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三)——列传•商君(卫鞅)(1)商鞅在秦国变法

作者&投稿:謇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卫鞅本是卫国庶出的公子,曾在魏国当过中庶子,但没能得到重用。卫鞅听说秦国求贤,就只身前往秦国,与秦孝公会谈几次,凭着强国之术打动孝公,便在秦国进行变法。变法内容主要是重农耕、奖军功、实行郡县制等。变法施行后,曾一度失去支持。商鞅于是一方面立木悬赏,取信于民;一方面对违法的太子老师施刑,以肃新法。新法施行了十年,“秦民大悦”,“家给人足”。但是,商鞅的新法刻薄寡恩,也给自己带来灾祸。秦惠王即位后,商鞅被逼叛乱,最终事败被车裂灭族。

商君,卫国公室庶出的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先祖原本姓姬。公孙鞅年少时喜欢刑名之学,曾在魏相公叔座府中做过中庶子。公叔座知道他贤能,但还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正好公叔座患了场病,魏惠王亲自前往探视他的病情,说:“公叔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国家社稷可怎么办啊?”公叔座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年纪虽轻,却有杰出的才能希望大王您能将国家大事托付于他。”惠王绒默不语。惠王将要离开,公孙座屏退身旁的人

单独对惠王说:“假若大王您不用公孙鞅,那 就一定要杀掉他,莫要让他踏出国境。”惠王答应一声就走了。公叔座叫来公孙鞅告诉他道:“今天大王问我谁可以担当相位,我说你可以,我看大王的表情不会答应。我应当先忠于国君再顾及臣子,所以我劝大王如果不任用你,就把你杀掉。大王应允了。你可得赶紧离开这里,不然的话你就要被抓起来了。”公孙鞅说:“大王他既然不采纳您的话任用我,又怎么会听您的话杀掉我呢?”结果没有离开。惠王从公叔座家离去后,对两旁的人说:“公叔座病得很严重,我很悲伤啊,他想让我把国家大事交给公孙鞅,这难道不是很荒唐么!”

公叔座已死,公孙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在全国求贤,准备重新建立缪公时的霸业,去东方收复以前的失地,于是他向西到了秦国,借助孝公宠臣景监的引荐以求得到孝公召见。孝公立即召见了卫鞅,交谈政事谈了很久,孝公时不时地打瞌睡,没有听他的言论。谈完后卫鞅退去,孝公生气地对景监说:“你引荐的这人不过是个无知狂妄的人罢了,怎么能够任用呢!”景监于是责备卫鞅。卫鞅说:“我用五帝之道劝说他,他的心不能领悟啊。”过了五天,景监再次请求孝公接见卫鞅。卫鞅又来进见孝公,这次说得比上次更多,但依旧没能中孝公的意。卫鞅谈完离开后,孝公又责备景监,景监也再次责备了卫鞅。卫鞅说:“我用三王之道劝说大王,但他还是没能听进去啊。请求您让大王再次召见我。”卫鞅又一次进见孝公,孝公觉得他说得很好但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卫鞅说完后就退出去了。孝公对景监说:“你推荐的客人很好,我可以同他交谈了。”卫鞅说:“我用霸道之说与大王交谈,看来他的意思是要采纳了。要是再召见我,我知道该说什么了。”卫鞅又进见孝公。孝公与他谈话,不知不觉膝盖在垫席上向前移动靠近卫鞅。一连谈了好几天也不觉得厌烦。景监对卫鞅说:“您依靠什么中了我们大王的意呢?大王听得很高兴啊!”卫鞅说:“我用帝王之道以及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兴衰对比劝说大王,但是君王却说:'时间太长,我没办法等待。况且贤明的君王,都希望自己在位时能够名满天下,怎么能够默默无闻地等待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之后才成就王业呢?’所以我用富国强兵之术说服大王,大王听了之后很高兴。但这样就很难跟殷、周比量德治了。

孝公立即任用卫鞅,卫鞅打算变法,但是孝公害怕天下人非议自己。卫鞅说:“行动犹豫不决就不会名扬天下,事业上迟疑不定就不会取得成功。况且有着超常举动的人,本来就会被世俗非议;有独到见解的谋划者,必定会被百姓诋毁愚蠢的人对于已经完成的事情还会感到疑惑不解,聪慧之人在事情未发生之前就能预知。对于百姓,不可以跟他们筹划事业之开始,只能与他们分享事业之成功论说高深道德的人不合于世俗,成就大业者不能与百姓谋划商讨。所以圣人假若可以强国,就不要沿袭陈规;假若可以利于百姓,就不必因循守旧。”孝公说:“很好。”甘龙说:“不可以。圣人不改变民俗而施教,智慧的人不变法就可以使国家大治。遵循民俗进行施教,可以不费力就能取得成功;因袭法度而使国家大治官吏感到舒适,百姓也觉得安定。”卫鞅说:“甘龙所说的,是世俗的说法。寻常人安于旧俗,学者们局限于自己的见识。这两类人做官守法是可以的,但不足以与他们讨论常法之外的事情。三代礼制不同,却都实现了王业;五伯的法度不同,但都实现了霸业。智慧的人创立法度,愚笨的人受制于法度;贤明的人更改礼制庸碌的人受制于礼制。”杜挚说:“利益没有现在的百倍,就不可变更法度;功用没有现在的十倍,就不要变换旧的器物。沿袭古法,就不会有过失;遵循旧礼就不会出现偏差。”卫鞅说:“治理国家不只有一个途径,只要有利于国家,就不必遵循古法。所以商汤和周武王不因循古法而成就王业;夏桀、殷纣不改变旧礼而招致灭亡。反对古制者不应该非议,因循旧礼者也不应该赞扬。”孝公说:“说得好。”于是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决定实施新法。

下令百姓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各家之间互相检举监视,一家犯法,十家连坐。不告发奸恶之人的要处以腰斩之刑,告发奸恶之人的与斩杀敌人的人享有同样的赏赐,窝藏奸恶之人的与投降敌人的给予相同的处罚。百姓家中有两个男子以上却不分家的,要加倍征收他们的赋税。立有军功的,按规定接受更高的爵位;私下打斗的,视情况的轻重给予大小不同的处罚。努力务农,精耕勤织因而送交粮食多的人,可以免除本人的徭役。从事工商末利以及因懒散而贫穷的人,他们的妻子儿子要收入官府为奴。宗室中没有军功记录的,名字不得录入宗室的名册。明确尊卑爵禄贵贱之等级,各自按照其等级享有田宅,奴婢、衣着也须依照等级享用。有功之人显赫而荣耀,没有功劳之人即使富贵也无法炫耀显示。

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卫鞅)担心百姓不相信,就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在都城市集的南门,招募百姓中有能把这根木头搬至北门的赏赐十全。百姓奇怪这件事,但没有人敢去搬。卫鞅又说“能把它搬去的赏赐五十金”。有一个人去把木头搬走了,结果赏赐给他五十金,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接着就下达了实施新法的政令。

新法在民间实施了一年,秦国百姓到国都来陈说新法给他们带来诸多不便的数以千计。这个时候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之所以不能施行,是因为上面的人违犯了它。”打算处罚太子。太子,王位的继承者,不能对他实施刑罚,于是便处罚了太子傅公子虔,还以黥刑处罚了太子的老师公孙贾。第二天,秦国人都服从了法令。新法施行了十年,秦国百姓皆大欢喜,路不拾遗,山中没有盗贼家家自给自足。百姓勇于为国征战,不敢私斗,城乡大治。

孝公任命卫鞅做大良造,卫鞅率领军队围攻魏国的安邑,使其投降。过了三年,秦国在咸阳大兴土木、广修宫殿,还把都城从雍州迁到了咸阳。同时下令禁止老百姓父子兄弟居住在一起养育后代。把小的乡邑村落合并为县,各县设县令县丞,全国总共三十一个县。在田地上并立阡陌以作地界,从而使赋税征收平衡统一斗桶、权衡、丈尺的标准。这些措施实施了四年,公子虔又触犯了法令,结果被处以割鼻的刑罚。又过了五年,秦人国富兵强,天子赐给孝公祭肉,诸侯都来秦国向孝公祝贺。

第二年,齐国在马陵打败魏国,俘虏魏太子申,杀了将军庞消。又过一年,卫鞅劝孝公说:“秦国和魏国,就好像一个人患有心腹之病,不是魏国兼并秦国,就是秦国兼并魏国。这是为什么呢?魏国居于山岭险要的西边,建都安邑,与秦国以黄河为界而独占崤山以东的地利。情况有利就向西侵犯秦国,情况不利就向东方发展。如今依靠大王的贤明,国家富强了。而魏国去年却被齐国杀得大败,诸侯纷纷背离它,可以乘此机会进攻魏国。魏国无法抗击秦国,一定会向东迁移魏国东迁,秦国就占有黄河和崤山的天险,向东可以控制诸侯,这正是帝王的千秋大业啊!”孝公觉得很有道理,就命令卫鞅领兵进攻魏国。魏国派公子印率兵迎战秦军。两军对峙以后,卫鞅送给公子印一封信说:“我当初跟公子交好,如今都是两国的将军,我不忍心咱们互相攻伐,可以同公子当面相见,结盟订约,痛饮一番而撤兵,使秦国、魏国均得以安宁。”公子印信以为真。会盟结束后,设宴对饮,而卫鞅暗中设伏兵突然袭击公子印,把公子印俘虏了,并趁机进攻魏军,将魏军打得大败,继而返回秦国。魏惠王的军队多次被齐国和秦国打败,国内十分空虚,国势日益削弱,感到很恐慌,就派使者割让河西的土地献给秦国讲和。魏国于是舍弃安邑,迁都大梁。魏惠王说:“我真后悔没能采纳公叔座的意见。卫鞅击败魏国归来,秦国封给他於、商等十五个城邑,故而称其为商君。


《史记》中为啥会有三个部分记载失真的案例?
随着考古的发现,已证明《史记》中的某些记载与史实不符,特举三例: 一、岳麓简记载:秦始皇喜爱湘山一带树木野美而将其列入禁苑,禁止伐木;而不是《史记》记载的“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 据介绍,岳麓书院藏秦简,是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购藏的秦代简牍,于2007年12月从香港古董市场购藏2098枚。其后,2008年...

司马迁《史记》里的——《史记.日者列传》,一篇为卜者而作的文章_百度...
在司马迁的煌煌巨著《史记》中,一篇名为《史记·日者列传》的文章,犹如一颗璀璨的星子,照亮了古代占卜者的世界。这并非司马迁亲笔之作,却蕴含着深刻的史学价值,透过民间算命师司马季主的言辞,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智者风采。在那个讲究天人合一的时代,术数大师如京房、管辂和郭璞等人备受尊崇。司马季...

史记的介绍?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大部分。《史记》约成书于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本来是没有书名的,司马迁完成这部巨著后曾给当时的大学者东方朔看过,东方朔非常钦佩,就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太史”是司马迁的官职...

史记故事,写十篇读书笔记
《史记》读书笔记之二:可爱的孝文帝 《史记》读书笔记之二:可爱的孝文帝 孝文皇帝,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汉武帝的爷爷。我说他可爱,是因为他本不是“天子”,却作了“天子”,作了“天子”却没有“天子”的“样子”。 《史记》之《孝文本纪》我还只看了三分之一,先把我所看了的,他的开明之处列出来,至于...

《史记》里的主要人物简介,全一点,急用!!!
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被合称为文景之治 。汉文帝在位时,存在诸侯王国势力过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问题。汉文帝对待诸侯王,采取以德服人的态度。道德方面,汉文帝亦曾经亲自为母亲薄氏尝药,深具孝心。后元七年六月己亥,汉文帝崩于长安未央宫,后葬于霸陵。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史记 ...

《史记》中有哪些故事
《史记》中鸿门宴,完璧归赵,破釜沉舟,指鹿为马,纸上谈兵等故事。1、鸿门宴。指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军的领袖项羽及刘邦。2、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3、破釜...

求《史记。商君列传》中三句话的翻译。
译文:汇集小的乡镇村庄,合并成为县, 并设置了县令和县丞, (国家经整顿后)总共有三十一个县。 在土地方面,废除了井田,重新丈量规划田地,并鼓励开发边疆拓展荒地, 使得国家的赋税得以平衡。 (这样)过了五年, 秦国变得富强, 周天子赐给秦孝公祭肉(以示表彰), 各国诸侯一起来祝贺。

“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出自哪里...
出自于司马迁 的《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将军列传》原文节选: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译文:李广外出打猎,看见草丛中的一块大石头,以为是老虎就一箭射去...

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史记》的人物形象
“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终于以少胜多,“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于汦水上,禽赵王歇”。这一战,充分显示了韩信善于观察掌握敌我形势,灵活运用战略战术的卓越军事才能。二、项羽 《项羽本纪》写作上独具匠心,代表了《史记》传记文学的最高艺术成就。 第三节文字最为精彩。项羽的一生虽然短暂,但...

3个史记故事
史记中的故事:1.指鹿为马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

双城市17046641486: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荀若海普:[答案]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好”(或“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

双城市17046641486: 《史记•李斯列传》:“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而定一尊.而私学乃相与非法教之制……如... -
荀若海普:[选项] A. 实行国家思想统一 B. 采用法家思想治国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禁绝一切学派思想

双城市17046641486: 《史记•李将军列传》部分 翻译 -
荀若海普: 李广将军,陇西成纪人.他的先祖名李信,秦朝时做过将军,就是追获燕太子丹的那位将军.他们老家在槐里,后迁徙到成纪.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建元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杀...

双城市17046641486: 《将相和》是谁写的哦?《将相和》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古代史学家司马迁写的. -
荀若海普:[答案] 司马迁

双城市17046641486: 孙子兵法试题 谁知答案一、 填空题(共20分)1、有关《孙子兵法》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公元前 年,孙子以兵法 觐见吴王阖闾.... -
荀若海普:[答案] 一1、公元前512年,13篇,2、13篇,81篇,3、庙算,4、不战而屈人之兵,5、十则围之6、先为不可胜,7、兵以诈立8、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逸,后处战地而驱战者劳,善战者制人不制于人.二(2)(3)(2)(4)(3)(3)(3)(4)(3...

双城市17046641486: 史记有哪些列传 -
荀若海普: 史记卷六十一 伯夷列传 第一 史记卷六十二 管晏列传 第二 史记卷六十三 老子韩非列传 第三 史记卷六十四 司马穰苴列传 第四 史记卷六十五 孙子吴起列传 第五 史记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传 第六 史记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传 第七 史记卷六十八 商君...

双城市17046641486: 史记列传概括 -
荀若海普: 司马迁自己做了概括了 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史记》末世争利,维彼奔义;让国饿死,天下称之.作伯夷列传第一.晏子俭矣,夷吾则奢;齐桓以霸,景公以治.作管晏列传第二.李耳无为自化,清净自正;韩非揣事情,循埶理.作...

双城市17046641486: 《史记》中的"列传"有多少篇 -
荀若海普: 70篇列传 《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双城市17046641486: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荀若海普: <<廉颇蔺相如列传>> 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

双城市17046641486: 史记屈原列传原文,要全的,完整的 -
荀若海普: 《屈原列传》 - 原文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