”的姜子牙相提并论。

战国时期中国的著名人物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
吴起历来和孙武齐名,被奉为“亚圣” 2、白起:战国歼灭战第一人,杀人克敌无数,但没有打出过明显的以弱克强、以少克多的战例,稍逊吴起,政治能力也比不上吴起,屈居第二。 3、乐毅:以微弱之燕下齐70余城。诸葛亮的偶像。4、孙膑:经典的“围魏救赵”,对手庞涓也绝对不弱。围魏救赵,几千...

赵匡胤拜武庙,看到“战神”白起,为什么后来把白起赶出武庙?
“(白)起杀已降,不武之甚,何为受享于此?”意思是说:白起杀俘,严重违背了武德,这样的人怎能配享武庙呢?史书没有描写赵匡胤当时的表情和神态,但明显可以感觉到他相当气愤,赵匡胤为什么这么反感白起呢?表面上看:是因为白起的杀俘事件,就是长平之战坑杀几十万赵兵的事情,白起也因此获得“...

关于吴起的故事
吴起攻亭的故事:吴起担任西河郡守期间,秦国有个岗亭靠近魏国境内。这个岗亭会对魏国的种田人造成很大危害,但是又不值得征调部队攻打它。于是吴起就在北门外放了一根车辕,然后下令说:“谁能把车辕搬到南门外,就赏赐他上等田地、上等住宅。”起初没有人去搬它,最终有个人把车辕搬到南门,吴起立即...

“昔吴起出遇故人……”译文
原文: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出处:出自明代宋濂的《昔吴起出遇故人》。

18579363594: 吴起是跟兵圣孙武齐名的,为什么他不是战国四大名将?__
卢翔氯化: 首先,吴起是和孙膑齐名,不是孙武. 其次,吴起主要作为是当政治家,而不是军师统帅. 再次,他没活到四大名将评选的时候.

18579363594: 兵圣.兵神.是只那两个人?
卢翔氯化: 兵神是吴起,兵是圣孙武,兵仙韩信

18579363594: 白起VS吴起,哪个更牛点?
卢翔氯化: 兵圣吴起,战神白起.吴起残酷,白起冷酷.白起纯,吴起诡.吴起在政治军事上都很厉害,白起偏重军事一些. 个人比较喜欢白喜.这有一篇写他们俩的文章: 兵圣吴起,战神白起. 都是令战国无数兵将闻风丧胆的名字. 并不是很懂军事,...

18579363594: 历史上的武将排名 -
卢翔氯化: 我认为第一的是兵圣孙武,第二是亚圣吴起,这两位基本没什么争议,都称圣了嘛.第三我认为是韩信,缔造了汉朝.第四是李靖,唐朝第一名将.第五是岳飞,宋朝第一名将.其余的比如卫青、霍去病、李牧、项羽、陈庆之、班超、徐达、周瑜等和这5位都有一些差距.

18579363594: 兵圣指的是什么 -
卢翔氯化: 兵圣有东方兵圣与西方兵圣.东方兵圣就是《孙子兵法》作者孙武,而西方兵圣则是《战争论》的作者克劳塞维茨.

18579363594: 三国中,”睿看毕,大喜曰:“卿之学识,过于孙、吴矣!“,孙、吴分别指什么? -
卢翔氯化: 孙武吴起,孙武被称为兵圣,有孙子兵法传世,曾帅吴军大破强楚,后功成身退.吴起一生经历七十六战,未曾败绩,亦有吴子兵法传世.只是结局不是很好.

18579363594: 孙吴是指兵圣孙武亚圣吴起还是孙膑吴起? -
卢翔氯化: 孙吴当然是孙武吴起,孙膑还不够资格并称

18579363594: 武圣,诗圣,画圣,酒圣,曲圣,史圣,茶圣,药圣,棋生,草圣,兵圣,词圣,亚圣,赋圣和剑圣分别是谁? -
卢翔氯化: 武圣:关羽,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酒圣:杜康么?曲圣:关汉卿,史圣:司马迁,茶圣:陆羽,药圣:李时珍,棋圣:黄龙士,兵圣:孙武,词圣:苏轼,亚圣:孟轲

18579363594: 一圣二全三贤四谋五将是谁 -
卢翔氯化: 一圣乃兵圣孙武子,二全是指两位全才伍子胥、吴起,三贤乃齐相管仲管夷吾,四谋分别是越国文种、范蠡、齐国孙、秦国尉缭,五将则是燕将乐毅,秦将武安君白起,王翦以及廉颇、李牧,

18579363594: 文化故事 -
卢翔氯化:中华五千年来人才济济,历史上的杰出人才大都系师出名门.那么,谁是历史上培养奇才最多的老师呢?是孔子吗?不是.孔子虽有弟子三千,但姓名可考者是七十二位,这些学生除子贡可勉强称为奇才外,大部分...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