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医学理论:“肝升于左,肺藏于右”辨析

作者&投稿:岑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首见于《素问。刺禁论》:“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布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有人据此误认为中医所说的肝位于左侧,并由此攻击中医学的科学性。实际上中医学早己正确认识到肝脏的位置,如《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善怒”;《灵枢。五邪》曰:“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元代滑寿在《十四经发挥》中说:“肝之为藏,左三叶,右四叶,其脏在右胁,右肾之前。”指出肝脏位于右胁下,肝病可见胁痛。《素问。痿论》曰:“肺者,脏之长,为心之盖也”;《灵枢。九针》云:“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难经。四十二难》说:“肺重三斤三两,六叶两耳,凡八叶”。由此认识到肺位胸中,位置,左右各一,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可见“肺藏于右”不是指肺的解剖部位,由此可以推知“肝生于左”亦非指肝的解剖部位而言的。详察《素问。刺禁论》所论心、肾、脾、胃皆非指解剖部位,而是指脏腑的功能特点:心与肾言,心居上焦,属阳,肾位下焦,属阴;且心为阳中之太阳,故主表,肾为阴中之阴,故主里。脾与胃论,脾主运化,主“为胃行其津液”,故为使;胃主受纳,“为水谷之海”,故为之市。因此,“肝生于左,肺藏于右”亦非指肝与肺的解剖部位,而是指肝与肺的功能特点而言。正如罗定昌所说:“左肝右肺之说,今古无辨,岂知肝之体不在左而在右,……经曰:左肝右肺者,以肝之用在左,肺之用在右也。”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的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认识。

  其一,从自然方位论,肝应东方,肺应西方。《素问。阴阳离合论》曰:“圣人面南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古代辨别方位,多是面南而立,则左侧为东右侧为西。日出于东,而落于西。东方属木,万物之所始生,在人体则以肝配木,而具有春阳升发之气,故肝从左而升;西方属金,万物之所以收敛,在人体则肺配金,具有肃杀收敛之性,故肺气从右而降。故杨上善在《黄帝内经太素》中说:“肝为少阳,阳主升故曰生;肺为少阴,阴主藏,故曰藏。”王冰在《黄帝内经素问》中亦云:“肝象木,旺于春,春阳发生,故生于左也。”“肺象金,旺于秋,秋阴收杀,故藏于右。”

  其二,从阴阳升降言,肝主左升,肺主右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幼幼集成》亦云:“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阳从左升,阴从右降。”左右为阴阳气机升降的道路,左为阳,右为阴;左主升,右主降。即如清代张志聪在《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中所说:“曰生曰藏,谓脏体藏于内,脏气从左右而出于外也。”肝为阳中之少阳,其性主升主动,主疏泄气机,调畅气血,故从左而升;肺主阳中之太阴,其性主降主杀,以肃降为主,故从右而降。故此可以将肝与肺的生理特点概括为“肝左肺右”、“肝升肺降”。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对于维持人体气机升降及指导气机失常病变的治疗皆具有重要的意义。肝从左升,肺从右降,肝肺相合,共同维持人体内外环境及体内各脏腑、经络、气血、营卫的阴阳平衡。生理上,肝气升,则气机畅达,血行畅通;肺气降,则水津下布,浊气下达,“肝从左而升,肺从右而降,升降得宜,则气机舒展。”(《临证指南医案》)而升降之机,不外乎清升浊降。人体清气之升,浊气之降,以及气血津液的疏通畅达,全赖肝肺升降之机。病理上,若肺之功能失常,“清肃之气不行,升降之机亦窒”:“治节不行,一身之气皆失其顺降之机”(《王氏医案释注》)。肺气不降,不仅导致肺失清肃,气机壅滞,出现胸闷、咳喘等症;而且可以影响肝气的升发,致肝气郁结。若肝升太过,亦可影响肺气的肃降,导致肺降不及,出现咳嗽、咳血等肺气上逆之症。若肝气虚,升发无力,气虚下陷,亦可引起肺的治节失常。如清代唐大烈在《吴医汇讲。升降出入论》中所说:“内陷者,有入而无出;下陷者,有降而无升。此升降出入四字,为一生之橐籥,百病之纲领。”临床上肝肺升降失常,常见两种情况:一是肝升太过,“气有余便是火”,致使肺降不及,即“左升太过,右降无权”(《王氏医案释注》),出现口苦、目赤、胁痛、易怒,及咳嗽、咳血等症,治疗当以泻肝火为主,兼以清肺热、滋肺阴。二是肺金之气太过,过分克制肝木,导致“肺病及肝”,临床在咳嗽、鼻塞的同时,可见口苦咽干、头目眩晕等症,治以宣肺清肝。此外,肝肺升降失常,还可以引起脾胃功能失常,导致脾气不升、胃失和降、或腑气不通等证。故此临证之时当详察细辨,对证治之。如《临证指南医案》载6例中风左侧半身不遂者,多从养肝熄灭风之法治之。另据《汉方一贯堂医学》载日本细野先生使用疏肝汤治疗左侧结肠部位胀气117例,有效率高达88.5%.此即“肝左肺右”的临床意义之所在。胁痛、易怒,及咳嗽、咳血等症,治疗当以泻肝火为主,兼以清肺热、滋肺阴。二是肺金之气太过,过分克制肝木,导致“肺病及肝”,临床在咳嗽、鼻塞的同时,可见口苦咽干、头目眩晕等症,治以宣肺清肝。此外,肝肺升降失常,还可以引起脾胃功能失常,导致脾气不升、胃失和降、或腑气不通等证。故此临证之时当详察细辨,对证治之。如《临证指南医案》载6例中风左侧半身不遂者,多从养肝熄灭风之法治之。另据《汉方一贯堂医学》载日本细野先生使用疏肝汤治疗左侧结肠部位胀气117例,有效率高达88.5%。此即“肝左肺右”的临床意义之所在。

  胁痛、易怒,及咳嗽、咳血等症,治疗当以泻肝火为主,兼以清肺热、滋肺阴。二是肺金之气太过,过分克制肝木,导致“肺病及肝”,临床在咳嗽、鼻塞的同时,可见口苦咽干、头目眩晕等症,治以宣肺清肝。此外,肝肺升降失常,还可以引起脾胃功能失常,导致脾气不升、胃失和降、或腑气不通等证。故此临证之时当详察细辨,对证治之。如《临证指南医案》载6例中风左侧半身不遂者,多从养肝熄灭风之法治之。另据《汉方一贯堂医学》载日本细野先生使用疏肝汤治疗左侧结肠部位胀气117例,有效率高达88.5%.此即“肝左肺右”的临床意义之所在。胁痛、易怒,及咳嗽、咳血等症,治疗当以泻肝火为主,兼以清肺热、滋肺阴。二是肺金之气太过,过分克制肝木,导致“肺病及肝”,临床在咳嗽、鼻塞的同时,可见口苦咽干、头目眩晕等症,治以宣肺清肝。此外,肝肺升降失常,还可以引起脾胃功能失常,导致脾气不升、胃失和降、或腑气不通等证。故此临证之时当详察细辨,对证治之。如《临证指南医案》载6例中风左侧半身不遂者,多从养肝熄灭风之法治之。另据《汉方一贯堂医学》载日本细野先生使用疏肝汤治疗左侧结肠部位胀气117例,有效率高达88.5%。此即“肝左肺右”的临床意义之所在。


中医基础医学理论: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对立制约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对立的阴阳双方时刻都在相互对立的状态中相互制约着。如寒凉与温热,水与火相互对立;同时温热可以驱散寒冷,冰凉可以降低高温,水可以灭火,火可以蒸化水液等。温热与火属阳,寒冷与水属阴,这就是阴阳之间的相互制约。阴阳双方制约...

中医基础医学理论:肾主藏精
主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肾藏精,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精气的作用,是肾最主要的生理功能精得藏于肾,发挥其生理效应而不无故流失,依赖于肾气的闭藏作用和激发作用的协调。《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精,又称精气,是构成人体、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维...

中医基础医学理论:“肝升于左,肺藏于右”辨析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首见于《素问。刺禁论》:“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布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有人据此误认为中医所说的肝位于左侧,并由此攻击中医学的科学性。实际上中医学早己正确认识到肝脏的位置,如《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

中医基础医学理论:肾为先天之本论
肾为先天之本,首见于《医宗必读》。肾为先天之本是与脾为后天之本相对而言的。先天是指人体受胎时的胎元,《灵枢。决气》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经脉》亦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后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由上述...

中医基础医学理论:肝主疏泄
(1)调畅精神情志:肝气的疏泄功能,能调畅气机,因而能使人心情舒畅,既无亢奋,也无抑郁。情志活动,指人的情感、情绪变化,是精神活动的一部分。情志活动分属五脏,由心所主,亦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关。心所主神志的功能的物质基础是血液,而血的生成和运行,又要依赖于气机的调畅,因肝主疏泄,...

中医基础医学理论: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有效指导着临床诊断、治疗、护理、预防和养生。(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根据部位和功能活动特性可分为阴阳两部分。就人体部位来说,上为阳,下为阴;背部为阳,腹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

中医基础医学理论:五脏之肝
肝位于膈下,右胁之内,腹腔之上。肝有主藏血为体阴,行疏泄而用阳的生理特点。肝在五行中属木,与胆相表里。1.肝的生理功能 (1)主疏泄:疏泄,即疏通畅达之意。肝主疏泄,指肝具有疏通、舒畅、条达、升发的特性,能调畅全身的气机。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调畅气机:气机,即气...

中医基础医学理论:五行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五行特性是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直观观察和朴素认识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理性概念。因此,五行的特性虽然来自于木、火、土、金、水,但实际上又超越了这五种具体事物的本身,具有抽象的特征和更广泛的内涵。木的特性:古人称“木曰曲直”。

中医基础医学理论:标本中气的从化规律
(一)标本同气,皆从本化 少阳、太阴从乎本。因为少阳本火而标阳,太阴本湿而标阴,二者的本气和标气的阴阳属性一致,均属标本同气,故少阳、太阴皆从本化。少阳之中,厥阴风木,木火同气,木从火化;太阴之中,阳明燥金,土金相生,燥从湿化。故少阳、太阴之中气,也就从本气之化。(二)...

简述医学伦理学的基础理论
医学伦理学的基础理论主要包含生命论、道义论、后果论与功利论、公益论和公正论 1、生命论 (1)、生命神圣观:生命神圣观强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强调对生命的尊重:生命的神圣与否应当取决于生命价值与质量的统一;局限性在于只重视个体生命意义二而忽视了作为人类的整体利益的重要性,对于控制人口数量,...

上思县17399932299: 为什么古人说:“肝生于左,肺藏于右”? -
种戚复方: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就是肝升肺降,“出《素问·刺禁论》.肝属木主生发,肺属金主肃降.二者一升一降,共同调节着气机的运行.王冰原注说:“肝象木,主于春,春阳发生,故生于左也;肺象金,主于秋,秋阴收杀,故藏于右也.” 参考资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377eb60100az6r.html

上思县17399932299: 为何黄帝内经中肺居右、肝居左之说? -
种戚复方: 这是以肝和肺的功能而言的,肝主升,肺主降.中医认为升为阳,降为阴,左为阳,右为阴,所以有“左肝右肺”的说法,且中医的五脏是以功能为主,不单和西医的脏腑相对应

上思县17399932299: 怎么正确的理解中医的左肝右肺! -
种戚复方: 中医“左肝右肺”一说,来源于《内经》,这是《内经》中的一个千古之谜.因此,西医曾经有人想从《内经》入手,抓住“左肝右肺”之说,大做文章,并以现代解剖学相对照,攻击中医学古老、不科学,讥笑中医理论太荒唐! “左肝右肺...

上思县17399932299: 肝,肺,胆之间的关系 -
种戚复方: 肝主升发,肺主肃降,肝升肺降,气机调畅,气血流行,脏腑安和,所以二者关系到人体的气机升降运动. 肝和肺的关系主要体现于气机升降和气血运行方面. 1,气机升降:“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素问·刺禁论》).肺居膈上,其气肃...

上思县17399932299: 中医理论中,有“左升右降”之说,对于“出和入”,是左出右入吗? -
种戚复方: 中医中有肝木升于左,肺金降于右的说法,一般的解释是肝木对应于东方,于时为春,具生发之性;肺金对应于西方,于时为秋,具肃降之性,所以机体中有一个左升右降的循环.就是肝升肺降,“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出《素问·刺禁论》.肝属木主生发,肺属金主肃降.二者一升一降,共同调节着气机的运行. 王冰原注说:“肝象木,主于春,春阳发生,故生于左也;肺象金,主于秋,秋阴收杀,故藏于右也.” 所以,升降以及出入仅仅相对于肝以及肺的一些生理机能以及规律,并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

上思县17399932299: 中医理论中为什么南上北下左东右西?
种戚复方: 洛书为中医人体脏象方位学奠定了基础:正北方为坎卦属水,水性寒,寒气通于肾,故肾位正北方;正南方为离卦为火性热,热气通于心,故心位正南方;正东方为震卦,秉风雷之性,风气通于肝,故肝应正东方;正西方为兑卦属泽性凉燥,燥...

上思县17399932299: 左胸肋骨疼是什么原因啊? -
种戚复方: 胸胁胀痛,从中医角度讲多是由于肝气不疏,滞于胸中引起.《内经》中记载:“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在临床上,肝郁患者多左胁胀痛.可用行气药,如...

上思县17399932299: 世世代代,济世救人:《易经》用阴阳治病
种戚复方: 《易经》为何被认为是中国传统中医的源泉?答案就在于,《易经》中关于阴阳、变... 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腹.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

上思县17399932299: 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肾藏志,脾藏意,五脏不安,则是孤独证的表现 -
种戚复方: 肝主藏血,肺主气息.人体气血之所在啊. 有句话,魂飞魄散,若肝失血、肺无气,气血尽失,人就完结了. 肺与大肠相表里,气是往下走的,肛门在中医里也称“魄门”.最简便的为脏腑做按摩,就是耳穴,手、足反射区,哪里压痛,就着重按哪儿,不要手软. 比经络简单易用.我空间有相关图片.再推荐你两本书,可助居家护理儿童:武国忠《人体自有大药》,杨奕《手到病自除2》,都有专门的章节护理儿童.两位都是靠谱的中医.当当、京东都能找到.

上思县17399932299: 中医关于五脏藏神方面的问题.“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与智,肾藏精与志也.” -
种戚复方: 此为精、气、神之转化状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