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育学理论对教师职业的意义作用是什么?

作者&投稿:屈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学习心理学对从事教师职业的意义~

理论意义:
①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
②心理学的研究对邻近的社会科学如文学,艺术等,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
①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②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③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和调试工作。

心理学的作用
心理学除有助于对心理现象和行为做出描述性解释外,它还向我们指出了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人的心理特征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因此,我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自身和他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和调整,也可以通过改变内在外在的因素实现对行为的调控。也就是说,可以尽量消除不利因素,创设有利情境,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积极行为。
例如,当我们发现自己存在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质和习惯时,就可以运用心理活动规律,找到诱发这些行为的内外因素,积极地创造条件改变这些因素的影响,实现自身行为的改造。再如,奖励和惩罚就是利用条件反射的原理,在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和改造儿童的不良行为与习惯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职业成长,就其途径和方式而言,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外在的影响。指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和提高,它源于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对教师角色与行为改善的规范、要求和期望。二是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指教师的自我完善,它源于教师自我角色愿望、需要以及实践和追求。自20世纪8O年代以来,各国都在改革和寻求新的教师"学习"与成长模式。特别自《卡内基报告》和《荷姆斯报告》问世以来,西方先后出现了教师发展模式的多元化格局,如教师能力本位运动(CPTE)、教学效果本位运动(PBTE)和学校本位教师发展运动(SBTE)等。这中间,注重教师自身的反思性发展是其鲜明的特色,并由于其独特优势而受到推崇。它至少在两个方面的功能上优于传统的教师发展模式:一是通过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考察,立足于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达到对不良的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并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从而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教育要求。二是赋予教师新的角色定位:教师成为研究者(teacher as reseacher)。通过教师成为研究者,使教师工作获得尊严和生命力,表现出与其他专业如律师、医师相当的学术地位,使教师群体从以往无专业特征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定位提高到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学术层级上来,进而改善自己的社会形象与地位。此即所谓的教师赋权运动。反思,一般是指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的能力。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其主要特征,一是实践性,是指教师教学效能的提高是在其具体的实践操作中;二是针对性,是指教师对自我"现行的"行为观念的解剖分析;三是反省性,是指教师对于自身实践方式和情境,立足于自我以外的多视角、多层次的思考,是教师自觉意识和能力的体现;四是时效性,是指对当下存在的非理性行为、观念的及时觉察、纠偏、矫正和完善,意即可以缩短教师成长的周期;五是过程性,一方面指具体的反思是一个过程,要经过意识期、思索期和修正期,另一方面是指教师的整个职业成长要经过长期不懈的自我修炼,才能成为一个专家型教师。单就教师的知识结构而言,教师的反思的意义在于它着眼于教师知识结构中的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拥有和改善,反对和批判传统教师培训模式中只注重对教师的一般性知识的传授,如对公共知识、专业知识(所谓本体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所谓条件性知识)的占有和相应学历的提高。而已有的研究表明:“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与学生的成绩之间几乎不存在统计上的关系。并非本体性知识越多越好。”同时,条件性知识也只有在具体的实践情境中才能发挥功效。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效能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性知识──"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而这类知识的获得,因为其特有的个体性、情境性、开放性和探索性特征,要求教师通过自我实践的反思和训练才能得到和确认,靠他人的给予似乎是不可能的。诚如考尔德希德所言:“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二、教师反思的内容教师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是涉及面较多、较广的复杂性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活动在客观上与多种职责的履行和多种任务的完成紧密相关;在主观上与履行职责完成任务所依赖的自身的知识、能力、态度和具体采取的行为、策略、方式方法紧密相连。显然,如果对于这些都要进行反思的话,那么,教师反思的内容具有广泛性的特点。而且,主客观两方面的多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交错和影响,又决定了反思具有关联性的特点。有学者由哲学界比较认同的"合理性"见解出发,结合"反思性教育实践的落脚之处在反思性教学"的假设,从教学主体合理性、教学目的合理性和教学工具合理性等三个方面给予了论证阐发,见解独到、精辟入理,具有较高的学理价值和意义,并基本上涵盖了教师反思内容的广泛性及其各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在这里,笔者按照系统论中的层次分析原理,把教师反思的内容划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一般性和相关的背景性问题层面;另一个是具体性和确切性问题层面。这种划分的理由是:一方面,任何一个个体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的规范性活动,具有时代性社会性的一般性要求,这是客观存在的。同时,在任何教师具体的行为模式中内隐着一定的理论和策略,这些理论和策略会导致其某项行为的情感和取向、拟出其试图解决具体问题的方式以及在社会大背景下去如何构建自己的角色等。另一方面,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又有其情景(境)性特点,他们面对许多可预测和不可预测的各种随机性偶然性变化,这些变化和情况是具体的确切的并且是不能回避的现实,它要求教师必须做出某种判断和选择。也就是说,教师的生活与经验并不是刻板的而是丰富的多变的。所谓一般性背景性问题,包括:教育教学的目的、目标和价值观、学生观、师生观等理念层面的问题,以及教师自身所拥有的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基础等。具体性确切性问题是指,教育教学目标和教师的现实关心与特别关照,尤其是与课堂内的事件紧密相关,包括课堂内的行为选择、方法选择、多方互动策略选择以及判断等等。不难看出,一般性背景性问题与具体性确切性问题既存在着因果关联关系,抽象与具体关系,又反映出互动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此外,非常有实际意义的是,我们还可将教师的反思范围和内容直接地和简化地分为教师的理念(或知识)领域和行为(或操作)领域两个方面。其中,前者侧重于理论,后者侧重于实践。这样的划分更为方便和逼真,在实际的反思训练中也更能通俗和容易地为教师加以理解和接受。尽管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问题复杂而繁冗,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很容易觉察到:一方面,教师已有的一些观念(知识)是深深地植根于他的经验、习惯、先例、意见或者仅仅是印象之中。而且他们通常很容易地认为理论就是一整套有组织的知识,常常把理论看作某种同真理相关的东西,是确定的、完全的和不容怀疑的。另一方面,教师行为模式的形成与确立常常受一?quot;先在"观念(或知识)的导向性支配和影响,他们也很容易把自己的实践想象成习惯性的、自我显露的或不可避免的。况且我们还看到,教师的观念和行为一旦形成某种结构或体系,便处于一种"自以为是"的"固执"状况,除非受到有意的挑战或者在实践中碰壁,否则难以改变。这也不难理解,因为观念是一种主体性、个人化的认识和信念,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从这两个方面的实际觉察,似乎给予我们这样的启示:教师的反思只有当理论和实践能够以一种统一的方式被教师自我看成是有问题的时候才是可能的。也只有这时,通过反思与评价进行辩证地重新建构才有意义。因此,必须恢复和重现两者中有问题的成分,而且必须重新唤起那种实践智慧的道德意向、科学品质,即合理的、真实的、谨慎的随着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行为意向才有价值。反思来自于自我意识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在旧有理念导向下的实践的困惑和迷茫。于是,反思作为自我认识和实践,只有以自我实践中所暴露的问题为基础和前提,才是有力量的和有效果的。这也就是说,反思产生的“问题”“无知境界”。"问题"就是"悻论"。人们的认识有层次性,而人们又不可能同时全面地把握客观世界的各个层次及其各个方面。相反,人们总是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推进,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探索。当人们还没有认识新的层次之前,总是用旧的层次去说明新的层次,去实行,这就产生了所谓的"悖论"。"无知境界"既是理论迷茫的表现,也是实践困惑的表征。这样一来,教师反思的起点便更为具体和真切:自我实践中的"问题",这是本文的一个重要观点。实践已反复证明:纯粹着眼于教师某些不合宜的行为改良,由于不能达及灵魂(实为观念或知识)深处而不能奏效。旧有的不合宜行为"卷土重来"在所难免。因为一个人难于改变某种习惯、个性或者活动方式,这似乎有这样的一个原因:几乎所有试图改变的努力都集中在所谓行为模式而不是意识结构上,从来没有想到改变这种状况的自我认识,自然是低效的。另外,实践还证明:纯粹地着眼于教师某些过时的观念的改造更新,往往流于空泛甚至悬妙,教师难以把握和接受,形而上的理论灌输的结果往往是“涛声依旧”“江山依然”。观照一下实际的情况。这里我们从具体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自己教学能力和师生关系的看法,来说明"问题"产生的情景和反思的必要性。对于特定的教师而言,教师对学生的看法和对自己教学能力的看法是教师教育观念中的核心内容,它支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决定着教师的教育态度和相应的教育教学方式,也决定着师生在教育教学中的相互关系。我们调查发现,多数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能力表示自信。特别是优秀教师,他们对自己的教学能力表现出"自豪"和"孤芳自赏",他们认定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教育成才,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造性和对教师的依赖性。教师的这种对自己教学能力的自信、自豪甚至"孤芳自赏"来自于:第一,由于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在教学上具有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基础性等特征,在教学实践中,他们能够较好地组织和控制课堂教学及其过程,能够较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能够使学生有效地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说,传统优秀教师有比较强的教学能力。第二,校长、家长和社会的赞誉性评价。这种外在的评价对于他们的自豪感和优越感起到了鼓舞和强化的作用。第三,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然而,如此的结果并不能说明一切,优秀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他们所持的学生观仍有反思的必要。其一,对于传统优秀教师的"成功"和"荣耀",如果考察他们的教学过程,可用两个字加以概括,那就是:控制。他们是"严师",在他们的严格要求中,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严酷的成分。据调查,被学生视为"亲切者"的不多,而更多是"敬畏"、"恐惧",甚至是"理性的冷血者"。其二,他们以拥有知识、精通专业而在教学中处于居高临下的权威地位,视学生为知识的容器和仓库,是拿着本子和笔等待教师对知识有逻辑地系统地输入和同化的人。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习惯于按自己的观点和理论去解释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把学生的意见和问题同化到自己的思想体系中,以致于常常抑制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压抑个性发展,同时也使自己失去了不断进步的机会。我们发现,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低年级学生的问题还比较多,越往高年级问题越少,不会提问题,不敢提问题,这实际上已影响到我国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其三,校长、家长和社会的赞誉是以学生、孩子对书本知识系统掌握而能够顺利升学为根据,而不是以素质或人格的全面养成为标准的,具有很明显的局部、个人的功利色彩,于是对于教师对学生某些严酷的控制往往忽略,甚或给以鼓励。正是由于教师自认为骄人的成功,他们不愿反思自己的教学能力及其实践的合理性,不怀疑自己的学生观出了问题。也正是因为如此,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和教育作为人格生成途径理念的确立,使得他们在“孤芳自赏”中,表现出观念的僵滞和停留,其实践合理性不知不觉的降低了。第一,不利于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从师生关系的现实发展看,教师和学生的"我与他"的控制和被控制、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必将被"我与你"的平等交往和对话关系所取代。而且在教育实践的发展中,我们已经觉察到也应该意识到,如果教师把学生当成某种对象,而让自己充当主体时,那种企图获得的主体感就会随即化成为一厢情愿的幻觉。在新时期和未来,教师权利的制度赋予将在民主化的进程中削弱。因此,教师应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平等中的首席”,从外在于学生情景的控制转向到与学生的情景共存,是师生交往交流和对话的内在情景的领导者,而不是外在的专制者。同时要树立起新的师生关系的观念,即不仅是业务关系──基础性关系;而且也是伦理关系──社会性关系;还是情感关系──心理性关系。第二,教师的知识权威在信息化社会中必然降低。以大众传媒为主干的社会因素的教育功能的发挥,必将打破教师在传授知识中的一元垄断地位,使得教师的专业权威的获致、巩固和发展变得日益艰难。现实教学中,我们已经发现教师在知识上的捉襟见肘的现象经常发生,既使是优秀教师也有这样的经历。如果教师一味地在教学中“维护”自己的知识权威,其结果可能是遭到学生的嘲笑和拒斥,威信下降得更快。所以,现有在职教师应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并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第三,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以同化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理论的各种观点和见解,而且更应该以一种顺应的态度学习和接受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方向地去思考问题,通过求异和发散思考多样性的解答方式,通过顿悟、直觉、灵感、智慧、想象形成多元开放的思维态势,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具有深刻性、创造性、批判性、广泛性。在教学上,既要强调系统、科学、规范,还应适当强调开放、探索和个性化。三、教师怎样反思反思是一个过程。作为一个过程,应有相应的模式展现,以作为反思者操作的凭借。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熊川武先生在《反思性教学》一书中介绍了反思性教学的若干种典型的模式,是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义的。笔者认为,在现实条件下对教师进行的反思性训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典型剖析,样板指引。典型具有教育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现实的中国教育领域中,涌现出了一批卓有成效的教育实践家,在他们的教育教学思想、模式、策略和方法中,是具有极高的理论蕴涵的。他们的成长过程表现了自我反思的价值和意义,展现了一个专家型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智慧,可以构成经验型教师超越的思想库。对这些典型的剖析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活生生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的范型。这些教育实践家的成功所包含的实践智慧中涵容了教师反思内容的所有方面,体现了教育事业之价值的广博和丰富。实践智慧就是在个人经验和性格之上生长出来的甜美之果,它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连贯的理念。我们的一项调查发现,专家型教师时刻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表现出审慎的态度、品格和习惯,他们习惯于以开放的姿态,善于把他人的成功之因素嫁接到自我经验的相应部位。如果教师把自己的同类经验与之联系起来,便获得了产生必要知识的某种性格;同时,也促使自己的感觉、表达与行动都介入其中。第二,自我诘难,筛选并淘汰不良的行为习惯。反思涉及到一系列相应的态度和德性。教师完成整个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标,一方面需要以科学的理性态度和方法对教育教学的本质以深刻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观念理性和相应技术理性的结构体系,这自然必须对自己已有行为和习惯进行重新审视和考察,筛选并保督好的行为习惯,淘汰和改造坏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需要更宽泛的人的素质的提高。这要求教师认真地检讨自己的言行,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表现了适当的谦恭、足够的勇气、公正的品质、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情愫,以及敏锐的判断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是否有耐心、自知之明、亲切感和幽默感等等。在这诸多的品质风格之中体现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师生观、知识观、评价观,也表达着教师的智慧素质。调查发现,优秀教师的"教后感"则是包含着对这些问题的深刻思考,表明了他们在"教后"对"教中"反思修正的执着情怀和热切愿望。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其言行中的不良表现会渐渐消失。当然,随着教师经验的逐步积累和丰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随时对自己的教学实施有效的监控和调控,这正是专家型教师成长的途径和标志。第三,系统的理论学习。要做到反思意识的觉醒、能力的增强,系统的理论学习是必要的。对教育教学真谛的理解和把握需要教育教学外在价值标准的内化,这是新观念确立的标志。实践的困惑和迷茫反映出对理论理解的浅陋和偏离,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才能探寻到根源,使主体的合理性水平得到提升和拓展。这是一个漫长的和持续的修炼过程。因为任何新观念的内化一般都要经历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和个性化等五个由浅入深、由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然而,现实中教师对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的态度,着实令人焦虑。须知,实践的超越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理论对现实的反思精神,当理论消失了它的指导性之后,那些表面上看来在联系实际的做法在本质上很可能背离了实践的要求,导致教育实践对教育理论的偏离甚至有悖于目标达成则成为必然的和预料之中的事情了。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并不为人们的主观意志所转移,教育工只有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搞好教育。历史经验证明,教育规律早在人们认识它之前,就已经存在并起作用了。遵循它,教育事业就发展,就前进,就成功;违背它,教育事业就受挫,就倒退,就失败。例如,伴随1956年、1958~1960 年、1978年三次教育“大跃进、大发展”之后的“大调整、大收缩”就是因为违背了“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而遭致的重大失败与损失;而 1981年以后国家制定的大、中、小学工作条例,由于它符合了教育自身的规律,因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教育学系统地剖析了教育现象的不同层次和各个侧面,揭示了教育领域里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如能自觉地在教育实践中按规律办事,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国的教育学以马列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发展、变化、唯物、辩证、动态的观点为指导,去分析、认识与把握教育现象及其本质属性。因此,学习教育学可以使我们逐步树立正确、科学的教育观,提高我们投身教育实践的自觉性、积极性与预见性,也能使我们在各种错综复杂的教育实际中坚持正确的方向,掌握正确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二、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有人说:“不学教育学,照样能上课。”当然,现实中这种现象虽然存在,但是否学习教育学,掌握教学规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影响很大。因为,上课有好坏优劣之分。一个卓越而成功的教师正是借助教育学的理论睿智,敏锐地观察课堂上学生心理活动的脉搏,恰当地利用科学的教育环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点燃”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把教学过程组织得生动活泼,水乳交融,富有成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有教的规律,“学”有学的规律,各门学科自身又有各自的特点与规律,要形成高水平的教学“双边活动”,需要对许多因素进行综合、协调,使其发挥整体效应。有的教师上课,不能使学生心领神会,学生愁眉苦脸,摇头叹息,既窒息了学生的求知热情,又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关键就在于教学是否符合教学规律,教师是否善于科学而巧妙地将教学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并按照教学规律,纬勺约旱慕萄б帐醴绺瘛?p>  有位小学特级教师从来不把孩子当作一只空口袋,拼命往里灌东西。她把主要精力放在启发诱导上,让孩子们有的时间发展已有的知识,发展记忆、想象和理解能力,接受和消化新的知识。如“祖国”这个词比较抽象,很难用一言半语讲清楚。她问学生:“哪个小朋友知道祖国是什么意思?”一个小朋友说:“祖国就是一个国家。”又问:“到我们学校参观的客人中有日本朋友,美国朋友,日本和美国都是独立存在的国家,我们能不能称它祖国呢?”好多孩子同声回答:“不能!”另一个小朋友举手回答说:“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她立即肯定了他的回答,并且画龙点睛地指出:“对,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是我们爸爸妈妈、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

  又如“颗颗穗粒多饱满”这一句讲解过后,她要孩子们用“饱满”一词造句。有的同学说:“麦子长得饱满。”有的说:“豆角长得饱满。”她忽然走到教室门口,转过身来,胸脯略微挺了一挺,两眼炯炯发光。她问学生:“你们看,老师今天精神怎么样?”大家不约而同地回答说:“老师精神饱满。”她接着说:“让我看看大家的精神怎么样。”孩子们也挺起了小胸脯,坐得端端正正。“饱满”这个词,大家不仅懂得了它本身的含义,也懂得了引申的意思和用法。

  三、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年轻一代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品德决定着今后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随着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也给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带来了诸多新的矛盾和许多负面影响。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而且要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即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并且把两者辩证统一地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及对不良影响的“抵御”与“免疫”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人才,实现培养目标。

  青少年时期容易受外界影响,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只有掌握德育过程的特点与规律、原则与方法,并将其建立在社会发展需要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科学基础之上,才能使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按照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健康成长,学生才可望成为具有健全个性、奋发有为,德才兼备的新一代。

  在帕夫雷什学校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年级的新生格里沙,由于母亲工作忙,开学第一天来上课时,耳朵没有洗干净。在第一节课上,女教师发现格里沙的耳朵很脏,就叫他站起来给大家看,把他作为典型,教育其他学生要爱清洁讲卫生。教师这种粗心大意的做法,使格里沙的幼小心灵造成了很大的创伤。在这以后,每当上这位女教师的课时,格里沙就感到似乎大家的眼睛都盯着他的耳朵,抬不起头来。这种反常的心理妨碍孩子集中精力听课,所以对女教师所教的算术和阅读课,格里沙都学得很差。女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措施所产生的后果却毫无觉察。她不了解格里沙的痛苦,反而把他学习不好的原因归罪于他上课思想不集中、不肯用功,并多次进行指责。这一切更加重了孩子的思想负担。结果,格里沙的算术和阅读只得了“2”分。格里沙终于忍受不住了,他流着眼泪向母亲倾诉了自己全部的痛苦。母亲向学校要求调换班级。学校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同意将格里沙调到其他班级。后来,就是这个被女教师认为学习不好的格里沙,到五、六年级时,在数学方面表现出极大的才华。

  女教师在教育方法上的错误在哪里呢?就在于她对儿童的自尊心抱着漠不关心的态度。当她把格里沙在全班面前“示众”时,她完全不了解这对孩子心灵造成的创伤和精神上带来的痛苦。以后,她对孩子的指责,更加重了他的思想负担,以至严重影响了孩子正常的学习,阻碍了孩子智力的发展。当初这位女教师完全可以采取正面教育的做法:她可以找一个衣着整齐、手和脸洗得干净的学生,叫这个学生站起来给大家作榜样。而对格里沙,只要注意地看他一眼就行了。

  四、建构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既是提高教育理论水平与技能技巧、适应教师职业需要的必要条件,又是教师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焕发创造精神的根本保证。正如一个缺乏坚实古文基础的人不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考古学家一样,一名没有深厚教育学基础知识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教师的知识结构,既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又需要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还需系统的教育学科知识。只有三者兼备一身,合理优化,才能产生相得益彰的效果。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课程结构的弊端之一,就是只在本专业一个点上掘井。这种掘井式的知识汲取也许对学术研究是必要的,但作为一种教师的培养模式只能导致知识单一,视野狭窄,很难适应教师职业的要求。

  在西方发达国家培养教师的综合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院中,教育学科的课时数,在各门课程课时总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例如,美国有的高校占30% 以上,有的达到50%;英国甚至达60%;日本约占19%;前苏联大致占25%。这说明,教育科学特别是教育学是师范生最佳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试说明学习教育学理论对教师职业的意义作用..
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既是提高教育理论水平与技能技巧、适应教师职业需要的必要条件,又是教师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焕发创造精神的根本保证。正如一个缺乏坚实古文基础的人不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考古学家一样,一名没有深厚教育学基础知识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教师的知识结构,既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又需要广博的文化...

中小学教师学习教育学有什么价值?
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教师专业理想的建立,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以教育为生的职业。这个职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按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根据学校设施条件和个人职称专业,安排学生入座、发放学习资料、备课授课、批改作业、引导辅导帮助学生学习、组织听课练习,组织考试、传...

学习教育心理学对对于中小学教师有什么意义
心理学在教育上的作用也起了一定的影响。实验心理学的产生是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另一重要条件,这导致实验教育学的出现。实验教育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先驱,是实验心理学与教育学结合的产物。德国的莱和莫伊曼都把实验心理学的理论广泛地与教育和教学理论相结合。莱所著《实验教学论》一书,实际上是以教育心理学为...

学习学前教育学对于幼儿教师的意义
幼儿教育不是幼儿园教育,它是家庭、社会、幼儿园共同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况且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所以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孩子上幼儿园时家长应配合幼儿园做好以下工作:1、学会赏识孩子有位教育家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不是天才就一定是家长和老师的问题了,一个孩...

结合教育学基本理论谈谈如何做好一名小学英语老师
一切理论方法和环境必须为教师掌握才能发生力量。一切教育政策必须通过教师时间才能实现,教师是教育实施中的主脑,是最终处在指导的地位的。在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唐朝的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我国古代对教师角色行为、义务及权利比较精确的概括。20世纪90...

谈谈作为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试述斯金纳的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
1、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 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在于教师,而教师的素质既包括专业素质又包括育人素质。教育心理学是教育理论与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而且有助于提高教师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2、教育心理学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地...

教育学的含义?
(四)学习教育学是深化教育改革,探索教育未来发展的迫切需要。教育的稳定是相对的,变革是绝对的,无论是教育专业研究人员还是一线教师都要投入其中。教育的改革不能盲目而动,需要教育基本理论作指导的。进行教育改革,必须建立在对教育现状科学分析基础上,找出新的矛盾,经过科学论证和试验,并不断解决教育改革中大量的理论...

为什么教育学在师范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一、教育学的地位 教育学在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基础学科和必修学科之一。对于师范生来说,掌握教育基本理论和培养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将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奠定基础。因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但要学好专业,成为合格的“经师”,而且要学会育人,加强师德修养,成为合格的“人师”。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在这...

运用教育学知识,谈论怎样当一个好老师
一、教师的知识结构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教育是用已知的知识去为未来培养人才的过程。在知识逐渐信息化的今天,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必须具备所教学科的知识,同时还应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水之积也不厚,负大舟也无力。”打铁先须身板硬,这就要求做一名好教师,必须拥有深厚的...

教师要学习哪些必须的教育教学理论?
大家归纳一下,哪些教育教学理论是普通教师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个人认为下列理论比较重要,应该了解。1、三大学习理论。2、三大教学理论。3、主体教育(裴娣娜)、尝试教育(邱学华,洋思模式、杜郞口模式等)、新基础教育(叶澜)、新教育实验(朱永新)、生本教育(郭思乐)、情境教育(李吉林)、成功教育...

和政县13819278232: 学习教育学对做教师有什么好处 -
大叔舍复方: (一)知识 ① 初步系统掌握教育学基础知识,了解教育现象的起源、现实构成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② 了解教育以及教育学的发展历程,理解教育现象的本质,以及教育现象与其它社会现象之间的内在; ③ 学习和批判性思考世界部分国家的...

和政县13819278232: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你懂吗? -
大叔舍复方: 1、 学习教育学,能提高我们搞好教育工作的自觉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巩固专业思想.2、 学习教育学,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教育规律,指导实践,提高质量.3、 学习教育学,能更好地指导教育科研.

和政县13819278232: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作用? -
大叔舍复方: 教育是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是有目的地培养社会人的活动.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必须对其进行研究.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实践的发展,对于教育学研究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需要人们深入研究的教育问题很多,例如教...

和政县13819278232: 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
大叔舍复方: (一)有助于高等学校的管理干部和广大教师正确认识教育的客观规律,并自觉地掌握教育规律,为指导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根据(二)有助于高等学校的管理干部和广大教师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自觉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三)有助于提高高等学校的管理干部和广大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克服仅凭经验办事的不足(四)有助于指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和政县13819278232: 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意义? -
大叔舍复方: 教育学主要是为大学里学习师范专业的大学生开设的,是一门必修课程,它的学习意义很重要,主要指导学生以后如何从事教育行业,了解教育行业的基本情况以及教师自己的教学理念.你现在可能还不太理解,等你以后从事这个行业了就会有更深入的理解了.好好学习吧

和政县13819278232: 结合实例,并举例说明研究教育学对教师工作的意义 -
大叔舍复方: 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2)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养;(3)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4)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和政县13819278232: 学习教育学理论对教师职业的意义作用
大叔舍复方: 教育教育…知道怎么上课、上课的流程、花心思备课、把一堂课上好、孩子喜欢也接收不好才有效率…

和政县13819278232: 教育理论知识在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
大叔舍复方: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无论什么时候,孩子总是新生的力量,是祖国的希望,在家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在学校老师就是孩子的父母,甚至上学后孩子更听老师的话,尤其是在中小学时期! 1,.教育理论知识可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理论知识储备量,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教育理论知识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2,,教育理论知识可以提高中小学老师的教学素质,无论是国家还是家长都重视以德服人、以德育人! 3,教育理论知识可以提高国家的知识性人才! 我认为的只有这样了

和政县13819278232: 教育学的作用是什么? -
大叔舍复方: 教育学是一门专门研究教育问题的理论结合实际指导的书籍.如果你对教育问题不了解,可以通过教育学来了解研究.教育学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其内容还是很广泛的,什么教育的发展、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的基本方法,等等很多方面.对象从事教育的人士来说,是必修课程.当然,教育学也对做父母的进行家教同样有帮助.

和政县13819278232: 论述题:谈谈你学习教育学的体会?它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有什么价值? -
大叔舍复方: 教育学自己觉得很有价值,但在教学中不能用,中国的教育政策和社会环境早把一个老师筐在急功近利、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上了.不过对自己子女的教育却是无价之保.学了不能用在教别人孩子上教自己孩子上还是很有成效的.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